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校——德育研究 现代制造职校

  





首页规划措施师德建设德育研究德育课程 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 三位一体 学生资助



  

    



  

  课题研究

  论文集



首页 >德育研究 > 课题研究













适应学生发展 增强成才意识

——中等职校学生成才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是在以下四大背景下提出的。

第一,这几年片面追求高学历导致的直接影响是社会人才结构的不合理。

近期就业形势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中高级熟练技术工人严重缺失等问题。也就是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高级蓝领供不应求。进入21世纪,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中国人能否将民族复兴的辉煌写进21世纪的史册,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要求的、能迎接新挑战的足够的人才。这里所说的人才是多层次的,不仅指高素质的理论和研究型人才,而且包括大批各层次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以及熟练技术工人。事实上,在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管理人才、理论和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高级人才固然很重要,但需求量更大的是包含初、中、高各级层次在内的各类技术工人。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和全教会上所说的那样“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化生产越来越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要,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是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就业人员素质偏低正是目前严重制约我国技术应用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瓶颈。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一直难以冲出急功近利和形而上学的老框框,近些年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导致这几年“普高热”或“重点高中热”愈演愈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滑坡。走入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的误区的结果是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职技校学生却供不应求,高级技术工人争相被高薪聘用,现在已出现高级工难觅的局面。据统计,当前我国生产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2004年底全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2.9%。劳动者技术等级偏低,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广州市去年高级技工的需求量达到一万人,且高级技工的月薪平均达到6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年薪16万。上海也是如此,在这两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上海市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高达100%。这个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会更加尖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个极大的阻碍。各行各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由此可见,社会既需要白领,也需要蓝领,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我们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要继续保持占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些重大决策,必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使全国职教战线精神振奋、深受鼓舞。

温家宝总理则在会上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该怎样理解?提出的背景又是什么?上海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树超,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①是时代的要求。今后5年,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并存时期”。国家在这个时候提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出发,学习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对职业教育认识的深化。而推动认识深化的动力,直接来自于当前面临的问题,诸如社会劳动力就业,贫富差异,城乡差异,工业化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与老百姓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在我国的“水土不服”等。②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有多年,但依靠拼资源、拼规模和拼体力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产品很粗糙,有数量而缺质量,资源消耗大,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与“普高热”现象,正反映了经济界与老百姓这两个需求主体间的矛盾,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因此,《决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和1100多万名高职毕业生的目标。 ③解决加快城市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的矛盾。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2000年到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36.1%提高到41.8%,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多达1000万,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以人为本’,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社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职业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即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要为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服务,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④是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十分重要: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是政府加强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资源共享的职教实训基地,以弥补学生参加企业实训的不足;二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对中职学生提出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开展试点,逐步推广。⑤是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的职业教育。一方面,中央财政已明确“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各级政府都将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公办与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缓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财力不足的矛盾。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等各个方面多次召开全国性的经验交流会议,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经出现悄然转型,为当前提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第二,近几年普高的扩招使得职校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近几年,“普高热”现象愈演愈烈。据统计,2004年全国初中毕业生2000多万人,其中有822万人升入普通高中,566万人进入职业学校,两者之比约为6比4,结构不合理。此外尚有700万左右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普高热”现象带来的不仅是生源的减少,还有生源素质的全面下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的行为规范差,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基础差,心理往往有偏差。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成才。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来研究职校学生的成才教育问题。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抱着“一个都不能放弃”的信念,我们旨在把每一个职校学生都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社会上有些人认为职校生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垃圾学生”或“三等公民”。这种看法无疑给职校生带来心理上的消极影响,使之产生自卑感。他们普遍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的目标,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来职校充当“混混族”。混完三年,就业困难,就算就业了,也很容易下岗,下岗后很难再就业。这样的学生将来很难靠自己生存下去,多半就是 “2030”工程的对象。

面对新经济的挑战和我国加入WTO的现实,关注中等职校学生成长的过程,由就业教育向就业能力教育转变,如何培养学生成才的意识和能力,如何让每一个中等职校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都能找到用武之地,成为适应21世纪要求的、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就业没问题、下岗后仍能再就业、或者自己创业、并且遵纪守法、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成才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但学到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较强的操作技能,养成学习—思考—实践—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离开校园走上社会后,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因此,职校不是读不好书的学生汇集的地方,职校学生的素质是在普教学生的素质上再加上专业素质。所谓“不能没有专长,不能只有专长。“只有这样定位,学生才能觉得比普高生多了一门技能,师生才能重新拾回自信,确立目标。比如事业成功的历届毕业生就是很好的成才教育案例,因为事实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中职学生也能立足社会,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获胜,并走向成功。

