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解读:未来城市规划的范本

艺履微言/采访

唐子来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厂房改造的展馆里

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远景逐渐深入人心的同时,或许更多的人会问:怎样的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未来的城市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您来过本届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一定会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城市最佳实践区全景鸟瞰

让我们骑着“欧登塞”的自行车从上海世博会“城市广场”出发,由上海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成的“城市未来馆”开启通往“未来城市”的旅程: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成了这里的醒目地标,昔日的旧厂房经过设计师的修改披上了时尚靓丽的外衣,设计师故意暴露在外的建筑结构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历史。

丹麦欧登塞市的“自行车复兴”项目,在园区内修建了一条示范性的自行车道,并提供欧登塞特色自行车,供公众免费使用

沿着林荫步道走过一座花团簇拥的人行天桥,继续向前漫步,无论是马德里的“空气树”,还是传统的澳门“德成按”都在这里经典再现,法兰西的“玫瑰园”和成都“活水公园”也在这里相会,别有一番风情……于是,我们被一个个独树一帜的优秀城市案例的灵感而征服,这不就是我们未来的“梦中家园”吗?!

在同济大学访谈唐老师现场图(摄影:朱浒)

上海世博会进入尾声之际,本刊编辑部特别拜访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的主任——唐子来教授,这位未来城市的“造梦师”。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他造就了面积达15.08公顷的未来城市规划范本,为我们开启了望向未来的一扇窗。

从“非正式”到“正式”的世博项目

公共艺术:2002年申博方案中没有“城市最佳实践区”,只有“城市实验区”。将“实验区”改名为“实践区”,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唐子来:当时的“城市实验区”只是世博的一个关联项目,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参展项目。最初的设想是希望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邀请一些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来做一些实验性质的旧城改造项目,申博成功后,世博会组织者在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注册报告中,再次确认了“城市实验区”的设想,后来经与国际展览局协商,并听取了国际社会的多方建议后,世博会组委会决定把“城市实验区”(UrbanLaboratory)改名为 “城市最佳实践区”(Urban Best PracticeArea),并正式纳入世博园区之内。如果要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认为“实验区”主要是让这些国际大师们来展示他们个人的才华和对未来城市的畅想更多一些,设计出来的作品可能相对比较前卫,甚至是“乌托邦”的,其中作为“秀”的成分多一些。而“实践区”必须是已经形成并取得成效的项目(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样的展示就不仅仅是“秀”,更多的是互相“share”(分享)、交流、推广那些杰出城市案例的经验。可以这样说,这两者的境界不一样,影响不一样,取得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在利物浦市政厅推介城市最佳实践区

公共艺术:您是如何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唐子来: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数据库做了详细的调查,总共收集了800多个全球城市最佳实践案例进行了深度解读,最后归纳出了“宜居家园、可持续的城市化、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这四个城市最佳实践的核心领域,其中“宜居家园”指的是我们的城市生活应该以人为本,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体现尊重市民;“可持续的城市化”强调“城市化”对地球的影响,也为了更加凸显人类要尊重自然的价值取向;“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其实就是城市走过的“足迹”和城市建筑物不断叠加而留下的遗产,如今最吸引游览者参观的不是那些高楼大厦,而是那些有魅力的地方,这样的魅力往往不可模仿,不可移动,需要我们尊重历史的沉淀;“建成环境的科技创新”是通过科技展现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梦想,如果缺少地铁、无线网络等科技设施对于一个活力城市来说还是留有一些生活不便的遗憾。以上就是我们选取展示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四个主流领域,分别对应世博会主题演绎的相关概念,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我希望我们的展示领域既要有广度,能够覆盖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所有版块,又要有深度,在这些板块中我们只聚焦“城市最佳实践”的主流领域,但每个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是我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演绎,而我们“城市最佳实践区”里面最大的特点是在街区改造范例当中来演绎主题,让所有的游客,无论是专业游客还是普通观众都能在街区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来感悟城市的生活,我希望这里不仅是展区,更像是一个真实的生活街区。温哥华的木构亭为游客提供歇息的地方

公共艺术:您是如何挑选“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案例的?

