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下载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6月21日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4-13

图序图名面值

(4-1)T贾母接外孙女1.20元

(4-2)T乱判葫芦案1.20元

(4-3)T刘姥姥见凤姐1.20元

(4-4)T金锁合通灵1.50元

小型张梦游太虚幻境6元

邮票规格:40×54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版式二8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190×246毫米;版式二216×144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45×70毫米

小型张外形规格:128×86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度

版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计者:戴敦邦

版式二边饰设计者:夏竞秋

资料提供:旅顺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静芝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章回体长篇小说。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内容广泛,涉及各个学科,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亭阁、舟车行轿、服饰妆容、婚丧祭祀、饮食药膳、茶酒文化以及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划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具有有卓越艺术成就。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邮票发行过程始末

北京 吕锐

翘首以盼,2014年6月21日中国邮政将推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这是中国邮政第二次发行相关题材的邮票,也是继《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第三套四大名著题材系列邮票。在这套邮票的发行过程中,无论从邮票内容的确定到艺术家的筛选,还是邀请红学专家对图稿内容进行鉴定以及针对集邮用户进行图稿接受度的调查,都经历了多番论证和修改,这其中包含的严谨、复杂与责任,回味起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有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今天,我也有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套邮票在发行过程中所经历的辛酸与滋味。

红楼方寸成经典,海派画家续邮缘





(1981年和1982年分两次发行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及小型张)

第一次发行红楼题材邮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著名艺术家刘宅旦先生创作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及小型张《双玉读曲》,已经成为邮票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这套邮票借鉴了传统绣像的表现手法,以简代繁,工写兼收,通过对十二金钗坐、立、躬、蹲等形态的描写,表现出不同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邮票甫一面世,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不仅获得了当年的“全国最佳邮票”奖,热销至今,价格更是翻了近百倍。

刘旦宅先生祖籍浙江温州,其艺术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长三角地区自元代以来即为经济、文化的繁盛之地,画派林立,艺术家辈出,清末民初的最后一个画派“海上画派”便诞生于此,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皆为个中好手。《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金陵,刘旦宅先生又是长三角地区声名显赫的艺术家,选择他参与邮票创作,在当时算得上是相得益彰的一桩美事。

今年再次发行红楼题材邮票,艺术家的遴选颇让人伤了一番脑筋。在目前存世的红楼绘本中,除了清代孙温的《全本红楼梦》以外,还有其他不下数十个版本(如改琦、汪惕斋、程十发、王叔晖、晏少祥、戴敦邦、华三川、潭凤嬛、彭连熙等)。其中,孙温的作品最广为人知,不仅内容完整,布局宏伟,设色艳丽,对建筑之精良、衣饰之华美、人物关系之复杂均有表现,具有浓厚的历史感,是最接近历史真实的一个版本,可惜人物形象比较程式化,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可以说这也是传统工笔人物绘画的缺陷)。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多以主题创作为主,通过肖像描写或者表现故事冲突来揭示人物命运,尤其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作品,叙事性明显强于图说式的表现。

为避免拾人牙慧,推陈出新,邮票发行部门最终确定由戴敦邦先生担纲创作全新的《红楼梦》邮票。戴敦邦先生是江苏丹徒人,不但对红楼故事稔熟于心,创作红楼人物更是心闲手敏,是目前在世的有过红楼梦创作经验的艺术家中最资深的一位。先生从艺数十年,大笔如椽,仅《红梦楼》全册(一百二十回)就创作过不下三回,所绘作品千幅有余。巧合的是,先生的艺术生命同样扎根于上海,作品有很深的海派文化的烙印。

如今,先生已近八十高龄,罹患眼疾,谈及此次合作仍不免兴意盎然,只是言谈之间,提及了三十年前参与邮票设计的一段遗憾。

三十余载邮票情,《牡丹亭》中留遗憾

戴敦邦先生和邮票的缘分也很深,曾创作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和《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两套邮票,其中《牡丹亭》发行于1984年,距今已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据戴敦邦先生介绍,当年在创作《牡丹亭》时,共绘制了六幅作品,分别是《闺塾》、《游园》(小型张)、《惊梦》、《写真》、《冥判》和《婚走》。其中,《冥判》一枚画面相当精彩,先生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胡判官与杜丽娘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整套邮票的点睛之笔。《冥判》在《牡丹亭》整个故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没有“冥判”就没有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婚走”),更重要的是,汤显祖借助胡判官这一人物形象,批判了明朝官官相护的社会现实,先生希望把这种精神通过画面表达出来。只可惜临发行之际,当时的邮电部邮票发行部门由于担心有宣扬封建迷信之嫌,去掉了这一枚,令先生一度引以为憾。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特种邮票原方案,含《冥判》)

