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高一政治上册全册教学案下载 人教版高一政治课本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

1、广泛、真实的民主

(1) 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表现为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2) 我国的国家性质

A、国家性质的定义: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如奴隶主占统治地位则国家性质是奴隶制国家,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是封建性质的国家。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的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

工农联盟。符合我国国情。可以团结大多数人们。

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根本性质:社会主义国家。

(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A、我国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A)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广泛性: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和农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力量。新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业主等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制定公民权利法律1000多件。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物质保障,如公民选举所要的经费由政府开支,而西方则是个人掏腰包。

B、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

C、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宪法。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从这两方面论述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的时代新内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A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B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C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

D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结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事情。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导言]: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国家同样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1、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十八周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代表的权利是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利是被选举权。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C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应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A、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C、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D、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作业:第十页:从公民履行的政治义务应作的工作中,请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荣誉、利益方面进行归类。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我们这样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把他们结合起来。

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三、崇尚民主与法制

导言: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宪法赋予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政府的廉洁。只有人民参与,才能监督干部达到廉洁的水平。标志之二是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代国际竞争中我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部分。

认识世界的格局。认识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认识国际竞争中的机遇和挑战。是政治生活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政治生活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政策,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就业问题,人民币的稳定问题,收入增加问题,学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

(2)参与政治生活,学习政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政治体制,政治政策、政治机关、宪法、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参与政治生活十分重要。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对于中学生来说。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重要的是实践。

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意义: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民主选举面面观

请学生辨别以下的选举方式,比较其异同,并说出这些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

(1) 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由三名候选人演讲和答辩,然后由群众直接选举。

(2) 以民意测验的方式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测验,然后由5名镇长候选人就治镇方式进行演说,并回答群众的问题,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

(3) 杨老师在53年,60年80年参加选举,凭选民证投票。

2、选举方式的选择

(1)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已经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

A直接选举定义,直接选举的优点和缺点。

(A)直接选举定义: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B)直接选举优点:

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

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C)直接选举的局限性:

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B 间接选举定义,间接选举的优点和缺点

(A)间接选举定义: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B)间接选举的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C)间接选举的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2) 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群众的素养不高,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在乡、钲一级实行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

(3) 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政府的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很重要。

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

决策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是从几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广义既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为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一是少数精英决策。如:国家对石油价格的调整,根据国际、国内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进行调整。

二是公民参与决策。如:自来水调价,进行价格听证。

2、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用人民来信,电子信箱方式。如扬州的市长信箱。群众几乎每天都对道路、环境、城市规划、用工制度,工资制度等提出自己的意见。

(2)专家咨询制度

如扬州城市规划的制定,主要是专家咨询。把扬州划分为老城区,新区,西区、东区几大片。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如:事业单位最近出台了招聘公示制度。

扬州选拔处级干部,采用公制度。

(4)社会听证制度

邀请群众代表进行社会听证。如:自来水调价,广西的煤气调价群众意见很大,政府采用社会听证制度。广泛研究对策。

案例:2002年,我国首次举行国家级价格听证会,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听证会,听证会主持人:开会。听证会申请人:春运、暑运、节假日运输实行票价浮动。

群众认为假日涨价没有享受相应的待遇。

人大代表:春运多是农民工,不应该增加他们的负担。

听证会结束后,硬座的涨幅下调50%。

讨论:

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消费者人微言轻,政府在决策时不会考虑他们的意见。二是消费者提出的意见,政府都应该采纳。三,政府会考虑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多少,要考虑多种因素。

你赞成那种观点?为什么?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

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有助于培养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群众参与决策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基层民主自治进程回眸

1981年广西合寨村,挂出: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实行村民自治的第一村。

1982年12月,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198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通过,村民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制度化阶段。

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通过,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199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开始实施。

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

2、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管理村务的机构。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案例:仪征一村,选举李姓为村长,村长带领大家搞插背副业,使全村都富裕。

村民会议是村民参与决策管理的重要形式。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由村民在村民会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

