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酒文化大观 中外寓言大观



趣话酒令

行酒有令,乃博大精深之中国酒文化的一支奇葩,是前辈先贤将酒与文化结缘的一大创举。早在後汉时期,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就曾撰有「酒令」一书,可惜早已失传。今见於记载酒令的专著尚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等。

人们通常说的「酒令」,是民间宴饮活动时助兴取乐的游戏。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射礼、投壶、筹令、牌令、诗词文字令等。特别是与诗词相关的酒令,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如同词有词牌,谜有谜格一样,酒令则有令例,违例即是违令。大致的游戏规则是:在宴会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後按令例依次对答诗句、文字或做其他规定的动作,违令者即被罚饮。

有口诗令:从发令者始,依次各背诵古诗一句,三、五、七言皆可,但一定要有口字或口字旁的字。如发令者说:「叶脆晚枝空」或「鱼戏水知春」,皆有口,令成。对答者若说:「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梅花落出疑残雪」,皆无口则违令,罚饮。

无口诗令:与有口诗令相反,行令之古诗应无口字或口旁。如发令者说:「袅袅城边柳」或「滔滔江上波」,皆无口,令成。对答者若说:「客醉山月静」或「心向白云闲」,因有口,皆违令。

诗分真假令:发令者说一诗词佳句,对答者依次辨其内涵真假。如:「门泊东吴万里船」(真船)、「花开十万藕如船」(非船);「葡萄美酒夜光杯」(真酒)、「寒夜客来茶当酒」(非酒);「经雨不随山鸟散」(真雨)、「休将云雨下山来」(非雨)。

天干诗令:「天干」是中国「干支」纪年的一部分,分为「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席者依次限时背诵古诗一句,句中某字应为「天干」之一,或带有「天干」偏旁,超时、违令者罚饮。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中甲属「天干」;「一任群芳妒」,任字右边为壬,也属天干。

地支诗令:「地支」是中国「干支」纪年的另一部分。具体分为「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与席者依次限时背诵古诗一句,句中某字应为「地支」之一,或带有「地支」偏旁,超时、违令者罚饮。如:「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句中「酥」、「酒」两字均带「酉」字,属「地支」,而柳带有「卯」字,也属地支。再如「良辰美景奈何天」句,其中「辰」字属「地支」。

五行诗令:「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入席者依次限时背诵古诗一句,句中某字应为「五行」之一或带有「五行」偏旁,超时、违令者罚饮。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句中火属「五行」。「折戟沉沙铁未销」,句中「铁」、「销」两字均为金字旁,皆属「五行」;从广义上说沉沙两字带「三点水」,也属「五行」。

颠倒令:发令者先说由三字组成的反义词一句,然後接一句诗,接对者再把反义词颠倒过来,也再接一句诗。不工、违令者,罚饮。如:「动似静,万顷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粘头续尾令:又名「连环令」,此令行法颇多,内容限定诗句或成语,发令者先说一句,邻席取其尾字作句首接续。如限定诗经,发令者说:「福履绥之」,邻席依次说「之子於归」、「归宁父母」……,以此类推。尾字若出现「福」字,则有循环的可能。这时发令者要饮酒收令,违令者罚饮後成为令家。如限定成语,发令者说「千辛万苦」,邻席依次可说「苦尽甘来」、「来之不易」……,以此类推。

重叠双飞令:从发令者始,依次各诵古诗一句,句中既要有「声」字,又要有一字重叠,违令者罚饮。如:「卧听村村打麦声」,此句中有「声」字,且村村重叠,令成。若诵「蝴蝶纷纷过短墙」或「此处有声胜无声」,前者虽纷纷重叠,但无「声」字,违令;後者虽有两个「声」字,但无重叠字,也违令。

改诗令:发令者故意将诗句读错一字,依次请宾客用诗句解释你的错句,违令者罚饮後为令家。如发令者说「少小离家老二回」,便向邻席发问:「明明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怎说是老二呢?」邻席答:「老大嫁做商人妇。」令成。若下一位说「菜花依旧笑春风」,并问邻席:「分明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为什麽说菜花呢?」邻席答:「桃花净尽菜花开。」令成。

以上简述「酒令」这座文化冰山之一小角。如「红楼梦」中,花样迭出、雅俗兼备、令人过目难忘的「酒令」,什麽「女儿令」、「花名签」、「祝寿令」、「牙牌令」、「月字流觞」等等都未曾涉及。仅这小小的一部分,就足以显示出中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高雅品位。

试想在彼时的酒宴上,酒囊饭袋之辈能待得下去吗?看来参与优雅的酒事,肚子里还真得多装些墨水呢?

五花八门的酒令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而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其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如《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钟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

行酒令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是“同数”,现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报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之和相同,则算赢家,输者就得喝酒。如果两人说的数相同,则不计胜负,重新再来一次。

“击鼓传花”则是一种既热闹,又紧张的罚酒方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的传递很快,每个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击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时紧,有时慢,造成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更加剧了场上的紧张程度,一旦鼓声停止,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时大家一哄而笑,紧张的气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饮酒。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负者。击鼓传花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于女客。如《红楼梦》中就生动描述了这一场景。

宋代人的行酒令

古代中国人幸福指数最高的当数宋代人了。

宋代人的生活情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譬如文人之间的行酒令。而后再由行酒令发展到“小词”、“散曲”等。这是一种文人交往、酬酢的小雅文化。从这些“小词”、“散曲”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些文人的行酒令中,我们可以了解这种文化的小雅之处,即由“斗酒”到“斗才”。斗来斗去,斗出的是生活情调,是俗态中的风雅。

不过,行酒也是有规矩的,不许任何人耍赖。耍赖了,必然受到惩罚。为了防止耍赖,行酒之前必先请一位才色双绝的艺妓担任“录事”,实为仲裁。行酒过程,负责监酒的艺妓还要进行必要的客串,相当于今天的节目主持人。先由酒客公推出一个起始执花者,唱一句词,传一次花。有的行酒者委托艺妓传花,有的行酒者委托艺妓唱词。艺妓无论受到何种委托,都要配以必要的夸张动作,现场演绎,以博得文人雅士的好感,增添行酒的氛围。

大型场合,艺妓不止一人,各有分工,穿梭于酒席之间,有唱的,有说的,有动的。常见的唱词是这样的(每唱一句,艺妓们都要配以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进行附和):“我有一枝花,斟上些儿酒。唯有花心似我心,几岁长相守。满满泛金杯,重把花来嗅。不愿花枝在我旁,付予他人手。”动作慢者必然遭罚。受罚者羞恼之后,必有“报复”行为,这也往往是行酒的高潮。

