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坑口转 歙砚市场

自宋•唐积《歙州砚谱》始,众多文献、论著中都描述过歙砚石的坑口分布状况。20世纪60~80年代,安徽歙砚厂、安徽省地质局332地质队以及江西婺源县有关部门等对歙砚石坑口进行了大规模探寻及普查工作,验证了砚石主要分布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山脉和白际山脉之间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诸县境内,以婺源县砚山的龙尾砚石最知名。

一、婺源县砚坑

1.砚山(龙尾山)的砚坑
砚山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脚下,龙尾山亦称罗纹山,龙尾山出产的砚石称龙尾石。
砚山(龙尾山)及其附近的砚石坑口主要有:

眉子坑眉子坑在龙尾山中,距芙蓉溪30米左右。唐开元年间开始开采,宋代达到高峰,元代之后未见有关开采的文字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重新发掘。此坑从上至下分为三处:上坑(主要石品有鱼子纹、线眉、鳝肚眉纹、白眉、龟背、枣心眉等),中坑(主要石品有粗眉、长眉等),下坑(主要石品有细眉纹、短眉纹、暗细罗纹等)。上坑眉纹偏细,折光不强烈;中坑的眉纹比较长、较阔,眉纹之间交织较多;唯下坑所出的眉纹最典型,其纹色清晰,石质莹润光洁,为上品。另外,眉子上坑以及之上的部份石层中,有些石头也是优质砚石,主要石品有鱼子纹、鱼子金圈等。

罗纹坑 罗纹坑位于眉子坑东侧,南唐时开采。石品有粗罗纹、细罗纹和刷丝纹等。

水舷坑水舷坑位于眉子坑下芙蓉溪旁,南唐时开发。矿坑低于溪床下5~6米,常年水淹,开采十分困难。此坑于1979年和1986年两度集中人力、物力进行过重点开采。石品主要有金星、金晕、水波罗纹、罗纹等。2005年2月4日,因拓宽砚山村的马路,水舷坑被填平了,一个名坑在经历辉煌后再度沉睡地下,或许这就是对水舷坑最好的保护。

金星坑金星坑又称罗纹金星坑,在眉子坑东侧。宋时开发,后停采,20世纪60年代初重新发掘。石品主要有金星、金晕、玉带、彩带、罗纹等。石质上乘。以上四坑在砚山村的龙尾山,现代人称之为“旧坑”或“四大名坑”。


水蕨坑水蕨坑与水舷坑隔芙蓉溪相望,相距20米左右。当地人俗称“对河石”、“黄皮眉”。宋景祐年间开发,后停采,1987年重新开挖。石品主要有粗罗纹、细罗纹、眉纹、金星、金晕等。眉纹多数相互间交织成片,如江海之波涛,砚石常夹有石英层,杂质、夹层少者为佳。

叶九坑叶九坑在溪头乡岭背村对面山上,宋时开发,其后停采,1988年重新发掘。石品均为眉纹,眉纹大都不清晰类似水蕨坑眉纹,眉纹自身的硬度较无眉纹处硬,石质亚于眉子坑的砚石。1997年,当地村民在龙尾山眉子坑相对的背面山上开发出了与叶九坑相似的眉纹砚石,但石质更粗疏,眉纹的硬度更高,当地人称此石为“新坑岭背眉”,而称叶九坑石为“旧坑岭背眉”,以示二者的区别。

溪头坑溪头坑位于溪头乡岭背村,宋时开发,宋以后停采,近代重新开采后,也只是零星出产砚石。此坑的石品为鱼子、金星、金晕等。其石质结构较松,星和晕的颜色发黄、发暗,不如金星坑、水舷坑和水蕨坑所产。
外庄坑外庄坑位于溪头乡外庄村的后山上,所出砚石石品主要是眉纹,少数有金星、金晕相间。外庄坑常出产一些体型较大的砚石,但眉纹散乱,与水蕨坑眉纹相似。其中有一些有少量优质眉纹被称为“外庄雁湖眉”。

除了以上几个坑口,还有几种砚石也应当引起我们关注,它们或者是新开采的坑口(如桥头坑),或因集中出现在某一地方而得名(如柴林石、子石)。

芙蓉溪子石芙蓉溪是龙尾山脚下的一条贯穿砚山村的小溪,史料中就有溪中寻石的记载。子石,也有人称仔石,也就是卵石,这些子石是古时山石自然崩塌或古人采石时砚石滚落溪中,历经水流的千年冲刷,在河床中翻滚、碰撞、磨擦等,以及溪水浸泡,去粗存精留下来的砚石精华(当然,有关芙蓉溪子石的形成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子石外表有一层特有的珍珠光泽,磨开石皮,可见砚石呈半透明状,石声一般为木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子石,具备了优质砚石的所有特征,因其来之不易而更显珍贵。芙蓉溪也因不间断出产子石,提供历史上各个时期砚石的“样品”,而被称为“旧坑大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子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另外武溪也有子石。

