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达的是:《雨后》不是沈从文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但却是体现沈从文创作风格和美学观的代表作之一,那就是在自然、人性中去发掘美、展示美。
主要写的是:雨后的山野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一个明净得没有一点杂质的世外桃源。而此时此境,一对激情燃烧的青年男女在树荫下的桐木叶上胶合在一起,尽情地享受生命中至神至圣的情爱之乐。
意义:性爱,在一些人眼里犹如洪水猛兽,野合、偷情更是有悖传统的道德观念。然后在这个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刻,它却显得那样的淳美,跟大自然交融得那样的和谐,以自己动听的鸣响构成大自然这部交响乐中一段优美华丽的乐章,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鲜活、生动,寥寥几笔,便有呼之欲出之感。
尤其是四狗子,通体透明,你不仅看到他外在的憨直、粗野、顽皮、俗气,就连内心的质朴、可爱也一目了然。他唱的那首山歌低俗、下流,但从他口里唱出来似乎也很自然。
跟他野合的女子成熟、热烈,还兼些许狂野。因为读过一点书,有些小资情调,温柔、体贴、心细、重情。担心在潮湿的地下“放肆”会伤及四狗身体,当四狗带着心满意足蹦跳着离去时,她还在背后一再嘱咐他:“不许到井边吃那个冷水”。
对山上始终没有露面的七妹子,阿姐和四狗看不到她,她却仿佛看得见他们的一举一动,不时时机地用山歌推波助澜。当需要她闭嘴时,她就悄无声息地埋头采蕨去了。在她的潜意识里,阿姐和四狗不是在做坏事,是在做他们开心的快乐的事,他们没有妨碍谁,也没有损害谁,她不会真的去管他们。这双躲在暗处看不见的眼睛是大师的神来之笔,因为有这双眼睛,整个画面充满灵动充满情趣。
《雨后》原文:
雨后沈从文“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你。”
“当真等我?”
“可不是。我看看天,雨快要落了。谁知道这雨要落多大多久。天又是黑的,我喊了五声,或者七声。我说四狗,四狗,你是怎么啦!雨快要落了,不怕么?落雨了,打雷了,你这个人!全不曾回声。我以为你回了家。我又算,……雨可真来了。哗喇哗喇,这里树叶子响得多怕人。我不怕,可担心你。我知道你不曾拿斗篷的。雨水可真大。我躲那株大楠木下。就是那株楠木,我们俩……忘记了么?你装痴。我要问你到底打哪儿来。身上也不湿多少,头又是光的。我问你,躲到什么洞里。”
四狗笑。四狗不答。他不说从家中来,她便明白的。
他坐到那人身边去,挤拢去坐,垫坐当成褥子的是桐树叶。
这时节行雨已过前山,太阳复出了。还可以看前山成块成片的云。像被猎人追赶的野猪,只飞奔。四狗坐处,四围是虫声,是树木枝叶上积雨下滴的声音。上有个棚,雨后太阳蒸得每个山头出热气,四狗头上却阴凉。头上虽凉心却热热的,原来四狗的腰已被两只柔软和手围着了。
“四狗,——”女的想说什么,不及说,便打了一声唿哨。
因为对山有同伴,同伴这时正吹着口哨找人。
同伴是在落雨时各藏躲在岩下树下,雨止以后又散在山头摘蕨菜的,这时陪四狗身边的人也是摘蕨人。
在两人背后有一背笼,是女人的。四狗便回头扳那背笼看。
“今天怎么只得这一点?……喔,花倒得了不少。还有莓咧。我正口渴,让我吃莓吧。下了一阵雨,莓也洗淡了,这可是雨前摘的。这个大的归我吃。我喂你这一颗。算我今天赔礼,不成吗?”
“要你赔礼?我才……”
她把围着四狗的腰的两只手放松了,去采取地上的枯草。
“四狗,我告你,我也总有一天要枯的——一切全要枯,到八月九月。我总比你们枯得更早。”她记起一册唱本书,自古红颜多薄命。一个女人没有着落。书本上可记起的故事太多。
四狗莫明其妙。他说道:“我的天,我听不懂你的话!”
