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 重庆云阳县云阳镇
云阳县地处东经108°24′-109°14′,北纬30°34′-31°27′。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腹心地带。东与奉节县相连,西与万州区相接,南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相邻,北与开县、巫溪县为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约70.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99.5公里。总面积3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94公顷。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的三峡库区腹心,地处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奉节县4个连片百万人口大县(区)的中心,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云阳县城西距重庆主城区公路里程310公里(全高速),东距湖北宜昌市区水路里程291公里。县政府驻双江街道杏花路60号。全县幅员面积36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679公顷。2010年,辖22个镇、16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34.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4.43万人,非农业人口19.78万人。人口密度368人/平方公里。云阳县历史悠久,置县已有2300年左右,古先民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列入《全国文物分布图》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名列长江三峡库区各县之首。
快速导航
关系表
中文名称云阳县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4个街道、29个镇、9个乡
电话区号023
地理位置重庆市东北部
人 口137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外文名称Yunyang Country
所属地区重庆市
政府驻地双江街道
邮政区码404500
面 积3649平方公里
方 言重庆话
著名景点张飞庙、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龙缸龙洞
展开内容
目
录
1历史
名称由来
古代历史
2行政
3地理
土地
水能
生物
矿产
文化
人民生活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金融保险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4资源
土地
水能
生物
矿产
文化
人民生活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金融保险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5人口交通
文化
人民生活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金融保险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6社会
文化
人民生活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金融保险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7政治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金融保险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8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金融保险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9文化
风俗
移民文化
景点
地方特产
10教育
景点
地方特产
11旅游
景点
地方特产
12著名人物
1历史
名称由来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云安军为云阳州,属夔州路(一说因汤口居云安监之南,长江之北,古有“北阴南阳”、“水北为阳”之说,故名。一说取云安、阳口二县名首字得名)。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为县,始名云阳县,属夔州府。《郡县释名》四川卷下:云阳县“以其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1]
古代历史
先秦
云阳县有2300余年建县历史。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集小都乡邑聚为县”。设云阳县,为关中41县之一,县治在今陕西淳化县城前头村北,凉武帝村东(即甘泉宫,秦称林光宫)。公元前314年(东周赧王元年),秦灭巴国置巴郡,在朐忍夷人之地建县名“朐忍”,是为本县建县之始。县治旧县坪(又名“旧县坝”,今双江镇建民村二社)。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划首都咸阳的京畿之地为内史,辖56县,云阳为其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改楚云阳邑置云阳县,属巴郡。不久,因秦史官占东南有“王气”,于是凿云阳北岗,截直道使阿曲,改名曲阿县。
汉代
前155年(汉景帝二年)为左内史辖。后属左冯翊。公元9年至公元23年,王莽时属列尉郡。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属左冯翊。三国(220年~265年)时,罢云阳县设抚夷护军,改属雍州。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属永宁郡。201年(献帝建安六年)隶巴东郡。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改隶固陵郡。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属巴东郡。
南北朝
234年(吴嘉禾三年),改曲阿为云阳县。是年,吴分无锡以西地区辟作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云阳属毗陵典农校尉。281年(晋太康二年),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毗陵郡,云阳复名曲阿县属之。故治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设立云阳县,,属北地郡,县治在今陕西泾阳县口镇南长街村。北周(557~581)明帝时,云阳县改属云阳郡, 隋初,县治移今泾阳县云阳镇故水冲城一带。西晋和南北朝宋、齐、梁、西魏国,朐忍县名、隶属未变。568年(北周天和三年)县治迁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云安”,隶巴东郡。
隋唐
583年(开皇三年)属宜州。606年(大业二年)改属雍州。607年(大业三年)废州复郡,云阳改属京兆郡。607年(大业三年)还隶巴东郡。次年改隶夔州。618年(唐武德元年),县治迁水衡城(今泾阳县云阳镇)。627年(贞观元年),改石门为云阳县,改云阳县为池阳县,并属雍州。634年(贞观八年)撤云阳,改池阳复为云阳。691年(武周天授二年)七月,于境内置鼎州,云阳属之。700年(久视元年)八月,撤鼎州,云阳县复属雍州。742年(天宝元年)属夔州云安郡。五代后梁时,属大安府。923年(后唐同光元年),改属耀州。997年(宋至道三年),属京兆府,金因之。1264年(元至元元年),并云阳入泾阳县。
宋代
宋置云安军。宋末,军废县存,更隶夔州路。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复置云安军,县仍为军治,隶夔州路。1283年(至元二十年)省县入军,军改为州,名“云阳州”。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州属夔路。
明清
1371年(明洪武四年),州隶夔府。1373年(洪武六年)十二月,州降为县,始为“云阳县”,属夔州。1376年(洪武九年)隶重庆府。1381年(洪武十四年),更隶夔州府。清仍之。1917年起,先为国民革命军20军防地,后为国民革命军21军防地。1935年实行新县制,隶第九行政督察区万县专员公署。
民国——今
1949年12月6日,云阳县城和平解放。1949年月16日,成立云阳县人民政府,隶万县地区专员公署。1955年元月,更名为“云阳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5月,属万县专员公署。1969年10月,更称“云阳县革命委员会”,隶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4月恢复“云阳县人民政府”称谓,属万县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12月,改属万县市。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立重庆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云阳改由万州移民开发区政府代管。1999年9月28日,县政府从云阳镇迁至新县城双江镇。2000年7月14 日,直属重庆直辖市管辖至今未变。[2]
1997年,云阳县面积3634.3平方千米,人口121万。辖24镇32乡。县政府驻双江镇。
2000年,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19647人,其中:
镇:云阳镇云安镇双江镇凤鸣镇盘龙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红狮镇
人口:468341376841822179002832819645265932912331132
镇:南溪镇长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盛堡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
人口:307572827328001184773574620388319862447524604
镇:渠马镇关市镇人和镇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硐村乡毛坝乡
人口:176281477521357146611697720761256671544620684
镇:栖霞乡宝塔乡水磨乡里市乡凤桥乡院庄乡外郎乡泥溪乡耀灵乡
人口:211911464615368120731203816283104731605812234
镇:云峰乡清水乡蔈草乡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
人口:1093959372208412816141421646824496133358311
镇:大阳乡青山乡富家乡新阳乡塔棚乡团坝乡千丘乡帆水乡文龙乡
人口:14696136571136018986882513452134411103216617
镇:后叶乡向阳乡建全乡双水乡白龙乡龙塘乡养鹿乡水口乡莲花乡
人口:19190138301719217481167798236221081381215104
镇:九龙乡人口:17878镇:上坝乡人口:11271
2000年6月21日,长洪镇政府驻地由长棚子迁至新桥湾(渝府[2000]11 8号)。2002年2月22日,外郎乡政府驻地由外郎村2组迁至竹林村3组大桥头(渝府[2002]14号)。2002年2月26日,撤销清水乡,设立清水土家族乡(渝府[2002]15号)。2002年9月25日,毛坝乡政府驻地由该乡毛坝村6组迁至白水村2组(渝府[2002]158号)。2002年7月30日,栖霞乡政府驻地从洪湖村8组邓家老屋迁至同安村13组小丫口(渝府[2002]118号)。
2002年,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57个居委会、827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125.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5万人。
2003年8月5日,将原规划渠马集镇迁建新址由渠马镇促进村一组(依托旧镇后靠)变更到渠马镇土岩村三组燕子窝(渝府[2003]178号)。2003年10月21日,宝塔乡政府驻地由蔬菜村2组迁至庙中村12组(小地名三溪口)(渝府[2003]234号)。
2004年9月24日,凤鸣镇政府驻地由凤鸣街莲花路31号迁至凤鸣村9组;江口镇政府驻地由江口镇大河街迁至江口村10组(渝府[2004]236号)。
2006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云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全县由65个乡镇调整为23个镇20个乡。23个镇是:双江、南溪、江口、凤鸣、盘龙、平安、宝坪、高阳、人和、桑坪、双土、红狮、路阳、鱼泉、故陵、沙市、农坝、龙角、巴阳、云安、黄石、云阳、渠马;20个乡是云硐、清水、栖霞、龙洞、毛坝、票草、后叶、养鹿、泥溪、上坝、洞鹿、大阳、普安、水口、堰坪、新津、耀灵、外郎、石门、双龙。 2008年10月,撤销双江镇,设立青龙、双江街道办。青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双江镇政府驻地青龙嘴,双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双江镇桂湾社区上纸槽(暂驻地双江镇综合办公楼)。
2009年1月,根据重庆市关于云阳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毛坝乡、云硐乡,调整云阳镇、云安镇、人和镇、平安镇和栖霞乡的行政区域。9月,撤销栖霞乡、云阳县辖16个乡、2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双江街道青龙街道双江镇人和镇巴阳镇黄石镇水口乡栖霞镇
云安镇凤鸣镇盘龙镇外郎乡龙角镇宝坪镇泥溪乡蔈草乡
耀灵乡清水乡故陵镇新津乡普安乡堰坪乡红狮镇龙洞乡
洞鹿乡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大阳乡石门乡江口镇路阳镇
后叶乡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双龙镇沙市镇鱼泉镇上坝乡
平安镇养鹿乡
2010年,撤销人和镇、盘龙镇,设立人和街道、盘龙街道。区划调整后,云阳县辖4个街道、22个镇、1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人和街道盘龙街道云阳镇云安镇凤鸣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
红狮镇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平安镇
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栖霞镇双龙镇外郎乡泥溪乡耀灵乡清水土家族乡
蔈草乡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后叶乡养鹿乡
水口乡上坝乡
2012年1月,根据重庆市关于云阳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水口乡、蔈草乡、泥溪乡、养鹿乡,设立水口镇、蔈草镇、泥溪镇、养鹿镇。分别管辖原水口乡、蔈草乡、泥溪乡、养鹿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
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人和街道盘龙街道云阳镇云安镇凤鸣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
红狮镇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平安镇
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栖霞镇双龙镇外郎乡泥溪镇耀灵乡清水土家族乡
蔈草镇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后叶乡养鹿镇
水口镇上坝乡
2012年12月30日,根据渝府〔2012〕11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云阳县后叶乡龙洞乡堰坪乡撤乡设镇的批复》,撤销后叶乡、龙洞乡、堰坪乡,分别设立后叶镇、龙洞镇、堰坪镇。后叶镇、龙洞镇、堰坪镇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分别与原后叶乡、龙洞乡、堰坪乡一致。区划调整后,云阳县现辖4个街道,29个镇,9个乡。
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人和街道盘龙街道云阳镇云安镇凤鸣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
红狮镇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平安镇
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栖霞镇双龙镇泥溪镇蔈草镇养鹿镇龙洞镇
水口镇堰坪镇后叶镇新津乡普安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耀灵乡外郎乡
上坝乡清水土家族乡
2行政
1997年,云阳县面积3634.3平方千米,人口121万。辖24镇32乡。县政府驻双江镇。
2000年,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19647人,其中:
镇:云阳镇云安镇双江镇凤鸣镇盘龙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红狮镇
人口:468341376841822179002832819645265932912331132
镇:南溪镇长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盛堡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
人口:307572827328001184773574620388319862447524604
镇:渠马镇关市镇人和镇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硐村乡毛坝乡
人口:176281477521357146611697720761256671544620684
镇:栖霞乡宝塔乡水磨乡里市乡凤桥乡院庄乡外郎乡泥溪乡耀灵乡
人口:211911464615368120731203816283104731605812234
镇:云峰乡清水乡蔈草乡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
人口:1093959372208412816141421646824496133358311
镇:大阳乡青山乡富家乡新阳乡塔棚乡团坝乡千丘乡帆水乡文龙乡
人口:14696136571136018986882513452134411103216617
镇:后叶乡向阳乡建全乡双水乡白龙乡龙塘乡养鹿乡水口乡莲花乡
人口:19190138301719217481167798236221081381215104
镇:九龙乡人口:17878镇:上坝乡人口:11271
