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21、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文化常识】

“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兴②寐③禁中④诚⑤逐⑥馁

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②无以伦比③天涯若比邻;④比比皆是

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

22、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1、解释: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23、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

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

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

24、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

【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

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

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

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文化常识】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②但③遽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②不尔,是欺人也

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②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③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扩展】

“鼎”及其他。“鼎”是古代的炊具,多为贵族所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古代统治者还把它作为烹人的刑具,所谓“下油锅”即是。道士则用以炼仙丹,后代寺庙里用作香炉。“鼎”也是古代立国的重器,相传大禹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置于王宫之前。上文所说的“岑鼎”,看来是鲁国的镇国之宝。“问鼎”意为纂夺权力,现也比喻希望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成语“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成语“大名鼎鼎”,意为名气很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破③全④

2、翻译: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

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

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

27、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

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文化常识】

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脸上刺字)、凌迟(割肉而死)、大劈(砍头)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十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璞②奉③相④诸⑤泣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29、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扩展】

“幽王”及其他。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一个谥号。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又,隋朝杨坚,因生前残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尝③乃

2、选择:“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释为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

3、翻译:①因数击鼓;②为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过错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著:同着。

【文言知识】

说“肆”。“肆”在文言中多作“店”店解,如“酒肆”、“茶肆”、“盐肆”等。上文“知店肆失火”中,“店”与“肆”连用,即店铺。它又作“任意”、“放纵”解,“肆虐”即任意残害。成语“肆无忌惮”,意为放纵干坏事,毫无畏惧。它还是“四”的大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颇②几③赴④秉⑤负

2、翻译:①生平端方无戏言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32、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33、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

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文化常识】

“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

④而已

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

36、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

【文言知识】

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豕②他③恒④让

2、翻译:①曾误遗火②悉推豕偿之③愿以身居作

;④称鸿长者

37、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注释】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②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③北兵:元军。④笏:片。⑤仍:还希望。⑥题云:墓碑上刻写。⑦瘗:埋葬。⑧祝:告。⑨旦日:初一。⑩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文言知识】

说“所以”。“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镌②窍③系④怜⑤既而

2、翻译:①只伺北军临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①仍见祀(上文);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③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吧,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

【注释】①诙谲: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蔡攸 :宋朝人。④王右军: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

【文化常识】

书画家米芾。北宋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他为书画学博士(职官名称)。他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其举止“颠狂”,世称“米颠”。从上文所见,其行为确有些异常,因弄不到《王略帖》,竟威胁要投江自杀。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②易③据④遽

2、翻译:①攸意以为难

②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

3、请另外写出三个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姓名:①②③

39、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书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是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

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为皇帝起草诏书)。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亦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并用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开创了元代画风。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致②相③援④云

2、翻译:①多未当意者

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②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鳊释迦牟尼,故称释氏。

【文化常识】

士。“士”本指成年男子。《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士林”即知识界。“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或②以③伏④辨

2、翻译:①必正色视之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③所以贱之也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②阅③但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②无如君者③炼成两剖④日造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42、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厚②径③作④甚⑤亟⑥莫⑦持

2、翻译:①几载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43、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②仞③拊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词,解释为

44、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俯②修③亦④赋⑤卒⑥盖

2、翻译:①因醉泛舟于江②公疾亟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注释】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残酷。

【文言知识】

说“即”。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辄  ②亡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  ②

3、翻译:①活几何人?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2014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②或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注释】①王翱:唐朝人。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翁:你的父亲。⑥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⑦驾:坐马车。⑧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置②白③案④竟

2、翻译:①婿固不遣②则汝朝夕侍母;③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④旬乃还第

48、么恩与公法

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①冀州:古州名,今河北一带。②清河:古郡名,在今河北境内。③奸藏:贪污受贿。④按:追究。⑤青天:形容公正无私。⑥孺文:苏章的名。

【文言知识】

说“迁”。“迁”是个多义词。一、指“迁移”,如“迁居”、“迁都”。二、指“变易”,如成语“事过境迁”,意为事情已过去,境况也改变了。三、指调动官职。上文“苏章迁冀州刺史”,意为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从上文看,苏章是升官了,但“但迁”了也可指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都会于此”,其中“迁客”指被贬职的官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肴②若③翌日④收

2、翻译:陈往日之好甚欢

3、上文有两个“为”:①“为设酒肴”中的“为”,解释为②“若为青天”中的“为”,解释为

4、理解: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默然”?