第三,现代职校已有的实践和研究基础。

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原上海市现代职校与上海市国际旅游职校于2001年9月1日强强联手,合并而成的一所校舍新颖宽敞、环境整洁优美、设备齐全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家级重点学校,也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学校现有华阳、安龙、番禺和新渔四个校区,占地面积73亩,建筑面积47000平方米。目前有98个教学班,3360余名在校生,教职员工296人,办学规模与师生数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居前列。

作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佼佼者,学校不仅努力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而且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正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实行学习、教育、培训并举及多种证书并重。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充分地发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一直致力于职教改革和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新特点、新规律,探索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建立以人为本、多元化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注重开展课程改革,努力建构一些适应学分制教学模块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

学校面向市场,强化特色,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除了综合高中以外,目前学校开设的16个专业大类、28个专门化方向都在社会上热门,在市场上走俏。其中,有一个全国首批示范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三个市重点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办公自动化)、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旅游韩语、会展服务与管理)、国际商务(报关与物流、国际货运代理、外经贸实务、外经贸文秘),其教学质量均在全市名列前茅。此外,还有许多社会热门、市场走俏的专业,如计算机软件蓝领、美术影视与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广播节目影视制作、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文秘(涉外秘书、档案管理)、财政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物业管理、烹饪(中餐、面点)等。

长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校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只有适应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及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是学校在未来的形势下生存、发展乃至壮大的关键。

一年来,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对新世纪、新形势下上海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市教委对建设一流职业教育的规划,我们以两校合并为契机,以追求五个“一流”(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为目标,坚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发扬九十年来“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以成才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大踏步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从而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为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面对这一基本事实,学校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找到成才教育的抓手,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自己的专业,并通过教师质量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提升我校的整体质量。

学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基础:荣获2001年度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张荫生等同志1998年申报的市级重点课题《中等职教走向市场之路》于2001年度结题、成书,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已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陈永良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以王家诒副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关于中等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贯通问题的研究》等区级重点课题,都已结题;东再方等同志的题为《继承民族传统,弘扬传统美德》等区级一般课题,也已基本结题。尽管这些课题侧重点不同,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相互借鉴,齐头并进。在对职校学生成才意识的培养上,学校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曾经参与过市级课题—“花季少女成才意识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后,学校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意欲在中职学生成才教育的模式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第四,“二期”课改的实施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成才教育是个动态的过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此,中职学生成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该不断地加以调整,才能做到合理的成才定位。

目前上海市“二期”课改要求我们的教育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体现了全新的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

二期课改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注重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关心学生对成才的期盼、对于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等内心需求,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且充分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能力表现,在这些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成才奠定基础。 贴近学生实际,对学生成才的要求突出了课题的现实价值性。

综上所述,本课题立论着眼于未来,其意义集中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以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成才教育为核心,探寻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成才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具备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生存意识和创业意识等,以形成多方位立体型的成才意识;对他们加强各种能力(学力、职业技能、心理承受力、合作力等)的培养。应该说,开展这项研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努力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职业学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我们期望:(1)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素质教育理论;(2)构建中等职校的成才教育理论,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的空白;(3)建立符合中等职校实情的成才教育模式。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较早,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21世纪,最时髦的词非“知识社会”莫属,但知识在未来世界绝不能仅仅看作是理论的代名词,务实的欧洲人却对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社会人才需要的职业教育情有独钟。欧洲诸强纷纷出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职校学生成才意识的种种措施,增强社会各界的参与作用,调动社会各界、企业、职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为职校学生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的发展前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德国为例,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其高素质职工队伍的措施保证是它的职业教育实行双轨制。在德国,全社会有一种共识:职业教育是成才的必经之路,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

在探索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出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如“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简称KH模式)、综合高中、3+3中高职相通制、终身教育、远程教育、平民教育等。这方面的研究也陆续见诸于报端,并在推动中等职教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无疑拓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才渠道,也增强了他们的成才意识和自信心,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肩负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大多数学生三年后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要紧跟时代步伐,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又能体现职高办学特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此,在新生进校之初,特在我校和普高之间进行对比调查,对职高新生思想现状有个全面的了解,使成才教育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1.现状调查