“我也不一定要你懂,你总有一天懂的。”
“让我在这儿便懂,成不成?”
“你要懂,就懂了,待不得我说。”她又想,“聋子耳朵响大雷,空事情,”就哧地笑了。
四狗不再吃莓了,用手扳定并排坐的人头,细细地赏鉴。黑色的皮肤,红红的薄嘴,大大的眼睛与长长的眉毛,四狗这时重新来估价。鼻子小,耳朵大,下巴是尖的,这些地方四狗却放过了。他捏她辫子,辫子是再先盘在头上,像一盘乌梢蛇,这时这条蛇已挂在背后了,四狗不怕蛇咬人,从头捏至尾.。
“你少野点。”女的说了却并不回头。
四狗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过错。通常便如此,非使人稍稍生气,不会明白的。于是他亲她的嘴,——把脸扭着不让这么办,所亲的只是耳下的颈子。四狗为这个情形倒又笑了。
女的稍停停,不让四狗看见,背了脸,也笑了。四狗不必看见也完全清楚。
四狗说:“好人莫发我的气好了。”
“怎么还说人发你的气,女人敢惹男子吗?……嘘,七妹子,你莫颠!”
后面说话的声音提得极高,为的是应付对山一个女人的唱歌。对山七妹子,知道这一边山草棚下有阿姐与四狗在,就唱歌作弄人。
七妹子唱的是——
天上起云云重云,
地上埋坟坟重坟,
娇妹床上人重人。
天上起云云起花,
苞谷林里种豆荚。
豆荚缠坏苞谷树,
娇妹缠坏后生家。
四狗是不常常唱歌的,除非是这时人隔一重山——然而如今是隔一层什么?他的手,那只拈吃过特意为他摘来的三月莓的手,已大胆无畏从她胁下伸过去,抓定一件东西了。
但仍然得唱,唱的是:“大姐走路笑笑底,一对奶子翘翘底,心想用手摸一摸,心子只是跳跳底。”
四狗的心跳,说大话而已。习惯事情已不能使这个男子心跳,除非是把桐木叶子做她的褥,四狗的身做她的被,那时四狗只想学狗打滚。
对山的七妹子,像看清四狗唱这歌情形下的一切,便大声地喊:
“四狗!四狗!你又撒野了,我要告他们去!”
“七妹子,你再发疯,你让我槌你!”
作妹的怕姐姐,经过一阵恐吓,便顾自规规矩矩扯蕨去了。这里的四狗两只手全没了空。
四狗不认字,所以当前一切全无诗意。然而听一切大小虫子的鸣叫,听掠干了翅膀的蚱蜢各处飞,听树叶上雨点向地下跳跃,听在傍近身边一个人的心憧憧跳,全是诗。
“请你念一句诗给我听。”因为她读过书,而且如今还能看小说,四狗就这样请求。
明白她是读书人,也就明白先时同四狗说话的深意了。她从书上知道的事,全不是四狗从实际上所能了解的事。为的要枯了,女人只是一朵花。开的再好也要枯。好花开不长,知道枯得比其它快,便应当更深的爱。然而四狗不是深深地爱吗?虽然深深地爱,总还有什么不够,这应当是不识字的过错。四狗不认字,然而若同样地认字识书,在这样天气下不更好些吗?
说是请念一句诗,她就想。
念深了不能懂,浅了又赶不上山歌好,她只念:“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景不恰,但情绪正好是这样情绪。总还有比这个更好的诗,她不能一一去从心中搜索了。
四狗说,“人,这诗真好,”——不是说诗好,他并不懂诗。他意思不过是说念诗的人与此时情景好罢了。他说不出他的快乐,他很快乐。他要撒野。
“这样天气是不准人放荡的天气,不知道吗?”
四狗听到说天气,才像去注意天气一样,望望天。天上蓝分分,还有白的云,白的云若能说像绵羊,则这羊是在蓝海中走动的。四狗虽没见过海,但是那么大,那么深,那么一望无边,天也可以说是海了。
“我说天气太好了,又凉,又清,又……”
“你要成痨病才快活。”
“我成痨病时,你给我的要好多!”四狗意思这个人身体强壮如豹子,纵听过人说青年人不注意身体就会害痨病,然而痨病不是一时能起的事。
“给你的,——给你的什么?呸!”
