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刘亦婷妈妈的性教育 初三妈妈对男孩性教育


我对婷儿进行性教育的动机,完全是出于母爱的驱使。

  1981年春天,当我从分娩的极度疲惫中睡醒之后,马上想到护士说我生的“是个妹妹!”刹那间,一个女孩一生中可能遭遇的一切,都奔涌到我脑海里……
  坦率地说,我有点沮丧——并不是因为重男轻女,而是想到女孩有那么多机会遭遇性侵犯,父母培养得再好,也有可能被坏人毁于一旦。除了暴力性侵犯,还有花言巧语的性诱惑,搞不好“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还有男权社会给女性设置的种种藩篱,也会使女孩的成长和成功更为艰难。倘若数得清世上有多少人哀叹“都怪我的命不好”,可以肯定,绝对是女多于男。
  可我不甘心把女儿的一生拜托给命运。
  我相信,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女孩不被人害,男孩不去害人”。为此,我要让女儿拥有鹰的眼睛,海的胸襟,云的情怀……总之,让她健康又快乐,可爱又会爱。
  这一切,指望学校来完成是不现实的;我的育儿指南《早期教育和天才》里也没有涉及到这些。不过,我还是在月子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那个启发了我的人,正是我青年时代的精神导师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性教育的先行者。早在1909年,鲁迅先生就在努力倡导和普及科学的性教育。除了在浙江初等师范学院开讲性知识,他还主张父母洗澡时不要避讳幼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看到和熟悉人体。
  做了母亲之后再想起父母洗澡不避幼儿的主张,我不禁心里一亮:对呀,从小熟悉人体的男孩子,对性器官没有神秘感,长大后肯定不会去偷窥女厕所。同样的道理,如果女孩从小就知道雄性对雌性的原始欲望,也不会轻易被衣冠禽兽骗进没人的小屋子啊。仅此一点,就能避开很多潜在的危险,有时甚至是生命危险呢!
  问题是,怎样才能既让孩子明白与性有关的危险,又不让孩子误解和厌恶人类的性行为呢?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还得动很多脑筋。
  躺着琢磨这些事儿的时候,就显出爱看小说和经历丰富的好处了。我7岁起开始看长篇小说,从小就在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生道路和各色人等的爱恨情仇,积累了不少间接经验。当妈妈之前,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地品尝过爱情和婚姻家庭的苦涩与甜蜜。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在我摸索家庭性教育的过程中,几乎都派上了用场。
  另外,我15岁开始自学和从事舞台剧创作,喜欢从剧情的结尾来构思剧情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有限的台词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于这个原因,我对命运走向及生活细节的含意十分敏感,习惯于从既成事实去追溯发展的脉络,或从不起眼的小事去预见可能的后果。这种注重因果关系的习惯,又一次促使我在确定目标之后,积极寻找通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锁定三大目标,找准实施途径
  由于产妇太多,两个人挤一张床还安排不下,医院动员我第二天就出院了。在等待婷儿从婴儿观察室回家的日子里,我人闲心不闲,一直在用“因果倒推法”反复梳理纷繁的思路。琢磨了好几天,我逐渐明确了我想在性教育方面达到哪些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大致的时间表。
  目标之一:让婷儿远离性侵犯的危险,平平安安地长大。
  这个最最基本的目标,可以通过讲解性知识和性法律、制定安全措施和传授社会经验来保障。这方面的教育必须在上小学之前开始。因为从孩子上小学起,每一天都存在遭遇性侵犯的危险,不论是在路上,还是在学校。(我的小学同学就遇到过来自男老师的性骚扰。前不久,北京通州有个小学教师以补课为名猥亵小女生16名,强奸其中3名,被判无期徒刑。可悲的是,他为害两年都无人告发!男孩面临的危险虽然要小得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各种媒体曾不止一次地报道过性变恋者猥亵男孩的案件,男孩也需要掌握防范性侵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父母还要确保男孩将来不会走上流氓犯罪的路。)
  讲解性知识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最好两三岁就开始,因为人类最初的性意识两三岁就开始了。这既是现代心理学的常识,也是我的亲身体会。我清楚地记得,两岁多的时候,邻家那位比我大两岁的小男孩曾经带着几个小不点儿做模仿结婚和性交的游戏。他教小女孩们身贴玉米须,坐在竹筒上。我因为困惑不解感到不安而退缩了,“结婚典礼”之后就只肯站在一旁看他们大呼小叫地玩后面的把戏。但那天的困惑是如此强烈和持久,竟成了我人生的第二个记忆!这个记忆提醒我,婷儿和小伙伴集体玩耍时,一定要有大人监护,以免见过性交场面的孩子发起类似的游戏。(看到孩子们玩此类游戏应该怎么办?在本章的《怎样称呼性器官,亲切自然为宜》一节还会专门论及。)
  目标之二:让婷儿喜欢自己的性别和身体,快快乐乐地长大。
  不论男孩女孩,如果不喜欢自己天生的性别,只能终身与痛苦为伴。那些同性恋和易性癖患者,不少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只顾自己的喜好,故意“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带”,以至埋下祸根。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倒是早有对策:从婴儿期就按女孩的模样打扮婷儿,遇到要表扬她的时候,捎带赞美几句“多可爱的小姑娘啊!”就足以让她高高兴兴地当女孩了。
  我认为,婴幼儿的性别教育主要是为了预防将来发生性变态;青春期的性别教育则是让孩子预知:下一阶段的性别角色怎样扮演才理想——我个人欣赏的是“绅士”和“淑女”的类型(即有知识、有教养的男女),我希望婷儿将来也是这样。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不必区分男女,决不能把现代女性往封建仕女的模子里装。
  如果孩子的外貌和身体出现较大缺陷(生命如此脆弱,谁知道会有什么意外呢),要孩子喜欢自己也有办法。小时候可以用爱与夸奖帮孩子找到自信,长大后可从价值观的角度帮助孩子接受和喜欢自己(“赏识教育法”的倡导者周弘先生把聋女周婷婷培养成快乐的大学生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更好的办法是从强健体魄和安全措施两方面来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
  身为女性,还有一些难免的隐忧。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多重原因,很多女孩都不喜欢自己的性别,虽说不一定发展到想做变性手术的地步,但内心深处总有些时淡时浓的遗憾或自卑。为了让婷儿快乐地长大,我要引导她更加积极地看待女孩的劣势与优势,通过扬长补短,让她拥有更多来自竞争实力的自信心,成长为既有能力又有魅力的新女性。
  目标之三:让婷儿可爱又会爱,顺顺利利地长大。
  从性教育的角度来说,所谓“可爱又会爱”,主要是指在不同性质的男女关系中“懂分寸,知进退”;所谓“顺利”,则是指按照理想的人生时刻表,“该发芽的时候发芽,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如果培养得法,孩子就能主动避开早恋、早孕、前途早夭等人生陷阱,将来也有能力从痴迷错爱的情感泥潭中自拔。
  可以说,这个目标难度最大。但也不是没有达到的办法。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把男女关系按距离远近分为四种,并为每种关系的理想形态找到了两个标明特征的关键词——
  A:互相宽容与尊重的一般关系;
  B:互相理解与支持的朋友关系;
  C:互相爱慕与吸引的情侣关系;
  D:互相体谅与忠诚的夫妻关系。
  孩子若能认同和分清这四者的界限,男女之间的“分寸感”就不难把握,何时该进,何 处该退,也游刃有余了。
  虽然说这个目标离刚出生的婷儿还十分遥远,但这四种理想关系的共同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宽容与尊重,却要从婴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中开始培养。朋友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支持,从小就要在亲人之间来体验。情侣和夫妻虽然是未来的角色,但相处的原则和技巧父母每天都在示范,早早地就在言传身教。所以,幸福家庭的孩子对婚姻更有兴趣和信心,问题家庭的孩子对婚姻则易有各种顾虑和心障。
  除了父母每天的好榜样,孩子自身还必须具备“认识事物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表情达意的能力”。这些能力则要靠早期教育和后继教育的长期培养。对此,我倒是很有信心。理由嘛,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里已经写得很详细了。
  提前思考到这一步,平日里无心犯错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讲述孩子出生,渲染爱与欢欣
  心里有了尽早开始性教育的意识之后,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恰当的教育机会。家庭性教育可随机进行的优势,是学校或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比拟的。我第一次和婷儿谈及与性直接相关的知识,就是偶然抓住了一个好时机。
  1984年春,我把3岁的婷儿从姥姥家接回了成都。那时候,婷儿跟姥姥学了一口河南湖北的混合腔,为了让婷儿尽快学会普通话和发展语言能力,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用普通话教她说一些完整的句子。有一天,我带着婷儿在院子里的花坛边散步,路过原来住的平房时,我教婷儿说:“这是我以前的家,我搬到三楼之前就住在这儿。”也许是这个新学的句式引起了婷儿的兴趣吧,她好奇地模仿着追问起来:“我住在这儿之前住在哪儿呢?”
  “你住在这儿之前住在奶奶家。”
  “我住在奶奶家之前住在哪儿呢?”
  “你住在奶奶家之前住在妈妈的肚子里。”话说到这里,性教育就开始了:“妈妈的肚子里呀,有个儿童宫殿。你出生之前就住在妈妈的儿童宫殿里。刚开始你比一颗米还要小,然后你长啊长啊,越长越大,儿童宫殿再也住不下你了,你就推推儿童宫殿的门,给妈妈发信号说:小宝宝想出来见妈妈了。妈妈就赶紧到医院把你生出来了。”
  ……“从哪儿生出来的呀?儿童宫殿的门外有一条通道,出口挨着尿尿的地方。你使劲从通道里面往外钻,医生和护士阿姨轻轻地把你往外拉,你就出生了。妈妈就可以抱着你亲你的小脸蛋了,你说高兴不高兴啊!”说到这儿自然就抱在一起亲起来了。
  这一次谈话的收获,是用“儿童宫殿”的说法让婷儿大致了解了子宫和出生的过程,最成功的地方是强调了生孩子的喜悦。在爱意浓浓的情景中,既增进了母女亲情,又让婷儿对性与生命留下了积极印象。下一步再讲与性器官和性交有关的问题时,就容易从“性让生命延续”的角度去解释了。
  三岁左右的孩子询问“婴儿是哪里来的”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虽然提出问题的方式和情景各不相同,大人都可以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子宫”和“孩子出生”的过程上来。我觉得,先讲孩子脱离母体的过程,孩子的参与感更强,听的兴趣更大,再讲“受孕”的过程也更易为孩子理解。
  也许因为婷儿童话听得多,对“宫殿”较敏感,后来曾几次问到自己在“儿童宫殿”里的生活细节:吃什么呀?喝什么呀?怎么玩呀?我都是本着引导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原则,用容易理解的说法进行解答。
  对于“我肚子里有没有儿童宫殿和小宝宝”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女孩子肚子里都有儿童宫殿,但小时候儿童宫殿都还没修好,所以不会有小宝宝。”……“怎么才能修好啊?好好吃饭,多吃鸡蛋豆腐和蔬菜,快点长到妈妈这么高,就修好了!”


