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分级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电影
关键词: 电影分级;电影产业化;电影受众
一、 研究背景
(一)中国电影管理体制发展现状
在中国,电影的管理体制是电影审查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在总体上把握着中国电影的航向,为中国电影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守卫”和“护航”,一些不符合现行《电影管理条例》的影片就不能正大光明的进入大众的视野。每一部电影制作完毕之后,最终能否通过公映与观众见面就取决于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决定。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中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是指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电影审查机构,或部分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依据《电影管理条例》,对电影制片单位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电影片审查的政府行政行为。根据2006年5月22日颁发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管理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第52号令)第4条之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电影片审查的管理工作,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负责电影片的审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经申请可以受广电总局委托,成立电影审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制片单位设置的部分电影片的审查工作。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电影片审查制度两个步骤。《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审查管理规定》说明了“电影片禁止载有的电影内容”和“应当删剪的电影片”的内容。相比较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年和2004年有关电影审查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新出台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电影片审查管理规定》,从审查尺度和审查规定上,更趋于宽松和明确化?。电影片经电影审查委员会集体审查通过后,即可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属的国家电影局申请国家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并可在国内外发行放映。电影制片单位若对电影审查委员会作出的审查决定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电影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复审决定为终审决定。
而关于参考的标准实在很多,举个例子说,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被审查的电影片中个别情节、语言或画面有下列内容的,应当删剪、修改:㈠夹杂有淫秽庸俗内容,不符合道德规范和观众欣赏习惯的:1、不恰当的叙述和描写性及与性有关的情节,正面裸露男女躯体;2、以肯定的态度描写婚外恋、未婚同居及其他不正当男女关系;3、具体描写腐化堕落,可能诱发人们仿效;4、造成强烈感官刺激的较长时间的接吻、爱抚镜头以及床上、浴室内的画面;5、具体描写淫乱、强奸、卖淫、嫖娼、同性恋等;6、内容粗俗、趣味低下的对白;7、庸俗、低级的背景音乐及动态、声音效果。有了这些的标准,所以我们进入影院观看电影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删减版本的了。
(二)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背景
中国的电影在2005年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首这百年的历史,我们的电影走过了一条艰辛但又充满辉煌记忆的道路。显赫的成就使得我们的电影事业更加辉煌灿烂,电影作品百花齐放,相对的电影观众也趋于多元化,电影产品也变得多样化,各种题材的影片都有所涉猎,有的还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我们的电影事业还在发展着,但是我们需要更好更健全的发展,我们要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电影,我们要让我们的民众更好的观看我们的电影,让电影更好的“引进来,走出去”。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全球化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国的电影界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走进中国”的局面。所以我们要慎重的对待电影的管理问题。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外部威胁,一方面是民众娱乐的内在需求,还有文化实力也逐渐作为一种软实力成为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文化管理者对电影的重新认识。这种认识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确认了电影的文化产业定位,确立了电影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随着大片的引进以及中国电影业自身的发展,中国观众的影像把握能力和鉴赏能力已大大提高了,电影的受众市场也因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进一步细化这在客观上也要求电影制作者要针对不同口味的观众制作不同的内容的电影。因此,实行分级制,才可能生产出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要的电影产品,进而充分占有市场,从而为向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电影市场从实际运行中也急切需要确立电影产品分级制,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国际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出于和国际电影市场接轨的趋向,搞分级制也是我们电影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需要。
分级制度是什么?电影分级制是依据某种标准将影片加以分级的制度。分级制度指的是某一组织根据一定的原则把片厂的产品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它没有国家法律支持,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它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分级方法,比如美国分的比较详细有G级,PG级,PG-13级,R级,NC-17级,法国制订了3种等级,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各自不同的分级制度。?
