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经典神话·蚩尤之战 希腊神话经典故事

蚩尤是否为当代韩国的始祖?没见到中国古籍或野史中有所记载。韩国作家引述韩国野史《桓檀古记》等书籍,出版了当代神话小说《蚩尤大帝》,追溯蚩尤为其祖宗,几千年前的“涿鹿之战”成为“中韩历史上的第一战”,戏说蚩尤征服了轩辕黄帝,让对方在剑下屈膝投降。此小说已被韩国网站列为《大韩民族通史》系列,将成为新一代韩国人心目中的真实历史。许多国家的历史就是从神话开始,在利益和野心的趋势之下,像这样被新人的杜撰小说篡改掉的。

其实问题不完全在韩国,更有“改革开放”后的一些中国学者,没有依据的质疑,打着为“蚩尤”喊冤的旗号,设立了一个“中华第三始祖”,与“炎黄”分庭抗礼,以至于讲了上千年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居然成为所谓的“不规范语言”。

即便蚩尤再“伟大”,也是炎帝后代。即便为“蚩尤后代”的中国少数民族,难道就不是与黄帝子孙结合后所产生的新“炎黄子孙”?更何况,今苗族关于族源的神话传说,包括“盘古开天”、“伏羲作瑟,女娲作簧”等许多神话,与汉族神话传说完全一致,实为同宗同脉之故。

任何一个国家的神话,始祖多了都会引起分裂。感谢伟大的中国古人早有预见: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给现代“学者”留下分裂中国的空子!

中国故事·经典神话

5.蚩尤之战

一、九黎首领

在中国“炎黄”子孙当中,炎帝的孙子“蚩尤”,对华夏各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直到今天,中国少数民族、包括人数最多的汉民族在内,都有纪念他的庙宇。

炎帝姓“姜”,蚩尤继承祖父姓氏,也姓“姜”。

炎帝“姜氏”所属管辖之下的许多部族原来居住在大荒西北,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开始逐渐南迁西徙。西迁到西南一带生活的“九黎(lì)”部落,就是以蚩尤为首领的氏族。“黎(lì)”是人数众多的意思。

当时南方有个“三苗国”,也叫“三毛国”,在西北海外、黑水之北、赤水的东面,属于南方长江流域。“三苗国”是一个叫“苗民”的人创立的,此人为黄帝后裔。黄帝的重孙颛顼(zhuānxū)生了儿子“驩(huān)头”,驩头生了儿子“苗民”。

驩头也叫“驩兜(dōu)”,人面鸟喙,喜欢吃海里的鱼,仗着背上生有双翅而任意飞行,所以苗民也有翅膀。驩头作恶,被流放至南方“崇山”,变成了“南蛮”,所以他儿子建立起来的“三苗国”也只能建立在南方。

苗民国人都姓“厘”,吃的是肉类食物,喜欢一个人跟着一个人的排队行走。

三苗国里有一个名叫“延维”的“双头”神,穿紫色衣服,戴红色帽子,左右各长一个人类的脑袋,却是蛇的身子,蛇身与车辕的长度相当。“延维”特别厌恶雷声,只要一听到雷鸣,就捧着脑袋站立起来。人类只要见到、得到、并成为“延维”的主人,再加以奉飨(xiǎng)祭祀,便可以称霸天下。很久之后的春秋战国时,齐国之主“齐桓公”游猎时见到人首蛇身的“延维”,惊吓到一病不起的地步,后来得知这是自己即将“称霸诸侯”的征兆,疾病豁然痊愈。

蚩尤来到南方后,在离长江不远的庐山脚下发现了金属矿石,冶炼锻轧,首创金属兵器的制作方法。蚩尤制成了能站立起来的“戈、矛、戟(jǐ)、酋(qiú)矛、夷予”等五种大兵器用于战争,很快所向披靡,以武力制服了三苗国。紧接着,蚩尤又首创“法规”、整肃纲纪,对三苗国实施严格的“刑法”管理,成为中国“以法制国”的管理先驱。另外,也许蚩尤拿下三苗国之后,就当上了“延维”的主人,否则为何能与炎帝“叫板”,称霸四方?

