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填词
大家好,今天借我们学会安排的这么一个机会,我想同大家主要探讨和学习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词;二,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三,同大家一道欣赏几首经典的词作;四,同大家探讨如何填词。
一.什么是词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什么是词?那么,什么是词呢?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所以,通常称为宋词(我们所说的唐诗宋词,就是这个意思)。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上都有规定。也就是所谓的“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的特点是: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姜夔就写过很多词前序言,如其扬州慢的序言)。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当然,也有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词,不过,这样的词牌是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当然也有字数相等的,如浣溪沙,生查子,木兰花等)。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调的配合
7.现在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不过,这种分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如蝶恋花60字,江城子70字,但在宋朝都属于令词)。宋人常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令是词体初创阶段的一种形式,字少调短,有类于我们喝酒行的酒令,故被称为令词。唐朝以及五代人所作的多是这种短小的令词,并往往在这种曲调名称后缀“子”字,如渔歌子,生查子,捣练子等;引来源于唐宋大曲中的“引歌”,往往是裁剪大曲中的前奏部分而成,如清波引,柘(zhe)枝引等;近即是近拍,是慢曲以后、入破(入破是唐宋大曲的专用语。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为破这一段的第一遍。唐白居易《卧听法曲霓裳》诗:“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以前的曲子,节奏介于慢拍与促拍之间,一般篇幅要比小令要长,比慢词要短,如祝英台近,好事近等;慢是慢曲子的简称,因为演奏时节奏舒缓而得名,一般句长、韵疏、节缓,慢词在宋代经过柳永、苏轼等人的发展,逐渐兴盛,如声声慢,扬州慢,卜算子慢等。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要读懂词谱,我们还必须了解以下一些名词及其意思,当然,不需要死记,我们填词到一定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记牢的:
【叶】:凡词谱中注有叶字者,即与上句所押之韵,同属一部,而不变换他韵(关于是否一部,请检用词韵,一般都用词林正韵,或者新韵)。
【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每阕词中,必须押韵之处,即该句的尾字,必须在所押的韵部里。(举例)
【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我认为可以看成句号。)
【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个句子的停顿,顿逗之处,通常又叫一字豆。又称“读”(仍读作“豆”)。(我认为可以看成逗号。)
【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则换平韵。或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另换一平韵,亦称换平。凡词谱中注有换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韵,至此则换仄韵。或上句皆押仄韵,至此另换一仄韵,亦称换仄,或者换平韵之后,又换仄韵。
【叠】:叠字的意义是重复。故词家一般都以一首词的下片为叠。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处区别:一,叠句,如如梦令,如梦,如梦。二,叠字,如忆秦娥上下片第三句起三个字皆叠用第二句之尾三字。如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倒叠字,如调笑令,下片起首例叠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转。如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四,叠韵,如长相思,起二句,君泪盈,妾泪盈,二句韵同。
【阕】: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阕,所以一首词就称为一阕,这是词所特有的单位名词。分为上下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阕,下段称为下阕。
【片】:每一支歌曲,从头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另奏一曲或者重奏一遍,这叫做一片。又称遍,徧,变,叠等。
【段】:与片、遍同义。
【拍】:韩愈给拍板下定义,称之为乐句,也就是音乐连贯起来的一段。
【结拍】:词的结尾处,谓之结拍。但结拍井非结句。也称歇拍。
【换头】:词从单遍发展为两遍,凡是下遍开始处的句式与上遍开始处不同的,这叫做换头。又称过腔,过遍,过片,过变,过处,过拍等等。
【重头】:一首令词,上下叠句法完全相同的,下阕完全重复上阕,称为“重头”,“重头”只有小令才有。如南歌子,江城子等。
【双拽头】:三叠以上的词,第二叠与第一叠句式、平仄完全相同,并且字句比第三叠要短少,形式上好似第三叠的双头,故名之曰双拽头。如兰陵王等。
【转调】:又称转声,即转变本调的宫调,也就是所谓的“移宫换羽”,就是说一个曲子,原来属于某一宫调,音乐家把它翻入另一个宫调,节奏既变,歌词亦变,便出现带“转调”二字的词调名。如转调满庭芳,转调踏莎行等。
【双调】:本是商七调中夹钟商的俗名,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
【促拍】:所谓“促拍”,即是催拍,快拍,是急曲子的一种,假如词牌上注促拍,就是将本词调的节奏加快,同时,字句和韵脚也相应有所变化,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曲子,如促拍采桑子等。
【偷声】: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乐节奏略有增减,或者简化节奏,减少字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词调,叫做偷声,又叫减字,与移宫转调有关。如木兰花原是七言八句,押仄韵,假如将第一、三、五、七句改为四言,并且两句一换韵,就成减字木兰花了。
【添字】:与偷声,减字相反,通过在一首曲调中增加节奏,增多字句而形成新的词调,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又叫添声,摊声,摊破等。如摊破浣溪沙等。
【犯】:犯调的本义是宫调相犯,又称犯调,犯声。同转调一样,也是移宫换羽的一种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转调是一个曲子整个的宫调转换,而犯调则是一个曲子内部两次以上的宫调变换,也就是一个曲子用两个以上的宫调,也就是西洋音乐所说的转调。
【歌头】:大曲以许多曲子连续歌奏,少的也有十多遍,多的可以有几十遍。大曲歌唱部分之第一遍,谓之歌头。如水调歌头,六州歌头等。
【自度曲】:通晓音律的词人,自写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也叫自制曲,自度腔。
【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语句词意相结合或相转折,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如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个对字,渐字,就是领字。
【词牌】:每一种词调的名称就叫词牌。关于词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词牌不等于词的题目,尽管有的词牌最初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忆江南等,但后人所作之词逐渐都与词牌不再相符,而且大部分的词牌本身就与词的题目无关,于是就有了在词牌下加注题目和小序的现象。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中江城子就是词调之名,密州出猎才是词的题目;第二,同一词调可以有不同的词牌,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同一词牌又可以有不同的体式,这是因为词最初是由乐而定的,根据同一乐曲填词,不同人的作品彼此会有差别,当词与音乐脱离,后人依照前人的作品来填词时,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体式。如念奴娇就有好多的异体。不同体式甚至字数押韵都不同。
【调寄】:也叫寄调,是用哪一个词调即哪个词牌填词,如调寄浣溪沙就是用浣溪沙的词牌填词。与填腔相反,填腔就是为歌词作曲。
总之,关于词的各种名词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作一般的了解就可以了。
下面来看两个词谱:
菩萨蛮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中平平仄仄换仄韵中仄中平仄韵中仄仄平平换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如梦令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后唐 庄宗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 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句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韵中仄叠中仄中平中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