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 论文被转载

原文地址:《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作者:hayasi

一、中文书目
 《史通笺注》,(唐)刘知几著;张振笺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 《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
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上海:商务,1922)
 《新史学》Robinson,J.H.,何炳松译, (上海:商务,1923)
 《历史研究法》何炳松, (上海:商务,1927)
 《通史新义》何炳松, (上海:商务,1928)
 《社会科学与历史方法》Seignobos,Ch.,张宗文译, (上海:大东,1930)
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梁启超, (上海:商务,1933)
 《历史统计学》卫聚贤, (上海:商务,1934)
 《史学通论》李则纲, (上海:商务,1935)
 《历史研究法》杨鸿烈, (长沙:商务,1939)
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蔡尚思, (昆明:中华, 1940)
 《中国历史研究法》吴 泽, (重庆: 峨嵋,1942)
 《史学家与科学家》Salvemini,G,周谦冲译, (重庆:商务,1945)
 《史学原论》李思纯译, (上海:商务,1968)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黎澍主编,,人民出版社1980年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黎澍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
 《西洋现代史学流派》田汝康、金重远主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 《西方史学史概要》郭圣铭编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 《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红旗杂志社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
 《历史科学概论》葛懋春,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
 《史学概论》白寿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 《历史学概论》田昌五:,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 《欧洲近代史学史》孙秉莹,(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葛懋春、项观奇编, (济南:山东教育,1985)
 《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乔 默等编, (北京:中国青年,1985)
 《史学概论》吴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 《科学研究方法十讲》严中平, (北京:人民,1986)
 《历史学概论》赵吉惠,,三秦出版社1986年
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霍列特·卡尔(Carr,E.H.)著;吴柱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克罗齐:,傅任敢译,商务印书观1986年
 《历史的观念》柯林武德:,何兆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 《历史学的视野—当代史学方法概述》孟庆顺、彭卫, (西安:陜西人民,1987)
 《历史学方法论》赵吉惠, (成都:四川人民,1987)
 《史料和历史科学》荣孟源, (北京:人民,1987)
 《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 《历史研究方法论集》历史科学规划小组编, (郑州:河南人民,1987)
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Barraclough,G.,杨豫译, (上海:译文,1987)
 《中国历史研究法》赵光贤, (北京:中国青年,1988)
 《历史学家和社会学》王清和译, (北京:华夏,1988)
 《历史方法论大纲》王 瓘译, (上海:译文,1988)
 《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郝名玮译, (北京:社科文献,1988)
 《论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方法·发展的哲学》金观涛、刘青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 《欧洲史学新方向》伊格尔斯:,华夏出版社1988年
 《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蔡少卿主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 《新史学》姚 蒙编译, (上海:译文,1989)
 《历史学的范畴和方法》莫润先、陈桂荣译, (北京:华夏,1989)
 《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李振宏, (开封:河南大学,1989)
 《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张广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 《历史研究国际手册》Iggers,G.G.,陈海宏等译,(北京:华夏,1989)
 《史学导论》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陕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柯文: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
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美)肖(Shaw,W.H.)著;阮仁慧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 《历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苏双碧, ( 上海:人民,1990)
 《历史学概论》杜经国等, (北京:高等教育,1990)
 《历史学方法论》张家哲等译, (北京:华夏,1990)
 《八十年代的西方历史学》陈启能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当代比较史学》范达人, ( 北京:北京大学,1990)
 《史学理论与方法》宁可、汪征鲁, (北京:中央广电大学,1991)
 《史学探渊》蒋大椿编, (吉林:吉林教育,1991)
 《比较史学》范达人、易孟醇, (长沙:湖南,1991)
 《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刘泽华主编, (北京:书目文献,1991)
 《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史学理论丛书编辑部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计量史学方法导论》Floud,R.,王小宽译, (上海:译文,1991)
 《计量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霍俊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 《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利 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 《史学概论》贾东坡、郭卿友编,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92)
 《西方历史哲学导论》韩震,(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 《历史学家的技艺》布洛赫:,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 《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彭 卫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 《历史心理学》胡 波,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1993)
 《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陈启能:,团结出版社1993年
 《历史学概说》孙恭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编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 《西方史学思想导论》陈勇、罗通秀编着,(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贾基松、沈斐凤:,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 《历史与乌托邦:历史哲学:走出传统历史设计之误区》衣俊卿著,,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 《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杨 豫、胡 成, (南京:南京大学,1996)
 《苏联史学理论》陈启能等,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陈启能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 《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罗凤礼主编, (北京:中央编译社,1996)
 《现代西方史学》张广智、张广勇, (上海:复旦大学,1996)
 《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徐浩、侯建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转载]《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 论文被转载
 《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与批判的》严建强、王渊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 《穿越历史的丛林》彭卫:,三联书店1997年
 《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于沛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史学理论与方法》王旭东,(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
 《历史主义的贫困》波普尔:,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 《中国史学思想史》吴怀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史学与史学批评》瞿林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史学要论》李守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何兆武主编, (北京:商务,1999)
 《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S·肯德里克等:,王辛慧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 《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陈其泰:,学苑出版社1999年
 《历史哲学》黑格尔:,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 《历史的真相》阿普尔比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 《历史主客体导论: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化》魏小萍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彭刚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史学理论卷(二十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于沛主编, (兰州:兰州大学,2000)
 《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 《历史社会学的兴起》Dennis Smith,周辉荣等译, (上海:人民,2000)
 《史学理论大词典》陈启能、蒋大椿:,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 《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周辉荣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袁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柯文:,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 《过去的声音:口述史》(英)保尔·汤普逊著;覃方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 《论历史》罗素:,何兆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德·伯克:,姚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罗志田:,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 《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鲍绍霖等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杨念群著:,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 《历史哲学:导论 》(英) 沃尔什著;何兆武, 张文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王学典:,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 《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霍布斯鲍姆:,马骏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历史的话语》汤因比等:,张文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
 《历史中的意义》狄尔泰:,艾彦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 《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拉迪里:,杨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史学的意蕴》朱孝远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 《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韩震, 孟鸣歧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 《历史、史学与性别》李小江等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 《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撰;王睛佳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美) 唐纳德·R·凯利著;陈恒, 宋立宏译,,北京:

三联书店,2003
 《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王晴佳, 古伟瀛著:,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陈启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 《历史之岛》萨林斯:,蓝居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 《论治史》阿隆:,冯学俊译,三联书店2003年
 《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英) 格鲁内尔著;隗仁莲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海登·怀特著;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2 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史学会, 云南大学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 社,2003
 《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杨念群, 黄兴涛, 毛丹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美) 汪荣祖著,北京:中华书局,2003
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罗志田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 《史学导论》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 《时间·历史·叙事》李纪祥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
 二、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 《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
 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林》
 吉林大学《史学集刊》



