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颍上县地处黄淮平原南端,淮河、颍河在颍上交汇。全县面积1859平方公里,有151万人口、160万亩耕地,辖31个乡镇、24个居委会,有27个民族,汉族占99.9%。

目录

· • 特色

· • 历史文化

· • 经济发展

· • 交通区位

· • 行政区划

·• 特色

·• 历史文化

·• 经济发展

·• 交通区位

·• 行政区划

·• 历史名人

[显示全部]

颍上县-特色



颍上有五个比较显著的特色。

一是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建制设县,隋朝定名颍上。颍上有一个古代大政治家管仲,他在山东临淄为官40年,协助齐恒公成就了一代霸业,他提出的依法、依德治国的思想几千年历久不衰,他倡导的宾馆服务业到今天更是兴隆火爆。

二是资源丰富。地下煤炭蕴藏量100亿吨,可采储量80亿吨,皆为5700大卡以上优质煤炭。97年投产的谢桥煤矿,设计年产400万吨,经过技改,已经达到600万吨。刘庄、罗园煤矿正在建设中,到2007年,全县年产煤炭可达2000万吨,我们和国投新集集团合作,准备上一个4x60万千瓦的坑口发电厂,正在做项目准备,一旦建成,每年可提供税收10亿元左右。颍上富余劳动力50万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有可为。到今年6月,全县已输出劳务40万人,年寄带收入16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0倍。颍上是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全省畜牧水产十强县,年产粮食近百万吨、肉类8万吨、水产品3万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是环境优美。颍上县有不少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桂冠:环保全球500佳、中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工作先进县;颍上有八里河、迪沟、张庄三个风景区,其中八里河是国家4A级风景区;有五个公园:南湖公园、张庄公园、竹音寺、生态园、尤氏庄园。沿交通线建设的千里绿色长廊把全县分成无数个方格,到处是绿色的海洋。湖泊、河流众多,小的小算,水面在2万亩左右的就有2个。1996年,八里河风景区开业庆典之后,李鹏、胡锦涛相继前往视察。

四是高层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李鹏、朱镕基、乔石、回良玉、邹家华都亲临颍上做过视察,在颍上农村、学校开过会,作过调查研究。中国石化总公司包点颍上,并派一名干部任挂职副县长。

五是有利发财。在颍上办厂,交通方便,三条省道、一条国道和两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境内有铁路连接大京九和津浦线,水运可直达长江。离阜阳机场只有50多公里。这是一个4C级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颍上工业欠发达,因此又为兴业者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会。改革开放前办的一批五小企业基本上停产破产,闲置了几十万平方米厂房、2000多亩土地,盘活这些资产,只需要稍加投资就能生产。各项优惠政策有明文规定,只要国家没有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只要到颍上,一切好商量,送免减让,任君选择。需要资料,留个号码,立即寄去;需要考察,热情欢迎,谈成接着干,谈不成交朋友,后会有期。另外,供电、供水、通讯设施都可保证。

颍上县-历史文化



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时期设“慎邑”,秦汉置“慎县”,南北朝称“楼烦”,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颍上县,迄今已1400多年。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记载其思想的学术典籍《管子》,博大精深,千古不朽,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一代名相泽后世”,当代又诞生了学界大师常任侠、文坛大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等一代名流。淮河水、颍河柳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足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特色各异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整个淮河流域独树一帜。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管鲍祠,青砖灰瓦,典雅幽静,传扬着感人至深的管鲍佳话;颇具苏式园林风格的尤家花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改革开放以来颍上人民创造的小张庄和八里河两个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名扬四海,堪称奇迹。享有绿洲仙境美誉的小张庄,首开我国生态环保与旅游农业先河。八里河风景区和迪沟风景区双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八里河南湖公园,景点壮观,湖光胜景,如诗如画。迪沟风景区集自然生态、城镇园林、佛教圣地于一体,让人流连忘返。2005年颍上被评为安徽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目前全县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颍上正在成为中原大地迅速崛起的旅游观光胜地。

