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朗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出典] 《诗经·周南·关雎》

注:

1、《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注释:

关关,像声词,借用字,雎鸠的鸣叫声。

雎鸠:毛传:“雎鸠,王雎也。”《尔雅·释鸟》:“雎鸠,王鴡(鴡=雎)。”郭璞(pú)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禽经》:“王雎,雎鸠,鱼鹰也。”《现代汉语词典》:“鹗,鸟名,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常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通称鱼鹰。”

洲:水中陆地,小者,亦称之为“渚”。在河之洲,是指“在河中的沙渚上。”

窈窕:幽静而俊俏,多指女子幽娴貌美体裁好,亦用以形容男子深沉而潇洒或风景之幽深而秀丽。如《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淑女:指温柔娴静之女子。

逑:本乃合、聚之意,此处指配偶。如《诗·大雅·民劳》:“民以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毛传:“休,定也。逑,合也。”郑玄笺:“休,止息也。合,聚也。”

参差:高低不等,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一种水生植物,即“莕菜”。孔颖达疏:“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

左右流之:左右寻找。流,转动眼球寻视,即口语中的“旋(xuě)目”,山东方言中仍有此说法,如“我流了她一眼,长得很俊。”

窹(wù务)寐:睡觉醒来谓之窹,在睡中谓之寐。窹寐求之,意思是不管醒着还是睡梦中都在追求她,之,代词,代指窈窕淑女。

思服:反复不断地思念。服,通复,反复不断、熟练之意,如《管子·七法》:“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服习,意即复习。

悠哉:忧思之意。古,悠通忧。

琴瑟友之:琴瑟,两种合奏乐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谐。如《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友,动词,对之友善之意。

芼(mào冒):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钟鼓乃古代盛大庆典用来打击的乐器,这里是夸张手法,意思是,像庆典一样用钟鼓为之奏乐。乐之,乐为动词。



3、译文1: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译文3:

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儿喜爱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择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时时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去难入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采摘。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要弹琴鼓瑟亲近你。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拔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要敲钟击鼓地取悦你。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 比、用于兴之一的“兴”,既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 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 “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 形容词,表 、“求”、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 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 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 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5、《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6、《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如此说来,《关雎》之义大矣!暂且撇下这种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先从诗歌本身说起。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夫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譬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被锁深闺、为怀春之情而痛苦时,就从《关雎》中为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出了理由——当然,实际上她已经走得很远了。

内容来自 另推荐



7、今天的人读《关雎》有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把“君子好逑”的“好”,读成爱好的“好”。实际应读成“郝”,因为“逑”的意思是匹配,不是“追求”的意思,所以“好逑”,就是好的伴侣,好的配偶。淑女的“淑”则是“善”的意思,所以窈窕淑女不能简单地解释作“美女”,而是指一个内外兼备的女性。这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字面上解释应该是“那品行善良的优雅女子,是君子的好伴侣”。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有人,就有情。有情,也才有人。有人、情,也就有了诗、歌。 早在三千前年的周朝,民间与宫廷便流行着各种曲调的乐歌,后经过某位高人(一说是孔子)的编选,有三百○五首乐歌,被汇集成《诗》,取其整数称其《诗三百》。西汉时《诗三百》被尊为儒家经典,名谓《诗经》!

有趣的是,这部儒家经典的卷首作是一首情诗——《关雎》!它描述的是攸关繁衍的人生大事。此诗开篇以河洲上“关关”(象声词)歌唱——求爱——的雎鸠鸟起兴,从而引出了青年男女间的动人情愫。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和贤淑的女子啊,正是君子的好伴侣!在这里“窈窕”形容女子文静美好,侧重于仪表;而“淑”形容女子温柔贤淑,侧重于心灵。而仪表与心灵的美又统一于君子眼前的劳动场面之中——美好的女子在浅水中采摘荇菜。 这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任凭“君子”尽情地欣赏——姑娘在劳动,自然不容易发现远处的“敌情”。她弯下腰身的姿势,又突显出身材之婀娜。而她下水时总要向上挽起裤腿儿,这又露出了一截养眼的皮肤来…… 想起徐志摩的诗:“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水草,可以缠住她的脚,牵着她的手;水草,可以跟她走……

在物质生产极不丰富的年代,吃饭问题显得非常突出。而勤劳,无疑是重要的美德。

君子眼里的这个美丽的姑娘,年纪尚小,就懂得下地干活,将来出嫁后能懒得了吗?娶这样的妻子回家,起码不用发愁下班回来没饭吃…… 眼里很舒服,心里很踏实。这是淑女给君子的印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这样的好姑娘,谁不想娶?