2000年6月21日,长洪镇政府驻地由长棚子迁至新桥湾(渝府[2000]11 8号)。2002年2月22日,外郎乡政府驻地由外郎村2组迁至竹林村3组大桥头(渝府[2002]14号)。2002年2月26日,撤销清水乡,设立清水土家族乡(渝府[2002]15号)。2002年9月25日,毛坝乡政府驻地由该乡毛坝村6组迁至白水村2组(渝府[2002]158号)。2002年7月30日,栖霞乡政府驻地从洪湖村8组邓家老屋迁至同安村13组小丫口(渝府[2002]118号)。
2002年,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57个居委会、827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125.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5万人。
2003年8月5日,将原规划渠马集镇迁建新址由渠马镇促进村一组(依托旧镇后靠)变更到渠马镇土岩村三组燕子窝(渝府[2003]178号)。2003年10月21日,宝塔乡政府驻地由蔬菜村2组迁至庙中村12组(小地名三溪口)(渝府[2003]234号)。
2004年9月24日,凤鸣镇政府驻地由凤鸣街莲花路31号迁至凤鸣村9组;江口镇政府驻地由江口镇大河街迁至江口村10组(渝府[2004]236号)。
2006年10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云阳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全县由65个乡镇调整为23个镇20个乡。23个镇是:双江、南溪、江口、凤鸣、盘龙、平安、宝坪、高阳、人和、桑坪、双土、红狮、路阳、鱼泉、故陵、沙市、农坝、龙角、巴阳、云安、黄石、云阳、渠马;20个乡是云硐、清水、栖霞、龙洞、毛坝、票草、后叶、养鹿、泥溪、上坝、洞鹿、大阳、普安、水口、堰坪、新津、耀灵、外郎、石门、双龙。 2008年10月,撤销双江镇,设立青龙、双江街道办。青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双江镇政府驻地青龙嘴,双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双江镇桂湾社区上纸槽(暂驻地双江镇综合办公楼)。
2009年1月,根据重庆市关于云阳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毛坝乡、云硐乡,调整云阳镇、云安镇、人和镇、平安镇和栖霞乡的行政区域。9月,撤销栖霞乡、云阳县辖16个乡、2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双江街道青龙街道双江镇人和镇巴阳镇黄石镇水口乡栖霞镇
云安镇凤鸣镇盘龙镇外郎乡龙角镇宝坪镇泥溪乡蔈草乡
耀灵乡清水乡故陵镇新津乡普安乡堰坪乡红狮镇龙洞乡
洞鹿乡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大阳乡石门乡江口镇路阳镇
后叶乡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双龙镇沙市镇鱼泉镇上坝乡
平安镇养鹿乡
2010年,撤销人和镇、盘龙镇,设立人和街道、盘龙街道。区划调整后,云阳县辖4个街道、22个镇、1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人和街道盘龙街道云阳镇云安镇凤鸣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
红狮镇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平安镇
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栖霞镇双龙镇外郎乡泥溪乡耀灵乡清水土家族乡
蔈草乡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后叶乡养鹿乡
水口乡上坝乡
2012年1月,根据重庆市关于云阳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销水口乡、蔈草乡、泥溪乡、养鹿乡,设立水口镇、蔈草镇、泥溪镇、养鹿镇。分别管辖原水口乡、蔈草乡、泥溪乡、养鹿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原乡人民政府驻地。
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人和街道盘龙街道云阳镇云安镇凤鸣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
红狮镇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平安镇
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栖霞镇双龙镇外郎乡泥溪镇耀灵乡清水土家族乡
蔈草镇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后叶乡养鹿镇
水口镇上坝乡
2012年12月30日,根据渝府〔2012〕11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云阳县后叶乡龙洞乡堰坪乡撤乡设镇的批复》,撤销后叶乡、龙洞乡、堰坪乡,分别设立后叶镇、龙洞镇、堰坪镇。后叶镇、龙洞镇、堰坪镇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分别与原后叶乡、龙洞乡、堰坪乡一致。区划调整后,云阳县现辖4个街道,29个镇,9个乡。
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人和街道盘龙街道云阳镇云安镇凤鸣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
红狮镇南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平安镇
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栖霞镇双龙镇泥溪镇蔈草镇养鹿镇龙洞镇
水口镇堰坪镇后叶镇新津乡普安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耀灵乡外郎乡
上坝乡清水土家族乡
3地理
地处川东北段东缘,长江横贯其中,南北跨盆缘中山区,故南北高属高山深丘, 海拔在800米以上,分布于县境各山系,中部低,河谷有浅丘和平坝,山间有盆地,分布于长江沿岸,汤、澎二溪及长滩河、磨刀溪流域,海拔在200米以下。县境南部地质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为七曜山余脉,有七曜山、杨家山、大湾山、尖山子、五朵云等,七曜山在县境主峰海拔1625米。北部属大巴山弧形褶束,有云峰山、桥顶山、剪刀架、望乡台等,云峰山主峰海拔1809米,为全县最高。东有无量山、黑虎寺、五台山。西有宫王顶,杉木尖、笔架山等,各山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有旱、洪、风雹、霜冻、病虫等灾害。从1980-1990年间,旱、洪、风雹灾害无一年幸免,1990年的伏旱,从1990年7月到年底都未下透雨,田土龟裂,禾苗枯死,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是1956-1990年间雨量最少的一年,全年降水量740毫米,持续高温在35℃以上的达53天,平均每年2次。1982年7月16日-18日,连续暴雨,据测报云阳镇598.5毫米,龙角645.1毫米,全年降水1614.3毫米,是1937年以来的45年中降水最多的一年,由此,造成全县43个工交企业,147个财贸单位,435所学校,102个医疗单位,都因灾停产停业,冲毁耕地11.6万亩,小水库23座,山平塘1330口,小水电站17处,公路塌方6388处,桥梁46座,涵洞667处,保坎699处,死亡97人,重伤802人,死猪、牛、羊共9032头,垮塌房屋4.98万间,裂斜危房5.23万间。宝塔乡鸡筏子滑坡入长江的土石方达100万立方米,致使河床升高35米,枯水月停航数日,平均每年1-2次。1983-1989年间,风雹灾极为严重,遍及22-30个乡。
1989年7月28日,农坝乡的4个村遭风雹袭击,水稻、玉米损失80%以上,同时路阳乡路阳村21组,有1颗1.2斤重的冰雹,打烂檀桷,穿过楼板,砸扁铝锅。风雹平均每年1-2次。云阳处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东南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区,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少日照。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7.2℃。7月平均气温29.1℃。年平均日照数1484.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1毫米。无霜期304天。因长江横贯其中,南北各有2条支流,颇多小溪,全县共有较大溪河13条,主要有长江、彭溪河、长滩河、汤溪河、磨刀溪河,总长435.3公里。长江在县境流程68.1公里,总流域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平地有路阳坝、高阳坝、渔塘坝、洞溪坝、木古坝等河谷低坝和山间平坝,占全县面积的0.66%。丘陵主要分布在磨刀溪、汤溪、彭溪等河流平行岭谷区的河谷地带,占全县面积的0.45%。年径流总量23.71亿立方米。
云阳县新县城是三峡库区远距搬迁的县城,是由原旧县城云阳镇、云安镇、双江镇组合搬迁而成。通过建设者们十年的艰苦奋战,已成为三峡库区一座独具特色的移民旅游新城。云阳新城襟山带江,江河交织,真山真水,风光旖旎多姿,素以“库区明珠”著称。城区有绮丽的清朝古梨园、雄秀险峻的磐石城,美丽如画的龙脊岭文化长廊、伟岸的长江第一梯,3.6公里长的城市滨江森林公园,柳叶流翠,浓荫藏宇,宛如一幅雄浑的天然风光画卷。为了使云阳新城更绿更美云阳十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始终把创建市级园林城市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显山、露水、透绿、现蓝”的工作要求,着力打造“城市森林,大江风貌”的独特个性。
云阳新城将完成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实现可视范围内的全覆盖,达到“应绿尽绿、添景添色、实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常年有景”的总目标。一个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山水园林城市正在云阳县新城逐渐形成,新城常住人口已达13万余人。
云阳县都要举办重庆.云阳移民文化节,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登梯高手云集云阳,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登梯大赛,云阳县新城更是热闹非凡。
云阳县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利用特有优势,筑巢引凤,优化投资环境,各路客商纷至沓来。市级人和工业园区内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各项招商引资工作正在蓬勃开展,已有11家企业落户其中。云阳县与香港锦艺纺织科技国际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香港锦艺集团投资10亿元,在人和工业园区打造以5万吨硅微粉、1000吨多晶硅(单晶硅)生产线为核心的西部硅产业基地。
云阳县是三峡库区农业养殖大县,有生猪年出栏300万头、山羊、牛存栏近100万只(头),其中“山羊板皮”自明代以来在全国享有盛名。但由于一直是以销售板皮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对群众致富作用不大。为了对三峡库区这一传统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开发利用,云阳县引进了四川大学的无铬鞣清洁化制革技术,对“山羊板皮”进行深度加工,通过转化成品方式增加产业附加值,加工后一条羊的价值将成倍增长,达到300元以上。该项目已在人和工业园区正式启动。
土地
全县耕地面积65527.6867公顷,荒地、荒山、荒水、荒滩面积67162.1333公顷,有3万公顷中低产田土有待进一步开发。草山草坡面积221万亩,人工种草面积7万余亩,适宜于发展优质高效的草食畜牧业;待开发利用的水面达18万亩。
水能
云阳县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长江横贯其中,南北各有两条一级支流,小溪密布。流域面积在100至3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8条,5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条(不包括长江)。云阳县境内除了有长江、汤溪河、磨刀溪、长滩河、澎溪河等大的干流水系以外,还有众多的小溪、支流小沟。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2333.7平方公里,其中过境水流域面积8718.9平方公里(不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35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7.44万千瓦,其中经济可发量26.43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3.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2%。[3]
生物
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柑桔、枇杷、佛手、脐橙、蚕桑、油桐、茶叶、烟叶、油菜、小茴、榨菜等经济作物,水果品种达70多个。云阳桐籽产量居全国第一,早在50年代就被定为全国油桐基地,桐油的质量标准被作为世界桐油标准,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油桐之乡。中药材品种1100多个,其中佛手、枳壳、小茴、杜种等名特中药材年产量均在100万公斤以上。家禽家畜主要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其中发展优质山羊100万只。云阳早在50年代就被列为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山羊板皮多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矿产
县境内已发现可供开发的矿产有11种,其中,煤、菱铁矿、钼、钒埋藏浅、品位高、质量好;石灰岩、页岩、粘土矿遍布全县,品种优良,开采容易;岩盐储量6.7亿吨,含氯化钠87%以上;煤矿储量3900余万吨;菱铁矿储量1341万吨,含铁40%左右;天然气储量9.3亿立方米,已成功开采;已探明粉石英矿区位于农坝镇云峰山一带,面积8.0平方公里,储量达5176.58万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可列为一级品和特级品矿石。矿区南部离渝巫公路(农坝镇)17公里,长江边91公里,开采条件好。
云阳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喜迎天下游客,云阳县三峡文物园竣工开业,南三峡、长滩河曲、奇、险、美,是探险旅游的最佳去处;张桓侯庙、彭氏宗祠、盘石城、龙脊岭文化长廊、滨江公园、登云梯集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旅游的新亮点。[4]
总人口13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78万人。人口密度368人/平方公里。民族有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壮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朝鲜族、藏族等,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025%。人口密度为340人/平方公里。
云阳县有汉、土家、回、蒙古、满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56%,少数民族人口占0.44%。2011年末有户籍人口1342905 ,其中非农业人口343970人, 农业人口998935人。[5]
云阳县通车里程1335.5公里,已实现乡乡通公路。主要公路有云江公路(县城至江口)、万溪公路(万县至巫溪云阳段)、云奉公路(水市至石门乡)、云万南路(县城至院庄乡)、云万北路(盐渠至关市镇)、云利公路(云阳段80余公里)云万高速已于2008年10月开通,到万州只需40分钟,到重庆主城也只要3.5小时。水路有长江航道68公里。1998年,全县公路客运量200万人,公路货运量80万吨。
实施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5个,申请专利293件。成功创建重庆市科普示范县。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云阳师范学校升格为教师进修学院,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双江中学、凤鸣中学、江口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建立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启动县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和县中医院迁扩建。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5所,创建重庆市规范化管理乡镇卫生院18个。人口自然增长率4.1‰,计划生育率达到82.5%。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农家书屋509个。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任务。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个、乡镇健身广场工程10个。成功举办三峡移民文化节、县运会、职工环城自行车全国邀请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率先为乡镇、部门配备监管执法装备,统一执法服装,提高安监人员待遇;率先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推行企业安全级别分级管理;率先开展摩托车专项治理,全面规范行业管理;率先采取乡镇联动、部门联动、全体警察联动的模式,每月开展一周集中执法。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均在全市推广。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用“和文化”理念构建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和“两委一室三平台”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在全市推广。[6]
文化
全县有文化团体7个。影剧院26座。县文化馆1座,乡镇文化站44个。县图书馆1座,乡、镇、厂、学校图书室127个,共藏书477.2万册。有电影放映队126个,年放映场次达2万多场。1998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97所,有病床1055个,有技术人员2349人。县医院能够进行脑、胸、肝、脾等外科手术。全县有体育学校1所,训练队6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田径),武术馆2座,辅导站5个,篮球场156个,多用途的排球、羽毛球场23个。