启蒙性知识,花儿是最佳“教具”
  在摸索家庭性教育的过程中,我和张欣武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性心理分为四个阶段:幼儿无邪期、少儿无意期、少年好奇期和青年憧憬期,并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引导办法,去接近性教育的预定目标。婷儿幼年性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年龄特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养成形成健康性心理的好习惯(详见《培养“性美感”,从每天换内裤做起》),二是把智力开发和性知识教育结合在一起。
  前面已经提到过,人的性意识两三岁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关心,对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很好奇,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玩弄生殖器,也可能提出与性有关的种种问题。但这个阶段的幼儿并没有成人的性概念,这时讲阴茎、阴道、性交就像讲耳朵、鼻子、吃饭一样自然,不会起到刺激性欲的作用,教的人和听的人都不会感到尴尬。随着年龄增加,再逐步开展性心理和性伦理教育,就可以促成健康的心灵和人格。因此,幼儿阶段是性知识教育的最佳期。
  性知识教育的第一步,是认识男女身体的构造和机能。婷儿两岁多就知道“有鸡鸡的是男孩,没有鸡鸡的是女孩。男孩站着撒尿,女孩蹲着撒尿”。但“鸡鸡”除了撒尿还能干什么,我却没有随便告诉婷儿。尽管我认为,了解人类的性交方式是性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应该设法在上学之前让女孩明白。但为了避免性安全教育使孩子形成性抑制心理,必须先让孩子对性的正面价值形成好感,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没有轻易告诉孩子“性交”这回事儿,而是先引导婷儿关注生命的形成过程,让她观察和理解“性让生命延续”的自然现象,以便从热爱生命的角度认识人类的性行为,并大致了解人性与兽性的区别,初步建立“爱使人兽不同”的观念。等婷儿能够用“兽性发作”来看待流氓非礼的时候,就可以避免性安全教育的副作用了。
  至于具体的生理知识,如精子和卵子的产生、构造、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月经和遗精等等,可晚一步再讲,留待青春期临近时再讲也不迟。
  由于城市里很难看到性器官明显的牛马猪等大家畜,我们家又没有养猫或狗,我首先选择了花儿做婷儿的性教材。花儿随处可见,花儿们“性器官”齐备,又不会乱动,解剖方便且代价极小,生命循环的周期又短,果实又得孩子欢心,是很好的低成本性教具。
  《哈佛女孩刘亦婷》里有一节《快乐的星期天,到野外去学习》,里面写到我带小婷儿到田野里玩耍时,和她一起辨认各种花儿,比较花的形状色彩,顺便把花的构造讲给她听。
  讲花的构造,主要是让孩子认识花的雄蕊、雌蕊和子房,并以花为例现场演示和讲解植物怎样受粉和孕育果实。平日里,我引导婷儿观察过很多种花,让她知道:不论雄蕊、雌蕊的外形有多大差别,它们的功能和作用都一样,都要通过授粉来让雄雌结合,好结出果实,留下后代。虽然每棵植物都会老,会死,但它们的后代却会继续活在世界上,开花结果,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植物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比如说,妈妈是姥姥的后代,你是妈妈的后代,等你长大以后,你也会有孩子,你的孩子也会有后代,我们的后代也会永远活在世界上。当孩子懂得了这些,又记住了雄蕊、雌蕊、花粉、授粉这些名词之后,任何时候孩子问到动物或人的性行为,都可以方便地用花来引导孩子联想了。
  适合用来观察和演示的花很多。比如说,我们院子里有很多城里常见的胭脂花,这种花每朵只开一天,第二天就闭合起来,此时剖开,可见雄蕊和雌蕊挨在一起,使雌蕊得到更多雄蕊的花粉。过几天花一脱落,就能看到子房已经鼓胀,解剖几朵不同阶段的花和子房,可以清楚地看到种子的孕育过程。胭脂花的颜色又多,有的色纯,有的色杂,可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花粉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好的观察对象(只要是花蕊明显又会结果的花,都是很好的观察对象)。让孩子采集花种第二年亲手种植培育,更是一件既好又容易的事。这些观察和实践的活动,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培养也是好处无穷。
  玉米的雄蕊长在秆顶,雌蕊露在穗苞外,极易辨认,特别适合做教具。在田野里玩耍时,婷儿曾要我把她举得高高的,她好给玉米人工授粉(婷儿对这项“科研活动”很感兴趣,8岁的时候,还写了一篇为柱顶红和令箭荷花授粉的日记呢)。我告诉婷儿,授粉是为了帮助花蕊雄雌结合,过些日子,刚授粉的这几个小穗苞就会长得像那些颗粒饱满的玉米棒一样了。后来吃煮玉米棒的时候,小婷儿很快就想起来:“我帮玉米授了粉的。”
  这时候,正是性教育的好机会。
  “你还记得吗?”我边吃玉米边提醒婷儿以前讲过的知识要点:“人或昆虫帮植物授粉,是为了让雄蕊和雌蕊雄雌结合。请重复,雄雌结合。”——每次讲到关键词,我总是要求婷儿及时重复,以加深印象。婷儿早已养成习惯,马上奶声奶气地重复了一遍。我鼓励一句“重复得很好,再乖乖地听啊!”便接着说,“植物雄雌结合之后,花儿会长出果实,对不对?动物也是这样哦。鱼儿雄雌结合之后,鱼子会变成可爱的小鱼苗;公猫和母猫结合之后,母猫会生出可爱的小猫;公兔和母兔结合之后呢,会怎样?婷儿你猜不猜得到?”
  婷儿想了想说:“会生出小白兔。”
  “哈,猜对了,真聪明!来亲一下,再猜一个,公狗和母狗结合之后会怎样?”
  “会生出可爱的小狗。妈妈我想要一只小狗。”
  “想要小狗啊,我们待会儿再商量好吗?刚才你又猜对了,再亲一下!最后猜一个,男 人和女人结合之后会怎样?”
  “会生出小人。”不管她答的是小人还是小孩,这一次谈话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可以告诉婷儿,动物和人是怎样“雄雌结合”的了。


