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算不算“伟大、光荣、正确”? 伟大光荣正确 出处

众所周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争霸、战争不断。强国肆意吞并弱国,导致弱国如履薄冰,不得不千方百计富国强兵。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争之世。产生了一位诸侯国的国家领导人,这就是秦国的秦孝公。

封建或独裁体制下的最高权力者,在意大利称为“领袖”,在德国称之为“元首”,在中国帝制时代称为“皇帝”。倒是秦孝公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皇帝这个词。只好用现在的词汇来说了。秦孝公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秦国的一任国家领导人。

秦孝公敢于承认现实,承认国家贫弱根源在现行体制。

秦孝公靠继承成为当时的秦国的国家领导人。在弱肉强食的年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领导人,自然首先是让秦国不被列强吞灭,让自己国家的人民过的比其他国家的人民幸福。

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前任国家领导人留给他的秦国是一个政府极度贫弱、民生十分艰难的国家。

如何使国家由弱变强,如何使国民生活富裕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领导人必须要做的事。当然这种事不是只需要维护自己在国内统治地位的国家领导人必须做的事。

秦孝公面对国家面临的问题,深知秦国的社会制度存在系统性弊端,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是导致秦国贫弱的最根本原因。如果不加以改变,秦国迟早都要亡国。但如何改变呢?秦孝公并不知道。他能做的就是一方面自己学习列国的现有的社会制度,另一方面四处访贤,寻求治国的方法。

秦孝公的祖上有一任国家领导人叫秦穆公,在任时曾使秦国强大富庶并称霸列国,国内大治,连监狱都没有。但秦穆公当时取得成功的方法,后来却不再有效,秦穆公死后,秦国又回到了贫弱的地位,甚至到了快要亡国的境地。秦孝公对祖上的这段历史十分清楚,知道祖先过去的成功做法并不适用于现在。

秦孝公完全承认秦国的现行体制弊端极多,特殊利益集团绑架国家利益分配问题、政出多门问题、民间大规模群体事件问题、政府信用荡然无存问题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国家体制上的问题导致的。

秦孝公认识到了秦国现行的国家体制是导致秦国贫弱、内斗等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要想富国强兵,必须从改变国家现行体制上入手。

秦孝公知道改革实施前必须有完整的规划和符合逻辑的设计。

秦孝公认识到国家必须进行变革才可能富强,但变哪些?如何变?变成什么样?这些不但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更要有完整的系统设计。秦孝公坚信社会变革绝对不可以草率的用“走一步、看一步”的办法来做,更不能用“摸着石头过河”作为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导。哪黑了哪歇的做法绝对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领导人的所为。

在秦孝公看来,对待社会制度改革这样的事,必须运用被现代称之为“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是现代的科学技术,但秦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建立的程度都江堰水力工程仍是现代系统工程学常常引用的经典系统工程范例,商鞅变法同样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的成功范例)的方法做好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从逻辑上保证设计的变革细节内容彼此相容,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变革获得成功。

对国家体制改革有这样的考虑,说秦孝公睿智一点都不为过。

在改革设计方案重创统治集团特殊利益的时候,秦孝公选择改革

秦孝公自己虽有进行国家体制变革的愿望,但却没有设计这种变革和实施这种变革的技术。所以秦孝公到处物色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后经近臣景监牵线,秦孝公见到一个在强大的魏国给“国务院总理”当过多年秘书的年轻人,这个人叫作卫鞅。经过两人彼此间的反复试探和交流,秦孝公发现卫鞅正是他要找的秦国“国务院总理”最合适的人选。由于卫鞅的政治主张与秦孝公的政治主张有共鸣,加之卫鞅博学多才,且在强国有多年的政务工作阅历。秦孝公对卫鞅如对老师。

最为重要的是,卫鞅为秦孝公拿出了一个秦国变法的整体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以当时学术界的法家治国理论为改革的理论基础,从政治角度提出了改革的目标、目标的分解、实施方法和步骤等内容。卫鞅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一个包含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军队改革、民风民俗改革等一系列相关细节的相当完善的改革设计。这个设计在逻辑是无懈可击的。