到底给什么,四狗也说不出口,于是就被呸了也不争这一口气。他傻话说出来,难道算聪明吗?
到后来他想起另外一个事情。要她把舌子让他咬。顽皮的章法,是四狗以外的别一个人想不出,不是四狗她也不会照办的。
她抿了一下嘴说道:
“四狗,你真坏,跟谁学来这个下流行动?”
四狗不答。仍然那么坏。他心想,“什么叫做下流。”他不懂这两个字的意义。
“四狗,……你去好了。”
“我去,你一个人在这里呆着成?”
她却笑了。望四狗。身子只是那么找不到安置处,想同四狗变成一个人,有点迷乱,有点……
过了一会儿,她把眼闭着了,还是说:“四狗,你去了吧。”
四狗要走,可也得呆一会儿。
他眼看她着急。这是有经验的。他仍然不松不紧地在她面前歪缠。他有道理。一种神圣的游戏正刚要开始。她口上虽说“四狗,你讨厌,你真讨厌”,结果她将承认四狗在她面前放肆是必要的一件事。四狗人坏,至少在这件事上有点坏,然而这是有个纵容四狗学坏的人,不应当由四狗一人负责。
“讨厌的人,我让你摆布,可是你让我……”
一切照办,四狗到后被问道究竟给了他多少,可胡涂得红脸。头上是蓝分分海洋的天,压下来的样子,然而还有席棚挡驾不怕被天压死。女人说,“四狗,你把我压死了吧。”四狗也像有这样存心,到后可同天一样,做被盖的东西总不是压得人死的。
四狗仿佛若有所得,又仿佛若有所失,预备挪开自己。
四狗得了些什么?不能说明。他得了她所给他的快活,然而快活是用升可以量,还是用秤可以称的东西呢?他又不知道了。她也得了些,她得的更不是通常四狗解释得“快乐”两字。四狗给她一些气力,一些强硬,一些温柔。她用这些东西把自己陶醉,醉到不知人事。到后她恢复了,有点微倦,全身还软软的,心境却很好,所读的书全忘掉了。
一个年青女人得到男人的好处,不是言语或文字可以解说的,所以她不做声,仰天望,望得见四狗的大鼻子同一口白牙齿。
“四狗,你真讨厌!”
“我不讨厌。”
“你是个坏人。”
“我不是坏人。”
“四狗,不许到井边吃那个冷水!”
在草棚躺着的她,望着向下山的四狗遥喊时,四狗已走过了小溪涧,转到竹子林中,被竹子拦了她的眼睛了。
天气还早,不到烧夜火时候。雨已不落了。她还是躺着,看天上的云,不去采蕨。对山七妹子又唱起来了。
娇家门前一重坡,
别人走少郎走多,
铁打草鞋穿烂了,
不是为你为哪个?(3179字。)
1928年作,1935年重改。原载《小说月报》十九卷九号
《雨后》鉴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湘西凤凰边城走向世界的山民作家沈从文着意人性、着意自然,“有勇气提出‘人性’这个别扭倒霉的字眼,”(朱光潜语)从而获得新时期当代评界的激赏,一代巨匠的地位终得确立。
《雨后》这个不足三干字的短篇在沈从文的作品集中虽算不上顶尖之作,但却很典型地反映了沈从文的写作风格和美学追求,读来玲珑剔透,有清泉叮咚的感觉。《雨后》还触及了中国人一向很避讳的“性”,沈从文因之曾被讥为“桃红色作家”、“下流文士”。就是到1983年,评坛上还有一场因《雨后》而起的笔墨“官司”。故而,我觉得将这一优美的短篇介绍给读者不仅仅是文学研究者的职责,同时因《雨后》涉及文学上的“性”描写,我写这篇赏析文便多了—层必要和意义。
《雨后》截取湘西山区一个既普通又有那么一点不普通的生活断面:青年山民入深山采蔽,阵雨倾盆,旋即越山而去,太阳复出。花草沾珠,林木蓬勃,就在这雨后复晴万物掇然的大自然里,一位叫四狗的年轻汉子与一位多情妹子在山坡上做了一项好事,雅称野合。整篇小说洋溢着青春、人性、自然的欢快气氛,处处透发着勃勃的生机。青年山民的男女之事因雨后山林的映衬,表现出与大自然极为融洽的恬美。性,这人性中难以避弃的东西;在这被大自然层层裹抱的山林里,也尽染翠绿色的生趣,获得与生命相连的神圣和崇高。