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宝鸡周原的周公庙前,我发现自己终于走出了大秦岭“神人”创造的世纪,进入了“圣人”缔造的历史。
如果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以个人所好,把周公赶下儒家“元圣”的神坛,今日诸多文庙中供奉的,就不是孔子,而是周公;承载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汉语学院,就不叫“孔子学院”,而叫“周公学院”;远在秦岭脚下周原安息的周公,还可能身着盛装,被空运到今日首都北京旅游一圈,在天安门前执勤两日。
如果说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名人,都是传说中的神,他们的出生及发明创造,都是依据天赐神授的幸运,他们的生存哲学,都是依据长期的生活经验所得,并没有形成中国的哲学体系。
那么,自文字出现后,让表情、记事、载史成为可能,也让历史的缔造者,回归到了人。那些汇聚了很多人智慧创造结晶、很多代英勇神武功勋的神,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活生生的人。那些经数千年口耳相传不断夸张演绎的神迹,变成了有文字可查,有古迹可考,有数字可算的人事。
被儒家尊为“元圣”的周公所处的西周,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断代史夏商之后,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那些乱世的英雄,在秦岭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旷世才华和励精图治,为后续三千余年中国历史,创建了文明标杆——这里是中国“礼仪之邦”荣誉称号的发源地。
西周,是中国礼制文明的奠基时代,《周易》是中国传学文化的活水源头。有此两大功绩,西周足以在中国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着清澈的涓涓细流,滋润华夏千秋万代。
而就是这样一个开创了奇迹的时代,由于周朝的中道没落,顽劣子弟周幽王在骊山放了一把火,动摇了国之根基,后继的周平王又迁都洛阳,它的历史除了史书上寥寥数笔记载,以及中国人传承至今的“周礼”、争论不休的“周易”外,似乎突然之间消失在璀璨的历史星河中,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谜团。
周公庙前的三棵唐柏,像忠实的卫士,见证周公庙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周公庙解真相:“此周公”非“彼周公”
说起周公,人们马上会想到“周公解梦”;说起西周,大多数人会想起“武王伐纣”中的姜太公。除去史前神人,在秦汉之前漫长华夏文明演化进程中,周公和姜太公是知名度最高的两位现实中人。
世人对于周公的认知,大多不是因为他的真作为,而是源自无处不在的“周公解梦”和打个哈欠就脱口而出的“梦周公”。而世人对于姜太公的认知,得益于明朝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及其衍生的连环画、影视、游戏等文艺作品潜移默化的渗透。
此二公同处一个时代,都受封于齐鲁大地,且都是白首苍髯、清风道骨的智者形象,文学作品又把原本属于周公做的事情,移花接木给了姜太公。因此,很多时候,在人们的认知中,二公合二为一,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周公”,似乎姜太公的戏份还更多些。
真正的周公,便只有隐身一旁,做他的春秋大梦去了——他总是存在于梦醒时分。
由此可见,民间讹传和文学作品,可以掩盖历史长河中某一个人、某一段事的真相。此谓“谎言说得多,传得久,就成了真理”。
如果想认识真实的周公和姜太公,只要去秦岭脚下宝鸡周原周公庙、陈仓钓鱼台,寻幽访古,重温一段历史,就会明白,二公各有所劳,也各有所属,混淆不得。
比如,周公解不了你的梦,解梦的是其他公。中国古代民间方士的忽悠智慧,都堪比近代西方的精神学家佛洛依德。又比如,“梦周公”不是指睡觉,而是指孔老夫子以梦见“恩师”周公来督促自己“三省吾身”以求学上进;“周公之礼”不是指行周公制定的礼仪,而是指男女行房事。再比如,姜太公钓的不是鱼,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他也没封过神,而是替武王分封诸侯。
在走进周公庙之前,我们需要对西周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更加深刻地体味这位解不了梦你的圣人,为什么不管在民间,还是在官方、在学术界,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超越自己主子高位、被动地抢占主子的功劳,以辉煌卓著的业绩独立于世的臣子。