唐子来:“城市最佳实践区”不同于国家馆,只要是主权国家都可来报名参加,更多的是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广度。而“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世博会的亮点展区,展示的都是全球城市的聚焦案例,需要体现的是一个实践的深度。不仅如此,从展示内容上来讲,国家馆展示的是理念,比如英国馆就是最经典的运用了“理念”的展示,而“实践区”却是完完全全面向实践。“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的案例必须又是“实践”的,又是“最佳”的,那么这个“最佳”又由谁来说,后来世博会组织者成立了具有公信力的国际遴选委员会,主要基于三方面的遴选原则:(1)价值原则:注重申报案例本身的价值(公认性、创新性、示范性);(2)平衡原则:兼顾参展案例的地域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外与国内、展示领域和展示方式都达到相应的平衡;(3)精彩原则:考虑展示方案的精彩程度,能够吸引世博会的各类参观群体。最后从108个案例中评选出了76个城市最佳实践案例入选并最终参展(其中14个实体建造案例、33个展馆展示案例、29个短期展示案例)。

马德里馆的“空气树”是仿照马德里巴耶卡斯区生态大道上的“人空科技树”中的一座建造的,它致力于展示风力发电的技术,晚上整个空气树灯火通明,可以从外部观赏影片

实体建造案例并非1:1的复制品

公共艺术:最佳城市案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呢?

唐子来:到这里我已经介绍了策展的第一步“展什么”,那么接下来是“怎么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对评选出的76个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解读,概括出了三种展示方式:第一种是展馆展示方式:作为世博会的常规展示方式,在经过改造的老厂房中展示这些最佳城市的案例;第二种是实体建造方式:有些实体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案例,作为建成环境元素(如建筑物、开放空间、交通方式和环境设施等)就采用实体建造方式进行展示,但并不是完完全全的照搬过来,也不是微缩版的拷贝,而是拿到实践区进行适应性修改,基于原型,但又高于原型;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来申报“最佳案例”的城市共有108个,我们的展馆容量只有50个,但落选的案例有些也很好,实在很难取舍,后来我们与国际社会达成了共识,有些案例可以来做短期展示,世博会共有184天,能不能让一个城市来展一个星期,让观众可以看到更多的优秀城市案例,于是就有了第三种短期活动方式:在主题分馆的多功能厅中,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短期展示。于是我们对南市发电厂的建筑进行了改造,设置一个多功能的展示区域,里面的椅子是可以移动的,既可以用来做报告厅,发布会,还可以用来做T台等等不同的功能用途,实践区内的主题广场上也能举行这些短期的展示。保留工业建筑分布


公共艺术: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总体格局?

唐子来:该实践区主要由“一轴三区”的功能布局所构成,南部的全球城市广场、中部的林荫步道、北部的街区绿地,形成贯穿南北、收放相间、形态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轴线,串连三个功能区域。主题分馆和主题广场形成南部主题区域,主题分馆由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造而成,其中的多功能厅能够满足短期展示方式;全球城市广场则是人流交通枢纽和主题活动场所,而中部系列展馆以保留厂房的改造为主,并嵌入个别新的建筑,形成四组系列展馆,满足展馆展示方式,同时配置两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地界定街道空间和围合院落空间;北部模拟街区则采取实体建造方式的建筑物、开放空间、交通方式和街道设施等建成环境元素整合成为一个模拟街区。

“一轴三区”的功能布局

公共艺术:刚才听您介绍了会对部分入选的实体建造案例进行适应性的修改,不知道这样的修改之后是否会影响其“最佳城市案例”的展示呢?

唐子来:对这些实体建造案例的“适应性设计修改”,我们考虑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气候适应性,各个案例采用的生态和节能技术应当适应上海的特定气候条件,确保这些生态和节能技术能够发挥最大功效;第二是形体适应性,各个案例的形态和体量应当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第三是技术适应性,考虑到大部分参展案例已经建成多年,有必要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使之达到最新水平;第四是规范适应性,设计方案要满足中国和上海的相关设计规范,特别是消防和抗震要求;第五是功能适应性,设计修改要兼顾三方面的功能要求,其一是保持案例原型的基本功能特征,其二是适应世博会期间的展示功能要求(如超大规模的参观游客、有些技术节点需要开放式展示),其三是兼顾世博会以后的持续使用功能。

公共艺术:“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如何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的?

