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痈 肝痈 治法

肝痈 .

(概述)

肝痈,是脓疡生于肝脏的疾病,属内痈的一种,临床以右胁肋部作痛、手不可按、发热、寒战等为主要表现。《素问.大奇论》说:“肝雍,两肤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其中所论肝雍,即后世所称之肝痈。

肝痈相当于西医学的肝脓肿,如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等均可参照肝痈论治。

小儿肝脓肿以细菌性肝脓肿为主,由于临床诊治方法的进步,本病已较少见,目前主要见于农村。各年龄均可发病,年长儿多于婴幼儿,偶发于新生儿,无明显季节和性别差异。该病病情往往较重,病死率仍然较高,尤以年幼患儿、继发于胆道蛔虫症、脓肿多发或有全身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自《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均有肝痈病名的记述,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元.朱震亨主张肝痈之证,初服复元通气散,次服柴胡清肝汤,痛胀已止的宜服六味地黄丸,脾虚食少佐以八珍汤滋肾补脾。清.陈士铎则主张,由恼怒动气,肝火内生,酿成痈脓的,其治法必以平肝为主,佐以泻火去毒之药,方用化肝消毒汤,若因忧郁而成的。初病用逍遥散,痈成毒发时用宣郁化毒汤,愈后用四物汤调治。清.马培之治肝痈初期,因饮食不节,痰、气、血三者结聚而成的,用舒郁涤痰汤,若因闪挫跌仆,络伤血瘀而成的,用清肝活络汤。现代多主张分阶段按不同证型论治,分别采厝通腑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托脓等法,特别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明显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然而,有关中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活血化瘀、通里攻下等治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因病理)

一、病因

肝痈的发生,与郁怒动气,肝火内生,感受外邪,邪入肝络,饮食不节,嗜食甘肥等因素有关。如《辨证录。肝痈》说:。然而肝痈不止恼怒能生,而忧郁亦未尝不能生痈也。”《马培之医案.肝痈》亦言:“小儿之生,乃因痰热入于肝络,先咳嗽而后胁肋肿胀。”此外,由于用力过度,闪挫跌仆,络伤血瘀;或因外伤后,肌腠不固,复感邪毒,均可形成肝痈。

现代研究认为,小儿肝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所引起。感染途径多为血源性,逆行感染以胆管为主,亦可经门静脉或肠淋巴系统。此外,溶组织阿米巴也可引起肝脓肿,放线状菌、结核杆菌亦偶致此病。

二、病理

1.病位主要在肝 本病病位主要在肝,多因痰热壅盛伤及肝络;或体内湿热交蒸于肝;或肝火内生,气滞血瘀;或跌仆肝络受损等致肝血郁热,蕴结不散而成脓。 、

感受外邪,痰热入肝 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外感之邪皆能化火,火热炼液成痰,痰热火毒交结,伤及肝络,聚而不散,酝酿成脓。初生儿因脐部疾患。邪毒入脐,随血流入肝而致病。

饮食不节,湿热蕴结 小儿脾常不足,若嗜食甘肥,伤及脾胃,湿热内生;或过食辛辣发物及腐败食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痰湿不化,湿热火毒内生;或食入染有阿米巴包囊的不洁之物后,积滞内阻,脾运失司,蕴湿生热,湿热壅滞,流注肝络,蕴结不散,气血凝滞,发为肝痈。

惊恐郁怒,肝火内生 惊恐伤志,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忧思过度,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肝血,气滞血瘀,血肉腐败,液化成脓。

闪挫跌仆,络伤血瘀 因于用力过度,损伤肝气,.气郁于里;或跌仆闪挫。血瘀在内,以致气机不利,瘀血内蓄,流注肝络,郁积不散,腐败成脓。如《马培之医案.肝痈》说:“又有闪气之人亦生此患,闪则气滞而血亦滞,久而不愈亦发痈疡”。

2.病性可分虚实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肝痈初期,多属实证,乃热毒炽盛,蕴结肝络,气滞血瘀所致。若未及时合理的治疗,病情迅速发展,热壅血瘀于肝,酿而成痈,即邪正剧争,毒盛肉腐阶段。痈疡内消或穿刺排脓后,邪毒渐尽,病情逐渐好转,但终因肝络受损,邪去而正虚,故肝痈恢复阶段常表现气阴两伤或正虚邪恋之证。也有因正不克邪,脓毒流连,气血亏虚,病程迁延,成虚实夹杂之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发热,伴有或不伴有寒战。

2.腹痛,尤以右上腹疼痛为主。

3。肝脏肿大伴有肝区压痛或肝区有包块。

4.白细胞增高,中性为主,核左移,常伴有贫血。

5.脓汁或血培养阳性。

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如B型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有助于诊断,CT可看到脓肿的位置、范围和数目.