颍上县-经济发展
4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颍上地肥水美,物产富饶。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资源尤为丰富,素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水域面积2.5万公顷,全年可供利用水资源总量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95亿立方米。国家投巨资建设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一批治淮重点工程的相继竣工、投入使用,终结了颍上千百年来洪患灾害频繁的历史。颍上盛产粮食、林果、蔬菜和畜禽、水产品等,总产量均居安徽省前列,是全省畜牧水产十强县、全国粗毛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颍上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近亿吨有待开发。在县境北部300平方公里范围内蕴藏着100多亿吨优质煤炭。已经投产的国家特大型矿井谢桥煤矿,煤炭年产量800万吨。刘庄煤矿是国家“十一五”能源建设重点项目,设计年产800万吨,是国内一流的安全高效、环保型、数字化的特大型矿井,于2006年10月18日建成试生产。刘庄、谢桥两座煤矿都将于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1000万吨。年产300万吨的罗园煤矿即将动工兴建。到2010年,颍上县原煤年产量将突破2200万吨。投资5亿元的国投新集集团工业辅助中心正在筹建,依托煤炭资源规划的4×60万千瓦刘庄电厂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评优阶段。以煤汽化为龙头,以合成氨、煤制油为发展方向,总投资630亿元的颍上煤化工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与国内知名大企业对接,近期可望动工实施。全县煤电、煤化工产业链即将形成,颍上建设华东乃至全国能源城的前景广阔。

今天的颍上充满着生机、活力和希望,展示着精彩、神奇和辉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颍上,正处在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中部崛起战略、安徽东向发展战略及加快皖北和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给加速发展的颍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县上下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全面加速,奋力跨越,正在举全县之力实施“5511”计划,即培育壮大“煤电、化工、造纸、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工业,重点建设“防洪排涝、综合交通、城镇建设、文明创建、人才强县”等五项基础工程,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旅游基地,奋力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5511”计划的核心是项目,目前入库项目157个,总投资650亿元,其中列入市“6611”工程项目43个,在建和新开工100万元以上项目72个。

2006年,刘庄煤矿已建成投产、谢桥煤矿技改和铁路专用线建设顺利竣工;224省道、南湖大道改造竣工通车;阜六高速、合阜高速、颍上船闸和颍城至刘庄煤矿快速通道加快实施;220千伏变电所、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刘庄电厂项目进入评优阶段;煤化工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编报完成。这些重点工程的建成和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极大推动了颍上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颍上迅速崛起的后劲。投资的迅速扩张和强劲增长,使颍上建设蒸蒸日上、发展如日中天。200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24.7%。二产在三产中的比重上升到38.6%,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一批中小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高速增长。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276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2233元,增长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2亿元,增长17.4%。进入2007年以来,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3%,财政收入增长48.7%,职工平均工资增长2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7%,均创历史同期发展的最好水平。全县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较快的增长周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颍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妥善解决了长期积累的涉及上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98年一拖就是十年的全县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推进顺利,基本完成。并村工作以及2006年举行的党代会和刚刚闭幕的县人大、政协两会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圆满成功。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率先启动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率先实施了农村三年内“村村通”油路工程;率先解决了村支两委离职老干部养老补贴问题;率先开展了编制部门预算和财政供给人员清理工作;率先推行了审计报告全部公开制度;率先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率先实施了城镇退役士兵货币化安置改革。今年县财政集中财力1.1亿元实施23项民生工程。这些举措深得民心,也受到了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为打造和谐颍上、活力颍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颍上城镇开发建设力度空前。修编了2006年至2010年《颍上县城市近期规划》,县城人口到2010年将接近2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将达到20平方公里。2006年颍上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2005年以来,通过市场化运作,颍上城北新区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接近4亿元,以城北新区建设为标志,城镇化进入全面加速阶段,老城区品位不断提升,新城区建设日新月异,江心洲开发步伐加快,工业园建设力度规模空前;中心镇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以迪沟、谢桥、八里河、南照、六十铺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型、服务型、商贸型、工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正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第一要务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创近年来新高,产量达93.3万吨。3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和一批重点村镇的建设规划编制以及面上村庄布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并村工作进入后续完善阶段。城乡发展良性互动。