唐子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来体现这个理念,亮点之一:宜居环境品质,城市最佳实践区完整地体现了街区层面的宜居环境理念,包括混合用途、公共空间主导、慢行交通方式、保存地区文脉等,为“后世博发展”的宜居环境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亮点之二:低碳生态模式,低碳生态建筑、绿色交通方式(在世博之后这个街区将规划成只有行人和自行车才能进入的慢行街区)、清洁能源技术(利用南市发电厂的冷却水体系做了江水源热泵,园区内的空调气源都是用直接采用黄浦江的江水,更加有利于节约能源)、节能照明设施(展示了里昂是世界上LED照明最领先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实践区内的广泛应用的LED路灯不仅外形做成白玉兰的造型,更让人叫绝的是它并不像传统造型的路灯沿着马路设置,而是像“种花”一样把路灯“种“到了台阶上)、生物净水绿地的科技集成应用,使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独具特色的低碳生态街区;亮点之三:工业建筑再生,城市最佳实践区所在区域原为传统工业集聚地区,被保留下来的这些工业建筑不仅作为世博会的各种展馆,而且是工业建筑再生的创新实践;亮点之四:地域文化特色,街道和环境设施不仅体现节能环保理念,并为游客提供舒适愉悦的观览环境,只有效率没有魅力的城市也不能成为美好城市,所以我们还展示了参展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公共艺术:“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如何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的?

唐子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来体现这个理念,亮点之一:宜居环境品质,城市最佳实践区完整地体现了街区层面的宜居环境理念,包括混合用途、公共空间主导、慢行交通方式、保存地区文脉等,为“后世博发展”的宜居环境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亮点之二:低碳生态模式,低碳生态建筑、绿色交通方式(在世博之后这个街区将规划成只有行人和自行车才能进入的慢行街区)、清洁能源技术(利用南市发电厂的冷却水体系做了江水源热泵,园区内的空调气源都是用直接采用黄浦江的江水,更加有利于节约能源)、节能照明设施(展示了里昂是世界上LED照明最领先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实践区内的广泛应用的LED路灯不仅外形做成白玉兰的造型,更让人叫绝的是它并不像传统造型的路灯沿着马路设置,而是像“种花”一样把路灯“种“到了台阶上)、生物净水绿地的科技集成应用,使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独具特色的低碳生态街区;亮点之三:工业建筑再生,城市最佳实践区所在区域原为传统工业集聚地区,被保留下来的这些工业建筑不仅作为世博会的各种展馆,而且是工业建筑再生的创新实践;亮点之四:地域文化特色,街道和环境设施不仅体现节能环保理念,并为游客提供舒适愉悦的观览环境,只有效率没有魅力的城市也不能成为美好城市,所以我们还展示了参展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里昂是世界上LED照明最领先的国家之一,在城市实践区内广泛应用的LED路灯不仅把外形做成白玉兰的造型,更让人叫绝的是它并不像传统的路灯那样沿着马路设置,而是像“种花”一样把路灯“种“到了台阶上。

“街区改造范例”的“X+1”概念

公共艺术:“城市最佳实践区”相比世博会其它展区有哪些不一样的看点?

唐子来:“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亮点展区”,其本身也要成为体现城市最佳实践精神的街区改造范例,展示了宜居环境品质、低碳生态模式、工业建筑再生、科技集成应用的创新实践。我们当时在跟世博局领导汇报方案的时候提出“X+1”的概念,X就是来参展的案例(当时还未确定参展数量),每个参展城市都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实践,而“+1”指的就是城市最佳实践区作为街区改造范例,当世博会结束后这里可以迅速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宜居街区。最重要的是相对于别的展区来说,我们的展示项目除了展示之外,更多的是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公共艺术:这么多优秀的城市案例,您认为哪些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并推广的?

唐子来:我们要学习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术或亮点,而是那些优秀城市的创新理念。城市最佳实践区主要有四类创新实践,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科技创新,还有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大力推广。比如汉堡案例的生态节能建筑,综合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地缘热泵),高效的保温外墙,使该建筑物的节能效果超越汉堡的案例原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对建成环境的一种科技创新。台北的案例是关注垃圾资源回收问题的创新就是一种政策创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生活垃圾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垃圾无处掩埋的困境,台北市政府推行“垃圾分类”的公共政策,在教育市民的基础上,实施经济和法律措施,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台北市民的自觉行动,使垃圾掩埋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因此还获得亚洲废弃物管理杰出奖;澳门建立特区政府、私人业主、展贸协会三方合作的体制平台,对百年老当铺“德成按”的修复和利用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历史建筑,并使之成为典当业博物馆和金庸图书馆,为澳门增添了文化旅游景点,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遗产保护奖,这类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可以说是一种体制创新;还有马德里大规模的社会住宅建设是一种理念创新,他们专门邀请国际建筑大师对公共廉租屋进行设计创新实践,完全颠覆了传统概念中的廉租屋形象。

“城市未来馆”广场前排成整列的“李小龙”颇有气势
“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解读:未来城市规划的范本

公共艺术:您认为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是什么?

