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
虚假“繁荣”的幻灭 | 经济危机的表现 | 20年代“繁荣”景象 |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 阅读插图 探究原因 | 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加深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世界紧张局势。美国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使社会动荡不已。 |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 经济危机的特点 | 经济危机的影响。 | 讲述法,比较分析 | ||
“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 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 认识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 问题探究 |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教学过程: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
本课“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1929~1933年集中爆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的确灾难深重,“大萧条”不仅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至于到了1939年美国的生产才全部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也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在此大萧条期间,美国城市大约有1300万工人失业,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3.2%上升到24.9%,1934年达到26.7%。3400万男人、女人和儿童根本没有任何收入,这里还不包括那些遭受巨大损失的农民,国民经济陷入绝境。
1、1922~1929年美国经济繁荣
一战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原因:
①在一战中大发横财
②技术革命
一战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③广阔国内外市场
2、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①人民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
【学思之窗】
你对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有什么看法?
答案提示: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分期付款可以减轻资金的压力,增加资金运用的灵活性,但因为分期付款总金额较一次性付款金额为高,故而投资成本大,同时还需要提防利率的波动。由于要定期还款,这就使得分期付款者必须保留一定的款项,用来支付还款金额,这时其资金灵活运用的性质就多少有所限制。有序的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股票市场投机活动掩盖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引起,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占有之间的矛盾。
3、经济危机爆发表现
①股价狂跌——1929年10月24日
②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③农产品价格猛跌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首先在美国爆发
2、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特点
①范围广
②时间长
③破坏大
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4、经济危机影响
①激化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②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
1、胡佛反危机政策及措施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2、结果:未能克服危机。
课堂练习:
1、促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
A.生产部门产品相对过剩
B.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C.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D.生产技术的滞后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C )
A.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B.股票价格上涨与银行信用危机
C.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技术的滞后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A )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4、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B )
A.国家干预经济思想B.自由放任经济思想
C.凯恩斯主义D.货币主义
5、1922-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D )
A.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扩张了经济实力
B.技术革命是经济繁荣的最重要原因
C.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发展
D.证券市场的活跃与购买方式的变化
6、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重要特点不包括( B )
A.持续的时间长B.首先发生在工业领域
C.破坏性强D.影响范围大
7、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政局动荡的表现主要有( C )
①美国工人罢工②法国出现社会动乱
③德国工人罢工④德国法西斯势力膨胀
⑤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A.②③④B.③④⑤
C.④⑤D.①②④
8、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其相同点是:( C)
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②掠夺殖民地
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④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政策是( B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B.自由放任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D.强制手段干预经济
10.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一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B.自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C.异常活跃的股票市场,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D.过度的信贷消费,说明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彼此平衡
11.(04江苏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B )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2.美国最终以民主方式度过经济危机的主要客观原因是( A )
A.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B.坚持放任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
C.依靠较全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罗斯福成功运用了国家干预政策
13.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 )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C.市场萧条D.产品过剩
14.引发该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D )
A.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D.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1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C )
A.造成了比一战还严重的经济损失B.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被废除D.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
16.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
A.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B.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C.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激化了各国的阶级矛盾
17.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 D )
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
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
18.(1999年全国)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D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②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③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④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9.下列事件,说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是( C )
A.一战后英国工商业的急剧衰退B.法国由债权国迅速转为债务国
C.美国总统胡佛无力扭转经济颓势D.日本西欧美国形成三足鼎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