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津南区
天津 津南区是天津市四个环城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总面积420.72平方公里,耕地22万亩,人口42万,辖8个镇和地处市区的长青办事处。这里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特产富饶,气候宜人。素有天津“金三角”之称。既是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又是正在崛起的外向型工业重地。
天津 津南区 - 基本概况
津南区的宝成奇石公园津南区地处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是2000年的2.15倍,年均递增15.9%;财政收入18.5亿元,比2004年增长40.15%,是2000年的4.77倍,年均递增3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比2004年增长37.3%,是2000年的5.3倍,年均递增39.6%。业已形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建材、服装、铸造、金属制品,电子仪表、环保设备等20多个工业门类。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具特色。“小站稻”状若珠玑、香气浓郁、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津南青韭”、“津南实芹”、“南菜”、“西菜”等名优蔬菜风味独特。
津南区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和“外向带动”战略,把发展外向型经济做为战略重点。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文化教育,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给海内外客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条件。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的津南经济开发区,分设在毗邻市区的双港镇和临近天津港口的双桥河镇,是全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海内外客商投资的基地。全区各镇建立的工业园区成为吸引内外资项目的载体。经过几年的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均已具备良好的投资条件,并且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投资鼓励政策。
津南区人民勤劳、淳朴、坦诚、好客,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津南精神,正在为建设津南、发展津南而努力奋斗,津南区正迎来一个全面腾飞的新时期。我们热忱欢迎中外企业和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共创美好未来。
天津 津南区 - 经济概况
津南区地处沿海开放区,经济发展生机勃勃,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三级财政收入完成11.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2%;区级可支配财力达到5.8亿元,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亿元,企业出口创汇4.7亿美元。业已形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建材、服装、铸造、金属制品,电子仪表、环保设备等20多个工业门类。工、商、建、运、服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具特色。“小站稻”状若珠玑、香气浓郁、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津南青韭”、“津南实芹”、“南菜”、“西菜”等名优蔬菜风味独特。
小站稻(1)农业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的小站稻的发源地,著名的“鱼米之乡”。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获得小站稻证明商标。津南区农业已形成以“一优三特”(优质小站稻、特色蔬菜、特色畜禽、特色水产品)为主导的农业生产结构。拥有总库容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平原水库--津南水库。拥有“日思牌”小站稻、“神农”牌蔬菜种子、“宏程”牌蔬菜种子等农业名牌产品。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河沿岸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水库周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港田蔬菜工厂化科技示范园区、小站稻开发公司、津南区种子公司、双港蔬菜配送中心、北洋烧鸡有限公司、畜牧水产特色养殖服务公司等重点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进一步完善建设。
(2)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现已形成环保、基建关联产品、交通运输工具、金属制品、机电制品、服装、食品、化工等支柱行业。力字牌阀门、东仪牌仪表、宝成牌锅炉、凤鸣牌锅炉、甘泉牌电泵、港田牌摩托、启明牌螺杆钻具等7个产品获市级或国家级名牌产品称号。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区重要经济增长点。