行酒令非宋代独有,如唐诗“城头击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足以证明此种游戏由来已久。不过宋代的行酒游戏十分昌盛,上至君王,下到百姓,无人不会,无处没有。就连老夫子司马光也难免“轻辞丽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轻烟翠雾笼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就是行酒的盛况。据宋代邢居实《拊掌录》记载,欧阳修与友人饮酒行令,要求每人作的两句诗必须触犯刑律,而且罪在徒刑以上。其中一人说:“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人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轮到欧阳修,他慢条斯理地说:“酒黏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众人一听,大惑不解,问他为何诗中没有犯罪内容,他说:“到了这种时候,徒刑以上的罪也能犯下了!”足以见得,欧阳修推崇行酒游戏,却反对酗酒犯罪。

宋代人行酒令,委实狂热,就连外国人也不放过。据明代潘埙《楮记室》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高丽国派一位僧人到宋朝来,其人很聪明,能饮酒。朝廷派杨次公接待他。一天,两人行酒令,约好要用两个古人姓名,争一件东西。僧人说:‘古人有张良,有邓禹,二人争一伞,张良说是良(凉)伞,邓禹说是禹(雨)伞’。杨次公说:‘古人有许由,有晁错,二人争一葫芦,许由说是由(油)葫芦,晁错说是错(醋)葫芦。’”

宋代文人饮酒行乐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形成了许多慢词、小曲等,许多词牌名在长期的行酒游戏中固定下来,诸如“调笑令、天仙子、水调歌、荷叶杯、醉公子、南乡子……”仅从这些词牌名中,即可窥见宋代人的小资情调。

小侃中国酒文化

我国素多名酒,其中如茅台等某些酒早就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酒的产销量也非常之大,可说是酒的大国。从造酒史来看,更是酒的古国。

关于酒的发明者一说是夏代的仪逖,一说是商代的杜康,但均无确证。约在公元前二千八百年至前一千八百年的龙山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自然发酵的果酒。此后进步到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而酿酒,到公元前十六世纪左右的商代得以发展,能生产用黑黍加香草鬯酿成的“秬鬯”(《书·文侯之命》:用?尔纒鬯一卣)是当时的极品,为王室所有,而一般的用酒是普通的“醴”。至公元前二百多年的先秦时期,出现了用谷物或其副产品培养出一种能发酵的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曲”的直接酿酒法。这大大先于十九世纪的欧洲。秦汉之际,造酒业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制酒六法即“稔”(原料须采成熟的谷物)、“泉”(使用优质泉水)、“洁”(制造过程要清洁)、“时”(下曲要及时)、“适”(火候要适宜)、“器”(容器要用优质陶制品)。汉代以后更发展了制曲技术,曲的种类增多,也就增加了酒的品种。降至东汉又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宋时即有了药酒。元明间又有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另外,苗乡也盛行用竹管或芦管聚饮的咂酒。特别是关于制曲和酿酒的技术理论,我国早在公元五世纪的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就有专章论及;唐以后又有朱翼中《北山酒经》的专著。故我国的造酒史是很悠久的。

商、周以后,酒不但用于祭祀,且会盟、祝捷、公务活动,渐次到民间的喜、丧礼仪,和节日欢聚、友朋迎送等场合都少不了酒。以后又陆续有了关于酒的著述、涉及酒的诗文异采纷呈。仅关于“酒令”就可出一部二、三十万字的专著。还有从旧文化遗址和古代墓葬中先后出土了青铜或陶制的尊、?、卣、爵、罍?等酒器也是不少。可以断言,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对于饮酒,我国民间素有“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和“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而大多数人是主张“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从而有了“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一些讲究。当然,这是文化人的情结,而一般百姓呢?却另有佳兴,据说绍兴民间在女孩降生后,即酿好酒用有花纹的酒坛盛好,以红纸封严,窖藏到这女孩长大出嫁时用,称为“女儿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雕。这又多么富有诗意。

当饮酒进入了社会生活,且有较久远的历史,也就有了社会精蕴。除了灌夫、邓弼的使酒骂座;刘伶、阮籍的纵酒疏狂令人扼腕外,历代还有许多与此有关的名篇佳句,目不暇接。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是尽人皆知的;陶渊明的《饮酒诗》情理浑然,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折射出诗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与人世决裂的宣言,但又抚慰人生。王维的《渭城曲》成了阳关三叠的乐曲,至今仍然鲜活;柳宗元的《饮酒》,写出了酒写出了醉态和性格,是独有个性的饮酒诗,活脱脱的自画像。再如王翰的《凉州词》表达了边塞军人紧张、热烈的生活和带有朦胧的追求与幻想的豪情逸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引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引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引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华发生”,等等。真是字字珠玑。元代白朴的《劝饮》(寄生草),既难忘功名又关心邦国,胸怀壮志又报效无门,借酒浇愁,故作旷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的宣泄的写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醉乐”贯串全文,令人一唱三叹。而载名世《醉乡记》恰恰相反,批评醉乡有人,天下无人,普天下都成“醉汉”,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确为警策。现代的许多文学巨子如梁实秋、林语堂、丰子恺、周作人等也都有关于饮酒的随笔,饶有韵致。甚至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现在还有人利用这块招牌。

其他如戏曲的《太白醉写》《贵妃醉酒》《醉打山门》;绘画的《洞宾醉卧岳阳楼》《醉渔图》;书法上张旭的狂草,等等。无不是对蹇达的感愤和忧乐的宣泄。如此,使中国的酒文化斑斓多采,意蕴无穷。

中国的酒宴并非专为口腹之好,而是要有一种情趣甚至行乐,以及人情的沟通。故“酒令”应运而生。俗者如“猜拳”、“击鼓传花”;雅者如“射覆”、“行令”。《红楼梦》《花月痕》《镜花缘》《兰花梦》等小说对此多有描写。

“射覆”类似猜字谜:取两个字分别去其组合的部分,将未去者再组合成另一字,让对方猜出所去掉的部分。而“行令”最普遍的是由第一人吟出一句诗,第二第三人……各依次接着联缀一句,但订有某些规则(如用典、限韵、或用前人句,等等)。借一例说明:清代袁枚一次出席某宴会,饮酒时“行令”,规定每人须吟一句前人诗作,句末须有“红”字。座上有一被人鄙视的暴富盐商,假充斯文胡诌出:“落絮飞来一片红”。众皆讪笑,落絮自应白茫茫一片,怎么“红”了?惟袁枚谎称此是元人旧句,杜撰其上句:“夕阳斜照桃花岸”,飞絮飘忽于红光中岂不映红?此盐商感谢他解窘,事后赠以重金。袁枚虽贪鄙却也有急智,而“行令”是需急智和能锻炼急智的。