云阳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3405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4212门,安装电话机7912部;21个乡镇安装程控电话,农话用户3606户。95%的电话用户进入国内直拨。有长途电话线路198条,开通了移动电话。
人民生活
199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52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59元。房屋竣工住宅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云阳县环境保护局,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队,并配备了各种监测设备,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全县有敬老院34所,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86万元。有民政福利企业20个,职工929人,其中安置残疾人215人。
张学锋,男,汉族,重庆市渝中区人,1963年7月生,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工程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云阳县委书记,云阳县编委会主任(兼)。[7]
1950年1月16日,中共万县地委正式组建云阳县委,任命张苏文为书记,刘海甫为副书记,马荣卿、邹开莲、刘寿山、赵唯为委员。
1956年 县委书记:张省三
1959年 县委书记:赵象鼎
1966年 县委书记:綦积善
1971年 县委书记:杨天贵
1981年 县委书记:陈安祥
纪委书记:刘学尚
1984年 县委书记:宁伯康
纪委书记:冯中荣
1987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姚德芹
1990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唐思路
1993年 县委书记:王 刚
县委副书记:曾庆伟、黄建国、余洪洲、牟之祥、王玉生
1997年 县委书记:黄 波
县委常委: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邬治民、殷梅君、刘海清、付恺、张生国、李小云、贺川
县委副书记: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
纪委书记:殷梅君
2002年 县委书记:王显刚
县委常委: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张琼、张生国、刘海清、李小云、陈杰、李金泉、张才明
县委副书记: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
纪委书记:付 恺
纪委副书记:向志立、张治民、杨兵
2007年 县委书记:刘祖礼
纪委书记:刘艳红
2008年 县委书记:李洪义
2013年 县委书记:张学锋
副书记:覃昌德张才明
县委常委:赵勇赖建彬汤洪涌王光荣罗斌陈孟文丁笙洺刘晓云张世庆胡文军李瑾
十一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年均增长14%,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38.3%,五年翻了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2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33:35调整为24.4:32.6:43;“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3440元、45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5938元、2277元。
工业经济成效喜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72.4亿元,年均增长73.4%;实现总产值156.1亿元、增加值6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21.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企业由20家增至5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实现54.1亿元,年均增长35.4%。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工业园A、B、C区和江口、高阳、南溪、凤鸣、盘龙、平安6个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征地拆迁1.2万亩,场平50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逐步配套,成功建立市级特色工业园。品牌战略步伐加快。云川、重友、王大汉、美迪生、卢山等品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产值142.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5.3%。牛羊、柑橘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出栏山羊178万只、肉牛14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建成柑橘果园17.5万亩。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企业165家,培育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360个。实施惠农政策,五年发放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资金7.4亿元,受惠群众20余万户。建成上坝、红狮等5个万亩粮油部市级高产示范基地,粮食年均播种面积147万亩,粮食总产210万吨,2008年、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1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云阳白山羊”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等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凤凰”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红肉脐橙、纽荷尔分获重庆市名优柑橘金、银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商贸规模逐步壮大。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商品市场45个,连锁超市80个,连锁餐饮店45家,专卖店350余家,打造了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莲花池商圈和外滩市级美食特色街。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完成旅游规划15项,打造景区3个。五年共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36.5%。金融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金融机构3家,“十一五”末银行存款余额159.9亿元,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07.5亿元、25.6亿元;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3.3亿元,赔付6000万元。房地产业蒸蒸日上。2010年销售商品房43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家政、物业连锁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五年签约项目727个,协议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425.7%;落地项目597个,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327%。对口支援引进项目12个,争取无偿援助7935万元。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撤并县级机构7个,乡镇23个,撤销事业单位11个,合并9个。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计生托管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6天。优化资源配置,新县城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实施煤炭税费征收“一票制”,整顿关闭“小弱差”煤矿48个。财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8]
农业
云阳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66万元(现价)。粮食产量467500吨,油料产量9985吨,糖料产量4440吨,烟叶产量2311吨,茶叶产量240吨,水果产量36312吨。县内有林木品种66科,254种,竹类13种,其中珍稀古树33种203株。全县有林地1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53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杉树、油桐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油桐、桑树、柑桔等经济林木发展迅猛。县境代表性畜种有猪、山羊、水牛、黄牛。云阳县为重庆市生猪饲养大县。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57812吨。县境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全县有可养殖水面2000公顷,已养殖水面1500公顷,1998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
工业
现县境主要工业为制盐.建筑材料.轻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车配件制造等工业。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2028万元(现价)。县区重点工业企业有:云阳盐厂,年产食盐及工业用盐10万吨,食盐一等品率达100%。云阳县盐蕴藏量丰富,制盐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云阳县摩托车配件厂:该厂是国家行业办定点生产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专业厂家,先进企业。具有年产180万套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生产能力,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产品畅销全国22省、市,部分产品已出口。另外,还有云阳县药用胶囊厂、云阳县东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县红旗水泥厂、三峡云海药业,重友云阳饮料厂等企业。
商业外贸
1998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61万元。云阳县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猪皮、猪鬃、肠衣、绿茶、李干、兔毛、小茴、牛肉等。
金融保险
全县存贷规模略有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73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171万元。云阳县分别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设有代理处,代办和协助险种的开展和灾害理赔工作。险种分财产险和人身险2大类,25险种。1990年保险金额4.89亿元,收保险费361.24万元,赔款154.77万元,综合赔付率95.99%。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9]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10]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11]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12]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13]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4资源
土地
全县耕地面积65527.6867公顷,荒地、荒山、荒水、荒滩面积67162.1333公顷,有3万公顷中低产田土有待进一步开发。草山草坡面积221万亩,人工种草面积7万余亩,适宜于发展优质高效的草食畜牧业;待开发利用的水面达18万亩。
水能
云阳县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长江横贯其中,南北各有两条一级支流,小溪密布。流域面积在100至3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8条,5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条(不包括长江)。云阳县境内除了有长江、汤溪河、磨刀溪、长滩河、澎溪河等大的干流水系以外,还有众多的小溪、支流小沟。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2333.7平方公里,其中过境水流域面积8718.9平方公里(不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35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7.44万千瓦,其中经济可发量26.43万千瓦,现已开发利用3.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2%。[14]
生物
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柑桔、枇杷、佛手、脐橙、蚕桑、油桐、茶叶、烟叶、油菜、小茴、榨菜等经济作物,水果品种达70多个。云阳桐籽产量居全国第一,早在50年代就被定为全国油桐基地,桐油的质量标准被作为世界桐油标准,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油桐之乡。中药材品种1100多个,其中佛手、枳壳、小茴、杜种等名特中药材年产量均在100万公斤以上。家禽家畜主要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其中发展优质山羊100万只。云阳早在50年代就被列为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山羊板皮多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矿产
县境内已发现可供开发的矿产有11种,其中,煤、菱铁矿、钼、钒埋藏浅、品位高、质量好;石灰岩、页岩、粘土矿遍布全县,品种优良,开采容易;岩盐储量6.7亿吨,含氯化钠87%以上;煤矿储量3900余万吨;菱铁矿储量1341万吨,含铁40%左右;天然气储量9.3亿立方米,已成功开采;已探明粉石英矿区位于农坝镇云峰山一带,面积8.0平方公里,储量达5176.58万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可列为一级品和特级品矿石。矿区南部离渝巫公路(农坝镇)17公里,长江边91公里,开采条件好。
云阳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喜迎天下游客,云阳县三峡文物园竣工开业,南三峡、长滩河曲、奇、险、美,是探险旅游的最佳去处;张桓侯庙、彭氏宗祠、盘石城、龙脊岭文化长廊、滨江公园、登云梯集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是旅游的新亮点。[15]
总人口13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78万人。人口密度368人/平方公里。民族有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壮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朝鲜族、藏族等,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025%。人口密度为340人/平方公里。
云阳县有汉、土家、回、蒙古、满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56%,少数民族人口占0.44%。2011年末有户籍人口1342905 ,其中非农业人口343970人, 农业人口998935人。[16]
云阳县通车里程1335.5公里,已实现乡乡通公路。主要公路有云江公路(县城至江口)、万溪公路(万县至巫溪云阳段)、云奉公路(水市至石门乡)、云万南路(县城至院庄乡)、云万北路(盐渠至关市镇)、云利公路(云阳段80余公里)云万高速已于2008年10月开通,到万州只需40分钟,到重庆主城也只要3.5小时。水路有长江航道68公里。1998年,全县公路客运量200万人,公路货运量80万吨。
实施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5个,申请专利293件。成功创建重庆市科普示范县。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云阳师范学校升格为教师进修学院,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双江中学、凤鸣中学、江口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建立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启动县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和县中医院迁扩建。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5所,创建重庆市规范化管理乡镇卫生院18个。人口自然增长率4.1‰,计划生育率达到82.5%。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农家书屋509个。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任务。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个、乡镇健身广场工程10个。成功举办三峡移民文化节、县运会、职工环城自行车全国邀请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率先为乡镇、部门配备监管执法装备,统一执法服装,提高安监人员待遇;率先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推行企业安全级别分级管理;率先开展摩托车专项治理,全面规范行业管理;率先采取乡镇联动、部门联动、全体警察联动的模式,每月开展一周集中执法。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均在全市推广。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用“和文化”理念构建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和“两委一室三平台”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在全市推广。[17]