借助动物交配,区分人性、兽性
  小婷儿很爱吃鱼,也爱吃鱼子。当她知道鱼塘里游玩的小鱼苗是鱼子变成的之后,马上说:“我以后不吃鱼子了,让鱼子都变成小鱼苗。”我抓住机会告诉婷儿:“不是所有的鱼子都会变成鱼苗,鱼子要先被鱼妈妈生到水里,然后鱼爸爸来让鱼子受精,鱼子受精之后才会变成鱼苗。”……“受精就是鱼爸爸把肚子里的精子洒在鱼子上面。精子就像雄蕊的花粉,花儿用授粉的办法来雄雌结合,鱼的办法却是把精子洒在鱼子上,让鱼子变成有生命的后代。你吃的鱼子都是鱼肚子里的,没有鱼爸爸让它们受精,就不会变成小鱼苗,是专门用来吃的鱼子。你想想看,这种鱼子可不可以吃呢?”忘了婷儿是怎样回答的了,只知道她至今 仍然爱吃鱼子。
  1985年初夏,我和婷儿在菜市场遇到有人卖刚孵出来的小鸡。婷儿喜欢得不得了,我就给她买了三只养在阳台上。那几天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这几只毛茸茸的小雏鸡了。婷儿很快就问到了:“为什么农民伯伯的鸡蛋能孵出小鸡,我们家的鸡蛋却孵不出小鸡?”(即使孩子没有主动问到,或者家里没有小鸡之类的活物,大人也可拿着小鸡出壳的画片,主动问孩子:“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样可以方便地进入讲解交配的话题。)
  回答“什么样的蛋才能孵出小鸡?”自然要请婷儿联想和复习鱼子受精的知识,启发她用已有的知识去推导可能的答案。通过类比,孩子不难看出鱼子和鸡蛋问题的共同点:受没受过精。需要我直接指出的,则是两者的差异:鱼子是生到水里之后再受精,鸡蛋却是在鸡妈妈肚子里受精。强调差异的目的,和此后讲解的新知识,都是为了让话题一步步地接近人本身。我告诉婷儿:“公鸡雄雌结合的办法叫交配。交配的时候公鸡把精子送进母鸡的肚子,让母鸡肚子里的蛋(婷儿早就见过)受精,母鸡交配之后生的蛋也叫‘受精卵’,卵和蛋是一个意思(请婷儿重复‘受精卵’)。请记住,只有‘受精卵’才能孵出小鸡,或者变成小鱼苗。现在请你告诉妈妈,我们家的鸡蛋为什么孵不出小鸡呢?”婷儿回答得很简洁:“它们都不是‘受精卵’。”
  生活在都市的孩子们,很难遇到观察动物交配的机会。婷儿因为经常在留心观察花草和昆虫,倒是在夏天遇见过几次蜻蜓、蝴蝶或蚂蚱交尾。头一次是我先发现两只黑蜻蜓正在阳台的胭脂花旁交尾,我赶紧把婷儿叫过来:“你看,蜻蜓正在交尾呢!”……“交尾是昆虫结合的办法。上面那只是雄蜻蜓,它把尾巴尖伸进雌蜻蜓的尾巴,好把精子送进雌蜻蜓的肚子里。交尾之后雌蜻蜓会把受精卵生到水塘里。你还记得蜻蜓点水吗?那就是蜻蜓在产卵。这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看蜻蜓卵是不是变成小蜻蜓了,好不好?……”
  在郊外的水塘边,我们又遇到了蜻蜓交尾。我先用提问的办法让婷儿确认交尾的知识要点:“雄蜻蜓把尾巴尖伸进雌蜻蜓的尾巴,好把精子送到雌蜻蜓的肚子里,让卵子受精,”然后告诉她,“人类受精的办法和蜻蜓差不多,也是要在身体里面让卵子受精。女孩长大以后,肚子里的儿童宫殿就修好了,里面会有卵子等着受精。男孩长大以后,鸡鸡里就会生出精子,如果把鸡鸡伸进儿童宫殿的通道,把精子送进去,卵子就会受精。”关于人的性交方式我就这样讲过一次。主要目的是在比较受精方式的过程中,自然地点明性交的动作和部位(讲“出生过程”时已有意让孩子记住“儿童宫殿通道的出口”在哪里),为下一步的防止性 侵犯教育做铺垫。
  婷儿明白了人也是受精卵“变”的之后,我就开始引导她注意人与动物的不同了。我问婷儿:“人类可不可以像蜻蜓和鱼那样,把受精卵扔在水里不管呢?”
  婷儿回答说:“不可以。”
  “为什么呢?”
  “会被别的动物吃掉的。很多鱼的受精卵和蜻蜓卵都被别的鱼吃掉了。”
  “你说得很对。人类可不会像蜻蜓和鱼那样,把受精卵扔在水里不管。人的受精卵会像你一样在儿童宫殿里长成可爱的小宝宝。小宝宝被妈妈生出来之后,会有亲人来爱他,保护他,还给他准备了一个可爱的家,让小宝宝有地方吃饭睡觉看书讲故事。所以呀,大人总是先相爱,再结婚,有了家以后再生孩子,你说对不对呀?”婷儿想了想说道:“卫忠舅舅不是的。他先有家(他与婷儿姥姥同住),后和丹莉舅妈结婚,生竞竞弟弟。”这个“挑刺”的答案,让我满意极了!
  经过这些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期的性知识教育基本完成任务了。剩下的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把性侵犯的潜在危胁告诉婷儿。这个机会出现在1986年初春,婷儿快满5岁的时候。
  我的宿舍楼对面,有一排与平房相连的自行车棚。在拆迁重建之前,每年春天,都有一些发情的猫们在那片房顶上彻夜叫春,追逐交配。
  记得那天晚上,猫闹得特别早。婷儿还没睡着,凄厉的怪叫吓得她不敢闭眼,眼巴巴地望着我说:“妈妈我怕!”我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活儿,上床安慰她说:“别害怕,这是公猫在唱歌,它在告诉母猫,它想当爸爸,想和母猫交配呢。”婷儿一听,恐惧渐渐变成了好奇:“公猫唱歌怎么像哭呢?为什么不咪喵咪喵地叫呢?妈妈你听,它们好像在打架!”外面的响动的确很大,我看婷儿睡意全无,心想机会难得,不如利用一下,便问她:“你想出去看看吗?”婷儿连忙点头,我把她连睡袋一起抱起来,摸黑走上阳台。
  月光下,竟有四五只猫在那排长长的人字形屋顶扑上蹿下。婷儿悄声说:“它们真的在打架!是不是母猫不想和公猫交配呀?”我本想告诉婷儿是公猫在争夺和母猫的交配权,转念一想,不如从更重要的角度来利用这个机会。于是,我边往回走,边顺着婷儿的思路说:“是啊,可能是母猫不喜欢这些公猫,不想和它们交配。也可能是母猫还没有长大,肚子里的儿童宫殿还没有修好,不想和公猫交配。这些公猫却不管母猫愿不愿意,非要强迫母猫交配。你说讨不讨厌?”“讨厌!”我在被窝里搂着婷儿接着说:“我们人类是不允许发生这种事的。谁要是强迫女孩交配,他就是坏人,就要被警察叔叔抓起来去坐牢!如果有人把手伸进小女孩的衣服裤子里乱摸,也是坏人,也要被警察叔叔抓起来去坐牢!”说到这,我用提问和提示的办法,把“我们人类是不允许发生这种事的……”到“抓起来去坐牢”,和婷儿对答了两遍,然后告诉她:“你看,这就是人类和野兽的区别。既然我们有警察叔叔保护,你就放心地睡觉吧。”
  我清楚地知道,人性与兽性的关系远不是这样简单。但对学龄前儿童来说,能够对人性与兽性有一个简单而本质的印象,已经足够了。婷儿上学后,我们还结合案例和侦破类电视剧分析过:正常人是怎样兽性发作变成强奸犯的?在人性与兽性的关系上可以跟进的教育内容很多,尤其是人格的自我完善和看问题的深刻程度,都可从这个角度顺势发展。
  如果您需要对幼儿进行类似的教育,不必要求类似的情景,用画画或讲故事的办法一样有效。需要提醒读者的是,要想确保孩子远离性侵犯的危险,光让孩子知道了危险在哪儿还不够,还得有具体的防范措施。


[转]刘亦婷妈妈的性教育 初三妈妈对男孩性教育
设计安全措施,当好监护人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规定: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使其安全、健康地成长,并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可这“安全”两个字,常常是灾难发生之后,才浮现在家长的泪眼里!
  和“机遇总是喜欢光顾有准备的头脑”相反,灾难总爱降临在不设防的家庭。就说2002年3月震惊全国的“变态狂用刀锯残害少女案”吧,如果监护人决不允许女孩晚上单独外出(我们家就有这个规定),或者女孩晚上非出门不可时,每次都有大人陪同(小男孩也应有人陪同,以防被拐卖),惨案就不容易发生。
  正视这一点,对当事人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但为了减少夜幕下的罪恶和悲剧,仅是声讨罪犯、参与募捐还不够,媒体和公众还有责任提醒每个孩子的监护人:破除侥幸心理,切实履行自己的法定责任。
  在安全问题上,我和张欣武一贯主张“有备无患,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从小到大,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可操作的措施,让婷儿远离各种可能发生的险情。除了在《哈佛女孩刘亦婷》里提到的预防火电灾害和防拐卖的措施之外,我们在防范性侵犯方面也设计了不少具体措施。
  婷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给她的规定是:“任何时候,妈妈都不会让别人来接你,你不许跟任何人离开幼儿园。”并经常提醒她。我每天告别时必说:“下午等妈妈来接你啊!”
  婷儿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们给她的规定是:“任何时候都不许单独到男老师的宿舍 去。”
  “如果老师非让我去呢?”婷儿上小学前和我讨论这条规定的时候问。“你就说,妈妈不许我单独跟男老师在一起。然后你转身就往人多的地方走。不要怕老师不高兴,学校本来就不允许男老师和女同学单独呆在宿舍里。你也不必去想:‘这个老师到底是不是坏人呢?’因为坏人并不是天生的,尤其是在男女单独呆在一个房间里的时候,有些好人也可能兽性发作,变成坏人。谁遇上了谁就会被伤害。坏人干了坏事担心被发现,害怕去坐牢,有时候还会杀人灭口。你想去冒这个险吗?”
  “放心吧妈妈,我才不想冒这个险呢!”孩子多半都会这样回答。但这条规定每个新学期都要重温一遍,低年级时更要多次提醒。因为孩子会麻痹,会忘记。
  还有:上学放学的路上尽量走大路,避免走小路,因为人多的路上坏人的麻烦要多些,顾虑也要多些,作案的概率则要小些。晚上决不许单独外出,更不许在同学家留宿。
  还有:不许给陌生人带路,也不许跟任何陌生人走;单独在家时不许给任何外人开门,以不变应万变,杜绝被坏人骗开门的可能性;不许因为贪小便宜而跟男的走;不许捡路上的钱或钱包,以免落入坏人设的骗局,拾金不昧局限在校园以内……
  我们采用严厉的措词“不许”,而不是较温和的“不要”,就是为了让婷儿执行起来的时候没什么可犹豫的。而且,为了让婷儿避免在这些情景中被对方说服,我们要求婷儿不论对方说什么都不接话茬,一概回答:“家长不许!”并迅速离开。
  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光说不练是不行的。为了让婷儿在需要自保的时候知道该如何做,我们每提出一项新措施,都要进行模拟演习。比如说,媒体每报道一种新的拐骗手法,我们就要演练一种新的防拐骗办法。有时候,这种演练纯粹是为了消除婷儿的心理障碍,比如说,如何应对熟人敲门(“有事请直接跟父母打电话”,或“等父母回家后请您再来”,等等)。另外,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婷儿放学回家后,我们总要顺便问问:“今天有情况吗?”(好坏都在内,婷儿都会讲。)有些被害人的家庭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交流,错过了把悲剧消灭在萌芽中的机会。
  婷儿上中学前后,模拟演习基本上被案例分析所取代。我们从媒体上看到那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报道,便会留下来,等婷儿周末回家时与她一起分析讨论:这个案例本来可在哪些环节上避免或减轻危害?那个当事人本来可用什么办法自救或救人?……关于各种贪欲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关于性病和艾滋病,关于嫖客和妓女普遍短寿等知识,也是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的。
  我们的这些训练并没有让婷儿变得胆小怕事,而是让她增长了社会经验,锻炼了应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因为“总是心中有数而更加自信”。随着年龄增长,婷儿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越来越强,成了一个既热情大方又不失机警的人。