这一晚,君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白天那个淑女的身影久久地在他眼前飘,而合上眼,倩影又钻入到他的心间。 君子应该是得了相思病,他甚至开始幻想,和淑女处到一起的快乐情景。 他要用擅长的音乐引起她的注意,打动她的芳心。而朦胧之中,他又仿佛听到了迎婚曲的奏响,一直到月上三竿、洞房花烛、琴瑟相和……

《关雎》故事的结尾,我们不得而知。希望那位淑女,也懂点艺术,能够抱以相应的热情。

不过,吟诗、弹琴固然高雅,但终究有些虚飘。

假如人家在田间辛苦了半日,你却在岸上袖手旁观;或者到林间悠然抚琴;或者待人家劳作完毕,腰肢酸软、口干舌燥之时,你突然半路杀出,生生地问道:“小姐,听我弹奏一曲,好吗?”——这多少有点不大和谐,非但不能起到拉近距离的目的,还容易造成误会,甚至引起反感。

所以想给君子出一个主意:如果你能放下架子,起个大早摘满一筐荇菜在老地方等候淑女,见面时送上诚意,她节省下来的时间不都归你了吗?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在河之洲。

惊鸿一瞥。在河之洲。

于是,相思成灾。

夜深了,却不能入梦,满脑子都是你,你的窈窕身影,你的温婉神情。连着你身后的河水,连着你身后河岸上一行行的荇菜,青青的,仿佛你的绿色罗裙,在水波里,温柔飘动……

就是不能入睡,就是辗转反侧,就是寤寐思服。

水草交错的河岸。

薄雾微起的河流。

琴声,在清晨的薄雾和水波里,婉转流动,和着雎鸠的鸣声,依着清风,拂向你所在的方向。

连绵起伏的青山,柔软安静的水湄的深处。

你,一直,没有,回头。

关雎,美在窈窕,美在辗转寤寐的相思,美在琴瑟友之的希望,还美在那份,遥遥的,在河之洲的怅惘。

那个窈窕的女子,走过了秦时的明月汉时的清风,走过了孤烟的大漠长河的落日,走过了三月江南的小桥、迷离的雨巷,还走过了每一个黄昏和清晨的细雨飞雪。

一直,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东方泛白,清晨的露珠清洗了昨日洒下的尘埃,清清的,凉凉的,把一股爽人的气息铺展开来。远处的小河,缓缓地流淌,那一股流水,跨过一片绿野,轻轻地在草叶间画出一条清冽的飘带。婉转、轻盈地穿越苍老的时空,在这片勃勃的草地里曼舞,温柔细语间,把你的心锁住,牵着你的思绪,漫步于蓝天下、碧草间。在这里,时间没有定格,每一瞬间都是柔情脉脉。

流水的气息吸引了他,他穿过原野,湿漉漉的野草沾湿了他的鞋子。他刚要返回,几声悠然、甜滋滋的鸣叫勾住他的心,逼迫他的眼睛去寻觅,指引他的耳朵去倾听。一声,又一声,那是呼应。他往河边走去,一阵清凉在脚底乱窜,直往心头钻。水中的沙洲,静静地躺在柔波的怀抱里。

春风几度乱人意,只羡今朝眠双双。几度凉意,轻抚而来,羽毛乱了,失却了平整与光滑,这无关紧要,他会为你抚平。相互依偎,早已忘却了过客的脚步,无谓的惊扰。碧水时时流,青草日日新,不变的,是他对你的情。潮起潮落,日落日出,总有循环与往复,你的情意永远是缠绵,你没有说出,他早已知晓。神仙又如何,只是孤单的逍遥,哪里胜似你们,青草碧云,双喜双飞,云卷云舒,形影相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朗诵
沙洲上,柔乡里,它们在呢喃,互诉钟情与坚贞。唯有他,只能充当此时的过客,望而却之,求之不得。雎鸠关关,伊人何在?他环顾四周,静悄悄地,只有青草在抗议他的踩踏,吱吱地,嚷个不停。他不敢出声,吟诗不得,他生怕惊吓了它们,也打破了宁静的梦。