另有一种较简便的方法,就是使用“令簿”或掷骰子。所谓“令簿”,是十八张各自折叠好的纸摺子,平分为三部分,按人物——将军、僧人、小姐、醉汉、妓女、乞丐;处所——疆场、佛殿、闺阁、街市、青楼、破庙;行为——作战、参禅、刺绣、舞拳、献媚、酣眠等分别写入不使外露。然后轮流由每人从此三部分中各抽出一张,展开组句。如果是“小姐”“闺阁”“刺绣”当然合适;“小姐”“闺阁”“酣眠”也还说得通,不罚酒。如果是“僧人”“青楼”“参禅”或“将军”“街市”“献媚”那就可笑,应该受罚。如果是“僧人”“破庙”“舞拳”尚可,则免罚。如此等等,以分胜负。掷骰子即将上述“令簿”的十八个词语写好,按人物、处所、行为分组,分别粘贴在三颗骰子的各自六面,置于盘中让各人抓掷,根据掷出的词语组句的合理与否以定赏罚。与抽“令簿”一样,由于组成的文句常是七古八怪,引得参与者笑乐。可见中国的酒筵着眼于游戏佐酒取乐,也就有了一种别饶风趣而祥和喜悦的文化氛围。故中国的酒文化具有生动的民俗美和深层的社会积淀。

中国酒文化集锦

中国酒文化历经数千载而不衰。原因何在?

因早有以酒代“久”、“有”、“寿”之内涵,不论是喜庆筵席、亲朋往来,还是逢年过节、日常家宴人们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一些喜庆气氛。同时由于酒有一种微妙的“神奇”作用,故千百年来,人们喜欢以酒祭祖、以酒提神、以酒助胆、以酒御寒……

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饮酒方式亦显多样多彩。如先秦之饮尚阳刚、尚力量;魏晋之饮尚放纵、尚狂放;唐代之饮多发奋向上的恢宏气度;宋代之饮多省悟人生的淡淡伤感……那时的酒多以黄米发酵而成,含酒精量较少,香味绵长,不少人一回可喝几碗甚至几十碗,以显其潇洒与海量,留下颇多趣闻。“西晋七贤”之一的刘伶,以酒会友、嗜酒如命,有民谚云,“刘伶饮酒,一死(醉)三年。”唐代书法家张旭,“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今苏州张旭祠中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酒狂称草圣”,即是对他的赞颂。

历朝历代以酒咏物、以酒抒怀的诗辞歌赋,民谚俚语难以数计。妙趣横生的酒联,能令人回味无穷:“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三杯竹叶穿心过,一朵桃花上脸来”、“四座了无尘事在,八方都为酒人开”、“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川风月留酣饮,万里山河尽浩歌”,可谓天花乱坠,美上加美。

敬酒时,人们崇尚千古流传的“酒不满不成敬,茶不浅不知训”这一名言。古人还讲究把酒烫热了再饮,说“凉酒入肠,令人必伤。”《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即是喝热酒的两个有力的佐证。

我国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很讲究饮人、饮地、饮候、饮趣、饮禁、饮阑。

饮人,指共饮者应当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饮地,指饮酒场所以竹林、高阁、花下、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等地为佳,所谓“醉翁行乐处,草木亦可敬”,正是“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饮候,指选择与饮地相和谐的新春、清秋、雨霁、积雪、新月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饮酒。唐伯虎每于晚凉之时,必邀知己至桃花坞相饮,已成佳话。饮趣,是指饮酒时联吟、清谈、焚香、传花、度曲等。陶渊明说:“有待菊花家酿酒,与君一醉一陶然!”饮禁,主要包括苦劝、恶谑、喷秽等,避免饮酒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古人饮酒很重视仪表和德性。《小雅》中说的“宾之初筵,左右秩秩”,“酒既和旨,饮则孔偕”,指的就是礼仪之邦饮酒应有的好风尚。饮阑,指酒之将尽,宴饮临近结束时,或相邀散步,或“欹枕”养神,或登高、垂钓。这些风尚雅兴,令人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古人还讲究饮酒行令,以增加筵席中的热闹气氛。行令,也称酒令和划拳,为一种口猜双方手指和数可分输赢的游戏,这种游戏虽然以输者罚酒为目的,但由于酒令内容充溢着一种喜庆、吉利的色彩,即使输者喝了一杯罚酒,却也感到有种无名的高兴。

法国人造酒,中国人喝

2006年10月20日和21日,巴黎市政厅公开拍卖窖藏多年的793箱近5000瓶高档葡萄酒和香槟。这些酒是包括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出任巴黎市长和其继任者约18年间收藏在巴黎市政厅地下酒窖内的藏品,如贝特鲁酒庄葡萄酒、波尔多红葡萄酒和库克香槟等等。拍卖的原因很简单:这些酒已存放多年,如今大大升值,不再适合在市政厅的招待活动中使用,巴黎市政厅于是决定将其拍卖,收入被用作公共资金。

巴黎市政厅明明有好酒,不拿出来招待客人,却把它们拍卖掉,真是小气。这事如果放在咱们中国,肯定反其道而行之。看看咱们的宴会上,多年一贯制地上茅台上茅台,从来不管这个茅台是升值还是贬值。因为茅台是国酒,我们难道会不拿最好的酒招待客人么?

那么,巴黎的好酒被谁给买走了呢?请让我来告诉你:大多数被咱中国人买来了。拍卖会头5箱红葡萄酒全部被北京美日美月国际酒业公司给包圆了,前100箱酒也大都被美日美月酒业公司和深圳忆生贸易公司轮番购走。就连每瓶4000欧元的高档酒,也被北京的公司拍得。

中国人在这场美酒拍卖会上真是扬眉吐气。有北京、深圳两家公司在,老外只能干瞪眼,轮不到他们的份。咱中国人,就是不一样!

那位看官问了,拍来这么多又好又贵的酒有人喝么?回答是肯定的。就在前不久,有60位亿万富豪参加了一次晚宴,席间选用了中国最好的鱼翅、鲍鱼、燕窝以及日本顶级刺参和牛肉,用正宗法国菜的做法进行烹饪。晚宴上饮用的酒,是每瓶13000元的法国轩尼诗李察干邑。宴会的人均消费是4000元人民币。(10月22日《羊城晚报》)

其实从1993年起,中国就已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进口法国高档葡萄酒的最大市场,年消费达16000瓶。中国人的实力和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孤陋寡闻,不知我们国家除了买法国的高档酒超过美国以外,还有什么能够把老美比下去的东西?我这样说决不是不爱国,更不是瞧不起咱们自己。我们当然有很多好的东西比美国优越。但是仅就经济实力而言,我们肯定甘拜下风。老家有一句土语叫:“人家的指头有你的腰粗。”这句话用在中美经济实力对比上,量无大错。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25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4,大体上与刚果、乌克兰、摩洛哥相当,在全球排第110位。然而我们却偏偏在喝酒上,把老美给比下去了,真让人不知说什么是好。