(三)全球化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以及分级制度缺失带来的麻烦
中国的电影进入了一种跨国制作的全球化时期。2000年以来,在中国,与国产有关而又真正能够进入市场、被观众所期待和观看的为数不多的影片,基本都是“合资”影片,实际上主要是外资影片,它们只是利用了中国电影机构的一个名义而已。跨国公司的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成为支持、制约、控制这些影片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哥伦比亚、索尼、艺玛、华谊等等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有着明显境外背景的公司名字已经在中国电影胶片上印上了鲜明的烙印。越来越多国籍不明、身份复杂的电影出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例如,《大腕》、《寻枪》、《英雄》、《天地英雄》、《手机》以及《十面埋伏》、《无极》等等。严格来说,它们已经很难简单地被看作是国产片了,最多也只是“准国产片”,它们都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电影产物。这些华语电影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中国电影,当我们观看《英雄》的时候,我们处处都会感觉到一种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是如此鲜明地引导着影片对中国故事的书写。
而对于我们引进的外国电影来说,电影分级制的缺乏势必会让电影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西方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有些东西已经很难理解了。然而对于国外的电影来说,删剪镜头或者情节对于电影的理解更是加深了一层难度。而且也破坏了电影自身画面的流畅。电影分级制度的缺乏使得观众不能享受原汁原味的外国影片也是一种遗憾!没有明确、规范的分级,无论制播方还是受众,都会无所适从,无法理性地作选择。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拯救大兵瑞恩》、《英雄》在美国都限制青少年观看,而在我国则无任何限制——显然,这种由于缺乏分级而导致的秩序混乱,无助于青少年身心的保护。
二、实行电影分级的必要性。
电影分级制度(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movie)在国外已经基本实现了一个由论证、确立到完善的过程,而中国现在实行的仍是电影审查制度。分级制之所以突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原因就是其本身顺应了广大电影受众及电影从业人员们的呼声,确切的说更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自然体现出的内在诉求。据了解,对电影分级持积极态度的业内人士。他们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影创作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为了达到艺术上的最佳效果和人类感情的完美表达,影片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写适合成人而不适宜少儿的东西。但是,由于拍片时没有标准,导演不便于把握尺度,不知道拍出的片子会不会被封杀。有了明确的法规,创作者的权益就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一些影片中出现的恐怖镜头,明显的对少年儿童不适宜,但对于心智已完全成熟的成年人来讲,一般都可以接受,但由于没有专门的消费指向,也常常遭到儿童教育工作者的“指责”。比如《周渔的火车》中赤身裸体、激情澎湃的戏份,惹得家长们慌乱的让孩子闭上眼睛,2001年的政协会议上王兴东首次提出了电影分级提案,2003年的全国政协会上,他又拿出了一个有关艺术领域改革的提案——《实施“儿童不宜”审定标准,电影产品分级制势在必行》,借此呼吁中国电影产品分级制法规的尽早出台。提出绝对不给那些有淫秽内容的影片开绿灯。显示了我国电影业对受众的正确引导和教化作用的努力以及为打造电影与大众良性互动关系追求?。王兴东此举就是因为《二月四日》事件的刺激。《二月四日》正是2002年在无锡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参展的一部电影。该电影描写了同性恋、乱伦等内容,却由于没有分级定位的原因,被安排在无锡当地一个小学放映,立刻在全校师生中引起轩然大波。
导演贾樟柯等在联名给国家电影总局的信中呼吁:“我们认为应该以电影的分级制度来取代电影的审查制度。我们以为分级制度的科学性在于首先能够保证导演的创作自由,同时对影片的受众范围予以分类和限制。这意味着有关部门能够有效引导和控制电影受众,同时导演能够充分享有宪法赋予的创作自由”。?