7。同位素检查可见肝区有放射性分布稀疏区或缺损区。

二、鉴别诊断

肝痈相当于西医学的肝脓肿,包括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等,临床以细菌性肝脓肿为多见。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均有弛张高热、肝大、右上腹压痛、白细胞增多等相似表现,但后者多有阿米巴痢疾史,其巨大肝脓肿,肝前区隆起,脓汁呈牛奶咖啡样外观,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粪便检查亦助诊断。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热毒血瘀 热毒、血瘀为本病的主要病变基础。一般来说,热毒炽盛,可见发热烦躁、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因瘀致痈者,起初即疼痛明显,由于尚未化热化火,故寒战表现不明显。热毒内炽,蕴阻肝络,疏泄失职,则气滞血瘀;瘀滞日久,化热化火,以致肉腐成脓。因而,临床可见壮热不退,胁腹剧痛,局部可触及固定包块,或有波动感,舌红脉数等症,为热毒、血瘀并存之象。

2.辨邪正消长 肝痈早期,邪正交争,临床虽见发热口渴、胁腹疼痛,但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此时多正气未虚,治宜以祛邪为主。及至肉腐成痈,正气已耗,特别是素体虚弱者往往托脓无力,此时宜在祛邪之中佐以扶正托脓之品。疾病后期,发热渐退,胁肋隐痛,全身乏力,形瘦自汗,多为邪去正虚或余邪留恋,正气已虚,治宜扶正为要,或佐以祛邪。

二、治疗原则

未溃前以消为主,兼以清、下,常用疏肝理气、通腑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脓溃后重在扶正补托,益气养阴。临床治疗本病时,在采用一种主要治法的同时,往往根据病情需要兼用其它治法,以提高疗法。如解毒消痈、补气托毒并进,清解余毒、活血消症与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合用,均为常用治法。

三、分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肝火炽盛

证候表现 起病急骤,开始即有发热恶寒,右上腹部隐痛,右胁饱胀痛,不能向右侧卧,局部拒按,按则其痛更甚,甚至呼吸不利。烦躁口渴,汗出口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 本证由外感时邪,肝火炽盛所致,多见于疾病初期。外邪由表入里,化热化火,入于肝络,是邪正相争的初期阶段,故除恶寒发热表证外,尚见烦躁口渴、口苦等肝火炽盛的里热实证,其证胁腹胀痛。若由痰浊蕴结而病者,起病较缓,多无全身症状。因瘀血而致者,气机郁结,初起即疼痛明显,由于还未化热化火,故一般没有寒战表现。

治法主方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柴胡解毒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柴胡、白芷、丹皮、赤芍、黄芩、白芍、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甘草等。肝区痛甚者加延胡索;黄疸者加茵陈;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因痰浊蕴结成痈者,用舒郁涤痰汤以理气化痰、通络解郁,常用药:陈皮、瓜蒌仁、半夏、茯苓、竹茹、香附、苏梗、枳壳、佛手、当归、郁金、参三七等。由气滞血瘀所致者,用清肝活络汤加减以理气疏肝、通络化瘀,常用药:当归、赤芍、桃仁、新绛、郁金、参三七、泽兰、瓦楞子、青皮、枳壳、苏梗等。

2。湿热蕴结

证候表现 右胁持续胀痛拒按,可扪及固定包块,且有波动感,呕恶纳差,发热不退,H苦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为饮食不节,化湿生热,或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湿热邪毒蕴阻肝络,导致疏泄失常,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化火,肉腐成脓,故右胁持续胀痛,并扪及固定包块,发热,苔黄腻等。因邪非外感,故无恶寒。

治法主方 清热解毒,通络活血。复元活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柴胡、天花粉、当归、桃仁、红花、银花、黄芩、大黄、蒲公英、紫花地丁、生甘草等。大便秘结,属阳热实证,重用大黄(后下),加芒硝(冲服)。

