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180,上海名人故居八 :影剧明星1原创

2014-11-11 17:08:44|分类: 上海名人故居 |字号订阅

本文转载自悠游微尘《180,上海名人故居(八):影剧明星1(原创)》

  赵丹:原名赵凤翱,原籍山东肥城人,1915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在1936年—1937年间,主演了影片《十字街头》和《 马路天使》声名大振。1936年春赵丹与叶露茜、顾而已与杜小鹃、唐纳与蓝苹三对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在六和塔下拍下了举世闻名的照片。1939年6月,他抛妻别子与徐韬、王为一等前往新疆开拓进步戏剧工作,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系狱5年。1944年底新疆盛世才“大洗狱”,混乱中赵丹等人安全逃离,赵丹一行人回到重庆。可是之前,叶露茜早听说赵丹已被盛世才杀害,她与赵丹有两个孩子,赵丹的噩耗令她伤心不已,后嫁了剧作家杜宣,赵和叶的姻缘已无法再续。



赵丹和叶露茜

赵丹也在日后摄拍电影《幸福狂想曲》中和女主演黄宗英产生了感情,结成夫妇。



赵丹与黄宗英

赵丹在解放前后还主演了《丽人行》、《乌鸦与麻雀》、《武训传》等影片。建国后,《武训传》首当其冲受到批判,武训这个角色赵丹是化了很多心血塑造的,影片放映后,报刊杂志上,曾获得一片好评,后来江青搞了一个武训家乡实地的调查报告,顿时《武训传》就成了大毒草,这对赵丹的打击是相当大的。解放后赵丹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并于1957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赵丹是周恩来在电影界最知心的老朋友之一。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一直到“文革”前夕),他们俩每年都要见面好几次,谈话推心置腹,真是莫逆之交。赵丹曾经当面对周恩来说:“总理呀,你知道我是艺术家,不是弄臣!艺术家有良心,不会拍马屁;弄臣尽拍马屁,可没良心哪!”赵丹曾向周恩来诉求:“总理呀,请你给我发一张免斗牌!请棍子老爷们不要再斗我!不要随便对我们揪辫子、打棍子、戴帽子!我是个艺术家,不是什么政治家。请关照他们别用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我,请用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我!让我心情舒畅一些,发挥我的特长,好好为国为民拍它几十部杰出的影片……请你一定要给我发一张免斗牌呀!”其实,周恩来作为总理,对赵丹的诉求也是爱莫能助的。

赵丹在解放后主演了《为了和平》、《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又一次被囚禁达5年之久。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在他即将跨入地狱之门时,已无所畏惧地在一篇文章中说出心里话:“文艺创作是最有个性的,文艺创作不能搞举手通过!可以评论、可以批评、可以鼓励、可以叫好。从一个历史年代来说,文艺是不受限制、也限制不了的。”这篇文章刊登在198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上,当黄宗英含泪告诉赵丹,文章发表了,赵丹已说不出话来了,只是眼珠动了一下。过了两天,赵丹就离世了。这篇文章在文化界影响非常大,巴金在著名的“随想录”中写道:赵丹说出了我们一些人心里的话,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可能他讲得晚了些,但他仍然是第一个讲话的人。我提倡讲真话,倒是他在病榻上树立了一个榜样。



赵丹在上海的居所有多处,他和叶露茜结婚后,住在叶露茜的家里,环龙路锡荣别墅(今南昌路69弄)3号,后来,赵丹从新疆回到上海,这时叶露茜已他嫁,叶母仍留住赵丹,直到他与黄宗英结婚后,才迁出到斜土路租房居住。





由外向内第三家



叶露茜家后门

40年代后期赵丹接拍了几部电影,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就入住淮海中路武康路口的东美特公寓(也名诺曼底公寓),同住在这幢公寓里的还有郑君里、黄晨夫妇,吴茵等电影界人士。



