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朗诵



《雨霖铃》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作者: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注释】

寒蝉:是蝉的一种,初秋时鸣,因为当时天已经寒冷,所以叫寒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有“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凄切:凄凉急促。

长亭:送别的地方,

都门:指汴京。 帐饮:饯别时设帐宴饮,指别宴。“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兰舟:是船的美称,传说鲁班曾经用吴王阖闾种的木兰造成船。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经年:年复一年。

风情:风流情意。

【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柳永才获得进士之名,他一生似乎都在烟花之巷中唱和填词。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叶梦得《避暑录话》里说“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这无疑是对柳永创制慢词,以及在词境开拓方面的肯定。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说他写词在“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之外,“尤工于羁旅行役”,就是说他特别擅长于抒发“羁旅行役”之情。“羁旅行役”,指长期在外奔走,到处飘拍。以柳永为抒发这种他乡流荡,淹留不归的感情,把汉魏乐府古诗的游子思妇题材与晚唐五代以来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独具一格。

雨霖林歌曲演唱 邓丽君



【赏析】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使欣赏者马上联想起“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宋玉《九辩》)这类“悲秋”之句。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短短的“寒蝉凄切”四字,使那凄楚哽咽的声声蝉嘶,形成整首别曲、整幅离图的悲哀的的“基调”和黯淡的“底色”。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 无绪 ”和“催发”,设下伏笔。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 ,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 ,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词人和“她”手挽着手,相对凝望,尽管哽咽得发不出一语,但这却是心的交流、心的对话。这正是多少世间小儿女惜别时的绵绵情意和神态的真实写照,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 ,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 此去”二字 ,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极力描摹了一对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离情,肯定着一种极“世俗”、却又多少有些“出俗”(相对于封建文人追逐功名利禄的庸俗思想而言)的生活理想,多少体现出了一种新的人物心理和时代信息。“晓风残月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王士祯的这两句诗,正道出了后人对这首别离名篇和它作者的无限仰慕之情。甚至在元代《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它的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0851.html

更多阅读

五代画家黄筌之《写生珍禽图》赏析 五代画家

五代画家黄筌之《写生珍禽图》赏析黄筌(公元十世纪)字要叔,成都人,任西蜀画院“翰林侍诏”,并主持画院。花鸟、山水、人物俱精,尤以花鸟为最。他师习光胤、孙位等,转益多师而自成一家。画史传说他画六鹤于殿壁,竟引来真鹤与之为伍。这个故

《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单元标题】:教学设计:《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框架问题】:【基本问题】: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封建统治下的文人也大都以儒教为思想核心,而苏轼是怎样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的?【单元问题】:苏轼豪放旷达的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赏析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下载

  美国电影《音乐之声》赏析《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Story

颜真卿《祭侄稿》赏析汇 中书汇颜真卿书法节

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个人观点,点击下图可看大图)【背景】《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gǎo)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声明:《《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为网友厮守这份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