“九黎”与“三苗”融合之后,产生出“羌族”。其实“羌”是取代了“姜”的上古同音字,“羌族”就是“姜族”。“羌人”本为“九黎”与“三苗”融合后的炎黄后代,而蚩尤身为“九黎”首领,自然也就成了九黎后裔“羌族”的先祖,同时也是后裔“苗族”的祖先。直到现在,“羌、苗”也是分不开的,羌人的公开族号为“羌”,但族人之间仍自称为“苗”。现在川南、黔西北一带都有“蚩尤庙”。蚩尤不仅受到羌、苗民族的供奉,可能也是黎族、瑶族、畲(shē)族等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先祖。

天长日久、斗转星移,一部分羌人南迁,到现在的四川一带,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称为“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还有一部分羌人西去,迁徙到现在的“西藏”,与当地的“乌族”融合,成为“乌思藏”。“乌思”就是“乌氏”;“藏”就是“羌”的意思,“乌思藏”是“乌氏羌”的同称,所以“西藏”实际上是“西羌”的意思。西藏自今还有直接叫“羌塘”的地方,生活着藏民。

许多藏人都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一带,他们因“蚩尤”和“苗民”而成为炎黄子孙,与华夏其他各民族同祖同宗。这片由西南到西北的大地,从远古大荒野地开始,就已经成为“多民族”之“华夏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二、对峙中原

蚩尤的样子很威武:人的身子、牛的腿蹄,八脚、四眼、三头、六臂,耳鬓如同剑戟(jǐ)一般坚硬锋利,头上长着角,拿铁块当饭吃,而且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

所谓“九黎”之称,是指蚩尤有九个部族,人丁兴旺、兵强马壮;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铜头铁额、刀枪不入,都是野兽身子、能说人话的怪物,吃的是沙子、石头,拿着“仗、矛、刀、戟、大弩”等很重、很大、能站立的金属武器。蚩尤的军事实力的确很强。

蚩尤生性残暴,喜好战争,任意诛杀,很不慈仁,所以虽然威振天下,人们却对他有贬义,从“蚩尤”之名就可以看出。

“蚩”的本意是“虫”。什么叫“虫”?有脚的动物就叫“虫”,没脚的动物就叫“豸(zhì)”,吃人的老虎被称之为“大虫”。凡是野蛮凶恶的害人精,人们都以野兽“蚩”来命名。“尤”通“由”,“由”是“农”的意思,“蚩尤”的意思就是“凶恶野蛮的农人”。

蚩尤部族借助南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温暖气候,不断辛勤开拓,一跃而成为雄踞大荒中南、西南的强大部落,然后向北发展,比炎帝更早就进入到了中原。

蚩尤本为炎帝属臣,后来又归顺黄帝、在黄帝处任职“当时”。“当时”的职位相当于后世各朝的“宰相”,因为蚩尤具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生产,管理部落社会的关键。

羽翼丰满后,蚩尤就不把祖父炎帝放在眼里了。他欺负炎帝善良、不善作战,喜欢紧盯着炎帝打仗。蚩尤从长江之南打到黄河以北,一路掠城夺地,一心想置炎帝于死地。

黄帝帮助炎帝驱逐蚩尤,又在“阪泉之战”中取得了胜利,然后炎黄联合,黄帝就此从西北来到北方冀州之野,在一处叫“涿鹿”的地方建立起了新的都城,而涿鹿原野上也有蚩尤城。涿鹿位于冀州西北部、桑干河下游,这里有高山、平原和森林,至今仍保存着黄帝城古迹,三公里外是蚩尤城旧址。

黄帝与蚩尤交手,虽有取胜却并没能至蚩尤于死地。“阪泉之战”过后,炎帝是归顺了,但蚩尤是万万不肯屈服的,他率领“九黎”、“三苗”族人,又联合“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打着“为炎帝复仇”的旗号,气势汹汹在涿鹿向黄帝挑战。