案例:双沟集资修路问题。

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规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实行自己事自己办的有效途径。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从未来的发展看,我们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这种最广泛的民主自治的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增强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谁监督,监督谁

讨论:教材中刘拉西瓜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刘应该怎么办。

2、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 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人民当家作主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积极实行民主监督。这是宪法赋予我们的管权利。

监督权的具体内容: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身履行职责,可以提出批评的意见。

当我们遇到国家给我们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歧视或压制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法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与公正待遇。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利向有关国家机关指控,或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2)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

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用写信、电话、电子邮件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意见。

B、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的权力机关。

C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的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的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 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A、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

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

B、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依法行使监督权。要遵守法律,依照规程和程序办事。不能用非法方式如闹事、大字报等形式。

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反映情况,

依法行使监督权时,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冲击国家机关。

高一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复习提纲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人民中进行四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提供各自社会公共服务。

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控制人口增长等。

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不是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便民的政府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案例:户口登记,开办商店要到工商部门领执照等。

(2)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发行货币,政府开办学校,政府开办电信、电视、气象等公共设施。政府的服务使我们享受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3)了解具体政府部门及其职能

可以使我们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4)评价具体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作业:

扬州市政府部门:

政府办公室、物价局、监察局、民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审计局、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局、教育局、宗教事务局、法制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房产管理局,建设局、等

问:如果你需要找政府,你知道找那个部门吗?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导言:

1、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

39页:

市长承诺:新增加就业岗位6万个。实现再就业2·5万人,按照就业困难对象4000人。培训2万人。

新建乡村柏油路1579公里,使94%的村通公路。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建立动物防疫监督站,

改建校舍20-万平方米。

新建两座医院,新增职工参加保险6万人。

讨论:

A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B市长的承诺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要认真实干,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政府求助。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1) 方式和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发展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仲裁

(2)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

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

2、政府依法行政

(1) 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A、合法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B、合理行政:政府实行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C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依法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政府应该公开

D、高效便民: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E、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E、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3) 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有重要意义: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依法行政,行政有据,群众监督有据。可以保证公职人员廉政。

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防止因为能力等因素,造成缺失。

D、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1)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A、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B、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C、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D、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果的行政管理体制。

(2)科学民主决策的典范

政府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正对人民负责。

案例:关于三峡工程的决策。建设三峡工程的讨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

水电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小组,组织14个专家组,进行论证,有赞成,有反对。

1992年国务院向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修建议案。

1992年四月人大代表2633人,表决。1767票赞成通过。

讨论: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

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尊重少数的原则。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对权利制约和监督,可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建立和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民必须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这对政府监督的必要性。

人民监督政府的可能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福利。

我国政府监督体制的现状需要建立和健全监督体系。我国目前对政府的监督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在实际工作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但通过实践观察,仍然有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没有完善和监督的机制。

我国必须建立和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是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这个机制,一是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这就要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人民能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二是靠法律,使政府的决策、执法和执法检查都按照法律行使,这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行事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照法律行使。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形式。

(4)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权为民用。从而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为阳光工程喝彩

(1)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对政府和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2)“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

政府的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查阅,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高一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复习提纲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全力的机关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

(1)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他的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部分权力。

(3)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A、立法权:即制订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宪法、刑法、民法及一切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生效。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

B、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如:全国人大决定国家主席、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的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如选举国家主席,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对任职期期间有特殊情况的进行罢免。

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权力。人大对政府各级干部都有权进行监督。

2、肩负人民的重任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

(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时,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提案权是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质询权是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国体:

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国体决定着国家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如:美国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美国掌握权力的占人口的万分之三,却控制着全国资产的50%,电信、交通、公用事业资产的50%,银行资产的50%,保险业的67%。关键职位和最高军事指挥也是资产阶级代表。

B、政体:

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A)英国和日本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等国家是民主共和制。

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国家政权机关:也叫做国家机构,他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最高代表,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在形式上,或实质上对内或对外的最高代表。

C、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日本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政体是君主立宪,国体决定政体,政体维护了国体的地位。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代表人民执行权力。对不称职的代表可依照法律程序罢免。