安商、扶商、富商,要让投资者和企业家成为颍上最受尊重、最有地位的人,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最新理念。为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颍上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全省率先实行所有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阳光行政”,全面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效率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和人民群众满意政府。2006年颍上县政府门户网站颍上政务信息网,被评为全国县级政府绩效网站评估第11名。县委、县政府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骨干企业实行领导联系和月例会、月调度制度,提供了最优服务和最佳环境。在服务刘庄煤矿开发建设中,与国投新集集团建立了沟通、交流、协商、合作的良好运作机制,地矿关系顺畅、融洽、和谐,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团结、共进、双赢的局面,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地矿合作、共创辉煌的典范和样板,也为颍上赢得了更多更大的投资机遇。

作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的安徽颍上工业园区,属省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为发展园区工业,打造工业块状经济,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县委、县政府努力拓展园区空间,积极扩大园区土地储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厂房、道路、码头、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园区管理,县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委员会办公室、项目与招商办公室与园区管委会同处办公,有关业务与县行政服务中心联网并办,同时实行积极的招商促进政策,吸引了一批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打造了颍上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从去年开始规划建设的4.6平方公里城北新区,主要定位是政务、文化、居住、商业功能,充分体现了优美、生态、环保、开放的格调特色,已完成基础建设投入2亿元。依托低洼地、旧宅基和煤矿塌陷区治理,颍上每年新增土地占补平衡指标超过600公顷,建设土地供给得到了有效保证。所有这些,为颍上的城市扩张和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

2004年以来,落户颍上的重大投资项目纷至踏来、接踵而至。投资28亿元的刘庄煤矿和投资5.5亿元的谢桥煤矿技改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10亿元的刘庄坑口电厂项目基本达到核准要求,有望今年动工兴建。总投资600多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争取近期启动煤化工基地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30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与上海中石油合作的煤化工项目已于近期启动。在颍上境内投资30亿元的两条高速公路和颍河颍上船闸项目也将于今明两年竣工完成。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和即将动工兴建的项目有刘庄煤矿快速通道、刘庄深部煤矿、刘庄煤矿矸石发电厂、鑫泰化工1830工程、天都纸业麦草制浆项目、颍上污水处理厂、颍河大桥、国投新集集团煤电调度中心和后勤基地、县工业园和城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徽涉外旅游职业学院、新世纪学校、颍上一中新校区等等。颍上已成为上下关注、八方看好的投资热土,客商云集,商机无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颍上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勤劳勇敢而又务实创新的颍上人民愿与八方有识之士携手擎伟业、协力创辉煌。一个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的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正迅速崛起在江淮大地!

颍上县-交通区位



颍上区位优越,交通畅达。地处腹地开阔的黄淮大平原,占有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地理优势。阜(阳)淮(南)铁路横贯全境,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为华东地区第二通道。县城距大京九铁路纽枢阜阳站和阜阳飞机场不到60公里。合(肥)淮(南)阜(阳)、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淮北至安庆高速公路纵横全境,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淮河、颍河流经颍上 200多公里,通江达海。全县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光纤传输、数字交换、移动通讯等现代化通信网络。

颍上县-行政区划



颖上县辖21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慎城镇、谢桥镇、南照镇、杨湖镇、江口镇、润河镇、新集镇、六十铺镇、耿棚镇、半岗镇、王岗镇、夏桥镇、江店孜镇、陈桥镇、黄桥镇、八里河镇、迪沟镇、西三十铺镇、红星镇、十八里铺镇、鲁口镇、建颍乡、五十铺乡、盛堂乡、关屯乡、垂岗乡、赛涧回族乡、刘集乡、黄坝乡、古城乡。