再说到法国,虽然人家造出的许多好葡萄酒,都叫中国人买去了,其实人家并不生气,心理平衡得很,而且估计还在偷笑呢!不是人家喝不起,而是人家不奢侈。法国酒商vonNeipperg说:“波尔多生来外向,哪里有钱它就流向哪里。”你买我的酒回去喝了,我用卖酒的钱来搞公共事业,国民待遇增加了,文明和文化素质提高了,社会进步加快了,真是天大的好事。毕竟,喝酒喝不出个繁荣的国家,也喝不出什么酒文化来。

我们不能只以喝酒为荣。什么时候,“中国人造酒,法国人喝”,而且那数量与酒价远高于“波尔多”,那才是一件荣耀的事。

酒神与传奇

希腊神话中关於酒的故事。譬如「人头马」(Centaur)是希腊神话中有名的奇兽。干邑酒商拿人头马来做logo,就更显其传奇性、历史性与故事性。

人头马酒即法国极富盛名的RemyMartin干邑。上好的白兰地才能叫干邑(Cognac),而以人名作为品牌的RemyMartin又是各种干邑中的最顶级,号称「特优香槟干邑」(FineChampagneCognac)。他本人在一七二四年就创立了人头马酿酒厂,可见历史悠久。

人头马上半为人身,下半为马。大概打仗时,远远看著骑马武士,很容易就有人头长在马身上的「蒙太奇」效果,所以古希腊人就传言这是一个凶残好战的族类。

鲁莽的大力士赫邱力斯(Hercules),有一次受邀拜访某位人头马,却喝掉了人马族共同拥有的珍藏佳酿,结果引来其他人头马的不满,与他大战一场。酣仗中,并没加入战事的人头马奇龙(Chiron)却无辜受到赫邱力斯拿的毒箭误伤,重伤不治。但奇龙乃不死之身,於是惨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苦。

RemyMartin商标上的那只人头马,手持弓箭朝上待发,强盛有力,写实画法显然是在呈现这个传奇故事。为了美酒而打仗,更彰显其名贵珍奇。

西方一向有酒的神话故事。基督就在婚宴中以水变酒,证明他也有爱好欢乐的一面。但早於基督文化一千年的希腊神话当然更爱酒、更欢乐、更了解酒的精神——他们甚至有酒神。

酒神,希腊名戴欧尼修司(Dionysus),乃众神之主宙斯(Zeus)与凡人美女施美乐(Semele)所生。

宙斯很爱施美乐,发誓说可以实现她的任何要求。岂知施美乐的唯一愿望就是要亲眼看见宙斯的本来面目,他雷霆大神的英姿。宙斯无奈,只得现出璀璨真身,无限光爆一刹,可怜施美乐当下就被震死。

宙斯从她腹中抢下即将出生的胎儿,藏於自己体侧,避开天后赫拉(Hera)的追捕,秘密送去给尼莎谷的仙女抚养。这些仙女日後变成了毕宿星群,此星群只要一接近地平线就会下雨。

这私生婴儿长大,即为酒神。他於光中出生,在雨中茁壮,正如葡萄既需雨水浇灌,也要光热催熟。

奥林匹斯有十二位主神(TheTwelveOlympians),其中并没有包括酒神。十二主神中的雷神、海神、冥王、太阳神、月神、爱神等,象徵的是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与法则。酒神是比较後来的观念,是农业发展比较精熟之後才有的,代表人在饮食上的进化正式进入艺术阶段,也代表对人性更为繁复深入的呈现。

同为根著土地的神祇,酒神也比谷神狄蜜特(Demeter)还晚出现。先有只管饱腹的谷神,之後人类花样多了,不知怎麼发明了以葡萄酿酒,於是有了酒神。

奥林匹斯诸神大多有各自的神庙,但酒神没有。酒神叫人离开建筑,回到大自然去。他有一群热衷的「酒神女祭司」(Bac-chantes),意思就是指发酒疯的女人。最极端的时候,这群女人会在山林中忘形狂奔,把撞见的野兽血淋淋活剥生吞,还一边高声欢唱。

比较安静的时候,女酒徒则前往荒山野地、幽密森林去膜拜酒神。她们食用药草、浆果、羊奶、葡萄酒等,甜美沉睡在草茵上,醒来後在溪水中沐浴,纯然天体,彷佛尚未被污染变质的嬉皮、摇头族。

酒神既给人自由狂喜,也带来野蛮残暴。他既给人幸福感,也让人如坠噩梦。这就是他的复杂矛盾性。

酒神也是庆典之神、嘉年华之神。酒既是欢乐之泉,酒神节庆就定在春天,葡萄藤长出新枝的时候,为时五天。这段时间中,只有美好欢乐,一切日常的活动与制度都停止,不能抓人入狱,连有些犯人都放出来共度节庆。酒神节是所有希腊节庆中最盛大、最放恣,影响力也最深远的。

酒神也是剧场之神。由於酒神没有神庙,不兴祭祀等繁文缛节,人们就到露天剧场演一出戏,当作圣礼献给他。希腊最伟大的诗篇,尤其是希腊悲剧,原都是献给酒神的。无论编剧诗人、演员、歌者都是酒神之仆。大家都认为酒神一定神秘光临现场观看,因此剧场演出是极为神圣郑重的。那些最经典、最重要的希腊悲剧与喜剧,最早都是在酒神剧场中演出,而後才流传下来。

因此酒神也是灵感之神。既要创作剧本,一定要有灵感。既要有灵感,何不乞於酒神?希腊神话中也有给人灵感的缪思女神(Muses),共九位,分司历史、天文、悲剧、喜剧、舞蹈、史诗、情诗、圣歌、抒情诗。然而这九位缪思女神的影响力与名声,竟还不及酒神一人。

何以酒神在缪思女神之先?也许是脑子要先进入某种如醉如醺,载浮载沉,缪思才能溜进来吧?