文化
全县有文化团体7个。影剧院26座。县文化馆1座,乡镇文化站44个。县图书馆1座,乡、镇、厂、学校图书室127个,共藏书477.2万册。有电影放映队126个,年放映场次达2万多场。1998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97所,有病床1055个,有技术人员2349人。县医院能够进行脑、胸、肝、脾等外科手术。全县有体育学校1所,训练队6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田径),武术馆2座,辅导站5个,篮球场156个,多用途的排球、羽毛球场23个。
云阳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3405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4212门,安装电话机7912部;21个乡镇安装程控电话,农话用户3606户。95%的电话用户进入国内直拨。有长途电话线路198条,开通了移动电话。
人民生活
199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52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59元。房屋竣工住宅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云阳县环境保护局,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队,并配备了各种监测设备,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全县有敬老院34所,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86万元。有民政福利企业20个,职工929人,其中安置残疾人215人。
张学锋,男,汉族,重庆市渝中区人,1963年7月生,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工程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云阳县委书记,云阳县编委会主任(兼)。[18]
1950年1月16日,中共万县地委正式组建云阳县委,任命张苏文为书记,刘海甫为副书记,马荣卿、邹开莲、刘寿山、赵唯为委员。
1956年 县委书记:张省三
1959年 县委书记:赵象鼎
1966年 县委书记:綦积善
1971年 县委书记:杨天贵
1981年 县委书记:陈安祥
纪委书记:刘学尚
1984年 县委书记:宁伯康
纪委书记:冯中荣
1987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姚德芹
1990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唐思路
1993年 县委书记:王 刚
县委副书记:曾庆伟、黄建国、余洪洲、牟之祥、王玉生
1997年 县委书记:黄 波
县委常委: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邬治民、殷梅君、刘海清、付恺、张生国、李小云、贺川
县委副书记: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
纪委书记:殷梅君
2002年 县委书记:王显刚
县委常委: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张琼、张生国、刘海清、李小云、陈杰、李金泉、张才明
县委副书记: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
纪委书记:付 恺
纪委副书记:向志立、张治民、杨兵
2007年 县委书记:刘祖礼
纪委书记:刘艳红
2008年 县委书记:李洪义
2013年 县委书记:张学锋
副书记:覃昌德张才明
县委常委:赵勇赖建彬汤洪涌王光荣罗斌陈孟文丁笙洺刘晓云张世庆胡文军李瑾
十一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年均增长14%,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38.3%,五年翻了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2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33:35调整为24.4:32.6:43;“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3440元、45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5938元、2277元。
工业经济成效喜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72.4亿元,年均增长73.4%;实现总产值156.1亿元、增加值6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21.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企业由20家增至5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实现54.1亿元,年均增长35.4%。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工业园A、B、C区和江口、高阳、南溪、凤鸣、盘龙、平安6个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征地拆迁1.2万亩,场平50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逐步配套,成功建立市级特色工业园。品牌战略步伐加快。云川、重友、王大汉、美迪生、卢山等品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产值142.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5.3%。牛羊、柑橘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出栏山羊178万只、肉牛14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建成柑橘果园17.5万亩。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企业165家,培育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360个。实施惠农政策,五年发放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资金7.4亿元,受惠群众20余万户。建成上坝、红狮等5个万亩粮油部市级高产示范基地,粮食年均播种面积147万亩,粮食总产210万吨,2008年、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1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云阳白山羊”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等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凤凰”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红肉脐橙、纽荷尔分获重庆市名优柑橘金、银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商贸规模逐步壮大。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商品市场45个,连锁超市80个,连锁餐饮店45家,专卖店350余家,打造了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莲花池商圈和外滩市级美食特色街。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完成旅游规划15项,打造景区3个。五年共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36.5%。金融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金融机构3家,“十一五”末银行存款余额159.9亿元,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07.5亿元、25.6亿元;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3.3亿元,赔付6000万元。房地产业蒸蒸日上。2010年销售商品房43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家政、物业连锁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五年签约项目727个,协议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425.7%;落地项目597个,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327%。对口支援引进项目12个,争取无偿援助7935万元。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撤并县级机构7个,乡镇23个,撤销事业单位11个,合并9个。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计生托管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6天。优化资源配置,新县城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实施煤炭税费征收“一票制”,整顿关闭“小弱差”煤矿48个。财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19]
农业
云阳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66万元(现价)。粮食产量467500吨,油料产量9985吨,糖料产量4440吨,烟叶产量2311吨,茶叶产量240吨,水果产量36312吨。县内有林木品种66科,254种,竹类13种,其中珍稀古树33种203株。全县有林地1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53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杉树、油桐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油桐、桑树、柑桔等经济林木发展迅猛。县境代表性畜种有猪、山羊、水牛、黄牛。云阳县为重庆市生猪饲养大县。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57812吨。县境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全县有可养殖水面2000公顷,已养殖水面1500公顷,1998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
工业
现县境主要工业为制盐.建筑材料.轻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车配件制造等工业。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2028万元(现价)。县区重点工业企业有:云阳盐厂,年产食盐及工业用盐10万吨,食盐一等品率达100%。云阳县盐蕴藏量丰富,制盐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云阳县摩托车配件厂:该厂是国家行业办定点生产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专业厂家,先进企业。具有年产180万套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生产能力,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产品畅销全国22省、市,部分产品已出口。另外,还有云阳县药用胶囊厂、云阳县东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县红旗水泥厂、三峡云海药业,重友云阳饮料厂等企业。
商业外贸
1998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61万元。云阳县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猪皮、猪鬃、肠衣、绿茶、李干、兔毛、小茴、牛肉等。
金融保险
全县存贷规模略有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73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171万元。云阳县分别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设有代理处,代办和协助险种的开展和灾害理赔工作。险种分财产险和人身险2大类,25险种。1990年保险金额4.89亿元,收保险费361.24万元,赔款154.77万元,综合赔付率95.99%。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20]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21]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22]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23]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24]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5人口交通
总人口134.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78万人。人口密度368人/平方公里。民族有汉族、回族、彝族、苗族、壮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朝鲜族、藏族等,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025%。人口密度为340人/平方公里。
云阳县有汉、土家、回、蒙古、满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56%,少数民族人口占0.44%。2011年末有户籍人口1342905 ,其中非农业人口343970人, 农业人口998935人。[25]
云阳县通车里程1335.5公里,已实现乡乡通公路。主要公路有云江公路(县城至江口)、万溪公路(万县至巫溪云阳段)、云奉公路(水市至石门乡)、云万南路(县城至院庄乡)、云万北路(盐渠至关市镇)、云利公路(云阳段80余公里)云万高速已于2008年10月开通,到万州只需40分钟,到重庆主城也只要3.5小时。水路有长江航道68公里。1998年,全县公路客运量200万人,公路货运量80万吨。
实施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5个,申请专利293件。成功创建重庆市科普示范县。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云阳师范学校升格为教师进修学院,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双江中学、凤鸣中学、江口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建立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启动县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和县中医院迁扩建。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5所,创建重庆市规范化管理乡镇卫生院18个。人口自然增长率4.1‰,计划生育率达到82.5%。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农家书屋509个。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任务。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个、乡镇健身广场工程10个。成功举办三峡移民文化节、县运会、职工环城自行车全国邀请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率先为乡镇、部门配备监管执法装备,统一执法服装,提高安监人员待遇;率先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推行企业安全级别分级管理;率先开展摩托车专项治理,全面规范行业管理;率先采取乡镇联动、部门联动、全体警察联动的模式,每月开展一周集中执法。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均在全市推广。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用“和文化”理念构建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和“两委一室三平台”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在全市推广。[26]
文化
全县有文化团体7个。影剧院26座。县文化馆1座,乡镇文化站44个。县图书馆1座,乡、镇、厂、学校图书室127个,共藏书477.2万册。有电影放映队126个,年放映场次达2万多场。1998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97所,有病床1055个,有技术人员2349人。县医院能够进行脑、胸、肝、脾等外科手术。全县有体育学校1所,训练队6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田径),武术馆2座,辅导站5个,篮球场156个,多用途的排球、羽毛球场23个。
云阳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3405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4212门,安装电话机7912部;21个乡镇安装程控电话,农话用户3606户。95%的电话用户进入国内直拨。有长途电话线路198条,开通了移动电话。