颍上县-历史名人



管仲



管仲

(前723一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因以敬仲称之。颍上人(今县北10公里管谷村)。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他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全面改革,制订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略。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论点,把礼、义、廉、耻看做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他还特许在庶民中选拔人才,予以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把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鲍叔牙

颍上人(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生卒年月无考,是春秋初期齐国德高望重的大夫,晚年被封为相国,以知人著称。青年时与管仲是同乡好友,深知管仲的为人和才能,始终以礼相待,处处照顾,成为莫逆之交。后因齐国内乱,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奔莒,管仲随公子纠奔鲁。及



鲍叔牙

襄公被杀,小白得内援回国,被立为齐君(即齐桓公),拟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从大局出发,却而不受,并力劝桓公释管仲之囚,任管仲为相,自己甘居其下。管仲也很尊重鲍叔牙,他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相继去世,齐桓公再三请他为相,他才受任,在治理国政中,仍继续施行管仲的政策,使齐国保持霸主的地位。后来人称颂高尚而亲密的友谊为“管鲍之交”。他分金、让贤的美德传为千古风范。

甘茂

战国时期下蔡(今颍上甘罗乡)人,生卒年月无考,曾从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后经张仪,樗里疾引见被秦惠王重用为将,助魏章平定了汉中。秦武王时,被派讨平秦公子蜀侯辉叛乱后,封为左丞相。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为使武王能看看周室的夙愿,甘茂自愿约魏攻打韩国。他几经周折,终于攻下了韩国的宜阳,打通了三川,使武王到达了成周。秦昭王时,楚国曾为报私恨出兵围困韩国,韩向秦告急,昭王顾忌太后是楚国人,不肯援救。甘茂上谏昭王,陈说利害,于是昭王同意出兵救韩,避免了楚、韩联合攻秦的形势。后因与大臣向寿、公孙爽政见不合,且互有矛盾,他二人又向昭王屡进谗言,甘茂害怕,逃亡到齐。秦王知道后,即担心甘茂深知秦国从淆塞到鬼谷一带的“地形险易”,以齐国约韩、魏攻秦,就封甘茂为上卿,派人带着相印到齐国迎接,甘茂不去,被齐封为上卿。这时秦王也优待甘茂仍留在秦国的家属,以讨好齐国。后甘茂受齐派遣去楚国为使,昭王得知后,希望楚能将甘茂送回秦,楚王也正想让甘茂去秦做丞相,可大臣范娟不同意,并数说历史,指出甘茂为秦相不利于楚,而对楚最有利者莫过于向寿为秦相的道理。因此,甘茂再没能人秦,最后死于魏国。

甘罗

生卒年月无考,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甘罗乡)人。秦左丞相甘茂之孙。年12做秦相吕不韦家臣。当时燕、赵关系紧张,秦王赢政派刚成君蔡泽在燕3年,燕王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企图跟燕国联合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北)一带封地。而张唐曾经替秦昭王讨伐过赵国,怕路过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自去请张唐,唐仍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计,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自愿为秦国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5城与秦,以广河间,再联秦攻燕,掠地以偿。赵王许约,发兵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甘罗仅出使一趟,没用一兵一卒,取得5个城的地盘,还报秦王,深受嘉许,被封为上卿,并把从前封给甘茂的田宅赏赐给他。甘罗高才不寿,死后葬于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明万历年间,颍上知县何豸为其墓立碑。后因河水冲击,墓塌于河内。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安徽巡抚陈彝,在墓左二十丈的河岸上(今穆岗子南侧)堆土为坟,并立“秦上卿甘罗碑”于其前。