(3)第三产业网点多,领域广,门类齐全,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十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呈三足鼎立的咸水沽、葛沽、小站三镇的集贸市场按“三三制”合理分配时间,成为个体流动商贩的经营载体,形成了群众稳定的消费习惯,市场交易极为火爆,常盛不衰。近年来三产发展呈现综合化、规模化、设施化他、高档化的趋势,月坛商厦、长青消闲岛娱乐城、同济温泉康乐中心、长青温泉宾馆、京津高尔夫俱乐部等的建设为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提供了物质条件。科技、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和超市、连锁店等新型业态也有新发展。
(4)外经外贸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全区新批三资企业90家,合同利用外资额9478万美元,增长57.3%;实际利用外资额8796万美元,增长89.1%。外资企业增资势头强劲,59家企业增资2149.1万美元。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10亿元,自营出口企业创汇330万美元。外经外贸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促进了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内引内联成效显著。2004年,全区引进内资企业149家,吸引内资协议额34.6亿元,增长59.8%;吸引内资到位额23.7亿元,增长75%。“六个五”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15个,投入资金10.6亿元,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
天津 津南区 -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风景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是天津市的四个环城区之一,是联接市中心区和滨海新区的重要通道。东与塘沽区接壤,南与大港区毗邻,西与河西区、西青区相连,北与东丽区隔海河相望。西部的长青办事处坐落在河西区界内,东部的葛沽镇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政府所在地咸水沽镇是天津的卫星城镇之一,距天津市中心区12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20公里,距铁路天津站27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12公里,到北京仅需用1小时车程。
地形
津南区属海积及河流冲积平原,现代的津南地貌是4000年以来,在古渤海湾滩涂及水下岸坡区,经黄河、海河携带泥沙与古渤海潮汐、风浪搬运海底物质共同堆积而成的。境内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极富垦殖之利。
津南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日照时数2659小时,年平均气温11.9度,年平均无霜期206天,年平均地面温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4%。
津南区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6公里,总面积420.72平方公里。2004年,发展畜牧养殖小区2500亩,累计达8000亩;改造鱼池7000亩,水产养殖面积达5.5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2000亩,累计达到1万亩。全区地下水净储量8700万立方米,地下蕴藏着热水矿、石油天然气矿、煤和煤成气矿等资源。年平均风速3.7米/秒,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天津 津南区 - 历史传统
津南区古为退海之地,境内两条贝壳堤是沧海桑田变迁的历史足迹,现已被确定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渔业、制盐业是先民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葛沽镇以“九桥十八庙”和“辇会”、“花会”为特色的民俗文化而著称于世。小站镇以驰名中外的小站稻、袁世凯小站练兵等闻名遐迩。津南大地孕育出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电影艺术家田方、曲艺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著名作家邢野等一代名流。建国初期,涌现出张玉伦、张凤琴、姜德玉、李吉顺等一批全国劳模,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劳模、企业家更是数不胜数,津南大地可谓人杰地灵。
天津 津南区 - 环境资源
津南区属海积及河流冲积平原,现代的津南地貌是4000年以来,在古渤海湾滩涂及水下岸坡区,经黄河、海河携带泥沙与古渤海潮汐、风浪搬运海底物质共同堆积而成的。境内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极富垦殖之利。津南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日照时数2659小时,年平均气温11.9度,年平均无霜期206天,年平均地面温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4%。
全区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6公里,总面积420.72平方公里。2004年,发展畜牧养殖小区2500亩,累计达8000亩;改造鱼池7000亩,水产养殖面积达5.5万亩;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2000亩,累计达到1万亩。全区地下水净储量8700万立方米,地下蕴藏着热水矿、石油天然气矿、煤和煤成气矿等资源。年平均风速3.7米/秒,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
天津 津南区 - 基础设施
津南区(1)境内交通便利,水陆运输发达。现有公路总长度500多公里,丹(东)拉(萍)高速、津晋高速联通四方;李港铁路、蓟港铁路横贯全境;海河二道闸码头可停泊3000吨级货轮,是海河下游物资运输的重要水上通道。
(2)邮电通信设施齐备,有邮电支局、所4个,邮程达850公里;有电话支局4个,装机容量12万门,可直拨全国及世界各地。