本证清热解毒药的用量相对要大,并且在体温正常后,尚需继续服用一段时期,一般在l周以后才能逐渐减量,以避免体温回升。

3.毒盛肉腐

证候表现 壮热,大汗,胁腹剧痛放射至右肩部,右胁饱满,局部红肿,口苦口干,厌食,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为邪正剧争,肉腐成痈阶段。由于热毒壅盛,蕴结于肝,化腐成脓,故临床以壮热、胁剧痛、局部红肿、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主症,尤以痛证表现为突出。

治法主方 解毒化腐,扶正托脓。柴胡解毒汤加扶正之品。

方药运用 常用药:柴胡、丹皮、赤芍、黄芩、白芍、银花、连翘、蒲公英、甘草、黄芪、当归、党参等。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胁痛甚者,加延胡索。

及至肉腐成痈,患儿正气已耗,特别是素体虚弱者往往托脓无力,故在清热解毒、化腐活血的同时,佐入扶正托脓之品,一方面防止本病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加速脓液排出,缩短病程。

4.气阴两伤

证候表现 发热渐退,精神食欲好转,右胁肋疼痛虽减轻但未全止,面色不华,形体消瘦,气短息微,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而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属肝痈恢复阶段。痈疡消后,邪毒渐尽,病情日趋好转,但终因肝络受损,邪去而正虚,阴伤气耗,故见上述气阴两亏证。

治法主方 益气养阴,补益肝脾。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生黄芪、太子参、当归、麦冬、五味子、生地、白芍、枸杞子等。低热不退者加青蒿、地骨皮;脾虚便溏,纳差者加白术、.山药、茯苓。

5.正虚邪恋

证候表现 右胁隐痛,纳差,恶心,全身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自汗.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

辨证要点 本证亦属肝痈恢复阶段,病机特点为余邪未尽,正气已虚。临床以肝气不舒、脾胃不健、气血两亏的症状为主,其证表现复杂,但总以虚多邪少为要。

治法主方 疏肝健脾,培补气血。逍遥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柴胡、炒白术、丹参、党参、郁金、延胡索、丹皮、当归、黄芪、薏仁等。若并发咳吐脓血者,选加苇茎、桃仁、冬瓜仁、鱼腥草等;并发腹痛下痢脓血者,酌加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以干龙眼肉及胶囊或面皮包裹吞服)等。若中气不足,脾阳虚损,疮口迁延不愈者,补中益气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血两亏者,加八珍汤。

(其它疗法)

一、单方验方

1.救肝败毒汤 银花180~300g,赤芍12~24g,夜明砂(包煎)、生牡蛎各20~30g,苦丁香1—3g,焦栀子、郁金各6~12g,两头尖、当归各10一15g。腹腔有积液者加刘寄奴、丹参、穿山甲;黄疸者加姜黄、川楝子;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陈皮;汗出表不解者加青蒿、银柴胡。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2。金钱草50g,合欢皮15g。水煎,每日1剂,食前服.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3.华佗治肝痈神方 银花60一lOOg,连翘、蒲公英、白芍、茵陈各30g,当归、柴胡、龙胆草、生甘草各lOg,栀子15g,水煎服。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4。通络解毒汤 干地龙、丝瓜络、炮山甲、赤芍、丹皮、郁金、天花粉、草河车、桃仁各9g,酒露蜂房、黄芩各6g,忍冬藤45g,生甘草2.5g,大黄12g,芒硝15g(冲)。水煎服.用于肝脓肿形成期。

二、药物外治

1.消炎散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薄荷、白芷、冰片,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单层纱布包好,敷于患处,覆盖塑料纸后胶布固定。用于肝脓肿的各个时期。

2。臭椿树根皮胶外敷.鲜野臭椿树根皮,武火煎煮,去渣后武火煎成胶糊状为度,然后用敷料按包块大小敷患处。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三、西医疗法

1.抗生素疗法 对肝脓肿一般采用内科疗法,注意营养及输血等支持疗法。选用对病原菌有强效的抗生素静脉滴入,往往要多种有效药物交替长时间(6—8周)使用。如合并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灭滴灵口服或静滴。脓肿较大者应穿刺抽脓或插管排脓。对阿米巴肝脓肿,在排脓之前也应全身用药(参阅第三章阿米巴病).

