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及其解读 学业水平考试

Ⅰ.原文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教基二[2014]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就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考试科目与内容

1. 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2. 考试内容。各省(区、市)根据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要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外语听力和口语的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四、考试对象与时间

1.考试对象。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2. 考试时间。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各省(区、市)每年组织安排的考试要覆盖所有科目,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各省(区、市)要提前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间、开考科目、考试时间、报名方式等,便于学校安排教学及学生报名考试。

五、考试成绩呈现与使用

1. 考试成绩呈现方式。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2.考试成绩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要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具体要求和使用办法由各省(区、市)及高校确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学生跨省(区、市)转学时,应由转出地省级主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接受学生的省(区、市)对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使用的科目等级成绩进行具体转换确定。

六、组织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统一管理。要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协调配合。要确保命题、阅卷、考务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人员配置。

2. 确保命题质量。要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组织命题。建立命题人员资格标准和命题专家库,强化命题人员培训。加快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切实提高命题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3. 严格考试管理。要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置考点、考场,规范考场布置、实施程序等。统一阅卷(考核)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加强安全保密。建立健全诚信机制。严肃考风考纪,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 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生学完必修内容参加合格性考试后,学校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高中学校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完成必修学分。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教学需要。教育部将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各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行学业水平考试。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本省(区、市)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办法,于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区、市)根据义务教育的特点,参照本《意见》制定实施办法。

教 育 部

2014年12月10日

Ⅱ.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政策要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1:国务院文件印发后,社会各界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近期,《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并要求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从2005年开始,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推开,目前,已有30个省份实施(有20个省份超过5年)。但考试组织方式、内容、成绩使用等还亟待改进。这次改革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考试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信力。

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意义重大。一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三是推动高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四是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问2:《意见》政策性、专业性很强,请介绍一下研制过程。

答:《意见》的研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开展论证。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相关国际比较研究,对各省实施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对相关重大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问题,组织开展了全面论证。二是汇聚各方力量,整体系统设计。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即组织来自考试部门、教研部门、高校的专家及高中校长、教师,研究起草文件。去年以来,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充实了国家考指委等方面的专家力量。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召开十多次征求意见会,对象包括教育行政、教研、考试部门和高校招生部门,高校和普通高中校长、教师以及有关专家等。向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征求了意见。认真梳理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十几易其稿。国务院实施意见以及两省市试点方案发布后,根据社会各方面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细化了有关要求。

问3:学业水平考试要考哪些科目,考什么?

答:考试范围覆盖所有科目,防止严重偏科。为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考试组织方式分为两种,语文、数学等科目由省里组织统考,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由省里制定统一要求,具体组织方式可以多样。参加高考的学生,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

考试内容根据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强调命题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不仅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验等能力的考查。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以参加。

问4:学生如何选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什么时间选择?

答: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这是考试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

为便于选考,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高校要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前,公布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保证信息透明、对称,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安排。

对于已经确定了3个选考科目的学生,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以减轻学生一次考试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问5:《意见》中对考试时间做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一是各省每年安排的考试要覆盖所有科目,满足不同学生选考的需要,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二是为防止学校突击考试、过早结束非高考课程,过多安排时间准备高考科目,根据各门课程的容量和正常教学进度,对每个年级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提出了原则要求。三是各省要提前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间、开考科目、考试时间、报名方式等,便于学校安排教学及学生报名考试。

问6: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什么以等级呈现?

答:长期以来,考试成绩以百分制呈现,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成绩打破了只用百分制评价学生、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淡化了分分计较,学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一些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意见》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它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级一般分五个,规定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保证成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

问7: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影响高校招生录取,如何保证考试是科学、规范、可信的?

答:为确保考试成绩可信可用,《意见》重点强化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标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考试的权威性。二是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命题,加快题库建设,确保命题的专业化。三是按照统一标准设置考点、考场,加强阅卷工作管理,统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四是建立关于安全保密、违规处理等方面的制度,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考试安全。

问8:大家非常关注高中学生课业负担,与以往相比,改革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答:这次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它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三是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中,并且毕业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问9: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以后,高中学校和学生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答: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给高中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些变化,主要是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现在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学校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这些变化,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适应学业水平考试带来的变化,各地要全面推进高中教学改革。一是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合理编班,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研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选择,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在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新的教学需要。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育部将制订印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提高教师对学生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能力。

Ⅲ. 专家解读

⒈“三统一”: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刘宝剑

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上海市、浙江省同时发布了本地区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近日,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奠定了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的制度框架。不可否认,新的高考招生模式给了人们一种“柳暗花明”的欣喜和期待,同时也引来一些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权威性、可信度的担忧。笔者先后主管浙江省高中会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十年有余,认为只要坚持做到“三统一”,就能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招生依据,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可信可行。