5、理解:“刺史”与“太守”分别是与行政区长官。

49、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

【注释】①船人:船夫。②盍胥:船夫的姓名。③主君:对国君的敬称。④昆山:即昆仑山。

【文化常识】

“河”与“江”。古代的“河”,大多指黄河。上文“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意为晋平公在黄河里畅游觉得非常欢乐。毛泽东《沁园春·雪》:“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即黄河。由于受黄河的影响,北方的水流多以“河”命名,如辽河、漠河、滹沱河、淮河、渭河、黑河等。“江”多指长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即长江。由于受长江的影响,我国南方的水流多以“江”命名,如湘江、金沙江、乌江、汩罗江、珠江等。上文所说的“珠出于江海”,这“江”泛指江河湖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耳③夫④犹⑤盖

2、翻译:①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②无患乎无士也

3、“而”多作连词用,有承接与转折两种作用。上文有四个“而”,请依次指出它们的作用:①②③④

4、理解:盍胥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50、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②损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51、董阏于法无赦

董阏于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因问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人涧之必死也,人则莫之犯也,何为不治哉!”

【注释】①上地:地名。②守:郡的长官。③彘:同“猪”。④太息:叹气。

【文言知识】

说“左右”。“左右”指周围的人。但这周围的是什么样的人,要视上下文而定。上文董阏于问“左右”,意为皇帝问周围的人,这“左右”是指朝廷大臣。又,“君出猎,问左右”,这“左右”是指跟随打猎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狂悖③赦

2、翻译:①涧深峭如墙②人则莫之犯也;③何为不治哉!

3、成语“严惩不贷”中的“贷”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②商陵君: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③抶:鞭打。

【文言知识】

说“冀”、“期”、“希”。这三个词都有“希望”的含义。上文“冀龙复来也”。意为希望龙再回来。这句话也可说成“期龙复来也”。又,“期有所获”,意为希望有所收获。又,“希君见之”,意为希望你能接见他。当然,这三个词各自还有另外的解释,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倏②佯③走④伺⑤无何

2、翻译:①商陵君豢而驯之

②遂从而神之;③夜穴壁而逝;④悼惜不已

53、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驴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

【注释】①瓶:陶制的盛器。②施:施舍。③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④捽:揪住。

【文言知识】

说“欲”。“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有“欲壑难填”,意为贪欲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捽丐”,意为想要揪那乞丐。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但②颔③类④骇

2、翻译:①人怪之②一市人皆惊

3、成语“欲盖弥彰”中的“盖”、“弥”、“彰”,分别解释为、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4、田真兄弟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注释】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资:生活资料。③然:同“燃”。④斫:砍。⑤孝门:此指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之家。

【文言知识】

说“就”。“就”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或连词用,而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明日就截之”,看似可以理解为明天就锯断它,但错了,应理解为明天“走近”它准备锯了。“就”有“走近”、“踏上”、“到”之义。“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诸③憔悴④胜⑤解

2、翻译:①树木同株②是人不如木也

3、成语“行将就木”中的“就”,解释为;这个成语意思是

55、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遂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释】①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②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③觇:悄悄地看。④甫:刚。⑤高义:深厚的情义。⑥盍:何不。⑦土偶:指泥塑的山神。

【文言知识】

“山行”及“人言”。上文“有客山行”中的“山行”,是指在山中赶路。“山”作状语用,修饰“行”。又,上文“作人言”中的“人言”,是指像人一样说话“人”也作状语用,修饰“言”。这类现象叫名词用作状语,或名词活用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⑴作⑵乞⑶许⑷伺⑸祠⑹逆⑺然⑻且⑼合⑽遁⑾遂⑿劳⒀诟

