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28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寒冰收集

我们常说“时光如梭”,为什么时间流逝可以用“如梭”来形容?

我们形容时间过得迅速,常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说光阴似箭表示时间过得飞快还好理解,那么时光怎么又会如梭呢?其实,这和古人的生活有关。

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依靠种粮为食,织布换钱,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梭”是织布机中牵引纬线的织具,形如枣核。织布之时,织梭往来迅速,穿行于织布机中将丝线织成布匹。普通人家大多有梭,可以说,梭是深入百姓生活的一种用具。因为“梭”来往迅速、运行快速,古人便用“穿梭”比喻往来频繁;用“飞梭”形容非常快速的动作;用“日月梭飞”、“时光如梭”来说明时间的流逝。

“一炷香”的时间有多长?

古典小说上常常写道“一炷香的功夫”,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人是以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计量时刻的。

古人计时需要借用日晷、漏壶等工具,燃香计时是比较简单而常用的计时方法。那么一炷香究竟是多长时间呢?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古代除了用一炷香来计时,还可用一盘香、一炉香来计时。

古代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篆”。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篆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人们还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计时器。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还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漏”,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这种方式在民间流传很广。

用香计时,可谓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更能反映中国人的聪明巧智与审美情趣的是,人们把香做成各种图形,借此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流露出祈求长寿、贺喜祝庆的朴素心愿。

除了燃香计时,古代还用什么方法计时?

古人虽然并无现代精密的计时工具,可是在计时上所显示出的智慧并不输于现代人。他们将一昼夜科学地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表示,和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制大体对应。现代所谓的“小时”,也就是古人半个时辰的意思。古人最初将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后改为九十六刻,平均每个时辰八刻,与现代每小时四刻正好相合。

除了燃香计时之外,古人还用日晷、漏壶等方法来计时。日晷就是在一个圆盘上,沿盘周分别划出十二时辰和九十六刻度,依照太阳照射盘中时针产生的阴影所在位置来确定时刻。现在故宫及北京天文馆均有日晷实物陈列。

从周代起,古人已经使用了漏壶计时器。仪器上面是一个漏水壶,下置盛水箱,插着竹箭,箭杆上刻有时辰刻度。漏壶中的水定量均匀地向下滴漏,水箱中水位逐渐升高,箭杆上就显示出一定刻度。后世多用铜制,故习惯称“铜壶滴漏”。故宫中和殿曾有漏壶计时器实物陈列。

汉代以后,中国计时器不断发展。隋代已有钟车、漏车、鼓车,都是可以移动的报时器。唐代制作了水力推动的“水运浑天铜仪”,其中包括计时器,每刻有一木人自动击鼓,每时辰有一木人自动敲钟。宋以后的计时仪器越来越精巧,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所制“大明殿灯漏”,更为复杂,自动化程度更高。明末清初,西方以发条为动力的机械钟表制造法传入中国,豪门大户纷纷争赶时髦,如《红楼梦》中的贾府里便有这种洋玩意儿。

古代的年号是怎么回事?

年号一个都没有重复的吗?年号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古代东亚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纪年的名号,日本沿用至今。中国古人很重视历法初始的年月日。一般,帝王践祚次年称新帝即位元年;所以纪年又称纪元。汉武帝以前没有年号,纪年只称某某君王多少年,如《左传》纪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史记》记陈胜起义,是在秦二世元年;韩信被杀,是在汉高祖十一年等等。帝王因故重新纪年称改元,汉武帝就因为迷信而改元过很多次。天上出现彗星,改元元光元年;在郊外猎到一头独角怪兽,改元元狩元年等等。汉武帝以后,历代君主(包括一些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有自己的年号。年号一般是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如“中大通”(南朝梁武帝);四个字的,如“天册万岁”(武则天);甚至六个字的,如“天授礼法延祚”(西夏元昊)。