 三、20世纪前半期史学理论著述
 (一)史学通论及方法论著述
 《史学通论》:曹佐熙 著,湖南中路师范学堂,1909年
 《历史的研究》:周希贤 编,宁波新学会社,1913年
 《中国史研究法》:周嵩年 著,1910年
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 《史学研究法大纲》:李泰棻 著,北京武学书馆,1920年
 《史地新论》:杨鸿烈 著,北京晨报社,1924年
 《史学要论》李大钊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4年
 《历史研究法》:何炳松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7年
 《史学研究》:罗元鲲 著,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
 《史学概要》:卢绍稷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 《史之梯》(一名《史学概论》):吴贯因 著,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
 《历史ABC》:刘剑横著,上海ABC丛书社,1930年
 《通史新义》:何炳松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 《史学概要》:罗元鲲 著,武汉亚新地学社,1931年
 《历史学与社会学》:李璜 著,上海大陆书局,1932年
 《史学通论》:赵吟秋 著,上海大中书局,1931年
 《史学通论》:周容 著,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
 《史学常识》:徐敬修 著,上海大东书局 ,1933年
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梁启超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 《何炳松历史学批判》:刘静白 著,上海辛垦书店,1933年
 《历史统计学》:卫聚贤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 《史学通论》:李则纲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 《史学概论》:胡哲敷 著,上海中华书局,1935年
 《历史之理论与实际》:李季谷 著,北平国立大学学报社,1935年
 《历史研究法》:杨鸿烈 著,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年
 《史学通论》:杨鸿烈 著,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
 《中国历史新研究法》:蔡尚思 著,昆明中华书局,1940年
 《怎样研究历史》:林楚 著,桂林文化供应社,1942年
 《中国历史研究法》:吴泽 著,重庆峨嵋出版社,1942年
 《史学纂要》:蒋祖怡 著,重庆正中书局,1944年
 《历史研究法》吕思勉 著,上海永祥印书馆,1945年
 《史料与史学》:翦伯赞 著,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1946年
 《中国历史的翻案》 华岗 著,作家书屋1946年
 《历史方法大纲》:陆懋德 著,南京独立出版社,1947年
 《历史论》:刘节 著,正中书局,1948年
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吴玉章 著,新华书店 1949年
 《中国史读法》:管听石 著,中华书局,1949年
 《史学概论讲义》:柳诒徵 著,商务印书馆函校学社国文科
 《怎样读历史》:王平陵 著;重庆文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
 《历史研究法》:商鸿逵,中国大学讲义
 《历史丛谈》:傅吾刚 著;甦报社,1942年
 《史学概论》:吴贯因 著;上某考研辅导班化书局,1937年

 (二)研究传统史学的相关著述
 《史微》:张尔田 著
 《史学通论》:陈汉章 著;中山大学,大概在1929-1930年
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钱基博 著,上海中山书店,1929年
 《史学研究法》:姚永朴 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
 《中国史学通论》:朱希祖 著;独立出版社,1942年
 《史通评》:吕思勉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 《刘知几之史学》:傅振伦 著,北平景山书社,1931年
 《中国史学概要》方壮猷 编著,上海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
 《廿五史论纲》:徐浩 著,世界书局,1947年
 《中国正史编纂法》:董允辉 著,正中书局,1936年
 《国史要义》:柳诒徵 著,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
 《中国史学概要》:傅振伦 著,重庆史学书局,1944年
 《中国史学ABC》:曹聚仁 编,上海ABC丛书社,1930年
 《正史概论》:张立志 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 《中国史学史》:卫聚贤 著,大公报社,
 《中国史学史》:何炳松 著,见《中国文化史丛书》,商务印书馆, 1936~1937出版
 《中国史学史》:陆懋德 著,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内部发行,具体时间不详。
 《中国史学史概论》:王玉璋 著,重庆商务印书馆,1942年
 《中国史学史》:金毓黻 著,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
 《中国史学史》:魏应祺 著,商务印书馆,1947年
 《中国史学之进化》:周谷城 著,生活书店,1947年
 《中国史学史概要》:傅振伦 著,重庆史学书局,1944年
 《当代中国史学》:顾颉刚 著,南京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
 《通史叙例》:陈鼎忠、曾运乾 著,南京钟山书局,1933年
 《正史考略》:范文澜 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

 (三)历史哲学方面的相关著述
 《历史哲学》:朱谦之 著,上海泰东图书局,1926年
 《历史哲学大纲》:朱谦之 著,上海民智书局,1933年
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朱谦之 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
 《历史哲学教程》:翦伯赞 著,新知书店,1938年
 《孔德的历史哲学》 朱谦之 著,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年
 《历史哲学概论》:胡秋原 著,祖国社编,重庆时代日报印刷所,1940年
 《历史哲学论丛》:常乃德 著,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
 《历史哲学概论》:胡秋原 著,上海民主政治社,1948年
 《文化形态史观》:林同济 著,上海大东书局,1946年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重庆商务印书馆,1940年
 《时代之波》:重庆在创出版社,1944年
 《唯物论与唯物史观及其批判》:李旭 著,南京拔提书局,1947年
 《唯物史观批判》:毛起鵕 编,重庆独立出版社,1942年
 《辩证唯物论之透视》:周肖鸥 著,重庆正中书局,1942年
 《唯物史观ABC》:刘毅芝 著,上海平凡书局,1929年
 《唯物史观》:中国青年社 编,上海书店,1925年
 《唯物史观研究》(上下册):华汉 著,上海现代书局,1930年-1933年
 《科学历史观教程》:吴黎平、艾思奇 著,上海辰光书店,1939年
 《唯物史观》:吴黎平、艾思奇著,新华日报华北分馆,1939年
 《历史唯物论浅说》:莫英 著,上海士林书店,1949年
 《历史唯物论序说》:李达 著,新华书店,1949年
 《唯物史观精义》:吴恩裕 著,上海观察社,1948年
 《唯物史观研究》:中华学艺社编辑,中华学艺社,1926年
 《生物史观与社会》:常燕生著,上海大陆书局,1933年
 《生物史观与唯物史观》:常燕生等 著,成都国魂书店,1940年
 《生物史观研究》:常燕生等 著,上海大光书局,
 《历史动力论》:陈易 编著,大东书局,1932年
 《历史之重演》:陈登原 著,商务印书馆,1937年
 《世界史之地理因素》:陈叔时 著,生活书店,1935年
 《历史艺术论》:姜蕴刚著,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年

 (四)西方史学理论译著
 《史学通论》:浮田和民 著,李浩生 译;开明书店,1903年
 《新史学》:鲁滨生 著,何炳松 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
 《史学方法论》:伯伦汉 著,陈韬 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 《史学概论》:司各脱 著,余楠秋、谢德风 译;上海民智书局,1933年。
 《史学与史学问题》:史高脱 著,翁之达、谢元范 译;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
 《史学原论》:朗格诺瓦、瑟诺博斯 著,李思纯 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
 《史学家与科学家》:沙耳非米尼 著, 周谦冲 译;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
 《历史研究法》:传舲 著,李树峻 译;北平立达书局,1933年
 《历史方法概论》:弗领 著,薛澄清 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 《历史之地理基础》:哈兴额 著,张星烺 译;商务印书馆,1943年
 《新史学与社会科学》(上下):巴兹 著,董之学 译;商务印书馆,1933年
 《历史哲学》:沙耳列·拉波播尔 著,青锐 译;上海辛恳书店,1930年
 《历史哲学概论》:Flint 著,郭斌佳 译;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
 《历史之科学与哲学》 施亨利 著,黎东方 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 《历史唯物论批评》 施亨利 著,黎东方 译;重庆独立出版社,1943年
 《历史哲学纲要》:黑格尔 著,王灵皋 译;神州国光社,1949年