《牡丹亭》邮票的边饰设计,也让先生感觉十全九美。去除《冥判》之后的《牡丹亭》缺乏亮色,整体色调阴郁、沉闷,显得过于悲伤,蓝色边框无疑更加加重了这种气氛。先生认为,《牡丹亭》是一出典型的悲喜剧,画面里应该有一些明艳的色彩加以点缀,去除《冥判》十分可惜。邮票小型张《游园》是先生精心创作的一幅作品,意图还原唱词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情境,以及杜丽娘有感韶华易逝的苦闷情绪,不料邮票印出来以后,画面被拘囿在9cm*6cm的齿孔范围内,在先生看来同样令邮票画面减色不少。





(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特种邮票及小型张)

各路专家齐聚首,全新创作惹争议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从组稿到创作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表现了原小说前十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梦游太虚幻境(小型张)、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以及金锁合通灵五个内容。先生倾尽笔力完成的作品,不想在第一轮走评过程中,就遭到了走评专家(包括中国红楼梦学会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饰研究专家等)对于画面细节的质疑。

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枚中,原著描述门子原本是葫芦庙中的一个小沙弥,贾雨村见到他时,“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小沙弥提示他:“老爷一向加官进爵,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据此推测,门子年纪约摸十六七岁光景。有专家就此提出来说画面中门子的形象是不是过于沧桑了?文中提到门子“十分面善”,是否应该是少年般的清秀模样?

对此,戴敦邦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小沙弥自葫芦庙遭遇大火之后投入其他庙修行,又耐不得清净,便蓄发充了门子。他的生活可谓辗转坎坷,作为小人物的代表,面貌自然不能与大户人家的公子相比,面目有几分沧桑是符合情理的。至于原著中提到他很“面善”,不过是贾雨村觉得他有几分面熟而已,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正应了贾雨村后来那句“原来是故人”。此外,在原著中,门子是一个负面形象,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人物形象进行适当的艺术夸张不仅是被允许的,更是艺术家们进行人物评判,表达自己艺术观点的手法之一。我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拔高正面形象,矮化负面形象的传统,如2002年发行的《步辇图》特种邮票,唐太宗身形硕大,一副一代明君的模样,而吐蕃来使禄东赞则是一副瘦弱猥琐、诚惶诚恐的神态,主仆关系,心态区别,通过画面一目了然。

在贾雨村的表现上,也能看到先生的匠心独运。画面里,贾雨村的形象有几分京剧中白面曹操奸诈狡猾的味道,看似有点儿脸谱化,其实深符其“假语村言”的性格。在他座位旁边,有一把雨伞和一副行囊,对应的是原著中“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这一细节,揭示他新官上任就遇上了一件棘手的案件,手里拿着的是门子递上来的“护官符”,上面罗列了本地达官贵人的名录,暗示贾雨村最终屈服于权贵,走上了殉情枉法、糊涂断案的政治道路。



(2002年发行的《步辇图》特种邮票小型张)

在“金锁合通灵”一枚中,原著写到薛宝钗笑着对莺儿说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专家提出来说莺儿作为随侍丫鬟,是否应该待在薛宝钗的身边,而不是躲在帘子后面“窥视”主人。

对此,先生解释说,将莺儿放在画面次要的位置,是为了让大家把视线集中到宝玉和宝钗身上来,突出“金玉良缘”的主题,这也是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绘画过程时,先生有意弱化了莺儿脸部的表情描写,表现出低眉顺目,趟步而出,一副谦卑顺从的模样,从动态上看,似乎正要掀帘端茶出来,在逻辑上跟原著也是契合的。

先生还说,这枚邮票最值得品味的地方,其实是画面以外的内容。原著描述,宝玉端起宝钗的金锁赏玩,注意到上面嵌着八个大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而自己佩戴的宝玉上面正好也刻着八个大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一语道破天机:“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不少红学专家解读说,这个情节揭示的恰好这枚邮票的主题——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令人唏嘘的是这段金玉良缘未能得到善终,黛玉香消玉殒之后,宝玉和宝钗(一人出家一人守活寡)所谓的“芳龄永继”、“仙寿恒昌”,不过是用更长的余生来品尝各自的悲伤而已……听先生讲完,再结合画面,一股悲伤的情绪呼之欲出,顿有阅君一幅画,胜读十卷书之感,我想,这或许就是此次全新创作的魅力所在吧。