一、统一组织和管理,是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先决条件。从我国目前的制度设计和性质定位来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其“官方血统”成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天然基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部的意见,制定本省(市、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办法,对考试科目、报考对象、成绩呈现、成绩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授权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组织命题、报名、考试、评卷等。从省到县的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管理机构,组成了一个严密、专业、完备的考试管理体系。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评估高中学校乃至一个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高中学校、学生及家长都高度重视,这反过来又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权威、可信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引导、督促高中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克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

二、统一命题和考试,是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权威性和可信度的核心要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实施,由省级考试机构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可以保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以浙江省为例,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来自高校、高中及教研部门的优秀学科教师,在研究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基础上,提出各科考试范围、内容、要求和试题题型、题量、分值的初步意见,并向高中、教研部门和高校征求意见。命题和审题与高考一样采用全封闭“入闱”方式,安排充裕时间进行“磨题”,既有效保证试题的安全保密,也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高质量。

统一组织考试则主要体现在考点设置统一标准,考生考场统一编排,监考教师交叉安排,考场指令全省统一,考风考纪统一要求。浙江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设在高考标准化考点;同一考点的考生和监考教师应来自不同学校;考试前由高中学校进行考试规则和考风考纪教育,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考试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指派人员到所有考点巡视督查。由于采取了与高考几乎完全相同的管理模式,广大学生及其家长、高中和高校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非常认可。浙江2011年开始试行“三位一体”招生,将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测试三方面的成绩按一定权重合成总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4年来申请加入试点的高校逐年增加,“名气”越来越大,报考考生也越来越多,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良好信誉已经确立。

三、统一评卷和划分等级,是确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权威性和可信度的重要环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多、考生多,评卷工作量大、时间紧,精心组织确保质量显得至关重要。浙江目前的做法是参照高考评卷模式——网上阅卷、一卷双评。某次某学科的所有答卷由一个市负责评阅,某个市具体评阅哪个学科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随机安排;各市建立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评卷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市教育考试机构负责,评卷教师从全省选聘,以当地高中教师为主;省教育考试院提供参考答案,确定评分标准,并派出以命题专家为主的评卷指导组,全程指导评卷工作,抽查评卷结果。评卷结束后,依据卷面成绩和事先公布的划等原则,确定各等级分数线,学生对其学科成绩有异议时可以申请复核。

总之,只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重视,各级考试机构精心组织,高中学校认真对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是完全有保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能力、有底气顶起高考的“半边天”。



让学业水平考试开拓高中教育新境界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 周彬

在学生的一生中,对高中的回忆可能是最多的,但往往也是最为苦涩的。高中学业负担过重,要学那么多的课程,而且每门都还得考好;学习过程是最没有成就感的,教师永远不会表扬你的哪门是最好的,总是指出你的哪门是最差的;考试成绩总是最没有把握的,哪怕你自己学得再好,也不能够保证在考试中能够抵挡得住运气的扫荡。在我们请已经毕业的学生评价自己高中生活时,他们的回答是极具戏剧性的,普遍觉得高中生活非常有意义,但几乎没有人认为值得再来一次。破解这些问题,还学生一个青春朝气而又积极进取的高中生活,不仅仅是招生考试改革需要承担的任务,更是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模式需要完成的使命。作为国家招生考试综合考试试点省份的高中学校,我们力图在理解招生考试政策意图的基础上,转变学校的育人模式,真正将工作重点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

从单纯追求“全面发展”过渡到重点关注“个性成长”。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在考试成绩的呈现形式上,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它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这样的规定既可以保证学生成长基础非常全面,但又保障了学生个性成长所需要的学习时间和机会。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是高中办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学校明确提出将“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成长”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用全面发展来垫高学生的未来,用个性成长来激活学生的当下。学校不但开足与开齐了所有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还联合各方力量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更重要的是,组织策划了各种各样与课程学习相相辅相成的课程活动。丰富多彩的课程并不是培养每门课程的专才,而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这些课程只需要合格就可以达到目标;而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则是需要学生自己负责的课程,这些课程则必须按照等级计入高校招录体系之中。这样的考试安排,可以让学生安心于全面发展的平台建设,避免了因全面竞赛而带来的功利与短视;还可以让学生精心于自己特长学科的发展,避免了因全面竞赛对学生特长与兴趣的埋没。

