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5.12”汶川大地震教训 大力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5.12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次8.9级强烈地震袭击了我国四川省汶川,顷刻间,山崩地裂,一座座县城被夷为平地,造成进10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经济损失八千多亿元。地震波及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5年了,为使人们牢记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组织编写了防震减灾基本常识问答,旨在让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民众了解我国和我省地震活动、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和相关的方针政策;明确各自职责和义务;掌握防震减灾基础常识,从而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提高全省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
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震,实际上是构造地震,它是地球不断运动变化的一种表现结果。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促使地壳也不断运动变化,并且在那里逐渐积累巨大的能量。当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积累到足够大时,平衡被打破,岩层就会破裂,原有断层也会重新错动,它们当中任何一种力量都会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这就是发生地震的真正原因。
什么是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的投影点叫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地震种类有哪些?
划分地震种类方法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构造地震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震;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的爆发引起的地震;塌陷地震是因地下岩洞坍塌、大型山崩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诱发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矿山采矿、油田抽油注水引发地震等;人工地震是指核爆炸、工程爆破、机械振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深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浅源地震。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地震又可分为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什么是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不同?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是用地震仪器记录出来的,震级的大小与震源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造成地面上各地点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建筑物、构筑物地基条件有关。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地面房屋受破坏程度综合评定结果。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现象的两个参数。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一种因果关系,震级是起因,地震烈度是后果,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地震烈度值可以有多个。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高。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低,反之,地震烈度越高。震源深度越浅,地震烈度就高。震源深度愈深,地震烈度就低。
什么是防震减灾?防震减灾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防震减灾是防御地震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防震与减灾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防御地震,才能减轻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包含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工作环节的全部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是什么?
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法制和科技,大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特别是短期和临震预报工作,提高大中城市、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和应急救助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
(1)突发性致灾。大地震发生的十几秒到几十秒的过程就可以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夷为平地,造成上百万人死伤、数百万、上千万人口受灾,大面积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被摧毁,生产停顿,社会瘫痪,城市功能消失。(2)地震灾害是立体性灾害。地震灾害特别是重灾和特大灾害除了大量死伤人员以外,还会伴生各种其它灾害,如火灾、水灾、毒气、放射性辐射、各种污染、滑坡、泥石流、山崩、建筑物、工程设施倒塌,还造成各种社会灾害,如生命线工程被毁、交通、通信中断、停工、停产、社会恐慌混乱、疾病和瘟疫流行等等。(3)地震灾害分布广、影响范围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虽然只是震中区,但是波及面广,而且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远远超出地震波及区。例如,1976年7.8级唐山地震波及整个华北地区,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安徽、黑龙江等地人们都有地震颠簸的感觉。其社会影响则更加深远,那一年下半年大半个中国的老百姓搭简易防震棚露宿户外。(4)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难度大。决定地震灾害大小程度的因素很多,除了要考虑导致地震灾害的直接因素外,还要考虑诸多的社会人文因素,因此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难度大。
地震灾害与水灾、旱灾、风灾、虫灾、雹灾、瘟疫并称为七大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之所以是群灾之首,一是地震灾害是立体灾害,它可以导致其它灾害发生,从而形成灾害链;二是地震灾害死亡人数多。20世纪以来,死于地震灾害的全世界总人数为120多万人,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4%以上。
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而且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全球地震分布与地震活动有一定规律性,就地震分布而言,全球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它受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具有区带性分布特点。全球主要有两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它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全球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二是欧亚地震带,也称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它是全球第二个集中发生地震的地方,全球15%的地震发生在这里;此外,还有大西洋海岭地震带、太平洋海隆地震带。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据20世纪初至1996年底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000次,6级以上地震792次,7级以上地震117次,8级以上地震9次。20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强震,中国约占35%。全球3次8.5级以上巨大地震,有2次发生在中国大陆。中国几乎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历史上都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而且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全国地震基本烈度6度和6度以上地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9%,处在地震基本烈度6度和6度以上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共有30个,处于7度和7度以上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共22个,占71%。人口在50万以上的61个大、中城市中,处于6度和6度以上地区的城市有33个,占54.1%。
20世纪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77.2万多,约占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4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中国大陆地区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造成27.26万余人丧生,占中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0%左右。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民房与公共建筑倒塌1302万间,损坏1459万间,经济损失累计达200亿元人民币。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人口众多,贫穷,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经济实力弱,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与技能差,我国总体抗震能力不如发达国家,地震成灾率远远高于日本、美国等多地震的发达国家。
我国地震多、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地震多就意味着防不胜防;地震强度大破坏威力大就增加了抗震设防的困难,使抗震设防更为局限;地震频率高,使得一些地区多次反复遭受地震破坏,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震源浅破坏力就更强;地震分布广,不可能普遍抗震设防,中国东部与西部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人口密度等方面差距大,这就加重了地震灾害。
唐山大地震灾害的教训是什么?