⒁竟

2、翻译:①仰食于樵②遂去不顾

3、上文“因告以夜所闻见”中,“告”后省略了

4、山神与考虑合伙谋害樵夫,请用两个成语来概括①;②

56、奇鹰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注释】①距:禽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②云梦:古地名。楚国的大湖泽,在今湖北境内。③毛群羽族:此指其他的鹰。④轩:高高昂起。⑤竦翮:展开翅膀。

【文言知识】

“以百数”及其他。

“以百数”按原文解释,即用百来计算,那么就是几百,从一百到九百。上文“吾鹰所获以百数”,意为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又,“以十数”,即数十;“以千数”、“以万数”,即数千、数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利②噬③曾④坠⑤雏

2、翻译:①殊绝常鹰

②置网云布,烟烧张天

3、上文有“俄而”,请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义词。

57、雉鸟报复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注释】: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扬。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

【文言知识】

说“置”。“置”是个多义词。上文“射雄雉而置雌雉”中的“置”,是指“放下”、“留下”。又指“设立”,如“清初置该县”,意为清朝初年设立该县。又指“搁开”,如成语“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又指“购办”,如“置小屋数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未风②伉俪

2、翻译:①或扣其故②并获则绝矣③又为讼累而荡其产

④鸟亦然耶;⑤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3、成语“置若罔闻”中的“置”与“罔”,分别解释为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8、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欲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说“令”。“令”是个多义词: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禾②去③顾④乃⑤间

2、翻译: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③盲者得视

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9、县令捕捕蝗

钱勰任如皋县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独绐郡将云:“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乃檄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穆得檄,辄书其纸尾报之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释】①钱勰:宋朝人,字穆甫。②如皋:古地名,今江苏如皋县。③泰兴:古地名,今江苏泰兴县。④郡将:郡的长官。

【文化常识】

谦称与尊称。在社会交际中,既有尊卑长幼的区别,又有人情礼貌的讲究,所以古今都存在谦称与尊称,而古人特别讲究这一套。上文末了说到“敝邑”与“贵县”,虽带戏谑,但用词上前者是谦称,后者属尊称。又,“鄙人”、“寒舍”、“陋室”、“犬子”等属谦称,而“阁下”、“令尊”、“令郎”、“贵府”等属尊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②独③绐④云⑤已而⑥诘⑦盖⑧檄⑨不才

2、翻译:①令辞穷;②辄书其纸尾报之曰

3、理解:这两个县令的共同点是什么?

60、天敌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谕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释】①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②网罟:捕鱼的网。③鹈鹕:一种关于捕鱼的鸟。④天:天敌。⑤抢竹:乱竹丛。

【文言知识】

说“伺”、“俟”及“候”。这三个词,都可指“等待”。上文“伺蜈蚣久不出”,意为等待蜈蚣好长时间仍不出来。它可说成“俟蜈蚣久不出”,或说成“候蜈蚣久不出”。当然,它们还各自有自己另外的义项。如“伺”还指服侍,“候”还指问好。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叟②逐③毙④盖⑤但⑥溺

2、翻译:①逾时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33.王安国直言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36.梁鸿尚节

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

39.赵孟过扬州

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

42.朱文公爱骗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

43.章亨书绝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

44.李白之死辨误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

48.私恩与公法

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头了。5州;郡。

49.晋平公游于河

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

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51.董阏于法无赦

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钱货入瓶

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

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

55.樵夫毁山神

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

56.奇鹰

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

57.雉鸟报复

1.①不多时②配偶2.①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为被官司牵连而倾家荡产④鸟也是这样的⑤而雉鸟的报复后果更惨了。3.放着;没有;放在一旁如同没有看见听见的样子。

58.桑中生李

1.①苗②离开③回头④是⑤隔2.①于是(把它)种在那里②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复明。3.马跑得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的目标。

59.县令捕蝗

1.①适逢②却③欺骗④说⑤不久⑥责问⑦大概⑧公文,此指发送公文⑨没才能2.①(泰兴)县官无话可说②就在对方公文的未了(写了首诗)回复他。3.都不负责任。

60.天敌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来⑤只⑥尿2.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精选

