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虎头山上(哎),迎着朝阳放声歌唱……”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和天津市作协的老师们登上了大寨虎头山,看着满山的青松翠柏我似乎有些陌生却又完全熟悉,想起了昨日的人文,开启了尘封30多年的记忆……
大寨,这个曾经出现在世界地图上的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山村,曾经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多少人唱着“学习大寨赶大寨”在成长,又有多少人在大寨留下了像朝圣者一样的足迹。在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出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寨成了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那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参观大寨的人们络绎不绝,日客流量上万人次。大寨人“三不要、三不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传遍了祖国大地。让大寨人引以为自豪的是,周总理3次来大寨,为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让大寨人永远不能忘怀的故事。
![我站在虎头山上…… 歌曲我站在虎头山上](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44739t01fa912a6f382f56ca.jpg)
周总理第一次去大寨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那时我还是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周总理要来大寨了。”人们奔走相告,“总理坐直升飞机来,落在留庄河滩。”霎那间全县城的人都涌向留庄河滩,平时一片荒凉的干河滩热闹起来,我是怎么跑去的都不记得了。当总理坐的直升飞机降落的时候,巨大的螺旋桨,煽起了浓浓的黄土。透过黄土看到总理走下飞机,和蔼的向人们挥手,那一幕在我的记忆里成了定格。后来我有幸在大寨展览馆工作了5年。
今天,当我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来到大寨,看到昔日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已经变成了森林公园,当年在县城里的大寨展览馆挪到了山上。旅游的人们又像当年一样络绎不绝,人们想看看改革开放后的大寨。在陈永贵故居里,看到了他的孙女签名售出的《大寨》一书,正是和我同去的天津作家谭成健所著。看着陈永贵的墓碑,想着这位唯一挣工分的副总理的特殊经历,正像谭成健书里写的:“在这里,你可以读懂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可以使你深思,可以使你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