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文与芮小丹对话时讲到:女人都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其实,这话应讲:是人都有贪嗔痴。这里的人指所有的人:男人、女人;上人、下人。
贪嗔痴是佛教语言,贪是指由于过分喜好而产生的执着,是人们对名、利、物产生无厌的追求和占有的欲望。其实,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都有对精神、物质的需求。但这仍不能言之为贪,贪是看其是否过分的追求,更看其是否是破格获取。过分追求已是佛教意义上的贪了,更何况是破格获取。
破格获取是人们不按规律办事、不按程序办事,而违反规则获取自己所想得到的东西。当今,上上下下都在渴求破格获取了。如各级机构的资源配置的不公开,是为下面的破格获取做好铺垫,下面则心领神会用尽心术去破格获取。这样,让方方面面,个人团体均可获得利益。对众生而言,渴求破格获取则充斥到社会的每个领域,充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破格获取这种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会,而变成流行。
嗔是由于厌恶,而产生的偏执,是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事,而产生的怨恨、仇视。嗔也是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根本烦恼之一。痴又称无明,是指心性迷乱,愚昧无知。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佛教讲是人都有贪嗔痴,实际是指出人性的弱点,是对人的本源的剖析,以引领人们自觉自省,正知正见,智慧人生。
佛教中对去除贪嗔痴的方法是戒、定、慧。戒,是用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制约过分的贪心;定,是对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对治人们的嗔怒;慧,是通过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实相的如实认知,去除众生的愚痴。
所以,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就有贪嗔痴。我们在制度设计时,应明了这些,激活其善性,抑制其心魔。今天,我们倡导科学发展,应制度设计在前,引领人们用强势文化武装自己,按规律办事,按程序办事,直接获取精神、物质的需求。而不是让弱势文化流行,让破格获取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