邮票的后期设计也是一波三折,这一次提出异议的正是戴敦邦先生本人。小型张原作因为画幅较大,人物众多(大大小小人物表现了三十余人),考虑到印刷效果,后期设计仅保留了警幻仙姑、贾宝玉和十二个舞女(正在演奏《红楼梦》仙曲)共十四个人物,并且根据画面的需要,将警幻仙姑和贾宝玉的形象替换成了戴敦邦先生2000年出版发行的《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中“梦游太虚幻境”的形象,后期通过电脑设计组合在一起。同时修改的还有四枚邮票的背景部分,为更多的展现贾府的富贵荣华,分别从戴敦邦先生早期的作品中,进行了部分的嫁接和合成。

先生看后并不领情,提出两点意见:第一,大家对自己的作品太熟悉了,此次创作正是为了区别以前的作品,去冗存真,才着力于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的刻画,因此,希望去除后期添加的设计元素(包括边框),并尽可能放大画面内容,保留原汁原味的绘画之美。“金锁合通灵”一枚中,设计师在薛宝钗的卧室里添加了一只鹦鹉,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因为原著中薛宝钗并不喜欢鹦鹉;第二,“梦游太虚幻境”一枚是为适合小型张的尺寸单独设计的,以前的版本场景比较简单,贾宝玉背对着画面,由警幻仙姑引领亦步亦趋进入太虚幻境,并没有出现主人公的正面,此次,先生大胆将贾宝玉漂浮在空中,人物的姿势也有别于生活常态,显得极其不自然,就是为了突出“梦幻”的效果。舞女下方人物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散落的三本典籍(《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和《金陵十二钗之又副册》)中的判词。原著称宝玉首先打开了“又副册”,看到了晴雯、袭人和香菱的判词,接着打开“正册”,看到了宝钗、黛玉、四春以及史湘云、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和秦可卿的判词,“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露,遂掩了卷册……”。可以说,曹雪芹借由宝玉之梦泄露的正是十二金钗以及其他红楼女子命运的“仙机”,跟以前的作品相比,这一情节是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2014年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及小型张原方案)

连夜易图为改观,红学专家叹神奇

邮票局限于方寸之间,设计历来众口难调、见仁见智。这不仅取决于审美层次的高低,更取决于接受者对于创作主题的理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邮票设计只能求大同。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作为今年的重点题材,自选题确定之后,所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首先是召开选题论证会,邮票发行部分别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以及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之子就邮票内容进行商榷;紧接着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的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上海,和戴敦邦先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确定表现手法及分阶段看稿的时间;再是一遍又一遍地走评红学专家,然后向艺术家反馈专家意见,调整画面内容;最后则是邮票的版式设计和标准规范。

经过长达近一年时间的艰苦工作,上述工作如约完成,而此时,离发行日期已不足两月。考虑到发行的品种比较多(除小型张外,还推出版式二),印制所需的周期比较长,在征求完走评专家意见并修改完成之后,印制部门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打样。打样持续了接近两周的时间,在这两周里,戴敦邦先生对于邮票设计的意见以及针对集邮用户的摸底工作也陆续地反馈了回来。究竟是保持现有的设计形式抓紧时间印刷,还是接受戴敦邦先生和邮迷的意见再做修改,是摆在邮票发行部领导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月十三日这一天,邮票发行部的领导连夜召集设计、图稿和印制部门的相关人员,在邮票印制局的车间里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在保证高质量印刷并如期发行的前提下,领导给出了明确地指导意见:这套红楼梦题材邮票受到全国邮迷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不应该留下遗憾,原则问题一定要尊重红学专家的意见,非原则问题要尊重艺术家和邮迷的意见,印制打样必须重新再来。最终,设计师连夜改图,尽可能还原戴敦邦先生作品的原貌,印制部门则连夜排班开始新一轮的打样准备。

两周以后,当印刷样品被送至中国红楼梦学会以及北京曹雪芹学会的相关专家案前时,专家不约而同评价说画面内容准确生动,经营布局合理有度!专家们慨叹先生深厚的艺术修为,以及对于这种历史名著题材游刃有余的把握,是真神奇。





