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引自:http://etc.neau.edu.cn/kc1/demo/wyx/wylljk/content/foreign/91.html
弗雷德理克·杰姆逊(FredicJameson,1934—),出生于克里夫兰,50年代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就读,于195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长期执教于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等高等学府,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对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1972)、《政治无意识》(1981)等。1985年曾来华讲学,讲稿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为书名于1986年用中文出版。
杰姆逊的解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解释学、符号学的基本观点相结合的产物。他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中,一再强调辩证思维是“思维的思维”,是“思维的二次乘方”。他倡导一种“辨证的批评”理论,认为“解释可以被当作一种基本的寓意行为,它是由根据一种特殊的解释性的主导符码对于一特定文本的重写所构成的”。任何解释都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解释性的主导符码来进行,尽管如此,在“重写”文本的过程中,仍会产生种种分歧。这样,这些不同的解释就会发生或明或暗的冲突。辩证的文学理论要对作品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和阐释作品的范畴和方法都作总体和历史的思考,他把从社会经济出发解释艺术作品看成是文学艺术的“终极代码”,要求结合社会背景来解释艺术作品。
杰姆逊认为,这种“辩证的批评”应当遵循三种方法论原则:总体化、中介化和历史化。所谓总体化就是在一种结构整体的背景中,以一种开放的、否定的辩证思维打开对象的意识形态封闭性,揭示文本客体的局部语码的局限性;所谓中介化就是通过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主导语码或范畴来建立起文本与现实的关系;所谓历史化就是在一种共时的整体中对文本作历时的研究。因此他要求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以及艺术作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联系中展开批评。他认为“辨证的批评”还应当显示文艺作品的内容,揭示被压抑的潜意识和原始经验。文学艺术不仅从属于文化这一整体,同时又属于整个社会生活这个整体。只有从整个文化、整个社会生活中观察文艺作品,才有可能准确地分析其价值。
杰姆逊的《政治无意识》与《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直是其所有论著中最为重要的。在这里,他将三种文化形态与三种社会形态一一对应,认为市场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现实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出现的是现代主义,而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资本主义)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和自我体验,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结构。
杰姆逊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形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空前的文化扩张,后现代文化已经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文化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彻底拉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成为消费品。其次是语言和表达的扭曲。在这里,语言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并非是说话的主体把握着语言,而是主体被语言所控制,说话的主体是“他者”,而不是“我”。是“语言说我”,而不是“我说语言”。再次是后现代理论不再把发现真理当作自己的天职和使命,它不再提供权威和标准,而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不断进行否定。
杰姆逊概括了后现代的文化表征为深度模式削平、历史意识消失、主体性丧失、距离感消失等几个方面:
首先,后现代主要的作品削平了所有的深度模式,把一切都平面化了,获得一种无深度感。它消除了现象与本质、表层与深层、真实与非真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对立,只在浅表层玩弄能指、对立、文本等概念。它不再相信什么真理和所谓的文本的深层含义,只是不断地进行抨击、批评,但抨击的对象已不再是思想,而是表述。虽然理论不断翻新,层出不穷,但真理被搁置不顾,整个世界成为一堆关于表述的文本,只是能指的滑动。
其次,历史意识消失产生断裂感。在这里,时间的连续性不复存在,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时间的特点是一种“精神分裂症”,或拉康所说的“符号链条的断裂”。人们告别历史,浮上表层,只有纯粹的、孤立的现在,而不再有过去与现在的连续,人们在非历史的当下时间体验中去感受断裂感。
再次,主体性的消失意味着“零散化”。后现代主义中的人是一个非中心化了的主体,自我、理性等已经丧失了其中心地位,成为空洞的指意符号。人无法感知自己与世界的切实联系,也无法将现在与历史、未来联系起来,无法使自己完整地统一起来。主体变成一个没有中心、没有身份的自我、一个变了形的外部世界和一个梦游者的幻觉性“非我”。于是,主体从中心地位走向自身的悬搁,世界已不再是人与物的世界,而是物与物的世界。表现在艺术中,就是没有一点情感和情思,也没有任何表现的热情,而只是追求对对象的纯客观再现,大规模的机械复制以一种极度的逼真感造成一种令人恐怖的非真实感。
最后,由于“复制”导致了距离感的消失。“原作”已经不复存在,独一无二性也消失了,没有一个导源出若干他物的本源,从而也就消除了终极价值的可能性。后现代取消了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等级秩序,一切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原本,所谓同一性、整体性、中心性也统统失效。后现代的艺术成为没有原本东西的摹本的“类象”,丧失了现实感和真实感,也就造成了社会和世界的非真实化。文化的扩张使现实退隐、主体丧失,世界成为了物的世界。
在杰姆逊看来,后现代文化氛围下的艺术支离破碎,感性魅力丧失,先锋的革命性和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在此消逝,艺术一步步成为非艺术和反艺术,也不再具有精神上的超越性和救赎功能,而发展出一种适应性和沉沦性。
杰姆逊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对后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艺术现象进行了整体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创的见解,他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以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具有的特征的阐述在当代思想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张淳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