 四、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关史学理论学术论文目录
 1. 张越. 全面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的力作——简评《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
 东岳论丛,2005,(5).
 2.胡逢祥,张耕华. 当代中国史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教学问题,2005,(6).
 3. 李传印. 史学与政治关系的合理维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 4. 瞿林东. 中国古代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 5. 朱佳木. 史学理论建设三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6).
 6. 李伯重. 迎接我国的第二次“新世纪,新史学”. 中国史研究,2005,(S1).
 7.梁民愫. 史观取向与理论属性——霍布斯鲍姆整体社会史思想探论. 史学理论研究,2005,(4).
 8. 曾学文. 传统史学与王朝政治. 史林,2005,(5).
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第五次史学理论座谈会.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6).
 10. 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在昆明举行.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6).
 11. 仓修良.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序. 史学月刊,2005,(9).
 12. 朱佳木. 如何建设历史学科的创新体系.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3).
 13. 刘新成,邹兆辰. 一个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思考——刘新成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2005,(10).
 14. 郑先兴.社会学与章节体: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晚清民初文明史学理论的构建之一.南都学坛,2005,(3).
 15. 石一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成立.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5).
 16. 丁向荣. 历史学科学性问题批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 17. 李剑鸣. 历史解释建构中的理解问题. 史学集刊,2005,(3).
 18. 王和. 体悟哈贝马斯——兼谈历史学的功能、价值与智慧.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 19. 卢钟锋. 评钱穆的中国社会演变论. 史学理论研究,2005,(3).
 20. 王学典.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西社会科学,2005,(6).
 21. 郑雪. 由《文史通义·博约》析章学诚学术见解.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 22. 刘治立. 总结史学遗产 促进史学创新——“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固原师专学报,2005,(2).
 23. 曹守亮. 翦伯赞和1949—1966年间的历史教学思潮. 宜宾学院学报,2005,(5).
 24. 甄娜. 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分期简论.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3).
 25. 卢汉超. 史景迁谈史. 史林,2005,(2).
 26. 胡逢祥. 李平心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江西社会科学,2005,(4).
 27. 冯金朋. 论雷海宗的理论史学与实践史学思想——解析《历史过去的释义》. 重庆社会科学,2005,(6).
 28. 卢东兵. 《文心雕龙·史传》研究概述. 殷都学刊,2005,(1).
 29. 罗婧,王湘林. 中国史学界交往问题研究综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 30. 王春霞. 简论比较史学的原理. 华夏文化,2005,(1).
 31. 向燕南,尹静.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 32. 侯建新,马克垚,刘新成,齐世荣,丛日云,于沛,李文海,龚书铎. 《经济—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
 史学理论研究,2005,(2).
 33. 赵吉惠. 十年磨一剑 意欲启山林——评《史学学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34. 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第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35. 徐国利,王志龙. 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36. 陈茂华. 史学与政治——美国"共识"史学初探.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37. 徐浩. 史学理论结构的非平衡发展——西方和古代中国的比较.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38. 刘军. 全球化与全球化史观:一种长时段的观点.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39. 刘德斌. "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40. 杨雪冬. 全球化:已知的与未知的.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41. 俞可平. 全球化与新的思维向度和观察角度.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42. 李世安. 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史学理论研究,2005,(1).
 43. 黄广友. 毛泽东历史观对刘大年史学“革命意识形态”的塑造.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 44. 理查德·伊文斯 ,潘振泰. 职业历史学家必须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东岳论丛,2005,(2).
 45. 王海光.他山之石的启示:关于中国治史理路的再认识—兼评麦克法夸尔的铁三角理论.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1).
 46. 张仲民.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 重庆社会科学,2005,(3).
 47. 吴晓群. 我们真的需要“全球史观”吗?. 学术研究,2005,(1).
 48. 郭小凌. 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 学术研究,2005,(1).
 49. 于沛. 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 学术研究,2005,(1).
 50. 周文玖. 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学的教研活动为中心. 齐鲁学刊,2005,(1).
 51.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简介. 江西社会科学,2005,(1).
 52. 宁可. 关于对黎澍和史学理论研究的点滴记录. 博览群书,2005,(3).
 53. 陈国威. 从近代史学革命看心态史学. 中州学刊,2005,(1).
 54. 刁培俊,张德安. 历史学的传承与启新——冯尔康先生访谈录. 史学月刊,2005,(1).
 55. 徐良. 美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评《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 安徽史学,2005,(1).
 56. 杨念群. 当代中国历史学何以引入中层理论. 社会观察,2004,(7).
 57. 韩兵 ,杨风华. 史学大师汤因比. 社会观察,2004,(1).
 58. 赵亮. 非此即彼之间——社会史的再思考. 桂海论丛,2004,(S2).
 59. 王艳勤. 中国口述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史林,2004,(S1).
 60. 侯杰,姜海龙. 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内在困境与外部危机. 河北学刊,2004,(6).
 61. 徐国利. 中国的美国史学史研究“进步的一个标志”——《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读后.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 62. 罗婧. 近十年来中国史学界对交往问题的研究综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 63. 周莉萍.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与美国妇女史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 64. 周文玖.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刍议.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6).
 65. 李宏图. 在人的社会“实践”中重构历史——近年来西方史学变革的解读. 浙江学刊,2004,(6).
 66. 王凌.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1—4期(总49—52期)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2004,(4).
 67. 何平. 比较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史学理论研究,2004,(4).
 68. 乌仁其其格. 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E.P.汤普森. 前沿,2004,(11).
 69. 张岂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认真编好《史学概论》. 中国大学教学,2004,(12).
 70. 朱清如. 关于20世纪末中国史学问题的几点思考. 湖湘论坛,2004,(6).
 71. 史佳 ,宁镇疆 ,濮茅左 ,明慧 ,戴鞍钢.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学术月刊,2004,(3).
 72. 约恩·吕森,隋俊 ,王昺. 历史思维中的道德与认知:一个西方的视角. 山东社会科学,2004,(11).
 73. 唐力行,吴建华,徐茂明,张翔凤,邢丙彦,吴强华,罗婧,申浩,徐松如,王健,申浩.论题: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历史教学问题,2004,(5).
 74. 耿天勤.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趋势.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 75. 张旗. 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理论走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 76. 程群. 六十年来美国史学多元性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河北学刊,2004,(5).
 77. 张仲民. 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 东岳论丛,2004,(4).
 78. 陈茂华. “中外史学理论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研究,2004,(8).
 79. 赵沛霖.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齐鲁学刊,2004,(4).
 80. 曹守亮. 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思想. 中国大学教学,2004,(9).
 81. 叶昌友. 略论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中州学刊,2004,(4).
 82.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东月,张修海 ,王昺. 给中国青年历史学者的几点忠告——
 访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历史教学问题,2004,(4).
 83. 钟放. 国际问题研究之我见——写给“三个”四十周年. 云梦学刊,2004,(3).
 84. 陈海宏 ,房艳丽. 山东师范大学的美国史研究又上新台阶. 学术界,2004,(3).
 85. 常建华. 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理论争鸣及其演进(下). 河北学刊,2004,(3).
 86. 董正华. 从历史发展多线性到史学范式多样化——围绕“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的讨论.
 史学月刊,2004,(5).
 87. 刘北成,张耕华,彭刚,赵立行,郭艳君.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 史学理论研究,2004,(2).
 88. 高芳英. 借鉴与创新是推进世界史研究的关键. 学海,2004,(1).
 89. 丁海燕. 宋代史学三厄. 史学月刊,2004,(3).
 90. 石楠. 关于环境史分层研究的构想. 史学月刊,2004,(3).
 91. 张文生. 中国百年间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 92. 许殿才.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 93. 胡逢祥.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略论李平心的史学道路. 历史教学问题,2004,(1).
 94. 徐国利. 关于新时期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的回顾与总结.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 95. 邹兆辰.20年来我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理性认识与方法借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 96. 张常勇. 黄宗智“过密化”理论探讨述评. 中国农史,2004,(1).
 97. 罗炳良.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创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 98. 向玉成. 历史与历史学新理解论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 99. 江湄. 社会史:新的史学范式与新的通史观念——评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 史学月刊,2004,(2).
 100. 刁培俊,韩能跃. 探索中国古史的深层底蕴——高敏先生访谈录. 史学月刊,2004,(2).
 101. 李振宏. 近五年来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热点问题述评. 史学理论研究,2004,(1).
 102. 向燕南. 引领历史向善——方孝孺的正统论及其史学影响. 齐鲁学刊,2004,(1).
 103. 董国强. 略论新理论新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 江苏社会科学,2004,(1).
 104. 李宏图. 当代西方新社会文化史述论. 世界历史,2004,(1).
 105. 曾凡英. 论《史通》的流传与研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 106.张笑川. 杨翼骧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 107.潘祖伦. 法国年鉴学派述评.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 108.罗炳良. 求会通而重理论——瞿林东教授的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2003,(12).
 109.邰凤琳.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国史研究的贡献.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4).
 110. 张振利,张志昌. 从“中国中心观”到“历史三调”. 中州学刊,2003,(1).
 111. 周益锋. 拓荒者的自白——《韧的追求》读后. 新长征,2003,(7).
 112. 齐虎田. 坚持唯物史观促进史学发展之沉思.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
 113.李长莉.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 114. 薛其林,钟声. 试论李大钊的史学研究方法. 韶关学院学报,2003,(11).
 115. 黄东. 在解构与建构之间——新时期史学概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 116. 周妤,王梅兰. 梁启超史料观初探. 求索,2003,(5).
 117. 张铁男. 应以客观的态度讨论“历史客观性”问题.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 118. 晋荣东. 《史学要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建构史学理论的最初尝试. 历史教学问题,2003,(2).
 119. 汪建武. 世纪之交与史学改革. 理论月刊,2003,(2).
 120. 刘宝军. 史学研究 任重道远.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
 121. 王军福.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 晋阳学刊,2003,(4).
 122. 王秀丽. 章学诚“时会说”与史学的与时俱进. 晋阳学刊,2003,(1).
 123. 刘庭华. 史学研究纵横谈(下). 军事历史,2003,(2).
 124. 刘庭华.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 军事历史,2003,(1).
 125.陈其泰. 建国后十七年历史研究及唯物史观的价值.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 126. 周文玖. 关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思潮的认识.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 127. 张剑平. 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 郭沫若学刊,2003,(1).
 128. 齐虎田. 坚持唯物史观促进史学发展的思考.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
 129. 徐国利. 论高校历史教育中的唯物史观教育.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
 130.瞿林东. 继承侯外庐先生的学术遗产,推进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中国史研究,2003,(2).
 131. 刘爽. 当代西方史学多元走向评析. 学习与探索,2003,(3).
 132. 许殿才,史硕彦. 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纪要. 史学史研究,2003,(1).
 133. 王玮. 二十五年磨一剑 三百万言铸丰碑. 史学月刊,2003,(9).
 134. 雷戈. 论史料. 史学月刊,2003,(8).
 135. 李传印. 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 史学月刊,2003,(4).
 136.史文,薛义. 探索史学的历史、理论及其社会意义——瞿林东教授访谈录.史学月刊,2003,(1).
 137.王凌. 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1—4期(总45—48期)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2003,(4).
 13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史学理论研讨会. 史学理论研究,2003,(4).
 139. 朱和双. 试论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2003,(4).
 140. 周溯源. 史学理论要引导史学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史学理论研究,2003,(3).
 141. 马宝珠. 加强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与总结. 史学理论研究,2003,(3).
 142. 董正华. 多种“范式”并存有益于史学的繁荣. 史学理论研究,2003,(3).
 143. 于沛.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下) 重视中西史学比较中的社会学视野问题.史学理论研究,2003,(3).
 144. 张克非. 卓尔独立,贵在求真——读《赵俪生文集》兼论其他. 史学理论研究,2003,(2).
 145. 刘子奎. 是继承还是偏离:布罗代尔新论. 史学理论研究,2003,(2).
 146.徐浩,彭卫,王和,姜芃,俞金尧,刘军.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上).史学理论研究,2003,(2).
 147.坚持唯物史观指导 繁荣中国历史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座谈会侧记.史学理论研究,2003,(1).
 148. 朱佳木. 当代史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5).
 149.赵兴彬. 宏观经济理论的突破对历史学的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 150. 赵兴彬. 论史学方法体系的重建. 齐鲁学刊,2003,(4).
 151. 于沛. 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 历史研究,2003,(1).
 152. 王以欣. “雷海宗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历史教学,2003,(1).
 153. 张越. 重视理论建设 继承进取创新——读瞿林东教授著《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回族研究,2003,(2).
 154. 侯建东. 关于史学人才的几点思考. 中国人才,2003,(12).
 155. 魏铭. 北大历史系首届世界史研究生精品课程班结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 156. 卞利. 断代史学史研究中的一枝奇葩——评傅玉璋、傅正著《明清史学史》. 安徽史学,2003,(6).
 157. 周文玖,张子侠. 最近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安徽史学,2003,(6).
 158. 张剑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罗尔纲史学研究的影响. 学海,2002,(4).
 159. 陈国庆. 梁启超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唐都学刊,2002,(1).
 160. 赵兴彬. 论历史学的人文学科方法. 泰安师专学报,2002,(5).
 161. 李吉江,纪新青. 史学逻辑方法探赜.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2,(4).
 162. 王贵忠. 21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知识创新.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 163. 何兆武,邓京力. 没有哲学深度,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何兆武先生访谈.历史教学问题,2002,(3).
 164. 贾高建.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逻辑分层问题. 理论前沿,2002,(7).
 165. 田得宏,冷东. 浅析信息技术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
 166. 吴怀祺. 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 167. 李小树. 论李大钊在中国史学多元格局中的理论选择. 北京社会科学,2002,(3).
 168. 杨艳秋. 2001年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要.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10).
 169. 洪认清. 何炳松史学思想的特色. 学术月刊,2002,(3).
 170. 周文玖. 两种新史学:梁启超与何炳松. 学术研究,2002,(12).
 171. 罗炳良. 新史学对良史的期望. 学术研究,2002,(12).
 172. 何平. 历史进步观与18、19世纪西方史学. 学术研究,2002,(1).
 173. 于沛. 西方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和方法. 史学史研究,2002,(4).
 174. 洪认清. 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 史学史研究,2002,(2).
 175. 夏学花. 美国新社会史述评. 史学史研究,2002,(1).
 176. 耿天勤. 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展望21世纪的中国史学. 史学史研究,2002,(1).
 177. 李振宏. 20世纪中国的史学方法论研究. 史学月刊,2002,(11).
 178. 李芳.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尚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史学月刊,2002,(10).
 179. 刘家丽. 章学诚的史意与史料观. 史学月刊,2002,(8).
 180. 侯云灏.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新时期史学思潮. 史学月刊,2002,(6).
 181. 张剑平. 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 史学月刊,2002,(5).
 182. 白云. 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读瞿林东著《中国史学史纲》. 史学理论研究,2002,(2).
 183. 钱念孙. 史学理论研究的世纪盘点——读《史学理论大辞典》. 史学理论研究,2002,(2).
 184. 周文玖. 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思考. 齐鲁学刊,2002,(1).
 185. 李伯重. 问题与希望:有感于中国妇女史研究现状. 历史研究,2002,(6).
 186. 高世瑜. 关于妇女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历史研究,2002,(6).
 187.罗志田.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历史研究,2002,(1).
 188. 姜芃. 城市史是否是一门学科?. 世界历史,2002,(4).
 189. 李珍. 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的现实思考. 高校理论战线,2002,(9).
 190. 杨祥银. 中国口述史学现状.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4).
 191. 于沛. 历史研究:从过程描述向理论描述的转化.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4).
 192. 戴逸.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及其对国史研究的重要启示.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4).
 193. 钱念孙. 史学理论研究的世纪盘点——读《史学理论大辞典》. 安徽史学,2002,(2).
 194. 何兆武. 《历史理性批判散论》自序. 书屋,2001,(9).
 195. 毛曦. 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如何走出误区.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10).
 196. 雷戈. 从“不可能处”思考史学理论.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 197. 于沛. 20世纪中国史学:特点和趋势. 学海,2001,(4).
 198.何兹全. 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是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天津社会科学,2001,(4).
 199. 苏全有. 史学研究状况忧思录. 邯郸师专学报,2001,(2).
 200.田小惠. 再读《历史研究》——汤因比《历史研究》的系统分析.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
 201. 雷戈. 关于史学史的理论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 202.江湄.当代中国史学的“两难之境”——对史学危机的一种回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 203.向若. 开拓埃及学研究的新园地——记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成立十周年.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 204. 雷金瑞. 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初探. 兰州学刊,2001,(5).
 205. 徐庆群. 第十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侧记. 理论前沿,2001,(5).
 206. 王勋敏. 陈寅恪历史阐释两题. 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 207. 陈其泰. 论范文澜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地位. 河北学刊,2001,(5).
 208. 秦进才. 胡如雷先生学术贡献管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 209. 张旗,赵会可.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学术化与宏观化——兼评《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 210. 安瑛. 史学的价值与创新.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3).
 211.袁征.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创见——层累造史理论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广东社会科学,2001,(3).
 212. 骆墨. 《史学新书评(1996~1997)》.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4).
 213. 李华瑞. 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3).
 214. 张越. 记“纪念白寿彝先生逝世一周年学术座谈会”. 史学史研究,2001,(2).
 215.邹兆辰,杨丽珍. 罗荣渠的现代化研究及对当代史学的影响──访林被甸教授.史学月刊,2001,(3).
 216. 周祥森. 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 史学月刊,2001,(2).
 217.东月.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国际史学家盛会——记“20世纪的历史学”国际研讨会.史学理论研究,2001,(4).
 218. 梁民愫.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史学理论研究,2001,(4).
 219. 王利红. 形象研究的意义——评鲍绍霖著《文明的憧憬》. 史学理论研究,2001,(3).
 220. 戴桂菊. 近十年来的俄罗斯史学. 史学理论研究,2001,(3).
 221. 周巩固. 关于中国高校史学理论教学的思考. 史学理论研究,2001,(1).
 222. 《史学集刊》2001年总目录. 史学集刊,2001,(4).
 223. 何平. 作为历史研究本体论范畴的历史进步观及其内涵. 史学集刊,2001,(2).
 224. 于卫青. 论波斯帝国的交往性特征. 人文杂志,2001,(6).
 225. 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 历史研究,2001,(3).
 226. 张越. 五四时期新的历史教学建制与课程设置. 历史教学,2001,(12).
 227. 郭娅.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基本建设”之作. 江汉论坛,2001,(3).
 228.杨雁斌. 世纪之交的史学盛会——“20世纪的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览.国外社会科学,2001,(5).
 229. 何兹全. 九十自我学术评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 230.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笔谈. 中州学刊,2000,(1).
 231. 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础. 新长征,2000,(8).
 232. 吴江. 考据之学未可废. 炎黄春秋,2000,(10).
 233. 白云. 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 学术论坛,2000,(2).
 234.毛曦. 走出低谷 ──关于我国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问题的思考.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2).
 235. 王彦章. 拨开历史天空的迷雾—心理历史学几组概念厘析. 绥化师专学报,2000,(1).
 236.史克祖. 研究外国史学理论,为加强中国历史学科建设服务——访于沛研究员.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 237. 黄月. 中国社会形态及相关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 历史教学问题,2000,(2).
 238.庞卓恒,邓京力. 史学需要理论和实证研究齐头并进──访庞卓恒教授.历史教学问题,2000,(2).
 239. 王杰. 中国历史哲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理论前沿,2000,(5).
 240. 周文玖. 五十年来史学理论发展之回顾. 河北学刊,2000,(3).
 241. 张文杰. 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 河北学刊,2000,(3).
 242. 张子侠. 史学史学科发展的新趋向.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 243. 于沛. 新世纪中国世界史研究断想.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 244. 吴怀祺. 新世纪史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 245. 张磊. 关于史学的回顾和展望. 广东社会科学,2000,(1).
 246. 骆墨.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6).
 247. 周一平. 建立计量党史学. 北京党史,2000,(4).
 248. 杨俊才. 梁启超的传记理论及其贡献. 北方论丛,2000,(1).
 249. 蔡美彪. 通鉴体史书是学习历史的主要工具. 中国图书评论,2000,(5).
 250. 林甘泉. 吕振羽与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史学史研究,2000,(4).
 251. 易宁. 马克垚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0,(2).
 252. 邓京力. 向历史学特性的回归──历史认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史学月刊,2000,(6).
 253. 邹兆辰,江湄.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发展──访林甘泉研究员. 史学月刊,2000,(1).
 254. 周文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史学史研究述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 255. 王凌. 1999年史学理论方法论论文要目索引. 史学理论研究,2000,(4).
 256. 易木. 走向深入的史学理论研究——第11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史学理论研究,2000,(4).
 257. 张广智. 21世纪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刍议. 史学理论研究,2000,(4).
 258. 赵世瑜. 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回顾与评说. 史学理论研究,2000,(4).
 259. 于沛.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20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和思考.史学理论研究,2000,(3).
 260. 吴莉苇. 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取向——从几部论著看后现代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利弊.史学理论研究,2000,(2).
 261. 东月. 《史学万象丛书》即将出版. 史学理论研究,2000,(2).
 262. 瞿林东. 历史学的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史学理论研究,2000,(2).
 263. 何平.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 史学理论研究,2000,(1).
 264. 黄敏兰. 梁启超新史学从政治向学术的过渡. 史学理论研究,2000,(1).
 265. 王和. 史学研究呼唤理论. 史学理论研究,2000,(1).
 266. 马宝珠. 总结遗产 创造新篇. 史学理论研究,2000,(1).
 267. 蒋大椿. 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 史学理论研究,2000,(1).
 268. 张芝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史学理论研究,2000,(1).
 269. 雷戈. 史学理论多元化构想. 社会科学辑刊,2000,(1).
 270.李勇. 基本体系的构建与具体内容的突破——史学理论创新的两个问题. 社会科学辑刊,2000,(1).
 271. 张艳国.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再发展:继承与创新. 社会科学辑刊,2000,(1).
 272. 周文玖. 何炳松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 求是学刊,2000,(4).
 273. 王学典. 从“五四”到“抗战”:唯物史观派历史观念的重要变动. 齐鲁学刊,2000,(3).
 274. 深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方向.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6).
 275. 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 历史研究,2000,(5).
 276. 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 历史研究,2000,(1).
 277. 《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2000,(1).
 278. 蒋大椿. 八十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四). 历史教学,2000,(9).
 279. 蒋大椿. 八十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二). 历史教学,2000,(7).
 280. 邹兆辰. 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评论问题——访周溯源编审. 江西社会科学,2000,(2).
 281. 张连国. 超越中国近代史学范式危机. 江苏社会科学,2000,(2).
 282. “海外史学理论及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纪要. 近代史研究,2000,(3).
 283. 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 近代史研究,2000,(1).
 284.邓鸿光. 对史学批评性质与作用的再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 285. 《世界历史》《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
 《史学理论研究》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 世界历史,2000,(3).
 286. 齐世荣. 加强队伍建设,是根本大计. 世界历史,2000,(1).
 287. 廉慧斌 ,胡晓渊. 历史教学方法拟改建议.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 288. 黄绍湘.
 让科学理论指导美国史研究——解读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中引录的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历史规律的论述.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2).
 289. 张天社.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发展.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1).
 290. 徐畅. 历史发展是多元因素的作用——访茅家琦教授. 探索与争鸣,1999,(5).
 291. 雷戈. 理想的史学.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
 292. 雷戈. 史学评论与史学解构. 求索,1999,(3).
 293. 雷戈. 史学观的理性基础与历史观的理论指导.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 294. 徐国利,刘卫. 民主和科学与中国史学的近现代化. 民主与科学,1999,(2).
 295. 尹青. 寒松纵老风标在──黎澍的史学精神. 历史教学问题,1999,(3).
 296. 雷戈. 历史的重写与史学史的超越. 晋阳学刊,1999,(4).
 297. 孟广林.对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存在问题的探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 298. 吴怀祺. 新中国史学50年. 河北学刊,1999,(5).
 299. 李喜所. 国魂与史魂. 河北学刊,1999,(5).
 300. 吴怀祺.史学创新与历史研究──关于发展当前史学的思考.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 301. 刘华正. 邓小平与中国史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 302. 陈支平. 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 东南学术,1999,(4).
 303. 李军生.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贡献. 池州师专学报,1999,(4).
 304. 邰凤琳.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北京党史,1999,(6).
 305. 徐松巍. 中国史研究应有世界的眼光. 北方论丛,1999,(3).
 306. 步平. 让历史学与世界接轨. 北方论丛,1999,(3).
 307. 方晓珍,孙晓峰. 强化史学研究的五种意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
 308. 瞿林东. 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 309. 蒋大椿.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 310. 史文.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研究回溯. 学习与探索,1999,(2).
 311. 项翔,宋发清,王加丰,李宏图. 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上). 学术月刊,1999,(7).

