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13:40:53分享人:青衣沾雨醉红尘来源:互联网11
关于[“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二)]的字幕:上集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及“中和中庸”思想的内涵。本集将继续介绍“中和中庸”思想的内涵,以及实现中和境界的方法。另外,中和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整体和谐的一个具体表现,我刚才讲了,什么叫整体和谐,多样的统一,多样就是不同的,但是它统一在一起,不就是“和而不同”吗?复杂的平衡,复杂得很,不同的事物之间有矛盾、有冲突,又有差别,但是它可以摆平,可以平衡,那不就是“和而不同”吗?所以“和而不同”,就是和谐的一种具体的一种状态,一种表现。那么孔子讲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个见于《论语·子路》篇。那么现在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和而不同这个思想就是孔子第一个说的,实际上不是,早在孔子之前将近三百年的时候,已经有人谈这个问题了。当时是西周王朝的末年,郑国的诸侯叫郑桓公,郑国的国君,他是一国诸侯,同时也在中央的周王朝里边做官,做什么?做司徒这个官,他在底下就和史官,编历史的叫史官,史官叫什么?叫史伯,他们两个人在底下偷偷讨论,讨论国家大事。郑桓公就说了:“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这个周王朝会不会衰败啊?史伯就回答:照我看来它是必定要衰败了,它为什么必定要衰败,因为它“去和而取同”,它不要和,它光要同。你要知道,世界上的东西,和了能够促使万物生长,新生事物成长,万物健康成长,同了那就无法可持续了,无法继续发展了,“同则不继”就是同了就不会继续了。说,真的吗,这个?那当然了。合起来化合而成的化合物那无数了,“和实生物”,化合到一起了,无数了,一百多种元素产生无数的事物。那么为什么“同则不继”呢?“同则不继”,那我说一个最简单明白的事物,我们一个社会,一个社会有男有女,那么这个男女之间又很和谐,那么就可以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孩子,那么传宗接代,那不就是“和实生物”了吗?人越生越多。假如这个社会只有男人或只有女人,那不断子绝孙了,一代而亡了,就无法继续发展了。这是个最简单的解释。所以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个话真是非常深刻。和而不同的东西,但是和谐相处,就产生种种事物,种种新事物都是从这儿来的。史伯还讲了,“和五味以调口”“五味”,甜酸苦辣咸,你要调和了,你吃起来才有美感,好吃。“和六律以聪耳。”各种乐音、各种旋律你要把它结合好,它才成为一个优美的音乐,使你觉得悦耳。“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国语·郑语》“先王”,古人把什么好事都归结为先王的,这个先王他聘皇后,他一定要远亲结婚,到别的氏族里去,不同姓氏的人,远亲,离得很远的,找皇后,他不搞近亲繁殖。这个东西很了不起,这个是差不多三千年以前,那个时候中国人已经知道血统要远,近亲繁殖要引起人种退化,他怎么知道的?所以传统文化它很有道理的“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国语·郑语》就是你作为一个国君,你要集中全国的各式各样的东西,你要向各方面去征求,“有方”,就是各方,“财”,就是财和物。你选择臣子,你一定(选)能够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够给你谏劝,给你提不同意见的。“讲”,就是比较的意思,把各种不同的东西加以比较,一比较,好坏就分出来了。这个很有道理,就是在区别“和而同”上面下功夫,在“和”和“同”这个问题上,你要好好地注意这个问题。而先王就是这么干的,我说了,把各种好事都归结为先王。可是这里边讲的这个道理,的确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从以上这些论述当中,你就可以看出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种各样,“和”就是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同的事物,聚到了一起,还照样能够协调和谐,交互共生,彼此促进,这就是中和境界,就是中国各派思想家都追求的。这种境界它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在“和而不同”四个字当中,我们知道“不同”它是天然就有的,你要它同也不可能,两粒沙子搁到一起它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是天然存在的,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要承认这个不同,你不要强求它相同,它就是不同的,人们就是各有各的性格,你不能强求千篇一律,我们要承认它不同,我们还要作努力,怎么个努力?我们使不同的东西搁在一起,它们能够是和谐的,一个承认它不同;第二、我们要使它们在一起是和谐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做到这个呢?不同的东西搁到一起,由于我们的努力,它就变得可以和谐共处?靠两个东西,一靠人品,二靠方法。我们先讲人品。