(5)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 我国的政党制度:

1、 新中国诞生前夕执政历史的较量

(1)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响应。代表陆续进入解放区,准备召开新政协,建立人民民主新中国的工作。

(2)美国发表白皮书,承认:国民党的政府腐败,失去人民的支持。

(3)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学生思考:

当时中国三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三种建国方案:一是以北洋军阀、国民党为代表的主张实行地质买办阶级的专政,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二是以中间派、中间人士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三是以中国共产党 为代表的,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人民在革命实践抛弃了第一方案,它的代表者。第二方案没有得到人民的赞成。第三种方案得到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拥护。

B、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起,就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斗争。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执政资格,也有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也有执政能力。

(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A、科学执政含义:

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政治来保证实现。有利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1、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如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关于中国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引导中国革命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

B,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并开始了伟大的改革。

C,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确立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新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极重要的意义。

(4)“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恝置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力量。发展马克思主义。

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继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为全国人民谟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历史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2、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名称

成立时间

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1月1日

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为主

中国民主同盟

1941年11月

文教和科技界中高级知识分子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12月16日

经济界人士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30日

文教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

中国农工民主党1947年2月

1947年2月

医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10日

归侨和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

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7年11月12日

台湾人士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民主党派是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教育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处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

(C)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才能团结协作。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

(D)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与执政党一起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主盛衰兴亡的责任。

(E)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F)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党派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

3,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1)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A)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要求。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推进了国家政治生的民主化。

有利于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党派是拥有多学科的人才库,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C)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和台湾同胞

有密切联系,成为大陆和台湾联系的纽带。

(2) 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主张在我国实现多党制度,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旧西藏是封建农奴制度,5%农奴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在以后的选举中,选民的参选达到90%,在自治区代表超过80%,干部超过5万人,其中藏族达到70%。

旧西藏生产力水平低下,只有120名工人。

目前西藏基本解决了温饱,少数进入了小康。

中央仅十五规划期间,就对西藏投资达到312亿元,建设117个项目,全国援助71个项目,资金投入10·62亿。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如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从第三届人大起,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的代表数目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各民族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如纳税义务,服兵役、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所有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族人民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

(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自治写入宪法。

(3)1984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法,标志民族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

(4)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理解:

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这是前提。

B、区域自治,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讲解: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如高邮回族乡,

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

C、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的范围根据宪法,民族自治法,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

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我国既不能实行单纯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也不能实行单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自治”。而的创造性的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讲解:抗日战争中,蒙古建立了骑兵师,回族建立了回民支队。形成了各民族的坚实基础。

一个少数民族不但可以在一个地方实行自治,而且还可以在很多地方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治。还有建立民族乡的补充形式。这保证了少数民族在不同聚居区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更自觉地捍卫祖国的统一,保卫边疆。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为主体,统帅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民族和干部之间联系更家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遗留的隔阂,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密切结合本民族和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各民族、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

佛教:传入2000多年前由尼泊尔、印度传入,在东汉以前,佛教作为方术,就在皇室中传播。道教也在此时形成,中国人宗教信仰结构发生了改变。开始了多种宗教信仰并存。

道教:原始道教起于后汉顺帝时期,由张陵创造了五斗米教,宣传原始平等。张角创造了太平教,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思想。

晋以后,由葛洪将道教改造为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宗教。

伊斯兰教是1300多年前,唐朝时期大规模的传入我国。

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

(2)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主义传统。佛教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提出“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提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天主教提出“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提出“荣神益人”。

(3)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2、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论根据:

宗教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虽然占人口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团结和调动这部分公民积极性,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B、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内涵是:有信仰,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这种,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现在信仰的自由,有过去信仰,现在不信仰的自由。

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有两个内涵: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如:法轮功。

(2) 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案例:梵蒂冈一直想派人来担任中国天主教的大主教,我们坚决抵制。

(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住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人民科学地对待宗教。

(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高一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复习提纲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由于各国的性质不同,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因此,国际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我们应科学地人士国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国际问题。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际社会的构成