怎样称呼性器官?亲切自然为宜
  细心的读者也许注意到了,我在婷儿的幼儿期性教育中,极少使用性器官的学名。婷儿上学之后,我们谈到性话题时还是这样。倒不是我有心理障碍开不了口,而是我有意采取了这一措施。因为中国的国情就是“谈性色变”,我不想在形式上去反潮流,也不希望小婷儿在外面无意中说出令人尴尬的话,更不希望她被人误解为对性很关心。我只要她悄悄得到家庭性教育的实惠就行了。
  看过《哈佛女孩刘亦婷》的读者也许还记得,我们强力推荐直接教给婴幼儿准确规范的词语,从来不用“吃嘎嘎(吃肉)”“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来浪费婷儿发展语言能力的时间。但在幼儿期性教育的用语上,我觉得可以例外。因为性教育难免要谈到性器官,性器官毕竟是与旁人和社会没多大关系的个人隐私,还是用“奶话”代称更自然,更文雅,也更符合家庭性教育特有的亲昵气氛。再说,相爱的大人情到浓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小儿态、说小儿语,这也说明与性有关的“奶话”与其他儿语不同,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为无用的语言垃圾。
  我认为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孩子2—10岁之间把性器官的学名告诉孩子,以便孩子在别的场合遭遇性名词时不以为怪,平时在家里仍然使用代名词。至于用哪种儿语来称呼性器官较好,可以各人随意。不管用什么代名词,只要让孩子知道指代的是性器官,而且亲切自然,没有亵渎感(脏话则有亵渎感),就行。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时候孩子问起性器官的学名,大人都应坦然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青春期来临之前,大人更应该找机会专门给孩子讲解一次性知识,并且大大方方地使用性器官的学名。因为青春期的性教育要突出科学理性的色彩,与幼儿期的性教育倚重情感熏陶有较大区别。
  在性器官的问题上,中国父母最容易犯这样两种错误:一种是把成人的性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遇到孩子提出性问题、玩弄性器官或模仿性行为的时候,马上“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或是嘲笑:“好不要脸哦!”或是斥责:“不许动!”“脏!不要摸这个地方!”“羞死了!以后不许摸!”甚至把孩子当做“下流胚”连打带骂揍一顿。这种做法必然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性器官是脏的、见不得人的、下流的,凡与性器官有关的活动也是肮脏、下流、见不得人的,要受惩罚的。在这种氛围里长大的孩子,轻者会成为“谈性色变”的人,重者会形成难以改变的性抑制心理,对今后婚恋家庭极为不利。
  中国性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说:“我研究了很多家庭、婚姻危机的个案,明显地感觉到问题源于青春期甚至更早。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走向咨询室痛苦地倾诉,为什么我们不能早一点抓源头呢?”
  我认为,源头之一,就是从小用亲切、自然、科学的态度处理与性有关的一切问题;源头之二,则是结合早期教育,为婴幼儿安排各种有趣的活动,避免让孩子无所事事地闲着,因为无聊而玩弄自己的身体。
  遇到小孩子们玩结婚之类的游戏,不要训斥,而是高高兴兴地参与游戏,说些“祝新郎努力工作准备当个好爸爸,祝新娘努力学习准备当个好妈妈”之类的话,并用其他事物(如讲故事、吃东西、到别处去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遇到孩子玩弄性器官或模仿性行为,也不要训斥,只说手上有细菌,会把干净的性器官弄脏,弄脏了可能发炎,会很疼,同时用其他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另一种与性器官有关的错误,是拿小男孩的“鸡鸡”恶作剧。在亲友相聚的时候,常有人以拉下小男孩的内裤为乐,而且乐此不疲。这种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对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十分不利,既可能使有些孩子对性器官更好奇,玩弄它的兴趣更大,撩女孩裙子的愿望更强,也可能破坏有些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孩子与成人交往的欲望和勇气。