 312. 赵兴彬. 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得与失. 学术研究,1999,(7).
 313. 陈虎. 20年史学的反思及其发展前瞻. 文史哲,1999,(3).
 314. 张秀平,罗炳良. 邵晋涵与宋史研究. 文史哲,1999,(2).
 315. 宛闻. 《中国史学史教本》即将出版. 史学史研究,1999,(4).
 316. 侯云灏.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学科化进程. 史学月刊,1999,(2).
 317.王培华.在史学领域的不断探索——读瞿林东著《史学与史学评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 318. 王记录. 论华岗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 319. 1998年史学理论方法论论文要目索引. 史学理论研究,1999,(4).
 320. 蒋大椿.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领域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1999,(4).
 321. 何晓明. 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历史──读《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研究,1999,(3).
 322. 李建国. 读《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教学,1999,(8).
 323. 赵晖. 论毛泽东史学思想及其特点. 江海学刊,1999,(5).
 324. 茅家琦. 书评是繁荣史学的有效手段. 近代史研究,1999,(1).
 325.祝贺白寿彝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举行.回族研究,1999,(3).
 326. 高嵩. 美国史学家维克多·格林教授. 世界历史,1999,(3).
 327. 陈启能. 近20年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 世界历史,1999,(3).
 328.刘华正. “提高”与“普及”两条腿走路——市场经济大潮下史学的出路.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2).
 329.林甘泉. 林甘泉在《我仍然信仰唯物史观》一文中剖析:历史研究中“左”的思想影响.广西地方志,1998,(5).
 330. 雷戈. 对世纪末史学反思的再反思(2).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 331.冯景源. 打开特色社会主义史学方法论的钥匙──马克思晚年史学方法论研究. 新视野,1998,(6).
 332.张宗华,刘夏蓓.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重大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8,(2).
 333.高石钢. 何炳松对中国史学近代化所作的杰出贡献.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 334. 赵兴彬. 史学理论中的历史系统分析方法.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8,(2).
 335. 赵兴彬. 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反思.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8,(1).
 336. 邵建. 历史是什么——人:文化历史导论.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8,(2).
 337.张文生. 《史学概论》的属性及其学习方法.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 338. 张广智. 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前景. 历史教学问题,1998,(4).
 339. 张岂之. 北大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 华夏文化,1998,(2).
 340. 曹景文,杨淑婷. 新时期社会史研究崛起原因探析. 贵州文史丛刊,1998,(2).
 341. 孙厚生. 关于加强史学概论学科建设改进史学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东疆学刊,1998,(1).
 342. 雷戈. 史学与人学.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 8,(1).
 343. 李平. 梁启超晚年史学思想简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 344. 李德芳.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共党史研究,1998,(2).
 345. 胡成. 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问题. 文史哲,1998,(3).
 346.张广智.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1978~1998).史学史研究,1998,(4).
 347. 海涛. 从史学漫谈到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1998,(1).
 348. 朱绍侯.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史研究. 史学月刊,1998,(6).
 349. 史讯. “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史学月刊,1998,(4).
 350. 郭德宏. 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 史学月刊,1998,(2).
 351. 张越. 《新史学通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月刊,1998,(1).
 352.侃伦.史学理论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史学理论研究,1998,(4).
 353. 关于西方古典史学入华史的学术通信. 史学理论研究,1998,(1).
 354. 陈新.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 史学理论研究,1998,(1).
 355. 秦颖. 浅析德罗伊生的史学思想. 史林,1998,(3).
 356. 赵建群. 当代史学与跨学科研究. 江海学刊,1998,(6).
 357. 陈锋. 史学研究与当代社会. 江汉论坛,1998,(8).
 358. 张海鹏. 一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近代史研究,1998,(2).
 359. 施建雄. 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启迪之二.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
 360. 武吉庆. 反思性历史研究刍议. 张家口师专学报,1997,(2).
 361. 孙厚生. 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研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 362. 李曙新. 李达和吕振羽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历史贡献. 文史杂志,1997,(4).
 363. 赵兴彬. 研究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浅析历史认识论的教学内容.泰安师专学报,1997,(S1).
 364. 王兴华. 略论历史哲学. 泰安师专学报,1997,(1).
 365. 卞杏英教授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 366. 张文生. 历史比较研究的原则类型与程序析论.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 367. 张广智. 年鉴学派的演进. 历史教学问题,1997,(5).
 368. 心史.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翦伯赞与中国现代史学. 历史教学问题,1997,(3).
 369. 王守正. 再论《史通》的史学比较.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7,(2).
 370. 王宇博,唐炎宝. 法国年鉴学派评述.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 371. 刘晗. 应科学地界定历史事实与史学客体. 济宁师专学报,1997,(1).
 372. 雷戈. 论历史学的学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 373.朱发建,张晶萍. 论何炳松在通史理论上的创新.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 374.克尤木·巴吾东. 在庆祝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西域研究,1997,(4).
 375. 雷戈. 史学理论的研究及其理论构想. 学习与探索,1997,(6).
 376.张广智. 历史认识论对现代社会的回应──读《现代社会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学习与探索,1997,(3).
 377. 钟少华. 中国口述史学漫谈. 学术研究,1997,(5).
 378. 李松茂. 编写回族史学史的构想. 史学史研究,1997,(4).
 379. 赵世瑜. 打破学科畛域与历史学的学科本位. 史学月刊,1997,(6).
 380. 翟林东. 史学寻找自己. 史学月刊,1997,(3).
 381. 金计初. 拉美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史学理论研究,1997,(4).
 382. 雷戈. 史学批评学论纲. 史学理论研究,1997,(3).
 383. 陈其泰. 梁启超在构建近代史学理论体系上的贡献. 史学理论研究,1997,(2).
 384. 重视和加强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学如何走向21世纪的思考. 史学理论研究,1997,(2).
 385. 潘振平. 第二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综述. 史学理论研究,1997,(1).
 386.姜桂石. 在“法老王国”里的辛勤探索——评刘文鹏教授的《埃及学文集》.史学集刊,1997,(4).
 387.冯景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研究之七.人文杂志,1997,(4).
 388. 赵兴彬. “史学学”的创建及其意义. 齐鲁学刊,1997,(3).
 389. 周晓虹. 试论社会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历史研究,1997,(3).
 390. 李英. 李大钊与《史学要论》. 历史教学,1997,(7).
 391. 崔志鹰. 上海市世界史学会1997年年会综述. 世界历史,1997,(6).
 392. 徐再荣. 世界历史所举行首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世界历史,1997,(2).
 393. 苏畅. 《苏联史学理论》评介. 东欧中亚研究,1997,(4).
 394. 赵兴彬. 历史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泰安师专学报,1996,(4).
 395. 王宇博,俞荣生. “计量史学”研究评述.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1).
 396. 邱昌胤. 心理分析法:一种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 397. 梁民愫. 对中国史学研究之历史分期问题的反思.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S2).
 398. 五、历史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6,(5).
 399. 陈国荣. 夏先生史学思维初探.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6,(3).
 400.一部凝聚理论思维的创新之作──评张静如著《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北京党史,1996,(1).
 401. 任吉悌,王豈霞. 博学不穷 笃行不倦──读《金隆德文集》.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 402. 区域性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6).
 403. 童敏. 一部弘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的力作──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
 西域研究,1996,(2).
 404. 张艳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学术研究,1996,(2).
 405. 第九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思想战线,1996,(1).
 406. 殷永林. 第九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思想战线,1996,(1).
 407. 赵建群. “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透析. 史学月刊,1996,(5).
 408.韩昱. 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的新突破──读《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史学月刊,1996,(3).
 409. 1996年《史学理论研究》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1996,(4).
 410. 陈丽菲. 回应现实——《史之心旅》编后感. 史学理论研究,1996,(4).
 411. 1995年报刊史学理论论文要目. 史学理论研究,1996,(3).
 412. 朱政惠. 探赜索隐,着眼未来——1995年史学理论研究述要. 史学理论研究,1996,(3).
 413. 郭春生. 目前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1996,(3).
 414. 张广智.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史学理论研究,1996,(2).
 415. 何兆武.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 史学理论研究,1996,(2).
 416. 东月. 云南企业家积极赞助史学理论会议. 史学理论研究,1996,(2).
 417.李长林.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评述——兼与张广智先生商榷.史学理论研究,1996,(1).
 418. 东月. 第九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史学理论研究,1996,(1).
 419. 赵兴彬. 论历史学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 420. 张广勇. 论美国史学理论取向. 史林,1996,(4).
 421. 沈永兴. 第四届全国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世界历史,1996,(1).
 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工作汇报会纪要.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2).
 423.侯且岸.凝聚理论思维的党史学新著──简评《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 424. 贾熟村. 增广阅历,充满信心. 安徽史学,1996,(1).
 425. 陆方. 治学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 安徽史学,1996,(1).
 426. 王家俭. 如何才能成为史家?. 安徽史学,1996,(1).
 427. 毛曦. 我国史学发展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唐都学刊,1995,(4).
 428. 赵兴彬. “史识”新解. 泰安师专学报,1995,(4).
 429. 李璞. 归来的洪堡学者和他的史学研究. 神州学人,1995,(10).
 430. 李勇. 他山之石有锐钝──谈史学变革中的引进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1995,(6).
 431. 郑剑虹,胡维芳. 试论历史资料的心理学研究.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5,(3).
 4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贺信. 黑龙江史志,1995,(5).
 433.何永林同志在全省国史(地方简史)暨当代黑龙江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龙江史志,1995,(5).
 434. 刘兵. 试论科学史研究中的心理史学方法. 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2).
 435.李勇. “史学危机”与史学改革开放的紧迫性.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 436. 干树德. 郭沫若按照时代要求治史的原则. 郭沫若学刊,1995,(1).
 437. 王宗琦. 关于史学的两点意见. 史学史研究,1995,(1).
 438. 陈富安. 邓小平史学思想初探. 史学月刊,1995,(5).
 439. 战继发. 史义与传统史学的经世功能发微. 史学理论研究,1995,(4).
 440. 仲伟民,孙竞昊. 新时期以来唯物史观理论研究述评. 史学理论研究,1995,(3).
 441. 蒋大椿. 史学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深入点. 史学理论研究,1995,(3).
 442.
 443. 朱政惠. 1978年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史学理论研究,1995,(3).
 444. 徐浩. 评《外国史学名著评介》. 史学理论研究,1995,(2).
 445. 丁守和. 评《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 史学理论研究,1995,(2).
 446.沈固朝. 与人民共写历史——西方口述史的发展特点及对我们的启发.史学理论研究,1995,(2).
 447. 李秀虹. 新形势下应重视高校公共历史课教学. 史学理论研究,1995,(2).
 448. 李杰. 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战释疑. 史学理论研究,1995,(2).
 449. 石玉. 也说历史研究中的伪问题:一个反批评及其它. 史学理论研究,1995,(1).
 450. 郑备军. 新经济史学方法论述评. 史学理论研究,1995,(1).
 451. 蒋大椿 ,陈启能. 《史学理论大辞典》前言. 史学理论研究,1995,(1).
 452. 张博泉. 对中国古史研究与改革的几点构想. 史学集刊,1995,(3).
 453. 王方宪. “八五”国家重点书——六卷本《世界史》将于今秋出齐. 历史教学,1995,(4).
 454. 仲伟民. 新时期以来史学理论体系研究述评. 江汉论坛,1995,(5).
 455. 陈慕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1).
 456. 倪志福.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二次理事会贺信.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1).
 457. 王守正. 学史断想——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札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4,(1).
 458. 王景琇. 从史学危机中看史学的发展.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2).
 459. 张书学. 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与贡献. 浙江学刊,1994,(2).
 460.朴文一. 关于新时期中国朝鲜族史学界科研方向的几点思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 461. 靳艳. 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理论专著. 社科纵横,1994,(2).
 462. 江连山. 浅论历史研究的现代化. 绥化师专学报,1994,(4).
 463. 毛曦. 历史学家与历史认识主体.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 464. 蒋莲华.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历史科学理论的贡献. 历史教学问题,1994,(6).
 465. 沈毅.非同凡响的史学批评力作——读赵俊著《<史通>理论体系研究》.历史教学问题,1994,(3).
 466. 郑先兴. 王充的史学理论──王充系列研究之一. 南都学坛,1994,(5).
 467. 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 晋阳学刊,1994,(1).
 468. 何顺果. 新现代化史观. 读书,1994,(12).
 469. 王也扬. 梁启超对史学认识论的探讨. 长白学刊,1994,(2).
 470. 刘爽. 俄罗斯历史学现状及趋向评析. 北方论丛,1994,(4).
 471. 徐松巍. 八十年代以来史学评论缺失刍议. 北方论丛,1994,(3).
 472. 吴怀棋. 近两年来史学史研究鸟瞰.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8).
 473. 霍俊江. 历史科学基本范畴的几个问题. 中国史研究,1994,(3).
 474.刘修明. 开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时代——全国第8届史学理论研讨会学术纪要.学术月刊,1994,(1).
 475. 李洪岩. 要懂一点西学. 学术研究,1994,(4).
 476.赵吉惠.史学理论研究的新作──评李清凌著《史学理论与方法》.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 477. 许殿才. 白寿彝教授史学思想座谈会侧记. 史学史研究,1994,(4).
 478. 张文建. 学衡派的史学研究. 史学史研究,1994,(2).
 479.赵吉惠. 史学概论教材与史学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兼评李清凌著《史学理论与方法》.
 史学理论研究,1994,(4).
 480. 张芝联. 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 史学理论研究,1994,(4).
 481. 段渝. 古史研究的材料、理论和方法——以巴蜀古史研究为例. 史学理论研究,1994,(4).
 482. 1993年史学理论研究论文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1994,(3).
 483. 李洪岩. 杨鸿烈的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研究,1994,(3).
 484. 东月. “中外史学信息交流会”在京举行. 史学理论研究,1994,(2).
 485.沈汉. 构建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尝试——评介朗西曼的《论社会理论》第一卷和第二卷.
 史学理论研究,1994,(2).
 486. 冯秀文. 墨西哥史学理论探寻. 史学理论研究,1994,(2).
 487. 何兆武. 评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两百年后的再思考. 史学理论研究,1994,(2).
 488.张艳国. 李大钊的史学理论研究论析——本世纪2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研究之一.
 史学理论研究,1994,(2).
 489. 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4期(总第5-8期)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1994,(1).
 490. 刘为. 为了理性——纪念E.P.汤普森. 史学理论研究,1994,(1).
 491. 庞卓恒. 从多样性探寻规律——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启示. 历史研究,1994,(2).
 492. 王也扬.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 历史教学,1994,(9).
 493.侯云灏. 理论工作者贵在有超前意识──读陈启能著《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江汉论坛,1994,(5).
 494. 张椿年. 中国史学应走向世界. 世界历史,1994,(5).
 495. 于沛. 转型中的历史科学. 世界历史,1994,(5).
 496.廖学盛.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庆祝世界历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 世界历史,1994,(5).
 497. 孔圣根.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评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3).
 498. 高鉴国. 社会史与历史社会学简议.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 499.王先明.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兼论历史学的社会学化. 近代史研究,1993,(4).
 500.张耕华. 有关“历史事实”及其相关问题——兼与陈启能先生商榷.史学理论研究,1993,(4).
 501.郑礼文. 世纪转换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新——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纪要.
 史学理论研究,1993,(4).
 502. 赵世瑜. 文化景观学与史学研究的突破. 史学理论研究,1993,(2).
 503. 陈启能. 悼念旦公. 史学理论研究,1993,(2).
 504. 王正. 克罗齐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史学理论研究,1993,(1).
 505. 孙晓. 当前历史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1993,(1).
 506.王先明.论马克思的社会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形成——兼论宏观理论与专题研究的关系.世界历史,1993,(5).
 507.诸大建. 科学革命编史学的若干问题——科学史理论研究之三.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 508. 李荣.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课程的建设.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4).