性,在这里,不仅是人性的部分,而且溶入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在自然中写人性、写人性中淳朴自然的原始性,或者说将人性通过自然极随意又极优美地凸现出来,是沈从文获取艺术美的与众不同的途径。故而,站在自然的坚石上,把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让生命的乐趣、人性的斤两从青山绿水草舍竹楼中不经意地流泻出来,加之湘西入那份与世无争随顺柔和淳朴冲淡,便形成了沈从文整体美学风格;人与自然在平宁淡和之中极度融洽及着力表现,湘西人无怨无怒古朴的人生观。当然这一切都来自沈从文本人对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认可和凡生皆美的泛神艺术观。所以“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往往是二曲生命力的赞歌”,也只有真正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人才能从哲学意义上理解什么是人性美。
沈从文的这种美对长年生活在都市里不熟悉田野林间种种生趣的读者来说,不啻醍醐灌顶翠汁浇身,使你既惊讶湘西山民不甚着意仅以情欢为重的性爱,又叹赏那儿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山水交融辉映的原始之谐。
小说中一对青年山民,山林为幕,飞云作被,那叫四狗的青壮汉子在多情妹子的嬉笑纵容下,大胆热烈地拥占了她。那妹子也同样裹着湘女火烈的性格无畏地迎接了他。四周笼葱一片,绿意浓染,草声窸窣,幽幽蝉鸣,在这纯净滴翠的大自然中,带有原始野性的青年山民褪脱下他们社会性的外包装,赤奈条地拥抱住自己的欢爱。这是不是可以认为他们同时也定身心地拥抱住可爱的自然、可爱的生命、可爱的生之乐呢?相信读者一定会在《雨后》的读后感中生发出这种隐约朦胧的感觉。《雨后》的艺术美正应着了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美的本质来源于人的自然生命力。平凡又难以启齿的性,在雨后时分,在大自然如此宠爱的珍裹下,在涵纳着许多生命意趣时,我们还忍心对之施以拨扰、加以棒喝么?既然性在这里与生命力相联系,成了自然的一部分,那它也就有了脱俗的神圣性。同时,湘西山民少受礼教拘羁天然粗朴的性格也得到轻盈经济的表现。《雨后》中的那种美与虽受五四洗礼至今仍脱不去礼教印痕的中原文明有着地域、民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大落差的对比。
在艺术表现上,沈从文让那位对山的七妹子时不时唱山歌欢吆喝地干扰这边山上的一对,既避免了枯燥呆板的静态描写,使全篇有了快畅的动感,又使雨后的野合因了—双看不见的第三者的眼睛更添谐趣与欢欣。七妹子的那二首山歌恰到好处地点缀出林间气氛和当事人的心情。第一首山歌在吐露出七妹子对阿姐的揶揄取笑之外还隐趣幽默地表达了阿姐那一时刻的内心活动。篇末第二首山歌1928年初载时原是没有的,1935年重改时才加上去。30年代中期,沈从文功夫更—层,添此一歌,不仅再现出七妹子的顽皮掬态,亦恰到好处地点出人去山空和阿姐仍陶陶然沉浸在欢喜中的心情。四狗的那首山歌确有点鄙俗淫露。不过,想想中国民间到处都有这一类的山歌和顺口溜,四狗在那种时分唱那样的山歌倒也显出他山里人不懂掩饰大胆直露的性格来。如果湘西山民和中原孔孟的崇拜者一样,这世界还怎么精彩起来?所谓沈从文原始淳朴的美,就是从这种生活中最不起眼的真实中汲取得来。