“风伯”也称作“风师、飞廉、箕(jī)伯、蜚(fēi)廉”等等,是蚩尤的师弟,形象有些古怪: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和长长的毛,像孔雀一样的脑袋上长有角,还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他背上长有双翅,行走极快。因为善于行走,商朝末期为“纣王”效力,当周代创始人“武王”打败了纣王之后,风伯殉国自杀,黄帝为其忠诚所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风伯很是厉害,掌“八风”之消息,通“五运”之气候。所谓“八风”指“四季、八面”吹来的季候风:立春“条风”、春分“明庶风”、立夏“清明风”、夏至“景风”、立秋“凉风”、秋分“阊阖(chānghé)风”、立冬“不周风”、冬至“广莫风”;而“土、金、水、木、火”在地为“五行”,在天为“五行之气”运化出来的“五运”,自然气候的转变,都是由于“阴阳”、“五运”的轮转运动、往来不息、周而复始的结果。这也就是说:在自然气候的变化中,任何一种性质的季风都归风伯管理,与黄帝打仗的时候,蚩尤想要什么风,他就可以提供什么风。

“雨师”总是与“风伯”同时出现,因为风伯有义务配合雨师帮助万物生长。

雨师就是神鸟“商羊”,只有一只脚,身体能大能小,只要愿意,想喝水,就可以让“溟海”和“渤海”之水全部干枯,吸入肚子的水一旦吐出,其结果可想而知。此鸟就是北海之神“玄冥、禺强”。

黄帝早就想彻底灭掉蚩尤,联合各部落首领,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准备就在涿鹿之野与蚩尤展开一场生死大决战。他说:“日到正中还不除旧布新,就失去了机会;手中拿刀而不去拼杀,就失去了有利时间;拿着斧头而不去砍伐,坏人就快要来了;涓涓细流而不堵塞,必将汇成长江黄河;荧荧小火而不及时扑灭,烈火炎炎之时就毫无办法;两片嫩叶不及时去除,将来必会动用斧头。”

黄帝陈兵在昆吾山,掘地百丈,本想挖泉水,结果泉水没见着,却发现了像星星般闪耀火光的“丹石”,原来是铜矿石。这里山、草、木都刚劲锋利利,土也很坚硬刚细密,就连水都是红色。山上有野兽,与兔子一般大小,毛色如金,是因为食用了丹石的缘故,此兽能吃铜铁武器。黄帝炼丹石为铜,铜色为青色,而且很锋利,于是锻造出著名的“昆吾剑”和“昆吾刀”,削玉如泥。

用昆吾丹石炼成的武器都非常厉害。后代春秋之时,越王勾踐,派人以白馬、白牛祭祀昆吾之神,然后採铜鑄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剑太阳,则日光在白天就暗下来;二名“断水”,以剑划水,水开不合;三名“转魄”,以剑指月,月中蟾兔倒转;四名“悬翦(jiǎn)”,鸟飞触其锋刃,立即斩成两半;五名“惊鲵(ní),让剑漂在海上,立刻深入海底造反;六名“灭魂”,挾带夜行,遇不着魑魅;七名“却邪”,妖魅见到就吓得趴下;八名“真刚”,切玉断金,如铜削土木一般。

尽管黄帝有了对抗蚩尤的好武器,但是蚩尤与风伯、雨师联手,再加上参战盟友“夸(kuā)父国”是神人夸父的后代,是行走极快的巨人,黄帝要想在涿鹿之战中取胜,比起持续了三年之久的“阪泉之战”来说,困难得多了。

三、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紧接着,黄帝也作了充分准备,首先派出“应龙”做战斗先锋,只等着“应龙”呼风唤雨、喷出巨水,冲散蚩尤军队之后,其他猛兽属下再作冲锋。

中国龙为九种动物的合一:鹿角、牛耳、驼头、兔眼、蛇颈、蜃(shèn)腹、鱼鳞、虎掌、鹰爪。龙的威力十分强大:能显能隐、能粗能细、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所谓“蜃腹”,“蜃”是一种海怪,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口中吐出一口气来,就可以让人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所以中国有成语“海市蜃楼”,指海中出现人类的繁华集市和豪华亭台楼阁的幻影。所以什么是龙的“蜃腹”,也就只有靠人类自己去作美好想象了。


中国故事·经典神话·蚩尤之战 希腊神话经典故事
中国神话中的龙,都是高级别神人所驾驭的工具,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只有帝王等级才有资格使用龙的图腾,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龙袍,因为也只有皇帝是“天龙”下凡的“真龙天子”。

