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介绍及发展前景
一、对外汉语专业简介
(一)什么是对外汉语〔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CFL)〕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其教学对象包括外国人,也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还有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少数民族等。
从学术上能够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当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CFL)〕,这一名称能涵盖第一语言以外的所有汉语教学,同时又能体现出它与其上位学科(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但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体现了这个学期的特点和内涵,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名称太长,不上口,再加上约定俗成的原因,它已不可能取代“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不过它会继续在本学科的学术论著中出现。
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的同行们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有的把这门学科叫作“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国家),当我们与国外同行一起探讨学科问题时,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显然是不合适的,可简化为“汉语教学”。如马上要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国际学术组织“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及其会刊《世界汉语教学》,以及现在的“国际汉语教学硕士”,语境清楚,其义自明,不会产生误解,也不会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我国母语文教学相混淆。这一名称在国际场合也用得较多。
综上所述,在中国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包括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其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以及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在我国国内使用最为普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则涵盖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而且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在学术研究中很多情况需要用到这个术语。“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如国际学术讨论中,可以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1、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汉语和英语基础,掌握汉语言文学与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方面的知识,具备汉英双语会话听说、写作、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适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对外汉语教学论。
3、就业方向: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孔子学院、外资合资企业、外事部门、对外汉语教学与翻译工作。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教好汉语恐怕尤其得在“能力”二字上花更大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要求
模块一: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
标准一:汉语知识与技能
教师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
标准1.1教师应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标准1.2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1.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
标准1.4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阅读理解能力。
标准1.5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标准二:外语知识与技能
教师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掌握外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进行交流。
标准2.1教师应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知识。
标准2.2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听力理解能力。
标准2.3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标准2.4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
标准2.5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外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模块二:文化与交际
标准三:中国文化
教师能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
标准3.1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2教师应了解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3教师应了解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4教师应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3.5教师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运用于教学。
标准四: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4.1教师应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及历史。
标准4.2教师应了解中外政治体制、法律体系的主要异同。
标准4.3教师应了解世界主要宗教派别与世界主要哲学思想流派。
标准4.4教师应具有汉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外汉学研究的概况,并能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
标准4.5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今世界的重大时事,并能恰当地应用于教学。
标准4.6教师应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了解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并能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
标准4.7教师应了解语用学知识,并将有关知识应用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模块三: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标准五: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
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运用其指导汉语教学实践。
标准5.1教师应了解二语习得的主要研究领域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其基本概念。
标准5.2教师应了解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和假说,并能运用于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标准5.3教师能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
标准5.4教师能理解显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标准5.5教师能理解隐性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标准5.6教师能理解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因素。
标准5.7教师能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模块四:教学方法
标准六:汉语教学法
教师能理解和掌握外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概念,并熟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能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及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技巧。
标准6.1教师能理解并掌握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6.2教师应掌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一般原则和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标准6.3在语音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语音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4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词汇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5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将汉语语法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6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有关汉字的基本知识,具备将汉字知识传授给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7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听力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8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口语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9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阅读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标准6.10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能了解汉语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具备汉语写作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三、毕业去向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因而该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他们就业的选择很多,既可以在学校从事直接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主要面向的领域有:
(一)对外汉语教学岗位
来自中国国家汉办的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人,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亿。目前,东南亚地区开设汉语的大学为102所,中小学有2500所,人数达130万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500多所,参加培训的人数接近30万。
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在美国,汉语已经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据美国现代语言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学生也日益增多,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有200多所。非洲国家以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已逐步将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列入了大学课程甚至学位课程。
我国以“在世界推广汉语”为宗旨而在国外建立的“孔子学院”从2004年至今,已达到130多所。据统计,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缺口为100万,到2010年具有汉语教学能力的人缺口达400万之多。但从国内的实际培养和供给情况来看,现在开设对外汉语师资专业的院校大概有110多所,而考取《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的教师仅有4000多人。
2006年中国在软实力上最大的亮点就是100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平均每4天就有一所“孔子学院”诞生。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京召开,向全球25所“孔子学院”授牌。至今,“孔子学院”已发展到133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申请仍然源源不断。据统计,2003年,美国有200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2006年增长3倍;2004年,中国派出69个对外汉语教师,2006年应需求派出1000名志愿者和1000名教师;2005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3000万人。
1、出国从事对外教学工作。
(1)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合作项目,双方有协议,由中国按照对方要求派出人员
(2)国家汉语办公室与国外机构有协议,提供汉语教师
(3)国外大学自己贴招聘启事,直接向国内招聘
(4)还有部分是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
(5)国家汉办招募志愿者
国家汉办:http://www.hanban.edu.cn
即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由十二个部委组成: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际广播电台)、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长为陈至立国务委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
汉办是中国教育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为非政府机构。
汉办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
汉办职能:
①制订汉语国际推广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
②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
③指导孔子学院总部建设孔子学院;
④制定对外汉语教学标准并组织评估,开发和推广汉语教材;
⑤制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标准并开展培训,选派出国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实施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证;
⑥制定对外汉语教学网络建设标准,构建相关网络平台并提供资源;
⑦开发和推广各种对外汉语考试。
孔子学院概况
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既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
孔子学院分布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设立孔子学院意义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2、国内各种汉语培训班。如短期中文培训班,主要有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交际汉语;进入高校学习各种专业以前的大学预备班等;一年以上的专门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
如果想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事稳定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眼光就不能只盯着高校。目前北京有不少中学招收在京学习的外籍中学生,有些学校的留学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急需专业对口又有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有些中学虽然还未开始招收留学生,但已有这方面的打算,开始招聘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招聘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中学数量和所需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这将是我们毕业生未来几年较好的一个就业去向。
3、国内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如四年制学士学位教学,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位的教学。
4、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或英语教学工作。
5、对外汉语的毕业生不仅能从事对外交流事业(在外事部门、商务部门、文化部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普通中文专业相关工作岗位
从事非师范类的工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胜任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及其它涉外行业的工作。
再如:三资企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胜任翻译、文秘等工作。
(三)考研
由于在国内进行对外汉语研究工作需要高学历,大部分高校仅招聘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同时,对外汉语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就业的渠道更为广阔,因而40%的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使自己成为高级对外汉语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前途光明,就业前景广阔,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于就业前景过于乐观、本科生在国内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不多,缺乏教学经验等,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下述建议:
1、客观地分析现实,冷静思考。学生择业时心态要平和稳定,对于实际工作不要过于理想化,而应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被舆论所左右。
2、创造实习机会。学校要为学生拓宽实习平台。学生自身应努力寻找实习机会,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契机。最好是在大学期间就多到一些对外汉语培训部门、对外交流部门等相关部门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找出自己有待改善的地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纠正。
3、学生苦练内功,多渠道拓宽就业路子。
我们认为,一方面,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书法、武术、民族声乐等,同时应该努力掌握第二外语,如韩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并通过努力,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谋得一块敲门砖;另一方面,积极准备考研,提高考研成功率,在这个本科生就业愈来愈难的时代,考研是大学学子们的另一个出路。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学业进程
一、学期安排
一学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一般每学期约18周,其中最后两周为复习考试时间。每年9月是新学年的开始,也是秋季学期的开始;春季学期一般从2月开始。每年7月开始放暑假,约8周。寒假是根据中国的春节安排的,由于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都不一样,所以寒假日期也不确定,通常是从春节前10天左右开始,春节后10天左右结束,约4周时间。要想知道更加详细具体的学期安排,您可以参阅当年的校历。
二、学习年限
我校对外汉语专业普通全日制本科学习年限是三到六年,实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对于在规定学制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其延长学习的年限。学生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等)规定如下:
(一)学制四年的学生不得超过六年;
(二)学制五年、七年的学生最长在校年限不得超出其学制三年(即五年制学生不得超过八年,七年制学生不得超过十年);
(三)超出规定最长在校年限的学生,不能注册,学籍自然取消。
三、课程与学分计算
各专业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各大类所包含的课程构成、学时学分要求详见各专业教学计划。
(一)必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应当修读的课程或教学环节,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列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是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分为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列选修课程)。指定选修课是指体现专业特点,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应当指定学生修读;任意选修课是指学生可以选择性修读的选修课。
计算学分以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时数为主要依据,每学期实际上课时间一般在十六周左右,课程学分原则上以16学时为一学分。实验课以及体育类课程则标准不一,分别是24学时每学分和32学时每学分。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课程和有关教学环节的学分。学分只反映该课程学生有没有学,不涉及到学得好或学的不好。只要该课程考试合格即获得该课程学分。考察学生该课程学得好坏的是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对于学该课程的学生来说,体现了学习的好坏,考试90分的人获得的学分与考试60分(考试不及格没有学分)所获得的学分是一样的,但学分绩点完全不同。授予学位要求学位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换算成成绩的话,相当与课程的平均分要达到75分及以上。