人民生活
199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52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59元。房屋竣工住宅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云阳县环境保护局,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队,并配备了各种监测设备,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全县有敬老院34所,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86万元。有民政福利企业20个,职工929人,其中安置残疾人215人。
张学锋,男,汉族,重庆市渝中区人,1963年7月生,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工程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云阳县委书记,云阳县编委会主任(兼)。[27]
1950年1月16日,中共万县地委正式组建云阳县委,任命张苏文为书记,刘海甫为副书记,马荣卿、邹开莲、刘寿山、赵唯为委员。
1956年 县委书记:张省三
1959年 县委书记:赵象鼎
1966年 县委书记:綦积善
1971年 县委书记:杨天贵
1981年 县委书记:陈安祥
纪委书记:刘学尚
1984年 县委书记:宁伯康
纪委书记:冯中荣
1987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姚德芹
1990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唐思路
1993年 县委书记:王 刚
县委副书记:曾庆伟、黄建国、余洪洲、牟之祥、王玉生
1997年 县委书记:黄 波
县委常委: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邬治民、殷梅君、刘海清、付恺、张生国、李小云、贺川
县委副书记: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
纪委书记:殷梅君
2002年 县委书记:王显刚
县委常委: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张琼、张生国、刘海清、李小云、陈杰、李金泉、张才明
县委副书记: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
纪委书记:付 恺
纪委副书记:向志立、张治民、杨兵
2007年 县委书记:刘祖礼
纪委书记:刘艳红
2008年 县委书记:李洪义
2013年 县委书记:张学锋
副书记:覃昌德张才明
县委常委:赵勇赖建彬汤洪涌王光荣罗斌陈孟文丁笙洺刘晓云张世庆胡文军李瑾
十一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年均增长14%,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38.3%,五年翻了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2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33:35调整为24.4:32.6:43;“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3440元、45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5938元、2277元。
工业经济成效喜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72.4亿元,年均增长73.4%;实现总产值156.1亿元、增加值6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21.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企业由20家增至5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实现54.1亿元,年均增长35.4%。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工业园A、B、C区和江口、高阳、南溪、凤鸣、盘龙、平安6个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征地拆迁1.2万亩,场平50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逐步配套,成功建立市级特色工业园。品牌战略步伐加快。云川、重友、王大汉、美迪生、卢山等品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产值142.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5.3%。牛羊、柑橘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出栏山羊178万只、肉牛14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建成柑橘果园17.5万亩。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企业165家,培育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360个。实施惠农政策,五年发放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资金7.4亿元,受惠群众20余万户。建成上坝、红狮等5个万亩粮油部市级高产示范基地,粮食年均播种面积147万亩,粮食总产210万吨,2008年、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1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云阳白山羊”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等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凤凰”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红肉脐橙、纽荷尔分获重庆市名优柑橘金、银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商贸规模逐步壮大。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商品市场45个,连锁超市80个,连锁餐饮店45家,专卖店350余家,打造了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莲花池商圈和外滩市级美食特色街。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完成旅游规划15项,打造景区3个。五年共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36.5%。金融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金融机构3家,“十一五”末银行存款余额159.9亿元,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07.5亿元、25.6亿元;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3.3亿元,赔付6000万元。房地产业蒸蒸日上。2010年销售商品房43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家政、物业连锁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五年签约项目727个,协议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425.7%;落地项目597个,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327%。对口支援引进项目12个,争取无偿援助7935万元。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撤并县级机构7个,乡镇23个,撤销事业单位11个,合并9个。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计生托管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6天。优化资源配置,新县城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实施煤炭税费征收“一票制”,整顿关闭“小弱差”煤矿48个。财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28]
农业
云阳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66万元(现价)。粮食产量467500吨,油料产量9985吨,糖料产量4440吨,烟叶产量2311吨,茶叶产量240吨,水果产量36312吨。县内有林木品种66科,254种,竹类13种,其中珍稀古树33种203株。全县有林地1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53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杉树、油桐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油桐、桑树、柑桔等经济林木发展迅猛。县境代表性畜种有猪、山羊、水牛、黄牛。云阳县为重庆市生猪饲养大县。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57812吨。县境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全县有可养殖水面2000公顷,已养殖水面1500公顷,1998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
工业
现县境主要工业为制盐.建筑材料.轻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车配件制造等工业。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2028万元(现价)。县区重点工业企业有:云阳盐厂,年产食盐及工业用盐10万吨,食盐一等品率达100%。云阳县盐蕴藏量丰富,制盐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云阳县摩托车配件厂:该厂是国家行业办定点生产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专业厂家,先进企业。具有年产180万套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生产能力,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产品畅销全国22省、市,部分产品已出口。另外,还有云阳县药用胶囊厂、云阳县东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县红旗水泥厂、三峡云海药业,重友云阳饮料厂等企业。
商业外贸
1998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61万元。云阳县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猪皮、猪鬃、肠衣、绿茶、李干、兔毛、小茴、牛肉等。
金融保险
全县存贷规模略有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73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171万元。云阳县分别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设有代理处,代办和协助险种的开展和灾害理赔工作。险种分财产险和人身险2大类,25险种。1990年保险金额4.89亿元,收保险费361.24万元,赔款154.77万元,综合赔付率95.99%。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29]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30]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31]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32]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33]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6社会
实施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5个,申请专利293件。成功创建重庆市科普示范县。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云阳师范学校升格为教师进修学院,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双江中学、凤鸣中学、江口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投入专项资金1700万元,建立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启动县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和县中医院迁扩建。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5所,创建重庆市规范化管理乡镇卫生院18个。人口自然增长率4.1‰,计划生育率达到82.5%。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农家书屋509个。全面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任务。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个、乡镇健身广场工程10个。成功举办三峡移民文化节、县运会、职工环城自行车全国邀请赛等系列文体活动。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党政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率先为乡镇、部门配备监管执法装备,统一执法服装,提高安监人员待遇;率先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推行企业安全级别分级管理;率先开展摩托车专项治理,全面规范行业管理;率先采取乡镇联动、部门联动、全体警察联动的模式,每月开展一周集中执法。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均在全市推广。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实现“双下降”。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用“和文化”理念构建的社会管理新体制和“两委一室三平台”的群众工作新机制在全市推广。[34]
文化
全县有文化团体7个。影剧院26座。县文化馆1座,乡镇文化站44个。县图书馆1座,乡、镇、厂、学校图书室127个,共藏书477.2万册。有电影放映队126个,年放映场次达2万多场。1998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97所,有病床1055个,有技术人员2349人。县医院能够进行脑、胸、肝、脾等外科手术。全县有体育学校1所,训练队6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田径),武术馆2座,辅导站5个,篮球场156个,多用途的排球、羽毛球场23个。
云阳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3405万元,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4212门,安装电话机7912部;21个乡镇安装程控电话,农话用户3606户。95%的电话用户进入国内直拨。有长途电话线路198条,开通了移动电话。
人民生活
1998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052元/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459元。房屋竣工住宅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云阳县环境保护局,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队,并配备了各种监测设备,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全县有敬老院34所,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86万元。有民政福利企业20个,职工929人,其中安置残疾人215人。
张学锋,男,汉族,重庆市渝中区人,1963年7月生,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工程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云阳县委书记,云阳县编委会主任(兼)。[35]
1950年1月16日,中共万县地委正式组建云阳县委,任命张苏文为书记,刘海甫为副书记,马荣卿、邹开莲、刘寿山、赵唯为委员。
1956年 县委书记:张省三
1959年 县委书记:赵象鼎
1966年 县委书记:綦积善
1971年 县委书记:杨天贵
1981年 县委书记:陈安祥
纪委书记:刘学尚
1984年 县委书记:宁伯康
纪委书记:冯中荣
1987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姚德芹
1990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唐思路
1993年 县委书记:王 刚
县委副书记:曾庆伟、黄建国、余洪洲、牟之祥、王玉生
1997年 县委书记:黄 波
县委常委: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邬治民、殷梅君、刘海清、付恺、张生国、李小云、贺川
县委副书记: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
纪委书记:殷梅君
2002年 县委书记:王显刚
县委常委: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张琼、张生国、刘海清、李小云、陈杰、李金泉、张才明
县委副书记: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
纪委书记:付 恺
纪委副书记:向志立、张治民、杨兵
2007年 县委书记:刘祖礼
纪委书记:刘艳红
2008年 县委书记:李洪义
2013年 县委书记:张学锋
副书记:覃昌德张才明
县委常委:赵勇赖建彬汤洪涌王光荣罗斌陈孟文丁笙洺刘晓云张世庆胡文军李瑾