(3)津南政务网目前已经成为拥有政务专(外)网、政务内网、政务网站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全区各委、办、局及主要社会团体的联网,网络出口带宽100M,具有ISDN小号拨入、8位专用电话号码拨号及VPN拨号等多种接入方式,局域网用户150多个,ISDN小号用户70多个。能够提供SQLServer和Access数据库、邮件服务、DNS、FTP、Web等服务。
(4)津南区是全国农村能源建设100个试点县(区)之一。全区电力供应充足,接用方便;成品油及煤炭的供应网点多,规模大,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风能和太阳能利用、工农业节能技改等取得多项成果。
(5)市政公用设施初具规模。大沽排污河自西向东横穿全境,排污排沥十分方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已为群众普遍采用。
天津 津南区 - 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2004年,组建产学研联合体20家,开发填补市级以上空白新产品42项。大站阀门总厂“力”字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津南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明显。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启用了新实验小学,建成了双港中学示范高中校。基础课程改革、“双高普九”稳步推进,基础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南洋职业技术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果,咸水沽医院老年康复病房主体工程竣工,妇幼保健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农民健康查体顺利完成。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扎实推进。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持低生育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十一五”规划编制、“351”农民素质培训、经济普查等工作进展顺利,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残疾人、老龄、慈善、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天津 津南区 - 历史沿革
历史1999年,津南区辖咸水沽、葛沽、小站、双港、辛庄、南洋、双桥河、北闸口、八里台、双闸10个镇,173个行政村。 2000年,津南区辖10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17254人,其中各镇人口(人): 咸水沽镇 76472 葛沽镇54008 小站镇 62461 双港镇 51522 辛庄镇 32024 南洋镇 27465 双桥河镇 29165 八里台镇28579 北闸口镇 34483 双闸镇 19081双林农场虚拟镇 1994
2001年,津南区乡镇区划调整(本站缺资料)。2001年底,津南区辖8个镇:咸水沽镇、小站镇、葛沽镇、双港镇、八里台镇、辛庄镇、北闸口镇、双桥河镇。
2004年初,津南区辖8个镇:咸水沽镇、北闸口镇、辛庄镇、八里台镇、双港镇、小站镇、葛沽镇、双桥河镇。
天津 津南区 - 行政区划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东与塘沽区接壤,南与大港区毗邻,西与河西区、西青区相连,北与东丽区隔海河相望。全区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26千米。总面积401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咸水沽镇。津南区辖8个镇:咸水沽镇、葛沽镇、小站镇、双港镇、辛庄镇、双桥河镇、八里台镇、北闸口镇;1个办事处(镇级,但不是街道办事处):长青办事处。
天津 津南区 - 津南区
《津南区志》人物篇列入“传记”的40位,列入“简介”的24位。载入“大事记篇”记载的还有宋代制置河北沿边屯田使何承矩;明代蓟辽总督戚继光,天津海防巡抚汪应蛟,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徐光启,直隶巡按屯田御史左光斗;清代直隶布政使陆费瑔,御前大臣、镶红旗汉军都统僧格林沁,淮军广西右江镇总传兵周盛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凉州镇总兵周盛波以及袁世凯等北洋军阀代表人物。康熙皇帝曾于1694年5月经咸水沽、葛沽至东大沽观海;乾隆皇帝曾于1767年3月5至6日巡视津南,驻杨惠庄行宫。现代知名人物包括:周景颐、周汝昌、银达子、田方、于化鲤、田连元以及姜德玉、陈德智、张凤琴等全国劳动模范。1916年周恩来总理在津读书时曾利用暑假到高庄子李氏小学堂排练话剧《一元钱》,并与教工比赛篮球。
天津 咸水沽镇是天津市津南区辖镇。全镇总面积60.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万(2007年),流动人口8万,是津南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金融、商贸、文化教育中心,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1个卫星城之一,并被命名为津南新城。
天津 咸水沽镇 - 地理概况
咸水沽镇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地处天津市东南,横跨海河旧湾,距北京139公里,西距天津中心市区10公里,东距塘沽天津港18公里,南距大港区12公里,是天津中心市区通往滨海新区的交通要冲。
距滨海国际机场15公里,津晋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津汕高速公路、津港高速公路、津沽公路、津歧公路、天津大道、蓟港铁路二线均在咸水沽交汇,北距京津塘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其连接津、塘、港三地的中心枢纽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天津 咸水沽镇 - 气候特征