柴林石“柴”就是供烧火用的草木,“柴林”就是可供砍柴的小树林。在这些小树林中或其浅土层下,会有少量可作砚材的石料,因此称其为柴林石。从这些石料所在的位置看,这里可能是前人采石时废料堆放场,也可能是当时采石后初筛选料的场所,还可能是石材的临时存放点。所以,柴林石主要分布在一些坑口(如金星坑、眉子坑)的周围,包含了多个坑口的石头。柴林石主要以一种黑色的砚石为主,黑石上时有银星、金晕、带状纹或当地人称之为“梅花点”的石品出现。

桥头坑桥头坑位于武溪旁,是2002年当地人加宽马路时发现的坑口,当时可以看见有古人采石的痕迹,但未见有文字记载。因坑口旁边有座桥,所以大家叫它桥头坑。该坑最具代表性的石品是罗纹,还有少量的金星、金晕、眉纹等石品。此坑出产的优质砚石,非常细润,常有人误作旧坑罗纹。现在,一条高速公路刚好从坑口的上方经过,位于高速路基下的桥头坑一般不会再开采了。

另外,还有三个坑口争议较大,我们暂且不去考证它们是否为史料记载中的古坑口,而是针对现行的说法和笔者的总结,现例举如下,仅供参考。

罗纹里山坑也称“罗纹旧坑”,据宋•唐积《歙州砚谱》记载:“在罗纹山后,李氏时发,今废五十余年,名色未详……”笔者认为此坑应在砚山村口古樟树后的那一片山上,山上所出砚石被砚山村众人俗称“樟树背”石、“山顶罗纹石”。这类砚石主要石品有罗纹、金星、金晕以及一种被称为“天璜”的珍贵石品。“樟树背”石色微淡,但云母含量高,折光好,或许罗纹里山坑因优良石材开采殆尽而早已遭废弃。

紧足坑据史料记载,此坑乃元代开发,至元五年(1339年)坍塌,这在元•江光启《送侄济舟售砚序》中有详细的描述。一些著作中将紧足坑定义为“罗纹坑下80米左右”。现在称之为“紧足坑”的砚石,据实地考察和砚山村采石人吴飞红(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顾问)介绍,这些石头产自龙尾山旧坑之上的山顶处,刨去土层,剥去山顶麻石层即为矿脉所在。主要石品有金星、金晕、眉纹以及一种被称为“龙眼”的珍贵石品。这与文献记载中的紧足坑有很大的区别,这些石头可能只是借用了古代“紧足坑”的名字而已。

庄基坑史料记载中的庄基坑应为元代时开发,现在很难确切地考察出其准确的位置。但在砚山村“溪头中学”后的那一片山一直名为“庄基山”,实地考察时,依稀可辨此山有曾经采石而形成的凹陷。20世纪70年代,“砚石矿”曾对庄基山上一旧时废弃坑口进行过开采。2000年左右至今,在这片山上开采出一批当地人称为“学校背”的砚石,石品主要有金星、金晕、罗纹等。这批石头能否冠以“庄基坑”石之名,留待以后的实践证实,或许称为“学校背”石更恰当些。

由于龙尾石的开采历史上有着多次中断:唐宋之后,元代只是零星开采,明代未见任何有砚石开采的文字记载,清代有记载的开采时间为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从乾隆年间到20世纪60年代初亦中断了近两百年。这使得有关龙尾石坑口的资料缺失或未得到及时更新,加上地貌的改变、地名的变迁、道路的更迭,以及文献资料记载的形象化、艺术化、高度概括化的语言等等,让许多坑口的确切位置成为历史谜团。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尽快揭开这些谜团;另一方面,也应从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事实,如实地反映各坑口的真实现状。

2.大畈(济溪)的砚坑

济源坑济源坑位于济溪村的后山上,宋时开发,后停采,1983年恢复开采。其石品主要是鱼子纹,包括鳅背纹、鳝鱼黄、茶末绿这三种鱼子纹;有些鱼子纹中有金星、金晕相间,称鱼子金星、鱼子金晕。济源坑的宋代古坑在开采了10多年后逐渐停产,于是另选坑采石,1997年左右济溪村开发出了“水坑”鱼子金晕石,1998年左右开发出“山坑”鱼子金晕石,均以鱼子金晕石品为主。

碧里坑碧里坑在济溪村河对面,宋时开发。1988年由于当地村民无意中发现故坑址遗留的残石,随之开始寻坑采石。其石品有金星、金晕、罗纹,纹色美妙,俗称“对河坑”。除少数石质坚紧者属上等砚材外,多数砚石质地偏粗,结构偏松,不如金星坑、罗纹坑所产石材。