帝王的年号有多种含义:一,表示初登帝位,如汉昭帝登基,年号始元;二,祈求皇帝安康,如南朝宋明帝久病不愈,改元“泰豫”;三,记祥瑞,如汉武帝改元元狩;四,记时事,如清穆宗即位,东、西太后共理朝政,年号同治;五,表示喜庆,如清仁宗受禅,改元嘉庆;六,祈求国运昌盛,这类含义最多,如“康熙”;七,仰慕先祖功业,如唐德宗“贞元”就是将太宗“贞观”和玄宗“开元”两个年号合在一起;八,表明施政纲领,如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废新法,及至哲宗亲政,重行新法,改元绍圣(“绍”是继承的意思,“圣”指的是哲宗父亲、起用王安石变法的神宗皇帝)。

中国历史悠久,年号重复现象也就在所难免。有的是刻意重复,如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他的年号“建武”就很受一些国运衰颓时期帝王的青睐,西晋惠帝、东晋元帝、南朝齐明帝等都使用过这个年号;更多的则是失察,无意中用了别人的年号。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如果他知道在封建时代被称作“贼”的方腊也用过这个年号,恐怕就不会用了。

帝王登基一定要改元吗?除去年号纪年,古代还有其他的纪年方式吗?

帝王登基也有不改元的。如唐昭宗最后一个年号“天祐”便被他的继承者、唐朝末代皇帝昭宣帝袭用了。五代时后梁“乾化”、后晋“天福”、后汉“乾祐”、后周“显德”,以及辽“天显”、金“天会”、元“天历”、“至顺”等年号,都被相承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皇帝沿用。

明代以前的帝王,常会改元,如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三年,用了十四个年号;武则天更多,在位二十一年,有十八个年号。明清两代,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中途一般不改元。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出在清代,因此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也出在清代,就是清圣祖和他的年号康熙,都是六十一年。

早先的帝王改元频繁,更有年号重复现象,因此古人还常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天干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字(因常用来计时,又叫“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排列组合的顺序标记年份,构成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等。六十年后,又是甲子年,如此循环往复。因此古人把六十年称为一个花甲。我国传统上又有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正好相配,因此我们看到某一年的地支,就知道这一年的属相了。古人也把帝王年号和天干地支结合起来纪年,如康熙十八年又可称作康熙己未年;但是,康熙壬寅年到底是康熙元年还是康熙六十一年,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中间正好过了一个花甲。不过,这种不便在古代仅此一例。用天干地支纪年起于东汉还是西汉说法不一,但不管怎样,如果在书中看到先秦年份以天干、地支标记,那肯定是后人推定的。

除去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认为岁星(金星)绕天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便也以它每年经过的星区(星次)纪年,《资治通鉴》中就是这样做的。

中国古代的官吏休假制度是怎样的?

星期制是从西方传入的,中国古代的官吏休假制度是怎样的?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官吏工作的时候要住在官衙,只有休沐那天可以回家。有趣的是,在西汉的一段时间,郎官(皇帝侍从,承担保卫、差遣、顾问等职,有议郎、侍郎、中郎、郎中等)的休假居然是可以买的。只要出钱给宫中添置财物或办公用品,就可以出宫购物,变相休假。相反,要是没钱就别想休假,就是病假也得用休沐日补偿。五日一休制一直延续到隋代。中间偶有间断,如南朝梁代,曾经十日一休。到了唐代,十日一休变成制度,称旬假或旬休,也就是每月初十、二十及月底(小月二十九,大月三十)休息。

大概从南北朝开始,官吏工作日可以不在官衙居住,而是编组轮流值宿。以后历代都是这样。唐代的杜甫有一首叫《春宿左省》的诗,就是他任左拾遗时,在门下省(左省)值宿时写的。考虑到这点,唐代官吏十天一休也就不算苛刻了。而且,唐代官吏还有很多节庆假期。放假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假七天,算是古代的法定“黄金周”;其他节庆,则休息一、三、五天不等。有人统计,唐代官吏一年中这样的假期有五十三天,此外还有特殊假期。如“探亲假”:父母居住在三千里以外的,每隔三年有三十天的定省假;五百里以外的,每五年一次,十五天,这个天数是不包括路上时间在内的。儿女婚礼也会给九天假。如果父母去世,更是强迫“丁忧”,文官放假三年,武官放假一百天。