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死伤人员数目巨大;二是城市被毁灭。面对如此巨大的地震灾害,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教训呢?(1)死人伤人不是地震,而是被震倒塌的建筑物砸的。因此,唐山市没有抗震设防,是造成那么多人死亡和城市毁灭的直接原因。(2)地震短临预报未能作出。如果短临预报能够发布,那么少死伤人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城市毁灭照样不可以抗御,经济损失照样存在,原因还是没有抗震能力。(3)当地没有形成成熟的地震应急反应预案,没有适时采取有效的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的预防措施。
我省有哪些地方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较长时间内,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地震灾害损失的城市和地区。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17号令《黑龙江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确定了6个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双城———哈尔滨———绥化地区。(2)大庆———安达地区。(3)依兰———佳木斯———鹤岗———萝北地区。(4)齐齐哈尔———讷河地区。(5)牡丹江———鸡西地区。(6)北安———五大连池———黑河地区。其中哈尔滨地区和大庆市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我省会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我省地震活动主要受讷河——绥化断裂带、讷谟尔河断裂带、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断裂带、密山——敦化断裂带、嫩江断裂带控制。20世纪以来,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主要分布在伊春、黑河、绥化、北安、桦南、嘉荫、密山、萝北、德都等地。自1900年以来,全省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1次,其中1941年5月5日绥化6级地震,造成132人死亡,伤302人,房屋82%受损,50%倒塌。并伴有地裂、喷沙冒水、地面隆起和下降现象,造成呼兰桥铁轨扭曲、桥桩开裂、桥架等重要设施被破坏,经济损失惨重。1986年2月9日至1986年8月16日,在德都和龙镇连续发生了四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损坏房屋68433间,桥涵198座,堤坝2000延长米,输电及电话线路118公里,发电厂烟囱一座,造成企业停产、学校停课,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元人民币。
1973年省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我省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有4000余次,微小地震主要分布在萝北——鹤岗三角地块、黑龙江断裂带附近、嫩江断裂带附近和五大连池附近。
根据对黑龙江省及邻近地区20世纪以来破坏性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近年来中小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认为,在我省及邻近地区存在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背景。
什么是地震监测预报?
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预测叫做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分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一大科学难题,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的预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探索过程中经验性预报。我国地震预报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对某些特殊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国对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期、临震预报的成功率仍很低。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指的是既无科学依据又不是事实或凭空捏造的地震要发生的消息。它是一种社会灾害。作为个人,应具备判断与识别地震谣言的能力。判断与识别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一问二想三核实。一问,消息来自何方?如果是马路消息?不信、不传;若是政府传达的地震趋势、中长期形势,那就按政府的要求,作些适当的准备,采取适当的措施。二想,当听到是某某专家名人、某某国、某某电台、某某报纸、某某国专家发布的地震预测消息,甚至将地震要发生的“三要素”都说得特别准确,时间精确到月、日、时,地点准确到县、区乡,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或震级特别大。这时就要想一想,当前有这样高的地震预测水平吗?这不是违反我国统一发布地震预报的制度以及不允许跨国预报的国际惯例吗?三核实,当你听到地震预测的消息,一时感到捉摸不定,难以判断其真伪时,您就记住一条:地震消息,只能听政府的,找政府去核实消息。
地震预报应该由谁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在特殊情况下,也就是在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地震预测意见不得向社会发布,不得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
预测意见必须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报告,也可直接向国务院地震工作部门报告。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地表的破坏和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与倒塌。有人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灾害进行过分类统计,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倒塌造成的。因此看来,建筑物、工程设施必须抗震设防,使之在破坏性地震中不损毁、不倒塌,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
什么是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灾害防御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
地震灾害防御是指地震发生前应做的防御性工作。震害防御主要有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最主要的途径。地震前的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是用工程来完成防御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采取工程性防御措施后的建筑物、构筑物,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和社会公众所从事的旨在提高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的依法减灾活动。内容包括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市)各级防震减灾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计划及地震应急预案,制定防震减灾行政法规,进行防震宣传教育和训练、演习,防震技术的研究和救灾设备的研制及地震保险等。
我国目前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抗震设防是指按照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完成的建设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作了明确的规定:
(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经过国家或省级地震行政部门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3)已建成的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以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如何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一般可分为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抗震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
抗震设防要求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和管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须经国家或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由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级管理原则负责抗震设防要求审定。没有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不得作为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法律依据。