邹建、赵楠二位先生认为,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青少年不受污染,同时相对增加成年人选择的自由度;其次,能够明晰创作的依据,带来艺术上的解放,从而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受众制作出类型化的电影,繁荣电影创作;另外,分级容易实现法治化管理,将作为商品的电影推向产业化,同时,有利于数显与国际电影市场接轨等。”④
赵民先生认为,电影分级的目的是“在现行电影审查的法律框架内,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做的目标受众区隔;用以拓展艺术创作的自由空间.......电影分级制无疑将可为电影创作自由与未成年人保护之间找到合理的缓冲地带。”⑤
魏永征、李丹林二位先生指出,“实施电影分级制,第一,可以给审查者提供明确的行为依据,给创作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行为标准;第二,有助于社会和家长更好的微微成年人选择是何其观看的影视节目;第三,有助于促进影视行业的产业化;第四,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实行分级制,广大创作者可以自由地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潜在的创作激情和智慧都可以焕发出来,这样就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⑥
中国电影要分级首先最根本的一点,同时也是各国实行电影分级制的出发点——电影分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青少年不受污染,比如《大鸿米店》这一在当时引起分级争执的影片,该片在拍摄后长达7年都未能上映,2003年3月终于获准上映,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突然再次遭到“禁映”,相关部门解释的原因是:一些发行放映单位对该片进行了不良的宣传。”同时相对增加成年人选择的自由度;其次,针对目前“老少皆宜”式的电影审查标准,电影分级能够明晰创作的依据,带来艺术上的解放,从而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受众制作出类型化的电影,繁荣电影创作;另外,分级容易实现法制化管理,将作为商品的电影推向产业化,同时有利于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有利于电影的双向发展和满足电影的双向需要;最后伴随着分级带来的市场细化,可以有意识的培养不同的观众消费群体,从而完全实现电影的市场化。在这样的思路上,我们对电影分级的态度多是积极而迫切的,期待着给我们带来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电影产业化的意义上,电影分级制式完善电影市场、规范电影行业体制的重要举措。
拿香港电影来说,它一般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风格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使得观众乐此不彼,我们知道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出自完全不同的产业政策,但是他却可以与内地电影一起进入同一个电影市场。我们不否认香港电影近些年来出现了诸多制作上乘、技艺精良的作品。比如《无间道》、《新警察故事》、《功夫》这样的影片。香港电影历来以娱乐,搞笑而著称。其对电影商业资源的开采甚至连美国人都认为香港电影是一种“纵娱”的艺术。现在香港电影中的黑社会犯罪、古代娼妓制度通过叙事技巧合理的躲避电影审查的剪刀,有些影片在90分钟的故事中,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对香港色情、娱乐业进行实地展现,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有些影片尽管画面表层很“干净”,没有性爱,没有裸体,没有暴力,但是,影片的内容却极为龌龊,表达的是颓废腐朽的思想意识;有些影片甚至以人蛇互变作为叙事的核心情节,其恐怖、刺激的诡异场面就连成年人都难以接受。所以,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中国内地电影的分级制更是势在必行。
大片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怪胎。每次大片出现,市面上都是一片杀伐之声,但奇怪的是,骂声越响,票房就越好,口碑与票房奇怪地呈现出反比的怪圈。一部影片越是投入的钱多,关注的人就越多,关注的人多,对影片的期望就越高,进电影院看的人就多,票房就高;而实际的观影效果,往往赶不上观众的期待,于是骂声就越多,引来更多的关注,票房就更高,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影视投资人又争先恐后地把钱投进去,开始新一轮的怪圈。很多人对中国电影的前途忧心重重。不仅仅是这样,即使我们的导演真正拍出了大片,但是我们没有分级制度,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进入影院观看电影,效果怎样是可想而知的了。
2007年年末,人们期待已久的《色·戒》终于登上了各大院线的银幕,然而令人遗憾却又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国内地的观众纷纷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被删剪后的《色·戒》,有的观众为了看到完整版的影片还特意跑去香港观看。这部影片在除了中国内地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上映时都被定位最高限制级,可是就是因为在很多国家有明确的电影分级制度,所有达到观影要求的观众都可以完整的欣赏到李安导演的这部作品。而我们没有分级制度,只有审查制度,最终观看到的就只是删剪了7分钟的镜头之后才进入了广大观众的视线。导演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让观众好好的观看,理解和接受,对导演和观众双方来说都是损失。而一个中国的导演创作出来的东西却不能完整的展现给祖国观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近于4月22号公映的《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在接受访问时说:“现在很多观众都呼吁要看到被删除的镜头,被删掉的戏里面有很多高圆圆的戏,还有刘烨的。那我会考虑把整个故事的完整版本放到一个DVD里,让电影爱好者自己去剪。”导演们按照电影审查的要求剪掉的戏份不能强加给观众,观众想看自己想看的,他们不是几岁的小孩子,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