古往今来,功高能与周公堪比,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这同样得益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
周公的塑像,是一副白首苍髯、清风道骨的智者形象
朝代更替与历史轮回
跳出上古神话的中国历史,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开始,充满了残酷而又不时流淌点温情的人间烟火气
黄帝统一华夏部落五百余年后,生活在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岷江上游一带的颛顼部落后裔,跟黄帝部落一样,在首领尧舜的带领下,再次翻越秦岭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
他们通过治理水患,为华夏大地的苍生经营了一片安静祥和的生存空间,被各部落推举为“天子”。他们首开中国民主先例,尊有能有功者为首,以禅让制传承帝位。于是,舜禅位于禹,禹在今河南禹州,建立夏王朝。
夏朝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迈入奴隶制阶级社会。
又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夏桀残暴不仁,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协助大禹治水有功的商侯部落首领商汤,起兵灭夏桀,“顺乎天,而应乎人”被三千诸侯拥戴为天子,建立商朝,定都今河南商丘。
商汤汲取夏桀亡国的教训,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又是约600年,商朝衰亡于花花公子商纣王,他似乎与夏桀有着同样残暴的劣性。
任何一个朝代,总是有横空出世、励精图治的开创者,也必然存在一个夏桀般骄奢淫逸、祸害天下的败家子。
其实这商纣王,也不是天生就有“官二代”的陋习。人家在前半生继位后,也重视农桑,发展生产力,国力强盛。还出兵东夷,收服江淮;讨伐南夷,扩土于浙江及福建沿海,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照这趋势,纣王不仅是守成之君,还有中兴之势。
毛泽东曾说,“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郭沫若也紧跟着附诗一首为纣王鸣不平:“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但是,文韬武略的商纣王到了后半生,就开始犯那些在后来历史上出现的帝王们屡犯不止的毛病——居功自傲。可能到了更年期,突然想到辛辛苦苦治国平天下,不就是为了舒舒服服享受生活嘛。
于是,纣王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天上人间生活,使国库空虚,国事荒废,军心涣散,进而招来各路诸侯反抗。
河图洛书上神秘的圆圈符号,似乎也暗示了历史总是在画圈——朝代的更替,是一种轮回,一个圈画圆满了,必须从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不然,历史只能在一个圈内打转,走向极点,迎接自身的灭亡。只有跳出原有的圆满,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才能赢得新生,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商朝走到了尽头,对接上夏桀的命运。该跳出这个死圈,画西周的圆了。
于是,我们《封神演义》的主角们,就这么登场了。
周人尊后稷为祖先,在周公庙“三公殿”后面,依山而建建有后稷殿
商王朝的灭亡
为巩固商王朝苟延残喘的统治,商纣王没有对症下药,而是刚愎自用,倒行逆施,用酷刑以镇民,用谗言除异己,用监狱将那些可能图谋不轨的诸侯首领囚禁起来,以防止生变。
其中,被囚禁的就有生活在秦岭脚下的周族首领姬昌,官名叫“西伯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在狱中的西伯昌,用七年的时间演绎了一处“肖申克的救赎”。不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安迪手中有一把锤子,羑里监狱中的西伯昌,心中装有一部奇书。西伯昌没有用锤子挖洞逃亡,而是在阴冷的土牢中,根据天下大势,重新演绎伏羲所绘的先天八卦,为出狱后灭纣谋划战略部署。
那么,周族是如何崛起的?西伯昌又是因何被捕的?