十一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年均增长14%,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38.3%,五年翻了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2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33:35调整为24.4:32.6:43;“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3440元、45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5938元、2277元。
工业经济成效喜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72.4亿元,年均增长73.4%;实现总产值156.1亿元、增加值6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21.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企业由20家增至5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实现54.1亿元,年均增长35.4%。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工业园A、B、C区和江口、高阳、南溪、凤鸣、盘龙、平安6个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征地拆迁1.2万亩,场平50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逐步配套,成功建立市级特色工业园。品牌战略步伐加快。云川、重友、王大汉、美迪生、卢山等品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产值142.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5.3%。牛羊、柑橘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出栏山羊178万只、肉牛14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建成柑橘果园17.5万亩。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企业165家,培育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360个。实施惠农政策,五年发放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资金7.4亿元,受惠群众20余万户。建成上坝、红狮等5个万亩粮油部市级高产示范基地,粮食年均播种面积147万亩,粮食总产210万吨,2008年、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1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云阳白山羊”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等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凤凰”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红肉脐橙、纽荷尔分获重庆市名优柑橘金、银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商贸规模逐步壮大。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商品市场45个,连锁超市80个,连锁餐饮店45家,专卖店350余家,打造了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莲花池商圈和外滩市级美食特色街。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完成旅游规划15项,打造景区3个。五年共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36.5%。金融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金融机构3家,“十一五”末银行存款余额159.9亿元,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07.5亿元、25.6亿元;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3.3亿元,赔付6000万元。房地产业蒸蒸日上。2010年销售商品房43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家政、物业连锁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五年签约项目727个,协议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425.7%;落地项目597个,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327%。对口支援引进项目12个,争取无偿援助7935万元。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撤并县级机构7个,乡镇23个,撤销事业单位11个,合并9个。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计生托管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6天。优化资源配置,新县城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实施煤炭税费征收“一票制”,整顿关闭“小弱差”煤矿48个。财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36]
农业
云阳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66万元(现价)。粮食产量467500吨,油料产量9985吨,糖料产量4440吨,烟叶产量2311吨,茶叶产量240吨,水果产量36312吨。县内有林木品种66科,254种,竹类13种,其中珍稀古树33种203株。全县有林地1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53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杉树、油桐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油桐、桑树、柑桔等经济林木发展迅猛。县境代表性畜种有猪、山羊、水牛、黄牛。云阳县为重庆市生猪饲养大县。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57812吨。县境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全县有可养殖水面2000公顷,已养殖水面1500公顷,1998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
工业
现县境主要工业为制盐.建筑材料.轻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车配件制造等工业。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2028万元(现价)。县区重点工业企业有:云阳盐厂,年产食盐及工业用盐10万吨,食盐一等品率达100%。云阳县盐蕴藏量丰富,制盐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云阳县摩托车配件厂:该厂是国家行业办定点生产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专业厂家,先进企业。具有年产180万套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生产能力,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产品畅销全国22省、市,部分产品已出口。另外,还有云阳县药用胶囊厂、云阳县东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县红旗水泥厂、三峡云海药业,重友云阳饮料厂等企业。
商业外贸
1998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61万元。云阳县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猪皮、猪鬃、肠衣、绿茶、李干、兔毛、小茴、牛肉等。
金融保险
全县存贷规模略有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73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171万元。云阳县分别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设有代理处,代办和协助险种的开展和灾害理赔工作。险种分财产险和人身险2大类,25险种。1990年保险金额4.89亿元,收保险费361.24万元,赔款154.77万元,综合赔付率95.99%。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37]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38]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39]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40]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41]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7政治
张学锋,男,汉族,重庆市渝中区人,1963年7月生,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工程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云阳县委书记,云阳县编委会主任(兼)。[42]
1950年1月16日,中共万县地委正式组建云阳县委,任命张苏文为书记,刘海甫为副书记,马荣卿、邹开莲、刘寿山、赵唯为委员。
1956年 县委书记:张省三
1959年 县委书记:赵象鼎
1966年 县委书记:綦积善
1971年 县委书记:杨天贵
1981年 县委书记:陈安祥
纪委书记:刘学尚
1984年 县委书记:宁伯康
纪委书记:冯中荣
1987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姚德芹
1990年 县委书记:郭运发
纪委书记:唐思路
1993年 县委书记:王 刚
县委副书记:曾庆伟、黄建国、余洪洲、牟之祥、王玉生
1997年 县委书记:黄 波
县委常委: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邬治民、殷梅君、刘海清、付恺、张生国、李小云、贺川
县委副书记:唐林、李启松、肖敏、王清运
纪委书记:殷梅君
2002年 县委书记:王显刚
县委常委: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张琼、张生国、刘海清、李小云、陈杰、李金泉、张才明
县委副书记:肖敏、付恺、姚洪春、滕英明、谢礼国
纪委书记:付 恺
纪委副书记:向志立、张治民、杨兵
2007年 县委书记:刘祖礼
纪委书记:刘艳红
2008年 县委书记:李洪义
2013年 县委书记:张学锋
副书记:覃昌德张才明
县委常委:赵勇赖建彬汤洪涌王光荣罗斌陈孟文丁笙洺刘晓云张世庆胡文军李瑾
十一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年均增长14%,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38.3%,五年翻了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2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33:35调整为24.4:32.6:43;“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3440元、45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5938元、2277元。
工业经济成效喜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72.4亿元,年均增长73.4%;实现总产值156.1亿元、增加值6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21.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企业由20家增至5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实现54.1亿元,年均增长35.4%。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工业园A、B、C区和江口、高阳、南溪、凤鸣、盘龙、平安6个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征地拆迁1.2万亩,场平50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逐步配套,成功建立市级特色工业园。品牌战略步伐加快。云川、重友、王大汉、美迪生、卢山等品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产值142.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5.3%。牛羊、柑橘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出栏山羊178万只、肉牛14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建成柑橘果园17.5万亩。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企业165家,培育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360个。实施惠农政策,五年发放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资金7.4亿元,受惠群众20余万户。建成上坝、红狮等5个万亩粮油部市级高产示范基地,粮食年均播种面积147万亩,粮食总产210万吨,2008年、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1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云阳白山羊”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等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凤凰”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红肉脐橙、纽荷尔分获重庆市名优柑橘金、银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商贸规模逐步壮大。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商品市场45个,连锁超市80个,连锁餐饮店45家,专卖店350余家,打造了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莲花池商圈和外滩市级美食特色街。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完成旅游规划15项,打造景区3个。五年共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36.5%。金融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金融机构3家,“十一五”末银行存款余额159.9亿元,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07.5亿元、25.6亿元;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3.3亿元,赔付6000万元。房地产业蒸蒸日上。2010年销售商品房43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家政、物业连锁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五年签约项目727个,协议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425.7%;落地项目597个,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327%。对口支援引进项目12个,争取无偿援助7935万元。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撤并县级机构7个,乡镇23个,撤销事业单位11个,合并9个。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计生托管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6天。优化资源配置,新县城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实施煤炭税费征收“一票制”,整顿关闭“小弱差”煤矿48个。财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43]
农业
云阳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66万元(现价)。粮食产量467500吨,油料产量9985吨,糖料产量4440吨,烟叶产量2311吨,茶叶产量240吨,水果产量36312吨。县内有林木品种66科,254种,竹类13种,其中珍稀古树33种203株。全县有林地1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53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杉树、油桐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油桐、桑树、柑桔等经济林木发展迅猛。县境代表性畜种有猪、山羊、水牛、黄牛。云阳县为重庆市生猪饲养大县。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57812吨。县境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全县有可养殖水面2000公顷,已养殖水面1500公顷,1998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
工业