(1)学习志向

学生志向是学生对未来前途的一种想法,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和动力。对“你考高中的动力是”这一问题的回答:

进入高校

到录取线

顺应潮流

父母之命

中等职校

70%

14%

8%

8%

普通高中

78%

10%

7%

5%

表明职高和普高大多数学生希望进入高等学府.希望有更好的前途,这是他们所认为的成才基础。“你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回答;

努力学习考取大学

高中毕业有份职业

顺利拿到高中文凭

其他

中等职校

52%

33%

7%

8%

普通高中

88%

5%

3%

4%

表明职高学生尽管是在职校学习也不放弃考大学的机会,职校改革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可看出职高和普高存在的差异,努力考取大学普高远远超过我们,这主要是由学校性质和学生的素质决定的。当问及“你的志向是”回答如下:

希望将来事业有成

适应社会, 过稳日子

有声望

建立美满家庭

发财

中等职校

64.2%

18.5%

6.2%

6.2%

4.9%

普通高中

75%

14%

3%
现代职校——德育研究 现代制造职校

5%

3%

由此可知,尽管职高第一项低于普高,但也表明职高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希望有所成就。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职高的职校性质和学生素质差异,并不是每个人都可进入高校,大多数直接面向社会。进入高校并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成才可以是多渠道的,但关键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当问“你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时;回答如下;

勤奋、刻苦

过得去

马虎、粗心

无所谓

中等职校

61%

25%

12%

2%

普通高中

85%

9%

5%

1%

以上表明,职高大多数高一学生态度是端正的,职校性质使他们在学习上压力较小,不如普高勤奋、刻苦,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态度是不够端正的。

(3)社会交往

本项目的调查旨在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态度、对班集体的认同程度,以及自己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人际交往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一问题的回答,54%的人选宽容、谦让;43%选相互协作,帮助;对任何人都保持一定距离占2%;其它占1%;无人选努力表现自己。八十年代出生的这批学生皆为独生子女,现实中的交往更注重以自我为中心,可见,其想法与行动还存在一定距离,这需要老师加强对他们行为的督导,而不仅仅停留在说教上。“在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选择朋友占64%;父母占21%;同学占11%;教师只占4%,表明当代青少年更注重朋友的情义。“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的帮助最大”,选择父母占54%;自己占43%;朋友占2%;老师占1%;无人选择同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我们素质教育必须关注的。当问“你在图书馆完成一项作业,来了两个人坐在你对面,他们大声说话妨碍你的学习。你会…”

中等职校

普通高中

换环境或座位

42.7%

52%

要他们安静

40.9%

30%

用表情告之你讨厌他们

8.2%

12%

在他们说话的情况下力图集中精力完成作业

8.2%

6%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校中有相当部分学生面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我们应注意的,但职高比普高第一项低近10%,第二项高10%多。说明职高学生善于管理,解决问题的意识比普高稍强。培养学生战胜困难、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4)崇拜偶像

在问及“你最崇拜的偶像是”时,答案较为分散,依次为企业家(25%)、作家(24%)、父母(15%)、科学家(12%)、其他(6%)、政治家(4%)、歌星、影星(4%)、体育明星(4%)、思想家(3%)、老师(3/)。在“你最崇拜的女性是’问题中,答案差异也较大,有作家、政治家等,但排在首位的是母亲,表明了母亲对自己子女影响的重要性,母亲是子女一生中第一位老师,其榜样效应和人格魅力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

(5)自信心

对于自信,将近半数的人认为自信决非固定不变的东西,同一个人也会因为时间与环境的不同呈现出充满自信或毫无自信的情况。“在课堂上你敢不敢发问?”回答出于培养创造力,勇于质疑提问的占 26. 5%;不懂发问的占23.2%;害怕提出的问题幼稚,给别人笑话,所以很少发问的占 25.4%;害怕提问的措词不当,所以不敢发问的占 24. 9%。“在遇到各种复杂、紧张的环境时,你能否适应?”64%的人回答,有较多人在场的时候,我做事常常会感到不自在;31%的人回答在越是人多的地方表现自己,我越是发挥得好;5%的人回答遇到复杂、紧张的环境时,我总是把事情干砸了。以上表明多数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表现出胆怯、畏缩的心理,办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另外,两校学生在人才观、幸福观、集体观等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如对人才标准认识,76%的人回答为德才兼备。对幸福的理解,76%的人回答用双手创造新的生活。对集体的态度,95%的人热心,有荣誉感。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应居于核心地位。

