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改为“珠海学院”的倡议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吧

文/海若海

三天前,我在广州天河北某栋写字楼里为一些琐事而晕头转向。突然,QQ群里出现某同学发的“学院澄清启事”,说起黄校长提出的珠海分校问题。大脑突然一阵莫明其妙的发热,那个中午趴在桌子的我上无法入眠,因为想起珠海。

珠海,在中山大学师生语境中,往往特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00年的时候,为了区别于现在目不暇接的各类××大学××学院,中大人说起来还会自豪地加上一句,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

但是,在2006年的尾巴上在回首珠海校区,难以名状,有点不是滋味。

回首:令人揪心的珠海校区简史

说起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诞生,还有一段古。1999年左右,中山大学面临了很大的扩招压力。与学校的快速扩张相比,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显得太过逼仄了。寻找一个新的办学空间成为学校发展的现实命题。于是,当时的中山大学校方发现了位于珠海市唐家湾畔珠海大学筹办地。

当时,暨南大学已经进驻唐家湾,部分师生在半是埋怨半是期待中开始上课。很明显,面对暨大有限的办学规模,珠海市对一所真正大学的期待仍然没有满足。于是,作为“第三者”的中大稍显不客气的鸠占鹊巢,正式把唐家湾收入麾下。

2000年,我们作为第一届派驻珠海的新生到达,无论是中大校方、珠海市还是大学新鲜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中大承诺所有本科新生大一大二两年都在珠海校区读,大三大四回迁广州;以后还会在珠海设立四年的整建制学院。为了表达诚意,中大特地从康乐园运了几株大王椰子,植于珠海。

这是一场热闹婚姻的正式揭幕,红酒和鲜花弥漫着整个夜晚。

2001-2003,算是平静的三年,中大珠海校区有条不紊地前进。每年都有一批大一新生来到珠海,每年也都有一批即将升入大三的孩子回迁广州,去留都是这个校园的最大主题。虽然学生还在抱怨看不到中大文化,每次一到广州校区就幸福地像做梦;虽然老师还在抱怨两地迁徙,办学和管理成本的高企,但是“珠海”,作为一个时间和空间的代名词,依然写入了那四级中大人的梦乡。

毕竟我们来过,繁复的话不再说,我们热爱这里。在当年的文章里,我从不吝惜对珠海的赞美,比如《中大,梦想开始的地方》(2004.10http://blog.sina.com.cn/u/48bb94ef010004vh

2004年,对中大珠海校区是一个转折。因为在这年9月,广州大学城强力开学,中山大学一半的新生入驻大学城了。与过去的四年不同,新生不再一股脑去珠海校区,而是有八大学院选择了去广州大学城校区。如果说原来的珠海校区,虽无高年级,但是可以有全部学院的话,从2004年开始,这里只有一半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中山大学,新生被腰斩为两部分。

很明显,新生的一半走了,珠海的重要性必定不如从前了。为了兑现当年对珠海市的承诺,作为减少学生的弥补,中大领导层动了在珠海设立四年整建制学院的想法。事实证明,此举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2005年,对中大珠海校区是一个挫折。这一年,珠海市参与引进内地高校建设的领导受到惩罚,他们随便批地的行为在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利剑下被斩于马下。曾经津津乐道的珠海大学园区建设变成一个尴尬,珠海市领导有些无奈了,而名传一时的中大-珠海模式也变得悄然无声。虽然中大珠海校区并未被点名,但是已有不同声音出现。

当年还在康乐园的笔者,写下《中大-珠海模式,梦断2005》2005.2.24(http://www.free2go.org/cwclub/printpage.asp?BoardID=23&ID=32308)一文,算是反思的先声。

就在这一年,旅游学院和翻译学院正式落户珠海,这两个新建学院的孩子们将会在珠海度过宝贵的四年。他们中有些人为无法回广州感到忧虑,其实更不为人知的是,他们产生的源头就是为了补偿珠海。

现在是2006年底了,珠海校区的历史并不绵长。但是过去的六七年充满太多的激荡和变迁,站在中山大学的角度而言,的确应该想想了,何去何从。

外忧:广州大学城发展压力

如果没有广州大学城,如果中大不被强制进入大学城,或许今天的珠海校区还很平静。但是,这是个世界上没有如果。中国的大学独立性基本丧失,在政府基于政绩或一时脑热的规划面前,他们只有服从。

2001年,对于广州市政府而言,就像那句歌词: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因为广州市两大高校——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都设立珠海校区,这将是人流和人才的出走。如何留住人?提供办学空间呗。

