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由来与传说 安吉白茶的由来传说



每逢除夕,全家团聚欢乐时,长辈总少不了要给儿孙一些“压岁钱”,祈望孩子们过个“四方无事”的太平年。

古时的压岁钱是一种特制的铜钱,其形状是“孔方圆钱”。

但文字内容却很是讲究,格调独特,每枚钱币都赋予求吉呈祥、消灾造福之意。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庭嫔妃,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王建《宫词》云:“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乞与金钱急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还有诗云:“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日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从这些诗文的记载与描述,足见唐代宫内过年时散发金钱之风很盛。
压岁钱的由来与传说 安吉白茶的由来传说

《资治通鉴》卷三十六也有“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杨贵妃洗儿金银钱”的记述,这里所说的“金银钱”,其用途是作护身符挂在孩子身上以镇邪去魔。王建《宫词》有“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的诗句。

后来,除夕赐钱和给“洗儿钱”的风俗由宫内传到民间,到宋代就成了民间的重要风俗之一。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

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

“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

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

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如今,大人们则喜爱选用新钞票作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这些压岁钱是赠给孩子们作为春节的礼品,祝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健康成长。

这些多压岁钱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



压岁钱的由来,还有一个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狂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发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

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变迁

【1949年】

这会儿要是有福气收着压岁钱,听起来倒是挺唬人的——100块。

其实那时候的100块跟今天的1分差不多,也就能买俩糖球儿吧——连包装都没有的那种。

【五十年代】

后来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还得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呢!

不过,那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合作社买小炮儿买零食去!

一路那钱被死攥在手里直到捂出汗来,藏来藏去藏丢了的倒霉事也常有,那种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没什么两样儿。

【六十年代】

行情见涨,也就两毛五毛的,钱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书、小炮儿、大米花儿。

【七十年代】

拜年磕头的孩子,收个五块十块的压岁钱不成问题。

【八十年代】

钱多了,反而不太兴给压岁钱了——平时的零花钱把压岁钱给比下去了。

【九十年代以后】

孩子成稀罕物儿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再也不搁手里攥着了,都让爹妈代管了。

过年时节趣释“年”

来源自纳兰容若博客

“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人人庆贺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年年都要庆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年”的历史演变说起。

“年”的甲骨文为  或

其上部是“禾”字。“禾”为谷物的总称,年成的好坏,由“禾”的生长及收成情况来决定,所以“禾”对于先民来说太重要了,而“年”中的“禾”看上去已被沉甸甸的穗压弯了腰,以此象征着禾谷丰收了。“年”的下部分是一个“人”。

从甲骨文来看,好像是人头上顶着丰收的“禾”的样子。

有的学者认为“年”所描绘的是古代的丰收舞。当禾谷丰收后,人们头上插着禾谷以为装饰,翩翩起舞,以此庆贺当年的丰收。也有人认为“年”是由“千”和“人”组成的会意字,“年”字中的“人”有表声的作用。

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年”应为形声兼会意字。总之,“年”的本义是“禾谷丰收”。



金文的“年”也与甲骨文形体相同,也从“禾”、从“人”。 《说文解字·禾部》:“年,谷孰(熟)也。从禾,千声。”

古代中原地区大都一年收获一次,即禾谷一年成熟一次。而禾谷从播种到成熟之时,先民们视为一年。

这样,“年”由禾谷丰收引申指时间“年”。人们收割完庄稼后,常常要庆贺一番,过一个丰收的节,这个节日就叫“年”。“年”的确定,正是农业社会先民的一种文化心理的显现。这里的“年”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

传统习俗,人们通常把春节说成“过年”。这个习俗从何而来呢?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有头十分凶猛的野兽叫“年”,它比骆驼还要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叫声比雷声还要响。

它经常骚扰人类,见人就吃,见牲畜就伤害,天神得知此事后,就把“年”锁进深山,只允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有一次,“年”刚到村口,看到一个小牧童在噼噼啪啪地放鞭炮。“年”很惊恐,吓得赶紧躲开。

没跑多远,它又看到一件随风而动的红衣裳,那鲜红的颜色又使它掉头就逃。气喘吁吁、惊魂未定的“年”,企图在一户人家屋檐下休息,但那门缝里露出来的蜡烛光又刺得它头昏眼花,无可奈何之际,“年”终于跑回山里再也不敢露面了。

人们从此发现了“年”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这样,每到“年”要出山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成的春联,点起堆堆篝火,将“年”赶跑了之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禧!”

这些传说慢慢演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当然,这不过是些民间的传说。

其实“年”的正式称谓是在周朝,而将“年”正式定为岁之首是在汉朝。到了南朝,则开始有了关于年俗的记载。

从前有个人姓古名久,识得不少文墨,在乡间很受人尊敬,人称古久先生。

古久先生家里很穷,常年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到了过年的时候(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他大发感慨,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前。对联的字写得很好,可是有两个明显的错误,一是将“年”字贴倒了,二是他写的一个“家”字头上差一点。

村里人看后都耻笑他,因此古先生便出来向乡亲们解释说:

“这是我故意这样写的,意思是,新年已到,家中一点东西也没有。”

听了古先生的解释,乡民对他更是佩服不已,并为他送来了各种过年的礼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1903.html

更多阅读

月光白茶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老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14-08-21 12:36来源:z.xiziwang.net 作者:chegan256月光白茶,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可不要被它欺骗了哦。月光白茶,其实不属于白茶,它是普洱生茶的一种。因为颜色泛白才被喊为月光白茶,月光白茶的泡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像一般的茶叶

安吉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金骏眉的功效与作用

安吉白茶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茶中,它不仅茶香诱人,更以多种出色的保健功效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只是安吉白茶的作用与功效究竟哪些呢?看看小编的介绍大家就会明白了。安吉白茶的作用与功效1、安吉白茶具保护人体神经细胞的作用

安吉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2012,安吉白茶需警惕“超生”

系列专题:安吉白茶加盟2012,安吉白茶需警惕“超生”2011年,据《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中一篇名为《安吉白茶是怎么“红”起来的?》调查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时下,提起安吉白茶,那些喜欢喝茶的人往往会这样评价:绿茶中的上品啊!不过,如果时

安吉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2012,安吉白茶怎么卖?

系列专题:安吉白茶加盟2012,安吉白茶怎么卖?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其品牌建设却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五到十年,是茶叶企业的决战期,是茶叶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阶段。安吉白茶看清形势,及时的抓住

声明:《压岁钱的由来与传说 安吉白茶的由来传说》为网友半岛流年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