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就餐
图片来自博友“顺其自然”的北大荒老照片——《我们的青春岁月》,在此表示感谢!
(一)一抓到底
播种机在拖拉机的牵引下,扬起阵阵黄土。站在播种机上的我们,一天下来,浑身上下连耳朵眼儿里都是土,人人都像个出土文物。这些还不算什么,最让人恶心的是我们要用双手在粮种里拌“颗粒肥”!颗粒肥是大粪和路边的尘土混合搅拌,用像绞肉机一样的大机器挤出来的,晾干后就成了黄豆大小的颗粒。用手把它和种子拌匀,可想而知我们的双手有多脏!
中午炊事员送来了包子。我们摘下口罩和风镜,可没水洗手洗脸,只好用拇指、中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捏起包子的一边,吃到手捏处停口,留有手指污印的包子皮儿便随手扔掉。这种吃法是一旦上手捏住,就再也不能移动手指,我们管这种吃法叫“一抓到底”!
(二)就地取材
收割完小麦和黄豆,就要抓紧时间在上冻前把地耕完。时间紧任务重,机车白天黑夜连轴转。
夜间十一点左右,夜班儿饭送来了。由于就餐人员不多,所以还有炒菜。
在漆黑一片的大田里吃饭,只能借助机车的大灯来照明。哥儿几个蹲在车灯前,围着菜盆儿,一口馒头一口菜,吃得津津有味儿。哦,对了,那时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炊事班送饭从来不给带筷子,食堂好像也从来没有过多余的碗筷,都是我们在田间地头随便折几根柳条儿或蒿子秆儿,照筷子的长度一撅,既方便又省事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环保又低碳。我们当时称之为“就地取材”。
(三)层层深入
冬天机务排没什么活了,连队组织我们十几个人去山上打石头,为来年的基建任务做准备。
头天连队派马车,把要用的大锤、钢钎、炸药以及其他一些辅助用具送到采石场,统统储存在一个简陋的棚架子里。
采石场离连队十来里地,中午回不来,所以早上出工前先去食堂拿些馒头、咸菜装在挎包里就出发了。
中午生起一堆篝火,用钎子在河沟里蹿些冰块儿,放在一个给机车加水的大铁壶里烧开解渴。有人更干脆,直接抓把雪塞进嘴里,权当是大自然赐予的冰激凌了。早上带来的馒头个个冻得像石头蛋,有人开玩笑说:砸在头上照样能开瓢儿!
把冻馒头围着火堆码放一圈儿,烤化一层,扣下来吃掉,接着再烤。就这样一个馒头要扣四五层才能吃光。零下三十来度的低温,我们围坐在火堆旁,才真切体会到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滋味儿。
生活工作虽然艰苦劳累,可大伙还挺乐观,把这种烤馒头的吃法叫做“层层深入”。
(四)巧用资源
单车远离连队作业时,炊事班不好为一个人跑那么远去送饭,回食堂吃饭要来回跑空车,既浪费油料,又耽误时间,所以早上出车前,到食堂用铝饭盒盛些菜,里边再放俩馒头带着。十点钟左右,打开机器翼子板,把饭盒固定在一个平稳的地方,一边干着活,一边靠机器的热能来给饭菜加温。一个多钟头后,取出饭盒,里面的饭菜都是热的,吃起来比较舒服,只是会感觉有股柴油烟子味儿。咳,干活累了、饿了,哪里还顾得了这些,填饱肚子才是重要的。这种既不耽误干活儿,又能捎带热饭的做法,我叫它“巧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