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解决给孩子充分自由和让孩子遵守纪律的矛盾 遵守党的纪律

目 录

美国优秀教师给家长的十大建议

[推荐]训练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P1

[推荐]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手段P2

[推荐]教会孩子学会关爱父母P3

[推荐]教会孩子遵守纪律P5

别让坏习惯毁掉孩子的未来P5

一片冰心在玉壶——如何指导孩子遵守纪律?P6

表扬的魅力P7

无声的交流P7

你是最遵守纪律的,而青蛙是最不遵守纪律的P7

怎样让孩子遵守纪律P8

怎样才能使孩子遵守纪律P9

家长困惑篇之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P10

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P11

如果孩子不能主动遵守课堂纪律,该怎么解决呢?P12

日志正文. 对于如何解决给孩子充分自由和让孩子遵守纪律的矛盾P12

小孩8岁了,很多字发音不准.上课也经常不懂得遵守纪律,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P14

凤凰网时尚 >凤凰亲子 >儿教> 正文

美国优秀教师给家长的十大建议(1/11)2012-05-0908:23

最近,美国州一级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推荐]训练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发表于2006-4-17只看该作者

有的家长会问,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接受纪律训练吗?孩子的纪律是什么?

  纪律是成功的保证,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纪律是为适应家庭、集体以及社会需求而制定的,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制订纪律的目的,不是剥夺孩子的自由,而是为了在自我克制方面向孩子提供正确的途径。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有自由,以便能用自己的方法学会各种事物,但他还不懂得克制自己的不正确行为,因此,如果不给他制订规定,他就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今后在与他人相处时将会出现问题。为了孩子自身的安全,规定一定的守则是必要的,如不能玩火柴,不能触摸电插头,不能玩刀剪,不能从高处往下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不能打人、骂人。现在该洗澡了,现在该吃饭了,吃饭时不能玩等等,这就是孩子的纪律。

守纪律是从小培养的,制订一些规矩,使孩子按规矩要求去做,使他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小就懂得按规矩办事,为长大做个守纪律、有礼貌的好孩子打下基础。

[推荐]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手段发表于 2007-3-6只看该作者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是社会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经常抓住机会教会孩子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将有助于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在孩子们感到烦躁时,可通过读书、写日记、交谈等方式改变心境,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去绿茵大道散步,到风景秀丽的野外欣赏大自然风光等;在孩子非常兴奋的状态下,也要引导孩子尽力保持冷静并学会与友人分享快乐。
  调节情绪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积极情绪的培养――将儿童的各种活动与积极情绪体现相结合,发展高级情感;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孩子善于摆脱不良情绪;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挫折,不要惧怕挫折,不要逃避挫折,不要在挫折面前颓废、绝望,不要守着挫折不放;此外,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教会孩子学会关爱父母发表于 2005-3-31只看该作者

猴年即将过去,金鸡赶来报晓。又一个新春佳节就要来到了,在欢天喜地迎春节的日子里,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为自己的宝宝买了新衣服、新玩具和吃的用的一大堆礼物,足以见父母浓浓的亲情之爱。可是当我们给孩子博大的爱心与亲情的时候,想没想到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考虑没考虑如何教给他们懂得亲情、学会关爱别人?

来自父母的亲情之爱本是天然而成,不需要回报的。子女爱父母也是与生俱来,天经地义的。可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躺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缺少了爱心和孝心,只爱自己,不爱父母,更不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这不得不让人们反思,父母对子女的爱到底缺失了什么?

爱需要怎样表达

有人说,在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要紧的是教给年轻的父母如何去爱孩子,进而让孩子学会怎样爱父母。的确,不少初为人之父母者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有的一味溺爱,有的仍信奉打骂即爱。事实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同于母鸡之爱,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

在中国生活了5年多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方大为,曾花了大量的时间了解一些中国朋友的家庭,发现中美两国的父母在表达感情及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父母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的话多是含蓄、间接的,很少听到他们对孩子说“我爱你”、“我想念你”之类的话。他们也不太习惯用亲吻或拥抱来表达对小孩的关爱。而美国父母恰恰相反,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行动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同时还经常热情洋溢地称赞孩子,夸奖孩子:“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漂亮的小伙子(小姑娘)。”

  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或许也是我们很多人长大成为父母后不会表达爱的原因。于是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出现了虽少有语言来表达爱意,却不乏用大量高级的食物、玩具宠爱孩子的父母。这种育儿方式如不及时纠正,那将是民族下一代的悲哀。

  教孩子学会爱,父母先要给予孩子爱,并把渗透在生活中每时每刻的爱意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同身受,铭记在心,伴随其成长。

  爱不需要理由

  父母爱孩子不需要理由。然而,爱孩子与教育子女同样需要学问。不是吗?当你在为宝宝喂奶、洗尿布时,在聆听孩子咿呀学语、背诵儿歌时,在牵着孩子的小手逛公园、散步时,甚至半夜起身为孩子掖好被角时,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都包含着对孩子的关爱。问题是你意识里有没有一根弦,重视不重视适时表达爱、传递爱。生活中常看见彼此相反的做法:

  镜头之一:炎热的夏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宝宝去市场买菜,顺便给宝宝买了一根冰棍。宝宝咬了一口说:“真甜!妈妈你尝尝可凉快了。”少妇说:“你吃吧,妈妈不热。”“不,你脸上有好多汗呀,就吃一口吧。”宝宝举着冰棍恳求道。“宝宝真懂事,知道心疼人了。好吧,妈妈就吃一口。”少妇蹲下身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冰棍,母子俩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

  镜头之二:一位妈妈给3岁的儿子买了盒新鲜的曲奇饼。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爸爸走过来说:“什么好吃的?让我尝一尝。”儿子按住盒子盖,嘟囔着:“不给,不给。”“小东西,别这么自私,给一块。”爸爸故意从盒中抢了一块曲奇咬了一口。结果儿子大哭起来,非要爸爸把饼干吐出来不可。妈妈连忙跑过来哄着:“宝贝别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们打爸爸。”儿子大叫着:“坏爸爸!坏爸爸!”最后在爸爸连声的“我认罪”中,儿子才破涕为笑。

  这位两位妈妈的做法可谓对比鲜明。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幼儿最初并不自私,许多时候当孩子要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时,多数父母会说:“我不吃,宝宝自己吃吧。”熟知就是这句话把孩子萌发的那点爱心给抹杀掉了。记住你接受孩子给的食物,让他从小学会与人分享,是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同情心的最简单方法。切不可纵容孩子吃独食的行为。

  镜头之三:妈妈为妞妞削苹果时,不小心划破了手,鲜血顺着手指流下。两岁的妞妞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妈妈说:“快把你的手绢给妈妈按住伤口。”然后找来创口贴包住手指。妞妞小声问:“妈妈疼吗?”妈妈说:“很疼的。妞妞可不能拿刀,会切手的。”妞妞懂事地点点头,妈妈又不失时机地请求:“乖孩子来给妈妈吹吹。”妞妞噘起小嘴一边轻轻地吹,一边说:“别怕,吹吹就不疼了。”

  镜头之四:爸爸病了躺在床上,5岁的杨扬走过来说:“爸爸你难受吗?我给你倒杯水吧?”“去一边玩去。别烦我。”爸爸没好脸地说。妈妈也过来拉杨扬,“快到客厅看电视去,别叫爸爸传染你了。”吃饭时,杨杨说:“我给爸爸端碗粥吧。”“别了,你哪端得了?你爸不饿,你先吃。一会儿电视还有动画片呢。”妈妈几句话就把儿子哄到饭桌前。母子俩不再理会屋里的病人,自顾自地吃起饭来。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其实一岁前的婴儿就有情感反应,别人哭他会随着一起哭;一两岁的幼儿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了想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这是爱心先天的自然流露。可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他们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因此,父母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助于培养孩子爱心的机会,时刻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去关爱别人。

  镜头之五:爸爸下班到幼儿园接儿子回家。他抱着儿子边走边说:“要过年了,今天我们单位大扫除。”儿子问:“什么是大扫除?”“就是扫地、擦桌椅、擦玻璃、倒垃圾。”爸爸解释着。“那爸爸累不累呀?”儿子又问。“当然累了,腰酸背疼的。”爸爸故意夸张地说。两岁的儿子扭动着身子:“放我下来,我自己走。”爸爸放开手,儿子迈开双腿走起来,还大声说:“看,我会走,我不累!”

  镜头之六:星期天,王女士偏头痛犯了,就让丈夫带女儿去逛公园,自己好在家休息休息。刚刚临近中午,父女俩就回来了。5岁的女儿撒着娇地扑向妈妈:“我饿了,给我做好吃的饭。”爸爸劝道:“妈妈病了,我来给你做鸡蛋方便面。”“不。我要吃妈妈做的瘦肉皮蛋粥和葱花饼。”女儿不依不饶。王女士硬挺着起身说:“宝贝别着急,妈妈这就给你做。”爸爸这边训斥孩子,那边埋怨妻子:“你这是何苦呢,又饿不着她。”王女士见女儿咧嘴要哭,连忙说:“宝贝不要哭,妈妈最愿意给你做饭了,你爱吃的瘦肉皮蛋粥和葱花饼马上就做好。”

  现实中有些父母尽管自身有许多生活艰辛和身体病痛,但他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掩饰,错以为这是爱孩子,却不知在害了孩子。生活中有苦才有乐,家长不要刻意去掩饰生活的另一面,而应让孩子从小学会分担你的痛苦艰辛,理解生活的不易,长大后他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以真诚之心关爱别人。

  教会孩子懂得亲情

  某幼儿园有次调查了解到,中班的一百多名幼儿在家中吃东西时,常常想不到父母的占一半以上;而对父母没有礼貌、任性、发脾气的占到三分之二还多。是孩子不懂得爱父母,还是我们没有教给他们感悟亲情?教孩子懂得爱的过程,也是亲子之间的相互沟通学习。当你喂宝宝食物时,说一句:“好香,给妈妈尝尝好吗?”通常孩子会举起小勺送过来。你吃一口,对他表示赞许,这些言行会告诉孩子,妈妈把好吃的先给我吃是爱我,好吃的要大家分享。