培养隐私意识,从快上小学开始
  有没有隐私意识,是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但隐私意识和高尚情操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孩子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只能由后天习得。保护和尊重个人隐私,就是应该由父母教给孩子的文明守则之一。
  隐私意识包含的内容很多,与家庭性教育密切相关的,主要有这样四点:一是性器官要遮羞,二是性行为要隐秘,三是克制对他人隐私的好奇心,四是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培养隐私意识,最好从快上小学开始。因为从上小学开始,孩子上厕所就要分男女了,家长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隐私权教育。(顺便说一句,上幼儿园时孩子需要有见识异性性器官的机会,加上有老师监护孩子们上厕所,所以不分男厕女厕为好。如果孩子提出了来自厕所的问题,正是讲解性知识的好机会。中国有句古话“七岁不同席”,也可说明隐私教育不晚于7岁就行。)
  我曾利用小学分厕的事儿对婷儿说:“男女分开上厕所跟人要穿衣服一样,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没有羞耻感,所以不分公母都把生殖器官暴露在外面,而且随处交配,随处大小便,一点也不讲文明。人是要讲文明的。所以小朋友两三岁就要穿连裆裤,不让外人看见自己的屁股,六七岁就要分厕所,这样对女孩子才安全。如果男的躲在女厕所里,肯定是想对女孩子干坏事,遇到这种情况要赶快跑出来告诉老师。平时最好和女同学结伴去上厕所。”
  孩子在家里大小便或洗澡、换衣服的时候,家长也要提醒孩子:“关上门再……啊,你就要当小学生了,开着门做这些多害臊啊!”习惯与孩子同浴的父母也应以“你长大了”为理由,让孩子学习单独洗澡。父母在可能裸露身体的时候,也要开始请孩子回避。
  那些还没让孩子单独睡觉的父母,也可趁此机会与孩子分床睡觉。分床的问题在单亲家庭更要引起重视。有些妈妈因为没有夫妻生活的干扰,也因为感情没有寄托,儿子都十几岁了还和妈妈睡一个被窝,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很不利的(恋母情结太重的男子不容易爱上适龄女青年)。分床后一般不允许孩子又来和父母睡在一起。如果不坚持分床睡觉或不提醒孩子入厕及裸体要避人眼目,以后会有很多麻烦。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女孩从小长得就胖,外出时总是由力气大的丈夫抱着女儿,女儿也一直喜欢跟父亲亲昵。女儿12岁时,妈妈认为无论从心理上或是身体上女儿都进入了青春期,但女儿还是经常以怕黑或冬季怕冷、夏天怕热为由跑到父母的床上,一来便习惯地拥着父亲入睡。女儿从小就不喜欢穿着衣服睡,大了仍裸着上身,只穿个小三角裤睡在父母中间。上厕所从不关门也不拉上窗帘,洗澡也不知道回避大人。常常是洗完澡后,光着身子从卫生间跑出来,让母亲或父亲给她找衣服。妈妈多次说女儿,你怎么没有一点儿羞耻感?可女儿说:“是我自己的爸爸,又不是别人,怕什么?”而过于迁就女儿的爸爸也从不拒绝她的请求(正确的做法是:从小教孩子先准备好干净衣物再洗澡)。
  这位妈妈写道:“一想到我不在家的晚上,女儿的身体全部裸露在她正值壮年的父亲面前,我就脸红心躁。身为母亲也作为妻子,我认为,女儿是纯洁的、无邪的,丈夫也是正直和坦荡的,我绝没有半点儿想曲解他们的意思。但我仍感焦虑和担忧,12岁的女儿为什么没有一点儿性别意识呢?”
  专家对此有一段点评,现摘录在此,供大家参考:
  在对孩子进行性别认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性羞怯感和羞耻感教育。
  羞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行为感到害羞与耻辱的表现。对人类来说,羞耻感也并非天生的,而是随着在家庭、社会中的成长,受文化背景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婴儿就没有羞耻感。婴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肉体接触是无可非议的。一旦进入幼儿园,就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避开别人,谁可以触摸自己,以及怎样触摸,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可示人等。
  正因为人类有了羞耻感,才对性器官有一种隐私和隐藏的要求,对性行为有一种自私和个人的认识,使性活动在一个特定的、安全的、隐蔽的、个人的场所中进行。正因为人类有羞耻感,才有尊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目前,存在于孩子身上的性早熟、中学阶段的早恋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性别意识和性羞耻感缺失的现象,它们和性早熟一样,都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点评者:郭村荣)
  其实,中国人原来是知道该怎么做的,但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常常会因为爱而乱了方寸。这对父母就是忘了(或者本来就不知道)“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古训。
  让孩子学会关门的同时,父母和孩子还要共同培养一个新习惯——进屋先敲门,允许才能进。这是避免发生尴尬局面的最好措施。在习惯养成之前,婷儿每次忘了敲门询问“我可以进来吗?”我们都要让她退出去重新来过。尽管当时的那道“门”只是一帘落地布幔而已,还是让婷儿养成了尊重他人生活空间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要求她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范围”。一般情况下,谈话的时候两人的身体至少相距半米到一米,这样才合礼仪。这种礼仪意味着对他人的安全感和隐私权的尊重。男孩对此更要格外注意。
  另外,不轻易谈性,含蓄地谈性,也是尊重隐私的一种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开化多了,各种拿性关系搞笑的“黄段子”满天飞;婚外恋、一夜情和变性手术早已不是新闻;专业和非专业网站的涉性栏目里都在详细传授性技巧;小学生的“口头文学”内容已经十分色情……既然如此,还有没有必要用含蓄的态度来对待性呢?
  我们的看法是,在性教育的课堂之外,仍然有必要保留含蓄的表达方式。因为“谈性色变”的国情依然没有变,只不过,过去是人人都变得很尴尬,现在则分化出一些“谈性色喜”“谈性色迷”的人。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随便与外人讨论性话题,就该在向孩子讲解性器官的时候,顺便提醒孩子:“性器官是应该尊重和保护的个人隐私,随便提到它的名称,也可能被误解为冒犯别人。性方面的问题最好只和父母谈,或是在性教育课堂上参加讨论,以免惹来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必担心这种提醒会让孩子更好奇或性压抑,因为这只是主张隐私权,与封建的性禁锢没有任何关系。无论东方西方,除了在医疗、教学或其他适合谈性的特定场合,有教养的人都不会把性器官和性行为直接或随意地挂在嘴边。学习文雅的习俗只会使孩子更不容易轻率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性。
  当孩子学说指代性器官的脏话时,从尊重隐私的角度劝孩子放弃这种做法也很有效。婷儿上小学后也曾在玩耍的时候和同学一起说脏话,我听到之后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她。因为我知道小孩子学说脏话并不是因为下流无耻,而是不知所云,盲目模仿。婷儿回家后,我平静地问她知不知道那些词汇的含义是什么?不出所料,婷儿被问住了。等我把那些脏话的具体所指告诉她之后,婷儿再也不用这些粗俗的字眼了。因为她在此前的性教育中已经形成了保护和尊重隐私的意识,她很清楚:“性器官和性行为属于个人隐私,除了和妈妈之外,不宜随便谈论,以免别人尴尬和反感。这就像内裤不宜晾在客厅里一样,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培育“性美感”,从每天换内裤做起
  触发我“培育性美感”的想法的,是中国人常说的两句名言:“情人眼里出西施”和“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古人留下的这两句话精辟地点明了人们在性美感上的千差万别。想想那些难以被亲人们接受的同性恋者,以及在择偶问题上与亲人反目的情侣,矛盾的起因大都与此有关,即:“把什么人看成西施?”和“被什么人看成西施?”如果父母在性美感方面对孩子引导得法,孩子原本可以避免性取向的偏差,或在婚恋过程中减少看错人的可能性。
  我所说的性美感,其实是人的价值观在性方面的具体表现。这种性美感以直觉(而非理性思考)的方式判断与性有关的善、恶、美、丑,并以情感的力量影响我们在性的方方面面做出各自的选择。当我们被性美感所左右的时候,判断事物的标准不再是“对不对”,而是“喜不喜欢”。有时候明知“不对”还是“喜欢”,或者明知“对”还是“不喜欢”。如果太喜欢或太不喜欢了,都可能让我们做出不顾后果的选择。然后,实践会检验我们随心所欲的选择对不对。各种正确的选择最终会构成幸福的人生,各种错误的选择则会构成乏味甚至痛苦的人生。
  我想,如果孩子心里喜欢的就是真善美,选中假丑恶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离幸福人生也就更为接近。为此,我在通过性知识教育增加安全系数的同时,也不忘细心培育婷儿的性美感,希望她的直觉和情感也能推动她向“可爱又会爱”前进。
  既然性美感是通过直觉和情感起作用,就可以像培养性格一样,通过习惯养成和行为体验来培育。在婴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按孩子生来的性别来养育婴儿,让孩子在“好闺女”或“好小子”的赞许声中,反复体验与性别相联的愉悦感,自然而然地以自己的性别为美 。
  如果父母因为“喜欢”和“好玩”,就把男孩当女孩养或把女孩当男孩带,很容易把孩子推进心理变态的群落。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整形外科医院性别重塑中心的主任陈焕然博士说,他每周都要做两例变性手术,目前预约登记已经排到了5年之后,其中30%的变性人都是因为从小被父母“性别错误指定”所造成的。可以想象,还有更多的“后天易性癖”患者,因为没有钱或没有勇气或两者都没有,终生都将在痛苦中煎熬。为了避免这样的人生悲剧,父母切记不要把对性别的偏爱强加给孩子。
  儿子难得见到父亲的家庭,妈妈要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理想的男性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爸爸、亲友或同事、邻居,也可以是文艺作品里的人物。妈妈经常对男性的好言行赞美一句:“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对儿子就是很有效的性教育。女儿难得见到妈妈的家庭,爸爸也需要做类似的事情,以弥补缺乏性别角色模仿对象的损失。
  在幼儿期,“以身体洁净为美”是培育性美感的一条捷径。由于性美感与多次重复的愉悦体验密切相关,要让孩子以自己的身体为美,最好多多体验从由脏臭变干净的舒适愉快。可以说,习惯于让身体保持清洁的孩子,很容易培养起“珍爱自己、体贴他人”的德性。大人在孩子洗手洗脸洗头洗澡时的夸奖和赞美,就是在培育孩子对洁净美的敏感和好感。
  以身体洁净为美的核心是“以性器官的洁净为美”。这种美感,可以从每天换内裤开始培育。能让孩子每天洗澡当然最好,即便做不到每天洗澡,也要每天都把性器官洗干净,并换上干净的内裤。男孩女孩都应该如此。从小养成了每天换内裤的习惯之后,不得已再次套上穿过一天的内裤时,就总觉得不干净,心情不舒畅。这种不干净、不舒畅的感觉,就是性美感发出的负面信号。它说明,孩子已经把“干净”看成了性器官的属性之一。对于性教育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收获。
  日本儿童性教育专家武川行男认为,以洁净为美的习惯会产生各种预期的连锁反应:习惯于保持性器官干净的人,自然不会用无所谓的态度来看待与性器官有关的行为;那些对一条内裤连穿几天都没有抵触感的人,多半是对性器官及其周围脏了也不太在乎的人;一个对性器官满不在乎的人,对性行为也可能会满不在乎,滥交和得性病的危险就大大增加了。反过来说,一个重视性器官清洁的人,更容易慎重对待性行为,更不容易在性上面摔跟头。
  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对形成“性是清洁的”意识也非常重要。婷儿3—6岁期间,我们一直和寄宿在隔壁家的几位农村小伙共用一个4平方米的卫生间。为了让卫生间保持干净明亮、空气清新的好感觉,我特地在卫生间安了一个60瓦的大灯泡(当时流行的是安3瓦的荧光灯),并在卫生间贴了一张如厕指导,上面写着:“大便时要边拉边冲才不臭,小便后别忘了刷洗池边。”于是,几位刚进城的邻居很快养成了新的卫生习惯。外出的时候,我们也多次使用过阴暗、窄小、臭烘烘的厕所(成都厕所的更新换代直到婷儿上高中时才基本结束),但婷儿始终认为明亮干净才是厕所应有的特征。
  另外,告诉孩子小便不脏,对形成“性是清洁的”意识也很重要。我告诉婷儿:因为小便是肾脏过滤出来的,所以小便很干净。唐山地震的时候,有位大妈被埋在地下13天,就是靠喝自己的小便,坚持到了被人救出来的那一天。医生在没有消毒药和干净水的时候,还可以用小便清洗伤口的脏东西。大便却是很脏的,因为大便里有各种细菌和蛔虫卵,所以,女孩子用手纸不能从后往前,要防止大便弄脏性器官。
  不要小看这些婆婆妈妈的细节,人生之路就是由通向幸福或通向痛苦的种种细节连接而 成的。


