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

韶关学院09汉语言文学一班 陈婷

指导教师:温阜敏

摘要:藏族天葬习俗是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的折射,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藏族天葬是也是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丧俗,是藏族地区使用最多的一种丧仪,丧葬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颇受藏族人民的关切。因此,藏族丧葬文化已经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注目、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但是,有关天葬习俗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上,学术界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而它的成因及其文化含义则有待深入探讨。本文以西藏的丧葬习俗为背景,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起源、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仪礼过程、天葬的成因以及其文化含义。

关键词:西藏;天葬;习俗;起源;文化;成因;

Analyses the cause of Tibet celestial burialcustoms and cultural meaning

Abstract: Tibetan burial customs is a social, political, religious,economic, and the reflection of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Tibetan folk culture, and Tibetan celestial burial is also the mostcan accept, the Tibetan peopl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angSu,Tibetan area is the most used a funeral, funeral culture is veryclose to people's lives, with the Tibetan people's concerns.Therefore, Tibetan funeral culture of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has become the most compelling, one of the most cultural phenomenonwith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But, about the origins ofcelestial burial customs and related issues, academia is stillcontroversial, and its causes and its cultural meaning is yet to bediscussed. To Tibet's funeral customs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analyses the origin of Tibetan celestial burial custom backformation of history.

Keywords: Tibet; Celestial burial; Custom; The origin; Culture;Genesis;

目录

一、藏族天葬的起源………………………………………………………………(4)

二、藏族天葬习俗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仪礼过程………………………………(5)

(一)初终仪礼—死亡前至死亡时的准备……………………………………(6)

(二)殡尸习俗—死亡后至出殡………………………………………………(6)

(三)出殡…………………………………………………………………………(7)

三、天葬的成因……………………………………………………………………(7)

(一)藏族先民朴素的唯物观促使天葬的形成…………………………………(7)

(二)佛教教义使天葬得以普遍实行……………………………………………(7)

(三)西藏特定的地理及生态环境是天葬形成的又一原因……………………(8)

四、天葬的文化含义………………………………………………………………(9)

(一)天葬习俗与人们乐观的生死观……………………………………………(9)

(二)天葬习俗反应平民理想的价值取向………………………………………(9)

(三)天葬习俗与藏族独特的灵魂观…………………………………………(10)

(四)天葬习俗与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10)

(五)天葬习俗与社会关系的调适……………………………………………(11)

五、结束语………………………………………………………………………(12)

六、致谢……………………………………………………………………………(13)

七、参考文献………………………………………………………………………(14)

一直觉得西藏是个既神秘又神圣的地方,他们对佛教的虔诚,他们的信仰,是那么的坚定。他们的天葬习俗,更是让人觉得既神秘又好奇。为了了解神秘的西藏天葬习俗,笔者于2012年8月赴西藏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探访多地的藏民以及考察观看天葬台等,从一些藏民对天葬的述说及自身的体验中,重点去了解了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其文化含义,现将考察学习情况进行简要总结。

一、藏族天葬的起源

天葬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丧葬方式,当今学者对天葬习俗提出了许多看法,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如有人把天葬看作是最残忍和最愚昧的葬礼,也有人认为天葬是具有环保意义的丧葬方式。对藏族文化没有深度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习俗作出好与坏、先进与落后的价值判断,存在着诸多的不妥之处。正如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尔·涂尔干所说:“要想深刻地理解一种规矩或一种制度,一种法律准则或道德准则,就必须尽可能地揭示出它的最初起源; 因为在其现实和过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1] 由此可知,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意义。藏族的天葬也是如此,当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藏文化的时候,既能懂得天葬的合理性,也能找到它的理论支撑点。

对于天葬这一特殊葬俗的起源,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有:1、印度来源说;2、本土起源说;3、“原始天葬”发展为“人为天葬”说。[2]根据上述三点,汤惠生先生又将其归纳为两种:印度来源说和本土来源说。[3]霍巍先生的研究中,关于天葬的起源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西藏天葬习俗的真正源头,有可能受到来自中亚古代民族(尤其是古代伊朗)葬俗的影响,同时与南北朝至隋唐传入并流传我国的拜火教之间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并非源于西藏本土,或者是源于印度。[2]