在竞争面前,原先吝于资源提供的广州市政府变得大方和高效。2001年11月,广州市政府的《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就上报省政府;同年12月24日,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批准该规划。根据媒体披露,此规划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对外公布执行。

作为部级高校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已经有了刚刚开头的珠海校区,他们对广州大学城的建设不那么感冒,毫不客气的说,在跟市政府的博弈中,中大还是占着上风的。情况总是变得很快,2002年11月新的省委书记张德江从浙江入主广东,成为新一代封疆大吏。这位曾经一手促成浙大合并和浙江大学城建设的新书记,显然需要一些突破口,而广州大学城正好是这么一个机遇。

一拍即合,东风劲吹。2003年1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深入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对广州大学城规划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张德江明确要求,广州大学城要建成全国一流大学城,保证明年9月1日首批大学生进城开课。7个月后,广州大学城正式动工。

2004年9月,耗资320亿元建设的广州大学城正式开学。在部省共建中靠广东省出资的中大,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也只好乖乖的进入大学城,并且承诺到2008年在校生人数达到2万人。

此时,关于如何建设珠海校区已经有了不同的声音。在当年2005年中山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校方明确定调“由于广州大学城建设如箭在弦,不得不发,珠海校区的发展更要看得更长远,更有战略眼光一些。珠海的发展是设立实体学院,今年就会建设翻译学院和旅游学院,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实体学院在珠海校区建设。”

内患:尴尬而纷乱的珠海校区

审视今天的珠海校区,要想简单说明情况是困难的。因为1999年定下的全面发展战略,2005年定下的实体学院战略,在今天看来,都是不恰当的。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就好比没有人可以提前知道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历史地来看,我们不埋怨前人,但是必须反思今天。

纷乱的学科设置:

很多南校区的学生都表示诧异,我们学校一夜之间多了一个旅游学院和翻译学院。这两个学院的主要领导还被地规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兼着。更为奇特的是,又有一个国际商学院,在领导为国际商学院新生质量好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明白,这只是“中大”和“商学”品牌结合的结果,跟这个在珠海的国际商学院关系不大。中大本部的岭南学院和管理学院已经难解难分,很难想象,这个新的、第三个商学院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

在珠海,最大的优点是远离竞争的世界,可以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下卿卿我我。但是,就业的残酷已经扑面而来。中大南校区的研究生们为就业或叹或赶,而在珠海的弟弟妹妹呢?宣讲会会专门去珠海举办?企业会专程去珠海招人?珠海市内部能够消化多少毕业生?尤其是翻译、商学,他们更对口的是知名企业、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很明显,珠海没有。我也希望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

既成事实的建筑规划:

珠海的建筑很漂亮,去过的人都这么说。那370多米的最长教学楼,还有生物、化学、心理各实验楼,包括后来建起的国际会议中心。中大在珠海校区搞了太多的建设,或许人可以走,但是这些建筑已经凝固在珠海。令人反思的是,生命科学学院又被派到大学城校区设立实验室了,大楼在建中,珠海的实验室如何处理?我们当初津津乐道的试验仪器要悉数转运?

中大人是聪明的,他们制定了堪称领先全国高校的规划。但是,在行政命令的随意指挥下,这些规划已经变得七零八落。现在再回头看,近六年的中大建筑规划,更像一场错乱的游戏。很多学院,在几个校区都有教学楼、实验楼,人员被隔离,交流被阻滞,高端设施无法共享。

又一次走在珠海,两点忧心。一是看到遍布校园的校友赠石、赠树,然后呢,中大要走了?一是看到曾经的攀岩设施,现在只能给珠海校区使用了,为什么不能在整个中大共享呢?半年前,我又去珠海,写下一文《珠海,飘在空中的风和未来》(2006.6.16http://blog.sina.com.cn/u/48bb94ef010003yo)。

想到两年前,拜访一位老教授,他曾经参加并主理了珠海校区的全部建设过程。我问他,您如何看待珠海校区?当时的他已经离开珠海,并且行将退休。老先生一句话让我警醒,他说,“珠海的问题,要思考,红旗还能打多久”。如今想来,一语中的。

出路:独立学院——中山大学珠海学院

下面是我收到的珠海某学院通知:

"珠海校区改珠海分校"的说明:本院领导已经和黄达人校长取得沟通和证实,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因为不久黄达人校长就要退了,这个仅是他个人对以后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构想,绝不是官方集体的决策,即使假设这个构想或许有一天会产生影响,那也是10年20年后的事.而且也要先过我们学院这关才行的,所以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人之将走,其言也真。面临退休的黄达人校长说出了肺腑之言,不能再说珠海校区真的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黄校长提出“珠海校区改为珠海分校”:借鉴美国加州大学模式,以后就有中山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珠海)这些相对独立的分校。