周族是一个姬姓部落,尊后稷为祖,炎帝为神。他们兴起于陕甘交界处今陕西咸阳北部,甘肃庆阳、平凉一带。在千余年的繁衍生息中,为了避免与西边戎狄之间的摩擦,周族逐渐南迁,并不断地壮大,最后迁至岐阳周原,即今岐山周原。
落足周原后,周族开始开垦田地、建造房屋,设宗庙、社稷,确立了具有自身宗族特色的祭祀和宴会礼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王武丁将其分封为“西伯”,成为商朝的诸侯国之一。
到了姬昌的父亲季历辈,日渐强大的周国开始用武力开疆拓土,征鬼方,攻戎狄,打余无戎(均为今宝鸡西、甘肃天水大部、陇南北部的土著部落),让周国的领土逐渐向西部拓展,军事实力日渐雄厚。
周国的攻伐不仅没有得到商朝的反对,商王又加封姬昌的父亲为“牧师”,就是天子分派的牧民导师,相当于现在的模范市长。
一朝天子一朝臣,枪打墙头鸟。模范城市周国的噩运马上降临。
商王文丁驾崩,纣王继位。周国国君季历去世,长子姬昌继位。纣王登基时,为收服人心,还加封姬昌为“西伯”。但这只是欲擒故纵。纣王对于新兴崛起、影响大人脉广,还是“公知”的西伯昌,早就心生戒备。
西伯昌不仅儿子一大堆,个个是精英。手下还有身怀绝技、70岁了却在朝歌杀猪、80岁还在无所事事当渔夫的姜子牙。更让纣王不省心的是,就连为了表达对自己的不满,宁可辞官让国私奔的伯夷和叔齐,都被西伯昌收入旗下。
真可谓兄弟连心,其利断金;贤臣良将,济济一堂。这还了得,此人不除,以后毕生祸端。
周公庙里供奉着周公、召公和姜太公,他们是西周初的三大功臣
商朝版“肖克申的救赎”——“周文王”西伯昌
终于,机会来了。
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即在燃烧着炭火的火坑上架一根涂满油的铜柱,然后让囚犯在铜柱上跑。囚犯滑落后,便被活活烧死。商纣王以此供自己与爱妃取乐。西伯昌向纣王进言,让他取消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纣王想,我堂堂天子,你的上司,玩个娱乐节目,你还跟我提意见。
后来,纣王又处决了不听话的九个侯爵,以儆效尤。一个叫崇侯虎的进言说,西伯昌对纣王的这个决策很不满。于是,纣王下令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希望以此让西伯昌有所收敛。
但是,整日泡在酒池、肉林中纵欲淫乐的纣王,似乎已经忘记了,他囚禁的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还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心中揣着一本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上古天书——河图,伏羲八卦的精髓,就是顺天时而变,应地利而动,和人心而为。即便被囚禁后行动不便,手无缚鸡之力,他仍可以心怀天下,驰游九州,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杀他于无形。
正如肖申克监狱中,那个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监狱长,忘记了替他做假账的那个文弱囚犯,是个精通财务税制的银行家。知识分子西伯昌在百无聊赖的七年监狱时光中,重新演绎出了新八卦,即传于今日的《周易》。
同时,西伯昌发扬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一边乖乖听话、逆来顺受地殷勤于纣王,一边暗通属下投纣王所好,进贡美女财物珍宝,并承诺可以替纣王领兵出征,讨伐叛国。
如此这般,讨得纣王欢欣,对西伯昌放松警惕。西伯昌终于心怀除暴兴国之谋,顺天应地和人心之理——《周易》,手持尚方宝剑——天赐斧钺,被释放出狱。600多年后,他的学生越王勾践得到真传,如法炮制,灭了吴国。
西伯昌出狱后,用七年的时间,除了在周国实仁政,行周礼,招贤纳士,发展农业经济,增强国力外,凭借商纣王“赐之弓矢斧钺”之征伐之机,采用近攻远交的手段,征伐犬戎、密须巩固后方;调合虞芮两国纷争,团结紧邻;攻占耆、邗两国,扫平东进障碍;伐进谗言害自己的崇侯虎,并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对商都朝歌形成钳形包围之势态。天下诸侯纷纷归依,认为西伯昌是“受命之君”,为灭商做好了准备。
但是,西伯昌尚未出师身先死,后被尊为“周文王”。
由于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所杀,周文王去世后,传位于次子姬发,即周武王。武王继承父亲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以姜尚为师,在胞弟姬旦(即周公)等众贤士勇将的协助下,集结各诸侯国结盟于孟津,展开牧野大战,并联合东夷各部落,于约公元前1046年灭商纣于朝歌,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丰。
这就是西周。
周公庙的戏楼叫“乐楼”,也是为了彰显周公“制礼作乐”的功绩
中国历史上的首任“摄政王”——周公
西周建立2年后,武王病崩,传位于幼子姬诵,即周成王。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成为武王的托孤大臣,中国历史上的首任“摄政王”。
西周的历史,将由周公改写。
《尚书大传》将周公辅国的重要政绩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武王时代忙着打仗,灭掉商纣后,又突然驾崩,当时,虽然大部分诸侯归属西周,但是,也有少数诸侯国想趁乱世自立,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周公用一年的时间,率军平定了那些图谋自立的诸侯,让天下一统。