但是卫鞅的这个改革方案设计有两个最严重的问题:

1、必须几乎彻底推翻现有的国家制度和体制,即推翻“祖制”。

2、大幅度剥夺包括秦孝公在内的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权和利益。

秦孝公必须对上面的两个问题有明确的态度。

秦孝公完全理解这两点的重要性。更知道对这两个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特色”来回避都是违反这个改革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自欺欺人的,逻辑上必然产生自相矛盾。如果不同意这两条,“改革”的本质就成了“坚决不改”。所以,秦孝公认为对这两个问题的态度实际上就是要不要在秦国推行改革的问题。

历史上的这位秦国国家领导人,不是叶公好龙,而是发自内心的锐意改革者。秦孝公选择了放弃自己家族的贵族特权和利益。在开始变革前,完全接受并支持卫鞅的改革设计方案。

卫鞅为秦国设计的改革方案,其实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并举的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改革从逻辑上没有矛盾,也就是现在说的“和谐”。

历史事实证实:卫鞅的改革更加侧重的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因为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无法有效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与经济从来都是紧密关联的。

对于被权贵集团利益长期捆绑的秦国来说,秦孝公支持的卫鞅改革方案本质上就是一场革命,革的是当时的权贵特殊利益集团的命。

废奴、土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秦孝公成功建立了和谐法治社会

依照卫鞅为秦孝公设计的国家改革方案,秦孝公经过巧妙的准备后,任命卫鞅为秦国“国务院总理”,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卫鞅在具体实施改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从变更国家法律开始,公正执法,用了不到10年时间,完成了秦国的整个法治体系。举国违法是从,从贵族到庶民的全体国民,执行统一的法律。没有“特色”,没有“双轨制”。杀人就是杀人,没有类似“激情杀人”的说辞。许多秦国的贵族因触犯法律而受到刑治。秦国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从0达到顶峰。

秦孝公建立了战国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依照改革设计,秦孝公推行“废奴隶,除隶籍”,实现“举国皆为自由民”。制秦孝公对秦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大幅削减贵族的私有土地,将从贵族手里削减下来的土地,配给新国人(除隶籍了的奴隶)。使得秦国的贫富差距大幅减小。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被缩小到特殊利益集团与国家法律的矛盾。广大普通国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秦孝公推行的秦国改革,从根本上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说秦孝公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三个代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在卫鞅设计的法律体系中,刑法极为残酷,但由于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做到公正,且刑上大夫,人人平等,所以被国民接受。改革的结果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孝公实施改革几年后,秦国就变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治社会。

秦孝公算不算“伟大、光荣、正确”? 伟大光荣正确 出处

秦孝公的改革全面奠定了秦统一中国的基础

秦孝公推行的改革,本质上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一次巨大变革。在这次变革当中,摧毁了秦国已有的特殊利益集团,理顺了国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关系,建立了国民人人平等的法治体系。国民中巨大的力量被释放出来,短短的十年时间,秦国从一个贫弱的行将灭亡的诸侯国变成了令列国望而生畏的强大邦国。

由于秦孝公在秦国实行了在当时显然十分先进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相对公平的社会制度,也建立了相对合理的国家财富分配机制,邻国的有钱人、知识分子、能工巧匠及农民等各类人才纷纷进入秦国,加入到秦国的社会中。

在秦孝公推行的法治中,对官员犯罪的打击力度超过对普通国人。官员之间私相送礼是违法的。礼品要被没收,送礼和收礼的官员要接受法律的处罚。在秦孝公看来,官员之间送礼必定有私情夹带其中,如不禁止,便会破坏吏治、糜烂社会风气。所以秦国从秦孝公改革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始终没有官员普遍腐败的问题。

联想到今天中国的现实情况,两千多年前的秦孝公就能够用有效的制度防范官员腐败,从一开始就将腐败窒息在萌芽状态,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褒扬秦孝公,更不知道当代国家领导人是否汗颜。

秦孝公对国家内部的政治和经济以及社会风俗的改革,完全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当时天下人的合理诉求。

