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既是中共党员又是民主党派成员的并不稀见,这在理论上也可解释:参政党具有进步性,执政党具有先进性,民主党派成员加入中共,是由进步性走向先进性,是政治上的进步;中共党员因工作需要也可加入民主党派组织。可民革先辈王仁佑先生,却是宁波民革中唯一一个既是民革党员,又是民盟盟员的人物。这是怎么回事?
最近,笔者就这一疑问走访了王仁佑先生的家人好友,翻阅了在民革和民盟有关王仁佑先生的档案。
王仁佑1919年出生于宁波慈城,1938年效实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抗战爆发时学校从南京迁往重庆,他也随校就读。大学只上了一年半,就投笔从戎,入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七期步兵科,1942年毕业后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警卫团任少尉排长,二年半后离开警卫团回乡,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学同学孙佩兰结婚,后又到国立中央大学,就读于法学院政治学系,1948年7月毕业。
王仁佑先生在重庆上大学时,同乡学友俞国斌是他的铁哥儿,王仁佑与孙佩兰结婚时他是唯一男宾相,可见关系之莫逆。这位俞国斌来自奉化,家势显赫,父亲俞镇臣为蒋介石同学、结拜兄弟,兄长俞国华后来在台湾任行政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叔父俞飞鹏,堂兄弟俞济时、俞济民均为中华民国军政要人。俞国斌去台后任中华民国驻纽约代总领事、总领事,中华民国驻洪都拉斯大使等。
![他为何既是民革党员又是民盟盟员 民盟盟员待遇](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40445t018db3e8ddbe2fde74.jpg)
眼看毫无背景的好友王仁佑大学毕业,俞国斌想给王仁佑安排一个有前途的工作。最有前途的当然是去总统府,俞国斌就将王仁佑推荐给时任南京总统府第三局局长的堂兄俞济时,王仁佑就这样成为了总统府第三局代理荐任科员。这第三局是负责情报工作的,目睹一个又一个国民党军队惨败的消息,自视甚高的王仁佑对国民政府非常失望,于1949年1月自行离开总统府,回到家乡宁波。回乡的王仁佑只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就拜浙江中医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和顾问的同乡名医魏长春为师,学习中医针灸,成为了魏长春的关门弟子。他家里有一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签名赠送的《容斋笔记》,就是当年他上门给路甬祥九十多岁的老母亲针灸时获赠,可见王仁佑的针灸技术在当地薄有名气。
宁波解放后教师奇缺,王仁佑因时任宁波市文教局局长的表兄翁心惠邀请,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并于1956年加入了民盟组织。后因在总统府第三局的这段经历,于1958年成为了“右派分子”,被开除教职,清理出民盟组织。王仁佑就在修建姚江大闸、开发凤岙砩矿、建设三溪浦水库等工地上打临工维持生计,业余打针灸义务行医积善。由于他口碑很好,又于1962年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
王仁佑的幼子说,这期间家里不时有外调人员前来对父亲同学、朋友的调查。每次总来两个人,一个问问题,一个做记录,然后由父亲在核实记录稿后签名,再到派出所盖章,才算一次外调结束。但往往有外调人员引导甚至写上一些不是父亲说的而外调人员想要的话,这时的父亲往往与外调人员争执并坚决不予签字。父亲的风骨令人敬佩。
1981年,王仁佑本人申请并经民革宁波市委会同意,加入了民革组织。后他的政治历史问题也有了正确的结论,民盟组织又恢复了他民盟盟员的身份,王仁佑先生成为了宁波民革历史上既是民革党员,又是民盟盟员的唯一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