2.外科疗法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于大的脓肿、反复积脓的脓肿、局部胀痛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脓肿已破或有突破的可能时,应进行切开引流。常用手术方法如下:

经腹腔切开引流:此法比较广泛应用,特别脓肿定位不确定时,经腹腔穿刺肝脏探查比经皮盲目穿刺较安全。

经腹腔外切开引流:主要用于肝右叶后侧部位的脓肿。

对较浅的脓肿并与局部胸壁或腹壁已形成粘连者:在超声波或穿刺定位下直接切开引流。

局限于肝脏一小部分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肝脓肿或厚壁阿米巴脓肿:可考虑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 .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慎避风寒,衣着应随气候之变化而增减,以免感生风寒痰热之病证。

2.避免嗜食膏梁厚味,防止痰火内生。

3.防止闪挫跌仆等外伤。

4.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疾病,切断感染途径,如新生儿脐炎、败血症、脓毒败血症、胆道感染(如胆道蛔虫症、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化脓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等。

现代研究认为,多发性肝脓肿多起源于胆道梗阻,尤多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探查胆道解除梗阻是预防和治疗本病、改善预后的主要措施。

二、护理

1。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衣被要柔软而舒适,避免重压肝区而引起不适,并向左侧卧位,以减轻疼痛。

2.高热时应鼓励喝水,并及时予以物理降温。

3。注意口腔护理,出汗多者应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避免受凉.

4.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切忌肥甘辛辣滋腻之品。

5。发病后切勿在肝脓肿部位进行针灸及火熏疗法,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文献选录]

《灵枢。玉版》:“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

《外科大成.肝痈》:“肝痈之发,必先期门穴隐痛不已,令人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由愤郁气逆所致。初宜瓜蒌散,或柴胡清肝汤调之。溃后用六味丸、八珍汤,滋阴托里.此肝心火盛而虚中有热也。禁用温补药及针灸等法。”

《疡医大全.肝痈门主论》:“有左胁大痛,按之尤甚,此肝痈耳,非胁痛也。……因失于速治,而肝中郁气,苦不能宣,而血因之结矣。血结不通,遂化脓而成痈,其势似缓,然肝性最急,痈成而毒发甚骤也。”“余闻异人云,胁疼手不可按者,肝叶生痈也。……然痈生于内,何从而见?然外可辨也。肝痈生在左,而不在右,左胁之皮必见红紫之色,而舌必见青色也。此而辨之,断断无差。治必平肝为主,佐以泻火去毒,万不可因循,令其溃烂而不可救也。”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肝脓肿多宗“气滞血瘀,热毒壅聚,腐而成脓”、“疮疡皆为温邪”等理论,而常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脓消肿或扶正补托等治疗方法。燕润菊等报道,以王鹏飞的经验方脓疡散(青黛、紫草、寒水石、乳香、牙皂)加减治疗小儿肝脓肿6例,均获痊愈。其退热时间平均13.5天;肝区触痛和叩击痛消失,肝大消失,精神食欲改善平均为20天;平均住院时间25。7天。汪受传治愈小儿肝痈1例,融会泻下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三法。杨辰华等辨治巨大肝脓疡并膈肌穿破1例,责之湿热瘀阻、壅结肝胆,药投柴胡、丹皮、黄芩、连翘、苇茎、赤芍、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生大黄、马齿苋、制乳没、甘草等以清肝利胆、活血解毒,服药15剂,体温正常,胸痛消失,继治月余而愈。