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见周公摄政,心中很不满,以周公欲自立为王做由头,勾结商纣王的遗子武庚,以及徐、奄等东方夷族起兵反叛,要演一处“清君侧”大戏。周公用三年后剿平叛乱,让西周疆土扩展至东南沿海一带,从此国安民宁。
在灭商取胜回归镐京的途中,武王病重。周公曾虔诚地向列祖列宗祈祷,如果上天非要带走武王,他愿意替武王而死。周公的理由是,自己有仁德,有多才多艺,啥都能干。武王年轻,学识及社会经验都不足,不能替天上的鬼神分忧解难。但周公的祈祷,没有免除武王的命数,他还是死了。
周武王生前曾对周公谈起,为了便于控制东方领土,他想迁都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即西周青铜器“何尊”所刻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义民”。于是,在武王驾崩,他协助周成王扫平诸侯,评定叛乱后,周公经成王同意,在洛邑建立东都,算是圆了周文王的又一个遗愿。
但此举也为周王朝一分为二留下了隐患。后来的周平王,就名正言顺地迁都到洛邑,史称“东周”。周王朝至此名存实亡,开启了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各路诸侯各自为阵,相互攻伐,直到秦国崛起,再次完成大一统。
西周建立后,周公的封地,远在鲁国(今山东曲阜),但是,当时政局不稳,为了帮助周成王辅政,他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受封。在儿子赴任鲁国之前,周公对儿子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无人能及。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勤政爱民。东汉末期的摄政王曹孟德,在其传世名篇《短歌行》中,将此言总结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彰显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汉的无私豪情。
周公辅政七年后,已成年的周成王能够独立主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周公成为后来历代“摄政王”的鼻祖,历代多有效仿。比如秦国的吕不韦,以及前面提到的东汉的曹操,西汉的王莽,再比如唐朝的武则天、韦皇后等,但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谋权篡位的主儿,缺少周公的真无私。
在《诗经·小雅》中,用“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来形容凤凰山风光,此处也叫“古卷阿”
周公治国,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宗法制度和哲学文化体系诞生的基础
如果说周公在摄政期间的军事战略、建立新都、政治改革,都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只产生了短暂的效应,无法阻止朝代的更替,那么,他所推行的礼仪制度,及继周文王之后为《周易》所做的三百八十四爻辞,则为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建立和哲学文化体系的诞生,制定了准则,奠定了基础,彻底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繁荣滋长的活水源头。
在西周之前,统治者信奉鬼神,做任何决策都要通过占卜而定,殷商就是断送在过分地依赖鬼神的授意。据说,周武王集结的大军都磨刀霍霍杀向朝歌了,商纣王还在等待国师占卜的结果,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武王病危,周公也祈祷鬼神以己之身带武王而死,但是未能如愿。在前朝的覆灭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周公总结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不能靠神仙活命,鬼神不靠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礼仪文化,才能使国家实现长治久安。
于是,在推翻商纣后管理殷商遗民方面,周公连续发表三篇通告——《康诰》提出,要参酌殷法,推行周法,使殷人“作新民”;《酒诰》劝殷民勿以过度饮酒浪费粮食,引发斗殴伤残;《梓材》倡导人心包容,不要相互残杀、虐待。三篇通告的宗旨,就是以德安民、保民、富民、强民,以劝导善诱教育为主,谨慎处罚,依法纠正,不要给殷商遗民一个比商纣还残暴的形象,从而收服人心,让殷民心悦诚服。
周公制定分封制度,认为土地是国之根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规定以血缘为关系的继承制,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划分尊卑贵贱,并形成等级森严的宗法和礼仪制度,以强调在国家管理中,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上下关系,在家族管理中,长辈晚辈、兄弟姐妹之间的尊卑关系,是中国忠孝文化的根本;规定“嫡长子继承”,避免因国家政权更替和家族财产继承而产生内部矛盾。