我以为,性不是不能写,而在于如何写。如仅以性作为刺激和猎奇、为性而性,那就大不该了。纯粹的性不论在中西方都很难让人目而睹之读而赏之。但在沈从文的这篇《雨后》中,性与自然、与人性、与湘西风情、与一种截然不同于东西沿海文明的人生形式等诸多内容纠合在一起,传递出生命之美、洋溢着人与自然的极度和谐,于有意无意之间触及以生为乐这一人生最高哲学,原始性成了沈从文恬淡清纯的艺术美的一处汲泉。这性还有什么写不得的呢?何况人类远祖早就有生殖器崇拜,性与生命神圣地连在一起。然而从30年代起,沈从文就因了写性写人性背上骂名。直到1983年还有人不肯放过,认为写性是沈从文作品中应该弃之的糟粕。如哪位读者对此有兴趣,可查阅一下1983年第4期《同庭湖》或《沈从文研究资料》438页至443页。不过,更大的声音是“沈从文对这种原始性的生命力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形式。”
对沈从文写性的问题端正了态度,《雨后》中的艺术美便不难感受到了。除了上述的沈从文独特的淡净清新之整体艺术美之外,《雨后》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简约的笔法,脱俗的语言便处处荡漾出一股股清澈如泉的甜美。
女主人公阿姐极具湘西妹子的神韵,既豪爽泼辣略带野性,又有女性伤春感秋的柔怨。她野起来会像一头母豹般维护自己的性爱,大声喝斥对山七妹子的挑惹:“你再发疯你让我槌你!”愁绪上来时却也会说:“我也总有一天要枯的——一切全要枯,到了八月九月。我总比你们枯得更早。”她还读过一点诗书,与四狗相比,多少更惹人怜爱。不过,有趣的是这阿姐一开始还觉得四狗“总还有什么不够……四狗不认字。然而若同样的认字识书,在这样天气下不更好些么?”可到后来,“醉到不知人事。到后她恢复了,有点微倦,全身还软软的,心境却很好,所读的书全忘掉了。”文明输却给原始。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这种“乡下人”的自然本位观。阿姐这位多情妹子的湘西妹亦由此阵阵透香。只是那句吟诗与全篇淡俗清丽的气氛略嫌不吻。“落花人弛立,微雨燕玫飞”这二句晏词虽与女主人公怀春含愁的心境相洽,但与山里妹子鲁直质朴的气质难符。如能用再淡一点的古诗,阿姐形象上的这点缺陷便能予以弥补了。要说《雨后》的疵纰,此处古诗的选用是其唯一值得商榷之处。
四狗的形象几乎没有任何破绽,真实得让人只剩下叹赏。他憨直粗朴,山里汉子那种犷野愚鲁大胆无忌毫发毕露。在得到情人鼓励和怂恿后的那股欢劲更是将山里人的那种憨状活脱脱地给你蹦跳出来。性,在这时已不是什么不好听的俗淫了,而是一脉清纯的波流、一股可爱的生命力了。欢快的野合后,他一边和阿姐斗斗嘴、一边过了溪涧、隐入竹林,高高兴兴地去了。真好像永不知愁的飘飘然的赤脚大仙。我们不能因20年代末中国现代史进入艰苦卓绝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便由此派定阶级斗争是湘西山区唯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便由此否定沈从文桃花源式的美学风格。欣赏《雨后》的整体美学意蕴,欣赏那粗野中生命的原始冲动,既是对艺术的一种修养,也是对精神境界的一次升华。
在语言上,《雨后》素妆淡抹,滴着湘西山水的青色翠汁。恰如荡荡的沅江水,纯纯地流下来。无诘倔聱牙的别扭,无重彩叠绘的词藻。沈从文用一种经过提炼的家常语朴朴素素地娓娓而叙,极得天然之清丽。不落窠臼永远鲜亮,带着蓬蓬生气的语言是沈从文得以攀上文学顶峰的一支极为得力的手杖。(裴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