 509. 汪建武. 试论年鉴学派及其史学模式.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 510. 华茗. 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广东社会科学,1993,(6).
 511. 张磊. 读史使人明智——我的史学观. 广东社会科学,1993,(4).
 512. 洪玉荣. 评《新史学》和我国史学的新格局.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3,(2).
 513. 张广勇. 当代美国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史林,1992,(3).
 514.一哲.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深化史学理论研究——上海市首届史学理论讨论会综述.社会科学,1992,(2).
 515. 《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1—4期(总第1—4期)总目录.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16. 蒋大椿. 开创史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17. 黄敏兰. 史学理论研究要密切结合史学实践.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18. 张志刚. 走向深层 走向世界.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19. 邹兆辰. 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20. 刘家和. 一点看法.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21. 何兆武. 史学理论应该有一个大发展.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22. 努力开创史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史学理论研究,1992,(4).
 523. 李振宏. 论历史主义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1992,(3).
 524. 黄德楠. 愿史学在改革大潮中加快前进步伐. 史学理论研究,1992,(3).
 525. 舒嘉. 我国计量史学研究的新收获. 史学理论研究,1992,(2).
 526. 王汝丰.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繁荣中国近代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1992,(2).
 527. 李学勤. 中国古史研究要多做切实工作. 史学理论研究,1992,(1).
 528. 胡纯武. 关于史学方法论的一些浅见. 史学理论研究,1992,(1).
 529. 瞿林东. 世纪之交的双重任务. 史学理论研究,1992,(1).
 530. 张椿年. 史学理论研究必须面向实际. 史学理论研究,1992,(1).
 531. 柴毅龙. 关于马克思的“笔记”和“手稿”问题. 世界历史,1992,(1).
 532. 士心. 学术研究四十年——记历史学家田昌五教授. 社会科学家,1992,(1).
 533. 张和声. 论汤因比的史学宗旨. 史林,1990,(3).
 534. 葛承雍. 理论的活力与中国唐史研究. 学术界,1990,(1).
 535. 李勇.中国现代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读《中国现代史论选》.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 536. 王晴佳. 第四届中国留美历史学会年会侧记. 世界历史,1990,(6).
 537. 吴廷嘉. 千古得失寸心知——史学评论与史学之关系. 世界历史,1990,(5).
 538. 叶建华. 龚自珍史学理论述评. 浙江社会科学,1990,(6).
 539. 彼得·博古斯基,陈星灿. 欧洲考古学的理论趋向. 东南文化,1990,(Z1).
 540. 平欲晓.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新时代. 江西社会科学