1.买鸭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2.良狗捕鼠

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有一个有钱的人家,偶然间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与家中的狗一起混杂在一起饲养,这两只小狼也和狗和平共处。时间久了,也挺听话的,居然忘了它们的本质是狼。有一天,主人晚上在房间里睡觉,听到许多狗发出愤怒的呜呜的声音,惊醒,起身看周围没有一个人,再躺下准备睡觉,狗又跟刚才一样发出呜呜的声音。于是主人假装睡觉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两只狼趁着主人没有发觉,正要咬主人的喉咙的时候,狗起身阻止使它们不能上前。于是主人就杀了那两头狼,割下它们的皮。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4.泽人网雁

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5.惊弓之鸟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从前,有一位名叫更赢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不在后花园里喝酒,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麼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赢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赢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隐伤”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6.师于老马与蚁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才智可以利用。”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错了吗?

7.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故意要得到势力,从十步外,奋力一拳打上了老人。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8.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他任性率真的情况就是这样。

9.华佗治病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病者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10.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薛谭就自以为已经全部掌握了秦青的技艺,便要辞别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自此后再也没敢提回家的事。

11.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得到许多金子的人,他清晨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上四处游荡,心里就想着如何能得到一些金子。他发现有一家金店,就一步跨进门去,二话不说揣起金器,回头便走。店主见他抢了金子,大叫捉贼。这时,正好路过几个巡吏,就把他抓住了。巡吏审问他:“当着这么多人,你怎么敢去偷别人金子?”那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到有什么人,只看见满眼的金子。”

12.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促然中止。有顷,复诵。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还能接上去吗?”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13.刘颇当机立断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上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在渑池的道路上,有一辆车载着瓦罐,堵住了狭窄的路道。当时正值天气寒冷,路上覆盖着冰雪,又险峻又湿滑,进退不能。天色已近傍晚,行路的官员和商客成群结队,车马几千,排列拥挤在后面,没有办法。有一个叫刘颇的人挥着马鞭赶来,问道:“车上瓦罐值多少钱?”回答说:“七八千。”于是打开行囊取出细绢,立即交给那个人。又叫童仆登上车子,弄断捆绑瓦罐的绳子,把瓦罐全推到山崖下。一会儿,车变轻能够前进了,大家轰然叫好而纷纷向前。

14.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受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而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脱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改红榜,让它符合人心之后再公布.

15.赐绢为粮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质在荆州,威自京都往省之。及告归,质赐威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进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由得此绢?”质曰:“此吾俸禄之余,故为汝粮耳。”威始敬受之。

胡质的儿子威,字伯虎,自小志向远大。当时胡质在荆洲任官,他从京城前去看望。准备回去的时候,父亲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盘缠。威跪下问父亲“父亲清白,不知道这匹绢是从哪里得到的?”胡质说:“这是我的俸禄,用来做你的盘缠。”威感激地接受了,告辞回家。

16.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今天,臣看见有人在太行山上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有很多钱财”。我说:“钱财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个人这样,钱财越多,反而离楚国越来越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车杠(目标)在南,而车轮(行动)却向北。

17.知恩图报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打败了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18.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1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20.白云山岳皆文章

观朱霞,悟其明丽;

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得灵奇;

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

对黄华,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

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观赏美丽灿烂的彩霞,可以领悟到它光芒四射的艳丽;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书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观赏高山雄峰,可以领悟到它灵秀挺拔的气概;观赏一望无垠的大海,可以领悟到它博大宽广的胸怀,在这些天地山河中,都可以体会到美妙的景致,到处都是好文章。

面对翠绿的竹子,可以品味到它的虚心有节;面对飘香的菊花,可以品味到它的高风亮节;面对苍松翠柏,可以品味到它傲然不屈的性格;面对兰花香草,可以品味到幽然醉人的芳香。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游览观赏中,时时处处都有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21.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的宫廷侍从,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旁。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22.老虎之死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野兽之中有个叫猱,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脑袋痒,就让猱挠个不停,挠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觉得脑袋挠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剩下残余的用来献给老虎说:“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来献给您。”来户说:“忠心的是猱啊!爱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还没有察觉。久了老虎的脑袋空了,疼痛发作,寻找猱的踪迹。猱却已经跑到高树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23.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某山脚下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出嫁到别的地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没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在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它钱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24.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口气。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不是屠夫,谁能有这个办法呢!