抗震设计和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监督管理。抗震设计必须遵循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
施工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由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
哪些工程必须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场址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和基本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黑计土[1997]704号文件“关于将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标准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通知”对我省必须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作出了具体规定:
(1)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地)首脑机关的办公用房。
(2)大型工矿企业、国防、军事单位的重要办公生产用房。
(3)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4)1200座位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娱乐场所,5000座位以上的体育馆等建筑。
(5)国家级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大型永久建筑。
(6)成片开发的小区改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7)国道、省道及铁路的100米以上桥梁、隧道及立交桥工程。
(8)大、中城市公路客运站、万吨以上港口(码头)和二类以上飞机场工程。
(9)库容30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万瓦千水电厂、坝高超过60米的高坝和位于大、中城市市区或上游的Ⅰ级挡水工程。
(10)规划容量≥100万瓦千以上的火力发电生产用房、设备。
(11)22万伏以上的输变电站工程及枢纽输变电站。
(12)市调以上及大型工业区的电力调度中心用房。
(13)省、市所属广播电视设施的播控中心、发射塔、地球卫星站、国际无线电台、微机通讯站等主机房。
(14)大、中城市长途电话枢纽主机房,长途通讯干线中继站等。
(15)供水、供气、供油、供热的主干线工程。
(16)3万立方米以上的储油设备、10万立方米以上的储气设备、人工水源地储水工程。
(17)500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省、市属急救中心、中心血库。
(18)大、中型化工企业生产设备和用房。
(19)日处理1000吨以上能力的尾矿坝。
(20)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
(21)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生产、储存设备和管道输送设施。
(22)核反应堆、核电站、核供热装置。
(23)核原料生产厂房。
(24)存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装置。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务院第323号令《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证书,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我省已获得国家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质单位有:黑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开发部。
市、县地方政府地震应急工作职能有哪些?一旦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行动要点是什么?采取应急措施是什么?
市、县地方政府应急工作职能:(1)决策职能。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上级指示精神,确定本辖区内地震应急工作方针、原则及重要政策,确定地震应急资金投入,视震情需要决定强化地震应急宣传,进行地震应急演习等。(2)组织职能。组建地震应急工作体系,制定地震应急工作规划、计划及防震减灾对策和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3)规划职能。市、县政府应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4)指挥职能。直接指挥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并加强地震灾区的现场应急指挥。(5)协调、监督职能。协调地震应急工作中各环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相邻地区之间和救灾部队之间的关系,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应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旦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市(地)县或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行动要点是:(1)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立即上报、抄报、通报。(2)确定应急工作规模。(3)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成立抗震救灾指挥机构,部署应急工作。(5)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政府在震灾区可以实行的应急措施:(1)交通管制。(2)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统一发放和分配。(3)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和通信设备等。(4)需要采取的其它紧急应急措施。
当你遇到地震时,应采取哪些应急避险措施?
地震时,给人紧急避险的时间大约只有13秒。人感觉到晃动到明白过来是地震需要3-5秒的时间,实际躲避的时间只有8-10秒。
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楼房)应牢记六个字:一判断、二躲避、三疏散。
一判断,是地方震还是远震。如果是远震,看着晃动几秒钟,再去打听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地方震,首先感到上下剧烈颠动,就要立刻采取行动,绝对不能迟疑,因为还剩下躲避的时间只有8-10秒。二躲避,迅速躲在坚固的床沿、床底下、桌子下、卫生间、小储蓄间、内承重墙墙角、墙根、已固定好的大衣柜内。躲避时,要用随手物件保护头部、捂住口鼻,以免砸伤大脑或被泥沙烟尘呛住。三疏散,摇晃一停止,要立刻离开住所,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里,要做到“躲好”、“防好”。“躲好”选择大承重柱子旁或内墙角处或大商品、低矮家具旁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不要奔跑,不要拥向人多处,不要拥向楼梯和自动扶梯处,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悬挂物处。若在第一层,是比较安全地方,不要往外跑,在其它楼层不要被卷入人流之中。“防好”千万记住,一防卷入人流之中;二防发生火灾。
在地震后的几分钟内发生火灾,要冷静,不要慌,在楼的最上层时,如果下层开始冒烟,就应该下到最低层去;如果在完全不能下楼的情况下,就跑到楼顶上,等待救护。
如果在影剧院、体育馆里,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物品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风扇等悬挂物。地震后,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避免拥挤。
如果你在井下作业,地震时停止作业,但千万不要站在井口、洞口、洞内交叉口、丁字接头断面和通道拐弯等部位,谨防它们受地震动而坍塌,支撑的巷道比这些部位安全。待地震停止后,应向单一巷道、竖井等地带撤离。要关掉电源,切忌用明火,以防瓦斯爆炸。地震后,最大的问题是涌水,并急剧上涨,因此要抢时间转移到安全巷道。
如果你被埋压在倒塌物之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可以找到通道,那就可以沿着通道,想方设法爬出,如果通道不畅,可用手和附近可动之物开辟通道,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太大,要立即停止,以便保存体力,等待抢救;二是没有通道无法自我脱险,要以毅力赢得时间,战胜困难,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铁管、墙壁或吹口哨,想尽一切办法,使声音传出,等待救援。
如果你遇上火灾时,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要匍匐、逆风向(或垂直风向)前进,转移到安全地方。遇上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风方向奔去,切忌顺风方向跑。遇上易燃气体泄露,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风方向跑去,切忌使用明火,以防爆炸燃烧。
地震时在学校里老师怎么办?学生怎么办?