 五、台湾相关史學概論與史學方法論课程列举参考书目
 麥勁生,《近代史學與史學方法》(台北:五南,2000)。
 王晴佳、古偉瀛,《後現代與歷史學》(台北:巨流,2000)。
 楊豫、胡成,《歷史學的思想與方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 杜維,《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增訂新版)。
 李守常,《史學要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 于沛主編,《現代史學分支學科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 王旭東,《史學理論與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
 周樑楷等,《史學導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
 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台北:正中,1993)。
 姜義華,《史學概論》(台北:水牛,1992)。
 甲凱,《史學通論》(台北:台灣學生,1985)。
 蔣祖怡編著,《史學纂要》(台北:正中書局,1981)。
 王爾敏著,《史學方法》(台北:東華書局,1977)。
 周簡文編著,《史學通論》(台北:正中書局,1977)。
 陸懋德著,《史學方法大綱》(台北:華世出版社,1975)。
 周培智著,《歷史學歷史思想與史學研究法述要》(台北:1973,史學出版社)。
 李家祺,《歷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灣商務,1970)。
 柳怡徵著,《國史要義》(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 梁啟超著,
 〔唐〕劉知幾,《史通》。
 〔清〕章學,《文史通義》。
 ☆ 中國史學史、史學理論與歷史哲學
 杜維,《中國史學史》(二)(台北:三民,1998)。
 杜維,《中國史學史》(一)(台北:三民,1993)。
 周佳榮,《中國史學名著概說》(台北:唐山,1989)。
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
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