现县境主要工业为制盐.建筑材料.轻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车配件制造等工业。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2028万元(现价)。县区重点工业企业有:云阳盐厂,年产食盐及工业用盐10万吨,食盐一等品率达100%。云阳县盐蕴藏量丰富,制盐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云阳县摩托车配件厂:该厂是国家行业办定点生产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专业厂家,先进企业。具有年产180万套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生产能力,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产品畅销全国22省、市,部分产品已出口。另外,还有云阳县药用胶囊厂、云阳县东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县红旗水泥厂、三峡云海药业,重友云阳饮料厂等企业。
商业外贸
1998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61万元。云阳县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猪皮、猪鬃、肠衣、绿茶、李干、兔毛、小茴、牛肉等。
金融保险
全县存贷规模略有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73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171万元。云阳县分别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设有代理处,代办和协助险种的开展和灾害理赔工作。险种分财产险和人身险2大类,25险种。1990年保险金额4.89亿元,收保险费361.24万元,赔款154.77万元,综合赔付率95.99%。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44]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45]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46]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47]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48]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8经济
十一五”期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2亿元,年均增长14%,五年翻了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38.3%,五年翻了两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2亿元,年均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33:35调整为24.4:32.6:43;“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13440元、4500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5938元、2277元。
工业经济成效喜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投资72.4亿元,年均增长73.4%;实现总产值156.1亿元、增加值62.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5%、21.7%。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企业由20家增至5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实现54.1亿元,年均增长35.4%。发展平台不断夯实。工业园A、B、C区和江口、高阳、南溪、凤鸣、盘龙、平安6个返乡创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征地拆迁1.2万亩,场平50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水、电、气等生产要素逐步配套,成功建立市级特色工业园。品牌战略步伐加快。云川、重友、王大汉、美迪生、卢山等品牌被评为市著名商标。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完成总产值142.7亿元,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5.3%。牛羊、柑橘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出栏山羊178万只、肉牛14万头,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位;建成柑橘果园17.5万亩。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企业165家,培育龙头企业86家,专业合作社360个。实施惠农政策,五年发放退耕还林、种粮直补资金7.4亿元,受惠群众20余万户。建成上坝、红狮等5个万亩粮油部市级高产示范基地,粮食年均播种面积147万亩,粮食总产210万吨,2008年、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1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云阳白山羊”地理标志申报成功,“相思”茶、“巴阳峡”脐橙、“鹭鸯”大米等被评为市名牌农产品,“凤凰”大米被评为第八届中国稻博会优质产品,红肉脐橙、纽荷尔分获重庆市名优柑橘金、银奖。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商贸规模逐步壮大。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0家,商品市场45个,连锁超市80个,连锁餐饮店45家,专卖店350余家,打造了云江大道商业中心区、莲花池商圈和外滩市级美食特色街。旅游产业较快发展。完成旅游规划15项,打造景区3个。五年共接待游客234.8万人次,实现收入3.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36.5%。金融产业快速成长。新增金融机构3家,“十一五”末银行存款余额159.9亿元,贷款余额42.5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加107.5亿元、25.6亿元;2010年实现保费收入3.3亿元,赔付6000万元。房地产业蒸蒸日上。2010年销售商品房43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家政、物业连锁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五年签约项目727个,协议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425.7%;落地项目597个,到位资金79亿元,同比增长327%。对口支援引进项目12个,争取无偿援助7935万元。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撤并县级机构7个,乡镇23个,撤销事业单位11个,合并9个。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计生托管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办件时限平均缩短3.6天。优化资源配置,新县城水务一体化改革顺利完成。实施煤炭税费征收“一票制”,整顿关闭“小弱差”煤矿48个。财政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林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49]
农业
云阳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马铃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266万元(现价)。粮食产量467500吨,油料产量9985吨,糖料产量4440吨,烟叶产量2311吨,茶叶产量240吨,水果产量36312吨。县内有林木品种66科,254种,竹类13种,其中珍稀古树33种203株。全县有林地11.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533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柏树、杉树、油桐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油桐、桑树、柑桔等经济林木发展迅猛。县境代表性畜种有猪、山羊、水牛、黄牛。云阳县为重庆市生猪饲养大县。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57812吨。县境主要渔业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全县有可养殖水面2000公顷,已养殖水面1500公顷,1998年,水产品产量3273吨。
工业
现县境主要工业为制盐.建筑材料.轻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车配件制造等工业。199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2028万元(现价)。县区重点工业企业有:云阳盐厂,年产食盐及工业用盐10万吨,食盐一等品率达100%。云阳县盐蕴藏量丰富,制盐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云阳县摩托车配件厂:该厂是国家行业办定点生产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专业厂家,先进企业。具有年产180万套摩托车曲柄连杆组合件的生产能力,其规模居全国之首。产品畅销全国22省、市,部分产品已出口。另外,还有云阳县药用胶囊厂、云阳县东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县红旗水泥厂、三峡云海药业,重友云阳饮料厂等企业。
商业外贸
1998年,全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61万元。云阳县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猪皮、猪鬃、肠衣、绿茶、李干、兔毛、小茴、牛肉等。
金融保险
全县存贷规模略有扩大,199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7383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171万元。云阳县分别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设有代理处,代办和协助险种的开展和灾害理赔工作。险种分财产险和人身险2大类,25险种。1990年保险金额4.89亿元,收保险费361.24万元,赔款154.77万元,综合赔付率95.99%。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50]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51]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52]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53]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54]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9文化
风俗
云阳民风剽悍纯朴。民众性格好结社,讲义气,重亲情,不畏权势,吃苦耐劳。服饰特点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猎装、皮夹克,女性多爱穿颜色鲜艳的皮衫、毛线衫及呢制服装。饮食特点是喜吃大米、猪肉,其菜喜爱麻、辣,有不怕辣的习性。云阳人热情好客,凡客人到家,远道者,先送上热毛巾洗脸,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烟、糖、水果,由客人选用。云阳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云阳镇,天主教分布在云阳镇、云安镇,基督教分布在路阳镇的部分村、社。
移民文化
三峡地区历来是频繁移民的地区,具有多次移民的历史。据载,先秦时期,明清时期,抗战时期,是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三个移民时期。
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巴楚之战,楚国攻占巴国,大批楚人源源移居到三峡地区,形成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潮。如是,巴楚人的共生带来了巴楚文化的交融,从云阳李家坝出土的战国墓葬器物及生活遗迹中,就发现了这种巴楚文化交融的佐证。
明清时期,爆发土王冉令贤向五子王反周战争,战乱长达数十年,三峡境内土著巴人几乎绝迹。因而,政府组织大批湖北、湖南等地人口迁入四川,也就是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与之相邻的三峡地区成为主要的迁入地。这次移民潮,更多地带来了荆楚文化,使荆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生根、开花、发展、壮大。同时,又与本土文化进一步的交汇、融合。这些可从三峡地区文化的最表层民风民俗中去发现荆楚文化交融的复合特色。
抗战时期,大批川外难民涌入抗战大后方四川,把中原、江南等地的先进文化带入四川,使三峡地区的本土文化兼收并蓄,汇纳百川,更显其内涵的博大及形式的千姿百态。值得一提的是,云阳历史上随着制盐业的兴起,不少陕西人迁入云阳,又带来陕西文化。云阳如今所称道的云阳盐文化实际上就是陕西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个性表现。
一是文艺表演。在每届移民文化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内容多有移民题材的创作节目,如文化节主题歌《虎跃龙腾》、歌舞《赤胆忠心为移民》等。在第三届移民文化节开幕式暨长江大桥通车庆典会上,演出了自创节目器乐表演唱《长江大桥赞》、《路桥之歌》,情景剧《特别报道》,舞蹈《赛龙舟》、《千红》等。从而为本土移民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是文化艺术展。“锦绣云阳”文化艺术展以摄影和图片展示云阳、介绍云阳,内容涉及面广,题材多样。
三是龙舟竞赛。库区蓄水后,高峡平湖的自然环境给传统的龙舟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第二届文化节举办的久违了20年的龙舟赛,共有17支龙舟联队参赛,408名选手参加,沿江观看人数近8万名,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乃云阳历史之最。第三届文化节举办的“交通杯”龙舟大赛,共有18支龙舟联队参赛,参赛选手达450人,场面更加壮观,气氛更加热烈,沿江两岸观众近10万。
四是登梯比赛。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的云阳新县城登云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体育健儿。每年一度的移民文化节登梯比赛,有来自上海、安徽、宁夏、辽宁、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及重庆市内各区县的中青年登山爱好者和长跑爱好者共200多人参加。它不仅活跃了云阳的体育运动,也为宣传云阳、介绍云阳提供了途径,从而提升了云阳的知名度。[55]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56]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57]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58]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59]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10教育
云阳县企事业单位中共有科技人员1.31万人,其中,应聘任职的高级职称109人,中级职称2176人。乡镇企业中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890人。云阳县有科研机构2个。1990-1995年,科研项目有《利用太阳能和热烘炉两用挂面烘房》、《92-94川东南小麦低产气象成因及改造对策研究》、《肉用山羊增产配套技术》分别获得万县行署、万县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98年,云阳县共有学校788所,在校学生1565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小学毕业升学率98.7%。
2008年4月,云阳县普通高中学校校点15所,7所高中(云阳中学、云阳外国语中学、双江中学、江口中学、凤鸣中学、高阳中学、南溪中学),4所附设高中(养鹿、红狮、云师、成人中专),3所民办高中(平湖、博文、顺桥),职教中心。2006年实现高一招收新生6785人,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43.7%,比05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云阳县高中在校生16964人(高一6795人、高二5615人、高三4554人),高中教学班250个,高中学生万人平131人。现有高中教师8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占高中教师总数的17%;具有本科学历的623人,达标率87%;市级骨干教师高中有7人,特级教师3人。多年来,我们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科研,强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录取人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6九年累计上线达12632人,高考上线率上升到2006年的87%。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60]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61]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62]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63]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11旅游