朱振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肿42例,其中,单个脓肿36例,多个脓肿6例。中医治疗强调分期辨治,脓肿蕴结期,治以清肝解毒、化瘀散结,方选柴芩红藤煎,药用柴胡、黄芩、赤芍、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连翘、制乳香、制没药、丹皮、生大黄,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剧痛加三棱、莪术,肝大甚加龙胆草,大便溏则生大黄改用制大黄;化腐成脓期,治以清热解毒、通瘀托脓,前方去大黄、乳香、没药,加山甲、皂角、薏苡仁、桃仁、虎杖;脓肿消散期,治以补虚托毒、活血散肿,方选透脓散加减,药用黄芪、当归、炮山甲、天花粉、赤芍、桃仁、川芎、败酱草、虎杖根、薏苡仁、牡蛎,阴虚加沙参、芦根、麦冬、鳖甲,脾虚去天花粉、桃仁,加白术、党参、山药。同时,36例配合抗生素治疗,均加用灭滴灵口服,体温正常7天后停用西药,均未进行肝穿刺。结果,42例均获.临床治愈。退热时间最短2天,最长10天,平均4.7天。23例出院后1个半月随访未见复发。刘家磊等报道,脓肿蕴结期,用自拟公英金连汤,基本方:生地、公英、金银花、生石膏、赤芍、连翘、紫花地丁、知母、黄芩、延胡索、丹皮、细辛、生大黄、甘草;化腐成脓期,前方去大黄加桔梗、穿山甲、皂角等;脓肿吸收期,药投党参、生龙牡、紫河车、当归、白芍、炮山甲、赤芍、桃仁、花粉、甘草等,重用黄芪。西医以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临床治疗肝脓肿62例,均获临床治愈。退热时间最短5天,最长3周。34例半年后随访未复发,28例在1年以上随访健康。

辛成香等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脓肿58例。其中,热壅血郁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拟五味消毒饮合复元活血汤加减,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柴胡、当归、桃仁、大黄、天花粉、炒甲珠、红花、生甘草;湿热蕴肝型治以清热解毒、化浊利湿法,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滑石、茵陈、连翘、石菖蒲、黄芩、木通、薄荷、白蔻仁、藿香、大黄;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通络、活血祛瘀法,拟复元活血汤,药用:柴胡、当归、红花、大黄、桃仁、天花粉、甲珠、甘草;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托毒排脓法,拟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薏苡仁、赤芍、白芍、花粉、败酱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山茱萸、甘草、甲珠、人参。西医治疗包括口服灭滴灵或肌注庆大霉素、静滴氨苄青霉素,同时配合肝脏穿刺引流。结果临床治愈57例,无效1例。“,杨香生等报道曾庆骅教授用复元活血汤治疗肝脓肿的经验,瘀血阻络、肝郁气滞型,治拟活血通络、疏肝清热法,以复元活血汤为主方:柴胡、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后下)、桃仁、瓜蒌根、甘草;肝胆湿热、瘀血停滞型,治拟清利肝胆湿热、活血通络法,用复元活血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主方加茵陈、滑石、连翘、石菖蒲、白豆蔻、藿香,或复元活血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主方加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车前子(包煎)、木通;热毒炽盛、气滞血瘀型,治拟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法,用复元活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主方加野菊花、银花、紫花地丁、土茯苓、蒲公英、黄芩;寒湿郁滞、瘀阻经络型,治拟温阳散寒、祛瘀排脓法,用复元活血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主方加制附片、川芎、香附、薏苡仁、败酱草、皂角刺;正虚邪恋、瘀毒未净型,偏气血亏虚者,治以补益气血、活血通络,用复元活血汤合八珍汤加减:主方加白术、川芎、熟地、白芍、党参、茯苓,偏阴虚内热者,治以滋阴清热、活血通络,用复元活血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主方加青蒿、知母、地骨皮、鳖甲、生地。同时,配合灭滴灵或青霉素等抗感染。观察38例,其中28例肝穿刺抽脓。结果,痊愈14例,基本痊愈17例,好转7例。”,王明义等自拟二花三黄胆汁汤:金银花、月季花、黄芩、黄连、大黄、猪胆汁。实热甚者加龙胆草、茵陈;腹满燥实者加厚朴、枳实;痛甚者加延胡、乌药;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早期配合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47例,痊愈32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

