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烟雨》之七——范家大院翰墨浓 范家大院电视剧

《楼台烟雨》之七——范家大院翰墨浓 范家大院电视剧
《楼台烟雨》阳城古堡大院历史文化浅读之七
范家大院翰墨浓

范家棋盘院“双插花”式建筑

□张红胜

清晨,当一缕和煦的阳光穿过精雕着牡丹窗花的窗户,轻轻落在红木八仙桌上时,刚刚驻足在楼上屋檐的喜鹊,就把那春天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建筑精美的大院。楼上,一个中年人轻轻打开房门,一阵稚嫩的读书声就从前面的书房院传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中年人悠闲地抚着短须,微微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下意识地转过身,楼道左边的护栏木屏上,朱元晦(朱熹)那首世人皆知的名诗就扑入眼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在心里默默地读了一遍,向右转过身来,楼西木屏上,周子充(周必大)那首《入直》更令他心驰神往: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此时此刻,他仿佛站在两旁绿色槐树浓荫覆盖的皇宫内路,看到那皇宫内使急急前来向自己传达觐见皇帝的命令,皇帝赐座赐茶,亲切问话,回到翰林院后,自己神清气爽,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到新月照到紫薇花上……

这是清道光二十五年的一个春天,在今天阳城县城东不远洪上村人称“范家大院”的宫砥院发生的一幕。那个沉醉在美好憧憬中的中年人,就是范家处于极盛时期的主人范步云。写有那两首古诗的木屏,至今仍然完好地镶嵌在宫砥院北楼两侧,似乎在静静地等待主人再次前来赏读……

出阳城县城东约七八里,就到了范家十三院所在的洪上村。这座巨大的古民居占地4200平方米,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外观好似一个大院,院内院套院,院连院,大小不同,风格各异。有老书房院、小书房院、里外棋盘院、宫砥院、前窑院、后窑院等十三个院,为当时阳城最大的庄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个王朝的不断完善修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范家十三院不仅是一部艰辛的民间创业史,更是一部让人扼腕感叹的悲剧。

时光倒转回清乾隆年间。这天,从太行山下逃荒上来的范祯、范屏周兄弟俩,在阳城县城东这个名叫洪上的小村子停下了疲惫的脚步。这里距县城不远,村里人口不多,村东有一条洪水河,四周大山树林密布。曾经在太行山下做过小生意的范氏兄弟又重操旧业,做起了倒卖木材的生意。没有想到,这一做就又做下了太行山,做出了河南省,最后居然做到了安徽亳州,源源不断地把太行山上的优质木材,通过黄河水运,卖到了亳州。不过几年,居然成为当地山西商人中有名的富商。

发家后的范氏兄弟开始在洪上大规模地修建属于自家的宅院。无论砖瓦石料、木材装饰,还是建筑设计、风水阴阳,都十分讲究,所有的建筑处处彰显着深刻的文化理念:门楼雕饰有凤喜牡丹、娃娃戏莲、狮滚绣球、柿柿(事事)如意等图案,表达了主人的理想境界和不懈追求。门芦题字更是风格独特,或表达志趣意向,或祈望永生福祉,或鞭策举止,激发情感,发人深省。特别是专门修建了供子孙后代读书明理的“书房院”,用意不言而喻。其思路理念根本不像一个只会贩卖木材赚钱糊口的小商人。于是,有好事者就暗中调查,发现范家兄弟好像是宋时著名的集政治、军事和文学于一家的范仲淹的一支家道没落的后人。

对于这些传言,范氏兄弟及其后人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默默无闻地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修庭建院、教育子孙。不过数十年时间,家族就在洪上村脱颖而出,遥遥领先。范家不但在家乡建起了高大坚固的城堡式庭院,独资修建了从洪上到距阳城县城不远的安阳和后则腰村的青石铺就的大路,解决了村人世代出行之困难,而且联合晋陕生意老乡,于康熙十五年在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建起了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的“山陕会馆”,被人称作“花戏楼”,成为晋陕两地商人节日聚会、洽谈生意、祭祀神灵、娱乐亲朋的场所。历经数百年春秋,风采依然,至今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亳州对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时光如水,悄然流过乾隆王朝,进入道光时代,范家也传到了后代范步云手,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生意越做越大,修起了面积最大、结构精巧、美轮美奂、富有诗情画意的“宫砥院”,其意喻此院如皇宫一样华丽,如砥石一般坚固。至此,范家十三院前后历经63年,全部竣工。

范步云与其祖先一样,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专门修建了新书房院,重金聘请饱学之士充当老师。在自己居住的楼道,专门安置了刻有朱熹和周必大两大文豪的《观书有感》和《入直》两首诗文,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用心读书,将来有一天高中皇榜,像“祖宗”范仲淹一样出将入相,为国家建功立业。为了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他像祖上那样,延续把所有的院落建成了中间低、两边高的双插花“状元帽”式建筑。更为特别的是,他还专门设立了一支乐队,就连吃饭时都有音乐伴奏,意在培养家族后人的高雅情趣。可惜,他的这一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到同治皇帝登基没几年,范家的发家大本营——亳州木材厂突然失火,损失巨大,生意受到重创,从此走向下坡路,一蹶不振。再后来,后人居然出现了一个不肖子孙,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不过几年,范家十三院就被陆续折卖,改姓他氏。从此,曾经轰轰烈烈、历经三个王朝的洪上范家走向衰落。

夕阳的余晖轻轻地洒落在静静的范家大院,我穿行其中,细细审视这段历史,不能不为范家祖先的远大目光而心生钦佩,为它由昌盛转为衰落而感到惋惜,更为它家族的兴衰而陷入深深的思考,同时,也为这座即将成为旅游胜地的范家十三院而由衷高兴——范家后代虽然没有像祖先预想的那样金榜题名,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建筑财富,它必将为所在的家乡带来巨大的财富,不只是物质的回馈,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启示!

(原载太行日报2014年3月23日星期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1274.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之史湘云的行酒令 红楼梦史湘云

《红楼笔记》之三百二十三风之子原创史湘云的行酒令,在这次行酒令中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经过刘心武先生的分析之后,所以,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今天先说说这行酒令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吧。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 古诗文 用在 文章中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丑妇赋刘思真人皆纳令室,我命独何咎;不遇善任德,正值丑恶妇;才质陋且险,姿容剧摸母;鹿头猕猴面,推颖复出口。折额压楼鼻,两眼陷如臼;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头如研米槌,发如握扫帚。恶观压仪容,不媚加铺首。

《红楼梦》之李纨是啥样的老好人? 写红楼梦李纨的文章

《红楼笔记》之四百三十三风之子原创第五十五回开始,写探春、李纨和宝钗协理荣国府,就不能不提到李纨。在世人眼里,李纨就是个老好人。是的,没错。可是我们要往深里抠,看看这老好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真实的心态和意图。记得之前我在拙

惜《战雷》之烂尾 寒战2烂尾

惜《战雷》之烂尾作为一个时不常写些东西也看些东西的影迷,真心很佩服徐导和冯编的功力。初中刚学小说时候课本里说的,小说的目的在于刻画人物。当时做好学生的后遗症就是直到现在看东西对剧情不是太敏感,但是对人物刻画好的作品特别

声明:《《楼台烟雨》之七——范家大院翰墨浓 范家大院电视剧》为网友空城孤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