  爱心和善良的品质,是孩子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父母是爱心的播种者,父母所做的一切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从父母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具体可以有这样一些做法:

  1.用玩具启迪爱心

  爱心和亲情的培养要从细小的事做起。比如:引导几个月大的宝宝和身边的绒毛狗狗、布娃娃做亲密的朋友,用友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如果孩子乱扔布娃娃,劝阻他:“看,你把娃娃摔疼了,快给它揉揉。”如果孩子大声叫嚷,制止说:“小声音一点儿,别把小狗狗吵醒了。”孩子长大些了,带他去亲近小动物,听小鸟唱歌,给小鱼喂食;告诉他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它们。孩子的爱心在这样的情境中会不断萌发壮大。

  2.好东西大家分享

  家庭中要建立好东西大家分享的氛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样,吃饭时主动给长辈夹菜,遇到高兴的事讲出来全家一起分享快乐,有了喜事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左邻右舍遇到困难伸出援助之手;鼓励孩子好吃的、新玩具拿给小朋友一起吃、共同玩,等等。有了这样充满爱心和亲情的环境,孩子就能从最初的行为模仿到一点点强化,最终塑造一颗宽容、谦让的爱心。

  3.多交流沟通感情

  家庭中爱心和亲情要靠父母精心营造。父母要用爱熏陶孩子的心灵,就应该多关心和尊重孩子,说话要温柔体贴,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多给孩子讲互助友爱、善良战胜邪恶的童话故事,让浓浓的爱意渗透到家庭的每个角落。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要充满爱心,经常把“谢谢你为我做的××事”、“我真为你高兴”、“你辛苦了,歇一会儿吧”、“不要着急,我来帮助你”等礼貌语言挂在嘴边。夫妻之间相互相关爱、体贴,尊重和孝敬长辈,过生日、遇年节送个小礼物等。带孩子买玩具或衣物时,和他商量:“咱们给爸爸(妈妈)也买一件。给他(她)个惊喜。”所有这些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催化剂。

  4.家中的事彼此分担

  不要让孩子在家中当特殊人物,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中的事物,不劳动者不得食。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摆放碗筷、摘菜叶、洗手绢等。在孩子稍大些时,还可以让他分担相对重要的家务,既让他获得成功感,又使他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和养育之情,体会到爱是需要付出的。

  儿童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爱心和亲情,便会收获友爱、尊重、宽容和同情。正因此,父母从小给孩子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比给他任何财富都强。

[推荐]教会孩子遵守纪律发表于 2007-5-14 10:3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将来他总要进入学校,步入社会,不管在哪里都会有纪律的约束。两岁半的小儿已经很喜欢与周围小朋友玩耍,初步具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懂得对与不对了,这时是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时机。

首先要学习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和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节日里一家人聚会吃饭,饭菜已经上桌,要等人齐了开饭,小儿很可能不愿意等,想自己先抓吃某些喜欢的食物,这时候就要告诉他应该等一等的道理,并且可以让他帮忙请长辈们入座,他一定会很乐意去做。在如,在游乐园中玩滑梯、坐碰碰车、坐飞机等都要排队等待,有些还要站很长的队买票,这时就要教导小儿不能自己想玩就挤到前面去,要排队等候,排到时再玩才会更能感受到玩的快乐。慢慢地小儿会懂得凡事都要需要遵循的规矩,在集体和社会中要遵守纪律,比如在幼儿园要做到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遵守游戏的规则,听老师的话。

靠纪律的约束可以养成小儿良好的习惯,也是对小儿性格培养不可缺少的一步。

别让坏习惯毁掉孩子的未来2011-01-10来源:安阳市汇佳幼儿园赵玲

对于父母来说,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性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习惯。这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从何入手呢?
一、关注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不悦、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大人喜欢的,他就会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第一次”来教育孩子。
二、关注孩子的细节行为
如果孩子在家拿了一件并不值钱的东西在玩,结果弄坏了,你应该毫不留情的训斥他,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件鸡毛蒜皮的事,如果经常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的。
三、把孩子的习惯管理起来
这点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好习惯的养成由13个条件来“管理”,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和谦逊,这是做人的13种美德,当然了,这些美德是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共同协作教育孩子的,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让坏习惯远离我们的世界,共同创造美好未来。加油!

孩子教育系列讲座之十九:大雪篇

一片冰心在玉壶——如何指导孩子遵守纪律?学校的老师和我都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到可疑的水域游泳,我家小刚就不去游了,却受到了一些同学的嘲笑。不久前,有一天下午上课的时候,同学“小孙猴”一直没来。后来,有人来通知学校,原来,他和同学中午去窑坑野泳,水草缠住了“小孙猴”的腿,他怎么也摆弄不开,而且直往下沉;跟他一起下水的同学吓得哇哇大叫“救命”,过路的几个农民跑过去救他们,都没能把他救活。如何指导孩子遵守纪律?