 ☆ 西方史學史、史學理論與歷史哲學
 周樑楷,《史學思想與現實意識的辯證─近代英國左派史家的研究》(台北:合志文化,2001)。
 張廣智,《西方史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 何兆武主編,《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近現代西方史學著作選》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 王晴佳,《西方的歷史觀念─從古希臘到現代》 (台北:允晨文化,1998)。
 嚴建強、王淵明,《西方歷史哲學:從思辨的到分析的與批判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 何兆武、陳啟能主編,《當代西方史學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
 羅鳳禮主編,《現代西方史學思潮評析》(北京:中央編譯社,1996)。
 徐浩、侯建新,《當代西方史學流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 蔡石山,《西洋史學史》(台北:茂昌,1996二版)。
 張廣智、張廣勇,《現代西方史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 郭小凌編著,《西方史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 何兆武,《歷史與歷史學》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
 陳勇、羅通秀編著,《西方史學思想導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 。
 張廣智、張廣勇,《史學─文化中的文化》(台北:淑馨,1992)。
 韓震,《西方歷史哲學導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
 黃進興,《歷史主義與歷史理論》(台北:允晨文化,1992)。
 史學理論叢書編輯部編,《當代西方史學思想的困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 周樑楷,《近代歐洲史家及史學思想》(台北:唐山,1990增訂版)。
 劉昶,《人心中的歷史─當代西方歷史理論述評》(台北:谷風, 1989)。
 張廣智,《克麗奧之路—歷史長河中的西方史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
 孫秉瑩,《歐洲近代史學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郭聖銘編著,《西方史學史概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 田汝康、金重遠主編,《西洋現代史學流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