25.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至,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26.鸱(chī)与鹓(yuān)雏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鵮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

27.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赵国有个人家里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28.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恭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恭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29.王维宁嗜酒

仪真王维宁,善诗赋,草书尤精绝。家资巨万,性豪侈,嗜酒。每日宴客,续至者常增数席。人或劝其后计,王曰:“丈夫在世当用财,岂为财用!”及业尽,不能自存,犹好酒不已。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曰:“吾学书岂为口耶?”一日,无酒不能耐,出步江上,见落日射水粼粼,大喜曰:“此中有佳处,龙宫贝阙,或可乐吾也。”遂跃入,死焉。

仪真人王维宁善于写诗作词,特别擅长的是草书,十分精妙。王家祖上富裕,给他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家产。维宁性格豪放,喜欢喝酒接交朋友。每天都在家里摆下宴席,款待朋友。客人往来络绎不绝,常常要加上好几桌才行。有人劝王维宁为将来做些打算,他回答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做钱财的主人,怎么能做钱财的奴隶呢?”家产耗尽之后,王维宁已经没有办法自己养活自己,可是他仍然每天饮酒不止。又有人劝他不如靠卖字为生,他回答说:“我学习书法可不是用来糊口的啊!”有一天,王维宁又没有酒喝,觉得非常难受,于是出来闲逛。他走到江边,看到落日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极为美丽。维宁喜出望外,说:“水里面一定是个好地方,龙宫的珍奇宫殿,或许能给我欢乐。”于是,他跳入水中。就这样死了。

30.裴略自赞

温彦博为吏部侍郎,有选人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曰嘲。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土,皮外何劳生枝节?”又令嘲屏墙,略曰:“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曰:“此语似伤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博!”博惭而与宫。

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彦博自荐,说自己善于以俗语讽刺戏谑。彦博就让他嘲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让他嘲屏墙,裴略说:“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说:“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吗。”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31.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32.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

33.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随手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34.王羲之机智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风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王羲之十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常让他在帐中睡觉。王敦曾经先起身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朝廷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惊骇之余,知道自己没有性命了,于是吐口水污秽自己头脸和被褥,假装睡着。王敦他们刚刚密谋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还没有起,两人十分惊慌,生怕小孩泄露出去,都说:“不得不除掉他 !”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吐的唾沫满脸,相信他确实是睡着,于是得以保全。在当时称赞他聪明。

35.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6.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藏三只,临走告辞袁术,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却带着橘子,为什么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橘子甜,想拿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惊奇,后来常常称道此事。

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爱孩子的心转化爱父母的爱心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典范了。

37.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38.楚襄王问于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39.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曾经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浇脸。吃饭上顿不接下顿,每天只吃两顿饭。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他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0.任末负笈从师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任末14岁,背着书箱拜了老师,不怕艰难。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凭什么去完成事业?有时靠在树下,搭一个草棚,削荆棘为笔,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照明。每当读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服上,来记事情。他徒弟佩服他刻苦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说:“一个人如果好学习,即使死了还活着;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算行尸走肉罢了。”

41.范仲淹作墓志铭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史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毕仲询《幕府燕闲录》

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字师鲁)看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史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呵。”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3194.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绍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中考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试卷语文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四大题,19小题。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另设附加题5分,全卷得分上限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答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能抓住关键词,规范地答题。3、体会文章给人的启示。(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题 六年级课外阅读短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短文阅读训练题我爱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坪,上面生长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一片绿色的大地。细看它们,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阵阵春风吹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现代文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中考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抓住文章的题目,每篇文章起码读三遍,筛选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中心观点,认真审题,完善简洁地回答问题等是现代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抓住文

声明:《2014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为网友七寸南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