他推行“明德慎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等治国方略,对内强化贵族子弟的德治教育,对外以德行教化于民,以“慎刑”约束人的行为,实现社会有德可遵,有法可依的管理模式;制定祭祖、出征、会盟、饮宴、婚娶、丧葬等仪式,并配以相应的乐舞,严格遵循礼制,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周公的一系列礼仪制度,让西周的社会发展达到奴隶制社会的颠覆,并为周王朝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树立起以德治国的标杆,成为孔子及历代帝王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这套管理模式,被后世称为“周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温良谦恭让、礼义廉耻信的源头。
我们在读史,或看历史剧时,那些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或者图谋起事的义军首领,总是要大声疾呼,“自某某以来,礼崩乐坏,民不聊生”云云,此处的“礼乐”指像“周礼”那样完善的,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管理制度;此句的意思,就是说社会没了规矩,乱了套,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必须革命才能挽大厦于将倾。
讨伐檄文中,只要此语一出,战乱必起。这就是周公的发明。
在周公塑像后的八卦亭顶部,有周文王演绎的后天八卦图
《周易》完成的背后
在周公庙八卦亭,讲解员指着亭顶的八卦图,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八卦的原理,我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但大致明白了,周文王、周公、孔子这“更易三圣”对伏羲依据河图所做的这组神秘符号的研究贡献。
伏羲氏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品类万物”,画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卦象,以它们为象征,根据不同的排比组合,来洞察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后世称为“先天八卦”。
但是,伏羲只是画出了八卦的形象,并没有阐述其演变的原理精要。所以,这组神秘符号在周文王之前的数千年间,竟无一人能懂,仿佛从世间突然消失了。
不知怎么的,就到了周文王手上。他在伏羲八个卦象的基础上,探索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变程序,将八卦两两相叠,以此推演出六十四卦象、三百八十四爻,并阐述了每种卦象,每一种卦象组合所代表的精要,让八卦从符号形象变成逻辑思维体系,称为“后天八卦”,内含天地造化之妙、阴阳不测之机,通过卦象所呈现出的表象,可以看到事物变化的本质。
但是,周文王只是写出了六十四卦象的演变精要,并没有写出三百八十四爻含义,因为出狱忙着打仗,天命没给他做学术研究的时间。周公接过先父文王的又一项未尽遗愿,为《周易》的三百八十四爻补上了爻辞。
文王和周公所做的卦辞和爻辞,都只是草稿,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文本。因此,到了春秋时期,周公的“粉丝”孔子自告奋勇担任了《周易》的责任编辑。孔子常常跟周公在梦中交流,一日不梦,便觉无长进,经历“韦编三绝”,终于完成了《周易》的整理编撰。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而孔子是鲁国人,算是周公后裔。以学术研究为生的孔子,也要根正苗红,找个权威依靠,于是,他尊周公为“元圣”,以《周易》为教科书,开创儒家学术的理论体系。《周易》成为儒家学派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后,才有《尚书》、《礼记》、《春秋》三经,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因此,《古易正义》说:“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
“润德泉”有一个独立的碑亭,碑亭的前面,有一八角老井,便为“润德泉”
周公治国之“制礼作乐”周公的“制礼作乐”的治国模式,为西周的“成康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日,在秦岭以西,与宝鸡毗邻的我的家乡甘肃陇南山区,是古九州之一的“荆州”,有成县、康县、礼县、西和等县名,估计就与周公制礼与成康之治有关。成康者,成康之治;礼县者,制礼以纪(后大秦先民即源起于礼县);西和者,向西兼并犬戎也。
周公去世前,曾立下遗嘱,不要把他葬在自己的封地鲁国,而要葬在成周,即西周故都周原,后来成为周王室的陵园,以表示他在死后也要臣服于周成王。因为周公担心,后人会认为他在摄政期间,有篡位以谋国之念。周成王说,“我不敢以周公为臣”,并按照周公遗嘱,将其后葬于周王陵墓。
周原北依有“凤鸣岐山”之典故的凤凰山,隔渭水与秦岭相望。周公庙所在的地方,三面环山,唯南面洞开,形如马鞍,状若簸箕,在《诗经·小雅》中,形容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意思是说此处自然弯曲,形同卷曲的山丘,风光优美,古称“古卷阿”。
周公庙修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了隋朝,为彰显自己有“武王伐纣”之功,建立李氏王朝也是顺天应人,下诏设周公祠以祭祀。
后来李氏王朝的媳妇武则天摄政、称帝,除了借洛河女神“授天意”,还拜现实中的“周公”为导师,不仅实施了跟周公如出一辙的平乱(铲除异己)、迁都、行礼制,更关键的是,她还将“李唐”改为“武周”,其理论和现实依据都在周公这里。
这是不是唐氏媳妇武则天,对唐高祖李渊的回应?
