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实的杨贵妃到底有多丰满 杨贵妃到底有多胖
从网上看到林思思扮出的杨贵妃实在太胖了——脖子被肥肉淹没,实在看不出有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美丽。那么,真正的杨贵妃是否真是的如此肥胖,让现代人看着起腻味?
人们对杨贵妃体貌的判断主要来源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认为唐朝的杨玉环是肥的,而汉朝的赵飞燕是瘦的,唐玄宗喜欢肥的杨玉环,所以“唐人以肥为美”,而汉武帝喜瘦的赵飞燕,汉朝就以瘦为美。果真如此?事情恐怕并不这么简单。
“环肥燕瘦”这一成语出自宋朝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在这里,苏轼谈的是书法的事,用了杨玉环和赵飞燕来比喻,意思是说作品风格不同,各有所长。
中国的书法无论短长肥瘦软硬,不仅要“各有态”,还要各有其美,如果瘦,瘦不出其美,肥,肥不出其美,就谈不上是一幅好的书法。要肥出其美自然不能肥得没有样子,肥得没有标准,肥得出格,而是要有“一定之规”,这才能构成书法之美,否则过犹不及。这首诗里把环肥燕瘦当成书法之不同风格,其实也当成了不同的美,自然也对这种肥和瘦有“一定之规”,或者说“燕瘦环肥”也要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何况,苏轼生活的宋朝据说是以清瘦为美的,不可能对肥无限褒扬。
可见,简单地凭借燕瘦环肥来推说唐朝人“以肥为美”,似难说服于人。实际上,唐人以丰腴为美就好比现在人们都以瘦为美,也是有一个标准的:瘦得脱了形,骨感过了头,呈现出病态来,就很难说美了。现代人看唐代的壁画、仕女图、雕塑,很少见瘦的,但那些女性形象也只能说丰满,珠圆玉润,有一种质感美,却说不上肥胖。
有研究表明,唐人(主要是李唐皇室)之所以“以肥为美”,是因为唐朝皇族有着鲜卑族的血统,属蒙古草原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以养牲畜为生,牲畜养得越肥越好,自然以“羊大”为美,在民族审美上就以肥为美。不过,这里的肥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游牧民族以胡服骑射为能事,性格膘悍,女子也多“膘肥体壮”者,这是适应草原游牧生存的需要,自然不会喜欢林黛玉式的养在深闺、弱不禁风的病态美。
因此,唐朝皇族的“以肥为美”,这里的“肥”的意思更接近“膘肥”、“壮肥”、“丰满”、“健美”的意思。只不过鲜卑族一统中原后受汉文化的濡染浸透,阳刚十足的膘悍之肥渐渐变成柔美之肥,但绝对不是以肥敦敦一堆肥肉为美。关于这一点,可以唐代壁画、仕女图、雕塑看到这种柔美之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象这种柔美之肥,“肥而不腻”再恰当不过。
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杨贵妃多有描述,但就是没有正面写杨贵妃肥或是不肥,其中有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从“凝脂”来看,应该是有点肥的了,但肥到什么程度人们不得而知,所以还是不要故意给杨贵妃增肥为好。倒是“凝脂”显示出杨贵妃的皮肤很好,估计十分细腻白嫩,这大约是北方草原女子所缺少的,也是唐明皇特别宠爱的另一个没有言及的原因。
更多阅读
历史上真实的双枪老太婆 历史上真实的美人盂
满门忠烈:曾和蒋介石结拜,历史上真实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 宜昌保卫战的真实历史
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其人其事 历史真实的宋江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呼保义”,原为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腊率领的起义军
回顾朝鲜史上最大规模阅兵式中文字幕视频+多图 朝鲜阅兵式搞笑
朝鲜纪录电影《英雄的朝鲜人民军成立60周年》(中文字幕),朝鲜纪录电影制片厂1992年摄制,55分钟。朝鲜最广为流传的官方电影纪录片,内容包括1992年金正日为军队高级将领授勋授衔、纪念报告大会、阅兵式、团体操、庆祝晚会等等,其中阅兵式
历史上真实的“大楚皇帝”张邦昌 张邦昌 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大楚皇帝”张邦昌宇声星空按语:转发博友学苑出版社《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邦昌》。五年前博友张开怀写有《张邦昌:一身软骨病做帝也短命》,当时我做了推荐。三篇文章一并发出。不是要为“奸臣”翻案,只是对历史和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