我刚才讲过了,“和而不同”这个思想不是孔子发明的,但是孔子说的这两句话是非常正确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句话(是)非常有阅历,非常富有人生经验,非常富有人生智慧的话,它就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我们这个社会能不能做到和,达到这个境界,这个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还取决于人的品格和素养。所以孔子还讲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一样的意思。你要从道理上讲,从认识上讲,和谐那谁不喜欢,那大家都说好嘛,问题是如果你面对的是小人,他无论如何不会跟你讲和谐的,为什么?因为和谐的环境不利于小人他的生存,他的发展。小人在什么情况下能生存发展?要乱,在一个是非不明,一个混乱,一个动乱的局面当中,小人他能够党同伐异、趋炎附势、结党营私、挑拨离间、造谣生事、无事生非,他就可以突飞猛进,你要一切都有序的,和谐的,这小人怎么样忽然之间就能够上去呢?不可能。所以君子、小人完完全全指人的品格而言,不是指地位而言的。大概我今天没有讲,有一些例子里头,举这些小人的代表,那都是大官,所以,不是老百姓是小人,做官的人是君子,不是,这指的品格的区别。那么孔子就讲了,“小人同而不和”的。为什么要同呢?结党营私嘛,党同伐异嘛。你这个人,我们俩人是一派的,你无论说什么我都同意,对方再无论怎么讲我都是不同意,那就(是)党同伐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和谐,这不仅仅是一个要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有我们的品格和素养的问题。由此可见,我们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么办呢?还必须致力于国民人文素质的提高,整体的提高。你看胡锦涛同志2006年3月在全国政协的联组会上,提出“八荣八耻”,叫我们正确地树立荣辱观。这个荣辱观非常重要,可以说这个正确的荣辱观是区别君子、小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有的明明可耻的东西,小人觉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很多社会丑恶现象,那小人看来,他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这个荣辱观,就是我们人,一个个体自觉心作为一个社会自觉成员的一个必备的素质。按照这个“八荣八耻”去做,那么我们国民的人文素质就可以大大提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就是说的一点,你要和谐怎么样,取决于人的素质、人品,但是还有方法。你方法不对头,也不行。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达到中和呢?传统文化就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要实行中庸,要用中庸之道来达到和谐。可是“中庸”这两个字它的命运不好,怎么会命运不好?它在中国历史上,在一般群众当中,它被严重歪曲了。怎么歪曲?什么叫做“中庸折中”吗?就是抓住百分之五十那地方,“折中”嘛,什么“庸”,庸字这个字面(含义)更不好了,什么庸庸碌碌,那个是平庸啊,是凡庸啊,甚至于庸俗,所以这个中庸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就变成什么东西?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抹稀泥、讲调和、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满拧,这中庸根本就不是这个思想,不是这个意思。恰恰中庸它是最讲究准确性要讲准确的度才是中庸,有根据吗?那有根据。我们先来看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根据,《论语·先进》篇里边:“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个优秀学生之一。子贡问了,问的两个同学,问有关两个同学的问题,子贡问老师,颛孙师这个同学和卜商这个同学,这两个同学谁更好点儿,孔子回答了,颛孙师这个人干事情他总是过点头,卜商这个人干事情总不到位。那么子贡又说了,照你这么说,那颛孙师还是比较好一点?孔子回答,过了头和不到位那是一样的不行的,没高下可分。这段话就是历来被视为对于中庸的最经典的解释,那就是说中庸不能够过头,也不能够不到位,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处,这是最准确的度。还有一条,《礼记·中庸》“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礼记·中庸》天下国家你要让我来搞个平均主义,可以的,做得到。官位,俸禄,我做官没做好,要叫我辞,可以的。前面有白刀子,那就是刀山了,你要我上,可以的,为了必要的原因,我可以上刀山。你要叫我做到中庸那样,那个我真做不到。这段话非常值得注意。首先,他把“天下国家可均也”(和中庸)对立起来讲,那可见他不是讲平均的。因为说“天下国家可均也”,“中庸不可能也”嘛,一个平均主义那是可以做到的,这个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个东西就比较难了,还有“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也”那么我刚才讲了,有的人把中庸歪曲成为和稀泥、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这个东西是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什么样智商的人都会这么做的,怎么会比上刀山还难呢?