从历史上看,西藏自古以来与中亚地区就有着文化上的联系与交流。早在西藏史前时期,考古学上的证据已经证明,西藏西部的一些小型青铜器制品以及在藏北、藏东北部具有游牧传承的部落中所继承下来的金属工艺品上的动物图案,和与控制欧亚草原贸易路线的游牧骑马民族青铜物中的动物纹饰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因素,这就表明至迟在西藏早期金属时代,已经与欧亚民族之间有所交往。其次,随着拜火教的传人,天葬习俗在与西藏相邻地区是有所流行的,关于这一点在文献上已经找到相关的证据。拜火教所实行的天葬礼仪与西藏的天葬习俗有若干相似之处:第一,均设有专门的天葬场所,前者叫“‘寂没塔’,后者叫天葬台或天葬场,其地点一般都选在比较有名的山腰或山冈,位于高处,两者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方便鹰啄食,让死者的遗体尽快被啄食完毕,早升天国。第二,均有特定的喂饲对象——秃鹫。第三,均有专门从事这一职业的“天葬师”,专司其职。[2]

以此看来,西藏天葬习俗最可能是受到来自中亚古代民族葬俗的影响并且与拜火教之间有密切联系。我们就此还可以进一步推测,西藏天葬习俗的起源年代,大致应当与拜火教传入我国的时间相一致,大约在吐蕃王朝兴起之前或兴起之初,即公元5—7世纪左右,距今大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虽然是以土葬为基本丧葬习俗特征的苯教,但它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开始

吸纳中亚天葬习俗的某些因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种丧葬习俗在西藏的某些地区开始流行,甚至有可能与早期土葬习俗相互并行。只是天葬习俗由于与后来佛教的某些教义相契合,才在民间得以大规模的发展兴盛起来。

尽管目前西藏天葬起源问题仍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在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的重要环节依然缺少足够的证据来说明其清晰的来龙去脉,但是根据零星散见于文献的记载,佛教后弘期后天葬就成为藏民族最为普遍的一种丧葬方式是不应存在太大的疑问。而且,自此之后的天葬仪轨中更强化了佛教文化的因素与内容,或者说,天葬的葬仪以佛教内容占主流了。[4]

然而,如果我们清醒、理性地拂去沉积于藏民族传统历史和文化之上的浮尘,撇开母体文化与现代意识所带来的先人为主的误区,进而在从容而深层次地溯及藏民族的早期历史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天葬其实与各民族绚烂多彩的各种文化形态一样是早期民族文化演化的结果,是藏民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文化意义。

二、藏族天葬习俗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仪礼过程

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葬俗。“由于人类起源的地区不同,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同区域居民的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藏族天葬习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前。[5]一些边远的游牧地区(如西藏东北部一带)自古实行“弃尸葬法”,但与后世的天葬又有区别。天葬的风行,大约是公元十一世纪以后,即农业地区的葬俗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士葬变为天葬,并有了一定的仪式和仪礼。

(一)初终仪礼一死亡前至死亡时的准备

藏族人在步人老年的时候,家人都会让他彻底地脱离生产,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礼佛念经以及朝拜等积累功德的事情上去。老有所养并能够全心礼佛,这是每一个信仰佛教的藏族老人的最大愿望。实际上,这也是在为迎接死亡的到来而做准备。

条件好的家庭,在家人临终之际,会请一些活佛或者高僧大德来担任枕前上师。枕前上师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临危者进行临终指导;经济条件允许的人家,都会尽量去或请活佛或高僧算,或在临亡前举行在世超度佛事活动;条件差些的家庭,也会尽量地满足临亡者的心愿。勤换供佛净水、供品等,夜里点长明酥油灯。

亲人亡故后,死者家人不能佩戴饰物,不能穿鲜艳衣服或新衣服,不洗脸、不修饰,更不能从事唱歌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5]这一阶段的行为,同时体现了藏族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他们不挽留、不延缓旧的生命和肉体通过一系列的宗教程序来促使旧的生命早日结束,使灵魂与肉体尽快分离,并进入新的轮回,重新掀开生命新的一页。

