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锦书传情,遥寄中国。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赓续绵延的文化基因。汉字里,“国”与“家”连在一起,于是构成了“国家”。诗词中,千秋家国梦是永不褪色的主题。
如今,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人的家国故事正在不断书写。生发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热土上的精彩,不仅属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也为世界瞩目和共享。
临近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我们特辟三个整版的篇幅。本期“云中迢寄锦书来”专版,邀请我国驻外大使馆的文化参赞讲述他们的思乡情怀。此后,笔墨情深的美术家、美术理论家,以及享誉世界的海外学者,也将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深情礼敬。这些讲述或深长浑厚,或细水漫流,或扣人心弦,无一不深深勾连着我们共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朵保加利亚玫瑰
尹亚利(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
我的祖国:
保加利亚是美丽的玫瑰之国,玫瑰是当地人最美好的祝福的象征。在这个美丽的日子,我从巴尔干山采下一朵玫瑰,它的芬芳带去我的祝福:伟大的祖国永远美丽富饶、繁荣昌盛!
今年是我在国外度过的第十八个国庆节。几天前,我接受保加利亚国家电台的专访,主题是关于新中国成立65周年以及中保建交65周年。主持人问:在曾工作过的国家里,您最喜欢哪一个?我的回答是:我爱工作过的每个国家,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我的心里话。因为我的背后是伟大的祖国,我的工作是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我把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为对当地文化的喜爱。
我第一次常驻国外是1988年。那时,中国打开封闭多年的国门不久,国际上对中国的了解还很少。在一座小城,一个孩子告诉我:他们从没见过中国人,在电影里看到的中国男人脑袋后都有一条大辫子,还用大辫子作为武器。我忍不住笑了,心里却是酸酸的。这种酸楚的滋味,我终生难忘。那时我还年轻,还未懂得这误解源自祖国的“软实力”不够强大。但我发誓要努力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演讲时讲道:“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现在的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已深入世界各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我去瞻仰他的遗容。从沉睡的曼德拉身边走过时,我用英文对曼德拉的家人表示哀悼,听到的却是一句中文:“谢谢你来向曼德拉告别”。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陌生的保加利亚姑娘会突然用中文同我打招呼“你好”。原来她们都是中学生,学校已经开设了汉语课。
当年的酸楚早已消散,我为日渐强盛的祖国感到自豪。亲爱的祖国,请允许我送上一朵保加利亚的玫瑰,用它的芬芳,传递来自巴尔干之巅、黑海之滨的祝福!
大河无水小河干
吴光(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
亲爱的妈妈:
老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当您步入花甲之年,我自己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对这句话的感悟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女儿两岁时,我在苏联进修俄语,一年后回国,女儿说:“阿姨你到我家干吗?”尽管过去了近30年,每次这句话在耳畔响起,我的泪水仍会夺眶而出。当我结束在南斯拉夫、俄罗斯、乌克兰的常驻工作,女儿也一天天长大,我们之间经常发生争吵,令我最伤心的一句话是:“你配做我的妈妈吗?”工作30年,几乎一多半的时间在外常驻。作为女儿,我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作为妻子,在丈夫生病住院时,我不能照顾;作为母亲,对女儿的陪伴和教育很少,让我无比愧疚。
我打心底里感谢亲人的理解与包容,但同样感谢这份工作带来的光荣与历练。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没有了“大家”的兴旺又何谈“小家”的幸福?我热爱文化交流工作,因为这是增进了解与友谊的千秋大业,能成就“大家”的兴旺繁荣,也让更多的“小家”幸福安康。
最近,远在乌克兰的朋友一家的遭遇,更坚定了我的这一信念。1998年在乌克兰工作期间,我与费多尔·费多尔罗维奇一家结识。离开基辅16年,我们一直保持通信来往,时常回忆一起品尝乌克兰美食、学习打太极拳的时光。哪怕在乌克兰硝烟弥漫的时刻,他们也不忘给我发来春暖花开时的照片。前不久,他们收到了我寄去的《24式太极拳》等音像制品和中国结,一家人高兴得不知怎么好,竟然把中国结戴到了耳朵上。这些远方发来的照片让我感慨万分:乌克兰人民是多么热爱生活啊!一个小小的举动,能给身处战乱中的人们带来多大的安慰啊!