家庭教育中,应该告诉孩子遵守纪律。例如,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线,一定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坐公共汽车时,一定不要把头和胳膊伸出窗外。坐火车时,一定不能朝窗外扔东西。跟同学闹着玩时,一定不要踢打到他的要害部位。上学不能迟到,上课不随便讲话。这些小道理一方面有利于孩子正确地理解勇敢与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不要认为遵守交通规则是小事情。每年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25万人以上。自汽车问世以来,全球死于车祸者已达3200余万人。以北京市为例,每年事故死亡的人中与行人有关的占20%,其主要原因就是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
在2003年河北省的高考中,一位考生在答题之余,在卷面上上画了一幅漫画像,并且注明,画的是他丑陋的数学老师,为此,该生数学高考成绩被扣30分。也有一个小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在试卷背面画了一幅画,被扣10分,家长好象遇到了千古奇冤。其实,本来就有规定,在试卷上写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应为零分,判卷教师其实是手下留情的。现在又不是“白卷英雄”时代,现在要靠真功夫取得好成绩。大凡做一件事,就应该当是一件事。既然参加考试,就说明你愿意纳入这个体制,那就不要节外生枝地做小动作。做小动作在舆论上是不支持的,在效果上是不成功的,在规矩上是不许可的,在道德上是不体面的。
改革开放,中国终于走上正路,越来越重视法制、规则。形式规则可能是现代社会最本质的特征。例如高考,肯定是需要改进的,但这不能得出否认形式规则的结论。一个学生,成了高考的失败者,这不丢脸,全国同年龄人中上大学者不到20%,有什么丢脸的?如果他因此攻击高考制度一无是处,要彻底否定,说高考状元比自己差远了,要做张铁生第二,不应该考试,应该推荐,成为一个美化自己失败的失败者,这就十分丢脸了。如果任何失败都反而让这个人取得道德优势的话,今后他必然会如愿取得越来越多的失败。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形式规则”极为重要。所谓的形式规则,它对所有人是一视同仁的。比如,只有高考上分数线的人,才可能上大学。这句话是形式规则。而“只有高考上分数线的人,才可能上大学,但出身高级干部家庭的子女或交100万元钱的除外”,这样的话,明显地对某些出身的人有利,而对其他出身的人不利,它就不是形式规则,并不能构筑社会的公平,而只能造成更多的不公平。
某些小学生由于年岁小,自制力差,往往不能遵守学校严格的作息制度,会出现迟到的现象。这种现象怎样解决,常常给父母带来一些麻烦。
一些家长用最老的办法,便是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午饭后让孩子休息,自已不休息,而是等到时间了叫孩子起床。其实这种方法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孩子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到后来,做父母的往往还要落下埋怨。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一是说明孩子自己将负迟到的全责;二是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让孩子按自已的时间起床,这样孩子会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控制自己睡觉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经验,但最好不要强制,要引导孩子分析什么样的时间更合理。家长可以把孩子自已起床的时间交由孩子来制定,孩子们会有一些掌握大权的劲头,有选择的权利,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家长可以创造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们,既省了自已的精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您何乐而不为呢?

观察记录---表扬的魅力2011-01-10来源:安阳市汇佳幼儿园栗素珍

丁丽嘉是位很有自己主见,而且很任性的小朋友,只要她不想做的事情,你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很难灌输给她改变的思想。
丁丽嘉每次吃饭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事,她很爱挑食,并且不吃的饭菜她一点也不吃,无论我们怎样去讲“菜与饭的营养”,她还是无动于衷,每次的饭菜总是挑她爱吃的多盛,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今天早上,丁丽嘉来的挺早的,我也又搂又抱的夸她前几名来到幼儿园,她特别的高兴,包括晨读都特别的认真,吃饭时间到了,早上有鸡蛋,丁丽嘉又不爱吃,每次吃了还总“假装”吐的样子,我看丁丽嘉今天很高兴,把鸡蛋如何让有营养,都讲给她,把饭发给她时,她先吃起了菜,我便夸她“蓓宝{丁丽嘉小名},今天真棒,不仅来得早,而且也把鸡蛋吃了”她听见后小脸注视着我,拿起鸡蛋吃起来了,我看到很高兴,亲切的说:“蓓宝以后都不挑食,不挑食才会长得高长得漂亮,蓓宝以后不挑食了,会变的更聪明”自此以后,蓓宝当遇到不爱吃的饭时,我总会适时的表扬她一下,听到表扬他就吃起来了。
是啊,表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孩子经常受到表扬,就会很有自信,积极向上,争取做到更好,恰当的表扬,像阳光雨露,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所以,老师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表扬。