指点“美、妙”境界,追求持久魅力
  性美感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在幼儿期通过性知识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性情,帮助孩子摆脱“性是美还是丑”的传统困扰之外,从上小学起,还可通过教孩子分辨仪表和行为的雅俗美丑,让孩子学会用得体的言行举止展现美好的内心世界。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为了让孩子获得鉴赏性美感的能力,我和张欣武先后从九个方面指点过婷儿,包括她将来才会面临的婚恋方面的内容,也用分析案例的办法提前讨论过。为了表述方便,我把我们对婷儿的点拨梳理成“美、妙、差、糟”四种境界,我们希望婷儿做到的是:“避免差,远离糟,达到美,争取妙。”
  现将性美感的“九个方面,四种境界”列举如下,供读者参考——
  身体:以洁净为美,以灵敏为妙;以笨拙为差,以肮脏为糟。
  语言:以文明为美,以风趣为妙;以乏味为差,以粗俗为糟。
  表情:以自然为美,以生动为妙;以呆板为差,以做作为糟。
  举止:以大方为美,以优雅为妙;以局促为差,以粗鲁为糟。
  行为:以正常为美,以高尚为妙;以自私为差,以鬼祟为糟。
  态度:以坦诚为美,以幽默为妙;以暧昧为差,以狡诈为糟。
  服饰:以合身为美,以得体为妙;以错位为差,以致病为糟。
  恋情:以专一为美,以圣洁为妙;以勉强为差,以玩弄为糟。
  性爱:以隐秘为美,以和谐为妙;以招摇为差,以滥交为糟。
  很明显,这些要求没有一条是针对先天条件的。正常的男孩女孩通过小小的努力,就可达到“美”的境界,追求“妙”的境界虽然要难很多,但也不是没希望。
  可以想象,如能全面达到“美”的境界,“可爱”的感觉就会像花香一样从孩子的音容笑貌中自然散发。若还有一两个方面能达到“妙”的境界,定会有人感觉到“可爱极了!”而且,由于物以类聚,孩子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更容易吸引来趣味相投的男孩和女孩,更容易 遇到适合深入交往的人。
  孩子在“避免差,远离糟,达到美,争取妙”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对这“九个方面,四种境界”的领悟和认同,父母的引导和要求,也会逐步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到了这一步,性美感就会成为孩子的鉴赏眼光、取舍依据和进退分寸,父母所希望的“会爱”,就不难实现了。
  培养方法
  除了前面介绍的如何培养“洁净美感”之外,我们培养其他美感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四点 :
  1.保持舆论导向——大人统一口径,随机褒贬,但以正面宣传,赏识鼓励为主。
  家庭内部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孩子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很多时候都能构成孩子为人处事的心理支撑,尤其是在家长的要求与孩子伙伴的流行做法有矛盾的时候。
  除了一般性地保持舆论导向之外,那些比较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评价,主要是靠平时耳濡目染起作用。比如说,体态纤细瘦弱与健康丰满哪个更美更重要?不同的季节和场合怎样着装才“得体”?(“得体”指兼顾礼仪和功能两方面的需要。)行为正常与自私或高尚的区别何在等等。这种方法的成败主要在于大人能否统一口径,言行一致,贯彻始终。
  2.提供参照榜样——包括实例、影视和阅读。
  很多童话和传说都是极好的儿童性美感教材。如《牛郎织女》《花木兰》《天鹅湖》《海的女儿》等等。适合做青少年性美感教材的文艺作品也很多。如张贤亮在中篇小说《绿化树》中描绘的爱情,曾深深地感动过婷儿,情不自禁地发表了一通对比言情小说之肤浅的言论;池莉的《来来往往》等小说对婚内婚外感情纠葛的微妙描绘,对婷儿理解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性,也具有突出的启示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给婷儿提供的参照榜样是我原来的同事郭彦(现为时尚杂志《优雅》的执行主编)和她的丈夫易丹,他们一个是好教授,一个是好编辑,而且是年龄相当、感情很好的作家夫妇。婷儿从小就很喜欢他们,我经常把他们作为优秀、幸福而成功的榜样来激励婷儿。易丹教授是“文革”后第一批公派留美的硕士,他在第一个中篇小说《梦里的港湾》里,透露过他拒绝美国女同学的爱情的经历。易丹归来时郭彦正在四川大学读本科,此前她也不止一次地拒绝过很有才华的追求者。他们的罗曼史,成了我对婷儿宣扬“真爱要等待”的好例子。婷儿能在中学阶段保持头脑清醒,除了《哈佛女孩刘亦婷》里写到的“早恋预防针”之外,郭彦夫妇的活榜样也是很有影响力的参照系。
  另外,一些好的电视连续剧也是难得的性美感教材。如香港的《义不容情》和《流氓大亨》,都曾被用来让婷儿增加跟性与爱有关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3.进行适当训练——如语言、表情、举止等外在的方面。
  语言:语言文明不难做到,语言风趣则需要思维敏捷、善用比喻。我在婷儿上学前给她念《阿凡提的故事》时,经常和她讨论“这个故事为什么好笑?”这对于培养孩子对滑稽、荒谬及不和谐的敏感性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能用比喻或“归谬法”把事物的不和谐与滑稽、荒谬凸现出来,风趣自然不成问题,但如何把握分寸不伤当事人的自尊心,则很“考手艺”。相比之下,还是较“笨”的做法更为妥当。比如说,记住一些有趣的格言警句和高明的歇后语,学讲一些机智的笑话,只要说得正是时候,用得恰到好处,就能让语言变得风趣而不伤人。需要注意的是,暗示性行为的“黄段子”是粗俗的标签,不学为宜。
  表情:表情的自然美和化妆的自然美有点相似,这两种自然美都是摆脱了原始状态的结果。改善表情,一是要在亲友的帮助下发现和改掉一些原始的猥琐表情,如挤眉、皱鼻、歪嘴、龇牙、眼珠子乱转等;二是可对着镜子发现一个最适合自己长相的亲切微笑,作为自己的基本表情;三是要诚实自信,如此才能有坦诚清澈的目光(五官越不漂亮这一点越重要,这是赢得好感的起码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放松面部肌肉,就可能具有自然而生动的表情了。如果想让目光更有表达力,不妨对镜凝视着自己的眼睛,在心里默诵动人的诗——这是我刚想出来的训练方法,希望对目光缺乏神采的孩子有所帮助。
  举止:举止大方也需要发现和改掉一些原始的小动作,如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坐立不稳、东倒西歪、弓腰驼背、腿脚乱颤等。训练举止也需要亲友帮忙观察和指出存在的问题。一般说来,自己注意到了就能改掉。如果还想使举止变得更为优雅,不妨参加一个风度举止方面的训练班,或舞蹈基本功训练班,强化训练一段时间,应该大有改观。不过,我们只要求孩子的举止大大方方,是否追求优雅,得看各人的兴趣。
  4.分析讨论案例——利用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辨析行为、态度、婚恋方面的善恶美丑 。
  这种方法并不需要多少技巧,但要求家长观点要积极,态度要平等,就事论事,不要随便把话题往孩子身上扯,也不要奢求立竿见影解决问题。讨论案例的意义主要是让孩子在分析探索中形成正确的观念,为独立分辨善恶美丑,增长经验和能力。
  由于我们要求的性美感与先天条件无关,一旦获得“美”与“妙”的魅力,大都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消散,只会像佳酿一样越陈越香。这就是所谓的“持久魅力”。这种魅力不会和年轻俊美一样弃你而去,它将跟随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你的一生都充满自尊与自信。为了下一代的幸福人生,我们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性美感方面“避免差,远离糟,达到美,争取妙”,大家都成为独具魅力、可爱又会爱的人。