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名冠华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1000多件历史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为抵御元军而修建的军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庆市现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云阳县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便有“凤山春色”、“龙川夜涛”、“山崖滴翠”等“云安八景”而名扬蜀东;江南龙缸、龙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笋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于一身,是一处尚未开发的自然生态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处女地,是观光、探险、科考、狩猎、漂流、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园、轿顶山自然风景区古木葱茂、鸟鸣猿啼、怪石林立,为绝佳休闲避暑胜地。三峡水库形成后,还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处,1—5平方公里的湖泊3处,小岛和半岛50余处,一派湖光山色,将是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区。[64]
景点
云阳县名胜古迹主要有:张桓侯庙(张飞庙)、龙缸风景区、龙脊岭公园、龙脊石、盘石城、下岩寺、长滩河风景区、大安洞、万步梯、高阳湖、栖霞宫等。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1980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位于长江南岸,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三国时期为纪念张飞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其碑林石刻,在长江中上游颇赋盛名。龙脊石: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2007年12月5日,云阳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云阳新县城]
云阳新县城是三峡库区搬迁试点县城,被各级领导认为搬得最好、最为成功的县城,县城后依巍巍磐石城,前俯滔滔长江水,夹两江之利,兼有“山城”、“江城”之美誉。云阳凝聚了厚重的古巴渝地方文化、盐文化和古今移民文化。
[张桓侯庙]
又名张飞庙。“巴蜀胜景”、“文藻圣地”张桓侯庙,于1700年前为纪念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庙宇雄踞在长江南岸的巨崖之上,背负浓荫蔽日、万木葱茏的凤凰山、琵琶山,依山取势,层层叠起,殿宇巍峨,气势恢宏,朱楼碧瓦倒映江流,火珠鸱尾直接蓝天,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4个大字高悬在面江庙壁上,更增添了庙宇庄严、肃穆的气势。
[龙脊石]
位于云阳城东约0.5公里的长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长200米,宽10米。龙脊石为古今县人游冶之处,石上古人刻有隶、篆、楷、草等字体的书法、古诗词达170于处。由于三峡工程导致原址淹没,其“克隆”版龙脊石题刻建在云阳县磐石城下三峡文物园内。
[云阳彭氏宗祠]
又名彭家楼子。位于云阳县里市乡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清同治三年(1864)建。该祠坐西向东,复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由门厅、享殿、耳房、厢房、高楼及四角炮楼组成。高楼居两院正中,正方形平面布局,木结构九级楼阁式,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下六层四周石砌墙体,面阔、进深均为10.5米,全楼通高35米。彭氏宗祠是祠堂与坞堡结合的群体建筑,集祭祀、防护、住宿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祠内现存近代国内著名书画家彭聚星书画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和造型艺术的重要文物史料。
[龙缸]
享有“天下第一缸”美誉的龙缸位于距云阳县城80公里处的清水境内,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竖井。其状为一罕见的环形天坑,形似水缸。龙缸口椭圆,口下有一约两丈长的天然条石平伸入内,宽约尺余,可于此俯伏窥视坑内特异景物。缸壁上部藤萝覆盖,野花点缀;下则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向坑内投石,需数十秒钟方能听到回声。坑内似有小动物奔突其间;并有鸟往还,其名飞虎,翅利如刀锋。传说曾有人用粗麻绳下吊至半壁,飞虎袭击,绳断人亡。
地方特产
云阳境内名优产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蔈草牛肉干、恒顺老醋、硅盐等。其中桐油产量居全国产地之首,年产量4000吨。清朝末年,云阳桐油即出口国外。精炼桐油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经上海、天津等口岸销往东南亚及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多次受到国家外贸部、商业部表彰。另外云阳还是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其山羊板皮板张大、韧性强、毛孔细。远销俄罗斯、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次荣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优质产品奖。
黑芝麻
云阳县是芝麻生产主产区,具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种植芝麻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好。云阳黑芝麻尤其独具特色,是传统优质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常年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总产量约30万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为一种黑色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云阳黑芝麻质优价廉,市场供不应求。
云阳黑芝麻营养品质和商品价值均佳,其籽粒光滑乌黑,营养丰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质21.9克(高于鸡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饱和亚麻油酸达50%,钙、磷、铁和维生素B、E、F等物质含量也较丰富,具有防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贫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状动脉硬化等症和美容作用,是人们食药兼用的滋补强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饼粕可生产黑芝麻酱、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产品,发展黑芝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米
云阳县发展优质稻条件优越,以大阳乡鸡鸣村为中心,包括大阳、新阳、塔棚、双土、长洪、路阳等六个乡镇,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区有稻田面积5万多亩,占云阳县稻田面积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该稻区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时,水稻灌浆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强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温度偏低,日均温度240C左右,昼夜温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是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的主产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鸡鸣优质大米米粒细长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质达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米饭湿润有光泽,柔软可口,冷不硬,软不粘,清香味浓,很受消费者青睐。大阳乡鸡鸣村生产的大米历史上曾是有名的贡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为发挥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该县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的优质稻发展格局,拟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引进优质大米加工设备,注册"鸡鸣"牌优质大米商标,年产优质米1000万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庆市传统名茶,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末年,民间相传为古时秀才因思念远方情人创此茶而得名。产地东与云烟变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风雪于境外。境内山高谷深,溪川环流;植被丰茂,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多雾,土壤肥沃富硒。
沿袭至今的相思茶,其传统工艺于春分前后采山间野生茶树幼嫩芽叶经杀青、揉汗、发捻、搓条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动、秀丽雅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内质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带山野木叶清香,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一九九0年被评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过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农牧厅的质量复查。一九九二年获"三峡十佳"名标称号。一九九九年获重庆市"三峡杯"优质茶称号,现注册商标"江上风清"(注册号1522600)。
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阳县知名的地方特产,以糯米、桃仁、白糖、饴糖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阳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为桃片糕,又名八宝糕,清朝光绪年间,瑞兰斋成为以生产桃片糕为主闻名于县内外的大斋铺。
云阳县前进食品厂专业从事桃片糕生产,该厂坚持以质取胜的宗旨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办厂方针,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食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不遗余力推陈出新,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瑞兰斋"和"王大汉"系列桃片糕。王大汉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拢、展得开、点得燃,曾获得1994年国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双新博览会金奖,并获原万县市"消费者喜爱商品"
2011年7月31日获“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云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相东精制粉丝
相东精制粉丝系用薯类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东精制粉丝厂由云阳县路阳镇中和村11组农民李相东,于1998年投资20余万元兴办的一个个体农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5.5亩,交通方便,水质较好,粉丝质量好。年产粉丝1600吨,其中精粉丝600吨、中等粉丝600吨、粗粉丝400吨。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开县、巫溪等地。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65]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66]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67]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12著名人物
李远,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进士及第,历任忠(今四川忠县)、建(今福建建瓯)、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诗人收入《全唐诗》、《全唐文》。[68]
辛寅逊,生卒年代不详,约880-974年间在世。逊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博学善文。曾任后蜀简州刺史、翰林学士,为中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的作者。归顺北宋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镇国行军司马。曾参与撰修《前蜀书》,并著有《王氏开国记》等书。
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今九龙乡人。1890年任黑龙江营务处总理,在与沙俄侵略军交涉中,"争誓死以报国",为使边境民众免遭屠杀和维护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勋。1903年12月,被慈禧召见,擢升为道员并加封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宁寺受戒,皈依佛门。1930年在上海病逝。[69]
凃凤书(1874-1940),字子厚,今双江镇人。清光绪三十九年(1903年)中举,历任县立中高合校校长、黑龙江龙江府知府、黑龙江提学司提学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龙江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北洋军阀执政时,曾任国务院秘书,国务院参议、国史编纂处处长。北洋军阀垮台后,返乡归隐。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诗传世。晚年筹资出版民国《云阳县志》。[70]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代代墨客骚人为云阳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和美丽的传说。早在唐宋时期,云阳的文人遗迹便冠于列县,名扬蜀东。其中,王维的《燕子龛》之诗,字字珠玑;杜甫一曲《杜鹃》诗叫万山啼血。更有三苏的“留题”光耀后世,陆游的《忆昔》流传千古。云阳地灵人杰,历代英才俊彦辈出。有彭聚星、涂凤书、龙潜、陶德悦、张苏、刘淑芳、王克芬这样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有扶嘉、张荣廷、陶正帮这样勇于开拓的创业者、企业家;有邬宗岳、屈银华这样勇攀高峰的登山英雄。地下党员刘孟伉是川东著名的革命战士,是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诗人和篆刻家,有学者誉赞他“印诗书三绝,文武艺一家”。革命烈士彭咏梧系云阳县红狮人(《红岩》江姐丈夫),为了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彭咏梧烈士,原云阳县红狮小学更名为咏梧小学,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蒲荣祥、王仁银、吴克纯、蓝伯庄、贺兆言、刘代坤、徐泽贵等一批将军和特级战斗英雄。
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联合会主席、世界华人投资联合会主席吴启万,出生于云阳龙角。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云阳籍地师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近100人,科学家、学者、教授、作家、艺术家等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500人。
更多阅读
云阳龙缸游记 云阳龙缸的作文
在云阳清水土家族乡,有一个神秘的深坑,四壁陡峭,当地人都称作龙缸。龙缸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椭圆,长轴距离304-326米、短轴距离178-183米,深度达335米。这一深度位居我国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天坑的坑壁近于90度,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
丁云生:重疾险之父倾谈丁氏销售七大武器
连续100天每天1张重疾险的记录!震撼吗?中国重疾险之父丁云生即将做客《专家有约》。丁云生曾是北京市一位很有名的心脏外科医生,他是如何成为一名最高級的保险营销超人?其秘密是什么呢?10月19日(周三)晚上丁老师会为您分享重疾险方面的案
望江县香茗山游记 香茗山规划
太湖朴初中学 潘传盛前天16:33 上传下载附件 (592.71 KB)望江县香茗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这是毛泽东主席在阔别几十年后重返井冈山时写下的诗句。今天,我也仿伟人说一句“久有凌云志,重上香茗山”来聊发我故地重游的感慨!7月3
“被降温”的中国式天气预报 - 茶余饭后 - 云阳论坛 云阳人家
“被降温”的中国式天气预报“被降温”的中国式天气预报 下载 (77.83 KB)2010-8-21 14:31 下载 (72.8 KB)2010-8-21 14:317月以来,中国多个地区持续罕见高温天气,在室外随便一个路面井盖都能“煎鸡蛋”的情况下,天气预
黑云一键重装系统 一键重装系统win7
黑云一键重装系统----雨林木风版 点击:[19319]次系统名称:黑云一键重装系统----雨林木风版系统大小:668 MB运行环境:Windows系统软件语言:简体中文封装类型:GHOST封装发布日期:2011-08-24迅雷高速下载迅雷高速下载迅雷高速下载迅雷高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