无声的交流2011-01-10来源:安阳市汇佳幼儿园卢亚敏

一天最吵闹的时候要数吃过饭后,老师们忙着收拾碗筷,擦桌子和组织孩子,这时,孩子们有的去厕所,有的要喝药,还有一些淘气的孩子你追我赶的跑着,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尽管我大声喊:“别吵了,请安静”,可是却无济于事,孩子们的笑闹声交织在一起,顿时淹没了我的声音,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组织孩子,因为稍有分神,便有可能出现危险。
平时我们班的孩子最爱听故事了,我便大声的给他们讲故事,可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的大吵大闹,我讲累了便不经意地把手放在本子上做了一个安静的动作,没想到,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学着我的样子做了同样的动作,立刻都安静下来,沸腾的教室里顿时静悄悄了,之后我又讲了一个故事,效果出奇的好。
对于如何解决给孩子充分自由和让孩子遵守纪律的矛盾 遵守党的纪律
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为什么有的时候费力地组织孩子却适得其反,而一个表情或轻轻一个手势便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听你指挥。我想如果不深入幼儿教育,就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这便要求我们努力地去学习、研究、探索一些幼教方法,丰富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组织、教育孩子。

你是最遵守纪律的,而青蛙是最不遵守纪律的2009-04-23

在观摩公开课时,出乎意料地见到了这一幕:孩子带了一只青蛙来上学。上课时,青蛙从孩子的抽屉里蹦了出来。孩子们立刻拥了上去,围在青蛙周围议论开了,顿时教室里闹哄哄一片。老师没有叱责任何一个孩子,在了解孩子因好奇才带着青蛙来上学时,他把孩子带到了办公室,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最遵守纪律的,而青蛙却是最不遵守纪律的。你在听课,而青蛙却跳了出来,使大家都不能好好听课。”见孩子低着头,老师又说道:“今天晚上的作业你只需写一篇关于青蛙的观察日记就可以了,明白了吗?”孩子听完一脸的吃惊,过后又绽放一脸的笑容离开办公室。由此,我不由得联想起了远在异国发生的一件事: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男孩想知道血液是怎样循环的,就把校长家的爱犬杀死了,校长得知后十分生气,于是“惩罚”他画两张画,一张血液循环图,一张骨骼图。孩子完成后,校长和老师们都很满意,这件事就此了结。当时的校长或许未能料到这个顽皮的小男孩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奖,也未能想到自己的“惩罚”使孩子更加痴迷于解剖学,从而使孩子向科学的高峰迈进了一步。这两个案例可说是异曲同工,其美妙之处正在于老师的宽容,宽容孩子扰乱课堂秩序,宽容孩子杀了自己的爱犬。当然宽容不是纵容,宽容中包含着老师博大的胸怀、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学生深厚的爱。

当老师的都会有体会,有的孩子上课爱开小差,做小动作;有的孩子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甚至当老师下班时都交不上作业;有的孩子老是流鼻涕,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进校门

……遇到这些情况,老师们常常会生气,搞得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或许不会眼里容不下沙子。孩子淘气,是因为他们天真,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们好奇。在处罚调皮捣乱的孩子时,我们要注意千万别伤了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在纠正孩子胆大妄为的破坏纪律时,千万别把他们训成畏首畏尾的懦夫;在我们批评孩子上课发言不着边际时,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创造精神一块儿吓跑了。

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屡次犯错,这就需要老师的宽容与引导。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有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用一种标准要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天空才会更绚丽,孩子的笑容才会更灿烂,孩子的明天才会更好。

怎样让孩子遵守纪律2012-05-07

成人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社会环境,让孩子在其中可以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努力创造最好的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需要的是和他年龄相仿的同伴。同伴不仅刺激了孩子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让孩子学到如何进入社会、如何向社会介绍自己这样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艺术。那些粗暴对待自己玩伴,或是过于腼腆沉默的孩子,都不能顺利地掌握这种艺术。

老师创造了一个满意的纪律环境之后,她知道怎样为攻击性很强的孩子设置有效的限制,以及如何让胆怯的孩子不再矜持。既然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常躲在自己的封闭空间内,以至于造成其纪律意识薄弱,那么我们就不该只满足于让这样的孩子仅仅做其能力所及的事。那些没有什么好办法去鼓励孤僻的孩子的成人,同那些苦于不能维持家里秩序的家长、无法维持课堂秩序的老师一样,都是失败的教育者。所谓纪律,其实就是在无法控制和过度控制这两者之间找到的微妙而灵活的平衡。

大人们应当知道,在孩子社会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大人的帮助。

幼小孩子的行为并不受其自身控制。所有人刚出生时都没有“对”或“错”的概念。小孩子只会做任何想做的事,比如无论他抓到什么东西都会下意识地摸一摸或塞进嘴里。这时的孩子正处于其社会意识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一段时间后,各种经历让孩子变聪明了,他也就准备好迎接第二个阶段了——比如,如果妈妈在屋子里并盯着他的话,他就不会再做诸如将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之类的事。这是教育的一次小小的胜利。接着,就到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在没人看管的情况下依然不碰那些诱人的糖果了。

这就是教育孩子逐渐学会自我控制的过程。最终,即使大人不在场,孩子也知道怎样做是会被大人允许的,怎样做又是不会被允许的。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孩子已经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怎样才能使孩子遵守纪律2011-04-22来源:安阳市汇佳幼儿园-官网