偶得日本性教材,对照一番多惊喜
  1989年,婷儿已经9岁。我无意中在书摊上看到一本1988年10月出版的《五分钟性教育》,是四川外语学院集体翻译的,原作者是日本儿童性教育专家、东京都小学校性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武川行男。据译者介绍,《五分钟性教育》在日本初版于1986年4月,当年就再版5次,是日本父母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必读书。
  买回家去翻阅一遍之后,我不禁眉开眼笑:原来我做得很对、很好呀!
  对在哪里?好在何处?看看这位日本性教育专家的主张就知道了。
  日本专家武川行男把性教育视为“与心之关系密切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日本儿童“人格的完善”,这个目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换言之,孩子的性教育,不能全靠学校,父母必须早日承担起家庭性教育的责任。
  武川行男认为,要想顺利进行性教育,教育者必须与孩子建立亲切友好、互相信赖的关系,因此,家庭性教育具有特别的优势。他的理由是:
  一般来说,教师很难和每个学生心心相通,孩子们的尊敬、感谢、思慕之情也不是能够轻易得到的。假若心灵的接触不够而进行性教育,不仅没有多大效果,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说了与性有关的话,学生们就嗤笑着,不能集中于教学的内容,因此也就不能充分理解,还有可能产生误解。
  但孩子与父母亲却是天然的组合,性教育也不是什么特别之物,并非只能由特定的人或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才能做。早晨起床、洗脸、换衣服、上厕所、吃饭……这些日常生活的每一细小环节,都可以成为性教育的机会,日积月累,就会构成无可挑剔的性教育。比如,即使在家里人面前,也决不裹着睡衣一副邋遢相。粗俗无礼的行为,忽视对他人的体贴、羞耻感、清洁等,都是与性教育不相容的。还有洗干净脸,好好刷牙,整理好头发以后才就餐等,如此之类的良苦用心,都是性教育的良好基础……
  本章在前面写道,除了从生活细节入手随机进行性教育之外,我还采取了以花鸟鱼虫为例讲解性知识的办法,事后才知与日本专家不谋而合。不同的是,我针对的是三四岁的幼儿,用的是早期教育与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日本专家针对的是中小学生,用的是精心设计的课程计划。另外,由于针对的对象不同,日本专家涉及的面比我们更广更系统,我们的家庭性教育则更深更细,更加个性化。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和日本专家在性教育的目的方面做到了“殊途同归”。虽然我摸索家庭性教育的原始动机是防止女儿“被人害”,但为了抵消性安全教育的副作用,我为婷儿的性教育制定了“三大目标”,使得婷儿的性教育幸运地变成了一种人格教育。后来,我和张欣武更是把青春期性教育作为整体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部分内容已写入《哈佛女孩刘亦婷》中《逆反期的家庭教育》一章),对婷儿的自我完善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专家毕竟是专家,武川行男多年从事儿童性教育的教学和研究,非常明确学校性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儿童人格的完善”。为了便于读者对比,现将日本专家为性教育课程规定的五个目的摘录如下:
  (一)使孩子认识和了解人的性器官,理解身体的性成熟。
  (二)使孩子们理解性心理和性意识的变化。
  (三)使孩子们理解生命创造的机制,养成尊重生命的态度。
  (四)使孩子们思考男女之间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培养男女之间的协作精神。
  (五)使孩子们对社会上的性现象具有批判能力,对性信息具有选择能力,并掌握防止 遭受性迫害的方法。
  日本专家的书不仅使我坚定了继续进行家庭性教育的信心,还给我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好办法。比如说,教孩子从摄影艺术的角度去评判裸体照片的美与不美。又比如说,遇到电视上“儿童不宜”的场面怎么办?武川行男写道:
  这种时候,不应该用上厕所什么的来逃避,而应该凝视着画面自言自语地说:“如果那样做两个人是不会幸福的。”“那男人不见得是真心地爱那女人。”“好像没发现自己被欺骗了。”“男人可真是嘴甜啦。”“聪明的女人一般不做那种事。”“两个人都没有辨别能力。”“最重要的是心,是心灵呢。”
  声音大小以能让小孩听见为宜。这是问题的窍门所在。即使小孩似乎没有听,但其话语也一定留在了脑子里。而且,五年十年后,当他自己面临这些问题时,父母、老师过去的教诲也许会浮现于脑际而产生作用。
  学校里,电视上的性交场面很难成为教材,但如果遇到相似的场面,也不应从中脱逃, 而是从正面入手,轻声自语自己的信念。
  得到《五分钟性教育》的时候,电视台刚开始播放万梓良主演的连续剧《流氓大亨》。本来我还拿不准应不应该让婷儿看花花公子诱奸纯情少女(周海媚饰)的情节,看到日本专家的建议之后,我们果断地把这部分剧情作为了防范性陷阱的教材。从剧中少女认识花花公子开始,到她瞒着亲人落入圈套、失身、怀孕、被抛弃、寻短见、跳楼致残,后在亲人关爱下重新振作起来的全过程,我们基本上都让婷儿看到了。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让婷儿放下作业过来看一会儿电视剧,然后就在适当的时候开始小声议论想让她听见的话。这种做法很快就变成了后来常搞的案例分析活动,婷儿也由一个旁听者变成了参与讨论的人。
  到目前为止,这种注重人格培养的性教育在婷儿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出于保护隐私的原因,我不准备多举实例,也希望读者不要询问这方面的情况。需要增加相关知识和修养的读者,可以通过正规的性教育课程和阅读正派的性教育读物来提高自己。


如今色情信息多,预防“性污染”要先行
  关于“什么是性交?”有人主张孩子不问大人就不讲。我的看法却有所不同。临写这一节之前,我粗略统计了一下网上的资料,发现从2000年4月到2002年5月,从乡村小学到北京重点小学,仅媒体披露的案件里,就有近百名7—12岁幼女被坏老师反复奸淫猥亵而不知举报,不为人知的罪案还不知有多少。这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让我痛感学前性教育不能再拖了!
  我认为,不仅女孩应该在上小学之前明白“什么是性交?”男孩也该在10岁之前(即性意识觉醒之前)知道这个谜。理由嘛,除了有利于防范性侵犯、告发性罪犯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上的色情信息越来越多了。
  有人考证,20世纪80年代小学生用“丰”、“阳”、“伟”等字组词,答案多为“丰收”、“太阳”、“伟大”之类;而当下的小学生却把这三个字分别组成了“丰乳”、“壮阳”和“伟哥”。这还只是合法广告的影响。至于黄书、黄碟、黄网站、黄邮件、三陪女、应招郎……这些信息瘟疫般在社会上弥漫,早已形成了防不胜防的色情污染。
  尤其是随着家庭计算机和网吧的普及,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只要同学指点一句,新手也能很快找到许多不堪入目的黄色图片和文字。孩子们得意地说:“大人们根本无法遮住我们的眼睛。”然而,父母们仍在“谈性色变”,仍在坚守不与孩子谈“性”的旧传统!于是,在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上就形成了十分荒唐的局面——据“新浪网/教育天地/专题《那个叫‘性’的知识谁教你》编者按”披露:“有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孩子的性知识近70%来自黄色杂志、三级片或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仅有约1.66%和1.32%孩子的性知识来自学校和家长!”
  家长们无视孩子对性知识的渴求,不法之徒可不会放过推销色情产品的“商”机。他们在各种读物里对人体部位和性生活进行夸张的描绘,我们的读者信箱就多次收到过色情网站发来的垃圾邮件,里面的画面足以把未成年人的父母吓出一身冷汗。还有些小说把流氓写成绅士,把淫乱说成正常,津津乐道于纯生理刺激和快感,故意美化偷窥性交、嫖宿暗娼、性贿赂、亲朋换妻、多人同交等下流行为。这些意在挑逗和鼓吹纵欲的色情信息,完全无视人类的伦理道德,随时都可能误导孩子从纵欲的角度去认识人类的性,诱使孩子堕落成“只求快感、不知廉耻和责任的人”。
  为了孩子的心理和人格能够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毫无防备地面对色情诱惑,父母必须提前预防,尽早引导孩子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人类的性行为,以便降低性好奇,增强免疫力。
  事实上,点破“性交”之谜可以大大提高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效率,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失足少年和问题少女的百分比,实实在在地造福家庭和个人。
  只不过,人们普遍感觉这个话题对孩子很难启齿。2001年11月底《中国青年报》的子报《青年时讯?城市读本》发过一篇父母给快12岁的儿子讲解性知识的文章,标题就是《性,最可怕的一关》。
  读者在前面已经看到,这一关在我们家过得很自然。倒不是因为婷儿更小讲起来更少顾虑,而是因为,以花鸟鱼虫为例的办法,可使孩子在观察动植物的生命繁衍中,极其自然地理解人类的性行为。由于婷儿的性教育得益于早期教育带来的智力优势,所以在她3—5岁就可以讲得较深较透。如果是没有经历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只要已经听得懂童话了,也可参考我的思路进行家庭性教育。
  我的思路是,把性教育与开发智力、情感教育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尽可能采用一举几得、效果长久的步骤和方法。在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交”之前,先帮孩子建立起“性让生命延续,爱使人兽不同”的观念。只要孩子懂得“性的本质是延续物种生命,男女相爱是人类性行为的特征”,就不怕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人会有性欲”?也不难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性交是家里的好事情;男人强迫或欺骗女人性交,却是“兽性发作”,是犯罪。
  我相信,懂得人兽之分的男孩,对爱情的评价更高,兽性发作的可能性更小;懂得人兽之分的女孩,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排斥性爱的可能性更小。这两种情形,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婚恋质量。即使是那些已经接触过淫秽物品,甚至还偷偷画过色情画的孩子,也可以用“性让生命延续,爱使人兽不同”的观念去引导,帮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和开朗的心态,去重新认识和憧憬人类的性。