(二)殡尸习俗一死亡后至出殡

亲人亡故后,死者家人不能佩戴饰物,不能穿鲜艳衣服或新衣服,不洗脸、不修饰,更不能从事唱歌舞蹈等各种娱乐活动。[5]并请喇嘛根据死者的生辰、属相、卒日星象和死亡征兆算卦停尸的时日,一般需在丧家停尸3、4日。及时地取下亡人身上的所有物品,给亡人非常讲究的清洗及处理。一般是要求用泡有冰片、寮香、藏红花等名贵藏药的温水来给遗体清洗。清洗完尸体以后,要将尸体用麻绳或反搓而成的白羊毛绳捆扎成结枷跌坐样。双手于胸口摆成合十状,用布衫或印有经文的白布紧紧包裹,表达了希望死者往生西天极乐世界的愿望。

尸体包裹好后,再用白羊毛绳和腰带绑结实,固定好。按男左女右的方式摆放。摆放好之后,要点燃酥油供灯,此灯要长明。还要摆放翻开的“菩提道次第”经书。象征着亡灵在清明光亮之时由经文指引要去的道路,不至盲目飘荡。[6]

停灵期间,需拴好猫、狗等动物,据说猫触摸死者后会引起恐怖的“诈尸”。接下来,则是择吉出殡,由活佛或高僧根据亡人的生辰、属相、死亡时情景、时辰及亲属的要求等,事前算出殡的日子。这样做是为了根据亡灵清净程度,看有无攘灾驱邪的必要,使出殡的日子不对亲属及子女造成潜在的危害,并有所辅助护佑,相安为上。与此同时请僧人来家诵经超度,内容为卦时活佛或高僧指示的经卷。

(三)出殡

在准备出殡的时候,除在服丧、寡妇、门风不净以及有传染病患者的家庭,村里或者部落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要过来帮忙在出殡前一天,会派一个办事麻利、信仰坚定的男子到天葬台去偎桑,告诉山神要借用宝地来实施天葬。在出殡前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念经超度亡灵,同时家人不许放声大哭,以免使亡灵因过于留恋家人而不忍离去。守夜时,“查四”要长燃,以供施神、鬼,以使亡灵受到保佑,免受伤害。

何时出殡、出殡时辰和尸体出户的方位均需喇嘛占 测定,丧家严格遵循。送葬时,由1、2人带上酥油茶、糌粑等物提前去天葬台,主要是与天葬师联络并协助天葬师做一些准备,如煨桑等。到了天葬台以后,天葬师煨桑召唤鹰鹭、昭告神灵,由诵经师为亡灵举行庄重的祈祷祝福仪式,诵经声一直持续到天葬结束。鹰鹭降临之后,天葬师即开始准备处理尸体。处理尸体的方法,一般是按照佛教人体学理论解剖。天葬完毕后亡者家里僧侣念经超度的仪式会持续到“头七”结束,家人的念经超度则会持续到四十九天之后。在这期间,家人会到各个地方的寺院去布施,具体数量不限,量力而行即可,但是内心必须是虔诚发愿,藏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效果。[7]

三、天葬的成因

(一)藏族先民朴素的唯物观促使天葬的形成

藏民族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他们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有一种朴素的唯物意识。藏族先民把人类视作物质的一种形态,准确地说,人也被当作物质,认为是可以转化、可以演化的物质。正是这种朴素的唯物意识,帮助藏族人在其灵魂深处坦然地认识死亡和对待死亡。对待死者遗体的处理,定格在物质的范畴,从而对死亡并不恐惧紧张。这为天葬习俗的更广泛实施打下了较为良好的认识基础,同时反映出了藏民族朴素的宇宙观和世界观。[8]

(二)佛教教义使天葬得以普遍实行

自佛教传人西藏并得到超前的发展和兴盛之后,天葬的丧葬仪式也就依佛教教义来指导和解释。从天葬的仪轨来看,送葬队伍前头有点香引路之人,佛教解释为:点香铺上五彩路,请空神母到葬场来,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在生时的罪孽,请诸佛把死者灵魂带到天界。[9]从佛教的意义而言,“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的多少关系到信徒未来能否得到超脱。把尸体布施给秃鹫,当作一种功德,看作灵魂转世的铺垫。有的甚至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秃鹫是比丘的化身,具有通神的魔力。况且秃鹫将在高空中飞翔,吞食的食物不留一星半迹残渣在地里,使亡者的肉体带向空中,消失在空中,符合亡者升天的向往,帮助人们实现了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佛教认为,人死了之后是一种躯壳的消失,而非灵魂的终结,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灵魂是永存的并且有转世,所以灵魂就需要超度,而灵魂的转世就得看前生所积的善德,这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基于这