东美特公寓





1962年为接待访华的日本同行,上海电影局领导考虑到他原来的住处有诸多不便,让赵丹住进了湖南路8号的3楼,(2楼是著名音乐家芭蕾舞《白毛女》的作曲孟波居住)房屋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外墙清水泥立面,落地钢窗门,朝南阳台围着半圆形铁栏杆。整幢建筑显得简洁明快。三楼东南一侧南间约24平方米,是赵丹与黄宗英的卧房,普普通通的一套家具和一架钢琴,是房员里的主要陈设。赵丹一直住到1978年。赵丹曾在上海多处居住过,他的女儿赵青认为只有此处才是赵丹名副其实的“故居”。该建筑现为居民住宅。







上海淮海中路1273弄,是沪上著名的新康花园住宅区。其中16号二楼,原由赵丹与夫人黄宗英以及小外甥女一起居住,也是赵丹最后的一个住处,这里还曾居住过画家颜文樑、音乐家丁善德和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楼房为砖木结构,门前有小花园,建筑考究,式样新颖,室内隔音隔热,生活设施齐全。





叶露茜:生于1934年,在南洋高级商业学校读书时,就酷爱艺术,积极参加上海左翼业余演剧活动。翌年,她成为上海“左翼剧联”领导下业余实验剧团和业余剧人协会的主要演员,先后参加演出《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和阳翰笙的《塞上风云》、于伶的《夜光杯》、田汉的《最后胜利》等剧目,进行抗日战争宣传活动。

1936年4月叶露茜与赵丹在杭州六和塔下集体结婚。结婚婚后的赵丹与叶露茜十分恩爱。赵丹曾当众自豪地说:“我成了快乐王子,因为我拥有一个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女人。”叶露茜第一次怀上孩子时,赵丹正忙于拍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为了尽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叶露茜甘愿舍弃了自己的艺术青春。婚后,叶露茜生育了两个孩子,长女赵青,儿子赵矛。

新疆大军阀盛世才将赵丹逮捕入狱。为此,叶露茜长途跋涉到新疆,到处奔走,设法营救丈夫,叶露茜以女性的坚毅,在新疆苦苦支撑四年,直至传出赵丹早已遇难的消息后,四年痴心的守望,遭受毁灭性打击,遂由演剧队朋友相助,几经转碾,终于回到重庆。叶露茜痛不欲生,打算以身殉夫。还是在友人的多方劝阻下,考虑到赵丹的两个孩子,叶露茜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随后,叶露茜为了两个孩子的生存,与剧作家杜宣结婚。

1945年的清明节前后,赵丹突然从新疆逃回了重庆。死里逃生的赵丹得知妻子已改嫁时,没有埋怨她,只说了一句话:“一句谣传,害得我妻离子散。”

叶露茜也曾和赵丹重见长谈,为了不破坏另一个家庭,为了不伤害另一个无辜善良的人,尽管杜宣愿意退出,他俩还是决定割断情缘,维持这个既成事实。

叶露茜以后成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一名教师,基本上脱离了舞台。60年代初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业余话剧团曾在他们学院的实验剧场演出过一出古巴名剧《甘蔗田》,叶露茜担纲重要角色,我为了一睹她的风采,去看了这戏,她在舞台上还是很有光彩的。

杜宣和夫人叶露茜的住所在泰安路115弄7号,住在他们隔壁6号的邻居是很有名望的历史学家周谷城。







唐纳:(1914年5月7日—1988年8月23日),中国著名报人、电影评论家、记者和演员,中共地下党员;原名马季良,又名马骥良,江苏苏州人,早年就读于苏州私立树德中学、江苏省立苏州中学;193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34年秋进入上海艺华电影公司任编剧;1935年加入电通影业公司,主演过电影《都市风光》,主编《电影画报》,1936年与蓝苹(江青)结婚,后离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担任《大公报》的战地记者,奔走于东部战场,后唐纳追求记者安娜(陈润琼),1952年在法国与安娜结婚,开办中餐馆,1978年曾回国探友,1988年在巴黎病逝。



蓝苹:(1915--1991年)山东诸城人。原名李云鹤,1931年5月与裴明伦结婚,7月离异后与俞启威同居,并经俞介绍1933年2月加入共产党,俞同年4月被捕,她同月下旬前往上海失去组织关系。1934年9月在上海被捕。1935年1月出狱后再与俞同居,同年3月进上海电影公司,改名蓝苹,9月与唐纳同居。1936年4月与唐纳结婚,6月到天津找俞,1937年6月与章泯同居。1937年7月赴延安,10月恢复党籍,1938年11月与毛泽东结婚。改名江青。文革中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其主人豢养的一条狗,一条专门咬人的狗,主人要她咬谁她就咬谁,作恶多端,被判死缓。1991年5月14日于保外就医期间在北京住地自杀身亡。