从上述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初步结果看,职高高一学生与普高高一学生,虽在同一年龄层次,但面对具体问题,他们的看法与态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相同点,如对人才观、幸福观、集体观等,他们的看法比较一致。不同处,如普通高中学生考大学的愿望远比职高学生强烈,希望将来事业有成者也比职高比例高,他们对待学习的刻苦、努力、勤奋的态度;充分说明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远比职高学生强。但在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方面,职高学生略胜普高一筹。调查也表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当前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2.问题及原因分析

(1)问题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职高学生思想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成才的理解过于狭窄;社会交往中,心理因素不稳定.自信心不足;面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强;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帮助,协作精神不够等。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职高一年级学生中大多希望能进入普高考上大学,而对进入职校感到有些失望,在他们看来好像只有进人普高考上大学才有前途,才算成才。这种观念对他们心理有很大影响,这使得他们在同龄人当中显得有些自卑,对自己的前途担忧。当然这有多方面原因。

(2)原因

首先,人们观念的陈旧。社会对职校鄙视的观念未根本转变,总认为职校生都是高中落榜生,素质较差,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等。受这种观念影响,很多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感到处处低人一等,无形之中形成很强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受损,自卑感加重。

其次,是就业压力。从1995年开始,人才市场需求趋向于高学历化,使得职校生面临就业危机。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也对职校毕业生形成较大的冲击。

第三、报酬偏向于学历。现在人们的择业观倾向于高薪和好的工作环境。职校的毕业文凭使他们很难有一种成就感。

第四,就学校而言,职校教育结构存在种种不足,职校教育质量不高.职校生的发展空间有限。学生对自己自学成才缺乏足够的信心。

第五,现在的职高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门独户独养的封闭环境使他们处处倍受呵护。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自我需要经常得到满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任性。尽管他们有谦让、容忍的愿望,但与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独生子女的特殊环境.使得他们大多具较强的依赖性,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生活能力也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调查中显示,一年级学生中,简单的饭菜都不会做的大有人在。

还有一些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如父母的下岗对独生子女的影响。阅历不丰富,情感的两极性比较明显,稍受刺激就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些学生无论家贫家富.多数在娇惯中长大,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对于父母下岗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有明显的闭锁心理.有了苦恼一般不外露,如果不及时地做工作,时间一长,会形成心理疾病,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成才意识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全面的生活技能素质。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三、成才教育理论探讨

(一)“成才教育”关键词的界定

1、什么是人才?

所谓“人才”,广义地讲是指“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 2000年在青岛召开的教育部系统的会议是这样提出的:21世纪的人才是知识、能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特别强调心理、毅力、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善于与人相处的能力,且这一类非智力因素往往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

人才有多种类型,如理论型、应用型、技术型;有多种层次,初级、中级、高级等。关于“人才”的概念,本课题的理解包括四层含义:一是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能够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就是就业没问题,下岗后仍能再就业,或者自己创业,这是“人才”最基本的属性;二是遵纪守法,不违法犯罪,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三是心理健康,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四是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相处。

什么是成才?“成才”既包括了向高等教育输送合格人才,也包括了向社会输送各种各样合格的劳动“人才”。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职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成才教育”的内容和思想理念:

那么,什么是成才教育?什么是现代职校的成才教育?成才教育是以职校生人人都有成才潜能和意识为立足点,学校努力创造适合不同天资学生需要的丰富多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自觉的成才意识,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必需基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从而为学生在不同方向上的成才做好必要的准备的教育活动。

首先,成才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就是要相信每一个职校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和欲望,在学校办学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力求人人成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为学生成为各级各类人才服务。既包括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也包括学生岗位成才和自主创业。

其次,成才教育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成才教育是素质教育一种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职校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可概括为“基础+专长”,使他们既能继续深造,又能很快就业、创业、转岗等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为自己终身教育、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成才教育又是教育实践。成才教育思想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一种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基本技能,为人才培养打好必要的基础的教育实践。

所以,本课题“成才教育”的定位倾向于:一是对学生进行意识教育,纠正学生长久形成的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可以成才的信念;加强各种能力(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立业创业、心理承受力、合作力、创新、欣赏美和创造美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成才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以应用型和技术型为主的中、初级人才,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二)“成才教育”的评价:

成才教育的教育评价体系由教学评价、特长评价及学生综合分评价三部分组成。

(1)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和测定,对教学效果作出判断,具有预测、诊断、反馈、评定、激励等功能。

(2)学生综合分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分由学习分、行为分、体育分、劳动分和奖励加分组成。其评定贯彻教师评、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原则。

(3)学生专长评价:成才教育所说的“专长”是指学生学有所爱,学有所长。成才教育的“专长”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有社会活动类、知识类和体技艺科类等方面。

本课题要在对目前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历届毕业生的发展跟踪、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中等职校成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研究并实践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才教育模式,尤其是途径和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实施方案,从而帮助中等职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并研究大致的规律。

四、成才教育的实施

为保证学校成才教育整体规划的有效运行,我校建立了成才教育管理系统。在学校成才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成才教育目标内容的层次性、阶段性,根据职校学生从进校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各年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成才教育活动。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主渠道(课堂教育);主题活动;主要阵地(实习、课外实践活动)等模块,使学生成才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下去。

成才教育活动

目标要求

新生进校

1、主渠道:课堂教育。

2、主题活动:军训、行为规范校园礼仪宣讲教育和服务周活动、大型文体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德育课等。

3、主要阵地:实习、课外实践活动等。

军训、礼仪和

行为规范等

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矫正其以往的不良言行,使之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际礼仪,善于与人交往、协作;学会做人。

一年级

服务周等

进一步加强礼仪规范教育,使之落到实处;使学生改变对劳动的观念,学会劳动、热爱专业、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年级

社会实践

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实际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年级

实习期间

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

(一)主渠道

主渠道:课堂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课等的学习,在教学中采用思想渗透、方法渗透、内容渗透、手段渗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

一要推进办学思想的转变。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要强化中职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各校区、各专业都要认真贯彻市教委教学管理规程,积极开展课程和教材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核心,构建综合化课程和专业教学模块,建立科学考评机制,从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提倡“一张文凭多张证书”,鼓励学生参加多种职业技能证书考核,以适应就业需要。学生双证获得率达到98.4%。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实训中心的申报和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计划”,上海在重点专业领域将建成50个,全国将建成2000个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开放实训基地。按照市教委职成教处和装备部的要求,认真做好国际商务等公共实训中心规划、申报、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强化中职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长宁区形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特色区服务,实现公共实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三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推动各专业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逐步完善学分制和半工半读制度。

四要进一步推进与湖北宜昌、云南昆明、吉林长春等地职业学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五要大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由学校实习办协助联系。制定和完善专业师资兼职聘用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用人机制,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二)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通过军训、行为规范校园礼仪宣讲教育和服务周活动、大型文体活动(国旅之春,广播操比赛,十月歌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德育课等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主题活动的主题是经过调研、科研的结果,是职校生成才需要设立的;不同时期抓不同主题,学生成才的不同阶段,抓不同主题,在不同的学科抓不同主题。

1、军训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落实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问题的通知》和上海市教委对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要求,每学期新生进校都要组织他们到芦潮港训练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军政训练。通过军政训练,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磨练意志,增加体质,增强国防意识,自我保护教育,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2、行为规范校园礼仪宣讲教育和服务周活动

在培养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方面,我校开展较早,一种是通过礼仪课学习理论,并现场示范讲解。另一种通过服务周的形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具体的实践锻炼,成为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劳动能力,展示学生礼仪行为规范的良好舞台。活动效果相当显著,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模式。我校新生从进校开始,就要分批在会议厅召开礼仪宣讲示范大会。每位新生都要接受面对面的校园礼仪行为规范培训。由德育主任主持,先请校长、书记做重要动员,然后由礼仪专业教师讲解说明。同时,请校园礼仪男女队员组成一个示范队,在舞台上模拟校园礼仪规范情景。通过宣讲示范、舞台模拟、礼仪课程以及平时的礼仪操练,在服务周期间,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正式展示一下未来工作中的礼仪行为规范。为了使礼仪行为规范科学化、正规化,持久地得到贯彻,学校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服务周管理机制。首先,成立服务领导小组:由一位校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专职教师组成。对学生的服务现象、服务态度、服务纪律、服务质量等内容,以事实为依据,以校园行为规范和有关制度为准绳进行考评。在服务周期间,根据本校特点,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可行的相关制度。如值日经理制度、每日一评制度、自评小结制度和服务评分制度等。 通过服务周,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办事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爱劳动的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等得到了锻炼,礼仪行为规范得到了实训和强化。