(2014年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及小型张最终方案)

倾听民意 从善如流——中国邮政圆梦“红楼”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单清朝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就征服了千万人。自古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说,以显其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多次被搬上影视剧作品,而其作为国家名片,第一次出现在中国邮票上,则是在1981年11月。该套票由著名画家刘旦宅绘制,邮政部门用12+1的规格表现了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形象。此后,中国邮政陆续发行了《牡丹亭》、《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学邮票,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

随着2015年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日临近,集邮爱好者对继续发行《红楼梦》邮票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邮票发行部门多次找专家论证,和集邮爱好者座谈,并决定于2014年6月21日,重新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系列邮票第一组,这次发行,距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发行已经有足足32年。

有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成功高点,这次发行的新系列邮票如何设计?让发行部门心生压力,当然也带来了动力。在选择设计者时,首先进入发行部门视野的,还是刘旦宅,他设计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是八十年代最为经典的邮票设计之一。然而,刘旦宅先生已经在2011年仙逝,享年80岁。人生如白马过驹,令人不胜唏嘘。为了搞好图稿征集工作,邮票发行部门多次征求红学专家意见,约谈曾经绘制过红楼梦画稿的画家,找来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的资料进行比对,最终选定邮票由著名国画家戴敦邦设计。

2014年3月,国内各个集邮网上开始刊登由戴敦邦设计的邮票图稿,邮票采用40×54的大票幅,这个票幅,上一次出现在中国邮票上,还是1998年发行的《三国演义》第五组上。因为万国邮联规定邮票最大不能超过50毫米,以后发行的最大票幅,50×34毫米。邮票发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说:“选用这个票幅,一是为了和以往发行的四大名著保持一致,二是不断有集邮爱好者呼吁,中国邮票,应该保持中国特色,大票幅,有利于展现《红楼梦》人物形象,能满足集邮爱好者的欣赏需求。”

同样因为集邮爱好者呼吁而改变的,还有《红楼梦》的设计。邮票编辑部门原来的邮票图稿,有个蓝色的古典边框,能使邮票有一种古色古香,充满文化感。然而,邮票图稿公布后,邮票发行部门接到了不少集邮爱好者来电,他们大都觉得,戴敦邦先生的绘画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动传神,生活气息浓郁,画风雅俗共赏。浓缩成小小邮票后,其豪放的笔墨,整个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如果再加上蓝色边框,会使邮票显得拥挤,没有留白。“我们非常重视集邮爱好者的意见,为了更好的表现红楼梦,我们按照集邮爱好者反馈的信息,要求编辑部门重新修改。”邮票发行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说。6月1日,最新出版的《集邮》杂志,刊登了修改后正式发行的邮票图稿。修改后的图稿,去掉了蓝色边框,留白更多,使得各枚邮票既统一,又增强了跳跃感。

《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作,八十回之后,自成书之始,历代都有人补续。《红楼梦》的缺陷如同“维纳斯”——无论如何接续,都觉得不甚完美。然而,《红楼梦》在中国邮票上的再次出现,则让这部残缺之作,从邮票设计的角度,塑造出不同了鲜活的红楼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有灵有肉,个个丰满,为人们认识《红楼梦》,提供了最好的“文化宝鉴”。

《红楼梦》邮票6月21日发行 名著系列邮票引关注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特种邮票将于6月21日发行,这是中国邮政第二次发行“红楼梦”相关题材的邮票,也是继《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后,第三套四大名著题材系列邮票。

据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新邮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立均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第一次发行《红楼梦》题材邮票,由着名艺术家刘旦宅先生创作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及小型张《双玉读曲》,一直以来都是名著系列邮票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名著系列邮票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发行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随后30多年间,先后有《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多部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的邮票发行,并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名著系列邮票深受追捧

1980年,《集邮》杂志社举办了“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邮票夺得了“佳邮”桂冠。随后,陆续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等古典文学名著邮票,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

王立均告诉记者,我国至今发行的古典名著系列邮票在邮市上一直都颇受追捧,尤其是老邮票,目前价格大都已经翻了几番,新邮表现虽不及老邮但也涨势喜人。根据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提供的资料,该题材的第一套邮票《西游记》,面值只有1.92元,目前市场价已达480元,上涨了几百倍,可谓该系列邮票中的佼佼者;《红楼梦》面值2.28元,目前市场价约400元左右,比面值翻了将近200倍。