中间的一对是唐纳和蓝苹

唐纳和蓝苹婚后住在环龙路(今南昌路)110弄25号二楼亭子间,解放前环龙路是法租界一条两旁是法国梧桐的林荫道,环境很优雅,住户都是些中产阶级以上的上等华人,上海的里弄房子都有前、后门,前门进去是正屋,一般作客厅用,后面进去是厨房,亭子间就是厨房上面的房间,一般都较小,约8—12平方米,窗户较小,朝向也不好,故租金较便宜,唐纳和江青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很符合那些经济拮据又有些虚荣心的小知识分子的胃口的,因为尽管房子小了点,毕竟是在高档的地段里啊。







周璇: 1920年出生于常州一个姓苏的家庭,原名苏璞,3岁时被抽大烟的舅舅顾仕佳偷偷拐骗卖到了金坛县的王家,由此改名王小红。王家夫妇离异后,她又被送给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红。住在淮海路上尚贤坊21号,这是周璇童年成长的地方。现在尚贤坊好多住户都将房子出租给本地的、外地的小商贩,外表看起来蛮像样,弄堂里是杂乱不堪,设施也没更新,我还看到有的房子大门口凉着洗刷干净的马桶。







1931年周小红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因主演歌舞《特别快车》而崭露头角。音乐家黎锦晖提议她改名为周璇,那时在明月歌舞团里还有白虹、严华、聂耳等著名的音乐人。明月歌舞团的团址在赫德路恒德里(今常德路633弄)65号。现在这座房子作为纪念地,不过铭牌上只写是聂耳的居所,略去明月歌舞团团址和团长黎锦晖。当初聂耳在团里是一个演奏员。









后来明月歌舞团的台柱都赶去拍电影了,明月歌舞团维持不下去,就解散了,周璇又加入严华等人组建的新华歌舞社。1934年周璇在上海各电台联合举办的歌星比赛中名列第二,成为十大歌星之一,1935年从影,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红,并在影片中主唱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银幕偶像。该片也为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3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200多首,她可以算是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两栖明星。20世纪曾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周璇的情感生活也像她的身世一样,坎坷不幸。第一任丈夫严华也是歌舞演员出身,1938年结婚,周璇和严华结婚后,夫妻二人的月薪,包括严华作曲收入在内,为450元,但周璇每年要拍好多部电影,每部电影的报酬在2000多元。他们婚后住在姚主教路茂龄新村(今天平路120弄)这房子的地段和结构都挺不错的。1941年因为他人的挑拨发生了婚变,相识相恋了九年,最后分手,其实她和严华都是媒体舆论的受害者。







周璇和严华分手后住在她的干爹国华影业公司老板柳中浩家中,柳中浩的家在蒲石路留园(今长乐路672弄)28号。当时是抗战期间,“国华”公司经理柳中浩因不愿意和日本人合作当汉奸,关闭了“国华”影业公司。周璇故息影2年。





【转载】180,上海名人故居(八):影剧明星1(原创)


后来,在黑白两道上都吃得开的张善琨的说动下,周璇定下条件:不演汉奸电影、不唱汉奸歌。遂又参加了《渔家女》等影片的拍摄。她的住处也由张善琨安排在武康路391弄1号三楼,周璇在这儿住了近3年。