3、大型文体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国旅之春、广播操比赛和十月歌会,精心策划并组织好高雅的文体娱乐和艺术欣赏活动。并积极建立各类文化社团,设立文化基地,增强文化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环境,推进成才教育。

4、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主题班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题班会涉及到职业道德、爱国主义、行为规范、学生自身形象设计、三观教育等。

5、专题讲座

学生进入实习期的前一个学期,以不定期开设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内容有:

(1)请我校历届毕业生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来校作专题讲座,其中有上海市劳动模范,华亭宾馆贵宾楼经理张兵。上海市优秀教师,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上海市重大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专家,港资企业富融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总经理张乾乾谈“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好它”,扬子江集团公司团委书记,人事部经理,党总支委员仓静艳,谈自己是如何岗位成才。上海市中国旅行社英语导游徐怡帆,谈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考入我校时最后一名,经过一年的努力,一本夺得全校第一名的经过,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很大,有一定效果。

(2)请协作单位的有关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上海豫园商城总经理鲁关良,太平洋大饭店人力资源总监钱丽群,上海银星假日副总经理朱平等。

(3)有就业指导办公室老师作专题讲座,其中有如何提高面试成功率,如何珍惜每个工作岗位,如何岗位成才,如何创业等。

(三)主要阵地

主要阵地:实习、课外实践活动(东方绿洲等,每学期不一样)。围绕成才教育核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发展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1、实习阶段教育

实习是职校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检验。外面社会的种种诱惑,也是对学生思想的一次大考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实习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同时,学生在实习中,可以亲身感受用人单位对职校生的具体要求,如单位的行为规范、制度、条例、守则等。通过信息反馈,学校及时调整、逐步完善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适应社会对职校生的要求。

实习阶段的德育教育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我校成才教育的连贯性。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我校总结制定出了一套严格的实习管理制度。一是实习手册反馈制度;二是实习鉴定制度;三是定期检查制度。在实习阶段还特别重视对差生的教育。

实习期间实习生人手一本由我校实习办公室制定的“实习手册”,其中有实习生要求,实习生劳动守则,每天、每周的鉴定等,并由实习办公室对每位实习生及实习生家长作宣讲。实习生较为集中的单位,则每二周将实习生集中一次进行教育,及时发扬好人好事,如有不良苗子,及时解决。较分散的实习生则要求每二周来校一次,通过交实习手册的时候,进行个别交谈。

实习结束前一个月,对全体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动员,在总结中着重表彰一些学生在实习中的好人好事和表现突出,受到单位好评的。在总结动员会上,还向全体即将正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详细介绍我校毕业生,现上海人家老板黄斌是如何创业的等事迹。通过介绍,其主要目的是让即将走上社会的新一届毕业生中能涌现出更多的自主创业者。

2、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成才教育围绕德育核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发展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一是去学习。通过到部队军训向解放军学习。通过开展社会考察活动,让学生组织联系,写考察报告。如参观考察中共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上海博物馆,浦东新区,东方绿洲等。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爱共产党、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知识讲座,提高审美观、职业观、成才观。二是去服务。如到社区为民服务。去体验社会,去感受生活。增强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加快培养青年志愿者行动骨干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立足校园,结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加强校内的志愿服务做起,积极开展“一帮一”、“几帮一”等手拉手互助活动,不断拓宽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化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实践,结合3月份学雷锋活动和9、10月份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声势浩大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统一行动,安排好人选、定出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开展各种服务活动。

五、成才教育的成效

(一)学生所取得的直接成效

1、学生获得的成绩

质量,是人才培养工程的核心,一直以来被称为“学校的生命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温家宝总理引用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牢牢把握住质量这条学校的生命线,夯实人才培养的内核和基础,才能全面实现温总理对人才培养工作寄予的期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不单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学校成才教育,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实习推荐率达100%,就业率达99.1%。历届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有相当一批毕业生已进入中高级管理阶层,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有的获得了市劳模、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十佳“三学状元”的殊荣,如99届优秀毕业生金佳慧于2003年7月光荣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由于措施到位,成效显著,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单位。

