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产物。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发展阶段,即:

(1)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特别是工具的制造,促进了人脑的进一步发达和健全。劳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必要,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思维的工具,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脑具备了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起源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现代科学对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证明:意识的产生过程不仅与生物电的传递过程一致,而且也与脑化学物质变化的过程相一致。这些都说明,人脑的生理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脑受到损害,就会阻碍脑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人的意识活动也将受到影响,甚至失去机能。这些都说明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脑有产生意识的机能,但人脑不能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大脑,使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才会产生意识。人脑只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原材料,大脑就不能加工出任何产品,不能进行意识活动,不能产生出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归根结底,任何思想和观念,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这进一步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承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所谓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对人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为意识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改造,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而且还表现在能通过想象在思维中创造新事物。这并不是说意识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世界,而是说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而进行的。实践就是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四,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使这种改造获得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其次,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再次,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改变一事物就不能不受到该事物所处环境的局限,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时所必须考虑的。

考点提示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意义

2. 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 意识的本质

5.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历年试题透析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36. (单选题)“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的一种观点。

A. 朴素唯物主义B. 庸俗社会学

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及解析】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而且依赖于社会,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正确答案为C。

84. (多选题)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割

C.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答案及解析】ABD。本题主要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互相依赖,静止离不开运动,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所以正确答案应为ABD。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同一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其错误在于()。

A.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B.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C. 否认了相对静止D. 夸大了静止的根本性

4.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 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5.物质的运动是( )。

A. 时动时静的B. 永恒的

C. 暂时的D. 把握不住的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 决定性B. 预见性C. 能动性D. 主动性

7.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

A. 概念、判断、推理

B. 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 客体、主体、客体

D.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各种实物的总和B.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存在和思维的统一

9.意识的本质是( )。

A. 大脑机能

B. 社会产物

C. 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 决定物质

10. 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在于()。

A. 物质能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B. 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C. 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D. 物质是具体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2.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说法是(  )。

A. 绝对运动是具体物质形态产生的根源,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二者的统一,说明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

B. 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作定量分析;也只有肯定和承认物质的绝对运动,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改造事物

C. 割裂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 正确处理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注意政策的调整与连续性,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 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物质中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静止中包含运动

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4.关于意识的起源正确论点是( )。

A. 一切物质都有意识B.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 意识是人脑客观建构的产物

5.“拔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6.“闭门造车”的错误在于(  )。

A. 否定物质决定意识

B. 否定意识决定物质

C. 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7.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  )。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D.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9.辩证唯物主义所建立的物质观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是(  )。

A. 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区别开了

C. 物质能够被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线

D. 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10.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  ) 。

A.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

B. 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C. 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D. 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三、判断题

1.哲学上的物质就是实物。(  )

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

3.静止就是不动。(  )

4.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

5.意识单纯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

6.思维模拟是人的物化的一种表现。(  )

7.世界上既有物质现象又有意识现象,所以世界的本质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

8.没有感觉就不能认识事物,但客观事物是不依赖感觉而存在的。(  )

9.我们应该跟着感觉走。(  )

10. 由于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所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重要。(  )

四、论述题

1. 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2. 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3.C4.D5.B

6.C 7.D8.C9.C10. 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BCD4.BC5.ABC

6.AD7.ABCD8.CD9.ABC10. CD

三、判断题

1. ×【解析】实物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具体存在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惟一特性,不是哲学上的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客观实在是哲学上的物质的惟一特性。旧唯物主义认为哲学上的物质是实物,是物质形态、物质结构。上述观点混淆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旧唯物主义物质的界限。

2. ×【解析】这句话的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但二者并不能等同。

3. ×【解析】这个命题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物质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运动中,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动的静止是根本不存在的。

4.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精神活动,而不是特殊物质。认为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将意识归结为特殊物质,抹煞了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区别,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5. ×【解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6. √

7. ×【解析】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世界是物质世界,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成果都证明这一原理的正确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独立存在,把世界本质说成既是物质又是意识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8. √

9. ×【解析】此观点否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是人类通过感觉感知的,但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所以我们不该跟着感觉走。

10. ×【解析】肯定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探索中是十分重要的。

四、论述题

1. 答:(1)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深刻的东西。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更需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果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无法认识、利用和掌握客观规律。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义: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的思想武器。否认要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其表现是“精神万能论”。它的危害是: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犯冒险、盲动主义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它的危害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②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的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2. 答:(1)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导向。“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即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解放思想就是要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2)它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以下唯物论、辩证法的原理。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去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导向,这正是坚持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第二,它坚持普遍发展的辩证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物质运动有自己固有的规律。我们从实际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导向,要不断解放思想,适应新情况,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这正是唯物辩证发展原理所要求的。

总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既坚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又坚持了世界普遍发展的原理。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彻底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又是它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和发扬它,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9578.html

更多阅读

扫盲|终于知道轩尼诗VS、VSOP和XO之间的区别了…… 轩尼诗vsop xo

不管你是走入烟酒行,或是夜场,或是大型商超,亦或是各大免税店,酒架上轩尼诗(Hennessy)的logo总是特别显眼。作为普通消费者,不少人对轩尼诗VS、VSOP和XO等系列是傻傻分不清楚。只道都是酒,为什么有这些区分?既是同一品牌,为什么价格相差悬殊?看

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

【中文书名】《城市设计:现代主义、传统、绿色和系统的观点》【原著名称】City Design:Modernist, Traditional, Green andSystems Perspectives【原著出版者】Routledge【原著作者】Jonathan Barnett【ISBN】978-7-121-24324-0

小米手机RAM、ROM和储存卡的那些事 rom和ram的作用和区别

很多用户对于手机的RAM、rom和储存卡这几个概念混淆不清。例如有的人会说他的手机“内存”是16G,有的用户则抱怨为什么16GROM的机器可用的只剩下10G甚至更少,例如米2,还有的则苦恼为什么储存卡还有很多空间,安装大型游戏的时候却弹出空

声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为网友偷情花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