(1)、主权国家

A、什么是国家主权?什么是主权国家?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在国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外有独立性。

国家主权有两个特性:一是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二是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主权国家是指具有国家主权的国家,也就是国家必须对内最高,对外独立,才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全世界有194个主权国家。

(2)国际组织

2、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的多样性及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A、主权国家的多样性

世界主权国家是多样的,从性质看,可分为:

(A)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等。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英、法、德、日

(C)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2)主权国家与地区的区别

主权国家有主权。

地区虽然也有人口、领土和政权,但并不具有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主权。

案例:台湾,无法加入联合国,因为它不具有主权。

伪满洲国,虽然有人口、领土和政权,但不具有主权。也无法加入联合国。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A、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主权国家有按照自已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

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人教版高中高一政治上册全册教学案下载 人教版高一政治课本
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具有管辖的权利。

B、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

不侵犯别国。

不干涉他国的内政。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含义

国际组织是国际、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目的,通过签订调要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国家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依据不同标准,国际组织有不同类型。有政府非政府国际组织,有世界性的,非世界性的。

对国际组织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45年中苏美英法等50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进行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949年10月24日生效。并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设立了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主要机构。

目前有191个会员。

(2)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总的说: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联合国的作用和局限性: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联合国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以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改革。

讲解:联合国图标。

(5)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1)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叫国际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国际关系内容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一个国家的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

(2)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矛盾,促进国家关系健康发展:

各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由于各国的性质和追求的利益不同,执行的外交政策不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引起摩擦和冲突,所以国际社会要协调国家间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矛盾,促进国家关系健康发展。

(2)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叫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在国际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的尺度。

国家力量强在国家关系中分量重。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基本依据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

(2)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

安全利益。如国家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政治利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巩固。

经济利益: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1)20世纪上半叶爆发两次世界大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33个,战争中死亡1000万,伤亡3000万。经济损失2700多亿。

B、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61个国家卷入战争,死亡5100多万,经济损失4万亿美元。

(2)20世界下半叶世界总体上维持和平态势

20世纪下半叶,虽然仍然有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

(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50多年来,世界生产总值增长超过十倍。2000年达到31万多亿。二战后世界总产值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累计额2倍。

2、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的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的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案例:二战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凝固汽油弹和原子弹造成日本人民的灾难。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时代经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有了现实的可能,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当前世界仍然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大国仍然会侵犯别国的主权。(如伊拉克战争),民族宗教争端,边界领土的争端导致局部冲突(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印巴冲突)国际恐怖活动的猖獗。导致国际形式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人民面临争取和维持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3、发展问题

(1)发展问题的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有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速度超越以往的历史。经济持续可发展受到日益关注。

4、建立国际新秩序

(1)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案例:美国侵犯伊拉克,说是有大规模杀伤武器,结果也没发现。

B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为了和平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A、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平等的享有主权平等与会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B、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当代的国际竞争

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A、世界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东解体,打破了美、苏两极对立的格局。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当代国家竞争及其实质

当代国家既合作又竞争。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激烈。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2)壮大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

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多数国家关系的问题,并以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尤其要致力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A、外交政策的含义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B、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我国屈服于外国侵略和奴役的根源,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决不容许他国侵犯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同时也不侵犯他国的利益、领土和主权。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A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国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我国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C;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贡献

A、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了我国外交新政策。

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原则:一,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的条约。三是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1953---1954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准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B我国的主要的外交成就

1964年中法建交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独立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对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世界人民给以高度的赞誉。

C、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和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D、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走和路是由以下条件决定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之苦,中国人民最希望和平。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道路

建立了独立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立显著增强。

锻造了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70587.html

更多阅读

初中初一七年级体育上册全册教案下载 初一体育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时计划年级:初二班级:1、2班任课教师:金博志网址初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计划第1周1次课理论课一.健康的标志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所产生的压力。2. 乐观开朗,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3

声明:《人教版高中高一政治上册全册教学案下载 人教版高一政治课本》为网友晚来天欲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