夜夜梦里,每每与他相会者,何处觅得?梦里花开,几时芳菲,醒来无休,唯有恋叹,花落有谁怜?昨夜,城南,柳湖畔,她说明月的倒影更胜明月本身。他曾想亲口告诉她,那倒影可鉴他真心,如今却只好对这雎鸠倾诉,也不知它们是否能听懂。她柔嫩的手指,滑过他的脸颊时,可知道他内心的焦灼与亢奋使得耗尽世间的语词也不足以形容。而现在,她又在哪里呢。别告诉他那是梦,不要轻易地否定它的真实,而认定它的虚妄。即使在等待中忍受这一份煎熬,他也愿意。

黄昏已逝,夜上梢头。床头有丝丝凉意,这凉意浸入他的皮肤,渗入骨髓,漫过心头。这柔嫩中不乏锐气,不比洪水,一阵狂澜,那么鲁莽。它是一点一点地浸湿,如柔荑抚过,在不经意的陶醉间滑入冰河,心与意,被寒意困住,动弹不得,只好任由它,不知不觉地死了心,如寒夜悄然无声,连最后的呻吟也没有,淹没在无尽的空虚中。

夜无眠,他披衣而起,轻轻掩上门,踏着皎洁的月光,穿过街巷。脚下沙沙作响,那是被他踩疼了的月光发出的抗议。一阵阵阴影在他的头顶掠过,是隐藏着月亮的那片云的影子。飕飕微风把他带到城南柳湖边,空寂无声。垂柳依依,湖水未曾枯竭,明月还在倒映,人呢?梦中相会之处,如今他已到来,伊人为何失约?辗转反侧,枕边依旧飘着那股幽香,那声呢喃。他凭着感觉,依着清晰的笑容,寻到了这里。本以为今夜可以相见,料不到陪伴他伫立此处的,却是清风,吹散他的心的清风,而它,却吹不散他的思念。倘若今夜在此宿上一宿,她能否辨认他的足印,从梦里寝室寻到这里呢。

幽草河边生,雎鸠沙洲鸣。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他独自踏上河岸小舟,用竹篙撑离,让它在河中肆意流荡,潇洒中带有几分失落与惆怅。倘若此时正值夜深人静,带上一壶酒,在舟中月下独酌,那风味又是如何?把这些天积压的喜与忧,化作酒气,吞入愁肠。

正当他独自发呆时,一阵少女清脆的笑声捉住了她的思绪。一群花花绿绿的女子在河边采摘荇菜。那白色、黄色的荇菜映照着她们身上的裙子,优雅的身姿与清丽的笑声充斥了大片的荇菜。那个黄色衣服的姑娘那么眼熟,似曾相识。小舟渐渐地靠近她,但她并未察觉。手起手落,整个身子也随着飘移,微风吹来,拂动她的裙子,缭乱了头发。一缕黑发遮住她的额头,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撩起发丝,他看清了她的脸。真的是她,他几乎惊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是淑女,风姿窈窕;他是君子,好逑淑女。他不忍心惊动她,可徐徐而来的小舟漾起的波纹使荇菜从她的手中滑落。她不免抬起了头,先是微蹙,接着是微笑。她站起来,面对着他,稍微的腼腆却不失风雅。巧笑倩,美目盼,目波澄鲜,寻脱莹步摇。

他认定了她就是他苦苦追寻的淑女。他帮她采摘荇菜,他想,袅袅炊烟在她家升起时,他们是否能在一起等待,一起品尝它。她投以脉脉目光与温情笑靥,回报他。何时方能与卿会?待到下次采摘时。人之常情,总有离别,虽有太多的不舍,他也已经满足了。他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她,而她,也随着这次的邂逅,身陷情海。

思念过度,反而招来夜无眠,她采摘荇菜的身影让他无法入睡。他会弹琴鼓瑟,敲钟击鼓,何不与她合奏一曲?即使不能比翼双飞、白头偕老,亦可与之同享求爱之乐。他风华正茂,她亦情窦初开,诸如礼法之类,束缚已久,皆可抛而弃之。

艳阳天,小河边。他抱着瑟,登上轻舟,优雅的身影也出现在岸边。是她,抱着琴,一袭清秀。他们微笑互视,她登上小舟。琴瑟呼应,清音缭绕,小小船舱里,充满了和谐欢快的音符。这时候,音乐是最好的沟通语言与沟通方式。配着空旷的原野,这片乐曲的天地已属于他们了。

他回到家里,诗情涌动,隽秀笔墨下,流出一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依旧是野外,舟中,他为她击鼓而歌,一曲毕,她笑了,开心地笑了。一朵荇菜花在脸上绽放,河边大片的荇菜花都是她的笑靥。究竟哪里是笑脸,哪里是花,已经分不清了,也没有必要分清,含混岂不更富魅力?