咸水沽镇地处东经117°14′至117°33′,北纬38°50′至39°5′之间。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平均降水量554毫米,年平均日照2638.9小时,年均无霜期201天。可谓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天津 咸水沽镇 - 历史沿革
20世纪三十年代的咸水沽
咸水沽因古时盐业发达而得名,为旧天津府八镇之一,元明清三代皆为富国、兴国两大盐场官署驻地,又地控河海两运,向为京畿重地,漕运枢纽,有津东第一镇之称。咸水沽地区在战国时期隶属燕国,秦属上谷郡,西汉时属幽州渤海郡章武县,唐隶属沧州乾符县,北宋时隶属河北东路沧州府清池县,宋沧州节度副使阿承矩为抵御辽军置戍屯田于豆子[卤亢](音gǎng)既今咸水沽之前身,金代属河北东路清州靖海县,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靖海县,明代属河间府静海县,清代属天津府天津县,民国初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设立河北省天津县,咸水沽为县治,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津南行署,
1945年5月,抗日武装建立津南县,1948年12月,撤销津南县,建立天津县,咸水沽为县治,下设3个市、5个区,1949年10月,属河北省天津专署。1952年4月,天津县划归天津市,1953年5月15日,隶属津南郊区,1955年6月17日,隶属天津南郊区,1958年9月13日隶属河西区,1962年2月1日,隶属南郊区,1992年3月6日,隶属津南区至今。
天津 咸水沽镇 - 经济发展
咸水沽之桥西、南洋
咸水沽自古商业繁盛,地处要冲,作为天津的工商业重镇,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工业主要有机械、化工、纺织、建材、服装、铸造、金属制品、电子、造纸、包装、机电、食品、压力容器制造等20多个门类,600余家企业,总体呈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已有5国客商在咸水沽投资兴办外资企业51家,投资额5000余万美元。咸水沽城区之南的鑫达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达4800亩,目前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兴办企业60余家。作为津南区的区府所在地,咸水沽集中了津南的大部分公共资源,津沽大街为天津重点建设的24个商业中心之一,月坛步行街、津沽新街(大胡同)、团结路步行街、体育场路、红旗路亦为商厦林立的商业街段,拥有咸水沽市场、紫江路市场、韩城桥市场、耀华市场数个大型商贸市场,其服务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镇GDP总量的54.5%。咸水沽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各具特色,在津南区亦占有重要地位。
天津 咸水沽镇 - 邮政通讯
咸水沽镇咸水沽镇邮电事业和现代化通讯手段完备。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10万门。可直拨国内国际长途。电报、图文传真等设备齐全,邮政特快专递、邮件寄送,迅速准确。
天津 咸水沽镇 - 电力供应
津南区电力充足。现有变电站11座,已装容量72.6万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69条。总长650公里、形成覆盖全区的供电网络。咸水沽镇开发区内有两条高压线路,具备各电压等级供电能力。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是历史上华北“八大古镇”之一,它地处海河尾,海河在这里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向东而去。昔日的葛沽是水乡,放眼望去,尽皆为水。环顾四周,湖、港、坑、塘星罗棋布;河、沟、渠、池纵横交织。这些如同剪刀把古镇剪出若干岛区,由九座桥沟通联系。岸边夹栽桃柳,十里桃花,鸟儿啾啾。船儿荡漾,桥在树林间忽隐忽现,宛若“江南水乡”。早在宋朝葛沽镇就得到开发,元朝开通了海运后成为航海着陆点,小村镇码头。明朝初期,这里漕船云集,是漕运线上的一个繁华地带,南粮北调,北盐南运,舟揖。因此,葛沽的民风、民俗带有明显的漕运文化色彩。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是历史上华北“八大古镇”之一,它地处海河尾,海河在这里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向东而去。昔日的葛沽是水乡,放眼望去,尽皆为水。环顾四周,湖、港、坑、塘星罗棋布;河、沟、渠、池纵横交织。这些如同剪刀把古镇剪出若干岛区,由九座桥沟通联系。岸边夹栽桃柳,十里桃花,鸟儿啾啾。船儿荡漾,桥在树林间忽隐忽现,宛若“江南水乡”。早在宋朝葛沽镇就得到开发,元朝开通了海运后成为航海着陆点,小村镇码头。明朝初期,这里漕船云集,是漕运线上的一个繁华地带,南粮北调,北盐南运,舟揖。因此,葛沽的民风、民俗带有明显的漕运文化色彩。
天津 葛沽镇 - 基本简介
葛沽镇现代建筑葛沽镇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工业区内,总面积41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是滨海新区冶金工业基地和副食品供应中心之一。葛沽镇现有各类企业116家,其中三资企业10多家,初步形成了大滩锅炉厂、津南化肥实验厂、葛沽服装厂是葛沽镇的骨干企业,正在兴建的天津渤海冶金工业公司,年产铁40万吨,将为葛沽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葛沽镇将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引进外资,建设三资企业开发小区、国有企业改革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区、旅游观光服务区和仓储区等六大功能区。同时,综合发展商贸、房地产、农业、农村运输业、建筑业等,把葛沽镇建成以冶金、化工、电子、服务等出口创汇型为主体的新型改革开发综合试验基地。
天津 葛沽镇 - 历史简介