诗人与酒

打开一部二千多年的中国诗史,首先闻到的,怕是一股醉得非同一般的酒气了。以五柳先生自况的陶渊明,“造饮辄醉”,十足一个酒麻木,因此生的儿子痴呆。酒精把天才诗人的后代变成了傻子,你说亏也不亏。偏偏潜翁不以为亏,照旧一手执壶、一手执笔。酒喝得愈壮烈,诗写得愈清逸。还有一个李白,也是三天两头醉。终日坐在酒店里,不但“天子呼来不上船”,甚至还吟出“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诗来。把饮者的地位抬到圣贤之上,这张狂劲儿,真叫人手掌生汗。

中国古今的大诗人,都与酒多多少少有些瓜葛。诗名饮名俱重的,除上面提到的两位,尚有刘伶、嵇康、杜甫、苏东坡等一大批。中国的女诗人中,也不乏卓然世上的饮者。文君当垆卖酒,该是何等的雅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李清照,酒量是可以想见的。辛亥的烈士秋瑾,有传颂的名句“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把价值千金的裘皮大衣一把掷给店小二,换回一壶酒喝,这等豪气,怕也只有诗人干得出来。

由此看来,世界上的诗人,最有饮名的,大概都在中国。俄罗斯诗人的酗酒也是举世闻名的。但深得酒中三昧,饮到极致的,仍是我们中国的诗人。

《宋稗类钞》中有这么一句话:“一郡之政观于酒。”这里把酒的作用看得更不寻常了。想想也自然,中华民族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民族。风调雨顺,地方富裕,饮风必昌盛。饮风一盛,酒的价格也就会看涨而居高不下。这一点,古诗中多有记述。白乐天诗“共把十千沽斗酒”,李白诗“金尊斗酒沽十千”,王维诗“新丰美酒斗十千”,许浑诗“十千沽酒留君醉”等。一斗酒卖十千钱,价乃昂贵若是。不过,这是名酒的价格,一般的村酿,一定也是便宜的。杜甫诗“速令相就饮一斗,洽有三百青铜钱”,北齐的卢思道也说过“长安酒贱,斗价三百”,可作杜甫诗的佐证。同是一斗酒,有的卖到十千钱,有的只要三百青铜钱,价格悬殊何其大。今天的水井坊、五粮液、茅台酒等名酒与一般酒的价格差别,庶几近之。去年,中国股市牛气冲天,率先冲破百元大头的,不是高科技,也不是传统工业,而是茅台酒。由此可见,对酒的嗜好,并非诗人的专利。

诗人对于中国酒文化的创立和发展,贡献是很大的。中国的诗,其实,多半也都是酒精的产物。周作人先生认为,诗人饮酒,是自我麻醉,而且还是国粹艺术。这般思路我不敢苟同。屈原是饮酒的,他诗中出现的“椒浆”和“桂浆”,据考证,都是当时的药制酒。可是他却偏偏死在“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上头。至于李太白趁着酒劲儿要高力士为之脱靴,后来写了《讨武曌文》的骆宾王把御赐的葡萄酒用来洗脚等历代相传的市井故事,人所称道的不是青白不分的醉汉,而是超凡拔俗的诗人形象。可以说,诗人的真,是由酒催发的。诗人饮酒,却不是酒的奚奴,而是借酒来洗涤被世俗生活尘封了的性灵。所以,一般人眼中的醉,恰是他们的心之醒。记得某处的太白酒楼,留有这样一副古联:我辈此中宜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此中意思,我想在两层:第一是来此饮酒的人,都可以把太白酒风作楷模,好好儿当一名饮者;第二,让人悟一悟“莫题诗”的理由。我想,这也是因为有李太白在上。庸庸我辈,怎能像谪仙人那样,浪饮于天地间,把整个的人生,当成一首诗来做。

国人劝酒经典用语大全

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个,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中外酒文化大观 中外寓言大观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女士和领导碰杯:领导在上我在下,您说来几下来几下。

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一两二两漱漱口,

三两四两不算酒,

五两六两扶墙走,

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人在江湖飘啊,哪有不挨刀啊~~~几刀砍死你啊~~~~

梁山伯祝英台生个儿子不成才~~~几点钟才回来~~~

男人不喝酒,活的象条狗,

男人不抽烟,活的象太监,

女人不化妆,白活在世上,

男人不抽烟,白活在人间。

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革命小酒天天醉..............

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

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

喝得手软脚也软,

喝得记忆大减退。

喝得群众翻白眼,

喝得单位缺经费;

喝得老婆流眼泪,

晚上睡觉背靠背,

一状告到纪委会,

书记听了手一挥-

能喝不喝也不对,

我们也是天天醉!

辣酒涮牙,啤酒当茶

6个6啊!哥俩好啊!谁怕谁啊,乌龟怕铁锤啊!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主人举杯对在座的说道:"女人大点口,男人全进去。"

革命小酒天天醉,回家和老婆背靠背,

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纪委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说:这笔开支早就在预算内;

老婆告到妇女联合会,妇女主任说:我家那位也是天天醉;

老婆告到市委联席会,市委书记说:喝死了我们为他开追悼会.

小快活,顺墙摸;

大快活,顺地拖。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不会喝酒,前途没有

一喝九两,重点培养

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能喝不输,领导秘书

一喝就倒,官位难保

长喝嫌少,人才难找

一半就跑,升官还早

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小姐说了算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与在座小姐对饮一杯

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咳,没办法,喝了吧

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酒量不高怕丢愁,自我约束不喝酒。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请经商下海者喝一杯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自饮一杯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

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

会喝二两的喝五两,这样同志党培养!

会喝半斤的喝壹斤,这样哥们最贴心!

会喝壹斤的喝壹桶,回头提拔当副总!

会喝壹桶的喝壹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叨菜,够不着了站起来。

输了咱不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了兜回来。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喝冰水找理由)

唐代的酒令

酒令是饮宴时劝酒佐兴的一种游戏。最初是指在宴席上监督他人饮酒之人,先秦时代就已有之,後逐渐演化为游戏。不过,在唐以前,人们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还不普遍,《梁书.王规传》:「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王规因为「未有此举」而不愿行令,可见酒令在那时还不流行。

至唐,宴集饮酒以酒令助兴才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士人,进士题名後,往往要在曲江宴集,文人多风雅,故席间常设明府(即宴席主持)、录事(纠察坐客及行酒令之人)以酒令佐兴。此风流荡,逐渐成俗尚,故在唐代,从民间到士林,凡宴饮之会,多行酒令。

唐时宴饮时所用酒令,主要有三大类,即律令,头盘,抛打。细分则名目繁多,如「花枝令」、「雅令」、「招手令」、「打令」、「历日令」、「急口令」等等。唐人诗文中就有吟咏饮酒传令之事者,如白居易《就花枝》:「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筭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闲犹得在。」

流行於唐代社会的酒令,当然也在唐人小说中留下身影,成为唐人小说中一种颇具民俗意义的特殊意象。唐人小说中宴集欢会场景中常有饮酒传令的描绘,这些酒令或本来就在现实生活中广为流传,或出於作者的随文臆造,但均幽默机趣,多见奇致之思。

如在《玄怪录.刘讽》中,描写一群女鬼置酒於月下欢会,主要场面即为饮酒传令,先是明府女郎举觞浇酒,致祝词;嗣後翘翘录事独下一筹,罚蔡家娘子。蔡家娘子持杯受罚。然後又一女鬼起立,提议传酒令:

又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说,传翠簪过令,不通即罚。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因令翠绥下坐,使说令。翠绥素吃讷,令至,但称「鸾老鸾老」。女郎皆大笑曰:「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

鸾老令是唐代广为流传的酒令之一,《全唐诗》卷八九七收录,此令为隋代贺若弼所做,起因如小说中所言:「昔贺若弼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贺若弼仕周、隋,仕周,官至寿州刺史,襄邑县公。入隋,因平陈有功,封右武侯大将军。此为其嘲长孙鸾年老口吃而造,属於酒令中的急口令,它巧妙利用「l」与「n」、「h」之间的相近发音,造成发音拗折,不易说得流畅,读来具有十分强烈的喜剧效果,因而也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大多数唐人小说中的酒令出於作者的随文臆造,这些酒令,除营造欢快热烈的氛围之外,也成为刻划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饮酒传令中,自然而不动声色地展现人物的才情与品性。如《玄怪录.来君绰》,小说里来君绰与秀才罗巡、罗逖、李万进等亡命海州,途中夜投一宿处,主人威污蠖「命酒洽坐」,席间主人「谈谑交至」,来君绰诸人几乎「不能对」,於是来君绰欲以酒令挫之:

君绰颇不能平,欲以理挫之,无计,因举觞曰:「君绰请起一令,以座中姓名双声者,犯罚如律。」君绰曰:「威污蠖。」实讥其姓。众皆抚手大笑,以为得言。及至污蠖,改令曰:「以座中人姓为歌声,自二字至五字。」令曰:「罗李,罗来李,罗李罗来,罗李罗李来。」众皆惭其辩捷。

来君绰本以别致出奇的酒令挫损威污蠖,却被对方轻易对出,在相互的酒令对答中,威污蠖的「辩捷」之才也被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酒令在唐人小说中被创造性地赋予了多种功能,除以上所列之外,有时,酒令也成为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方式。在酒令游戏中,还可以寄寓兴亡之势。如《大业拾遗记》中,有一段文字描写隋炀帝於宫中小会,行左右离閤令,即以拆字喻李渊将代隋炀帝:

帝於宫中尝小会,为拆字令,取左右离合之意。时杳娘侍侧,帝曰:「我取杳字,为十八日。」杳娘复解罗字为四维,帝顾萧妃曰:「尔能拆朕字乎?不能当醉一杯。」妃徐曰:「移左画居右,岂非渊字乎?」时人望多归唐公,帝闻之不怿,乃言:「吾不知此事,岂为非圣人邪?」

流行於唐代社会中的酒令,在唐人小说中有多姿多采的呈现,不仅使唐人小说充满文辨幽默之趣,也成为烘托场景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建构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些酒令的存在,无疑也给唐人小说烙上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各国名酒录

1 .法国浪漫香槟气泡舞

“Elaine,jemappelleelaine,jesuisunefille,commelesautres”,法国连续25周冠军单曲在耳边响起,刹时大脑中闪现的只有“性感”一词,世间能配得上如此呢喃回转之音的恐怕只有香槟(Champagne)。正式的场合,香槟是成功愉悦气氛的高潮点;情人浪漫的小聚,香槟堪称甜蜜温存的开场白,极尽性感之能事,“IgotobedwithadropofChanelno.5andwakeupwithaglassofPiper”,玛丽莲·梦露的金句一出,香槟一下子得到全世界女性的拥戴。

公元1世纪法国香槟产区就出现了第一个葡萄园,美酒熏陶下的法国似乎注定就是罗曼蒂克的民族,老一代的性感小猫碧姬·芭铎、中间力量苏菲·玛索,新一代奥黛丽·多杜,无不是性感与优雅独立并存。而传闻都说法国男人天生浪漫,那倒不尽然是,工作接触中感觉法国男性就像是自傲甚至有些刻板的高卢雄鸡,直到8小时以外才恢复幽默、宽容、体贴的绅士风度。还记得齐达内在世界杯赛场上展现的“铁头功”吗?那是法国男性大胆、随性与创意的另一面。

2.意大利享乐红酒与生活

即便是《美丽人生》这样一部残酷的影片,也被意大利人诠释得笑中带泪;哪怕是如《教父》般血腥的剧情,亦有亲情与柔情划过,这便是意大利乐观与随性的享乐人生。葡萄酒出口量世界第一位的意大利,比起法国红酒来,酒体多了一份热情与活泼。

都说意大利人热情好客,此言不虚,在一个意大利品酒会上,一如平常酒会般平淡无奇,突然,现场响起多娜佳塔酒园女主人Jose的歌声,那是奔放热情的意大利乡村爵士乐,歌喉堪称专业级别,人们渐渐围拢,一曲过后,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女主人另外奉送每位宾客一份制作精良的个人音乐CD,那是一场印象颇深的品酒会。作为有着4000年酿酒史的旧世界葡萄酒国,对于质量的分级控制是相当严谨的,重要出口产酒大区有托斯卡纳、皮爱蒙特、西西里。而皮爱蒙特更是白松露菌的故乡,美食与美酒,意大利人的享乐人生足矣。

3.瑞典伏特加之冰火两重天

外表冰酷内里炙热的伏特加是严寒地带人们的恩物,难捱的寒冬小酌一杯伏特加,入得喉来冰凉的酒液瞬时化为燃烧的火花。19世纪瑞典伏特加酒之王——拉尔斯·奥尔森·史密斯(LarsOlssonSmith)发明连续蒸馏法,祛除伏特加中的所有杂质,创造出绝对纯净的伏特加,成就了瑞典伏特加品牌。如今的瑞典Absolut伏特加,由波普艺术家AndyWarhol设计出经典的磨砂瓶身,它的活力概念,灵活的推广手法,受到全球年轻时尚人群的热捧。

如同伏特加的品质,瑞典人貌似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亲和、活泼的个性,瑞典国王古斯塔夫(CarlXVIGustaf)便以平民作风著称,每天早上自己驾车从郊外住所开到王宫上班,下班后又自己驾车回家,而王储维多利亚公主更是如普通人般便以平民作风著称,每天早上自己驾车从郊外住所开到王宫上班,下班后又自己驾车回家,而王储维多利亚公主更是如普通人般隐姓埋名在美国大学里度过进修时光。极简、实用主义更是在瑞典家具制造业中可窥一斑,宜家IKEA在中国甚至全球都深入人心。

4.苏格兰威士忌的精神家园

苏格兰是威士忌的精神家园,几乎所有拜访过这片英伦三岛北部地区的来访者都被这里的景色所震撼。这里不仅仅拥有粗犷而美丽的风景,更养育了勇敢而善良的人民。独特的地貌与多变的气候,使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坚韧而执著,正是雨、雪、阳光和高山泉水等自然因素和那里执著努力的人们,造就了醇和完美的威士忌。

