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教案 窦娥冤的故事
标签:中职语文教案
教育
分类:高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窦娥冤
?建议一 采用诵读法、鉴赏分析法
课文是《窦娥冤》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由于本文是中国古代戏曲,语言多为元代口语,用典较多,学生阅读理解均有一定的障碍。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在动漫和图画中长大,这样的古代戏剧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在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采用诵读法辅以老师及时的点拨,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的。
*教学过程建议:
1.《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生对此剧的了解一般仅限于俗语“比窦娥还冤”,而且古代戏曲离我们的时代较远,因此,创设情境,课堂激趣就很重要,可采取多种方法导入,如由选择流行歌曲中有古代戏曲元素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顺势引入相关戏曲知识及作者介绍,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对本课的大量生僻用字和典故,教学时不要局限于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可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参看鉴赏提示、注释,认真阅读课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3.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本文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学中把诵读作为首要环节。在弄清字词,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如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重点选读或自由朗读,形式可活泼多样,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切实感受人物心理。同时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仔细体会剧作的情味,为深层探究做好铺垫。
4.本课关键是从“冤”字切入,在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紧扣“冤”字展开教学。教师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住矛盾冲突,把枯燥的对白和唱词设计成生动紧张的场景,让学生成为剧中的主人公或剧场的观众。
5.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另外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6.如有条件,可阅读《窦娥冤》全剧剧本,观看戏曲《窦娥冤》的影片或音像资料。
*示例:
一、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全剧剧情的相关材料。
2.学生熟悉课文,理清全剧的情节结构。
二、导入
由《刀马旦》、《唱脸谱》等流行歌曲导入。
三、检查预习
1.关于元杂剧。
2.生字生词。
四、作者介绍
重点介绍关汉卿性格及艺术成就,创作《窦娥冤》的过程。
五、概括情节
(一)了解全剧剧情,概括情节(先读后议)
1.绑赴刑场──指天斥地。
绕过后街怕见婆婆。
2.婆媳告别。
婆媳见面补叙原委;婆媳离别悲声动地。
3.刑场受戮,指天发誓。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4.誓愿应验。
六、赏析悲剧形象
从剧中可看出,窦娥是一个苦命人,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这样一个人,一步步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的时候,她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1.诵读
⑴朗读第一场。指导诵读:感情基调(怨)。
⑵齐读第二场。指导诵读: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悲)
⑶分角色朗读第三场。指导诵读:临死前她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该用什么语调朗读?(怒)
2.讨论
请学生谈一谈:在窦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么发展?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⑴反抗性突出表现在哪里?
⑵老百姓遇到冤屈也会呼天喊地。窦娥的不同是什么?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⑶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有内在联系吗?
⑷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明确: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七、挖掘悲剧根源,探讨主题
窦娥为什么会陷于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我们为她做一点假设。“假如她……不会死”,请同学们设想。
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窦娥的冤在于她太善良而社会环境太恶劣太黑暗(太守昏庸,流氓横行)所以悲剧无法避免。
八、作业
《窦娥冤》之所以深受喜爱,就在于它具有恒久的社会意义。今天,人们依然排演它,如果《窦娥冤》即将上演,请为它写个广告词。
?建议二采用点拨法、演出课本剧和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建议:
1.《窦娥冤》作为自读课文,放在了话剧《雷雨》的后面。自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时既读课文,还要读“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和“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课文章法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过的戏剧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感悟人物形象的悲剧美。但前提是学生要感兴趣,因此本课可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角色饰演,利用课本剧等形式实现情感体验。
2.课堂上,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提问质疑。学生首先谈对课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广泛地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最后不断求同弃异,总结提高,这个过程,既是对自读课文的总结过程,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3.职高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性格开朗,表现欲较强。因此,对于难以把握的人物情感,可利用课本剧形式调动学生主动研究课文,自由组合,截取课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还可利用图片、电影、录音直观展示,获得真切感受。对于本剧独特的语言,通过对不同类型语言的比较,获得对戏曲语言的认识。
4.作为元杂剧的扛鼎之作,教学之前需要让学生先了解杂剧的相关知识,因为杂剧知识内容较多较杂,除了重视课前预习外,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知识利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此外,我们还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脉络通过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示例:
一、导语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二、关汉卿其人
可将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比较:作品数量要多于莎士比亚,并且他使中国的戏剧文学历史比西方提前了二三百年。
结合课后补充读物《一枝花·不伏老》了解关汉卿:多才多艺,活得潇洒,性格倔强,自称是“普天下 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
三、元杂剧常识
四、结合注释,讨论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剧情和结构
五、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
六、问题探究,研读文本
(一)整体把握
1.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
2.本折线索及感情变化。(冤,怨→悲→恨)
3.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
(二)具体赏析
1.讨论: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体现在哪些场面,哪些唱词中?(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语言,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分析第一场面(让学生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①在[端正好]中,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窦娥的冤情?这支曲子集中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感情?
②在[滚绣球]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3.点拨第二场面,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4.三桩誓愿的目的何在?
(三)探讨主题
比较阅读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有人说,原作结尾既对官员绝望,又借官员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觉得呢?
1.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最后洗雪了冤情。
明确: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观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官,主动查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恰是对官吏、对社会的绝望,更揭示出社会的黑暗。至于作家说“与天子分忧”、“王家法不使民冤”的颂词,是其时代局限性。从以上分析可见,鬼魂显灵洗冤,既不影响主题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审美心理。
2.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结束。
明确: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震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恶果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亡。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重相会”。
明确: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七、学习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演出课本剧。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自己截取课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教室是舞台,同学是观众和评论家,现演现评。
八、作业
1.背诵《滚绣球》。
2.课后阅读田汉的剧作《关汉卿》。
附:板书
更多阅读
不可违背的自然之道——《自然之道》练笔 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
学习《自然之道》后,我设计了课后练笔,请孩子们任选说明文写作方法或拟人的手法来介绍一种动物的“自然之道”,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查找课外知识,拓宽视野,在写作中加深对“遵循大自然规律”的认识。蓝鲸以在水底下浮游的生物为食,主食是磷
《过故人庄》中“还来就菊花”的“还”字的读音_鲍语斋 还来就菊花还的读音
《过故人庄》中“还来就菊花”的“还”字的读音您好!请问八年级上25课《过故人庄》中“还来就菊花”的“还”读成huan还是hai?谢谢!小王老师您好!众所周知,汉字多音多义,您所提到的“还来就菊花”的“还”也是如此,读为huán,这个字可以
《九龙冰室》---一个瘸腿男人和他的那些故事 古惑仔7九龙冰室粤语
5年来自己都记不清楚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一个瘸腿男人和他的那些故事 ---------《九龙冰室》 “爸,我回来了!” 九纹龙能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英雄的回归 疲倦的城市,霓虹点点。在喧嚣
抓住情节的情感因果关系---以《孔雀东南飞》为例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抓住情节的情感因果关系---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孙绍振关于这首长诗,网上有一个“优秀”教案,对于文本是这样分析的:课文把握:文章结构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 古代抒情诗
评《赤子之歌》兼论贾西贝的社会抒情诗刘光荣贾勇虎(贾西贝)诗选集《唱响中国心》即将付梓,诗集中份量最重当数第一辑《炎黄集·中国之心》,而这辑中又是以《赤子之歌》为起因,使作者这几年来专功社会抒情诗的。诗集即出,不妨以《赤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