宋、元两代也都实行旬休制度,节庆假日则慢慢“缩水”了。宋代节假日约为五十四天;元代的节假日则陡减到十六天。明清两代没有旬休制,节庆假日也萎缩得厉害:最初只有新年、冬至和皇帝生辰是法定节庆日;后来,中秋、端午两节渐受重视,也有了假日。不过,明清两代的官吏每年有长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这是别的朝代所没有的。至于特殊假期方面,宋代基本继承了唐代的旧制;但到了明清,则除丁忧一项,几乎全被砍了,如有特殊情况,则需要皇帝特批才能给假。虽然明清两代的工作时间长,但却不一定有工作效率。很多府、县官员要日近中天才到衙门办公,即便是在吏治严厉的清雍正朝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的民间休假
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28)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士农工商”是古代所说的四民,我们就分类考察一下他们的休假情况。先看学生,太学生介于官民之间,他们的休假基本和官吏一样。唐代太学生必须在旬假前一天考试;除旬假外,他们每年五月有十五天田假,九月有十五天授衣假。明代官吏平常不休假,国子监学生则在每月初一、十五休息。历朝太学生都不多,更多学生是在私塾读书。他们每天都要用功,只在主要节庆日才休息。可见“十年寒窗苦”此言不虚。明清两朝私塾也有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

再来看农民、工匠和商人的生活。农民在农忙时根本没有休假这一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在家人送饭到田间时才能小憩片刻。农闲时,他们又要服各种劳役、兵役,日子过得很是辛苦。唐代以前的工匠,只在白天工作;宋代以后,随着商业发展,在室内劳作的工匠,晚上也要常常工作,极少休假。商人的休假更没准儿了。从汉代到唐代中叶,长安等大城市内只在指定地域设市,管理非常严格。每天中午击鼓开市,日落前击钲收市。宋代以后,商业繁荣,不再有这种约束;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许多商家甚至通宵达旦地营业,而且越是节庆日越是繁忙。工匠和商铺伙计远离家人的,每隔几年会得到几天的探亲假。这也是民俗中人性化的一面吧。

在有些日子,即使再劳碌的人也要休息。一是新年时间。有钱没钱的人都得过年,农民、工匠不用说,商铺也要歇业一两天,甚至包括旅店和药房。当然,药房是要留人值班的,以便给急症病人配药。二是各行祭祀行神的日子。在这一天,各行会都会组织聚餐、演戏、赛神等节目,费用由行会所属的各商铺分摊。农民的行神是社神。农村有春、秋两个社日。在这两天,谁都不工作,如若不然,据说是会变傻的。在祭祀完社神后,祭祀的酒肉由乡人共享。晚唐王驾有一首《社日》诗中写道:“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说的就是丰年春社日的情形。

更多精彩点击:http://hbs.360doc.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592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在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15日上午;地点:大连红旗中学)很高兴来到大连与大家交流。我讲五个问题。第一.好奇、怀疑、批判,是治学和创造的起点最近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逝世,各地有很多介绍,有没有人注意到乔布

趣味语文常识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一、常用花卉及花意花语松、竹、梅 岁寒三友;桃花 宏图大展;蝴蝶兰 高洁;水仙:清纯、 自爱;红玫瑰 真诚的爱情; 毋忘我 永恒的爱 ;满天星 想念;万年青 四季常青;月季 兴旺发达;牡丹 富贵兴盛;向日葵 尊敬、显赫;红棉花 英雄之花;芍药花 分别;康乃

中国发展的经验 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中国发展的经验问题的提出1979年邓小平宣布结束文化大革命,坚定不一地发展经济。短短的30年内,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邓小平临终前总结了四个字:改革开放。这就是中国发展的经济学。林毅夫从古典和现代经济学中为中国发

中国现在的民族问题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

中国现在的民族问题最近,听到不少同学谈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似乎都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存在民族性的隔阂,少数民族对汉族的态度都不到好,存在一定的民族心理和文化隔阂。我是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壮族,虽然不是民族方面的问题专家,但自身

声明:《中国文化的趣味问题28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为网友收起你的虚伪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