北苏格兰高地(Highlands)肥沃的红土特别适合威士忌原料大麦的种植,这里是单一麦芽与调配威士忌的天堂产区,湿冷的天气有助于酒精在橡木桶内缓慢地醇化,调配苏格兰威士忌(BlendedScotchWhisky)占苏格兰威士忌总产量的95%,以一种或多种谷物威士忌作为基底,并且混合了一种或多种麦芽威士忌之后调配而成,迷人的烟熏味正是调配威士忌的魅力所在。

5.希腊茴香魅诱入酒来

类似中国香料八角的大茴香居然也能制成奇妙的蒸馏酒。茴香酒流行于北非及地中海沿岸,往杯中透明的酒倒入水或冰块,1秒之内酒液便混浊起来,变成乳白色的悬浊酒,奥妙就在于内里茴香精油的“烯”物质的稀释并结晶成白色体。如八角卤水般的味道一开始着实让人难以下咽,但就如老烟枪般,茴香酒迷们简直可以说是为这奇味上瘾,就如重庆人爱花椒般。茴香酒在希腊则叫欧索Ouzo。

希腊男子如同神话中的美男,五官十分清晰挺拔,手执一杯Ouzo,闲坐于小酒馆中,与身后的白屋蓝海相映衬,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凡历史渊源深厚的国家,节奏似乎都是慢一拍,希腊亦是如此,一般不到上午11点人们不会起床,起来吃个早午餐,下午四五点便下班,而一天真正的生活便开始了,真是羡煞我等所谓的现代人,为生计所忙远不如希腊人来得潇洒,难怪爱琴海边的希腊如今也成为新婚夫妇蜜月旅游胜地。

6.德国啤酒大冲浪

真是不可思议,那欢快的啤酒泡沫竟是从严谨的德国溢出,也许是过于规则的生活也需要泡沫的小小刺激吧。德国最著名的啤酒之乡巴伐利亚,啤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当时每年复活节前6周的四旬斋期间,修士们误打误撞任由“大麦汁”自然发酵,最终生成了一种高酒精度的饮料,教皇准许巴伐利亚的修道院酿造。

每年10月的慕尼黑啤酒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德国欢庆节日的热闹和喜悦。生性严肃的德国人的美食与啤酒文化却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啤酒带来的干杯快感也绝对可以让少言的德国人健谈兴奋起来,德国啤酒肚也因此“驰名于世”,而啤酒泡沫也催生出德国的音乐,萨尔茨堡音乐节举世闻名。

7.墨西哥火辣激情特基拉

墨西哥人能歌善舞,喜好斗牛,而口味凶烈、气味独特的特基拉酒因其充分体现了墨西哥精神,则被称为墨西哥的灵魂。

特基拉酒是墨西哥的国酒,此酒原料龙舌兰是一种仙人掌科的植物,通常要生长12年,经两次蒸馏,放入橡木桶陈酿,装瓶时酒度要稀释至80proof~100proof。此酒以产地得名。

墨西哥人对特基拉情有独钟,饮酒方式也很独特,先在手背上倒些海盐末来吸食。然后用腌渍过的辣椒干、柠檬干佐酒,恰似火上烧油,美不胜言。

8.日本精致有道大吟酿

清酒称得上是日本的“国酒”,酒器精致得如熏香用的瓷瓶,小口小口抿来,雅致得很。这纯米酿造出的液体,酒精度为15度左右,普通清酒分为“纯酒”及“本酿造”,受欧洲高档烈酒的启发,日本人也造出了清酒中的奢侈品“吟酿”及“大吟酿”,其中,大吟酿的酿制过程不加入任何酒精,纯米也会磨掉外层保留精华后加以酿制,酒体透明带有玉米般的纯净,满室醇香。

平心而论,日本是一个喜爱钻研及坚忍的民族,休闲的体验到了日本均被发展成了“道”,剑道、茶道、花道,还有武士道,但凡称之为道,便多了几分哲理的深奥意思,穷于研究使日本人的生活越发精致,但也让人累得喘不过气来,夜光下的日本街头,充斥着8小时解放后的放纵气息。吟酿亦有道,品味时应像洋酒般在口中回味,细品其香气,搭配的食物更应清淡,切不可以红肉来配之,那将完全破坏清酒的那一抹清香。大吟酿,如同一位清丽的日本女子依偎在侧,温柔而撩人心绪。

9.中国黄白对决两分天下

在北方,小至酒馆的烧刀子,大到正式宴席的五粮液,酒精浓度在40度以上,这与北方冬季的寒冷因素息息相关。周总理喜喝茅台,酱香型的美酒便渐渐作为国宴用酒登上了大雅之堂。北方人的个性与白酒确实相似,醇烈而朴实,在酒桌上犹是,几杯白酒落肚面红耳赤之际便能称兄道弟,与国外的烈酒文化有所不同,中国的酒桌上仍讲究劝酒猜枚,喧闹万分,这与时下流行的优雅品酒实在相去甚远,算是不小的遗憾。

长江以南,温和含蓄的南方人则笃爱糯米酿制的黄酒。传说中在黄帝的时代杜康发明了酒,流传至今,足有几千年历史。如今绍兴黄酒最为出名,原因则和战国时代勾践有关,绍兴的水和土都非常清静,糯米亦极为优质,勾践时代大力在此奖励酿酒,如今绍兴已成为酒乡。秋季温一壶热酒正是蟹宴好时节,南方民众恰似这壶黄酒,温热而不沸腾,含蓄但缺乏些许决断,难怪北方人总说南方人精明,可能亦只是表达方式的误解。黄酒最好的诠释便是咸亨酒店孔乙己那一壶黄酒,一碟茴香豆,道尽人生酸甜。

古代十大酒兴诗人

中国古代,诗酒联姻,密不可分,杯盏之间,清浊浓淡,折射出的是人间百态,世事沧桑。而许多诗人更是“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斗酒之余,即兴成诗,洋洋诗篇中,道出缕缕酒魂,令人叹为观止。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比喻得实在是绝妙。而品着这些酒诗的醇香,想象着曲觞流水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醉了,比不得下面排行榜中这些酒兴诗人,千杯不醉。

第一:李白酒兴指数10

李白素有“酒仙”的雅号,“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他写的一千五百首诗文中,提到酒的就多达一百七十余首,可谓是酒气熏天,酒香四溢。其中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冲天,“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寂寞无奈,“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潇洒旷达,“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的痛快淋漓,“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的黯淡伤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凄凉悲惨……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大醉无数,他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曾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而他在《襄阳行》中更是狂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日要喝上三百杯呵,这第一酒兴诗人之荣看来是非李白莫属了。

李白酒兴指数:10

第二:杜甫酒兴指数9.8

杜甫自幼好酒,有“少年酒豪”的戏称。他年少时为了饮酒可以“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当衫换酒也在所不惜,“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到老时穷困潦倒,不得不叹道“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即便如此,也还是写出了象“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这样的千古名句……当然杜甫借酒抒情的诗句也有很多:“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说的是畅饮归乡的欣喜,“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道的是颠沛流离皓首穷经的悲凉,“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写的是羁旅无涯的愁苦……把酒伤怀,怎一个“醉”字了得!

