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看凤凰新闻说“美国主持人研究中国爆米花机,穿防爆服、架防弹玻璃”。读后不禁哑然失笑,这美国佬也太夸张了。
这不禁使我想起儿时老家“崩棒子花(老家玉米被称作棒子)”的情景。80年代初期的农村,家家贫困,农村孩子的零食稀缺,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棒子花”让我记忆深刻。
当推着两边放了“崩棒子花”家伙的师傅进村后,只要喊上一嗓子,稍候便会有玩童过来,一个、两个、三个、不一会就会围上一圈。师傅便放下车子,卸下家伙,将现在被称作神器的东西放在点燃的炉子上。
不一会就会有架不住孩子软磨硬泡的家长,用瓷缸端了满满一缸子玉米,另带一簸箕,还有欢快跳跃的孩童来“崩棒子花”了。
这时候师傅会打开神器的顶盖,将玉米倒进去,用工具将上盖拧紧压实了,放倒在炉子上,将火烧旺。同时摇动机器,使里面的玉米受热均匀。一般也就十几分钟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师傅会拿出一个袋子,将“神器”口端对准袋口,然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了,怕响的孩子们有的远远跑开,有的双手捂了耳朵,有的做好了争捡棒子花的准备。“嘭”的一声后,孩子们便沸腾了,在一团团热气中便荡漾了一个个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这样的情景如在昨日,现在制作爆米花的工艺越来越先进,原料也多种多样,口味也多了起来。可总感觉少了当年那种期望和等待的乐趣。如今,简单的爆米花制作过程竟让美国佬“如临大敌”,原始的爆米花机被现在的年轻人称作“神器”,相信有过相同经历的人见面谈到这些会相视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