话说回来,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惹来的争议是更大的,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引来了好多观众的批评,包括巩俐在内的众多女演员的袒怀露胸的表现,视觉效果是有了,但是观众的反感也来了,试问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影院看到的竟是白花花的胸部和场面壮大的厮杀打斗,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影响呢?客观的说,就“暴露”而言,虽然“黄金甲”比此前国产电影走得远,但是并没有比人们见到过的外国电影走的更远。我们看到过的许多西方电影,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其中的暴露比这个要严重得多。所以有的批评就出现了:为什么西方电影中有的我们的电影中就不能有?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西方电影中大量出现甚至色情暴力镜头,有着一套与之配套的发行制度加以保证——电影分级制度。
三、电影分级制度的推行构想。
我国建立一个怎样的分级制度呢?已经相对成熟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对中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制订有着实际的借鉴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国内电影学界及业界的共识。⑦美国的电影分级分为5级,属于很细致的分级法,G、PG、PG—13、R和NC—17。G是所有人都可以观看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少皆宜的普通级;PG是有一些内容不适合孩子,属于警告级,由家长决定孩子是否可以观看;PG—13是13岁以上青少年需要辅导观看,13岁以下孩子不适合观看;R是17岁以下青少年需要父母陪伴观看;NC—17是17岁以下的青少年禁止观看。电影院、音像制品店都需要按照这一标准,不得向不符合标准的青少年出售电影票或者音像制品,否则就是犯法。好莱坞的影片是为院线做的,他们会把制作完成的影片分为几级,分别在主流院线、文艺院线、先锋院线以及专门播映限制级影片的院线发行。然而这样分级方法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国家的放映管理水平很难达到这种分级的要求。中国电影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第一,中国有着完全不同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悠久的而且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的文化传统。同时,中国有几千年的相对独立的文明发展历程,尽管从19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使用方面,仍然与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这种差异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独特的人文内涵第二,中国与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文化传统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意味着好莱坞电影很难替代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亲同性,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在亚洲、在世界华人文化区都可能具有好莱坞电影所不能替代的文化亲同性。第三,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度时期,而任何过度时期都是本土电影的黄金时代。第四,中国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本土优势,就是中国潜在的巨大的电影消费市场。第五,中国电影目前并没有完全置身于一个“自由”的全球市场处境中,中国政府还通过种种行政和经济措施保护着中国的民族电影业,因而,国家通过“民族建构”来支持本土电影的经济规则来抵抗全球的经济规则。⑧
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我国的社会语境与美国有很大不同。照抄照搬的分级制度不可能在中国有效的运行,然而,一个新的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必须建立在原来特有的社会语境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分级制度。我们应该针对国情进行划分,电影分级制度既要与国情接轨,又要与国际接轨,“大锅饭”的标准应该摒弃,在中国应以暴力和色情为重点划分标准。具体的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三个级别:普通级;一般限制级,禁止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严格限制级,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这样一来一定会给电影制作者带来更大的创作自由空间,更加繁荣电影创作的样式。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使的权力,分级制可以使传作者在法律允许下,创作更多的电影,以满足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群的需要。
而分级带来的弊端也是我们所担心的,针对中国电影的现状,对于分级所面临的困境忧心忡忡,分级一旦得以实行,必定会影响票房收入。这对于目前不景气的电影市场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电影分级,美国、香港等地有极为细致发达的后续管理,保障分级制度的实行。然而在中国,版权保护和院线管理还极不成熟,有些片商们出于商业利益,难保不会尽可能的影响分级。那么,“为艺术而暴力”、“为艺术而色情”的影片一旦大量出现,那么分级的公正与执行的有效就不能得到保障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用适合于客观实际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法律化的条文来规范。
孙立军介绍说,电影分级在国外已实施了几十年,它给电影制作带来了便利,使电影的内容和种类更加丰富,我国由于电影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将电影分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随着近两年来观众对于影片类型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的电影逐步走向市场化,的确也需要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明晰的电影分级制度,它将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