1、正确引导不和群的孩子
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被管理”的概念,只要是不高兴做的事,你喊他,他就当没听见,喊急了,就磨磨唧唧答应一声。上了幼儿园也一样,老师叫这孩子就当没听见,很少去排队,小朋友都在排队学唱歌,他在一边玩玩具。从小也不是很合群,感觉他对什么都无所谓,只按他自己的想法去做,改也改不过来,家长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其实这是孩子有个性,在幼儿园里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大多聪明可爱,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喜欢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表现很正常,家长不用过分担心。虽然家长们很在意孩子从小就不很合群,但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家长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和别人一起玩的方法(有的时候孩子不合群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想和人家一起玩,可以说:咱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主动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吸引别的孩子和自己玩。再就是可以用家长的行为对孩子进行影响。如:主动和邻居打招呼,邀请熟悉的朋友带孩子来家做客,外出游玩时,引导自己的孩子和陌生的同龄小朋友打招呼等,这些都会有效地改善孩子“不合群”的现象。
2、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孩子能否具有良好的纪律约束力,对于培养、训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劳动能力、集体活动中的适应及自控能力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纪律性培养。
(1)规范孩子的生活秩序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里的“家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孩子的生活秩序。保证“家规”的顺利实施就要确立家长的威信,而这种威信常表现在孩子对父母的尊敬上。试想一个不能尊重父母的孩子,怎么可能按照父母的教导去做?因此,父母的威信来自于父母平日的模范言行和对孩子的关怀。日常生活中,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的身体,还要主动顾及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只有做好了“榜样”,才能引导孩子,逐渐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2)把握孩子的纪律要求。
家长对孩子要求要有科学性,要考虑到孩子身心特征及其发展特点,考虑到他的精神需求、体力发展和健康状况。家长经常向孩子提出生活规律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他所能承受的,如按时起床就餐,自己整理床铺,学穿衣服等。家长心中要有“一杆秤”,正确地称出孩子的“斤两”,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将“要求”落到实处。
(3)强化孩子的生活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纪律要求要坚持,不能迁就孩子的任性和执拗,必须将慈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家长的爱心和严格要求,经过长期培养后就能形成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才能乐意执行,反之,就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放松要求。随着孩子年龄的递增以及心理能力的提高,要不断修改家庭原有的行为规范,不断鼓励和赞赏孩子已趋养成的各种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注意不断扩大其生活内容,拓宽其活动范围,以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如对待劳动、工作、游戏、作业的态度和责任。
总之,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是一种综合工程,也是孩子摸索至领悟的心理成长过程,需要反复强化,不断鼓励。相信在家长的有效督促积极引导下,每一位孩子都能生动活泼地成长。教师:艾跃

家长困惑篇之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2010-05-17江 炜

当我每一次有机会和家长们面对面交流时,很多家长都会提到一个话题:我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容易走神,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遵守纪律,在现在的课堂里总会出现,既让老师伤脑筋,也让家长感到困惑。特别是在接到老师的投诉之后,家长们更是着急,似乎无从下手,孩子也听不进去,家长更不可能天天到学校去督促孩子遵守纪律,真是让家长伤透了脑筋。

孩子不遵守纪律,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那么将会形成一种行为惯性,直接影响到将来处事的结果,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那么怎样才能及时地调整好孩子的行为惯性呢,以下几点仅供家长们参考。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会比较遵守纪律,相反,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孩子就很难遵守纪律了。
作为家长,千万别觉得孩子对什么学科都无所谓,相对而言,孩子一定有某一两科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不一定是主科,这个时候,家长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孩子感兴趣的学科,这样能保留好孩子的这些学科,起码孩子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次,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学习的潜力的,不建议和孩子说太多的大道理,为孩子每一次的微小进步而鼓掌就足够了,只要能做到多发现孩子在学科上面的进步(不局限于分数),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增加,也就会慢慢改善课堂上的纪律问题。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孩子在幼小连接的环节里做得不好,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在家里和学校里既定的一些规则,孩子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导致孩子入学后纪律意识的薄弱。
其实不仅仅孩子是这样,成年人也是这样,坏习惯和好习惯都很难改变,如果孩子的好习惯培养起来了,就很难变成坏习惯。有些孩子从小就将玩具乱放,吃饭不正经,在家就像小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应该做的,谁叫也不做,这样的孩子从小的生活就没有什么规律,当然在课堂里就没有什么纪律可言了。要教育这样的孩子,必须先建立家庭规则,从这些规则做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规则要简单明了,孩子容易做到,一旦开始就不要轻易结束,同时要让老师们知道家长正在调整孩子,让老师也适当配合,这样孩子就容易提高纪律的意识了。

三、正面引导孩子的师生情感
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孩子喜欢哪一个老师,这个科目相对来说不会太差,孩子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面也会相对比较遵守纪律,因为孩子会尊重这个老师,就像尊重自己喜欢的朋友一样。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因为老师对于某些孩子批评较多,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公正等事情,让孩子从心理上反感这位老师,那么这些对立情绪往往就在课堂上面表现出来了。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师生情感入手。作为家长,首先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好,应该以理解的态度对待老师,不要强求孩子认同,免得造成孩子更反感。其次是老师的配合,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多正面鼓励孩子,这样家长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好话,孩子就容易听进去了。最后,让孩子有机会多帮老师完成一些工作,尤其老师在同学面前表扬孩子,往往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孩子上课的心情自然就容易稳定下来,自然也就容易遵守纪律了。
总之,如果要想让孩子自觉遵守纪律,除了以上的建议外,更是少不了家长的正确引导,切勿以简单的说教,甚至打骂来处理,就算能立竿见影,也是治标不治本。
最后,让我们来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希望孩子遵守纪律的时候,自己是否起到榜样的作用?