谁也不愿意看到兄弟相残,谁都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从未像今天这样领悟到我的工作的使命与意义,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到与祖国母亲的心贴得这么近。
亲爱的妈妈,在您的65岁生日之际,女儿祝您生日快乐!愿您安定繁荣!这是我的心声,相信也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心愿。
中国使者萨赫拉
石岳文(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文化参赞)
远方的祖国:
一转眼又要到国庆节了,现在使馆上下都在筹备庆祝活动,而我思念的情绪也渐渐浓厚起来。我来这里工作已是第三个年头,回首往事,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每当我路过中国承建的耗资10亿欧元的阿尔及尔大清真寺工地时,心情就会格外激动;每当我在遥远的非洲舞台听到祖国乐曲时,眼圈就会渐渐湿润;每当我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活跃在国际舞台时,内心就会无比自豪。
细数这3年,中阿文化交流出现了不少个“第一次”:阿尔及尔国际交响乐节第一次有中国乐团的身影,第一次有国内的现代舞团来阿巡演,第一次有中国书商来阿参展,第一次有中阿作家的互访……我为自己积极促成中阿之间这些文化“拓荒之旅”而兴奋,也为能亲身参与书写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而自豪。阿尔及利亚国家交响乐团团长、阿尔及尔国际交响乐节主席阿卜杜拉·卡迪尔不只一次说:“真主给人类派来了使者穆罕默德,中国给我派来使者萨赫拉(我的阿文名字)。”这句话让我备感欣慰。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面积第一的大国,人口3000多万,世界第十二大石油出口国,第三大液化气出口国,经济总量在非洲名列第二。这里山清水秀,碧海蓝天,气候怡人,景色万千,然而上世纪90年代的“黑色10年”恐怖袭击,让这个美丽国度变得一蹶不振,用百废待兴来描述眼下的阿尔及利亚再恰当不过了。身在遥远的阿尔及利亚,亲身体会到这里与国内不仅仅相隔万里,而且在政体上、管理上、文化上、思维上乃至生活习惯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里的条件较为艰苦,因此开展每项工作都倍加艰辛、劳累。
每每遇到这些难处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国内欣欣向荣的气象,感叹祖国的繁荣与强大。唉,说一千道一万,国家的安定发展才是一切的前提。在祖国65岁生日到来之际,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健康,永葆青春!
好梦,亲爱的母亲
佘明远(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文化参赞)
亲爱的母亲:
7年前,我带着您的重托,飞越万水千山,踏上了遥远的国度——塞内加尔。这里地处非洲西部,濒临大西洋,曾是法属西非殖民地的首府。中塞断交10年,作为复交后的首任文化参赞,行前我已预感完成使命的艰巨和困难。然而,初来此地的一切,依然让我深感震惊:感受不到传统的友好情谊,迎来的是人们惊奇而异样的目光,以及媒体上对于中国的负面报道。
面对恶劣的舆论环境和生疏淡漠的民众,我感到巨大的工作压力。通过大家的奋力拼搏和开拓创新,如春风化雨一般,今天的中塞关系终于焕然一新。如今,无论是首都达喀尔的大街小巷,还是边远的山村小镇,久违的友好笑容重新展现在民众的脸上,人们又可以随处听到“你好”的热情问候,举国上下还掀起举办“中国文化日”的热潮。每当此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浓浓的自豪感:儿子无愧您的信任与嘱托!
