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的创造者,因为这个游戏是为他服务的,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
2、游戏规则制定者,因为制定者必然会让规则更有利于自己,在期货市场上,制定具体交易规则的是交易所和期货公司;
3、资源垄断者,这里有三类:
一、大机构,他们拥有大量资金;
二、大现货商,他们拥有大量的现货资源;
三、期货公司,因为他们垄断唯一的通道资源------交易席位;
4、职业玩家,即熟悉游戏规则,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规则取得优势的人,如成熟的私募基金、职业炒手、期货公司里核心的研究人员,甚至是那些靠不道德方法(我曾经提过的对赌手法)的代客理财,都是运用各自的专业技术来取得竞争优势;
5、散户玩家,小散户无论从资源还是消息方面都处在最不利的最弱势的群体里,而且往往这类群体都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值;
总结:
读懂我的话,99%的过度交易者都是亏钱的,“一天一单,赌日K方向,合理的止损”,这就和游戏职业玩家一样的枯燥无味。合理的止损是你的承受力,你注定无发逃避的宿命,你想小止损逃避就是不停的失败失败再失败。
真英雄要赢得起,输得起。打了止损就是输了,关电脑走人,绝不恋战。
赢了要赢一根K线或大幅度赢利走人。
打了止损,恋战不走人的叫赌徒!你看错了,就要认命输得起。
没打止损,就要敢持仓,别跟个SB样,赚点毛毛雨就跑。
想明白想清楚吧。我给的忠告与建议已说了,失败者特别是长期失败者最好是用一天绝对只做1单的方法来逼迫自己转型,1次交易只做一个品种!不要提震荡,毛刺之类的话,成功者的字典里没有这个词,绝对的无视震荡与毛刺。
![期货日内交易的经典文章! 期货日内交易系统](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45645t0168b8fd401933c4d6.jpg)
做好一天一单,完成资本积累,再转型更稳健与安全的轻仓大势观的王道。日内谋取的仅仅是一根日K的利润,一天一单,仅此而已。
开仓带好止损,不打止损持有到收盘。别想得太复杂,折腾得太多。
我对日内的定义:带好止损,一天一单,仅此而已。
没有章法的瞎折腾日内,绝对不如一天一单的顺其自然的守拙,无论赢亏,都是一单。打了止损就关电脑走人,绝不恋战,恋战不走人的叫赌徒!
没打止损,就要敢于持仓,别跟个SB样,赚点毛毛雨就跑!
嬴家赢的秘诀就是知道错了要跑,而且跑得比任何人还要快,快到何种程度?
快到只要损失一根K线就立刻止损。不要怀疑,我绝对没有打错,只要损失一根K线就立刻止损。也就是进场K线的底点,就是他的止损点。
再说一遍,进场K线的低点就是他的止损点。这根K线可能是盘中的5分种线或是30分种线,最长的就是日线的K线点。也就是说当你买进之后只有立刻脱离成本上扬。连回档都不可以。
割肉止损的方法很多,但这种是最犀利的停损法才值得你去练习。也就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可以快速增加你的功力。其它方法都没这个方法有效。我看过很多买进后因套牢以至于断头断脚而毕业的,却很少听到因为执行一根K线就止损而毕业的。如果买进后跌破这根K线,那表示你的进场点有问题,你应该快速离开再等待下一次进场的机会。
刚开始执行这种操作时,你一定会一直下单止损,不过在你不断的下单中你会突破一些观念和领悟到一些诀窍。慢慢地你会很慎重的选择进场点。除非有八九成的把握你不会轻易出手,练习到这样的程度你就成功了。
关于进场点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在临界点顺势进入胜算比较大,那么如何把握开仓临界点?
临界点也是一个临界区域,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形态的临界点(经典三角形的突破,圆弧形的突破等)
2.价格的临界点(一般常见的是K线小十字或近似于小十字)
3.量能的临界点(难点,重要讲解部分)
我认为临界点肯定出现在多空双方平衡到极至的时候。经过双方弑杀,成交量越来越稀疏,价格波动越来越小。
直到一个时候,5分钟成交量变得几天内最少,价格也波动最小。仓量也没什么增减,这就是平衡点。
平衡点出现后,出行情的时间就近了,现在需要你提高注意力了,平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总会被打破。
平衡一段时间后,突然成交量又活跃起来了,一点一点活跃起来,闻到行情的味道了。当然主力现在也闻到了味道,是主力大户出动的时候了。现在你要盯紧每一笔成交,象动物猎食一样,一个耐不住寂寞的大户先出手了,分笔成交上闪过一笔大单,
第二个大户也试了一下,又一笔
相对平衡点时比较大的单,如此几下后,价格也开始动了,持仓也开始变化了。这就是启动点。
如果突破临界点,一般顺势的单子赢利会比较大。请跟随大户的方向和价格的方向。
接着剩下的动物也闻到了味道,先是三三两两,价格慢慢朝一个方向走,再是一群一群,价格开始加快,紧接着是一哄而上。价格也飞速的走。好了,行情基本结束了。
早先的大户开始平仓走人了,就像吃到第一口的老虎吃饱走了,剩下的就是外围的动物在拖拉着食物,你咬一口,我咬一口,拖过来拖过去。
也就是说市场又不平衡了,又在找寻着平衡点。你需要等待下次平衡的出现。行情的基本比喻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