他说,假若有侯府求亲,是否应允踏入侯门。她微笑地摇了摇头,侯门深似海,与君离别日,已为路人萧郎时,舍得?他也笑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默默对视,写下诺言与真诚,瞬间已成万年情。



1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记得姜昆以前有一段小品,说“君子好逑”是男人都喜欢足球的意思,虽然只是一个善意的玩笑,但慢慢发现这并不是仅仅只是只在舞台上存在的笑话,由于现代人对古代句子的读音、意思的误读跟误解,弄出来的意思是千差万别。比如说,把“窈窕”理解为身材好,“好逑”理解为喜欢追求,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男人啊,就喜欢追求身材好的漂亮妹妹。”要是孔子泉下有知,一定会被这句话气得活过来。“诗无邪”的《诗经》被解读出好色之徒、衣冠禽兽的意思,相信孔圣人大概是接受不了的。在古人的文章里“窈窕淑女”主要指品德上,跟现在的意思也有很大的出入,而其中“逑”跟“仇”相通,是为伴侣的意思,“好”应为三声,意为“窈窕淑女是君子的好伴侣”。

这里又扯扯个人对于“逑”的一些理解,刚刚说了“逑”是与“仇”相通的,而“仇”是有“仇人”、“仇家”等等意思存在的,放在这里好像是不适合,但中国有“欢喜冤家”之说,所谓“冤家”也有“仇人”的意思再里边,这个时候再一理解,不禁觉得古人对于世事的洞悉,实在是让人赞叹。老夫老妻之间经常笑骂对方“你个老不死的”,虽然乍听起来寒意顿起,但细细体味,只觉两人之间的一种亲密,爱恨交织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爱之深恨之切,大概只有爱人之间才能体会到这种感情。年轻女孩子故做嗔怒状轻轻打男孩子一下,一脸幸福的说“你个大混蛋”,电视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但随之而来的情节相信大家都知道,男孩会一脸温柔和甜蜜的将女孩子拥在怀里,于我们这些观众而言,这种甜蜜的感觉都希望能够得到。爱人是自己上辈子的冤家仇人,这辈子终于修得共枕眠,所以夫妻间吵吵架、闹闹嘴实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床头吵架床尾和,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这些并不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只会为夫妻、情侣间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在赞叹古人思想深邃的同时,不禁想到了现代社会对于中国古代精神的传承有多少?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只有保住了自己的文化,才有立足世界的根本,而对于本国文化的宣传就显得至关重要。所幸很多人已经慢慢认识到了这一点,相信有我们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做支柱,终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知是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还是因为对窈窕的向往才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总之,想起一位人,就会不由得想起这首“诗三百”的开篇。



13、“爱情”是建于生理需求基础之上的一种异性之间的心灵倾诉与心理关怀,是荡漾于心胸之间撩人奋起的一种绵绵情愫。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因此,尽管在许多人心中浑然不知“情为何物”与“爱为何因”,但是,文学的描摹与世间的寻觅却一直没有停歇。翻开中国文学,从《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求偶鸣叫,到《古乐府》里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信誓旦旦,再到《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里的哭诉与当下小说的大量铺叙,几乎无不为着一个“情”字。“情”让我们百感交集、“愁肠寸断”,“情”让我们心醉神迷、在所不惜。



14、自古至今,淑女都堪称一种稀缺资源。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曾无限深情地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由衷赞美和无限向往溢于言表,乃至于“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在曾经的男权社会里,女性以取悦男性为荣,即使如此,淑女尚且如此难得;到了日益崇尚女性独立的现代社会,淑女这一稀缺资源,无疑更加奇货可居。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的名句。为什么几声鸟的鸣叫可以响彻千古呢?只因为那是爱的呼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5036.html

更多阅读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失落的秘符》 失落的秘符

依然是熟悉的蒙太奇表现手法,依旧是令人心悬的兰登之旅。  如果说,《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皆以千年人类宗教谜团为中心层层抽丝剥茧,那么,这一次,丹布朗放弃了对上帝的追求。转而期待人自身的潜能,令它化为书中“人形魔鬼”——

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诗经秦风蒹葭拼音

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凌彰《蒹葭》今译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郁葱葱,白露为霜。晶莹露珠凝成霜。所谓伊人,有位丽人真可爱,在水一方。站在河水那一方。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她,道阻且长。道路阻塞又漫长。溯游从

声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朗诵》为网友星星滴蓝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