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北京》观后感 混在北京歌词

都市里的灰色人群

现当代的中国都市,是一个只被少数人拥有(而非占有)的一个特定的时空。在这样一个偌大的时空里,你可以感受到它是一个在不断进化的有机体,社会的准则及社会的制度扮演着自然选择的角色,那么就会不断涌现出被淘汰的人群,当然也有经过变化后的新人群生存下来。都市里的灰色人群不是那少数人,而是在不断变化,随时流动,趋利避害的人群。他们大多不属于城市,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异乡性。都市里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一群灰色人群,彷徨和焦虑是他们的标签,他们随着改革的大潮也在发生着快速而有效的变革,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混在北京》影片中的人物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人群的特点:季子想出国却不得不忍受副主任的献殷勤,以致谣言四起,她放弃出国梦,决意离开北京;沙新算是一个很传统保守的知识分子,老婆临产却被房主驱赶,最后无法忍受出版社的随潮之“变”收拾行李打包回老家了。

他们是典型的在“优胜劣汰”规则下的牺牲品。这样的知识分子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化贵族气质,却被金欲物流所淘汰。然而还有一类人群经过“微进化”生存下来了,如影片中的哲义理和胡义一家。

哲义理是但是出版社里的红人,当时的流行诗人。他写的诗实在不堪卒读,但却赚的满银钵。在现在看来这样的诗集能走红。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有够无聊,无知。而胡义一家在“优化组合”后选择了改变:他们向大众低级,庸俗的趣味妥协,抛弃了自身的文化贵族气质。

“希望生活的更好一些”这是一个人最本能也是最美好的愿望,只是在哲义理和胡义一类人看来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更重要一些。借以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我们应该对他们报以“同情的了解”。但从中我们得到的反思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普遍真理和永恒价值的选择是否有必要一直存在呢?如果知识分子阶层都物化后,谁来填补思想启蒙的空层?放弃文化的自豪与骄傲真的是社会“进化”的方向吗?

在《非你莫属》栏目上有一位嘉宾,当被问到“你希望到哪里去工作?”,他二话不说答了“北京”。就如同杨幂大喊“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一样,北京也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且不说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就单看路上跑的车,地上盖的楼,地下建的地铁,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何其工业化的都市。人们削尖了脑袋要往这里钻:高考要考到北京的,找工作要找到北京的,就连漂也要漂在北京的人数不胜数。中国人数本来众多,这样一来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在如此强压的竞争下,人的理智反而会成为最不理智的因素,也就造成了“走后门”等一系列的腐败行为。举一个例子----教育收费之乱。早在2002年,南京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育行业进入谋取暴利的队伍,接着在权威媒体公布的“年度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中,中小学教育竟然排第九名。“教育产业化”是教育界某些人士心安理得地牟取暴利的挡箭牌,他们的一句口头禅是“教育应由受益者自行购买”,似乎这才符合市场法则。仔细审查,“国家投入不足”又是牟取暴利的天然借口。曾有网友调侃“中国无偿资助非洲贫穷胞国那么多钱,还不如多投些钱在教育行业。”教育行业的腐败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腐败。

《混在北京》观后感 混在北京歌词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典例。知本集团的董事长吴宇曾是属于知识分子行列,即是“eattothink”的人,但是由于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他选择了下海。按他的话说,他想要变得与众不同。这样的愿望和向往或许是那一带知识分子共同的感受吧。但是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也促成了知识分子的转型----更多地转变成为职业型人才。以赛亚·伯林在与拉明·贾汉贝格鲁论及“知识分子和知识阶层”这个问题时的观点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是特指有着强烈个人信仰和独立思想的人文知识分子,因为,知识的获得是属于科学的范畴,而获得智慧才能使人进入哲学思考的层面。这样的话职业性人才算不上是知识分子。试问:当今时代真正算得上是知识分子的人又有多少?30年改革的奇迹算不上什么大的成就,最大的奇迹是让每一个公民都有尊严地活着。在知识分子面前的是很现实的世界:你不妥协,处境举步维艰,无法生存,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幸福生活”,一个读书人的工资竟然不不上一个农民的收入,内心的不平等,使读书人仅有的一点尊严都丧失了。无奈之下,只能妥协。贵族精神是文化的骨骼,失去了贵族精神的文化就想失去了支柱,是无法站立的。

陈丹青在《我们为什么向往民国》一文中,表达的无非就是向往“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贵族精神,把民主,自由和科学当做矢志不渝的追求,把国家的富强当做永恒的理想,这是超越专业技术人员的。我们仅仅希望:知识分子不自掘坟墓----不在教育行业上腐败他们能重返重建仅属于自己的故乡,找到作为文人的尊严,我们仍可期待一个知识分子的回归,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回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8681.html

更多阅读

《偷天情缘》观后感 偷天情缘

《偷天情缘》观后感昨天,我观看了电影《偷天情缘》。影片主要讲述了:气象播报员菲尔去一个小镇报道土拨鼠日的新闻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每当他早晨醒来,都是同一天:2月2号,土拨鼠日。而且都会出现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事。菲尔一开始无

电影《妈妈去哪儿》观后感集锦 妈妈去哪儿电影臭儿

电影《妈妈去哪儿》观后感集锦电影《妈妈去哪儿》名字起的很巧妙很有吸力,母亲的概念对于任何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和随时能够倾向关注的。刘桂香是《妈妈去哪儿》中的主人公,作为年轻母亲,为了给患小儿麻痹的儿子治病,穷尽自己所能,给人哭丧

《开心大冒险》观后感 里约大冒险观后感英文

《开心大冒险》观后感我们和父母共处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我们和父母之间总隔着一面看不见的墙。或许是成绩,或许是想法……自从我看了《开心大冒险》这部电影后,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也许我们之间的心灵的薄膜可以渐渐消逝的。

《绿林大冒险》观后感唐语萌 绿林大冒险片尾曲

《绿林大冒险》观后感暑假里我在网上看了电影《绿林大冒险》。《绿林大冒险》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奇幻世界的冒险故事: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乱砍滥伐,自然之物已经枯竭,地球人只能依靠天地公司仿真植物来绿化地球,而假的植物毕竟不能代替

声明:《《混在北京》观后感 混在北京歌词》为网友超越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