在学校教室里上课,从颠簸与摇晃中老师(或学生)断定是地震,老师立即反复下达口令:“大家不要慌,躲在桌子下,靠门窗的同学躲到墙根下!”老师边下达指令边自己躲在讲桌下。如发现有逃跑的或跳楼的要喝令:“不能跳楼!不能往外跑!”待地震停止时,老师立刻再下令:“同学们,不要慌,成两行跟我到操场去集合!”
在操场或室外上课,遇上地震,老师可指挥学生原地蹲下,不允许学生往教室跑。注意避开高大建筑或电线杆、高悬物等危险物。
我国已颁布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3)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4)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5)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我省已颁布的防震减灾法规、规章有哪些?
(1)黑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
(2)黑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3)黑龙江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作了哪些规定?
地震监测设施是指:按照地震监测预报及其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地震波传播信息和地震前兆信息进行观测、储存、处理、传递的专用设备、附属设备及有关设施。
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证地震监测设施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用于记录地震活动和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各类地震监测仪器、设备需要在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并准确的接收、记录到真实地震信息的环境下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凡违背法律、法规规定对地震监测设施或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者,“由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三条,关于禁止危害、破坏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1)进入地震台(站)进行影响地震监测工作的活动,或者拆除损坏地震台(站)建筑、设备、设施。(2)在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石、设置振动设施或者堆放金属物品。(3)在地电布极区埋设金属管道、修建电所以及切断、损坏观测线路和地下设施。(4)破坏、污染观测井(水点)。(5)在地形变和地磁的观测墩至观测标志之间以及在观测标志周围设置有碍测量的障碍物。(6)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影响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工作效能。(7)危害、破坏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其它行为。第十四条关于禁止危害、破坏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行为:(1)拆毁、损坏地震传输设备和附属设施或者距离10米范围内挖掘土石。(2)移动损坏观测线路。(3)在距离高频天线接收端前方250米范围内种植成片林木;堆放金属物品。(4)在距离地震传输设备250米范围内点火烧荒。(5)危害、破坏地震遥测台网设施及其观测环境的其他行为。第十五条,禁止擅自移动、损毁地震测量标志或者在距地震测量标志50米范围内施工以及进行可能妨害其工作效能的其他活动。
我国公民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有哪些义务?
防震减灾法中规定:(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3)任何单位或者从事地震工作的专业人员关于短期地震预测或者监震预测的意见,应当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加强对有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5)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6)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则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在地震时的应急防震工作 室内应急防震行动
防地震伤害主要是防震坏建筑物及震落物品的砸伤。如果有临震预报,就可按政府通告行动,离开建筑物。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震是突然发生的。在12秒钟之内通过自己的应急行动, 要得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其办法是:一旦发生地震,如在家里, 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可参考第三课中的室内防护动作)。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 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宙,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特别是对于有感地震,尤其要防止盲目行动,听从指挥,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在地下商场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若在电影院、体育馆等地方,可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物保护头部3注意避开吊 灯、电扇等悬挂物。人防工程防地震的效果极好,已为唐山、包头地震实践所证明。所以只要来得及,就可以进入人防工程或地下室。因为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核爆炸冲击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处,防护原理和防护方法也很相似。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 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 待救援。
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更多阅读
中国.成都“汶川大地震”诗歌选 汶川大地震
《请让我为你点亮一盏烛光》——中国.成都“汶川大地震”诗歌选编辑:成都市文联、成都市作家协会出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4月目录序/杨吉成开卷篇:成都感受汶川大地震2:日记片段:成都,2008年5月12日——1
汶川大地震被禁图片慎入 胆小别看 - mobo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口味太重胆小者慎入
汶川大地震被禁图片(慎入) 胆小别看默认分类 2009-12-30 13:44:26 阅读2219 评论9 字号:大中小2009-8-5 16:28 回复坟前分钱1位粉丝 2楼22009-8-5 16:29 回复 
亲历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基督徒 汶川大地震
亲历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基督徒为了让基督徒们知道我为何胆敢一人反对基督教,山寨基督徒,质疑基督教信仰。所以我很有必要将我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见到的基督徒们是什么样的面目说上一二,这一回我不山寨基督教,基督徒了,我会原生态的描绘基
汶川大地震资料 汶川大地震视频资料
四川汶川大地震资料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时间:2008年5月12日14
20080512汶川大地震信息 汶川大地震电影
5·12汶川地震百科名片5.12汶川大地震区位图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