张瑞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药为主治疗肝脓肿16例,一般早中期中药与抗生素合用.后期单用中药调理。早中期热毒症状较重,以清热解毒为法,选用柴芩汤加减:柴胡、黄芩、大黄、赤芍、甲珠、皂刺、蒲公英、忍冬藤、鱼腥草、丹参、红藤、败酱草;后期热毒症状减轻,以益气活血为要,选用鱼腥草、红藤、败酱草、沙参、黄芪、川芎、赤芍、甲珠、皂刺、麦冬。结果,痊愈15例,无效1例(转外科手术引流),治愈率94%。退热时间最短1天,最长35天,平均11天;肝区疼痛消失时间最短5天,最长30天,平均12天;疗程最短23天,最长1112天,平均53天。袁茂云治疗肝脓肿40例,早期选用复元活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以清解肝胆瘀热为主,药用柴胡、花粉、当归、穿山甲、桃仁、红花、大黄、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生甘草,配合抗生素或灭滴灵及肝穿;中、后期中药改用益气托毒,药用生黄芪、白术、太子参、茯苓、赤白芍、柴胡、花粉、薏苡仁、败酱草、穿山甲、升麻、生甘草。结果临床治愈39例。退热时间最短2天,最长2l天,平均5.4天。李秀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1例,初期证属肝郁气滞、热聚成毒,治宜清肝泻火、理气解毒,药用:柴胡、黄芩、山栀子、连翘、川楝子、青皮、郁金、川I芎、蒲公英、蚤休、甘草;中期证属气滞血瘀、化火成痈,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消痈,药用:柴胡、黄芩、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桃仁、川栋子、红藤、乳香、没药、甘草;后期证属热腐成脓、阴液被劫,治宜清热养阴排脓,药用:柴胡、黄芩、鲜沙参、鲜芦根、鱼腥草、桃仁、丹皮、冬瓜子、天花粉、生黄芪、甘草;恢复期证属气阴两亏,治宜益气养阴,药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石斛、天花粉、生黄芪、当归、山药、紫草、白蔹、白及。同时,配合肝穿、抗生素治疗,并设立西医对照组9例。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对照组痊愈2例,好转5例,无效2例。

黄自平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13例。中医治疗强调分阶段分证型进行论治。第一阶段即正邪相争阶段,可按三种不同类型施治:热毒炽盛、气血瘀滞型,用柴胡解毒汤以清肝胆之热毒,方药:柴胡、丹皮、赤芍、黄芩、白芍、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甘草,汗多加浮小麦、黄芪,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肝区疼痛加延胡索,黄疸加茵陈;热毒郁肝、气血两虚型,治以清热养肝补血,方药:柴胡解毒汤加黄芪、当归、生地、茯苓;热毒壅盛、化腐为痈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滋阴扶正托脓,方药:柴胡解毒汤加黄芪、当归、生地、茯苓、麦冬、党参、桃仁、红花。第二阶段病邪已去,体温正常,病人表现出肝气不舒、脾胃不健、气血双亏的症状,治以舒肝健脾、培补气血,方药:柴胡、郁金、玄胡、炒白术、厚朴、党参、白芍、丹皮、虎杖、丹参、当归、黄芪。同时,12例已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加手术引流者继续配合西医治疗。结果,13例患者全部治愈.疗程最短14天,最长69天,平均35.2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4604.html

更多阅读

右上腹部隐痛的原因 肝区疼痛位置图

右上腹部隐痛的原因有多种,右上腹隐痛一般都是由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引起,表现为腹部的疼痛。由于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同时它又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因此说到右上腹部隐痛的原因,患者应首先考虑是否为肝脏的病变又称肝区疼痛。具体

护肝产品什么好 吃什么食物补肝护肝

护肝产品什么好?护肝产品怎么挑选?护肝产品适合人群?等等一些列关于护肝产品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想要判断一个护肝产品是否适合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肝脏到底需不需要养护,如果需要,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护肝产品。护肝产品适合

怎样养肝护肝 肝脏不好的症状

怎样养肝护肝——简介 肝是人体的将军之官,它能帮人体调节血液,有藏血、防出血的作用。它也是新陈代谢的指挥中心,保证人体血气通畅。而由于很多人生活不注意保护,导致肝脏疾病多发。 肝脏对人体的作用很大,人体主要是靠肝脏来代谢的肝

补肝的食物有哪些 吃什么食物补肝

补肝的食物有哪些——简介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现在正处于冬季,而冬季是养肝护肝的好季节,合理的饮食加上适当的运动对保肝护肝起到积极作用,冬季如何保肝

推荐几款养肝茶配方 养胃护肝喝什么茶好

推荐几款养肝茶配方——简介 茶,既是解渴之物,亦是养生之宝。不同配方,不同养生效果,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养肝茶的配方:推荐几款养肝茶配方——方法/步骤推荐几款养肝茶配方 1、养肝茶配方一 菊花蜜饮配方: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温30

声明:《肝痈 肝痈 治法》为网友綻放的煙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