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上海越剧院演出,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岑范导演。
《红楼梦》香港原版发行的电影说明书特刊
海燕电影制片厂特邀海上名画家胡若思绘制一幅宝黛倩影的工笔画海报
彩色戏曲(越剧)艺术片《红楼梦》说明书
越剧电影《红楼梦》主要拍摄场景
第一场:黛玉进府(地点:荣国府)
第二场:宝钗进府(地点荣国府)入住大观园
第三场:读西厢(地点:大观园沁芳桥畔)
第五场:不肖种种(地点:怡红院内)
第六场:笞宝玉(地点:荣国府厅上)
第七场:闭门羹(地点:怡红院)
第八场:赏花葬花(地点:大观园内)
第九场:王熙凤献策(场景:贾母房中)
第十场 傻丫头泄密(场景:大观园)
第十一场 黛玉焚稿(场景:潇湘馆内)
第十二场 金玉良缘(场景:洞房内)
第十三场 宝玉哭灵(场景:潇湘馆内林黛玉灵前)
贾宝玉(徐玉兰饰)
林黛玉(王文娟饰)
贾政(徐天红饰)
琪官(曹银娣饰)
1962年6月2日电影越剧《红楼梦》在香港清水湾制片厂举行开镜仪式
1962年6月2日电影越剧《红楼梦》摄制组合影留念
《黛玉进府》一场拍摄现场
徐玉兰王文娟在拍摄下棋一场间隙合影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导演岑范忆往昔
岑范口述:(现年78岁,现居上海) 新京报记者张悦采写2004-10-27
1962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想把这出剧搬上银幕,厂里面安排由我作为导演。但是当时条件比较困难,尤其是戏曲电影对化妆以及布景、灯光的要求都相当高,我们就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合作,他们提供我们进口的胶片、摄影设备以及布景化妆所需材料,摄制组全是上影厂的人员。我们用上影厂的三个摄影棚置景,拍起来也较为顺利,当时拍这部影片大概成本是70多万元,其中有30万左右给了越剧团。影片处理成上、下集,在国内外放映大受欢迎。从1962年11月21日起,在香港连续映出38天4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香港报纸在1个多月内发表了香港文艺界人士撰写的评论文章达100多篇。1978年,影片在国内重映,不少地方仍然昼夜不停地放映。
要和香港那边打擂台
《红楼梦》的艺术指导是中国电影的老前辈朱石麟,朱石麟也是我的老师了,解放前许多上海的电影人南下去香港,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那时我只有二十岁,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字辈,提着一只小箱子,在香港一待就是六年。
六年中我跟随朱石麟拍了十多部影片,有《清宫秘史》、《生与死》、《山河泪》等,我有时任执行导演兼演员,有时则是编剧兼副导演。这样摸爬滚打迫使我的编、导、演这三个重要环节都能够胜任了。1951年我回到祖国,没有回上海,先到了北京。最初的几年是在八一厂和北影厂工作,拍过几部京剧戏曲片,由于家人对北京的天气不适应,总是生病,于是就请求调回上海。
到了上影厂同郑君里合作执导了电影《林则徐》后,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很难捉摸,本来有一部张骏祥做总导演,我做导演的影片《亚非支流号》要去埃及拍摄的,结果未能成行。各厂都在拍戏曲片,当时香港也很想把上海越剧团的越剧《红楼梦》拍成电影,朱石麟导演曾经在香港执导过“黛玉进府”这场戏,但是后来拿到上海看时发现置景差异很大,和后面的戏串不起来就决定还是重新拍,在字幕上“艺术指导”正是表达对朱石麟导演的敬意。
1962年香港也拍出了黄梅戏版的《红楼梦》,我们越剧版的《红楼梦》到香港去放映其实也是在跟他们打擂台,从观众的热情以及影评来看,越剧版的《红楼梦》大有胜出。
时代已然不同
我拍了不少的戏曲片,人家都以为我特别热爱戏曲,其实不然。我是个球迷,更是个体育迷。直到现在人家看我身体好,还来邀请我导戏、演戏,我不去了,因为时代不同了,当时的那些电影工作者是把电影当做革命文艺事业悉心呵护,很有一种责任感。现在已然不是一个时代,我也就退出历史舞台吧。
当初让我拍戏曲片,我是不喜欢的,觉得把传统节目照样儿搬上银幕,总觉得应该有创新和建树。所以后来再让我拍戏曲片,我就把它当做故事片来导,舞台风格化特点使它趋向于电影的生活化、真实化,镜头这个能够“动”的东西就很关键,让摄影机从各种角度选取最美、最富于表现力的镜头。比如黛玉焚稿和宝玉成亲采用了交叉蒙太奇,使悲喜两种完全不同气氛的场面同时进行,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对比。而那些大喜、大悲、大怒都不要过于直白的表现,处理黛玉死时始终是一个侧影,或许对于所同情和爱护的人物,我希望给予艺术的保护。
《可凡倾听》春节特别节目 2005年1月14日下午,广电大厦舞台上搭建起了漂亮的古代楼台亭阁,40多年前拍摄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原班人马编剧徐进、导演岑范、主演徐玉兰、王文娟、金采风、吕瑞英、孟莉英、周宝奎、曹银娣等在红楼前重逢,激动万分。随着朱漆大门缓缓开启,大家深情地回忆起这出当年轰动一时的名剧在搬上银幕时的种种往事...