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2010-11-26

  孩子不遵守纪律,让老师伤脑筋,也让家长伤脑筋。特别是老师向家长告状之后,家长总是着急得不得了,说孩子,不管用,又不能到学校看着他,简直无计可施。

教育孩子遵守纪律,需要花大力气,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合,不可能一说就灵,一下子就解决问题。孩子不遵守纪律,基本原因是意志品质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入手。希望您认真阅读本书中关于培养意志品质的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教育。下面就孩子不遵守纪律的一些具体原因和教育措施做些分析说明,供您参考。

缺乏良好习惯,导致不遵守纪律。有些孩子有学前阶段(在幼儿园、在家里、在学前班)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按家长、老师要求做事的习惯,导致入学后纪律不好,甚至一直不遵守纪律。

人的各种习惯是互相关联的,好习惯如此,不良习惯亦如此。一个孩子,如果玩具乱扔,文具乱放,不按时起居,不正经吃饭,想干什么干什么,不想干家长让干也不干,生活没有规律,肯定不会有很好的纪律性。教育这样的孩子,必须从立规矩,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要求要简明、合理,坚持下去不动摇,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跟老师配合,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家长能不能坚持;二是跟老师是否主动配合。这两点做不到,解决问题就难了。

孩子与老师关系不好,导致不遵守纪律。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由于老师工作方法简单或工作不慎,对某些孩子批评责备过多,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公正,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反感、对立,往往在纪律性上表现出来。

解决这样的纪律问题,必须从建立师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面说长论短,应以理解的态度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耐心讲尊师道理,讲“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适当时机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交换意见。还可以主动带着孩子找老师,跟老师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要求孩子支持老师工作,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一旦师生之间隔阂化解,孩子的纪律情况会越来越好。

由于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不遵守纪律。

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就遵守纪律,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意志品质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强,表现不明显;意志品质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问题就大。

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跟教这一学科老师的感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从两方面去做工作,效果会更好。

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老师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提出改正措施。对这样的孩子,建议老师在班上安排合适的工作任务,使他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信,提高威信,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总之,解决孩子的纪律问题,必须与老师密切配合,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性,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纪律的最高境界是“自觉”,“自觉”是一步一步培养的,家长“自觉”十分重要。

如果孩子不能主动遵守课堂纪律,该怎么解决呢?2011-11-15

客观地说,几乎所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像撒谎、打架、恶作剧等不遵守校规校纪的错误。但是主动遵守纪律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部分,也是将来他(她)能适应社会的重要素质,所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低年级的孩子刚转到正规课堂上课,还不知道“课堂纪律”为何物,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批评只能管得了一时,没有明显帮助,还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一定要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道理,只有让孩子心甘情愿、快乐地接受,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孩子才会积极地做出改变。

想让孩子遵守课堂纪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比如孩子是因为不喜欢任课老师,对老师产生了反感才故意不遵守课堂纪律,那么家长就要和老师多沟通。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品评老师的缺点,应该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讲尊师的道理,告诉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就是不尊重老师。再次,要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在适当的时机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交换意见。摘自--《开心课堂》

-

日志正文.

对于如何解决给孩子充分自由和让孩子遵守纪律的矛盾2011-07-30

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给孩子充分认识的自由。有这种自由,孩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那么是不是这种自由就是绝对的呢?是不是还应该有个约束?比如说还应该有个纪律呢?家长都要讯问的问题。

蒙台梭利方法指的自由以及这个有着特定含义的“纪律”,跟我们平常意义上的纪律不一样,也像“自由”这个概念一样,含义很深很广。

 我们平常意义上的纪律的“典型形象”,就是比较听老师的话,很安静地坐在那儿,不活动。但蒙特梭利方法中的纪律的“典型形象”跟这个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在谈到纪律这一章时,蒙特梭利强调了这么一句话:说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那么大家就会不明白,纪律怎么会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呢?她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守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这个纪律概念是很宽泛的。这个“生活准则”到底是什么?人怎么样才能是自己的主人呢?听起来好像有点难于理解,我一个一个概念地解释。人怎么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举过那个心理学上著名的例子,我觉得它应该成为做自己主人的经典事例。我们生活中有大量情况和它相像,同我们的生活是很符合的。有一个小女孩平时由保姆带。注意,带她的是保姆。保姆平时带他的时候,她一动水龙头,保姆就说:“不要动,不可以动,你会把衣服搞湿的。”每次都重复。注意,每次都重复。保姆肯定是怕麻烦,因为衣服湿了做保姆的会有很多麻烦。后来,这个小女孩到她外婆家去玩的时候,她外婆家有一个花园,花园中间有一个喷水的喷头,小女孩非常想动这个喷头,但她停住了,外婆说:“你动呀!你为什么不动她?”小女孩非常矛盾,但她最后还是说:“噢,我不能。我不能动,我的保姆说我不能动。”