周璇除了拍电影外,就是灌唱片,所以当时在全国居垄断地位的百代公司是她第二个工作场所。



百代唱片公司的录音室—红楼



抗战胜利后,周璇因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老板蒋伯英的邀请,赴香港拍片。周璇结识了一名绸布商朱怀德。在香港和他同居,怀孕之后,周璇想返回上海和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夫妻,50年代初,周璇从香港回到上海,住在华山路731号枕流公寓六楼一套公寓里,枕流公寓是上海滩超一流的公寓.住了很多剧影界明星,这幢公寓给人的感觉就像文艺界的高级宿舍,名人川流不息。周璇住在这幢公寓六楼的一套房里,一直住到她57年去世。当她回到上海后,终于发觉朱怀德骗了她,周璇和朱怀德脱离关系。在香港时,她便有精神病的发病征兆,到了上海精神病更严重起来。当病情有所缓解,应大光明影片公司之邀,在上海拍摄《和平鸽》一片,并结识了该片的美工人员唐棣,1952年5月,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日子即将来到,而唐棣却被指控为犯有“诈骗罪和强奸罪”,判刑三年。一年后,法院又撤销原判,予以释放,当他回到家里,才知道周璇已发病住进医院去了。1957年7月19日,周璇即将完全康复离开虹桥精神病疗养院之时,突发急性脑炎,一个多月后便与世长辞。年仅37岁。





上官云珠:(1920.3.2---1968.11.23)出生在江苏江阴长泾镇,原名叫韦均荦,又叫韦亚君。她哥哥的一位同学叫张大炎,是同乡一富绅的儿子,在上海美专学西洋画,毕业后在苏州做美术老师。张大炎一直很喜欢比自己小9岁的同学妹妹,不久他们未婚先孕,只好结了婚。1937 年抗战爆发,她跟着张家逃难到了上海。为谋生,到巴黎大戏院(今淮海电影院)边上的何氏照相馆当开票小姐。这时他们住在蒲石路庆福里(现长乐路236弄)18号,后又迁居马当路西成里40号(38.9--12月),西成里东端在马当路,西端在淡水路,这条弄堂还住过中国顶尖的画家张大千。









照相馆的老板何佐民原是明星影业公司的摄影师,跟上海电影界人士来往密切。当时影业公司老板张善琨见她长得漂亮,把她拉进电影圈。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继入新华影业公司学习,著名导演卜万苍为其取名上官云珠。丈夫张大炎激烈反对她从影,她毅然与他离婚。1942年,上官云珠加入“天风剧社”,在此结识了成为她第二任丈夫的姚克。姚克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的才子,他写的《清宫怨》这部戏,吸引了很多著名演员加盟演出,文革中毛泽东借电影《清宫秘史》批判刘少奇卖国主义,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是姚克。1944年8月,上官云珠生下了女儿姚姚。后来姚克在上海爱上了一个富家女。1946年上官云珠同姚克离婚,不满两岁的女儿就跟了她。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上官云珠所拍的那些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后来都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上官云珠在这些影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形象,也使她在影坛上的地位更加确立起来。1949年后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南岛风云》、《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影片。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1951年与黄宗英的前夫兰心剧院经理程述尧结婚,生子韦然。1952年因程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受牵连,上官云珠再次离婚。最后上官云珠和一个不出名的导演贺路结婚。1950年代她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一度曾保护她免遭“右派”的命运,但“文革”一来,却又成了她最大的罪状之一。



1968年11月22日,上官云珠又一次被传唤,北京来的两个外调人员和厂里的造反派轮番逼问她,要她承认参加了特务组织,并利用毛主席接见她搞阴谋。上官云珠不承认,他们就脱下鞋用皮鞋底抽她的脸……回到“牛棚”时,她的脸被打肿,嘴角流着血,目光呆滞,身体不停地颤抖。当天晚上回到家里,造反派勒令她写交代。她实在害怕即将到来的又一场羞辱与磨难,在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她从四层楼的窗口跳了下去……她的身体重重地落在楼下小菜场一个菜贩的大菜筐里,当时尚有意识的她还向围上来的人们说出家里的门牌号码----也许在那一刻,她还有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但等到有人找来黄鱼车把她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救了。菜场的人只是用橡皮水管冲掉了菜叶上的血,继续卖给来买菜的人,终年48岁。女儿姚姚1975年9月23日因车祸身亡。上官云珠结束生命的住宅就在建国西路641号4楼,即近高安路口的集雅公寓。