此外,大畈村附近曾开采出一种绿色砚石,俗称“大畈绿石”。


二、歙县砚坑
歙县是古徽州除江西婺源县外,砚石坑口分布最多的地方。大致分为东端的溪头坑;北端的岩源坑;南端的紫云坑、庙前坑、苏川坑、渔岸坑等。东端、北端砚坑石属含粉砂板岩和粉砂质板岩,南端砚坑石属含粉砂板岩。

溪头坑溪头坑位于歙县溪头镇大谷运村双河口一带,共有十余处砚坑,分布在双河口、山门石河边、岱岭、泥塘坞、东寺水库坝下、竹岭河谷等地,砚石俗称为“龙潭石”或“龙头石”,主要石品有金星、金晕、银星、水浪纹、罗纹、刷丝纹等。

岩源坑岩源坑位于歙县上丰乡岩源村,共有三处采石点,分别是王进坑、屋基、道溪,砚石俗称为“上丰石”。主要石品有彩带、罗纹、歙青、歙红等。歙红颜色紫红,歙青呈灰绿色。两种砚石俱质地细腻、发墨益毫,是理想的砚材。

紫云坑紫云坑在歙县岔口镇周家村,主要出产紫云石。与绝大多数歙石青黛色不同,石呈紫红色或猪肝色,有的带有青绿色斑纹,石质较粗,但发墨快。石品主要有紫云、玉斑。

庙前坑庙前坑位于歙县岔口镇周家村与庙前村之间的公路旁,石色为青灰色。主要石品有水浪纹、罗纹等,石质细腻、发墨快,是优良砚材。现在,这个坑口已被乱石填没,坑口上方已建有房屋。
歙砚坑口(转) 歙砚市场

洽河坑洽河坑位于歙县武阳乡车川西南山谷中,交通不便。石色呈灰黑色及暗绿色。主要石品有罗纹、刷丝纹、牛毛纹等。苏川坑位于小洲乡东南苏川村鸡公凸岭下。有三处采石点,石色灰黑。

渔岸坑渔岸坑位于歙县森村乡渔岸村石桥边。所产砚石石色灰黑,石质一般。新安江畔的正口、白石岭、北群等地均有砚坑,石品主要有水波罗纹、罗纹、金星等。歙三阳乡竹铺村出产一种豹斑石,另外,歙县还有一些零星小砚坑,不再一一罗列。


三、休宁县砚坑
休宁县的砚坑主要集中在县城西南部皖赣交界处的障公山区。

大连砚坑大连砚坑位于休宁县汪村镇汪村至冯村一带,有砚坑约10处,均为露天开采,石品有刷丝、金星、银星等,统称为“休宁砚石”,也称“流口石”,部分砚石石质细润。

岭南砚坑岭南乡砚坑位于休宁县岭南乡前坦、三溪、苦李山一带,其中前坦砚石坑所产砚石质地细腻、板理平整、鱼子纹明显,与婺源县所产鱼子纹砚石极其相似。

冯村砚坑 冯村砚坑位于大连坑西10公里左右,所产砚石质地较粗。


四、祁门县砚
祁门县的砚坑主要有四处,分别在上洲和胥岭。据记载:“祁门县出细罗纹石,琢砚酷似龙尾石,不易鉴别,可以乱真。”石品有水波罗纹、罗纹、刷丝等,石质较好。


五、黟县砚坑
黟县的砚坑位于方家岭,其砚石石质较粗燥、性脆,取料困难且不易雕刻,少量石中可见到金星。

砚石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合理有序地开发现有资源,抢救保护珍稀品种,认真科学地评价新的砚石种类,已成为当今维护歙砚声誉,保护歙砚品牌的重大课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歙砚的明天会更美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1577.html

更多阅读

歙砚坑口转 歙砚市场

自宋•唐积《歙州砚谱》始,众多文献、论著中都描述过歙砚石的坑口分布状况。20世纪60~80年代,安徽歙砚厂、安徽省地质局332地质队以及江西婺源县有关部门等对歙砚石坑口进行了大规模探寻及普查工作,验证了砚石主要分布在风景秀丽的

十里河花鸟鱼虫市场 北京十里河花鸟市场

十里河花鸟鱼虫市场开业两年多了,虽然多次开车从东南三环经过,看见过这个市场,但一直没有进去过。年初市场中有了“老北京绝活表演”,朋友壮壮曾组织去观摩,也因时间关系错过了。市场的北门上周去十里河建材城买东西,抽空转了转这个市

四级市场 金好来怎样玩转四级市场

几年前,吴金宏甚至一度想把金好来卖了,买家很中意,价格也已谈好,就差在协议上签字了,“其实那时候金好来在巩义也还是最好的,就是我自己感觉找不到方向,有点动摇了。”   不过,吴金宏 “最后还是没舍得”。没舍得的背后,也是因为他认识了

声明:《歙砚坑口转 歙砚市场》为网友凉秋瑾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