葛沽镇景点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是历史上华北“八大古镇”之一,自明代就是天津地区著名的水旱码头及贸易货物集散地。由于漕运发达,葛沽镇居民多以船业为生。明永乐年间,当地富商与官府出面,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把海神娘娘(妈祖)塑像放入官轿,用人抬着沿街观灯,此举引得大批船民前来进香祷告,乞求海神娘娘保佑船民出行平安。经过几百年的沿袭、创新与发展,20世纪初期,葛沽宝辇会形成八架凤辇、两座灯亭的格局(凤辇中供奉对象均为海神娘娘、送子娘娘、痘疹娘娘及泰山圣母等女性神灵)。加之会规缜密、曲仪考究、气势恢宏、场面壮观,葛沽宝辇成为名扬海外、世所罕见的民间花会艺术珍品。
1966年末“文革”突起,浩劫骤至,当地造反派以破四旧为名,将八辇两亭全部砸烂并焚毁。1985年至1988年,经津南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葛沽群众自发捐款50万元,仅用四年时间就将八架凤辇、两座灯亭复制成功。1987年,在天津市首届民间花会比赛中,葛沽宝辇会获得大赛继承奖。
自1989年以后,重获新生的葛沽宝辇以其典雅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制作水平,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与百般呵护。随着知名度的日益扩大,葛沽宝辇的影响已波及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华人界。近年来,每年春节都有一些葛沽籍的海外游子重返故里,一睹宝辇风采,聊解思乡之渴。但是,令人堪忧的是,受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化娱乐方式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群众对宝辇的兴趣出现逐年衰减的趋势。
天津 葛沽镇 - 地理位置
葛沽镇位于天津市东南部,东面临近塘沽区,北依海河,南与大港区接壤,西与双桥河镇相邻,总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所辖 25个行政村。这里具有交通方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和桥梁。随着葛沽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稳步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滨海新区发展之势,葛沽镇的区位将日益凸显,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是一块企业投资和发展的热土。
天津 葛沽镇 - 绿色农业
民间花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生产,不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排灌系统和能力,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用水需要。
1 、种植业:葛沽镇有农业用地总面积 24109 亩,粮田面积 13482 亩,菜田面积 10627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蔬菜和棉花为主。其中粮食产量 472 多万公斤,蔬菜产量 3783万公斤,产值3000 多万元。 另外葛沽镇冬枣种植面积4000余亩。
2 、养殖业:葛沽镇养殖类有水产品和畜牧养殖,其中水产养殖面积达 3740亩,主要水产品有鱼、虾、河蟹,年产量可达134.5万公斤。畜牧养殖主要品种有生猪、牛、羊、鸡,肉年总产量1560多吨。其中生猪年出栏9400 余头,产量 709余吨。牛年出栏 200 多只,年产量 41.4 吨。羊年出栏 1692 只,年产量 42.3吨。鸡年出栏75 万只,产量 768.73吨。
3 、水利设施:葛沽镇加大对水利设施的建设。陆续完成了对十八米、十五米河河道清淤工程,清淤长度达14多公里,土方量达到13万立方米。另外又投资86万元新建泵站3座,闸、涵8处,进一步保证了葛沽镇农业生产灌溉的需要。
天津 葛沽镇 - 工业园区
企业园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环城四区之一津南区东部,属镇级工业园区。2000年经津南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天津市保留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自园区开办至今已开发建成面积2.1平方公里,政府对园区各项市政建设投入近亿元,引进各类企业近百家,已具备年生产能力15亿元,年纳税能力3500万元,提供劳动岗位近万人。建立企业自治型协会四个,分别是韩资企业协会、内资企业协会、女子企业家联谊会、工业企业联合会等,为园区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葛沽镇园区的五大优势:区域优势。园区距天津市中心15公里,距天津机场15公里,距天津港口20公里,距天津滨海新区10公里,不管是人流、物流进出都非常方便。另外园区周边的交通状况非常良好,以津港公路、丹拉高速、津晋高速为陆路干线,可以连接国内许多大城市,为企业更多、更广、更快地开发和占有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服务管理优势。管委会的各个职能部门给予企业特殊的高质量服务,企业到园区投资,不管是购地自建,还是租赁厂地厂房,葛沽镇都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从开始办理营业执照,一直到企业投产招工,凡是企业需要葛沽镇帮助的,葛沽镇都按时按量地提供服务,直至企业满意。政策优势。葛沽镇津南区为到津南来投资的客商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在企业用地或租赁厂地厂房方面适当价格从低。园区基础设施优势。
葛沽镇提供的企业用地为“七通一平”,即通上水、下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通气、土地平整。用地性质为国有土地,使用期限50年。葛沽镇非常注重园区自身建设,仅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近亿元。目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入驻八里台园区的企业有一种方便感和舒适感。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德劳动力。其他诸如金融、法律、公安、税务、工商、运输、餐饮、娱乐、保险等机构就座落在园区周围,使企业的商务活动更加便利。