上官云珠是在艺术上很有成就的,她塑造的角色有风骚的姨太太,也有温顺贤淑的贤妻良母,有被日寇欺凌的沙厂女工,也有英勇的游击女战士。几乎没有一个女演员能创造出这么多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她在话剧舞台上也是光彩照人,我曾看过她演的话剧。在《雷雨》里演繁漪,在《北京人》里演愫芳,在《风雪夜归人》里演玉春。这三齣戏的演员阵容都是上海电影演员剧团里配备了精兵强将的,然而在这三个戏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塑造的角色。

白杨: 1920年4月生于北平。湖南汨罗人。1932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分厂演员养成所,随即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角色。同年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因主演《梅萝香》、《茶花女》等剧,在剧坛显露头角。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与赵丹联合主演《十字街头》,一举成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与组织影人剧团,辗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到重庆、主演《中华儿女》、《青年中国》、《长空万里》等宣传抗日的影片,并在中华剧艺社演出《天国春秋》、《屈原》、《法西斯细菌》、《雷雨》等剧。1946年回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主演《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轰动,这部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也是不朽巨作。1948年赴香港拍片。1949年4月返回北平,11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解放后主演《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金玉姬》、《冬梅》等6部故事片。1957年《北京日报》和《沈阳日报》相继举办评选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和演员活动,《祝福》和《为了和平》均名列前茅,被评为最佳演员。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同年,《祝福》获第1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著有《电影表演探索》等。80年代还在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中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上负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于1996年去世,享年86岁。我有幸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看了她演的曹禺名剧《日出》。这是一场荟萃了上海影剧界最优秀的演员的献礼演出,她演主角陈白露。把陈白露这个交际花在交际场里表面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内心空虚,不甘堕落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白杨曾住在南昌路136弄48号三楼,这幢房子里还住着电影界里响当当的另两个人物,二楼住的是著名导演应云卫,他导演的《桃李劫》是中国最早的有声电影影片,影片中的主题歌《毕业歌》传唱了数十年。他还导演了数十部故事片,解放后导演了《周信芳舞台艺术》盖叫天主演的《武松》以及越剧《追鱼》等戏曲片,他可说是影剧界元老级的人物,在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批斗游街,游街途中应云卫被人推下车致死。底楼住的是魏鹤龄,这是一位享誉卓著的资深演员,一生共参加拍摄影片三十九部,演出话剧近四十部,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如马路天使中的报贩老王,将这一人物善良淳朴的品格和蕴藏于内心的爱情波澜,刻画的深切感人。《乌鸦与麻雀》中扮演诚恳朴实又胆小怕事的报馆校对孔有文,《祝福》中纯朴、忠厚、勤劳的贺老六。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白杨后来住在华山路978号的一座独立的洋房里。





秦怡:(1922.1.31——)193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后去武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至重庆,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实习演员,在影片《好丈夫》中扮演角色,后相继参加中国万岁剧团、中华剧艺社等话剧团体,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大地回春》、《钦差大臣》、《茶花女》、《天国春秋》、《桃花扇》、《清明前后》等二十余部话剧。在抗战时期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1947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回到上海,先后在《忠义之家》、《无名氏》、《遥远的爱》、《母亲》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建国后,秦怡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这时的她演技成熟而自然,曾在《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主演的影片《农家乐》、《马兰花开》、《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她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2009年10月17日获得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



