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南靖塔下村
塔下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离书洋15公里。走进塔下,迎面而来的是一条小溪,它从峡谷中蜿蜒穿出,小溪两岸建有各式土楼,每隔不远就有一条小石桥跨越两岸,岸边是青青的杏树,与土楼倒影在水中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的美景。塔下其实并无塔,只是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于是塔下就成了村名。
这里现有300多户人家,为元末明初张姓入闽始祖张化孙派下九代孙小一郎偕妣华一娘的后裔。他们先由永定金沙蕉坑迁广东大埔,又迁至紧邻永定的马头背张屋坪。后移居平和小溪打铁,生二子,小一郎和长子留居小溪,华一娘携次子光绍迁回张屋坪,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肇基塔下。塔下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
村中有很多年代久远的各种土楼,年龄由几百到几十年,以不同建筑风格静静的屹立着。穿过这些老房子,在村东面山坡为肇基始祖原住地。张姓族人为敬奉先祖,弘扬祖德,于明朝后期在此建造了“张氏家庙”——“德远堂”。这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家庙前是一个半圆形池塘,塘中庙宇疏影,池塘两侧石坪上耸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这是塔下从九世开创凡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立石龙旗杆。每根旗杆上都阴镌姓名、世次、官衔品位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绝观。
家庙后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地毯。草地连着一片葱郁的风水林,树林随着山峰向上延伸,风吹林涛,直入云天。
登上山,可见塔下村全景:小河呈S形穿村而过,两头各有圆形土楼遥相呼应,酷似“八卦太极”。
塔下土楼从明代崇祯4年所建的第一座福兴楼至今,已陆续建造47座。在世人眼里土楼已经成了客家人的典型家园,见证着飘泊他乡的客家人所经历的岁月沧桑。楼前屋后铺就的卵石小径,被几百年先人们的足迹磨得圆润,闪出柔和的光泽。还有溪流上建造了11座钢筋水泥石拱桥,把30米宽的溪流两岸衣带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