葛沽镇园区企业及周边企业行业特点:园区及周边共计各类企业346家,其中机械类企业123家,占葛沽镇企业总数的35.5%。产品种类达百余种,主要包括以农具厂、志辰玛钢厂、永益标准件为代表的金属制造业,以拔丝四厂、大绅线材厂、拔丝五厂为代表的拔丝行业,以万利特钢制品有限公司、斯曼特钢管有限公司、天宏达钢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钢品制造业,以捷安达、威利克、明佳车业为代表的自行车制造业,以世昇包装、万事达制罐为代表的包装行业,这些企业在葛沽镇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类企业实现收入6.5个亿。目前葛沽镇有30余家韩资企业,主要是以韩国三星通讯器材公司为核心为其配套,主要以生产手机配件为主,对葛沽镇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安置了葛沽镇大批富余劳动力。近年来园区获得了很多荣誉。曾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天津市农村经济双百强工业小区十佳”及“天津市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园区的发展也得到了天津市主要领导的肯定,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副市长孙海麟、市人大副主任王德惠、左明都先后莅临葛沽镇园区指导工作。
天津 葛沽镇 - 基础设施
民间花会一、 教育:1、学校概况:葛沽镇有学校 所。其中有 所中学由区教育局直管, 所小学,全部实现九年义务达标。其中,高庄子小学具有建校100多年的历史,在全区考核评比中名列前十名。随着政府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葛沽镇教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加强,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逐步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教学成果: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葛沽镇的办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加强,教学环境得到优化,教学成绩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思想作风过硬的教师群体。葛沽镇的小学入学率达到10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出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葛沽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5年共为562人报销了住院医药费,累计报销金额90余万元。
三、计划生育工作:葛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计生工作,把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了各级计生组织,不断夯实基础,搞好村民自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育龄妇女和外来人口的管理,及时对育龄妇女进行孕检,形成了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保证了计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葛沽镇已婚育龄妇女11976人,其中采取长效措施的4185人,短效措施的 6621 人,长效节育率 34.9 %,综合节育率 90.2 %,计划率 100%,多胎率为零。
葛沽镇社会保障:1、劳动就业:葛沽镇共有劳动力 25055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力2496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 16135人。就业 1863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 74%以上。2、劳动培训:为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掌握劳动技能,镇党委、镇政府每年组织多次,使参加就业的劳动力更加符合佣工单位的需要。
葛沽镇敬老院:葛沽镇老年公寓是由政府资助于1986年成立的,至今已有 20 年了。年来,共收养五保户老人 20 多名。老年公寓有工作人员 6名,主要对葛沽镇的五保户老人进行赡养,共有老人 71 人。
残疾人安居工程:残疾人安居工程是对农村低保残疾人危房进行新建或改造。葛沽镇从04年开始启动该工程,到目前为止共为33户低保残疾人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建筑面积达6百多平米。
小站镇总面积56.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1996年),位于津南区东南部,地跨马厂减河、月牙河,以盛产优质水稻“小站稻”而著称,19世纪末,北洋军阀袁世凯曾在此编练新军,从而成为近代北洋文化的发源地和大本营,而今天的小站是津南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和农业生产基地,是天津市十一五全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之一。
天津 小站镇 - 地 理
小站地处 天津市东南,地跨马厂减河,距 北京149公里,西距 天津中心市区20公里,东距 塘沽 天津港20公里,南距 大港区10公里,是天津中心市区通往 滨海新区的交通要冲。距 滨海国际机场15公里, 丹拉高速公路、 津港高速公路、 津歧公路、蓟港铁路二线均在此交汇,北距 京津塘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
天津 小站镇 - 历 史 文 化
得 名 始 末