秦怡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秦怡她17岁嫁给男演员陈天国,陈天国话剧演得很好。可是他终日酗酒,结婚第二天晚上,陈天国就喝醉酒了,还拿雨伞打她。根本无法共同生活。不久秦怡就和他离婚了。24岁时又嫁给大她12岁的美男子“电影皇帝”金焰。婚后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生了个儿子金捷,为家庭增添了温馨气氛,婚后夫妇俩合作主演电影《失去的爱情》,片子拍得一般,金焰由于拍摄辛苦,而且平时也喜贪杯,患了胃溃疡,手术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只能病榻相伴,无法上镜拍戏。而秦怡的事业如日中天,影片接拍一部又一部,两人在演艺生涯上距离越来越远,感情也日益淡薄。一天,她在摄影棚里拍电影《雷雨》,正在拍摄剧中的感情高潮戏,她演的鲁妈与孙道临演的周朴园狭路相逢,爱与恨、情与仇一迸在戏中爆发,她的表演得到摄影棚内满场喝彩。此时金焰的病危通知也送到了她手中,还未来得及卸妆的她直奔医院,弥留之际的金焰已瘦成一把骨头,秦怡、金焰四目相对,他俩已有几十年没这样感情交流过了,生离死别之刻才有这样的碰撞,是怜悯?痛楚?忏悔?还是祈求?说不清楚,唯有遗憾是共同的,为了弥补这种遗憾,秦怡力尽妻子的责任,精心护理金焰,十多天来,白天棚里演鲁妈,夜晚病床边伴丈夫, “电影皇帝”只能双眼似睁似闭地凝视妻子,泪水沿着眼角渗出,最终离开了人间。金焰过世后,秦怡把情感大部分倾注在儿子金捷身上。然而这影坛上一对佼佼者,俊男美女生出来的儿子,竟患上了痴呆。生活不会自理,全靠秦怡照料。秦怡白天忙外,回到家里忙儿子吃饭穿衣,喝水服药,她伤心地问儿子:"我死了你怎么办?"儿子回答得很干脆:“你死我也去死。”说得秦怡黯然神伤。儿子活到59岁,儿子去世时,她也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了,丈夫、儿子相继离去,秦怡更孤独了,然而她还是勇敢积极地面对人生,2009年11月15日正值其演艺70周年之际,88岁高龄的她已经接拍了下一部作品。

秦怡曾住过淮海西路武康路口的东美特公寓,这幢公寓里,还曾住过赵丹、黄宗英夫妇;郑君里、黄晨夫妇;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和吴茵等影剧界著名演员。前面已经贴出来,这里就不重复了。

复兴西路44弄,被人们称为玫瑰别墅,这房子原本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给他第二任妻子蓝妮造的,一条弄堂里共七幢房,其中2号楼,已分配给著名电影演员秦怡等居住,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自1941年从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凤已经整整在银幕上塑造了54个艺术形象,成为大陆电影圈内无人可以攀比的高产明星。1940年7月,柳中亮、柳中浩兄弟俩联合创办了“国泰”影业公司,1951年1月1日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国泰”影业公司老板柳中亮的二公子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955年赵丹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排演舞台剧《雷雨》,王丹凤饰演四凤。接着,她演出电影和话剧《家》中的呜凤,这些舞台和银幕的实践使她的艺术水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显露出她表演艺术的才华和造诣。她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她曾担任全国政协会员。1985年,她夫妇俩曾应也是电影明星的美国总统里根的邀请,到白宫出席总统就职典礼,1992年定居香港,下海经商。开了一家素食餐馆“功德林” 由于操作成功,生意兴隆,“功德林”素食餐馆已经继铜锣湾之后,又在九龙尖沙嘴发展了一个新的分店。王丹凤容颜长得美丽,生活十分严肃的,从无绯闻,夫妇毕生笃爱。无论是王丹凤走红的日子,还是“文革”中受迫害被迫改行当缝纫工的痛苦时刻,柳和清一直是王丹凤的精神支柱。如今,他们度过了整整60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浓情岁月,一个甲子的“钻石婚”堪称影坛佳话。



王丹凤的住所在复兴中路陕西南路口的陕南村,原名亚尔培公寓。是法国天主教普爱堂投资建造的16单元多层公寓住宅。属于中等偏上的里弄式公寓住宅,为了避免热爱她的观众干扰她的生活,她居住的门牌是不公开的。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祖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上影厂,继续从事表演创作。主演及参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女司机》、《南岛风云》、《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10余部影片的拍摄,他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他的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他所配音的影片有《王子复仇记》、《白痴》、《列宁在19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革以后,孙道临参加了几部伟大人物的传纪片的制作,导演了电影《詹天佑》、主演了电影《李四光》、自导自演了电影《非常大总统》。还自导自演了他最喜爱的由同名话剧改变的电影《雷雨》。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他原籍浙江,对家乡戏越剧有所偏爱,他的妻子就是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王文娟在电影《红楼梦》成功创造了林黛玉,和丈夫孙道临在艺术上的切磋帮助是分不开的,晚年他还执导了由王文娟主演的电视戏曲片《孟丽君》,真可谓夫唱妇随、珠联璧合。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在上海的住所搬了好几次家,在东美特公寓住过,还住过武康路上的密丹公寓和华山路上的枕流公寓。东美特公寓和枕流公寓,前面大家已经都看到了,下面再把密丹公寓的照片贴出来。