张路斯

生卒年月无考,原籍南阳,隋朝初年迁居颍上县百社村(半岗区凌圩乡赵集村)。16岁考中进士。唐朝景龙年间(707——709年)任宣城县令。清光绪《宣城县志》载:张路斯在查访百姓疾苦,巡视农事的时候,见宣城北门外(今敬亭圩一带)一片洼地,芦荻丛生,野草繁多,于是率百姓开沟造田,至今城北有 “张路斯田”。张路斯又在城南青溪两岸(今响山以西)耕治废地,恢复百亩农田,至今青溪上仍有“张公桥”。张路斯罢官后,回颍上县百社村闲居。张路斯死后,民间把他神化为龙王,他的9个儿子也都是龙,颍上人并在焦氏台为其建张公祠(又叫龙王庙)。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曾下诏扩建颍上张公祠。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曾下诏封张路斯为“昭灵侯”,其夫人石氏为“柔应夫人”。苏东坡为颍州知府时,曾作《昭灵侯碑记》刻石嵌于张公祠壁。元末,张公祠毁于兵祸。明洪武三年(1370年),颍上人于旧址重建此庙。1954年,大水,庙被淹倒。

杨立辉

(1941—1984),杨湖区杨岗村人,共产党员。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阜阳地区汽车运输公司第九车队、国营颍上县焦岗湖农场、颍上拖拉机站、颍上汽车队等单位汽车驾驶员。他对行车技术精益求精,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行车准则。开车20多年,创安全行车90万公里的记录。他作风正派,从不干损公肥私的事。开货车时,不论有无货主押车,都能自觉爱护货物,更不受货主的招待。他多次被评为县、地、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1984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并荣获省汽车运输公司行车90万公里的奖牌。因病去世。 曹冷泉 (1901——1980),原名曹赞卿,字襄忱,曾用名曹一民,别名向辰、冷翁、公羽等。城郊区花园乡红建村小朱庄人。1918年,考入安徽省立第六中学,曾组织学生会和颍上旅外学生会。1923年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5年,参加了“五卅”大罢工。同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南大学党的负责人。“四、一二”大屠杀后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临时领导小组成员,并与宋绮云等成立南京党的第一小组…— 清凉山小组。1928年秋,为拯救被捕同志,党派他几次冒险回安徽活动,参加了魏野畴领导的太和暴动和江苏的茅山起义,因反动派“通缉”,1928年末去西安。1929年,在冯(玉祥)系陕西省党部宣传部任秘书,被选为“西安各界讨蒋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办《讨蒋战报》、《唤起月刊》、《渭潮》月刊,担任陕西《中山日报》社社长。1931年夏,赴河南潢川,参与策动吉鸿昌将军起义,并创办《青白通讯》。同年秋末至1937年,他协助宋绮云办《西北文化日报》,并任编辑,兼任西安师范教师、新加坡《星洲日报》国内特约记者,从事学运工作。解放后,曾任安徽大学校委委员;安徽省文联常委,陕西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民盟陕西省委委员,陕西省政府第三、四届委员;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等。1980年12月病故,立碑葬于西安翠华山天湖之畔。曹冷泉一生著有《落英》、《陕西近代人物小志》、《刘古愚的哲学思想体系》、《文学教学法》、《诗晶通释》、《文心雕龙浅注》、《孙子兵法注》、《关学概论》等。

肖瑟若

(1891…1973),名宝蹯。颍上城关镇人。幼年丧父,家境清贫。9岁入私塾,1913年毕业于本县官立高等小学堂。1914年考入省立第三师范。1918年开始走上讲坛,曾任“一高”、“二高”小学校长,颍上县中教员。1949年9月参加工作,任全楼小学教师、朱庙小学校长、颍上县立中学教师。1954~1965年,当选颍上县一、二、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二届县人大委员,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1月一1958年5 月,任颍上县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肖先生一生清廉自持,50余年教学生涯,桃李遍颍上,有教育界“老黄牛”之誉。