集中进行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含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工作)、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科研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毕业考试中理论考试及实践技能考试各2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进行集中性实践教学使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要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原则上该生所获得的学分必须不少于应获学分,如果该生所获学分比应获学分少8学分及以上,则不得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四、课程考核
学生课程的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30%~40%,课程终考成绩占70%~60%。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初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具体规定如下:
(一)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等。除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课程采取闭卷笔试外,其他课程考试方式可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由主讲教师确定并提出书面方案,报分管院长(系、部主任)批准后实施;开卷考试应当在规定的考场与时间发卷并完成答卷;
(二)考查主要依据学生平时测验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和出勤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记录与及格标准规定如下:
1、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均采用百分制记分,并均按整数记载,满六十分为及格,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2、学生因病或其他个人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程考核时,可申请缓考。缓考课程的成绩记录为“缓考”。
采用平均学分绩点(GPA,GradePointAverage)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公共必修、专业必修、专业限选、集中实践教学的课程都参与GPA计算。
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如下:
1、某门课程学分绩点=该课程绩点×该课程学分数;
2、平均学分绩点(GPA)=所修课程学分绩点之和÷所修课程学分之和。
所修学分累计达到所在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要求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各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详见各专业教学计划。详见教务处网站。
(三)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成绩不满意的,可以在有效期内申请重考;若果课程不及格,可以申请重修。重修时在课程安排上与现行课表冲突的,可以申请免听。重修没有次数限制。如果课程考试作弊,成绩以零分计算,不得正常重修,六个月后,可以提出申请,学校将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做出准予重修或不予重修的决定。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学生主修、选修课程
一、主修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大学英语SW、英语听力SW、英汉语言对比、语言与逻辑、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语言学流派等。
1、现代汉语(ModernChineseLanguage)(6学分,108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主干课,主要介绍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汇、语法、语用以及现行汉字。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查或考试
使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增订三版。
2、基础写作、应用写作(Writing)(4学分,72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写作基本理论,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既掌握写作的基础理论,又具备较强的写作实践能力。课程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写作主体、写作客体、表达手段与文本构成要素、写作主要环节、文体写作知识等。
使用教材:尉天骄主编:《基础写作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
3、古代汉语(AncientChineseLanguage)(6学分,126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与文言文阅读有关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及古代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文选的讲解、指导阅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领悟及分析能力。
使用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查考试。
参考书目: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语言学概论(GeneralLinguistics,3学分,5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主要介绍基础的语言学理论,使学生对语言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以后的语言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使用教材: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考试。
参考书目: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TeachingChineseAsForeignLanguageIntrdution,4学分,6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主要讲授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习理论,教学法的主要流派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材的使用与编写,课堂教学测试,第二语言教师的素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用教材:刘洵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吕必松编:《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对外汉语教学法(TeachingChineseAsForeignLanguageTeachingMethod,3学分,5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按语言课程的类型分别讲授语音教学法、词汇教学法、语法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写作教学法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正确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技能。
使用教材:徐子亮主编:《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杨惠元编:《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中国文化概论(ChineseCultureIntrodution,2学分,32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内容与社会作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在各历史时期的社会作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轨迹;中国的婚姻丧葬制度,职官科举制度;佛教道教文化;园林建筑艺术;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书籍制度的演变;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国人的姓名、称谓;中国茶文化等。
使用教材: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阴法鲁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1—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郭人民、郑慧生著:《中国古代文化专题》,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中国现代文学史(History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5学分,90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状况和重要作家作品,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文学思潮和运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特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历程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等。
使用教材: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查或考试
参考书目: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中国古代文学史(TheLiteraryHistoryfromAncientChinaHanDynasty)(共8学分,分四学期,共48*4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研究古代文学得计本方法和技能。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特征以及文学发展演变规律。
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含课程论文),考试。
参考书目: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选修课程
1、语法研究
本课程系统讲授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构词规则、句子结构规律以及超句单位的组织规律等,教学中突出结构、语义、语用的综合分析,并注重理论解释与实际运用的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在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完善他们的语言知识结构,进而提高正确运用汉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
使用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跨文化交际
本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走向世界,要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本课程主要介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交际类型,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
参考教材:《跨文化交际教程》,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