小站原为退海之地。《沧县志》在中塘洼条下称它为“下污”,属明代盐场管辖的草荡。清同治九年(1870), 天津教案发生,英法美三国兵舰集结 大沽口,同治帝诏调 李鸿章的淮军驰赴 近畿驻扎。李出任 直隶总督,其亲军营——周盛传部盛字军9000人于是由 临汾调往 天津,于次年在 青县马厂驻扎,之后又设防新城(今属塘沽)。同治十三年(1874),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光绪元年(1875),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此即今日小站地名由来。
小 站 练 兵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袁世凯奉旨在天津小站督练" 新建陆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接替 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除了起用当年随李鸿章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外,又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 冯国璋、 段祺瑞、 王士珍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派 曹锟、 卢永祥、 王占元、 段芝贵、 李纯等分任各营哨官;并委派旧友 徐世昌、任秀深、 唐绍仪办理文案。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袁世凯出卖了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隶总督荣禄的信任,他的新建陆军也从此出了名,与 董福祥的"甘军"、 聂士成的" 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这便是袁世凯军阀集团冠以"北洋"二字之始。在军事装备训练方面,袁世凯极力采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然而,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军阀集团。北洋军阀集团是清末民初由天津小站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武装集团,这个集团曾经影响中国政局10多年,对近代 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天下第一米——小站稻
小站稻米质优异,脍炙人口。 周盛传小站屯垦成功,始有小站稻的称谓,其后成为 津沽名特产品。 日本侵华奉为高级军粮,强禁稻农食用。50~60年代,曾以特二级优质米销往日本、 东欧、 东南亚、 古巴等国家和地区。1956~1957年,全国20多个省市引调小站稻良种,各地远来学技,老农频出指导,年调籽种数万公斤,支援各地,振发了山东、 宁夏等省区水稻的发展。?
小站开发,仅有120年。但小站稻却是自北宋以来,千余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历代先哲垦拓 北海,法式南方的实践递鍃推进下,得以问世的,是整个天津屯垦史上的一个突出环节。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但结果却优于江淮稻;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其前驱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胜一筹。“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南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 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和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咸,化碱成腴,构成了独特的优质稻生长条件。至1948年津南解放前,小站稻一直是靠限制马厂减河上游用水,才保证了收获的,特产也有特殊的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到公社化以前,小站稻种植面积,单产,品种进化,都达到空前高峰。其后,马厂减河、 海河上游各河系,拦河截流,建库蓄水,九河下梢的天津,水量逐渐减少。1968年, 独流减河切断了马厂减河,南运河水绝源,靠海河水维持。1973年,全区“稻改旱”。1975年以后,境内小站稻局部恢复。80年代末,津南区重新开发优质小站稻成功。21项有毒物质指标监测,18项为零,3项低于国家要求的数值,被命名为绿色食品。?
天津 小站镇 - 经 济 简 介
小站镇工业经济发达,加工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实力雄厚,为津南区的工业重镇之一。
并且作为小站稻的原产地,品牌农业、新兴生态农业亦在天津占有重要地位。小站是近代北洋文化的发源地,近代军事旅游资源丰富,是研究我国近代史的不可或缺之地,也为众多对北洋文化感兴趣的 旅游者所慕名而来。
天津 小站镇 - 人 才 资 源
小站背靠知识人才密集的天津市区。目前天津市有20多所高等院校,230多个学科专业,每年有7万多名在校学生,理、工、农、医、师范、财经、文科、外语、艺术、体育等门类齐全,天津市拥有科学研究机构150多个,各类科技人才30多万。天津市的人才优势可为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 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镇内劳动力资源丰富。
小站主要学校一览
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学
天津市小站第二中学
天津市小站第三中学
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
天津市树才中学
天津 小站镇 - 行 政 区 划
小站镇位于津南区东南部、北与 葛沽镇接壤,西与 北闸口镇毗邻,南与天津大港区相连,东靠天津官港湖,现辖26个 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
天津 八里台镇 - 基本内容