秦孝公的改革在国家军队建设方面同样取得巨大成功。因实行改革而强大的秦国,不但用军事手段夺回了被侵占多年的国土,而且国家的综合实力令山东列国如芒在背。改革后的秦国军队几乎攻必克、战必胜,秦国被列国称之为虎狼之师的国家军队,不但有效捍卫了秦国的国家利益和国民的涉外利益,更是秦国开疆扩土,大举扩张的利器。在改革后的秦国军队面前,没有类似什么“藏南”“钓鱼岛”问题。而是开战后得到的土地城池多少的问题。

在秦孝公死后,后来的秦国国家领导人虽然车裂了卫鞅,但却坚持秦孝公改革后的路线方针不变。秦国后来的历任国君直到秦始皇,竟然像现在的美国一样,没有一个窝囊的国家领导人出现,个个都政绩斐然,哪怕是只干了几年就死了的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

秦之所以能够完成对中国的统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秦孝公推行的改革所建成的社会政治制度,在当时确实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因为秦孝公确实做到了现在所说的“三个代表”。正是因为秦国当时采取了较之列国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导致天下的能人志士纷纷移民到秦国效力,就像今天世界上的能人志士喜欢移民美国一样。连与秦国接壤的韩国、赵国、魏国的农民竟然都纷纷移民到秦国种地。先进国家政治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秦孝公的胸襟、政治远见和政绩,算不算“英明的领袖”、“伟大的舵手”?能不能说秦国嬴氏统治集团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执政集团?

中国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秦国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无上的。有人说所谓中国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秦汉文化,可见其历史的作用和地位。

但是,尽管从战国时代直到今天,秦孝公推行的改革,经历了两千多年间无数后来哲人的分析评论,对秦孝公的评价从来没有低过。对秦孝公创造的中国历史走向更是充满赞誉。秦孝公推行的改革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以秦孝公为代表的秦国嬴氏管理集团却没有获得过“伟大”、“光荣”、“正确”的称号,因为确实没有人这样来赞誉秦孝公和它的领导集团。而秦孝公自己也没有自诩“伟大、光荣、正确”。秦孝公之所以没有被近代评定为“英明的领袖”、“伟大的舵手”,是因为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秦孝公与当代的政治家、改革家的差距还是有的。

秦孝公的改革与当今中国的改革相比有哪些差距呢?其实差距确实挺大的:

1、秦孝公推行的改革不但没有产生新的利益集团,反而把原有的特殊利益集团基本上消灭了。

2、秦孝公推行的改革不但没有扩大贫富差距,反而大幅度缩小了贫富差距。

3、秦孝公推行的变法建立了“唯法是从”的法治社会,颜色单一,就一个“黑色”,毫无“特色”可言,没有充分考虑“秦国的国情”。所以建成的社会不象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

4、秦孝公推行的改革,不怕“外国反秦势力”的言论攻击,把军队建设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太强悍了,不等外国民游行示威,就把被外国占领多年的国土全部夺回来了。后来的秦国改革后的军队,不断的配合政治渗透,攻占别国的国土,公然武力干涉他国内政。最后竟然把当时名义上的联合国“周朝”和其他诸侯国都给夺完了。而这些都属于“侵略”战争。

5、秦孝公推行的改革不生产贪官污吏。更没有制度性腐败。

6、秦孝公推行的改革不分体制、内体制外,所以也没有“双轨制”。社会制度只有一个,举国同行。政府官员没有“三公”费用。

7、秦孝公推行的改革给没有土地的人配给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所以没有廉价劳动力“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虽然秦孝公的改革公然剥夺贵族的封地,但政府不懂得如何通过运用权力进行土地买卖获利,秦孝公改革后的政府不懂得如何倒卖土地。

8、秦孝公推行的改革,不但没有扩大社会矛盾,反而基本上消灭了社会主要矛盾。改革前,秦国群体事件频发,改革后都没有了。搞的彪悍好斗的秦国人在国内不能打架,只能争着参军去外国玩格斗。