笔者强烈赞成黄校长提出的改革意图,珠海校区的定位非改不可,越快越好。虽然已经有三个整建制学院,虽然有了很多实体建筑。在长远的发展角度,必须牺牲一些东西,一些人。时间不等人,以后整建制学院越来越多了,改革就越来越难了。

但是,对黄校长珠海校区改革的具体操作,本人不敢苟同。中国跟美国差别太大了,美国顶尖高校中哈佛、耶鲁,在中国人的分类中,都是民办高校呢。而加州大学几个分校分别成为世界知名高校的情况,更是国内无法复制的。理性的讲,让中山大学一个整体能够进入中国最顶尖高校就很好了,要整几个知名分校,无异于呓语。

实践证明,在中国办异地分校没有成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都有威海分校,但是全国人民有几个听说过这些分校?至于喧闹一时的××大学珠海校区/分校,出了中大和暨大又有多少学校派真正的一类本科生来珠海?而深圳研究院模式,则是出资以政府投入为主,背靠国内实体大学,开设虚拟大学,现已有国内大学33所,香港和英美大学17所。注重培养高层次科技开发人才,注重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

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在张德江书记曾主政的浙江,其龙头高校浙江大学,承担了很大的扩招任务。其主要做法是设立两大独立学院,即: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依托两大学院,完成高速扩张,同时不影响本部的品牌和效益。

教育部曾经专门发文:独立学院是指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相对独立办学条件、独立招生、独立颁发证书,有独立的校园,实行独立财务核算的“六个独立”的由普通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民办机制的学校。

中大已经有两所独立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比如,2005年5月9日,《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山大学与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试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批复》(教发函[2005]68号)。

同样,笔者建议珠海校区的一个比较好的出路是,成为中大又一个独立学院,甚至是依托珠海已有的规划,快速发展成中国最好的独立学院。具体做法可以找一家实力雄厚企业,先把珠海的固定资产卖给对方,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然后由对方出资、出固定资产,中大出师资,设立全新的“中山大学珠海学院”。

未来的中山大学珠海学院设立以后。中大保证统一办学,把所有正规本科专业全部纳入广州校区(南、北、东校区)范围,不要天南海北办学。珠海不再有通用意义上的普通本科生。中山大学珠海学院作为独立学院,类似于北师大珠海分校,独立招生、独立办学。

如果虽然我也很热爱珠海,虽然曾在那里呆了两年,但是权衡利弊,还是得走。变革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要妥善安置现在珠海的各个整建制学院,学生愿意回广州的,迁回广州,分解进入原有的地理规划、外院、岭院、管院;如果翻译学院愿意独立存在,也可在东校区独立存在;旅游、国际商学院二学院作为以后珠海学院的学院而存在。从2007级开始,正规招生的一类本科不再进入珠海校区。

对珠海市政府而言,有一家高质量的独立学院,更好的服务于珠海本地,也是不错的结局。北师大珠海分校在珠海招生众多,相对而言,也很好的服务了珠海地方发展。至于拉动需求问题,这种独立学院的学生消费能力更强。总之,在中大跟政府的博弈中,已经没有了承诺与否的问题,正是这些政府指导把中大的规划一次次割裂。希望珠海市继续支持中山大学珠海学院。

有珠海校区的小师弟给我留言说,你太悲观了。不是,我不是假装忧伤,跟悲观相比,我更钟意客观。站在一个整体的中山大学的角度,面对未来思考。你说呢?

希望母校好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672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安徽大学欲出卖江淮学院的一点思考 安徽江淮汽车

昨晚下课刚回到宿舍,就收到学妹的信息“学长,我们学校被卖了,怎么办呀?”当时,瞬间就傻了,我以为是学妹愚人节开玩笑,结果,找其他学弟学妹求证,都是同样的结果。 然后,上网搜索关键词“江淮学院”,几乎是被刷屏,全是安徽大学要把江淮学院卖给世

法国音乐学院的介绍 法国音乐学院好考吗

从2007年底开始,法国对于音乐学院的一系列改革中,对于学院称呼也进行了更换。Conservatoire national régional(CNR) 改为Conservatoire à rayonnementrégional(CRR),从词面上看,其实就是national变成rayonnement,,也就是说把国家从名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

声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改为“珠海学院”的倡议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吧》为网友落敗的唯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