唐子来:公共空间应该是城市中的公共“起居室”,是城市中人休闲、娱乐、交往的重要场所,要是你到欧洲城市去,最吸引我们的就是那些街道、广场等那些拥有历史感的场所,这样的公共空间让人非常享受融入其中的那种氛围,所以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公共空间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相对于世博会的其它园区来说,“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开放公共空间应该是设计的最精致的,从“宜人”度来说,也应该是做的最好的,完整地体现了街区层面的宜居环境理念。我认为一个城市的街区活力是最重要的,活力取决于环境和用途,环境不好,用途也好不了,环境好了,没有合理规划用途也不行。所以我希望城市的街区应该是24小时都有人的街区,必须融合着办公、休闲、居住、娱乐等混合的用途,白天和晚上都有着不同的用途,这样的街区不光是带来活力,带来宜居,也是环保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的工作和居住就会选择就近的点,免去了城市交通的巨大压力。

马德里:一个处处以其居民的需要为衡量尺度的全球化大都市

废旧厂房的“华丽转身”

公共艺术:城市实践区中的很多展馆都是旧厂房改造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改造这些旧厂房的原则是什么?

唐子来:城市最佳实践区所在区域原为传统工业集聚地区,其中的南市发电厂更是百年老厂,但在我们规划之初,其实并没有规定说一定要保留那些老厂房,因为他们都不是历史建筑,都是可以拆除的。但是我认为不管这个地区以后有多么时尚,我希望去的人可以了解这个地方曾经的历史。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罗马很多是“新”的,也有很多是“老”的,人们就是从这些新的、老的建筑中可以看到罗马是怎么过来的,我们也要让人们看到这个街区是怎么形成的这个过程。我们请了八个不同的设计团队,并要求他们在保留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形体的前提下,进行功能化、时尚化、节能化、生态化的改造。虽然参与我们“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建筑设计师都是国际知名的,但我们还是严格要求他们对建筑的长度、高度、宽度、位置都要很好的围合我们这样一个空间。所以整个“城市最佳实践区”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组成,有的院落是原先的老厂房所留下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一些建筑形成不同的院落,所有的建筑物全都围合外部的街道空间,每个院落还都有自己的公共艺术主题,如马德里的空气树,法国罗阿大区的玫瑰园,巴赛罗那的高迪龙等等。

对工业建筑的改造,还是保留了原有老厂房的建筑结构。

公共艺术:保留工业时代的旧建筑对今天的城市生活有什么意义?

唐子来:这些遗留下来的产业建筑往往具有大跨度的空间特征,较为适合改造成为展览建筑,而且保存和利用既有的产业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减少了过多建筑垃圾的产生。因此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保留产业业建筑的改造和利用占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被保留下来的这些产业建筑不仅作为世博会的各种展馆,而且也是我们上海产业建筑再生的创新实践。例如我们原先设计的Loft展馆(净高度9米的房子)可以隔成两层,还有很多看上去不经意形成的街角空间,其实都是我们精心营造出来的,比如园形吧台,坐凳……让行走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创意产业的氛围。有本书中曾提到过有一类场所叫“thirdplace”(第三场所),它不是你的家,也不是你的办公室,而是一个被称为“第三场所”的地方,比如我们常去的星巴克,看似在里面的那些人都在喝咖啡,其实他们都是在工作。我希望这个区域可以成为上海新天地和八号桥的结合体(新天地是一个休闲空间,八号桥是一个创意产业基地),把休闲和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我想这也是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模式。

城市未来的构想和希望

公共艺术:在“城市最佳实践区”设计完成后,您是否还有什么遗憾?