学生获奖名录见附件1。

2、成功毕业生的案例

成功毕业生的事迹,一方面说明我校成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一方面又成为我校进行成才教育的案例。为了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学生一进校,就接受敬业、爱业、勤业和创业教育,尤其注重加强对敬业、爱业、勤业和创业典型的宣传。这些优秀毕业生的个人成长经历,使在校学生认识到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给他们提供了坚持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岗位成才的现实榜样,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第一、“敬业爱岗”——敬业意识

童玲玲,1996年毕业于我校销售公关专业。由于敬业爱岗,她目前已是五星级海仑宾馆的公关部经理,是沪上最年轻的酒店公关经理之一。正如她所言,一个成功的酒店公关经理不仅应该对业务了如指掌,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还应该具备出色的沟通技巧、主持人的文艺才能。而在国旅三年期间的学习经历让她受益匪浅。

杨栋伟,在龙柏饭店实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练技,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在结束实习时即被提升为西餐厅经理,该酒店致信我校领导表示祝贺和感谢,信中讲到该生是整个锦江管理集团内最年轻的部门经理,他的成长主要得益于两年的校内学习,更多的则是一年的岗位实习。

第二、“热爱专业”——爱业意识

丁晓军,1997年毕业于我校旅游英语专业。她在校期间热爱专业,苦练语言基本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为后来的继续深造和事业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02年9月30日,她荣获第一届上海旅游形象大使比赛冠军。11月加入上海申博办联络部,随申博代表团至摩纳哥担任站台宣传工作。2003年1月获得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最受关照奖”。2003年3月获得上海桃花节“上海桃花信使”。

胡晓坤,1999年毕业于我校烹饪专业。他十分热爱烹饪专业,还在国旅就读时就努力学习烹饪的专业知识,并且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苦练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使他在毕业时被一家五星级酒店录用,在上海第一届烹饪艺术大赛中荣获国际烹饪协会颁发的银奖,在工作中以其出色的表现荣获上海市十佳“三学状元”的荣誉称号。

第三、“脚踏实地”——勤业意识

蒋呈彦,1999年毕业于我校宾馆管理专业。由于兢兢业业,他目前已是百乐门娱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他在星期五餐厅实习期间从事调酒工作,他苦练调酒技能,在全国花色调酒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唐谨,1999年毕业于我校旅游日语专业。由于脚踏实地,她荣获“上海市长宁区十佳导游”的称号。

第四、“自强不息”——创业意识

近年来,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偏见,其实,职校生有自己的创业优势。首先,一个人要想成为成功的创业者,除了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以外,还必须具有突出的创业能力,这就需要一技之长。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往往要通过一技之长起步,而职校生恰恰具备了这个要素,职校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这是他们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的一个有利因素。其次,正因为目前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偏见,比较而言,职校生的危机感更强烈,具有潜在的创业意向,这是培养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的良好契机。再次,职校生大多数都是直接从职校走向社会,他们首先遇到谋职、就业的挑战,这种挑战对职校生来说正是走向创业之路的催化剂。

职校生的创业能力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在我校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习这些优秀毕业生创业成才的事迹,树立创业榜样,弘扬创业精神,不仅增加了榜样的感染力,而且更增加了榜样的可信度,使创业者成为学生敬慕的偶像,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岗位成才和勇于创业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黄斌,1990年毕业于我校宾馆管理专业。他是目前沪上著名的经营上海菜的民营企业“上海人家”餐馆的创办者。“上海人家”自1998年开出第一家店至今短短的五年中,已在沪上开设了十三家分店,经营场地超过20000平方米,餐位逾6000,现有员工1700余人,年营业额超过1亿。其以“上海”为根,营造“家”一般的餐饮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于2002年进入了全国餐饮业100强。他创业成功的经历对我校广大同学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张斌,1986年毕业于我校宾馆服务专业。他也是我校毕业生中成功创业的典范。他一毕业就成为华亭宾馆的正式员工,在业余时间里他刻苦钻研业务及烹饪理论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勇敢创业。由于拥有创新意识,他被誉为创造了沪上餐饮业的两个第一:第一个将大排档从室外搬到室内;第一个以汤作为自己的招牌菜。目前他的“年年有余”饭店总资产近1000万,员工有320余人。

此外,还有很多实例,如王文平和薛芸自办上海博资进出口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现有员工18人等等。