今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暴发,塞内加尔等西非各国都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下。在抗击“埃博拉”的艰难时刻,是您派出三个公共卫生专家组帮助他们防控日益蔓延的疫情,并提供了总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在海外儿女抗击“埃博拉”的时刻,也是您第一时间送来关怀,紧急空运各种防疫物资和药品……这一切,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后盾的力量。这力量就像黑夜里的火炬,消除了心中的惧怕,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应毫不畏惧,即使是直面死亡。这是一名外交官的神圣使命,也是儿子报答母亲最好的方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身居海外,历史的记忆才愈加明晰,胸中的情感才愈加澎湃:65年前,在亚细亚的版图上,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65载,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一路硕果累累、举世瞩目。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儿子感到自豪、感到荣耀。在您65岁的生日之际,远在海外的儿女真诚地祝福您:好梦,亲爱的母亲!
美哉,中国
杨晓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文化处主任)
65岁的新中国:
您好!
对于生命个体而言,65岁已是从“耳顺”走向“古稀”之年。但对于新中国,65岁的您却丝毫没有年老的意味,有的只是岁月的荣光和青春的华彩。我们叫您“祖国母亲”,因为这是血脉相连的亲情。我们又习惯说“新中国”,把您视为少年,因为心中激情飞扬的梦想。
中荷虽然分踞欧亚大陆的两端,两国人民的友谊却跨越千山万水、历久弥新。4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就把中荷人民联系在一起,茶叶、丝绸、瓷器就是通过荷兰传入欧洲的。荷兰国宝“代尔夫特蓝”,就是源自荷兰能工巧匠对中国青瓷的模仿,成为丝路两端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荷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荷兰人称自己是“欧洲的中国人”。在荷兰的许多城市,都可以找到中国文化的印记。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的唐人街,鹿特丹河道的龙舟赛,乌得勒支中文学校的琅琅书声,小城芬洛的中国园林……近年来,中荷人文交流日趋活跃,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日益深厚,“荷兰好声音”成为“中国好声音”,而中国春节也成为荷兰的亮丽文化风景。
就在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荷兰时动情地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让我为之动容,肩头也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寸草春晖,亲恩难报。唯有通过荷兰加强东西方的文明对话,让世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祖国、爱上祖国,让饱经沧桑的祖国在新的时代焕发青春耀眼的活力与光芒,才是做儿女的职责与本分。
一个世纪以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喊出心声:“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今天,我也要对65岁的新中国说:“美哉,中国!”
“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陈中林(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文化专员)
亲爱的祖国:
今夜,具有7000年历史的腓尼基古城遗址被景观灯映照得通体发亮,古城遗址边的舞台中央,青年钢琴家郎朗在黎巴嫩爱乐交响乐团伴奏下,激情演绎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当最后一个音符从他的指尖滑落,全场3000余名观众起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黎巴嫩比布鲁斯艺术节的开幕演出。近一年来,像这样令人感动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出现。雪松之国黎巴嫩拥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比布鲁斯老城、巴勒贝克酒神庙、提尔古罗马竞技场……深厚的历史积淀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种文明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的氛围。谁能说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与“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数次,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黎巴嫩湛蓝的天空下高高飘扬,听到庄严的中国国歌在黎巴嫩的学校雄壮地响起时,都禁不住眼眶湿润。无数次,当我看到伟大中国的美丽故事正春风化雨般融入当地朋友的心中,看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正在赢得世界更多的尊重,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然而,我深深知道,在这个国土面积只有北京面积2/3的黎巴嫩能够接二连三地刮起炫丽的中国风,绝不仅仅是因为我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因为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正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而作为文化外交官的我,理应尽自己所能把这些美丽的中国故事介绍给世界,为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尽一份微薄之力。
我敬仰的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亲爱的祖国,如此宽广的视野和伟岸的胸襟,何尝不是我的梦想,又何尝不是我们今天一切努力的方向?
(转自9月25日《人民日报》24版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