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 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法国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两起情杀案。它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小说,描绘了王政复辟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这部作品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卷,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直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
《红与黑》的突出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主人公于连的形象,只要是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不可能把小说中人物的个性赶出自己的脑海,特别是主人公于连的性格特征。在读这本书时,我真的不得不被作者对任务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深刻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每一次读完几章就会不断的去思索,去构思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每一次读完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希望一口气就把它读完;每一次读完我都想直接翻到最后去看结局,却怎么看都看不懂。就这样萦绕在我的脑际,知道这几天把它看完,感觉就像是品茶,那样耐人寻味……
阅读完这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也是人物的描写,尤其是对人物的心里描写,写得是那么生动,那么细致,淋漓尽致的刻画让人叹为观止,所以在此就决定写小说主人公于连的形象。
一、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历了反抗这样的变化。出入社会的于连,就像一个小孩,对贵族的生活充满了羡慕,向往。但由于出身卑微,从小被父亲索雷尔视为累赘,甚至认为他父亲认为他是短命的。受过谢朗神父和拿破仑退休军医的熏陶,有较多的平民意识和自尊心,虽然地位低下,贫穷,但并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不仅不愿受到别人的恩赐,更无法忍受市长的训斥和蔑视。当他由于和德·瑞那夫人她们散步而没有教小孩读书被市长怒骂时竟还嘴,要知道这行为是任何处于法国最底层的人都不敢做的;当他凝望着雄鹰的展翅飞翔的动作与安详时不禁羡慕不已,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这样飞黄腾达;当他被邀请去做市长家孩子的家庭教师时(这是何等的荣耀),他不但不高兴,反而很烦闷,因为他不想做别人的仆人,更厌恶和仆人一起吃饭。
二、虚伪、怯懦、妥协
19岁那年,他在市长德·瑞那家当家教老师,因与市长夫人有暧昧关系被迫离开小城,进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在那里,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他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弥天大罪,能说会道也是罪状,于是他为了想融入到那些修士当中去,就试图装出一副伪善的姿态,低眉下眼、装疯卖傻。也正是在这里,他逐渐地认识到社会的丑恶,并决心伪言矫行、忍辱负重,用两面派手法对抗社会。当他进入巴黎以后,于连为了往上爬,他攀龙附凤,煞费苦心地博得侯爵小姐的爱情,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甚至参加黑会,出卖灵魂。
三、敢于面对现实
他敢于直面人生,向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壁垒发起冲击,无疑更具英雄气概。这一点在他的爱情道路上也有体现。他的爱情道路也是他小资产阶级个人反抗道路。不论在与德·瑞那夫人,还是与玛蒂尔德小姐的恋爱中,于连身上的“公民的热情”,即他作为一个平民青年要求在恋爱和婚姻上获得平等地位的热情,都远远超过恋人的柔情。他第一次追求德·瑞那夫人,或者出于他平民的“责任”,或者因为要减轻她对他这个刚离开锯木厂的可怜工人十之八九会有的“轻蔑”。他要博取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是想证明平民子弟的他比贵族的公子哥们更有被爱的价值。这种平民青年的自尊心、进取心,乃是时代给他的爱情生活打下的烙印。
四、有骨气、勇敢、进取
浅谈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 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
他从于连的整个奋斗过程来看,他为实现自己的幻想,靠的是自己出众的才能和顽强奋斗,而不是他人的施舍。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是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他所追求的是靠自己的力量赢得的。他曾先后拒绝市长夫人、木尔侯爵的钱财,靠着他的高傲和才能,征服了市长夫人和侯爵女儿。他不需怜悯,也不容玷污爱情,而希望像拿破仑那样靠个人的力量和奋斗来取得功名。他争的是骨气而非虚荣。正是为了雄心和骨气,他才给自己规定了反抗上层社会的责任。
他是个“性格分裂”的人物。他是自爱、自尊、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弱、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
当他飘飘然的陶醉在金钱美女之中,愿为给他勋章的政府肝脑涂地。最终,当他直至进入监狱里,才深刻的反省了自己,同时也认清了社会的本质,最终为了逃离这肮脏的社会选择了死,决心与上流社会决裂。

笔者:周树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564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浅谈司汤达《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形象 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为网友人善被狗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