祝希娟:相对于前面诸位表演艺术家来说,她完全由新中国培养出来的,1956年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莫里哀的《吝啬鬼》、《南海长城》、《刘胡兰》等。1961年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1962年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后又在《燎原》、《啊!摇篮》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导演兼演出电视剧《为明天祝福》、《江南明珠》等。成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1983年11月初,她离开了她学习和生活又使她扬名的上海,举家南迁深圳。成了深圳电视台副台长,并成为该台第一位节目主持人。



在她任深圳电视台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期间,全力推动电视剧的创作与制作,五年内完成了二十多部电视连续剧。其中,《特区少年》、《超越生命》和《大风警报》3部电视连续剧一举拿下“飞天奖”三个大奖。1998年,祝希娟退休后和丈夫到美国洛杉矶定居,成为大洋彼岸新一代移民。

祝希娟在上海曾住在愚园路岐山村(1032弄)25号。房屋建造于1925年-1931年间,为砖木混合结构联列式花园住宅。抗日名士杜重远、科学精英钱学森、文学大师施蛰存、都曾住在这条弄堂里。









黄佐临:1917年进天津新学书院, 1925年去英国留学,入伯明翰大学商科。在校期间,创作了他的处女作短剧《东西》和《中国茶》,深受英国著名喜剧大师萧伯纳的赞赏与鼓励,从此开始涉足戏剧。回国后,曾任天津亚细亚火油公司高级职员,并在天津新书学院、南开大学任教。1935年再次与夫人丹尼赴英国剑桥留学,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习导演,研究欧美戏剧、电影流派,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在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不久到上海。在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任导演。1942年,以“齐心合力,埋头苦干”为信约,与黄宗江、石挥等人创办了“苦干剧团”,后改为“苦干戏剧修养学院”,导演了《梁上君子》、《夜店》等话剧。1947年加入文华影业公司任导演,开始涉足电影领域。他执导第一部影片是讽刺喜剧片《假凤虚凰》,他用浓烈的喜剧表现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盛行欺骗风气,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他还将该片译成英语,制成我国第一部英语拷贝,输出国外。后又导演《夜店》、《腐蚀》等影片。1949年,黄佐临改编并导演了影片《表》,该片被法国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列为世界电影通史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名片之一。1950年,黄佐临调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兼上海电影局顾问,同时从事戏剧、电影导演。他导演的影片有《布谷鸟又叫了》、《黄浦江的故事》等。1980年他曾将话剧《陈毅市长》搬上银幕,任总导演。该片创意新颖,节秦流畅,尤其是对陈毅的塑造,到位准确并有亲切感。此片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黄佐临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导演了话剧、电影百余部,1988年 获中国话剧研究所颁发的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其女儿黄蜀芹继承父业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





黄佐临住所在泰安路120弄(卫乐院)1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8412.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公安博物馆-3:消防篇

【摄影】上海公安博物馆-3:消防篇上海公安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公安专题博物馆,展馆面积8500平方米,于199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馆内设序馆、公安史馆、刑事侦查馆、治安馆、交通馆、监狱馆和看守所馆、消防馆、装备馆、英烈馆、警务交流馆

三年自然灾害时,上海人吃些什么? 三年自然灾害真相

(本文参加新浪 国庆60周年大型征文:我们家的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上海人吃些什么?松龄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被称作为“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那时,我正在上海读小学,记忆当中,农村中遭受了特大的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还饿死了人。城市

微风往事八十八:越来越大的书

微风往事八十八:越来越大的书大概是一九七九年,我在学校附近的邮局报亭第一次看到彩色印刷的报纸,《深圳特区报》。以前每逢七一、国庆或者党代会召开,《人民日报》会出一期头版套红印刷的报纸,真正彩色印刷,连照片都是彩色的,在我是头一次

声明:《转载 180,上海名人故居八 :影剧明星1原创》为网友逢人便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