龙的类型有四种:“蛟龙”身上有鳞、“应龙”背上长翼、“虬龙”头上有角、“璃龙”头上无角。中国皇家柱子上的龙图腾,多数是蛟龙和虬龙的结合体,与“应龙”是不一样的。五百年寿命才能成为“角龙”,上千年寿命才能成为“应龙”,应龙是龙中之精,所以长出了翅膀。

应龙身上有鳞,脊椎如棘刺突起,头大而长,嘴是尖的,鼻子、眼睛、耳朵都很小,但眼眶很大,眉弓很高,牙齿尖利,前额突起,颈细而腹大,尾巴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长了翅膀的扬子鳄。很久之后,应龙的形象,在战国时期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常出现。

“应龙”因双翅而具备腾云驾雾的本领,口中能喷出力大无比的水柱。所以在涿鹿之战中,应龙刚刚上阵,就猛的一下飞上了战场高空,以居高临下的优势向蚩尤军阵喷水。刹那间,惊涛骇浪自天而降,汹涌澎湃的滔滔大水直向蚩尤冲涌而去。

蚩尤根本不惊慌,挥手指示“雨师”上阵。于是雨师立即开始吸水,应龙有多大本事喷出多少水,雨师就有多大本事吸进去多少水,蚩尤的军阵丝毫不乱。

更要命的是,雨师把应龙喷出的水全部收集起来,风伯和雨师再反过来同时发力施展神威:风伯刮起漫天狂风,雨师下起倾盆大雨,飓风暴雨一起向黄帝军阵席卷冲刷过去,而应龙却只会喷水,不会收水,黄帝军队顿时大乱,赶紧撤退,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这次黄帝一马当先,率先领兵向蚩尤军阵冲杀过去。

这次,蚩尤的队伍中增加了“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liǎng)前来对阵。“魑魅”是山泽中的山神、老物、害人精,为山林异气所生,人面、兽身、四只脚,最喜欢迷惑人。“魍魉”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小儿子,也是居住在昆仑山下弱水之中的鬼怪。

当黄帝率军冲杀过来的时候,魑魅魍魉同时施展法术,喷秽烟吐晦雾,一团一团的烟雾之气,很快把黄帝军队团团罩住。只听见四面八方杀声不断,却看不见人影。黄帝知道蚩尤已经把自己包围了,却被围困在烟雾之中辨不清方向,怎么也杀不出重围。

就这样一直到了晚上,黄帝在危急关头,猛然抬头看见了天上的北斗星。那北斗之星明亮发光,“斗柄”虽然在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那“斗头”岂不就是永远不动的指着北方吗?与之相背的方向岂不永远就是南方吗?黄帝灵机一动,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可以在迷雾中始终认准一个方向。

这真正是九死一生啊,黄帝凭借“指南车”,终于带领军队冲出了迷雾浓烟的重围!

就这样,黄帝和蚩尤打了许多仗,结局都是黄帝败多胜少,蚩尤败少胜多。

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心中非常焦虑不安,不停的仰面叹气,近乎于绝望。

一天昏然睡去,梦见人头鸟身的“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然后飘然而去。

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兵书,原来这就是制服蚩尤的“兵信神符”。黄帝打开一看,顿然醒悟,按照“玄女”的兵法,开始设“九阵”、置“八门”,研究出一种新的“天一遁甲”阵战法。此阵还可根据战场上的实际变化而随机转化为“一千八百阵”。

“九天玄女”又称“玄女”、“元女”,因管辖上天的九个区域而称为“九天玄女”。什么是上天的九个区域?中央区域叫“钧天”、东方区域叫“苍天”、东北区域叫“变天”、北方区域叫“玄天”、西北区域叫“幽天”、西方区域叫“颢天”、西南区域叫“朱天”、南方区域叫“炎天”、东南区域叫“阳天”。

受昆仑山西王母之托,“九天玄女”前来帮助黄帝,但中国民间供奉她的原因,却不是因为她拥有兵法智慧,而是祈求“送子护生”。

黄帝将“天一遁甲”演练熟悉,时刻准备与蚩尤重新开战。为了振奋军威,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

