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雁邱词》解析 元好问 临江仙 赏析](http://img.413yy.cn/images/31101031/31034528t0140d177341dbe3f5e.jpg)
《雁邱词》的首句“问世间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记述了一个感的的故事: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另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石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之,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雁殉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拟雁,赋予雁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预做张本;古认为,至极,“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
遥想双雁,冬天南下越冬而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天南地北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鸿雁的赞扬,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文人骚客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跌宕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寄生哲理于淡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