  她已经受到了约束和禁忌。她不能动这个东西。她想动,这是她内心告诉她的。但她的内心不能起决定的作用了。她的外婆也不能起决定的作用了。决定她的行为的是她的保姆。

  可是她外婆说:“她不在呀!外婆让你动呀!”她说:“不!我不能动!”就是说当保姆不在的时候,保姆这个人依然在控制这个孩子。保姆进入她的心中,肉体化了。这个孩子做什么根本听不了自己的声音,她只能听从大人的话,她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不能成为她自己时,就会出现矛盾和挣扎,痛苦就产生了。

  从我们今天所谈问题的角度说,她很遵守保姆给她制定的“纪律”,她内心想动,但她的内心已被她人管束和控制。注意,不是自己控制自己。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和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些规则并很好地遵守它。例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等。但这些规则应当是和儿童的发展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同小朋友的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是和儿童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必须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可由儿童自己去创造。这样的规则,儿童遵守才极有乐趣,而破坏这种规则儿童就十分痛苦,因为它已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个事例是经典的事例呢?因为幼儿和儿童时期的父母、幼儿和儿童时期的老师、幼儿和儿童时期的保姆最重要了。儿童到了8岁,还在崇拜或热爱他的老师。但到了初中,孩子将去爱一个朋友,爱一个明星,到了高中,将去爱或暗中爱一个同学或心中的爱人。在儿童成长中,老师是逐步退出他爱的和效仿的位置的。

  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6岁以前能够成长得非常好,他就越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如果我们被某一种东西禁锢的话,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我们如何让孩子养成那种纪律,而且是自由中,让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为自己的主人呢?

  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是有兴趣的,孩子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这样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地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则,最早的纪律形成了。所以有位老师讲,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而这些必须建立在儿童自发性的活动中,也就是自由中。有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几年来的实验证明确实如此。那些已被管制过的孩子,在自由中经过几个月的发泄后,开始学会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唤而有了自发的行动后,便产生了某种区别于他人的倾向,纪律在这时也就开始出现了。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因为自由产生这一效果。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先判断可选择和不可选择,如果他们认为对的总是十分顺从。在幼儿园,老师们总是这样说孩子:“看见了吗?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当这句话变为一种生命现象时,我们才理解了它的真正含义。

  许多许多人性最美妙的事情发生在幼儿园里,尽管人们在看待这些问题时观念不一样,但我们还是惊奇地发现,许多现象、观念原本不是某种民族和文化的产物,而是通过自由和爱产生的一种生命的现象。提升人的生命状态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小孩8岁了,很多字发音不准.上课也经常不懂得遵守纪律,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2010-4-1608:56

小孩8岁了,很多字发音不准.上课也经常不懂得遵守纪律,我们家长该怎么办?有时一个字单独读还好,连起句子读时,就经常不准了.还有,上课经常不懂得遵守纪律,做一些不听老师指挥的事,比如大声说话,站起来.心里很着急,这是什么情况造成的?

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2010-4-17 13:54 满意回答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我建议,作为家长,你们首先应以身作则,与孩子的日常对话全部都用普通话,发音不准,是长期习惯的结果,要改正它,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这事急不来,你一定要放缓心态,平时看电视,听广播,也要注意选择频道,最好是中央频道。。。

小孩8岁,不懂得遵守纪律,是一种极为普通的现象,不用太着急,虽然,我们不提倡体罚,但作为家长,我觉得还是需要对孩子进行,适时惩戒,不一定要体罚,可以用他讨厌的东西来吓他,或者用他喜欢的东西奖励他,你可以说:“宝宝,如果你今天遵守纪律,我就奖励你。。。”

总之,希望有用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5348.html

更多阅读

电脑太慢如何解决 电脑照片处理软件

电脑太慢如何解决——简介有些人觉得电脑太慢,当然这个慢有几个方面。首先如果你电脑已经买了5年以上,有个7.8年。你电脑装上现在的一些系统和软件,当然会显得慢了。比如你电脑买回来只能运行个2000系统,顶多是XP系统。你现在给你电脑装

父母应该给孩子买什么保险 孩子买房 父母贷款

父母爱孩子是深切的,所以许多父母即使自己不买保险,也都愿意给孩子买保险。但到底该如何该给孩子买保险呢?富裕家庭因为资金充裕,给孩子先买什么保险,应该买什么保险,其实不需要考虑太多,因为都是从理财和资产配置的角度考虑,而保障的因素

声明:《对于如何解决给孩子充分自由和让孩子遵守纪律的矛盾 遵守党的纪律》为网友你的晚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