我校每年的毕业生中都能涌现出不少有成绩的学生,如最近我校毕业的金佳慧被安排在远洋公司,最近该公司来电报告我们说:该毕业生在最近召开的共青团十五大上被选为候补委员。又比如01年毕业的学生宋时萍,一年后她自己创业开公司,担任青剑贸易有限公司经理,且因业绩突出而接受了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二)学校教师和集体所取得的间接成效

1、教师获得的荣誉

教师是成才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实践者,通过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教师自身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将职校生培养成有用之才时,也造就了一批勇于创新、高素质的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拥有7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在读十几人,中、高级教师达到80%左右。为了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不仅引进从日本、韩国留学回来的教师(学校有英、日、韩三个语种),还不断选派专业教师赴瑞士、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行交流培训。此外还培养了一批“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以及部分优秀学科带头人。

具体说来,通过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教师转变了成才教育观念,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配合二期课改,探索适合职校生成才教育的课堂模式、班级管理模式,以科研促进教改,涌现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五个一流”为目标,全面实行成才教育的思想管理和依法治校,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教师获得的荣誉见附件2。

2、学校获得的荣誉

学校在计算机、商务、外语口语、旅游、礼仪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效应,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境外,大力探索和推行中外合作办学。1997年起学校设立了日本家高、酒井基金,每年派出优秀学生赴日学习,也建立了赴新加坡实习的渠道。此外,学校与澳大利亚启思蒙技术学院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还与德国教育和手工业基金会(Stiftung Bildung & Handwerk)、加拿大多伦多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等知名国际职业教育机构建立了骨干专业合作项目。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走成才教育之路”,近几年来先后获得的荣誉称号(见附件3),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走成才教育之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先后荣获人事档案管理上等级成为中组部一级单位、首批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工程试点评估学校、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职成教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中职系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上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图书室先进集体、上海市“在塑造城市精神中塑造自我”系列活动最佳组织奖、市区花园单位、上海市绿化先进集体、长宁区文明单位、长宁区“三五”法制教育先进集体、长宁区第七届教学工作研讨活动先进单位、长宁区第七届中小学德育工作研讨活动优秀组织奖、长宁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长宁区先进职工之家、长宁区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双提高“百万职工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荫生、沈民冈:《中等职教走向市场之路》,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金马著:创意生存 青少年创新素养的自我培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2。

3、张君达主编: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

4、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5、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6、高平主编:让心灵展开双翼——中学“三观”教育的实践与认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5。

7、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

8、沈之菲编著: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9、朱法良、杨玉英编著:“3·3·3”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

10、陈解瑛:对中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1.5。

11、刘玉方:转型期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新变化,思想?理论?教育,2002.3。

12、童丽萍:对职校生应加强礼仪教育,职教论坛,2002.2。

13、刘京辉: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1.7

14、杨金土:新形势中等职业教育所遇到问题的思考,职业与技术教育, 2000.2。

15、《思想·理论·教育》1999.1—2005.12

16、《教育发展研究》2002—2005.12

17、《上海教育科研》2002.1—2005.12

18、《上海教育》2002.1—2005.12

19、《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2002.1—2005.12

20、《成才与就业》2002.1—2005.12

2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005.12

22、《职教论坛》1999.1—2005.12

23、《职业教育研究》2002.1—2005.12

Watson,A.(1994):Strate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mpetence.In Journal of Vocational Aspect of Education.Vol.46.No.2

24、Hodkinson,P.(1992):Alternative Models of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Summer.

25、邓小平人才思想初探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3

26、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8

27、www.chinatvet.com

28、www.shedu.net



  

友情链接 职成教育在线





上 海 市 现 代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版权所有 ? 2008年1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1/65905.html

更多阅读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 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开 题 报 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2012年2月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简介 德育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简介【概况】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以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向,以建立德育实践基地开展德育模式创新发展、德育特色品牌建设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研究为主要特色。中心在研人员6名,特聘研究

50个产品设计从概念到制造的第二版书籍 现代制造技术第二版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的研究,国内50当代设计对象的创造性和制造工艺落后。从世界各地挑选,涵盖家具,灯饰,餐具和纺织品。历史悠久的和新兴的设计师的工作,其显着的新技术,非正统的或复杂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创新材料和(或传统的材料,适应于新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2014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国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下发的“工作要点”中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在德育管理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宗旨,以提

声明:《现代职校——德育研究 现代制造职校》为网友无远思近则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