从费尽心思地“取长补短”转向到专心致志地“扬长避短”。《意见》中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的确,没有兴趣支撑的学习,再少的学业都是负担;没有成就感的支撑,再浓厚的兴趣都将走向消失殆尽。为了确保各科成绩总分最大化,高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在特长学科或者兴趣学科上深入发展,而是在学生薄弱学科或者无趣学科上开展补差。补差虽然会增长学科成绩,但却很难促进学生成长;于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衰退,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的增加。在新的招生考试方案中,给予了学生选择最优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录体系之中的机会。针对这个变化,学校在教育战略上大胆地把传统的“取长补短”转向了“扬长避短”,学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是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于是,我们不再问学生哪个学科最差,而是问学生哪个学科最好,虽然学生在学业上的任务并没有减少,但却因为避短而减少了挫折感,还因为扬长而增加了成就感。尤其是我们把大学专业排名告诉学生以后,学生还将自己的强势学科与大学专业发展相关联,有了长远的成长梦想,也就自然削弱了学业带给学生的心理负担。

从因焦虑而“投机取巧”回归到求实力而“脚踏实地”。《意见》明确提出“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这意味着学生将逐渐从考试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学习实力。事情偶然性越大,运气的成份就会越大,学生心理焦虑程度会变高,但追求能力提升的意愿会变低。不管是在“一考定水平”的学业考试中,还是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中,学生对考试的恐惧,胜过考试内容对学生的挑战;更为糟糕的是,学生往往会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运气的好坏相关联,从而在日常学习中更愿意追求“投机取巧”而不是“脚踏实地”。在浙江省高考英语听力部分,就已经尝试了两次考试,学生明显感觉到实力相比运气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每周一歌[英语歌]”,增加了英语朗诵比赛等活动,学生的对这些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有明显的增加。当两次考试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广泛推广时,尤其是那些将计入高考成绩的选考科目,也允许学生参加两次考试,而且用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时,学生将不再因为考试中的偶然因素而焦虑,反到是要学会通过提高学科实力来消除焦虑因素。

高中教育需要良好的改革方案,但更需要对高中教育务实的改革举措,而且往往是改革方案越是良好,改革举措就得越有力量。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全面铺开,针对高中学考和高考改革方案也已经逐步出台,高中学校如何变革自身的育人模式,如何将改革方案的政策意图转变为学校的办学实践,从而让学生的高中生活既富有意义又值得再来一次,就成为了所有“普高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比例分等是综合各方考虑之后的一个合理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柯政

在“两依据一参考”的制度框架下,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呈现方式直接体现着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并将直接关系到考生的重大现实利益,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正因为它非常重要,所以在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各方面要求。一是相比欧美等国家,高利害考试在我国更加敏感。二是国内考试机构的整体专业水平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实施一些技术要求很高的考试计分方式(如等值测验等)。三是根据人群比例来划分成绩界限的做法,我们有多年的实践基础,家长和公众容易接受。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并按考生比例来划分等级,是综合各方考虑之后的一个合理选择。

首先,有利于淡化“分分计较”。虽然严格考究起来,考试是不是就应该分分计较,目前还有些争议。但在广大学生(家长)和公众的眼里,硬要把91和92分的学生区别开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害怕自己差1分而导致命运悬殊,所以每个学生都被迫在考试中分分必争,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教学压力过大。所以,在这一轮考试招生改革中,国家很早就提出,要淡化“分分计较”。在这种情况下,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成为必然选择。

其次,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学业水平考试要真正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从高校选拔的角度上来说,一个重要的诉求就是成绩具有区分度。一般来说,等级越多区分度越大。而等级过多,会与淡化“分分计较”的诉求相冲突,所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等级呈现成绩提出了原则意见,即一般分为 ABCDE五个等级,并规定了各等级的人群比例。这比现有许多省市学业水平考试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成绩明显增加了区分度。操作过程中,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在五个等级中再细分档次,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比如,上海市就通过 B+、B-等方式,再把 ABCDE 细分为11个等级,满足更高区分度的要求。

第三,有利于推动高校从以往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招人”。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绝大多数高校招生,完全依据分数来进行,谁考分高(哪怕只高一分),就录取谁。很多人称之为“招分”,而不是“招人”。“招分”背后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这种状况短期内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次改革,努力打破高校招生的“唯分数论”,想法设法多方面创造机会,推动高校从简单地“招分”走向科学地“招人”。在当前的舆情条件下,成绩按比例分等,为破除“唯分数论”,高校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材料,走向真正的“招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由此可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方式是综合了各方考虑之后的一个精心选择,符合中央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意见》还给各地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所以,我们更应该期待的是,在教育部给出的这个基本框架和政策空间下,各地如何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积极而稳妥地就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问题以及后续的与高考分数合成问题展开探索、实验,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Ⅳ. 图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486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格式 图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医政管理关于下发《关于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卫医〔2008〕19号)发布时间:2008-4-25省卫生厅关于下发《关于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卫医〔2008〕

声明:《《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及其解读 学业水平考试》为网友难眠几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