样的佛教“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教义,使天葬的理论依据似乎更加全面而系统,也更具吸引力了。[6]因此,藏传佛教对于天葬习俗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赋予天葬以充实的宗教内涵、规范的丧葬礼仪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西藏特定的地理及生态环境是天葬形成的又一原因

青藏高原山高地险,河川纵横,海拔高,雪山延绵,被世人称之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藏民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完成着特定环境中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然而,死亡就在这样一个生存空间中定型着。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上有着各自不相同的特点,而如何去处理死者的尸体,直接关系到用什么样的葬具问题。“一种葬具,如果为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普遍使用,必就地具有充足易得的原料。实行石棺葬、石室葬、大石墓、石棚葬的地区,当然首先得具有相当多、又便于开采的石料。草原地区流行火葬,自有种种原因,不过也与缺少石材、木材有关。以木棺椁为葬具的地区,必具有充足的木资源。”[10]而对于西藏,少树木是多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以牛粪、羊粪为燃料的广大的牧区,要焚烧一具尸体谈何容易!因此人们对葬法的选择,必然要从实际出发,不可能超越现实。”所以对藏民族而言,在社会历史、生态环境与观念等的变化前提下,亡者遗体的处理过程中“天葬是最经济的处理办法,在缺乏燃料的地方,火化是不易办到的,就是高等喇嘛,也不一定火葬。”另外,我们知道秃鹫这种鸟类的主要分布区在青藏高原以及印度、伊朗等亚洲中部和南亚的高海拔区域内。若没有秃鹫这种天葬仪式中扮演主角的“灵鸟”,天葬的实施也就难以完成。

四、天葬的文化含义

(一)天葬习俗与人们乐观的生死观

不管是塔葬还是火葬,也不管是天葬还是土葬,纷呈多色彩的雪域多元葬俗,在本质上反映的都是追求未来幸福憧憬的幸福观,对生死观的乐观看法。不管天葬的方式如何“简单粗暴”或者“残忍”,也不管超度形式如何复杂,亲人对亡者不会过分悲伤绝望,活着的人在情感上抱有美好的愿望,坦然面对死亡,只祈求亡者早日投生福地,顺利转世,希望来世有个幸福美好的命运。[6]

嘲死亡临近时,藏民族对待死亡也就不过分悲伤绝望、紧张恐惧。这种近乎极致地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一面的作用,为藏民族乐观的生死观的形成创造出了某种特定的氛围。通过各种象征仪式,帮助‘亡魂’轻松离开世间,走进中阴,完成转世过程。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藏族的丧葬习俗是与藏族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天葬习俗中有佛的慈悲、爱心、利众、施舍的观念。应该肯定的是,天葬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人们对死的观念也几乎是一致的,正因为佛教的慈悲之心在天葬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绝大多数的藏族人选择这一葬仪。

(二)天葬习俗反映平民理想的价值取向

葬俗作为一种文化,它与人类发展史同步,从原始社会走进阶级社会,从最早的生物属性走进社会属性,出现了等级型葬俗,阶级的烙印十分明显。葬俗在阶级社会里,不仅仅反映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还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等级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6]世界屋脊的丧葬习俗也反映了民俗的这种功能。

雪域高原不同的葬礼,体现不同的规模和形式,有着较明显的阶级等次,反映出雪域葬俗的一种价值观。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土葬、塔葬、火葬和水葬,表现了藏民族社会意识形态的等级偏见和深层次的思想观念。而天葬的形式、规模和特点让人们去选择平等的死亡去处,表现出极强的平等意识和平民理想的价值取向。不管活着时的身份有多么的不同,任何人只要来到天葬场则是赤裸裸的躯体和人人平等的葬礼。天葬赋予人们的平民理想观,体现了藏民族人生死亡观的朴素意识。

(三)天葬习俗与藏族独特的灵魂观

灵魂观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探讨的重要认识,体现在雪域便是藏民族对生命的认识源远流长。它提炼的形体、灵魂、气魄三位一体的学说,在世界生命认识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揭开了意识与物质的互为作用的认识领域。可以说,是雪域藏人在人类发展史上首先在生命领域最早发现了生命结构中魂与魄的主心、主导作用,认识了以精、气、神为标志的精神对人的体制的巨大能力,精神的独立价值。[3]