 六、史学概论课程相关网址:
 http://202.205.144.107/sxgl/review.htm高等教育出版社史学概论教学资源网
 http://202.113.103.194/history/ 天津师范大学史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
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中央研究院翰典
 http://zhjyx.hfjy.net.cn/asp/pat ...f=/Special/Subject/
 中教星教育资源库
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mulu/cnovel.html亦凡书库
 http://www.chiculture.com/ 中国文化研究院
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史学连线
 http://xys.dxiong.com/ 新雨丝
 http://www.wangf.net/ 往复
 http://www.**.com/ 国学网
 http://www.xiangyata.net/ 象牙塔
 http://www.cass.cn/webnew/index.asp 中国社会科学院
 http://www.hist.pku.edu.cn/Article_Class.ASP?ClassID=3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http://www.chinathink.net/downxp/documents/200405/310.shtml中国思维网免费图书目录:

历史书籍
转自:zhangminrun.blog.tianya.cn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8826.html

更多阅读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B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B)一、填空题1.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棵.2.一条马路长440米,在路的两旁每隔8米种一棵树,两边都种,共种棵树.3.两棵

通用知识----《义务教育法》试卷及答案 义务教育法知识

《义务教育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A、2006年9月1日B、2007年1月1日C、2007年9月1日2、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c)A

《建筑学概论》影评_shirley 建筑学概论 电影

《建筑学概论》影评-----无法实现的初恋韩国电影《建筑学概论》是前段时间在韩国刚上映的电影,在韩国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和反响。而对我来说,平时是较少看电影的,所以也比较少关注电影方面的消息,有一些好看的电影也是由于时间长了,很多

声明:《转载 《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 论文被转载》为网友绝怼宠尔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