可见,相关题材邮票的市场价格,历年来一直遥遥领先于当时发行的其他特种邮票。后来增量发行的《水浒传》、《三国演义》邮票,价格虽然没有这么高,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其未来行情还会再起。

名著系列邮票之所以在市场上备受瞩目,王立均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其文化内涵引起了集邮爱好者的重视。“该系列邮票将原小说的精华真实再现,用画作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各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票面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可以如同阅读连环画一般来欣赏这些邮票,这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有力宣扬,是非常值得收藏的珍贵邮品。”他说。

关注早期品种及小型张

王立均表示,该系列邮票以题材取胜,荣登方寸的名著故事基本上都家喻户晓,除去收藏价值,其本身也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因而在邮市上也较为引人关注,尤其是早年发行的、数量较少的品种价格坚挺,并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未来几年或将成为邮票市场的主力军,他建议爱好集邮的藏家可以适当关注名著系列早期品种。

此外,有关专家补充说,随着此类邮票一起发行的小型张,近期表现突出,也同样值得关注。面值2元的《红楼梦》(小型张)目前价格已经涨至1350元,为面值的600多倍,它是最早发行的四大名著小型张,发行量只有81万枚,相对而言属于少量,价格居高不下令它成为了古典名著题材小型张的“龙头”;《西厢记》(小型张)目前价格则为750元,面值2元和3元的《水浒传(第一组)》(小型张)、《三国演义(第一组)》(小型张)等早期发行的名著系列邮票市场价格也都超过了100元,与发行初期的价格相比均有一定的上涨幅度。

王立均介绍,介于收藏系列化发展的趋势,关于名著系列邮票,一般都较能勾起集邮爱好者完整收集这一系列题材邮票的欲望,邮迷们有需求,预计市场行情会跟着升温,未来该系列邮票,尤其是早期发行的邮票升值空间还会很大,喜爱该题材邮票的藏家可以适时入手收藏。

名著邮票演化史

30多年来,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邮票的发行规模与形式不断演化。据《中国集邮报》有关资料显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票名变得更加科学、规范。早期的古典名著邮票,票名并没有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前缀,如T43《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T69《红楼梦--金陵十二钗》、T82《西厢记》,直到1984年发行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开始,票名的前缀才固定下来,改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票名,不仅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也更具权威性。同时,也更加利于收藏的系列性。

二是发行时间更加紧凑合理。早期古典名著邮票的发行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基本上是一部名著一套票。

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浒传”、“三国演义”邮票的发行,这种模式开始被打破,为一部名著发行多组邮票和多枚小型张,发行时间前后跨越近10年。从2000年开始连续三年各发行一组,发行时间相当紧凑合理,受到集邮者的好评。

三是邮票规格和版式有变化。古典名著邮票的规格丰富多彩,有27毫米×40毫米(《红楼梦》邮票)、30毫米×40毫米(《西游记》邮票等6种,不同的票幅完美展示了不同名著的不同主题和魅力。

古典名著邮票整张枚数也在逐步减少,从30年前的《西游记》邮票整张含50枚(10×5)到如今《儒林外史》的20枚(4×5)。

四是邮票枚数与面值有所变化。古典名著系列邮票既有大套票、小套票,也有多组且每组一套4枚或6枚的套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9114.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再聚首 2012年红楼梦再聚首

2010年11月21日2010年11月22日红楼梦再聚首资料 2010-11-22 12:14:01 阅读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2003年12月6日,CCTV央视《艺术人生》主题策划的节目《红楼梦再聚首》邀请了当年电视剧《红楼梦》剧组中的50多位成员聚集,这是该剧组2

王利器对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的评价 红楼梦新证

王利器对《红楼梦新证》的评价 一、不知妄说 二、不知妄改 三、不伦不类 四、以讹传讹 五、张冠李戴 六、辗转稗贩 七、顾此失彼 八、道听途说 九、数典忘祖 十、“前知五百年”周汝昌同志著《红楼梦新证》,一九五三年九月初版。一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百部书目 中国百年百部电影

1.《〈红楼梦〉评论》(王国维著)发表于1904年《教育世界》第76-78、80-81号。《〈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运用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一次尝试.同时又是运用西方文论整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最早的一次试验。全文分五章

声明:《2014-1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一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下载》为网友愈合了心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