东海当中有座“流波山”,在这座山深入到东海七千里的地方,有一种名叫“夔(kuí)”的野兽,形状很像普通的牛,重达几千斤,青苍色的身子,没有犄角,仅一只脚蹄,出入海水时,一定有大风大雨相伴随。“夔”身上发出的亮光,如同太阳和月亮,叫出的吼声,如同雷鸣。

黄帝杀“夔”取皮来蒙鼓,再拿雷泽中“雷神”的骨头做成鼓锤。“夔牛鼓”威震天下,敲一下,就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续震响三千八百里。黄帝一次做了八十面这样的“夔牛鼓”,军威大振。

当黄帝布好阵容,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再次在涿鹿山下的原野之中与蚩尤展开决战。

两军对阵,黄帝首先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夔牛鼓同时擂响,震天动地,黄帝士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士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

蚩尤听到鼓声心里发慌,眼看气馁,便与他的八十一个兄弟,以及三苗族、巨人族、风伯雨师、魑魅魍魉一起施展神威,凶悍勇猛地拼杀上来。黄帝驯化了更多猛兽,“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狼、豹、雕、鸮(xiāo)”全部出动,两军厮杀在一起,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流血百里。

黄帝知道蚩尤不好对付,事先把女儿“女魃(bá)”招来助战。女魃是不长一根头发的光秃“旱神”,能收云息雨,平时住在昆仑山脉的钟山之上。

于是黄帝令“应龙”开始喷水,应龙巨口大张,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

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急令风伯和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营打去,一时只见黄帝军中地面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非常紧急。

这时女魃上阵了,施展神法,刹那间身上放射出滚滚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水退,烈日当头。风伯、雨师施法无效,再无计可施,便慌忙败走。黄帝乘胜追击,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平时以铁石为饭,头像铜铸的一样硬,还能在空中飞行,所以在悬崖峭壁上行走如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

黄帝追到冀州中部时,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鼓”重新使劲儿擂起来。八十面“夔牛鼓”同时敲响,轰声雷鸣、振聋发聩、地动山摇,蚩尤魂飞魄散,只能站立不动,怎么也行走不起来,活生生被黄帝擒拿住了。

天下只有黄帝能擒拿、并杀死如此凶悍的蚩尤,本领自然更胜蚩尤一筹。就是天下射箭之人为什么不敢向黄帝轩辕台方向射箭的原因,谁能不敬畏轩辕台上黄帝的威灵呢?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作战时,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停留在头顶上,远远望去,如同有一把花卉般华美的大伞在保护着他。此云气被称之为“华盖”,于是后代君王出行,都在头顶上或车上设一顶华丽的伞盖,也称之为“华盖”。当人们遇到“好运”的时候,也说是交了“华盖运”。

四、战后余生

为了涿鹿之战的胜利,女魃和应龙都做出了巨大牺牲。

黄帝的女儿“女魃”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但在人间却无处居住。因为她是“旱神”,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烈日炎炎而没有一滴雨水。老百姓要想驱逐旱情,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然后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盼望着女魃离开后,雨神快点到来。

黄帝只好把女魃安置在赤水的北面。人们经常看到赤水边上有一位穿青色衣服的女子,那就是女魃。

“应龙”也是这样,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

大荒南方,有一座名叫“凶犁土丘”的山,应龙就住在这座山的最南端,蛰居在山泽里。龙属水性,所居之地,云气水分自然而然会聚起来,这就是南方多雨的缘故。

人间因为失去了在上天兴云布雨的应龙而常常遭受旱灾,每到这时,便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祈求得雨,就真的能够求得一场大雨。

这种集体舞蹈被称之为“舞龙”。“舞龙”渐渐成为中国人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一种美好形式。尤其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喜欢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至于蚩尤,黄帝命人给他戴上枷栲,然后杀戮。担心蚩尤死后还要继续作怪,便把他的身体和头颅分别埋在了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