金杨善

(1909…1969),字仿舜,耿棚区淮北乡金庄人,自幼聪慧肯学,爱好全面,7岁发蒙,12岁人颍上中学,16岁上阜阳高中。曾参加安庆中学生各科竞赛,获体育、音乐、文化三项优等奖。21岁考入金陵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在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抗日战争爆发,随国民党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在青岛工作。 1948年春,携眷来家,设馆教书。1949年春,他的爱人杨新化当了小学教师,全家住进学校,金杨善在校内办起了农民夜校,组织秧歌队,帮助乡、村干部搞午、秋征工作。 1950年春,他受聘帮润河集分水闸测量队工作。在工作中他提出很多改进意见,得奖金100万元(旧币)。同年4月,政府通知他回北京在军委测绘组工作。曾到过朝鲜前线。1969年病故。

李会亭

(1896 1976),祖籍寿县板桥集李家老圩,18岁随母迁居颍上杨湖镇。当年即到“天德堂”药店学徒,学习勤奋,有时彻夜不眠,20岁即开始行医。1953年,他创办颍上工农联合诊所,后转为国家正式医务工作人员,系颍上地方名医,以中医内科、妇科著名。他医术高超,用药机动灵活,针对病人的发病时间,居住环境和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1970年,杨胡镇龚某确诊为肠癌。且脐部经常冒屎,后经他采取吸血人脾方法治疗月余,病愈。他从医多年,工作勤奋,救死扶伤。曾被选为颍上县一至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县科普协会副主席,两次出席省中医座谈会。北京中医学院传染病专家钟费谰教授曾专程来访会亭先生。

马鲁廷

(1898—1976),名来珍,城关镇人。中青年时期,教私塾,习诗画,兼学中医。他对儿科麻疹和外科有较深造诣,为医学界所推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颍上县医协副主席,二至六届县人民代表,四至六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颍上县麻疹流行,县卫生科组织医疗队,由他带队赶赴夏桥、谢桥等区防治,效果显著。1961年冬,王岗区出血热病疫严重,省卫生厅领导亲临主持抢救,当时他已银须飘胸,也不分昼夜随医疗队到病区医院、乡村参与重病号的会诊抢救工作。他一生积累的经验秘方已在联合诊所时献出,至今尚在医学界沿用。他善画兰、竹与梅,清新洒脱,生气盎然。作品曾多次参加过省、地、县展览。

高翰府

(1898——1979),名玉堂,城关镇人,安徽第三师范学校毕业。他自幼酷爱学习,尤喜中医药学,25岁起即悬壶行医。抗战期间,在城内开设“翰府药庐”,每给病人治病,多数只收成本,对少数家贫者免费给药治疗。1940年冬,他首倡成立颍上国医研究社,任常务干事,兼中医诊所副所长。1948年秋,任颍上县文献委员会编纂主任,编修《颍上县志》。新中国成立初期,他被选为县各界人民代表、军属代表。1955年,到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后晋升为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起,连续18年被选为合肥市人大代表。1979年病故。他的医学著作有《简明温病学》、《伤寒论直解》、《温病学讲义总论》、《增订八脉四言诗》、《温病三字经》、《四言药性歌括二百四十味》。论文有《论治乳糜尿》、《地榆苦酒汤治妇女血尿》和《中医药治疗顽痰怪症简介》、《高翰府医案选》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7758.html

更多阅读

分析弱上拉电阻遇到问题 弱上拉电阻

所谓的弱上拉,就是又要上拉,又不强烈。一般来说,门电路的输出都是VDD—上晶体管—下晶体管—地串联(直立看)的结构,输出是两个晶体管的中间。这两个晶体管分别通断,可形成4种状态:上通下不通——输出高电平(第一态),上不通下通——输出低电平(第

4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颍上县地处黄淮平原南端,淮河、颍河在颍上交汇。全县面积1859平方公里,有151万人口、160万亩耕地,辖31个乡镇、24个居委会,有27个民族,汉族占99.9%。目录· • 特色· • 历史文化· • 经济发展· • 交通区位· &#

声明:《4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为网友继续我的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