9、秦孝公推行的改革,社会治安简单,不需要维护“稳定”,更没有维稳部队。

10、秦孝公推行的改革,最大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坚持“中心”、“基本点”和几个“不搞”,最后连“祖制”都没有保住。整个秦国被“东方法家思想”所“东化”。最终导致秦国原有的执政集团离开了国家权力中心,无法将原来的执政集团的利益绑定到国家利益之上。使得原来的贵族集团内部有国家,变成了秦国内部有贵族集团。秦孝公推行的改革,最大的“失败”之处是原来执政集团的特殊利益被夺去了。在原来的执政集团看来,就是亡“国”了。也就是特殊利益集团内原来有的那个“秦国”亡了。当然战国时代的秦国不但没有亡,反而快速走向富裕、走向强盛、并且长期稳定强大,直到以超越群雄的强大综合国力压垮了所有其他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

鉴于秦孝公在两千多年前搞得改革存在这么多的差距,所以最多称秦孝公是个有点政绩的国家领导人罢了。距离“伟大、光荣、正确”确实还差的远。

事隔两千多年,秦孝公推行的“商鞅变法”在今天看来是那样的波澜壮阔。政治上的先进、司法上的公正、制度上的预防贪腐、政权对特殊利益集团的摧毁,样样都做到了包括现代国人在内的心坎上。秦孝公推行的改革岂有不成功之理!秦焉能不统一中国?

假如秦孝公把改革喊在嘴上,坚持祖制不变,无非秦国继续在国际上当穷国弱邦,怕国民知道自己生活的比其他邦国苦,秦孝公干脆限制国民出国,再规定制造谣言者杀就是了。其他国家对秦国施加压力的时候,秦孝公赶快以投资的方式给外国一些钱。就这样也能维持到秦孝公死。但最终中国还是统一了,只不过完成统一的不是秦国,而是另一个变法成功的国家。秦国不再是消灭其他国家的诸侯,而是被其他诸侯消灭的邦国。

历史是面镜子,更是一把火炬,这把火炬可以照亮未来的道路。

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个伟大时期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有兴趣了解但又不愿意看历史资料的人不妨看一看孙皓晖的戏说了的《大秦帝国》电视剧或小说。虽然这部小说在历史人物的实际年龄、相互关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被大肆戏剧化以增强趣味性,但对这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思想却给出了准确的描述。不妨一睹。

《大秦帝国》这部作品的作者孙皓晖很有思想,单凭翻阅这么多的历史史料,成功构思这样的一部小说,就快变成治国能手了,孙皓晖应该当全国人大代表。我相信他的思想早已被那历史的浪花完全寝透,更被历史的火炬照亮。显然,他比许多所谓的政治家更加深谙治国的最根本道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4316.html

更多阅读

原创 秦孝公+商鞅——绝版君臣组合 秦孝公传位商鞅

如今你随便走到那个地方,都能看得招聘广告。在那个越来越遥远的战国时代,第一个发这种东西的人,是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他叫渠梁。国籍:秦。工作单位:秦国国府。工作职务:国君。再过二十四年,他有了自己的谥号,人们称他作“秦孝公”!他发的招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 施一公清华大学演讲

施一公就不能做清华副校长?肖鹰按:自2000年入职清华以来,本人从无对校方人士的来去上下有所留意,更无言论问世;我即使于这次媒体报道“施一公拟任职清华副校长”,本也无意言论。但是今天读了熊丙奇署名文章,却破例要说两句。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秦晋崤之战原文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一.背景:  1.何谓“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2.具体原因经过   周襄王二十四

五个之“最” 秦景公陵墓之谜 武则天陵墓之谜

五个之“最” 秦景公陵墓之谜  秦国君主的陵墓是跟随国都一块儿转移的,因而秦先后有四大陵区,即天水附近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平面呈中字形的秦公一号大墓,位于雍城陵区,是目前全国发掘的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人们推

春秋战国秦孝公------嬴渠梁 嬴渠梁和芈月

秦孝公百科名片 秦孝公画像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

声明:《秦孝公算不算“伟大、光荣、正确”? 伟大光荣正确 出处》为网友守望的忝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