杜甫酒兴指数;9.8

第三:苏轼酒兴指数9.5

苏轼性格旷达豪放,超尘脱俗,酒入其口,总会化出豪气冲天的诗句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便是一例。东坡在前词中原本是感伤白发早生,功名无凭,充满了沉痛与悲凉,但是走笔至此,心思一转,“管他梦不梦呢,且喝酒去也!”心情豁然开朗,意兴豪迈风发。“明月几时有,把就问青天”,明月亘古不变,人生却变化无常,诗人这把酒一问,似是问得痴了。苏子的入诗酒句实在太多,如“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障泥未解玉骢娇,我欲醉眠芳草”,“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佳节若为愁?且把清樽断送秋”,“诗酒趁年华”……俯拾皆是,数不胜数。

苏轼酒兴指数:9.5

第四:白居易酒兴指数9

白居易自称为“醉司马”,不仅诗韵不让李白杜甫,酒兴更不在其之下,白居易的诗篇中有关饮酒的高达800首。其中最经典、最雅致的当属《问刘十九》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读着,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屋内绿酒红炉,熏烟袅袅;屋外黑夜白雪,凛冽萧萧;诗人寥寥数笔将这寒夜会友,把酒言欢的温暖场面描绘得雅兴逼人。白居易一人沉浸在酒色酒香中还不过瘾,据说他还写下了《酒功赞》,并创办了诗酒会“香山九老”,与好友一道赏酒论诗。我不得不折服白居易的诗酒情怀,也领悟了他在《对酒行吟赠同志》中所写的“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白居易酒兴指数:9

第五:李清照酒兴指数8.5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坎坷漂泊,经历了国破家亡,与赵明诚生离死别,每每伤感愁苦,总会借酒浇愁,以酒忘情,可惜借酒浇愁愁更愁,以酒忘情情更幽。易安的诗句中,酒总是不离左右,酒量不让男儿。一首“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令人黯然神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充满了叹息哀怨。“沈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都写尽了诗酒飘零,缕缕相思化作了杯中清泪。而“酒意诗情谁与共?”的一声轻问更是将诗酒相依的情怀写到了极致。

李清照酒兴指数:8.5

第六:陶渊明酒兴指数8.3

陶渊明把酒比作“情人”,曰“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他的《饮酒》,更是诗中之鸿篇极品:“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细细体味,若非提壶临远,似难开阔;梦幻亦不超然。可见酒在浮想联翩、情景交融之中的“曲酵”之功何等微妙。

陶渊明酒兴指数:8.3

第七:范仲淹酒兴指数8

范仲淹乃背诵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那么他的把酒临风就难免忧国忧民了:“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可见其为官的清廉,品质的高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秋未勒旧无计”以酒抒情,杯中之物承载了思乡之情,挥之不去。“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说是儿女情长也好,说是忧国忧民也罢,总之读范公的酒诗,既有酒的醇,又有酒的忧。

范仲淹酒兴指数:8

第八:曹操酒兴指数7.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一代枭雄,大志在怀,面对着美酒佳肴,狂饮高歌,口中念的是人生苦短,稍纵即逝,心中盘算的却是待到天下大治,山河统一,再来举杯痛饮,“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酒兴指数:7.5

第九:顾炎武酒兴指数7.2

顾炎武生逢明末,是著名学者,清兵南下之时,他投笔从戎奋起抗清。失败后十谒明陵,垦荒种地,不忘复兴明室。他的许多诗句都委婉表达了对故国旧主的悼念和报国无门的愁苦之情。“饮此一杯酒,浩然思故乡”,“鲁酒千钟意不快,龟山蔽目齐都隘”,世代变迁斗转星移不由人,可惜琼浆玉液中找不出答案。

顾炎武酒兴指数:7.2

第十;王翰酒兴指数7

王翰生性豪放,却也因恃才傲物而遭贬谪,他留有传世之作《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有酒当喝直需喝,虽然狂放,却也正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颇解壮士情怀。自古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真不知那气贯长虹的精神,有几分是热血铸就,有几分为美酒酿成。

王翰酒兴指数:7

古时的佳酿至今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品着淡淡的古风,悠悠的往事,正是“酒肠堆曲蘖,诗思绕乾坤”。

千载流芳葡萄酒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薁,就是山葡萄,可能是一种野生葡萄。据《史记》记载,在西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後,中原地区就已有葡萄的栽培及葡萄酒的酿制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与吴质书》说:「葡萄……酿以为酒,甘於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6582.html

更多阅读

敬酒不吃吃罚酒酒文化 罚酒 英文

敬酒不吃吃罚酒酒文化酉辛葚“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句话的意思,不说大家都明白。“敬酒与罚酒”就字面而言,“敬酒”是恭恭敬敬地请人喝酒;而“罚酒”则是带有“惩罚”、“强制”性质的一种劝酒形式,让别人喝下他不想或并不乐意喝的“

中国当代酒文化中的那些超级糟粕图文 超级军事网推荐图文

陪酒女:哈,又陪倒一个,立此存照!新浪博客首页(文化)、文化博客首页名家专栏(人文)推荐中国当代酒文化中的那些超级糟粕文/易孑草作为一种文化,有些是祖先传下来的,也有的是当代人自作聪明新发明的,通过地区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而渐

汾酒文化:中华千年酒文化之魂

力顶山西转型发展,特发此系列,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支持山西杏花村是我国著名的白酒之乡,是中国酒和酒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村汾酒是中国传统清香型白酒的鼻祖,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悠久的酿造文化和灿烂的诗酒文化,使“杏花村”品牌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论文 中西方酒文化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酒的文化的源头、酿酒原料、酒文化和饮酒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差异.本文不同于其他的调研,我主要着重于通过学习英语而了解酒文化的重要性。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接下

华夏免费版套装打造 打造华夏酒文化的精神家园与纽带

     华夏美酒,源于中原,源于商丘。  2012年10月20日,首届华夏酒文化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鉴于中国酒文化起源于商丘、发展于商丘、创新于商丘的传奇历程,论坛为河南商丘市隆重颁发了“华夏酒文化发源地”匾牌和证书。  2013年

声明:《中外酒文化大观 中外寓言大观》为网友默写溫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