早期没搞性教育,如何点破“性”之谜?
  据我们所知,自发进行早期性教育的家庭很少。2002年2月,北大心理系的胡佩诚教授曾在“中英青少年性教育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的家庭性教育几乎还是空白。”与此同时,医学界却频频传出城市儿童性早熟的信息。
  据深圳市计生所统计,深圳市青少年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313岁,最早为9岁;男生初次遗精年龄为1442岁,最早为6岁。40年前的平均年龄则分别为女14岁和男166岁。深圳市卫生医疗信息研究所的李静芬教授认为,不仅仅是深圳的孩子性早熟,整个中国的孩子都有这种倾向。
  性生理早熟加上外界性信息泛滥,使得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和关心远比过去更早更露骨。 这也增加了及早进行性教育的迫切性。
  对早期没搞性教育的家长来说,只要认识到补上这一课的重要性,并不缺少起码的性知识。但如何开口讲解性交,仍然需要指导。在此,我向读者推荐三个在不同情况下解释性交的成功范例,供家长参考。
  方法之一:在缺乏必要铺垫的情况下,孩子突然问到与性交有关的问题。仓皇之间,大人可用加拿大儿童教育家希拉?黑利夫人的做法来“救急”。希拉?黑利夫人在《我嫁给了畅销书作家》中写道(见1988年的中译本):
  (一家人正吃麦片粥的时候,8岁的)珍妮冷不防地问:“我知道婴儿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可他是怎么进去的呢?”我心里想,如果我说以后再解释,那只会使这个问题蒙上神秘的色彩。我急切地思索着,最后还是决定讲。“这样”,我说,“当爸爸和妈妈互相亲爱的时候,他们就靠得很近,接吻拥抱。于是他们做爱,爸爸把阴茎放到妈妈的阴道里。妈妈肚子里有微小的卵子,爸爸有一种特殊的液体叫精液,精液能使一个卵子长出个婴儿,就这么些。”“我明白了。”珍妮说。没有人再发问了。
  方法之二: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附近还没进行过性教育,不妨看看《性,最可怕的一关》,借鉴一下那对双胞胎儿子父母的做法。能上网的读者请点击《中国青年报》电子版,这对父母教得很好,写得也很风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孩子的妈妈刘爽。她和先生为了赶在青春期之前给孩子补上性教育这一课,用电脑自编教材,图文并茂地闯过了讲解“性交”的难关。如把他们针对男孩的话稍加改变,也适用于女孩。考虑到那些儿女年龄和刘爽的儿子相仿但缺乏上网条件的读者,我特地摘引了几个片段,并把我的补充建议写成“提示”放在括号里,供读者一并参考:
  ……最难最难的一关就在眼前了,我紧张得要出汗,还要做出稀松平淡的样子。老公端坐在电脑前,一左一右儿子们坐在两边,性教育开课了。(提示:电脑是好教具,但直接用书或图片资料也挺好。)
  儿子快12岁了,学校迟迟不开生理卫生课,也没课本,据说要到初中再上,那不晚了三秋了。儿子现在快进入青春期了,嘴边开始长小绒毛了,声音变喑哑了,个头蹿得也快了。
  这事靠不得别人,老公早就在谋划中了。他到处去找课本,找书,可恨的是,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材。所有的关于青春期性教育的书都是在讲伟大意义,在讲必要性,伟大意义用你说,我们最需要的是怎么说,比如,性交是怎么回事,用什么样的词汇语言表达。
  ……最后老公咬牙翻出一幅性交局部解剖图,黑白线条的。(提示:如果找不到这种图,写个“贝”字稍加修改,便可做简单示意图。)
  ……随着优美的启动音乐电脑上闪现出精美的画面。首先是他们父子三人亲密交谈的照片,然后一行一行闪出第一部分提纲:孩子与爸爸的区别,是少年与成人的区别。从少年成长为成人的关键一步,是在11岁到15岁的时候,这就是“青春期”。
  你们知道什么叫生殖系统吗?“不知道。”从美国画册上扫描的照片都很喜气洋洋,男人女人从幼儿到成年,裸体的,但是拍得很美,大家都挺直身体,一脸灿烂,很为自己骄傲的样子。每个局部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由一面放大镜带出生殖系统解剖图。女性的生殖原理,月经是怎么回事;男性的生殖原理,勃起、遗精是怎么回事,精液流程图。(提示:讲到生殖原理时,先不提性交,直接讲解“精子如果和卵子相遇,便会形成生命”,有利于强调“性让生命延续”的意义。)俩儿子像听一节数学课一样,并不专心致志,一边晃悠凳子一边玩儿似的听。
  讲到遗精这里,突然二宝说:“爸爸,好像哥哥已经有了。”
  这可真叫我们惊讶,现在还不满12岁呀。“什么时候?”“前天晚上。”
  天哪,原以为过早了,现在看来恰是时候。要是我们再犹豫犹豫,那才叫晚了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尿床了呢。”“你们同学没人议论这样的事吗?”“没 有。”
  爸爸声音有些抖:“好啊,挺好的,这就是进入青春期了,说明你生长发育一切正常,人有早有晚,11岁到16岁都算正常。”再照顾一下二宝:“弟弟也会有的。”(提示:对女孩的初潮也要有类似的肯定、祝贺与鼓励。)
  原本漫不经心“听课”的我立刻坐直了身子,插话问道:“你当时怎么处理的?”“没怎么处理,又接着睡着了。早上起来裤衩也干了,就接着穿了。”
  全体来到事发现场。大宝有些兴奋,掀开被子,已经无迹可寻。
  讲到遗精的第三个原因,爸爸说:“就是梦见喜欢的女孩子了。”老大略带羞涩地傻笑 :“没有!”
  讲到恋爱的时候,老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海滩图片,浪花月光,搞得很有情调。“青春期如何建立更健康、更成熟的男女朋友关系:更强的理解;更负责任;不必回避,不要有敌意;也不要亲密得超过了理性的界限。”
  恋爱不能太早,因为喜欢一个女孩子要为她负责任。(提示:可另找机会指出适合恋爱的年龄,如上大学之后,或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之后。)
  相爱的人要亲近,亲吻、拥抱都是亲近的方式,最亲近的方式就是做爱,也就是性交。 那幅令人担心的图随着丁冬一声就出来了。
  儿子没看懂,老公简单解释了一下黑白线条,男女生殖器的位置,精液是怎么进入子宫的。爸爸说,性交时,阴茎要插到阴道里。二宝问:“那么小的口,插得进去吗?”爸爸简单而平静地回答:“能,那里是有弹性的。”(提示:此时不论孩子提出什么问题,都应坦然、诚实、简短地回答。)然后,男人把精液射到女人的阴道里,精液由阴道进入子宫,卵子由卵巢出发与精子相遇。
  他们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不十分好奇,神情平淡,没有提出什么问题让我们难堪……当然这幅图被平静对待,也跟我们没有渲染性爱是有快感的有关系。(提示:如果孩子已经知道有快感这回事,可说明这是物种为了保证繁衍而形成的原始本能,就像花用芳香或艳丽吸引昆虫授粉的本能一样。)
  爸爸说,结婚以前不要这么做。做爱要在结婚以后。(提示:可另找机会告诉孩子,在 性行为方面,“爱使人兽不同”。)
  ……说到女人怀孕的痛苦,俩儿子回转身来,给了我一个慰问的表情。(提示:可另找 机会指出“早孕有害”。)
  ……结束时,老公用了一家人手拉手的照片,题字是走向未来,还有一片掌声效果。我 后背上的冷汗消失了,被温暖代替。
  真正的性教育也许这仅仅是开始,但是我们过了最可怕的一关。这一关不在孩子,在父母。也许儿子根本没觉得那幅解剖图有什么了不起,但他们至少获得了这样的概念:长大成人是可喜可贺的。性是正常自然的。性爱是美好的。爱情是珍贵的。男人是要负责任的……
  方法之三:对更大的孩子,或父母因各种原因无法给孩子直接讲解性知识,还有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到书店去选一本正规的性知识读本,放在孩子的书桌上或枕头上,孩子自己会认真去看的。然后,再寻找机会和孩子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对缺乏交流习惯的家庭来说,从社会新闻谈起是更为自然和比较容易的。
  另外,让有阅读能力的中小学生自己看看本书的这一章,也是家庭性教育的一种方式。
  ——希望更多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希望更多的中国儿童拥有完善的人格,幸福的人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6628.html

更多阅读

由刘烨访谈想到的孩子教育 刘烨访谈节目

要说今年《爸爸去哪儿3》中火了谁,绝对非火华社舍长及软萌暖甜的混血儿子莫属。看《新闻当事人》,听刘烨一次次戳中泪点的诉说成名前后的苦乐,遇到安娜前后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对未来的憧憬。访谈中说:在他事业、爱情两失意时,他遇到生

惊:刘亦菲的胸部有这么大吗?图

今天在网上无意中看到刘亦菲如此大胸部的帖子,于是将图复制过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下:这是刘亦菲的真胸吗?有这么大吗? 下图是其参加功夫之王首映礼期待你加入【80后专属BLOG圈】!点这里进入娱乐圈趣闻第二季娱乐圈趣

刘亦菲曾爆料有喜欢的人那人竟然是胡歌 胡歌刘亦菲十年之约

刘亦菲在背后的故事中说自己已经有喜欢的人了,经过了一番的调查那个人就是曾经合作《仙剑奇侠传》的男主角胡歌。胡歌和刘亦菲其实在出演《仙剑》的时候就对对方有了好感,可因为种种地原因使他们不能在一起,他们的恋情也就没有爆料就此

声明:《转 刘亦婷妈妈的性教育 初三妈妈对男孩性教育》为网友封刀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