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及翻译

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

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2.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6.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7.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喜爱,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2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2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24.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25.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26.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7.欲速则不达。

28.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及翻译

30.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3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33.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35.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国君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法家韩非子名言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5.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1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11.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 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16.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1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1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20.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憎恶,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22.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23.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1),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24.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25.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26.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27.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28. 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29.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30.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隐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无法猜测他的意图)31.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32. 私行胜,则少公功。(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33. 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在路上赛马,不是领先就是落后,而此时还总是关注对手的话,又怎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马呢?)34.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不因过度思考使内心疲惫,不因个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据法令和权谋来治理国家,通过赏罚来彰显是非。) 35.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36. 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聪明的,做木鸢却是愚笨的)(说明∶考虑成本与实际功效)37.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38.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39. 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40.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样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饰物来装饰)41.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42.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43.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44.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45.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说明∶君主不可因为这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46.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47.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48.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49.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50. 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韩非子》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心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司马迁写的<史记>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韩非子名言集锦

1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2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3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4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6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7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8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

9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11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1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1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16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8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9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20慈母有败子

21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韩非子说:“法、势、术三者不可缺少,“法”是指法制、法律;“势”指权力、权威;“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政治手腕。”

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 韩非子说: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 韩非子说: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韩非子说:“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韩非子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用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人口理论来说明“当今争于力气”,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孙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

===============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法 家 思 想 :

一 、天 不 能 决 定 人 事 吉 凶 ,人 定 胜 天。

二 、人 不 应 该 违 背 自 然 规 律 ,而 要 把 天 当 作 物 类 来 利 用。

三 、国 家 要 富 强 ,要 靠 耕 战 ,耕 是 搞 好 农 业 生 产 , 战 是 加 强 战 备。

四 、法 治 比 德 治 更 适 合 于 当 时 社 会 ,因 为 社 会 发 展 变 化 了,一 切 事 物 也 随 之 变 化 ,因 此 具 体 措 施 也 应 改 变 。

---------------------------------

《大秦帝国》中卫鞅语录

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道.

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棋道,以围地为归宿.但必以取势为根本.势高,则围广;势卑,则围小.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缠争地,则秦国早已不能支撑.若以高远之势围地,再趁机削弱魏国,则秦国自胜.



酒醇和无劲力,人醇和无血气。大争之世,惟有血气,才有争心!



恶,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意;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



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一人卷入私斗杀人,不管他心性如何良善,此人必是罪犯。

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春秋四百年,天下诸侯大体都是人治。贤愚忠奸,多赖国君洞察臣下之心迹品性而评判。一味的讨好国君权臣,而荒疏国事。为官者以揣摩权术为要务,为民者以洁身自好为根本。国家有难,官吏退缩。作奸犯科,民不举发。政变连绵不断,国家无一稳定。究其竟,皆在没有固定法度,赏功罚罪,皆在国君权臣的一念之间。晋国的赵盾乃国家干城,忠贞威烈,却被晋景公断为权奸灭族。屠岸贾真正奸佞,却被晋景公视为忠信大臣。致使晋国内乱绵绵不断,终于被魏赵韩三家瓜分。假若晋国明修法度,依法治政,安有此等惨剧?

------------

面对事件,有坚强的人是求助于自己。他的运动是在行动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为自己的利益而采取行动,(为自己的心愿而行动),他不是在等级制的庇护之下生活,在文章里面躲藏,在报告中掩盖自己,而是奋起,昂然挺立和迎击敌人(而是行动)。

我从不担心行动。而只担心没有任何行动。

战略形成战争的计划,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要连起一连串的行动以导致最后的结果。

当你面对恐惧害怕的发抖时,这并不带表你遇到了大灾大难,而如果你不敢立即着手应对和抗争,这才意味着你将大祸临头!

没有奥秘,威信是不能前进的,因为人们不太尊重那些过于熟悉的东西…………没有言行的保留,通常就没有同样的、心灵的保留……保留,性格,伟大,这些威信的条件迫使那些想要获得威信的人,进行一种会使最大多数人感到讨厌的努力。遮住不断的束缚,这种永远要经历的风险正在考验个性,直至其最秘密的心弦……统帅注定要承受这种孤独感。

真正的才华体现在对未知、危险和矛盾的信息的判断之中。

“战争是不确实的境界。战争中作为行动基础的因素有四分之三都隐藏在多多少少具有不确实性的雾幕中,所以需要一种敏感和明辨的判断力,一种嗅出真相的巧妙智力。”

“在战争与屈辱面前,你选择了屈辱!

可是,屈辱过后,你仍得面对战争!”

“他具有历史上一切名将所共有的气质。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时能找到奇袭的机会使敌人措手不及;他的思想行动都迅速无比,使敌人无喘息余地;

战争是机会的领域,而且没有时间来作彻底思考,而必须立即作决定。

“我们尽力了”,没有用。你要在必须做的事情上成功。

勇敢有两种:一种是面临个人危险时的勇气,另一种是承担责任时的勇气。前者为肉体勇气(physical?courage),后者为精神勇气(Couraged’esprit)。前者是不怕困难、痛苦、危险,尤其是死亡(不怕死),后者则是一种较高级的勇气,敢于负责,敢于作决定,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坚守原则,尤其是敢于说“不”(No)。

疑虑是经常会产生的。如果撇开疑虑不管,只有能在任何条件下当机立断、大胆行动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后代宁肯原谅错误行动,也不赞成无所作为。

“如果纠缠于过去与现在,我们将失去未来。”

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

成功不是最终的,失败不是致命的,继续下去的勇气才是最重要的。

韩非子名人名言/名句查看

慈母有败子查看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查看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查看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查看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查看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查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查看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查看

小信诚则大信立查看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查看

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查看

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查看

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8729.html

更多阅读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德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砚池堂本《老子》第四十五章(1)  【释要】  本章为"道经"的

宋代朱熹《朱子家训》全文翻译 朱子家训全文翻译注释

宋代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

《方山子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右溪记翻译阅读答案

原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

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及翻译

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故去喜去

声明:《韩非子名言 韩非子名言及翻译》为网友征战情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