2008年3月9日,纪念越剧《红楼梦》50周年”专题节目
2008年3月9日,纪念越剧《红楼梦》50周年”专题节目
2008年3月9日,纪念越剧《红楼梦》50周年”专题节目 深情回忆导演岑范
2008年3月9日,纪念越剧《红楼梦》50周年”专题节目前排左起:金采风、周宝奎、王文娟、徐玉兰;后排左起:白燕升、王勇
2008年3月9日,纪念越剧《红楼梦》50周年”专题节目
2008年3月9日(从左到右前排)吕瑞英(76岁)、孟莉英(74岁)、赵志刚、金采凤(75岁)、王志萍、周宝奎(88岁)、钱惠丽、王文娟(83岁)、单仰萍、徐玉兰(87岁)、郑国凤。
三十多年前一位戏迷画的宝玉,徐玉兰一直精心保存着。
岑范(1926.1.11~2008.1.23)岑范(右)与著名女星白光剧照
原名岑立范,中国演员、导演。原藉广西省西林县,壮族,出生于上海。清朝名将岑毓英的曾侄孙子、清代末年两广总督岑春煊的侄孙子。
1939年举家迁到南京,他在一所男子中学读书,一次联欢晚会上,他扮演了《南归》中一个女孩子的角色,以后的几年里,常有业余剧团邀请他去客串。接着,他又主演了李健吾的话剧《这不过是春天》,渐渐声名在外,常有业余剧团邀他去客串表演,在《三千金》中演了风流公子,《楚霸王》中演了傻乎乎的马夫,《家》中演了觉慧。
1945年肄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16岁那年,岑范写了生平第一个电影剧本《手足情深》,并斗胆寄给自己的偶像、著名导演朱石麟,还提出非分要求:希望朱石麟给自己一张签名照。百忙之中的朱石麟竟然给这个异想天开的小毛孩回了信,说:“你诚挚的态度和顽皮的笔调使我对你发生了兴趣。”还邀请岑范去他的拍戏现场看戏。
1946年,应南洋公司邀请,朱石麟要去香港拍《同病不相怜》,希望岑范作为他的助手同往。作为朱石麟的副导演,他与老师执导了《清宫秘史》、《生死恨》、《玉人何处》、《春风秋雨》等十几部电影,作为编剧,他写出了《生与死》、《血染孤城》《琼楼恨》电影剧本。著名导演吴祖光、岳枫等看中了他挺拔俊秀的外形,又邀他担任男主角,与著名女明星夏梦、龚秋露、胡蝶等合作主演了《山河泪》、《禁婚记》、《蝴蝶梦》等影片。在港6年,岑范已成为极少的集编、导、演三位一体的电影艺术家。
岑范自幼就相貌清秀,且身体素质出众,9岁时,尚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岑范去当时上海田径队训练场地玩,跳远的成绩达到了5米,以致让田径队的教练惊奇地赞赏说,“小弟弟,你以后可以参加世界运动会(奥运会)。”在香港期间,身高1米76的岑范还是篮球好手,曾经与香港职业篮球队南华队、菲律宾国家队等球队交手,在当时的香港篮球界名声赫赫。
1951年9月,岑范回到了新中国。1952年到北京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导。195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在吴祖光执导的京剧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等影片中任副导演。1957年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导演,197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阿Q正传》获1983年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编导了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曹雪芹》等。
演员《同病不相怜》(1946)/《各有千秋》(1946)/《春之梦》(1947)/《玉人何处》(1947)/《山河泪》(1948)/《蝴蝶梦》(1948)/《生与死》(1949)/《女罗宾汉》(1949)/《女勇士》(1949)/《方帽子》(1950)/《狂风之夜》(1951)/《门》(1951)/《禁婚记》(1951)
导演《群英会》(1957)/《借东风》(1957)/《林则徐》(1958,与郑君里合作)/《红楼梦》(1962)/《牛郎织女》(1963)/《祥林嫂》(1978)/《阿Q正传》(1981)/《闯江湖》(1984)/《碧水双魂》(1986)、《梦非梦》(1986)
(根据网上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