当然,中国比较可行的分级制度,应该是根据电影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程度制定出具体的评级规范,并将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范化。绝不允许色情和以暴力牟取利润的电影出现。这样做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在中国推行电影分级制度,有一些环节是必须要处理好的,包括分级制度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版权保护问题,后续管理保障,分级标准的公正性、科学性以及执行的细部等等,处理这些问题的力度和深度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分级制度甚至国产电影的命运。分级并不是给三级片开路。有不少人对电影分级问题表示怀疑,担心电影分了级后三级片会进入电影市场,污染我国的电影环境,这是因为有的媒体大肆炒作,将电影分级说成为三级片开绿灯。实际上,电影分级是在《电影管理条例》的法规之内实施,并依据影片内容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开放程度,由评审委员会来分级,即便是那些专给成年人看的电影,还是要符合主流道德的标准,不能逾越社会底线。而且,分级标准也要由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和电影工作者根据人文伦理和电影自身的要求加以确定,肯定不会和社会主流道德相违背。
四、结语
实行“电影分级”,更体现了一种出于对文化传播现实尊重的文化理性,无疑,彰显这种文化理性,对于繁荣我们的文化生态、完善我们的文化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证明,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文化产品在品种样式、表现形式、题材风格上日益丰富多样、千姿百态,这种文艺发展规律,既是社会生活本身繁复多态的自然反映,也是人们千差万别、趣味各异的文艺欣赏意志的必然要求,因此,尊重和正视这种文艺产生、消费的现实,并加以科学地分级分类,引导它的健康发展,体现了文化理性的一种内在诉求。
实施电影分级,对电影文化市场的生产、消费做出理性的分类规划管理,在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构建完善的文化秩序等多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充满期待,电影作为一种产业要实现他的产业化,就要反映市场的动向和要求,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获得自我造血的功能,实现我们电影业良性循环的发展。⑧
中国电影的受众市场也正在向分众化转型,随着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影兴趣也大相径庭。因此,只有实行分级制,才可能生产出满足不同受众群体需要的电影产品,进而充分占领电影市场,为向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①付永春、郑涵:《为我所用: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之启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校园专稿,2007年1月
②王兴东:《实施“儿童不宜”审定标准,电影产品分级制势在必行》,扬子晚报,2003年03月04日14:46 。
③何建军、雎安军、贾樟柯、娄烨、王小帅、张献民、张亚璇:《贾樟柯等上书国家电影局》,《天涯》,2004年第1期,第189-190页。
④邹建、赵楠:《第三只眼看电影分级》,《社会观察》,2003年第3期,第26-27页。
⑤赵民:《对我国电影实施“电影分级制”的再思考》,《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第48-53页。
⑥魏永征、李丹林:《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7-88页。
⑦张浩、李世亮:《试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发展》,2007年第5期。
⑧听雨:《“电影分级”彰显文化理性》,《深圳商报》,2004年12月17日。
参考书目:
① 许南明 、富澜、 崔君衍 :《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12月。
②邹建、赵楠:《第三只眼看电影分级》,《社会观察》,2003年第3期。
③赵民:《对我国电影实施“电影分级制”的再思考》,《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
④魏永征、李丹林编:《影视法导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人须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更多阅读
袁牧之的《马路天使》——中国电影比肩“新现实主义”原创影评 新现实主义电影
《马路天使》可以说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该片是由袁牧之自编、自导,赵丹和周璇主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艺术成就的现实主义优秀国产影片,也是我国社会问题片的圭臬之作。影片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刻画了
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批判
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批判陈旭光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的问题,在近年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博弈中愈显突出。犹记2010年,几部充满想象力的美国电影冲击着温柔敦厚的中国影坛,横扫市场,大肆掘金,与中国电影的拘谨务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龚雪等出现在2009年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 金鸡奖颁奖典礼
昨晚,2009年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江西南昌落下了帷幕,各项奖项也花落其家。对于近些年的中国电影有关颁奖,本人兴趣不大,所以也不知道昨晚金鸡奖在南昌颁奖之事,但是很有缘分的就是,昨晚,家人无意之中将电视调到了CCTV
1949年的中国电影 日本mv小羊
1949年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年建立,中国大陆电影界和电影市场在这一年天翻地覆。我们现在容易看到的这一年的电影作品的制作主要来自2个方面:解放区的官方电影厂和国统区的私营电影厂。前者主要
中国电影二十二大明星组图):雾松飞鹤的博客
1962年,沉浸在红色政治氛围中的中国民众,恍然发现,一夜之间,挂在电影院和工人俱乐部墙上的苏联明星像,都换成了二十二位国内电影演员的大照片。这二十二位“国产明星”,来自北影、上影、长影、八一这四大电影制片厂。四大厂代表着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