有座山叫做“宋山”,山中有一种红颜色的蛇,叫“育蛇”;山上还有一种树,名叫“枫木”。“枫木”也叫“枫香树”,叶子像白杨树叶,圆叶而分杈,有油脂的芳香。“枫木”就是蚩尤死后所丢弃的手铐、脚镣之类的刑具化成的。蚩尤戴过的枷锁扔在“宋山”上,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枫木林。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但是只要有不归顺的地方,黄帝就前去征讨,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征讨时候,黄帝把蚩尤的形象画在军旗上,因为蚩尤勇猛的形象仍然能够让人们感到非常畏惧。就这样一路上劈山开道,平定一处地方之后就马上离去,黄帝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的居住过。画有蚩尤的军旗恐吓住许多敢于作对的部落,人们认为是蚩尤的灵魂附在了黄帝身上,才能让黄帝如此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于是黄帝受到越来越多的部落支持,成为所有部落的“共主”和“中央天帝”。

蚩尤虽死,但不仅是黄帝,许多后代帝王也把蚩尤奉为“兵主”、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战国后期,秦国统一天下,秦始皇东巡之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原齐国之地的“八神”,蚩尤就位列于“八神”之中。

涿鹿之战过后,蚩尤余部中的大部分“民善者”,名称改为“邹氏”、“屠氏”部族,就在中原地区的“邹”和“屠”之地安身立命,融入了炎黄部族。现在的“邹”姓和“屠”姓,都是汉民族最常见到的姓氏。到“尧、舜、禹”时期,蚩尤余部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春秋战国时有“仇犹国”,也叫“中山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所灭,“仇犹”与“蚩尤”音近,此国很有可能为蚩尤遗裔所建。

汉朝兴起之前,汉高祖“刘邦”贫贱之时,曾经杀死过一条大蛇,有神化作人形告诉他:“这条蛇是白帝的儿子,杀它的是赤帝的儿子。”“儿子”的意思指“后代”,赤帝就是“炎帝”,暗指刘邦是炎帝后代蚩尤的子孙。所以刘邦起兵之初,不忘祭祀“蚩尤神”,以血涂抹战鼓,把旗帜染成红色。刘邦自立为汉王后,规定每年的十月为一年的开头,也是因为金秋十月为“赤”、崇尚炎帝和蚩尤的红色缘故。

蚩尤余部中的“恶者”授其名为“荤粥(xūn yù)”,迁于“有北之乡”。

“荤粥”就是“猃狁(xiǎn yǔn)”,也是后来的“匈奴”。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朔野之处,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人。蚩尤余部在如此险恶的自然气候下生存,变得异常凶猛,长期对中原地区进行骚扰破坏,随年代而长久发展下去,名称也在不断变化,上古时为黄帝的后代“大犬”,也叫“犬戎”、“犬封”、“山戎”;蚩尤时叫“荤粥(xūnyù)”、“熏粥(xūnyù)”;夏时叫“淳维”;殷时叫“鬼方”;周代叫“猃狁”;汉朝叫“匈奴”。名称不断变化,也反应出黄帝后裔之“犬封国”,不断有新的血液在加入。

蚩尤余部中的另一部分回到南方,成为南方许多不同种类的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苗族有史诗《枫木歌》,叙说苗族始祖“姜央”就是从枫木的树心中生出来的。“姜央”就是“姜炎”,就是炎帝后裔的意思,含有蚩尤再生的象征意义。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布由”就是“蚩尤族人”的意思。

蚩尤余部中的“三苗国”部分苗民沿袭了蚩尤的习性,多次在江淮、荆州一带作乱,后来“舜”请示了黄帝,将这部分人迁徙到西方“三危”,“三苗”如同“九黎”那样,遭到了彻底毁灭,变成了“西戎”。“戎”的意思指山间谷地的人群,就是“山地民”的意思。

“三危山”在“敦煌郡”的东北。现在黔西北苗族所流传的古史传说,认为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落的西方转移到“积石山”,再经过若干年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才回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

黄帝一统天下后,定居中原,他妻子嫘祖教人养蚕;命令“仓颉(jié)”为“造字史官”,创造出远古中华文字;命令“大挠”为“天文史官”,根据“五行”,创造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个“天干”,“子、丑、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为十二个“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个“甲子”作为纪录年代历史的符号;命令“伶伦”为乐官,模拟自然界凤鸟鸣声,选择内腔和腔壁生长匀称的竹管做成竹笛,制作了十二音律。

中华大地在上古神话之中,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国大统一而不分裂,民众族多而不离开的优秀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