唐子来:“城市最佳实践区”基本实现了我的愿景,小小的遗憾总是有的,我曾经提议,在浦东的世博园区内做若干个自行车租赁站,这些租赁站本身就是一个展示项目——绿色交通方式案例(奥登赛的自行车复活案例)。在园区内走累了,就可以租辆自行车,然后骑到别的展馆还给当地的租赁点就可以接着看其它的展馆,后来由于安全的问题,这个想法没有完全实现,只是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内设置了一小段的自行车道。

许多看上去不经意形成的街角空间,其实都是设计师们精心营造出来的。

公共艺术:目前,后世博的规划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话题,您对“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未来有怎样的设想?

唐子来:原来的规划中,“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不被保留的。事实上,政府保留这个街区的代价很大,不可代替的地理位置使这区域原来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但是国际社会却很期待看到世博会以后的规划和前景,而我们的创意也确实感染了领导,因为如果不保留“城市最佳实践区”,那仅仅是个世博亮点,谈不上街区改造范例。要体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宜居品质不是在世博会这短短的六个月期间,而是在世博会以后的利用,现在只是完成了“X”,“+1”还没有完成。关于“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街区改造范例我还不敢说,需要五到十年甚至以后更长的时间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世博会以后奠定基础。我们非常有条件也有信心对于实践区的改造,第一我们实践区内的建筑更加的多元化;第二我们有世博文化遗产;第三我们的地理位置身处上海滨江第一排;第四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在世博之后这个街区将规划成只有行人和自行车才能进入的慢行街区,还有主题广场也将会有所改变,因为后世博使用中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广场,而现在还承载着人流交通枢纽和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的功能。所以现在你们所看到的,还不是最有活力的场景,那样的场景应该是在世博会以后。

涂鸦艺术进入世博园区,在世博创办历史上是第一次,该作品位于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街区,这里原是一处由彩色钢板搭建的设备简易房,此番对其外立面进行涂鸦,弥补了原先墙面略显单调的不足,该涂鸦墙从创意到制作,都由志愿者独立完成。

公共艺术:对于保留建筑的“转型”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唐子来:保留以后要转型的好才会成为街区改造范例,所以关键在于谁接盘。我个人希望这种地域文化可以在世博以后保留下来,成为世博遗产的附加值。打个比喻,在上海新天地喝杯咖啡45元,在同济喝杯咖啡20元,其实咖啡是一样的,这25元价钱的差别就是文化的附加值,老上海石库门房子是新天地的文化附加值,而我们的世博园区将来也是一种文化附加值。“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有两部分遗产,一部分是前世博遗产(产业遗产),还有一部分是世博本身的遗产,城市就是不断叠加的,产业遗产和世博会本身遗产的叠加就形成了城市的遗产,增加了城市文化的附加值。我希望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story”在里面,“story”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感谢唐子来先生为本文提供部分图片)

如今,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相信“城市最佳实践区”留给我们的城市创意和智慧,不仅仅限于漂亮的口号和绚丽的展示方式,而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有力启发,更是具有日后应用于城市生活的可行性。或许,这就是在城市发展的路途上,2010上海世博留给我们值得深入学习的遗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5110.html

更多阅读

朝歌简介 长春策划师郑云龙斯人 长春一汽铸造一厂简介

郑云龙,笔名:美人鱼策划,林微☆医药特许连锁职业策划师、网络策划师、美人鱼策划联盟(品牌)机构创始人、H2S策划体系创始人、本土习惯性营销创始人☆曾服务于吉林亚泰集团、吉林英平集团、吉林修正集团☆成功案例:创立“H2S”策划体系、本

高剑-现为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副总策划师 万科副总裁 房价

高剑现为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副总策划师,万科集团营销专家委员会委员,万科集团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深圳万科地产公司广告营销主管、销售部经理助理,销售部副总经理,华南区域管理中心营销部总经理,万科集团深圳区域本部市场营

秦皇岛近期城市规划2011---2015年度 秦皇岛规划

第一章目的、范围、依据与原则一、规划目的依据“十二五”计划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这个平台上制定近期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主要是将“十二五”计划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放到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中加以整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规划的法理学基础

     城市规划是以城市或区域未来的发展和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规范的政策性、科学性的制度调整或安排来实现,它是一项具有现存社会性价值的政策性的活动,因此,城市规划具备了最基本点法学特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规划

     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其环境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沙漠化现象不断出现,导致了我国城市规划的不协调运行,其城市质量环境日益恶化,已经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城

声明:《“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解读:未来城市规划的范本》为网友烂坏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