八里台镇东汉时期,相传巨毋霸在巨葛庄定居。据《天津卫记》记载,章武县“巨家庄在城南五十里,世传卫毋霸故居”。 元朝(163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八里台地域同时归海津镇管辖。 八里台镇明朝及清朝初期属河间府静海县管辖,到清雍正(公元1723年)、乾隆(公元1736年)年间相继由静海县划归天津县。 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管辖。八里台地区亦同时归河间府管辖。 1961年,根据河西区人民政府“大社变小社”的指示,八里台公社组建。 1968年,八里台人民公社委员会成立。 1984年8月12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八里台人民公社更名为八里台乡政府。 1992年12月31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八里台乡升格为八里台镇。 2001年10月16日双闸镇并入八里台镇。
天津 八里台镇 - 乡镇简介
八里台镇,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西部。东连天津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南接天津石化工业区,西与西青区毗邻,北依天津市区,距区政府所在地咸水沽镇3 公里。八里台镇总面积 112.96 平方公里,人口 4.8万人,所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全区地域面积最大的镇,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驰名中外的"小站稻"状若玑珠,香气浓郁,久负盛名。工业产业发展强劲,生机勃勃,是我镇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实现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产业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建立了集餐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津港公路服务带。
天津 八里台镇 - 历史沿革
八里台镇隶属于天津市 津南区。
东汉时期,相传 巨毋霸在 巨葛庄定居。据《天津卫记》记载,章武县“巨家庄在城南五十里,世传卫毋霸故居”。
元朝(1636年)改直沽为海津镇,八里台地域同时归海津镇管辖。
八里台镇明朝及清朝初期属河间府静海县管辖,到清雍正(公元1723年)、乾隆(公元1736年)年间相继由静海县划归天津县。
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管辖。八里台地区亦同时归河间府管辖。
1961年,根据河西区人民政府“大社变小社”的指示,八里台公社组建。
1968年,八里台人民公社委员会成立。
1984年8月12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八里台人民公社更名为八里台乡政府。
1992年12月31日,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八里台乡升格为八里台镇。
2001年10月16日双闸镇并入八里台镇。
天津 八里台镇 - 地方名人
韩兴印
韩兴印(1919--1995),男,1919年出生,其父名韩瑞凯。1935年,只身一人闯关东。后经人介绍韩兴印到"义和兴株式会社"当了一个伙计开始了"做事"生涯。1941年,医术上小有成就的韩兴印已经在四平工作了8年,即将完蛋的"小日本儿"还在蹂躏着东北、还占领着我国大好河山,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身怀医术确不能施以包袱,不分昼夜却不能养妻喂女,太多的不平促使韩兴印毅然决定返回天津"卫南大韩庄"。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占领天津,天津百姓生活更加困难。无奈,韩兴印再次携妻女迁移,返回大韩庄。解放后,韩兴印凭着自己仅有的一点文化,先后做过财粮先生、会计股长等活,仍坚持边农作、边行医的事情。韩兴印还带徒传艺。先后带出杨少荣一个徒弟,又带出韩世螯、韩世珍两个儿子。目前,韩兴印的儿子、徒弟均立起门户用韩兴印传授的中医骨科术治病救人。
刘文武
刘文武,男,1967年10月17日生,初中文化,八里台人,文武美食娱乐城董事长。自1994年10月5日开业以来,紧紧抓住商机,瞄准市场,做好做活生意,抓产品的质量,干出自己的特色。刘文武重视挖掘传统农业技术,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用于餐饮业,开业8年累计向国家纳税75万元。刘文武重点解决的是当地人口的就业,坚持为乡亲们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他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请来村里传统种植技术高手,收获的蔬菜、瓜果直接供餐厅加工使用,顾客回头率高,形成餐饮业的特色之一。通过8年的发奋致业,积累了闯市场的经验,积累了资金,刘文武富了。
天津 长青办事处 - 简介
长青街道办事处辖区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共9个社区居委会,有华达机械总厂、涟邵矿务集团、418地质勘察队、娄底电业局等多家中央、省属企业单位和市、区168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境内基础设施齐全,绿化率达32%,全省堪称一流的娄星文化休闲广场,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中大地;境内商厦、写字楼、学校、农贸市场、娱乐城、医院等一应俱全。
社区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独特的区位优势,给开拓进取、团结务实,敢为人先的处党政一班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近两年来办事处先后获得“全省示范社区街道”、“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等全国、省市荣誉称号80余项。
长青是块年轻的热土,而社区建设更是给这块热土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欣喜地看到:9万余长青人民在党工委、行政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以“经济发展、服务居民、支持项目、建设社区”为工作重点,为建设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街道而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