五、韩国祖先

关于蚩尤余部是否曾进入当代中国东北方向的“朝鲜”和“韩国”?没见到中国古籍或野史中有所记载。

韩国作家引述韩国野史《桓檀古记》等书籍,出版了当代神话小说《蚩尤大帝》,追溯蚩尤为其祖宗,几千年前的“涿鹿之战”成为“中韩历史上的第一战”,戏说蚩尤征服了轩辕黄帝,让对方在剑下屈膝投降。此小说已被韩国网站列为《大韩民族通史》系列,将来成为新一代韩国人心目中的真实历史也顺理成章。许多国家的历史就是从神话开始,在利益和野心的趋势下,就像这样,被新人用杜撰神话小说篡改掉的。

其实上古大荒之地,不仅包含了华夏大地,还包含了朝鲜、韩国之土。此俩国早在中国几千年之前《山海经》的远古图谱中就出现了。

上古之时,东海以内,北海的一个角落,有“朝鲜国”和“天毒国”比邻而居。“天毒国”的人傍水而居,有怜悯心,对人慈爱;“朝鲜国”在“列阳”的东面,“列阳”隶属于“燕国”。“朝鲜国”北面有大海,南面有高山,与大荒相连。

在“朝鲜国”和“天毒国”之外的大海中,还有一处叫“列姑射”的海岛,岛上有“姑射国”。射姑国西南部有高山环绕着,山上有神人,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此国不知是否为“日本”?

“朝鲜国”和“天毒国”与华夏中国唇齿相依、紧密相连,几千年来,时而为中国的附属之国,时而分治独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传播到了那里,这些国家很难找到脱离中国而独立存在的历史文化和文明。

韩国作家恐怕对中国历史缺乏了解,如果现在认定自己为“蚩尤”后代,那么蚩尤是炎帝后裔,与“三苗”结合后,整个部落成为“炎黄子孙”,难道韩国人也希望自己是“炎黄子孙”?这可不是由任何人说了就能算的,更不知道两国历史学家是否认可?

2012-9-3

【主要参考文献:宋《路史》春秋《国语》、东汉《后汉书》、战国管子》、唐《周书》西汉《史记》南朝《述异记》元《六书正伪》汉《龙鱼河图》战国《离骚》西汉《淮南子》《水经注》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东晋《搜神记》、春秋《左传》、战国《庄子》唐《通典南朝《文选·张衡<东京赋>注》、当代《辞海》、宋《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古今注》东晋《拾遗记》、春秋《山海经》战国《吕氏春秋》战国《黄帝内经》当代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

图注:蚩尤

百度图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25/225/0/0.html#0$6648d73d0c9115d99f3d62d9

图注:汉石刻延维

http://www.sdyn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301

图注:羌塘

百度图片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Yarmothang1.jpg

图注:汉石刻蚩尤

百度图片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Chi_You.gif

图注:汉石刻蚩尤战黄帝

百度图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8260/28260/0/0.html#0$6c63514ad79d686109f7efd9

图注:汉石刻风伯

http://www.sdyn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301

图注:涿鹿之战兽皮图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pn=427

图注:中国龙柱自拍与曲阜颜庙

图注:应龙古玉

百度图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302224/302224/0/0.html#0$91529822720e0cf304d5166f0a46f21fbe09aa00

图注:应龙

百度图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076/2076/1/1901609.html#1901609$4075890aa9852d4294ca6b0d

图注:指南车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pn=789

图注:夔牛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pn=302

图注:涿鹿之战

百度图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076/2076/1/1901609.html#0$024f78f0f736afc3892c022cb319ebc4b7451252

图注:女魃

百度图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351728/351728/0/0.html#0$ea85a94563e54b7acffca38e

图注:蚩尤图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pn=5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251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故事·经典神话·共工之败 共工触山的神话故事

【共工原为地质水利精英,怒而触毁不周山。为证明自己得水之利正确和个人威慑力量之巨大,让人类遭受到了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中国文化从神话故事开始,就充满了领导牺牲、贫富均享、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精神。共工由失败走向灭亡的过程

声明:《中国故事·经典神话·蚩尤之战 希腊神话经典故事》为网友温酒话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