雪域藏人的灵魂观把人的魂魄——神识与精气的结合,作为独立的无形物质看待,从而辩证地认为人的身体是灵魂的载体,而灵魂是通过载体来表现反映的。二者是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血肉形体可以消失,而灵魂确实永恒的。正是这种灵魂观的驱动,使雪域藏人的葬俗摆脱了陈腐的墓葬,为保持坦然的心态,纯净的生态环境,健康的上进精神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藏族的多元葬俗深层次反映了认识论中的灵魂观。

灵魂是运动,活跃的,具有活力,是可以转换的。这一理论学说,虽非科学,但为高原藏人在严酷的雪域地理环境中顽强生存与发展鼓起了希望的风帆,使他们对生活有了信心,有了持续奋斗的毅力。[6]

(四)天葬习俗与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天葬将尸体喂给秃鹜,既有佛教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藏族先民们由来已久的环境保护意识。

藏族以天葬为主要形式的葬俗,尽可能少地占用空间和土地,不耗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以不影响同胞的生存发展、不影响生态环保为宗旨,从而赋予藏族天葬葬俗卓越的环保功能。天葬习俗拥有与自然界产生平衡的能动力,以努力寻求维持生态平衡为目的.确保一个和谐的生存自然环境。

自然哺育万物,阳光、淡水、空气、草木,使雪域高原的藏族人得以生存和繁衍。在严酷的地理环境中,藏族人对大自然的厚泽更是感受深刻,并把这种情感深入人心。在长期的高原生活中,藏族人体察到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生活的直接利害关系,所以对大自然报恩的自觉意识很强。藏族的天葬礼俗坚持不乱开垦草原、不乱砍森林、不乱开掘地下矿藏、不污染水源等行为规则,精心地保护上苍恩赐的生态资源。藏族的天葬习俗体现了人类协调自然环境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合理的葬俗,藏族不断调适自身生存环境中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的冲突,使二者相互不断的和谐,最终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客观作用,使众生拥有一个趋于和平、稳定的生存环境。[2]

脆弱而年轻的青藏高原。其生态环境一直处于良性循环,保护了“中华水库”

的涵养蓄积,调控气候,这的确应归功于藏人根深蒂固的生态保护意识,这一意识也充分地体现在藏族所独具的天葬习俗中。[6]

从藏族对死亡的处理中充分表达了对环境的热爱和对自然生物的珍惜,表达了藏民族古老的生态观。从这种生态环保思想中,能够衡量藏族葬俗所带来的道德水准和生态保护观念,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藏族自古就具备了环保意思。就此而论,这种丧葬遗风带给人们的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文化观念。

(五)天葬习俗与社会关系的调适

藏族有句古老的俗语:“喜事要等着人来请,丧事要自觉找上门。”听到丧事消息的村落人,不管有无亲戚血缘关系,也无论生前来往疏密或是有无宿怨,都会很快派人来家吊唁。远方的亲朋好友在收到口信后,也想方设法前来吊丧。无疑,天葬丧事可以强化村落或族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往来沟通。在天葬丧事中,不同身份和年龄的人担当相应的职责。对外接洽和采购工作由村中的中青年男子

担当,年青媳妇和姑娘们负责招待等事宜,壮、老年妇女们则集体诵念六字真经,为亡灵祈祷超度。送殡这一天,全村成年男人按传统规定前来送葬,任何人不得怠慢和回避,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并将在以后的生活和交际中受到排斥和冷落。送葬队伍一般都规模庞大,只要是村里的男性(十来岁即可)都要倾巢出动,哪怕是过去有过怨隙或邻里不和也要前来送葬,社会把此视为情操、人品、胸怀的衡量标准,作为—个正常人应具备的品质来看待。如果一个人完全局限于个人的恩怨,对丧事无动于衷,乡邻会耻笑和鄙弃他。天葬丧事仪礼的过程也是

巩固和增进村落内成员团结一致的意识。[2]