你想想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他把中庸曲解成为折中调和、和稀泥,他是不对的。那么唐宋两代有很多关于中庸的解释,大致上都是孔子这一路下来,就是要不偏不倚,要恰到好处,这个呢,我说了不掉书袋,我就不多引用了。我觉得这个中庸可以拿一杆秤来作比喻,一杆秤,你怎么用它呢?它的秤锤要在秤杆上面移动。怎么移动法?要根据所称事物的重量,这个秤锤才移动,移动到哪里一点,秤杆平了,把秤杆摆平了,也就把重量搞定了。这个就叫中庸。所以中庸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你把握住了这个动态平衡点,它这个事物就被你摆平了。我刚才讲多样统一,复杂平衡嘛,那个复杂平衡就被你把握住,被你拢住了。所以这个动态平衡点,“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礼记·中庸》什么叫“时中”?时时刻刻都把握到这个准确的平衡点,这个实在太难了。孔子他讲自己,他说了,我这个人有时候我也把握到中庸了,但是没有守住一个月,又不中庸了。那当然了,一个月那事物多大变化,当然孔子那个时候,事物变化还小点,到现在一个月不得了了,变化很大了,你想死守原来的那个平衡点,那当然就摆不平了。所以要“时中”这就非常难了。所以中庸就是对事物处理的把握准确的度,好比我们现在河南人、山西人口语里头“中中中”,我怀疑“中中中”,这个是有古义,好,这样处理准确,那就“中中中”。但是我们也要懂得绝对准确是不可能的,用电子钟来计时,它也有误差,怎么可能绝对准确呢?所以说“中庸不可能也”指的是绝对的准确,把握绝对准确的度,这个谁也没这本事,始终、时时刻刻把握这绝对准确的度,谁也办不到。但是我们现在讲中庸并不是要求你时时刻刻绝对准确。只要你牢固地树立度的意识,力求大致正确把握这个度就可以了。说我这个也做不到,假如你这个也做不到,那么你至少不要态度绝对化,做事没商量,有度总比没度好,你这个度的意识要牢牢地树立。那么我给你说个打乒乓球来作个比喻,那么从打乒乓球得分的角度来说,什么东西是最准确的度呢?那么我告诉你,那就是每个球都擦边,那你稳得分了,啪,一擦边就过去,球对方无法接,你不得分了吗?这谁做得到?谁也做不到。每个球都擦边,没人做得到。做不到没关系,也不要求你这么做,你只要把每个球都有力的、变换了角度的,很准地打到对方桌面上,不必要擦边,你就有可能得分了。你有可能得冠军了,这个应该是做得到的,所以才有冠军。冠军当然只有一个了,可是优秀运动员就很多,他为什么,这些人都比别人厉害,他打球能够打到对方桌面上,这就可以了。这个我们应该努力去做。所以基辛格他在一个大学里作报告,他讲了一句话,他说:“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因为他处事有度。”这句话现在在一些大学里很流行,有道理。你处理事情时时把握着一个度,那的确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确有助于实现出现中和的境界。刚才讲就是说中庸就是把握准确的度,但是我还用文字上来得到根据。那你说你把握准确的度,你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字呢?用这两个字没错,只不过你不能把它解释错。什么是“中”?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中中中”,“庸”就是两个意思都可以,一个就是“使用”的“用”就是拿来用,拿什么来用?就把这个不偏不倚的方法拿到实践里头来,拿到实践里解决问题,这就是中庸。还有一个解释,解释成为“常”,常常怎么样,常就是法则,就是经常要把握这个中,要把握不偏不倚,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处,那不是把握适当的度吗?后人把它曲解,因为不知道这个“庸”字,“中”和“庸”的意思,就看到字面,望文生义,才会产生这些误解。本集介绍了“中和中庸”思想的内涵,以及实现中和境界的方法。下集将介绍“中和中庸”思想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古为今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9747.html
更多阅读
蜂王浆的十二种功效——简介 蜂王浆又称蜂皇浆、蜂乳。是幼龄(3—15日龄)工蜂头部营养腺和上鄂(合称王浆腺)共同分泌的混合物,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浆状物质,具有酸、涩、辣、微甜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一些未被人们探明的物质成份,其中
终于看完了《midas》。这应该是一部可以给个比较高的评价的韩剧。讲的是人与金钱的故事。在这里倒不是要抒发对金钱的看法,而是想说说总是给我惊喜的韩剧中的女二号。以前的韩剧编剧把更多的爱给了男二号,现在变了,更偏向于女二号。从
原文地址:诛仙--陆雪琪与张小凡感人至深的十二次邂逅作者:弈剑望月1:张小凡大喜之下,与那烧火棍化做一道玄青光柱,划过天际,冲向这在风中摇摆的美丽女子。就这样了么?一切都到这里为止了么?她心头忽然平静了下来,在那一个瞬间心头这么淡淡地想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娱乐圈这个本身就吸金能力超强的圈子里,如果你有一个殷实强大的家庭作为支撑,那么上升蹿红的时间就会缩短很多,大家已经看惯了国内娱乐圈中的富二代明星们,那么这回小编就为大家搜罗一下韩国的众多富二代明星们。李
一、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