周公庙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的祭祀场所,依山而建的亭、台、楼阁点缀辉映,蔚为壮观。
看一个地方是否存有文化渊源,不能只轻信建筑,一是看有没有古树,二是看有没有古碑,尤其是在庙宇道观,那些见证历变迁的古树和古碑,会直观地呈现历史的延续。建筑可以轻易仿古,留下岁月年轮的古树和历经时光雕琢的古碑,却难以复制。
在周公庙有古树,大门入口处就有三株苍兀的唐古柏,像忠实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周公庙。庙内也随处可见古柏、汉槐,或直指云天,或苍劲横卧,粗可三四人环抱。
在周公正殿左侧召公殿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甘棠重荫”四个大字,碑前有两棵甘棠树,挂了满身的甘棠果,零落满地。殿门两侧柱子上悬挂一副楹联:爱遗甘棠留古迹;故寻周迹赴卷阿。
在《诗经·国风》中,有一首叫《甘棠》是诗,歌颂 召公南巡时,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昕讼决狱、搭棚过夜的功德。自此,“甘棠”成为文学作品中表达睹物思人之情,或隐喻具有德行之贤士的意象。
据说,能从这“润德泉”的水量,及龙嘴、鳖嘴中的喷水量,判断出国运吉兆
周公庙内存有古碑三十余通,其中在北亭处,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十余通,讲述着历朝修建、祭祀周公庙的历史。其中规格最高者,当数碑亭东边的“润德泉碑”,为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皇帝敕赐所立。“润德泉”有一个独立的碑亭,碑亭的前面,有一八角老井,便为“润德泉”。在井口的栏杆上,浮雕有龙头、鳖头、人物、异兽等立体装饰,造型独特。
据说,能从这“润德泉”的水量,及龙嘴、鳖嘴中的喷水量,判断出国运吉兆,为历朝历代所信奉。这也是周公庙能一直健存于今的原因之一。我想,或许是这口井,能暗通八卦,向世人传递绝密天机。
明代赵忠咏“润德泉”云:“一泉长与世安危,今日无波涨碧池。” 苏轼所作的《周公庙诗》也言:“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翠凤旧依山突兀,清泉长与世穷通。”可见这“润德泉”的奇妙之处。
儒家曾以周公、孔子为宗,并设坛祭祀,在唐开元之前,历代的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子次之。唐中宗李显死后,李唐王朝又出现了个“女汉子”——韦皇后,她见太子李旦柔弱无能,便想临朝摄政,效法武则天自己当皇帝。
但是,李旦的儿子——著名填词人、作曲家、舞台剧导演李隆基,不是个只玩风雅的文弱书生,他发动政变,拥其父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
因此,李隆基恨透了“摄政王”的鼻祖周公。他也恨透了西周末期的“周召共和”,即周天子和召公共同主政。在李隆基眼中,天下只有一个主子,啥都可以分享,皇位万万不可分享,绝对不可以。
于是,李隆基登基后,下令取消在文庙供奉周公。就这样,周公的学生孔子“当仁不让于师”,坐上了文庙的第一把交椅,并一直坐到现在,还周游世界设坛讲汉语——“孔子学院”。
这个决定,如果毕生尊周礼,梦回西周,说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孔子梦见了,也是不会答应的。
(撰文:贾云峰/孙小荣摄影:胡军)
更多精彩请访问:陕西旅游网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yunfengjia/profile
更多文章,请回首页
精彩系列:
《慢走铜川》
《峰景无限》
《60分钟读懂中国旅游规划》
金山,你一生不可错过
成语之乡太极圣地--邯郸
走遍炫影澳洲
让日光将您的心灵照亮
激情穿越枫叶之国
上海之根松江
挪威不再陌生
你不得不去即墨的50个理由
你不知道的上海青浦
台湾走透透
我脚下的皇城
三口品北京
拍案神州
创意引爆生活
杂谈
独家发布旅游创新传播理论和方法
请点击“德安杰旅游策划专家”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