在祈求保佑的祷词中,无论规模大小、形式简繁,开篇词都是祈请佛和神保佑众生,解脱众生,而不是针对个人。在意识深处,藏族人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周围众生紧紧系结在一起,表达了个人为群体利益奉献的舍己为人的情怀。

虽然天葬在当今很多世人眼里是一种不太习惯的葬俗,但是藏族人通过天葬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就像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与藏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相适应一样,天葬也是藏族人特有的使人与自然处于协调发展的一种方式。“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在地区的地质、地理、气候和资料等条件”,人类的命运始终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当中国内地尤其是农村连年建造坟墓,大肆破坏耕地,使耕地面积锐减之时,藏族人由于实行天葬而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担忧。从这角度讲,藏族天葬习俗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奉献或爱护精神。

五、结语

藏族天葬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丧葬文化,存在于雪域高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直至今天,在藏区仍然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藏民接受并实行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广这一传统葬俗因为其宗教上的规定,对外族人而言显得遥远和神秘.神秘产生猜测和联想,而只言片语的介绍、一知半解的说明更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一些人因为对天葬的文化内涵不了解,进而对其独特的方式和仪轨妄加评,不利于民族交融和文化传播,也伤害了藏族人民的感情。丧葬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反映,自然然环境作用的产物,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化,任何一种文化之所以存在与持续都有其原因,天葬文化亦如此。其产生不仅仅是为了适应雪域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还因为藏族人民独特的宗教信仰、生态伦理观念和朴素的唯物意识。而其存续整整数千年,则因为其对藏族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着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间沟通了解进而促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全文从藏族天葬的起源。仪礼过程、成因、及其文化含义,论述了藏族天葬的存在和持续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重点探讨天葬文化蕴含的宗教伦理思想、环境伦理思想。

致谢

大学四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温阜敏教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和批阅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苟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养育了我,母校栽培了我。您们对我的恩情,我必将铭记于心,学好本领,报答您们,回报社会。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审阅、评议论文的论文指导老师温阜敏教授,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指教。

参考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法]涂尔干著,汲哲译.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

[2]阙阅.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田.青海民族研究,2004(3) (2)

[3]英珍、孙晓青在《藏族天葬习俗的起源与文化内涵》(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第16卷第3期)

[4]赛措吉在《藏族丧葬仪礼的文化学意义解析》(赤峰学院学报,2012第33卷第3期)

[5]焦治平;胡冰霜论藏族的丧葬风俗[J]青海民族研究 2003(03).(4)

[6]陈立明、曹晓燕:《西藏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5)

[7]李苗苗在《藏族天葬源起及文化价值探析》(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2008第29卷第6期)

[8]朵藏才旦、格桑本:《天葬一藏族丧葬文化》[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6)

[9]高杰:藏族天葬文化的伦理意义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2010;(7)

[10]王峰,浅析藏族民族文化——雪域高原之天葬[J].管理观察

[11]夏吾交巴、东周加在《藏族葬礼的起源探析》(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第21卷第2期)

[12]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9)

[13]汪亚军,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藏族天葬习俗研究[J].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14]冯智.慈悲与纪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3)

[15]华智海,论藏族天葬文化形成的环境因素[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期

[16]罗开玉:《丧葬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版 (10)

[17]期刊论文及网络资料整理

[18] 汤惠生,藏族天葬和断身仪轨源流考[J].中国藏学

[19] 边巴琼达,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J].西藏研究

[20] 汤惠生:《青藏高原的古代文明》,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8)

[21]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2] 韩喜玉.关于天葬[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2(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8860.html

更多阅读

指甲有竖纹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指甲竖纹看健康图解

指甲有竖纹的成因及治疗方法——简介指甲可以说是反应身体潜在健康问题的镜子,假如发现自己指甲上有竖纹意味着什么?是否是自身出现健康问题?和工作劳累、睡眠不足有关吗?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指甲上有竖纹是怎么回事,以及指甲上有竖纹怎么

围棋及文化 围棋的起源及文化内涵

  围棋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简介中文:围棋日文:囲碁(读音yigo)拼音:wéiqí(也是我国提倡的英文译法)  围棋的

中国地名的由来及文化 中国地名的由来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认识和需要,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理实体给以共同约定的文字代号。地名同然是符号标志,但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现象。从历史和文化

声明:《浅析西藏天葬习俗的成因及文化含义》为网友活出别致的高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